1、空气占据空间吗 教案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第一篇: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说学情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科学课,操作能力还不够成熟,需要老师细致的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对于那些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究活动中。
而对那些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则要引导他们学会合作,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的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一个水槽,半截饮料瓶,纸巾,一个乒乓球。
给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针管。
教学流程:一.创设魔术情景、激发探究兴趣老师表演魔术,指着装有水的水槽问:水槽里有什么?我们可以说,水占据水槽的空间。
老师把点燃的蜡烛放在泡沫板上,并把它按入水底,你看见了什么?(学生猜测)难道空气真的占据空间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
板书课题。
二.师生互动合作、开展探究活动师:要想知道空气是否占据空间,我们必须通过实验。
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有水的水槽、一个杯子、还有一张软纸,你利用这些材料打算怎样做这个实验呢?师:组内交流一下,把你的想法和组内的同学说一说。
生:组内讨论师:刚才同学们讨论的非常认真,那你能站起来说给大家听听吗?师:这是你们组的想法,其他组的想法呢?师:为了方便大家的研究,老师有几点要求,请大家注意听。
(师边说边演示)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3、用桌上的毛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优选全文
最新精选全文完整版(可编辑修改)《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1、科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给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科学的机会。
2、科学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体验探究的乐趣,形成和发展探究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宽、重组,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和融合。
在《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中,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采用探究式学习方法,师生共同创建科学氛围,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都动手做一做,动脑想一想,动耳听一听,动眼看一看,动嘴说一说,让他们在互动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失败与教训、成功的喜悦以及小组合作的乐趣。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孩子年龄比较小,实验能力弱、不完全具备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也比较低,加之“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又比较抽象,孩子的思维水平不容易提升上来。
面对这一切,教师怎样搭建一个合理、科学的框架,让学生把认知点由“到处都有空气”,提升到“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科学概念上来呢?在充分了解学生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在设计《空气占据空间》的教学活动中,我并没有一味的依托教材,对教材适当地增减了一些教学内容。
本课让学生在初步了解空气知识的基础上,对空气的性质进行深入探究。
大部分学生对空气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没有一定的形状,又能流动。
空气占据着我们周围的空间这一性质,学生在生活中有所感受,但这种概念是模糊的,未形成系统的、较深刻的认识。
《空气占据空间》这一课,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引领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对空气能占据空间形成科学的认识。
三、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清楚地观察到空气不仅存在,并且还要占据空间。
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共5则)
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共5则)第一篇:班会教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1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出合理假设,并能用实验来进行验证;(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做好简单的记录;(3)能解释“气垫”复原的原因,并能根据假设设计验证性实验。
2.知识与技能(1)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有质量,空气能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2)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能说出空气枪的原理;(3)会制作空气枪。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科学习惯;(2)会观察生活中相关的例子,知道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1.空气占据空间:演示——瓶子、气球(2~3套)。
分组——粉笔头、砖块、气球、塑料袋、玻璃杯、纸团、塑料瓶、水、水槽。
2.空气有质量:细木棍、细绳、大气球两个、大头针、胶泥、胶带等。
3.压缩空气:演示——充足气的大塑料袋。
分组——塑料注射器、橡皮擦。
4.制作空气枪:废圆珠笔芯和小于笔芯内径的木棍;塑料注射器、湿纸团、橘子皮等。
5.自制压缩空气水“火箭”、气枪等。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猜谜: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2.学生回答。
3.谈话:不错,谜底是空气。
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关于空气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你还想知道些什么?4.学生交流。
5.谈话:今天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先让我们来研究一下空气是怎样的一种物质。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提问:这是一只气球,你们能把它吹大吗?(出示气球在瓶里的实验装置)如果我们来吹这个气球,能把它吹大吗?2.学生假设。
3.推选几位同学来试一试。
