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上-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草原上-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草原上-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草原上-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草原上》的创作背景,理解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学习掌握乐曲《草原上》的歌词,能够正确朗读和演唱。

3.能够分析歌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理解其与草原风光的关系。

4.学习主旋律音符的演奏和节奏的掌握,掌握合奏技巧。

5.锻炼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
1.乐曲《草原上》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乐曲《草原上》的歌词。

3.乐曲《草原上》的演奏技巧和合奏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学习乐曲背景
1.让学生观看乐曲《草原上》的演出视频,了解其演出效果。

2.讲述乐曲《草原上》的创作背景和演出历史,引导学生理解其音乐风格和特点。

2. 学习乐曲歌词
1.播放乐曲《草原上》的音乐文件,让学生跟随歌词朗读。

2.指导学生分析歌词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并理解其与草原风光的关系。

3. 学习演奏技巧和合奏技巧
1.指导学生熟练掌握主旋律音符的演奏。

2.给学生分配不同的乐器,进行合奏练习。

3.鼓励学生进行自由发挥,创造出自己的演奏效果。

四、教学评价
1.听取学生演奏的乐曲,并进行点评。

2.通过学生对歌词意境的描述和音乐观感的表述来评估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和音乐鉴赏水平。

五、教学总结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们对《草原上》这首歌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掌握了基本的演奏技巧。

同时,本节课也加强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品味。

《第2课 草原:草原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第2课 草原:草原上》(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

人音版(2012)音乐三年级上册《第2课草原:草原上》教案课程标题:《草原上》——走进草原的音乐之旅授课年级:三年级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演唱歌曲《草原上》,掌握其旋律线条与节奏特点,了解其音乐风格和结构。

- 认识并理解本课涉及的音乐元素,如长音、跳音的应用,以及二拍子的律动特点。

- 学习并实践简单的舞蹈动作,配合歌曲进行表演。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赏、模仿、创编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音乐的表现力,增强音乐感知能力。

- 在小组合作中学习,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 运用多媒体及实物教具,直观感受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拓宽文化视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草原文化的兴趣与尊重,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 通过歌曲的学习,体会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与自由奔放的生活态度。

- 引导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理解音乐与自然、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熟练并有感情地演唱《草原上》,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 通过歌曲学习,认识草原音乐的特点,体验其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 如何通过声音的强弱、快慢变化,以及身体语言,准确表达歌曲中的意境和情感。

- 将草原文化元素融入到歌曲表演中,使学生能够全面、生动地展现草原的风貌。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活动设计:“草原之声”体验- 情境创设:播放一段草原风光视频,背景音乐为悠扬的马头琴演奏,画面中展现广袤无垠的草原、成群的牛羊、蓝天白云,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壮美。

- 问题引导:观看后,请学生用词语或短句描述视频中草原给你留下的印象,引入本课主题《草原上》。

二、新课讲授1. 初步感知- 聆听歌曲:首次播放《草原上》音频,要求学生安静聆听,尝试跟随音乐轻轻摆动身体,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歌曲的速度、情绪,以及歌词描绘的画面,初步理解歌曲表达的意境。

2. 歌曲学习- 节奏练习:先通过拍手、拍腿等身体打击方式,练习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型,如二拍子的稳定律动。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演唱歌曲“草原上”》教学设计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演唱歌曲“草原上”》教学设计

南通市苏少版二年级上册音乐《演唱歌曲“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一首二年级上册的演唱歌曲,选自南通市苏少版音乐教材。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展现了草原的美丽和牧羊姑娘的辛勤劳动。

歌曲共两个乐段,第一乐段描绘了草原的广阔和牧羊姑娘的劳动场景,第二乐段则以欢快的节奏展现了草原上的欢乐。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草原的美丽,体验牧羊姑娘的辛勤劳动,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珍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音乐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他们喜欢通过歌唱和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然而,他们对音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还不够熟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示范。

此外,学生对草原和牧羊姑娘的形象较为熟悉,这有助于他们对歌曲内容的理解和表现。

三. 教学目标1.学生能准确地演唱《草原上》,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学生能理解歌曲的内容,通过歌唱表达出对草原的美丽和牧羊姑娘的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3.学生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准确地演唱《草原上》,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学习,培养学生的模仿能力。

2.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营造草原的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现歌曲。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的歌词、图片、视频等素材。

2.教学乐器:钢琴或其他电子琴类乐器。

3.教学场地:音乐教室或宽敞的教室。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草原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原的印象,激发学生对歌曲的兴趣。

2.呈现(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的背景和内容,展示歌曲的歌词,让学生初步了解歌曲的主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钢琴伴奏,引导学生跟唱歌曲。

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旋律和节奏,特别是高音部分和节奏变化。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六单元草原上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六单元草原上教学设计

苏少版音乐二上第六单元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一首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曲,选自苏少版音乐二上第六单元。

歌曲以优美的旋律和简单的歌词描绘了草原的美丽景色,让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感受到草原的风光美和民族风情。

歌曲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描述为主,第二部分以赞美为主,两部分相互呼应,形成完整的歌曲。

歌曲难度适中,节奏简单,旋律优美,适合二年级学生学习。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音乐基础,能够熟练地唱一些简单的歌曲,对音乐节奏、旋律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草原文化了解不多,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风光美和民族特色。

此外,学生对音乐的情感表达还不够成熟,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能够熟练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2.了解草原的风光美和民族特色,感受歌曲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理解歌曲的歌词内容,感受歌曲的情感。

3.运用正确的演唱方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演唱歌曲。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风光美和民族特色,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示范法: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模仿。

3.小组合作法:分组演唱,相互交流学习,提高演唱能力。

4.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理解歌曲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钢琴、音响等教学设备。

3.乐谱、歌词卡片等教学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了解草原的风光美和民族特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引导学生谈论对草原的印象,为学习歌曲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演唱歌曲《草原上》,让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演唱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特点。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演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在演唱过程中,适时提醒学生注意音准和情感表达。

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9篇)

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9篇)

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精选9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较优化。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作者给大家分享的9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希望能够让您对于草原课文六年级上册的写作有一定的思路。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 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课文第1、2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4. 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材分析本文记述了作者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

赞美了大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作者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来叙述,先写了草原秀美的风景,再写了草原迎客和联欢场景。

作者移步换景,有景及人,较后以简明有力、含义丰富的诗句“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结束,给读者留下无尽的回味空间。

学情分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难点具体体会课文中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教具教学准备课时安排三课时一课时课时目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学习认识本课“渲、勒、鄂、涯”四个生字,会写“毯、渲” 等14个生字,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1.正确读写生字词。

2.读熟课文,理清课文结构。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1.你去过草原吗?在电视上见过草原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草原,看看草原的美景和草原上生活着的人们。

2.介绍作者老舍3.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想想作者笔下的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学生自学生字词三、检查自学情况,指导书写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课《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二课《草原上》教学设计
总结本节课内容,重点强调本节课音乐知识。
板书
草原上
3、5、6
XX
走走
X—
走—
教法
听唱法、小组活动、创编指导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一、引入新课
目标定向
(10分钟)
1、“3、5、6”三音模唱
2、认识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3、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游览一下大草原,学习一首名为《草原上》的歌曲。
4、出示教学目标:
随师听琴模唱
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明确教学目标:
1、了解草原风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特色
6、让学生跟伴奏唱
7、师精讲点拨:注意一字四拍的拖音。
8、启发学生用稍快的、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视听结合,了解蒙古草原风情,初步感受歌曲旋律。
听师范唱,学生打无声拍
学生用“lu”唱歌曲
生朗读歌词
学生跟唱
学生跟伴奏唱
学习唱准一字四拍的拖音。
练习用稍快的、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简单介绍蒙古族风情。
大安市第二实验小学
课题
草原上
课型
新课
1课时
第1课时
授课时间
9月4日
教学目标
1、唱准“3、5、6”三音,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能模唱歌曲旋律。
2、通过视听结合、小组活动等音乐实践活动,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3、通过学唱,了解草原风情,感受蒙古族音乐特色。
教学重点
感受蒙古族音乐,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一字四拍的拖拍时值要唱准。
2、能唱准“3、5、6”三音,掌握四分音符、二分音符。
3、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二、师生质疑
自主学习