4.讨论:气球为什么吹不大?5.小结:由“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引出“有空间就有空气占据吗?”这一问题,并对这个问题作出假设。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点:1. 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2. 观察和实验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空气的无形和无色无味。
2. 实验的设计和操作。
四、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魔术实验,让学生感知到空气的存在。
2. 新课导入:讲解空气的组成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操作,发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4.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理解空气的无形和无色无味的特性,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原因。
5.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空气占据空间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
8. 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实验观察:气球、塑料袋、水杯等实验材料的操作。
实验结论:空气无无形,但占据空间。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教学延伸:1. 邀请科学家或专家进行讲座,介绍空气的重要性和保护空气的方法。
2. 组织学生进行空气污染调查,了解空气污染的原因和危害。
3. 让学生思考如何减少空气污染,提出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实验操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八、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 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 提供更多的实验机会和材料,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小学科学一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1. 空气无形的特性,如何让学生感知到。
2.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水杯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空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空气是否存在。
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占据空间吗?”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如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a. 实验一: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b. 实验二:用水杯、塑料袋等工具,尝试捕捉空气,感受空气的占据空间。
c. 实验三:比较不同容器中空气的多少,探讨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
3.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教师总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三、巩固知识(10分钟)1. 学生通过PPT上的练习题,巩固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回答,检查掌握情况。
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学生思考:空气还有什么特性?如何证明?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探究,如:查阅资料了解空气的成分、作用等。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初步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实验,观察现象,从而加深对空气特性的理解。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操作的安全性。
六、空气的成分-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小学科学二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等组成。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主要介绍了空气的概念和特性,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占据空间的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道空气是一种物质,能够占据空间。
2. 了解空气的存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科学探究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进行相关实验观察。
四、学情分析:学生对于空气的认知程度较低,对空气的存在和特性缺乏直观的理解。
他们对科学实验和观察的经验也较少,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空气的认识。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新课导入教师可以引发学生对空气的思考,提问:“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我们怎样才能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们展开互动讨论。
例如: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空气是什么吗?它是看得见的吗?学生A:空气是一种气体,我们看不见它。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认为空气能占据空间吗?第二环节:实验观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张纸和一盆水。
2. 学生将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然后慢慢将纸片放在杯子上方,快速翻转玻璃杯。
3. 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他们会发现水没有漏出来,纸片被压住,说明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
例如:学生B:我们小组进行了实验,当我们把玻璃杯倒扣在水面上后,再翻转过来,水没有漏出来,纸片也被压住了。
教师:非常好!这个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学生C:这说明空气占据了玻璃杯的空间,否则水就会漏出来了。
第三环节:理论解释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并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原理。
通过提问和讨论,教师帮助学生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类似的实际生活例子,如气球的充气等,加深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篇一:三年级科学上册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科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教学难点】【教学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学过程】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3.生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考。
交流实验情况:杯中的纸巾有没有被水浸湿,水为什么不能进入杯子里面。
思考讨论:这两个实验都说明了什么?你们对空气的性质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出示注射器,请学生分别用注射器把水和空气抽入一部分,然后用手或橡皮堵住管口,用同样大的力向下压或向上拉注射器的活塞,对比一下,有什么不同。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能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空气能占据一定的空间。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通过教师指导,用纸团、塑料杯等材料和方法分步操作,进行观察,研究空气占据空间。
2.能运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一知识,用塑料瓶吹气球,并了解其原理。
科学态度目标1.能对空气能否占据空间表现出研究的兴趣。
2.能在教师指导下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进行合作探究,如实记录和描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空气能占据空间”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空气能占据空间。
难点:能对空气占据空间这一事实作出科学的解释。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水槽、透明胶带、剪刀、透明塑料杯、球针、纸巾、水、打气筒、学生活动学习单,毛巾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塑料瓶一个、气球、课件。
【教学过程】一、聚焦问题,引出课题1.出示一张纸巾擦汗,然后揉成纸团,提问:如果把它扔到水里,会怎样?(预设:会湿)2.出示塑料杯,如果把纸团粘在杯子底部,将杯子竖直倒扣入水中,水要淹没杯底(PPT出示图片),里面的纸团会湿吗?(预设:会或不会)3.追问理由:你这样预测的理由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观点。
4.引出疑问: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呢?我们怎么来证明?(预设:通过实验)二、探索问题,解决矛盾(一)压杯入水1.实验操作指导:接下来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杯底的纸团会不会湿,把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PPT图文出示实验提示)。
(1)揉成纸团,粘在杯底(2)竖直倒扣,没过杯底(3)杯中水面,画线记录(4)拿起杯子,擦干观察(5)每人一遍,思考记录“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学习单第组(一)压杯入水图2▲我会观察:①当把塑料杯压到水槽底部时,杯子里的水面有变化吗?请你在图1和图2的杯子中用线画出水面的位置。
②杯底的纸团有没有湿?▲我会思考:想一想,你观察到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2.学生领取材料,开始实验,教师指导。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科学三年级上册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目标:1、认识到空气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空间。
2、会利用提供材料设计实验。
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相互合作、分享交流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1、认识到空气有体积,要占据一定空间。
2、会利用提供材料设计实验。
教学准备:水槽、水杯、吸管、粉笔、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一、指导学生认识“空间”“占据”1、出示一个空玻璃杯:这是一个玻璃杯——我们把里面的部分叫做空间。
(画图板书:空间)下面我们给杯子倒满水,现在,杯子的空间被水怎么样了?(换句话说,水占据了杯子的空间)画图板书:水占据空间2、出示一块橡皮:下面我把这块橡皮放到杯子里去,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猜测)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看。
(演示)水真的溢出来了,为什么水会溢出来呢?3、学生交流。
4、小结:也就是说,在一个装满水的杯子里,橡皮要占据空间,水就必须让出一部分空间。
(画图板书:橡皮赶走了水,占据空间)二、认识空气占据空间1、提出问题:下面我把水倒掉,把杯子擦干,把一团纸放在杯子里,竖直倒扣在水里,(演示:杯子停在水面上)纸团会不会湿?2、学生猜测。
3、谈话:想知道答案吗?那等会儿试一试。
注意:实验时,把杯子竖直放进水槽,再竖直拿上来,然后用抹布把杯子的内壁擦干。
4、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5、谈话:你们的纸湿了吗?为什么?杯子明明完全浸没在水中了?(纸被什么保护着?杯子里除了纸,还有什么?)也就是说,杯子的空间被空气占据了,所以水进不去,纸就没有湿。
(画图板书:空气占据空间)揭示课题。
三、深入领会“占据”“空间”1、提出问题:现在空气占据着杯子的空间,那么,你有没有办法,不改变杯子倒扣的方式,让水进去,占据杯子的空间呢?想一想,然后试一试。
2、学生实验。
3、学生交流。
(把杯子倾斜,看到有气泡出来,并且水进去了)4、画图板书:水赶走了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
现在杯子的空间又被水占据了,你有没有办法让空气重新回到杯中,让它再次占据杯子的空间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材料,看看桌上有哪些材料,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吗?5、学生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
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小学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小学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一、教学目标:1. 了解和理解空气是一种物质,具有重量和占据空间的属性;2. 能够观察和实验验证空气的占据空间的特性;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科学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透明的塑料瓶、纸张、水;2. 实验材料:空气、水;3. 教学工具:幻灯机、投影幻灯片;4. 学生导学材料:练习册、图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幻灯片或展示一张风车图片来引起学生对空气的兴趣,让学生回想平时所见到的空气现象。
2. 理论讲解(10分钟)通过投影幻灯片,讲解空气是什么及其特点。
解释空气具有重量和占据空间的属性,并让学生明白为什么空气对我们生活和周围事物的重要性。
让学生牢记空气是一种物质。