草原上-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草原上-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

草原上-湘文艺版八年级音乐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此曲,了解蒙古族民族音乐的表现特点。

2.学习唱词、跟唱《草原上》曲调,体验原汁原味的蒙古族音乐风格。

3.学习使用两个音符之间的音程模拟马步声,培养学生的感官和听觉。

4.通过合唱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和谐氛围,提高班级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草原上》是一首富有浓郁蒙古族风情的歌曲,歌曲表现了草原上的美景、草原之王——马群奔跑的感人场景。

本曲音质明亮、鲜明,充分体现出了蒙古族民族音乐的表现特色。

三、教学步骤1. 引入•向学生介绍蒙古族音乐文化背景,让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对华夏音乐的影响,并播放一段蒙古族传统器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和体验。

2. 教学•首先,播放《草原上》音乐,让学生直观感受歌曲风格,了解歌曲背景。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歌词,掌握歌曲的主要结构和内容。

•教师现场演示《草原上》的唱法和节奏,让学生跟唱练习。

对于唱法和节奏有不明白的地方,及时进行纠正。

•在唱词的过程中,请注重学生表现,重点在于强调全班的人声音乐和韵律感。

•带领学生分段学习《草原上》的节奏和旋律,帮助学生掌握音乐内容。

3. 合唱练习•让学生根据分组情况,进行合唱锻炼。

分期进行和声练习。

•导师主持的“草原上”主题的合唱,让学生所有的人声形成和谐氛围,让学生体验到和声中的感动。

四、任务评估•老师观察学生合唱过程中的发音、旋律、韵律等问题并进行及时纠正。

•认真听取学生合唱反馈,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和困惑。

•根据学生的表现,评估并总结学生的合唱表现,以此为标准对学生进行评分。

《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3篇

《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3篇

(封面)《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3篇授课学科:授课年级:授课教师:授课时间:XX学校《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3篇《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1教学内容:1、学唱歌曲《草原上》2、表演歌曲《草原上》3、音乐知识:四分、二分音符4、选用内容:学习用竖笛演奏歌曲教学目标:一、学习用听视唱结合学习歌曲《草原上》,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初步感受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乐的民族风格。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习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背唱:《草原上》,并进行表演。

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四、引导学生用竖笛演奏歌曲《草原上》增强学生学习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一、常规练习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

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习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竖笛小练习。

(结合学唱歌曲演奏so、la、mi三音进行练习)二:新课学习:1:导入:(谈话、多媒体出示内蒙古大草原和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并配以《草原上》伴奏音乐)教师介绍: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生活着一个古老的民族——蒙古族,他们以放牧为生……老师唱一首给你们听吧。

教师范唱,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听后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2、再听音乐,学生自由随音乐表演,教师可稍做指点。

3、学习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1)听歌曲录音《草原上》(也可选看光盘影片内容);2)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学生轻声跟着范唱录音唱。

唱出优美抒情的情绪。

3) 结合竖笛进行视奏练习4) 多媒体出示大草原,学生用中速、悠扬的歌声演唱,注意唱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开展联想与想象,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5)边唱边即兴表演。

6)教师出示打击乐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选择并进行编配为歌曲伴奏。

三、音乐知识1、学生跟着琴边看谱边唱唱名。

2、师:歌谱里出现最多的是哪三个音?mi sol la看老师用柯尔文手势边唱表示着“3 、5 、6”三个音。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学设计2021(最新8篇)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草原》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

3、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1、读懂课文。

2、品味、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上节课,我们已初步学习了《草原》这篇文章,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这节课,我们继续深入理解课文,领略草原的美丽风光,感受蒙古族同胞的热情好客。