3. 观察实验(15分钟)(实验目的:观察和验证空气的占据空间的特性)步骤一:取一个透明的塑料瓶,将封闭的塑料瓶底部放入一碗水中,然后用手按住瓶子的边缘将口封住,最后将瓶子慢慢倒立并缓慢放手。
步骤二:观察瓶子的变化。
学生在观察到的现象基础上回答问题:为什么水不会进入到瓶子中?步骤三:解释原理。
老师解释瓶中形成的真空空间,使得水无法进入。
4. 实验验证(20分钟)(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证明空气的占据空间)步骤一:将一个透明的塑料瓶放在课桌上。
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塑料瓶内部的状态。
步骤二:将一张纸张完全卷起并放入瓶内,然后用手按住瓶子口封住。
步骤三:让学生观察纸张在瓶子内部的变化。
引导学生明白,纸张展开时需要占据空间,并不断提问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感受。
步骤四:打开瓶子口,观察纸张的状态。
学生应该注意到纸张的形状没有变化,说明空气没有占据纸张的空间。
步骤五: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并解释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指出空气的粒子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可以填充到其他物质未占据的空间。
5. 小结讨论(10分钟)老师对刚才的实验进行总结,再次强调空气的占据空间特性。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使学生感受到空气的无处不在,以及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物质的基本概念,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可能对空气这个无形的物质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无处不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合作中探究。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袋、针筒、水杯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周围的空间中充满了什么?学生可能会回答空气、水分等。
教师进一步提问:那么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呢?今天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看看空气是否真的占据空间。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简要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总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学生可能回答:空气虽然看不见,但确实存在,并且会占据空间。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除了实验中用到的方法,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呢?学生可能会提到用塑料袋、气球等来捕捉空气。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空气是无形的,但确实存在,并且会占据空间。
实验操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抽象的概念。
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后,尝试用生活中的物品来证明空气占据空间,并将实验过程和结果记录下来。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课件,课件的基本模式有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问题求解型、发现学习型等。
写课件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课件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体积)是可以变化(被压缩或被扩张)的。
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知道空气与其他物质一样,能够占据空间,但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认识到空气是一种物质。
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
给每个小组准备:1个玻璃瓶、1个玻璃杯、2个注射器、4根吸管、纸巾2张、1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一、空气占据空间1、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引导学生思考: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如果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升吗?2、出示材料,用这些材料能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升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联想平时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材料该如何使用?4、知道学生分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并思考: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如果橡皮泥没有完全塞住瓶口,水能上升吗?是什么原因让水上升的?如果停止吹入空气,水还能上升吗?如果想让瓶中的水不断上升,你们的办法是什么?5、分组实验完成后,交流。
重点解释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预测: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为什么?2、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考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止掉下来。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及反思
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知道空气也像其他物体一样占据空间。
科学探究学会用多种(两、三种)实证(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进而形成(归纳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实验,进行半段推测。
科学态度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准确、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较准确、具体的对实验现象进行描述)。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和有趣的实验探究建构起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气,概念的建立是逐步、递进的。
【教学重点】学会用多种(两、三种)实证(实验)的方法证明空气占据空间。
进而形成(归纳概括)空气占据空间的概念。
【教学准备】1号塑料瓶、2号塑料瓶、气球、乒乓球、水槽、水、去底的塑料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引入课题1、引出“空气”教师出示一个气球,让一个同学上台吹大2、引出“占据”,“空间”如果老师把手中充满空气的气球按压入水中,会发生什么现象?水槽中的水为什么会涨起来呢?引导学生说出“占据”“空间”3、引出课题--空气占据空气吗?二、实验探究,建立概念活动一:气球能吹大吗?1、借助情境、引发冲突请两个同学再上来吹气球比赛(有意请一个力气大的男同学和一个力气小的女同学)问:如果请这两个同学在瓶子里吹起来,谁能够把气球吹起来?(一个吹大了,一个吹不起来)问:为什么女同学把气球吹起来了,男同学吹不起来呢?2、小组合作、实验探究在瓶内吹吹气球,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并与小组有意识的交流,并引导学生记录3、小组汇报、共享成果4、形成共识、初建概念5、小结巩固、深化概念通过刚才瓶内吹气球这个实验,我们明白了:1号瓶吹不大是因为瓶内充满了空气、占据了空间,所以气球吹不大;2号瓶能吹大是因为瓶底有孔,气球鼓起来时把瓶内的空气挤出去了。
所以,我们认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活动二:会听话的乒乓球1、引出问题:师出示一个乒乓球和一个去掉底的塑料瓶:把一个乒乓球放入水中,用这个去掉底的塑料瓶慢慢、竖直的按压乒乓球,请同学们猜一猜:乒乓球会停留在水的哪个位置?(师演示这个动作)2、小组进行猜想你们认为我们实验时要怎样操作,注意什么?小组内说一说3、实验:学生开始做实验,师巡视并与小组有意识的交流,并引导学生记录(学生实验材料中有些小组的瓶盖是有孔的、有些没有孔的)5、实验记录并小组交流6、小组汇报、追问深化瓶盖没有孔的,为什么小球在底下?瓶盖有孔的,为什么小球在水面上?小结:瓶盖没有孔的,因为整个空气都占据的整个瓶子的空间,乒乓球被空气按压住所以就上不来了,沉到水下了。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空气无形的特性。
2. 运用实验方法验证空气的存在。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水杯、吸管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空气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什么?2. 学生分享对空气的了解,教师总结并板书: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
二、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10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如何证明?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验:a. 实验一:吹气球,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占据空间。
b. 实验二:用吸管喝水杯中的水,观察水杯内是否有空气。
c. 实验三:用水杯倒扣在气球上,观察气球是否能充满水杯内的空气。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空气确实占据空间。
三、总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空气是无形的,但它确实存在并占据空间。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空气对我们的生活和地球环境有哪些影响?4. 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空气的基本特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作业布置(5分钟)2. 学生领取作业,教师提醒注意事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基本特性,知道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师还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学生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六、空气的组成-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组成成分,知道空气主要由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和其他气体和杂质组成。
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2.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2. 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空气无形的特性。
2. 实验结果的解读。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气球、透明塑料袋、针筒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PPT展示空气的概念和特性,引导学生思考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二、实验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空气是否占据空间?2. 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实验现象。
三、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空气是占据空间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概念和特性。
2. 强调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的重要性。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请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并记录下来。
2.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了空气的概念和特性,探究了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的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实验结果的解读方面,部分学生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六、实验深化(15分钟)1. 针对学生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确保每位学生都能理解实验原理。
2. 重新安排实验,让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操作,验证空气是否占据空间。
3. 学生分享实验心得,讨论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七、知识拓展(1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举例说明空气中其他气体的性质和作用,如氧气、氮气等。
八、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复述空气的概念、特性和实验结果。
小学科学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精品教案: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空气的概念,知道空气的存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初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空气的概念及存在2. 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3. 实验观察:吹气球、吹纸片实验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空气的存在,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 难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深入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利用实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3. 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2. 新课:讲解空气的概念,介绍空气的存在。