二、组织自学按要求自学课文第1小节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想一想,草原有什么特点?作者的心情怎样?3、同桌互相讨论。

4、试着有感情地读读课文。

三、交流点拔1、看录像后读课文,说说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找出句子读一读。

3、打出投影句子。

4、看画面并轻轻读读这些句子,说说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草原的?5、读投影中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句子读给同桌听,简单说说喜欢的原因。

6、指名读,体会草原的美和大。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2)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

(3)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公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7、连起来把这些优美生动的句子读一读。

8、评读,该怎么读。

过渡:仅仅读出喜爱、赞美的语气就够了吗?看看作者当时的心情吧!9、第一次看到草原,面对满眼翠绿,怎不让人感到愉快和惊叹,你们怀着愉快的心情,带着惊叹的语气,去读读看。

10、指名读。

11、你来到了草原,最想干什么?用“既……又……既……又……”连起来说一句话。

12、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是真的吗?运用拟人的手法,也突出了草原的美。

四、组织自学过渡:草原的天很可爱,景色也很迷人,草原人民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该怎样理解?它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默读课文2─5小节,思考以上问题。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首歌曲为4/4拍,羽调式,歌曲的音乐语言十分简练,基本素材只有一个包含两个乐句的8小节乐段。

其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

歌曲的第2至第3小节运用了七度大跳,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目标】
1.在对歌曲《草原上》的学唱和表演,能让学生感受草原大自然的美引申出对民族的赞美热爱之情。

2.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体验、表现蒙古族人民幸福的生活。

3.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用连贯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草原上》
教学难点:感受蒙古族民歌特色,了解短调民歌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音频及视频
【教学过程】
附:
三年级音乐上册《草原上》课后评价标准。

《草原上》教学设计9篇

《草原上》教学设计9篇

《草原上》教学设计9篇《草原上》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 4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识记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2.围绕导读要求,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通过理解蒙汉人民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草原的热爱和依恋之情。

课时安排 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1.齐读课题。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

指名认读生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领略草原风光美1.谁能把描写草原风光美的这一部分读出来? 其他同学边听边把不是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勾画下来。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自由朗读文中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

边读边想象,边读边体会。

4.指名朗读,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5.读一读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它的原因。

6.配乐引读课文。

教师读直接描写草原风光的句子,学生读作者抒发感情的句子。

7.引导思考:作者前后的感受有什么不同?8.背诵第一自然段。

(1)多么美丽的风光,多么生动的语言,让我们拿起书来,再读一遍课文,再感受一次草原那无限美丽的景色!让我们把它们永远记在脑海中!(齐读)(2)课文学到这儿,谁把这美景记在脑海中了,谁能把这段课文背下来?请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试一试。

(配乐)四、总结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草原的美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范唱《草原上》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草原上》是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的一首歌曲,歌曲以美丽的草原为背景,描绘了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丰富多彩的生活。

歌曲旋律优美,歌词朴实,富有诗意,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

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学生可以感受到草原的壮美,了解草原上的生活,同时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好的听觉和歌唱能力,他们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歌唱技巧。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较浓,可以通过歌曲《草原上》来进一步培养和加深他们的感情。

三.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演唱歌曲《草原上》,并把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

2.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感受草原的美丽和家乡的魅力。

3.通过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歌唱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4.引导学生热爱家乡,珍惜美好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较为简单,但其中的附点音符和休止符需要学生准确把握,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2.歌曲中的“啊哈”、“啦哦”等词语的发音和情感表达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示范法,教师先行示范演唱歌曲,让学生跟随学习。

2.采用讲解法,教师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采用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提高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4.采用互动法,教师与学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歌曲《草原上》的乐谱和歌词,方便学生学习。

2.准备录音机或音响设备,播放歌曲供学生学唱。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教学内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歌曲《草原上》,让学生初步感受草原的美丽和歌曲的魅力。