3. 实验一:吹气球实验。
让学生观察吹气球过程中,空气如何占据空间。
4. 实验二:吹纸片实验。
让学生观察吹纸片时,空气如何影响纸片的运动。
5. 总结:引导学生归纳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6. 练习:设计一些有关空气占据空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
7. 拓展: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如气球、呼吸等。
8.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特点的理解。
9. 作业布置:让学生回家后,观察生活中空气占据空间的现象,并进行记录。
10. 板书设计: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空气的概念及存在实验一:吹气球实验实验二:吹纸片实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六、教学评价1. 评价内容:学生对空气概念的理解、实验操作的准确性以及观察空气占据空间特点的深入程度。
2. 评价方法:观察、提问、小组讨论、作业完成情况。
3. 评价标准:空气概念:能正确描述空气的存在和作用。
实验操作:能准确进行吹气球和吹纸片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空气占据空间特点:能通过实例说明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并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得失,包括学生参与度、实验效果、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等。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
栖霞区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第1课《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一课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的第一课。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生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操作能力,他们对科学实验充满了好奇和兴趣。
但同时,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理论还有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观察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注意事项。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了解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2.观察法: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吸管、玻璃杯等。
2.教学课件:生动的图片和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到空气的存在,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实验操作:将一个气球吹满空气,然后用一根吸管插入气球中,吸走空气。
观察气球的变形。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课件内容:空气充满整个教室,空气可以被压缩,空气可以使物体浮起来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空气的存在和特点。
实验操作:用吸管将空气吸入一个玻璃杯中,然后用另一根吸管试图将空气从玻璃杯中抽出。
4.巩固(5分钟)通过一些简单的题目和游戏,巩固学生对空气占据空间的理解。
题目和游戏设计:判断空气是否存在,空气能否使物体浮起来等。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空气在生活中的应用,如呼吸、气球、汽车胎等。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优秀9篇】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1【教课目的】1、知识目标:让学生认识空气能占有空间这一科学观点。
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用对照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察看;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记录。
3、感情、态度、价值观:经过实验培育与别人合作的优异习惯,形成尊敬事实、脚踏实地的科学态度。
【教课要点】让学生经过自己着手实验研究发现空气是占有空间的。
【教课难点】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方法与手段】合作研究、实验法、用实验方法证明空气的确占有空间,空气占有空间的多少是能够改变的',并在科学事实的基础长进行展望和解说。
【教课准备】给每个小组准备:1 个玻璃瓶、1 个玻璃杯、2 个注射器、4 根吸管、纸巾2 张、1 块橡皮泥。
给每个学生准备:记录纸一张、维恩图一张。
【教课过程】一、空气占有空间1. 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引入,师操作演示,并指引学生思虑:瓶中的水为何会上涨呢?假如不用石子而利用空气,能让水上涨吗?2. 出示资料,用这些资料可否让装在瓶子里的水上涨并流出来?(保证不倾斜瓶子)3. 联想平常喝盒装饮料时,有什么经验?这些资料该怎样使用?4. 知道学生疏组实验,提示学生注意察看并思虑:橡皮泥有什么作用?假如橡皮泥没有完整塞住瓶口,水能上涨吗?是什么原由让水上涨的?假如停止吹入空气,水还可以上涨吗?假如想让瓶中的水不停上涨,你们的方法是什么?5. 分组实验达成后,沟通。
要点解说实验发生的现象。
二、杯中的纸会湿吗?1. 师演示,将纸巾塞入杯底后,把杯子倒扣入水中,请学生展望:把杯子扣入水底,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润,为何?2. 请各小组实验,请学生思虑实验中要注意:杯子要竖直倒扣入水中,纸巾要塞入杯底,防备掉下来。
3. 实验记录实验时的现象及自己的思虑。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4
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1.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学设计4一. 教材分析《空气占据空间吗》是新湘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教材以生活中的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探究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并通过实验让学生体验到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教材内容贴近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究。
但学生在生活中对空气的存在和性质感知不够,对空气的概念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从而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实验操作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2.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气球、塑料瓶、水、彩纸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吹气球、喝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空气的存在和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介绍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体验空气的存在和性质。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实验现象,让学生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空气还有哪些性质?空气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等,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学设计
2.空气有质量吗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活动,能说出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但是质量很轻。
2.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知道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通过一定的方式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1.学生通过思考并运用科学的方法、选用恰当的工具来测量空气的质量。
2.学生通过经历称量过程,了解并思考某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应合理看待实验的数据。
科学态度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这一活动,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2.学生通过探究“空气有质量吗”意识到应该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学生通过探究质量问题的活动了解到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轻重的准确程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思考提出判断空气是否有质量的方法。
难点:学生通过去判断后加入的空气是否有质量去得出空气有质量的结论。
【教学准备】
教师:学生实验材料一套、一年级时用过的简易天平、班级记录表、多媒体课件。
小组: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优质的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聚焦:聚焦质量问题,观摩操作方法(预设5分钟)
[材料准备:一年级时用过的简易天平、本课用的简易天平、皮球、绿豆]
1.出示一年级实验中用过的简易天平,让学生回顾天平的用途。
可以比较物
体的轻重(天平倾斜的时候),也可以用回形针的数量来表示不同物体的质量(天平平衡的时候)。
出示本节课要用的放大版的天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借助这个天平来进行学习和探究质量问题。
(说明一下指针和刻度如果看,偏转意味着什么。
)
2.出示一个皮球,我们也像用回形针一样称一称皮球的质量是多少,只不过今天我们不用回形针,改用绿豆,至于为什么用绿豆,等这节课结束你就知道啦。
3.教师演示称皮球的质量。
在左盘放入皮球,左边变重,指针向右边偏转,往右盘中慢慢倒入绿豆,当天平开始动起来后变成几颗几颗加,直至天平平衡。
让学生说一说:皮球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皮球的质量相当于右盘里那么多的绿豆的质量。
)
二、探索:思考探究方法,严谨实验论证(预设20分钟)
[材料准备:简易天平、塑料小碗或纸杯、优质的打气筒、球针、绿豆、皮球、记录单]
1.皮球是有质量的,相当于这么多绿豆,木块也是有质量的,相当于()颗绿豆,这一杯水也是有质量的,相当于()绿豆(教师事先称过把图加上去),那么我们这个单元主要在研究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学生思考1分钟,请几位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
2.不管你认为空气是有质量的还是没有质量的,都只是你的猜想,科学家他们一开始也在这样猜想,然后他们就去寻找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
我们也来想一想用我们讲台上放着的这个实验装置怎样去证实我们的猜想?
学生思考,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如果想不到,适时出示打气筒。
)
3.教师小结方法:我们可以往皮球里打入10筒空气,再放回左边的盘里。
提问:天平怎么样变化判断空气有质量呢?
预设:天平左边倾斜表示空气有质量,天平仍旧平衡说明空气没有质量。
4.如果天平左边下降了,说明空气是有质量的。
提问:那怎么样让天平再次平衡呢?
学生思考并回答如何操作。
(预设:加绿豆。
)
提问:加进去的绿豆的质量相当于什么?(预设:相当于增加的空气的质量。
)
5.出示注意点:
(1)分工明确(观察者所站的位置,人人都要观察下天平的变化),按序进行(不记得步骤的看黑板),测两次,记录数据;
(2)轻声交流,动作幅度要小(任何剧烈的行动都会影响天平的平衡);
(3)天平快要平衡的时候绿豆要一颗一颗的加,加得多了就取出,但是一定要记住数量。
(4)听到铃声收好材料坐端正。
6.学生活动,教师巡视,并查看学生实验进度,绿豆数量出来的在班级记录表上记下来,展示用。
三、研讨:实验结果和发现(预设12分钟)
[材料准备:班级记录表]
1.请全班交流讨论:
①实验中发生了什么?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如果不一致,你同意现在的结果吗?
②根据你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展示全班的实验结论,学生观察每组加的绿豆的数量,说说发现。
分析数据不一样的原因。
3.指针的偏转不明显,偏转的格数少,加的绿豆数也很少,说明空气的质量很轻很轻。
(加5颗左右绿豆,10颗绿豆约0.8克)教师出示事先用电子天平测出来的10筒空气的质量,用数据说明空气质量很轻。
四、拓展:解释皮球放气后天平如何变化(预设3分钟)
[材料准备:球针、皮球、简易天平]
1.思考:如果将皮球里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后,再把皮球放回左盘,天平会怎样?并说说理由。
(预设:放掉气的皮球放上去后,左盘变轻了。
这也能说明空气有质量。
)
2. 教师演示。
学生尝试解释现象。
(有时间的话学生也可以马上试一试。
)
3.小结:通过今天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空气是有质量的,但是质量很轻。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学生活动手册中6-7页的1、2、3步就是学生探究实验的步骤,学生看着
活动手册边做实验,既可以提醒学生下一步该干嘛了,也能及时把实验的现象和数据记录下来。
培养学生良好的记录习惯。
2.第二步中把充入空气的皮球放回左盘后天平如何变化?学生观察后画下简图,主要能反映出天平如何倾斜。
3.第三步中填写让天平重新平衡加入绿豆的数量,这些绿豆的质量就相当于充进去的空气的质量,也是从绿豆的数量反映出空气质量的大小。
4.再重复做一次,记录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