同时,教师简要介绍歌曲的背景和作者。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歌曲乐谱,让学生初步认识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

《草原上》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草原上》目标:1.了解草原的自然环境和特点;2.了解草原上的动植物及其生活习性;3.能够欣赏《草原上》这首音乐作品;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草原的意识。

知识点梳理:1.草原是指一片广袤的、以草为主要植物的地带;2.草原的自然环境和特点,如草原的气候、地貌、植被等;3.草原上的动植物及其生活习性,如羊、马、鹰、鸟类等;4.《草原上》是由著名作曲家李泰祥创作的一首音乐作品,以其优美的旋律描绘了草原的景色和生态。

教学活动:活动一:草原环境图文展示(1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图片或展板,展示草原的自然环境和特点,如草原的广阔、风光优美、植被丰富等。

同时,教师向学生解释草原的气候、地貌等基本特征,引导学生对草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活动二:草原动植物知识问答(20分钟)教师进行一些简单的问答,测试学生对草原上动植物的了解程度。

例如:“草原上最常见的动物有哪些?”“你知道草原上的鸟类有哪些特点吗?”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适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活动三:欣赏《草原上》音乐作品(30分钟)教师播放《草原上》音乐作品,让学生静心欣赏。

随后,教师以导读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首音乐的背景、创作意图和特点。

然后,再次播放音乐,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中描绘的草原景色和生态。

活动四:制作草原模型(3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制作草原模型的活动。

教师准备一些用纸板、泥土、棉花等材料制作草原的材料,并提供一些制作草原模型的方法和参考示范。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利用材料制作出自己理想中的草原模型。

活动五:草原知识展示和讨论(2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草原模型,并讲述自己对草原的认识和学习到的知识。

学生之间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彼此的观点和体验。

拓展活动:1.鼓励学生进行野外实地调查,了解当地的草原情况,并制作观察报告或展板;2.邀请一位有关草原保护的专家或志愿者来校,与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3.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户外活动,如郊游、露营等,亲身感受草原的美丽和神奇。

《草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上》教学设计及反思

《草原上》一、教学目标:1、通过听、唱、舞、奏、创等大量的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2、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编配伴奏,以培养创造力。

3、唱准“3、5、6、”三音的音高,掌握四分音符及二分音符,并进行即兴编曲。

二、教学重点:有感情地唱好《草原上》,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并在听、唱、奏等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三、教学难点:唱准3、5、6三音的音高。

四、教学过程:(一)律动导入:让学生跟着《草原就是我的家》的音乐,做蒙古族骑马的律动,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看一看、想一想:1、师播放课件,师生展开关于蒙古族风情的讨论。

导入教学。

(背景音乐《草原上》)师:今天老师带着大家到一个少数民族地区看一看、走一走。

请大家看后说出这是我国的哪个少数民族?你是怎么知道的?(师生讨论)2、师小结:大家说得非常好。

蒙古族人民自古以来,以能歌善舞著称。

骑马、射箭、摔跤是他们的拿手好戏。

勤劳勇敢的蒙古族人民世代生息在祖国的北方,过着自由、幸福的游牧生活。

(意图:教师首先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富于蒙古族民族特色的环境氛围。

播放草原美景的配乐课件,欣赏蒙古族的舞蹈,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蒙古大草原蓝天碧草、牛羊成群的意境中。

)(三)说一说、动一动、比一比。

1、观看课件,体验民俗。

(背景音乐:《草原上》)2、师:蒙古族地区每年七、八月间都举行隆重的那达慕大会。

现在就让我们去看一看,他们在干什么?(骑马、射箭、摔跤)(意图:这一环节设计蒙古族那达慕大会的情景教学,让学生了解蒙古族风情,如:吃的、住的、用的、喜爱的活动等,拓展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师:孩子们,你们想不想参加他们的那达慕大会呢?3、动作创编与声音创编同时进行。

师:请同学们表演摔跤、射箭、骑马,并为动作配音。

(生分组进行即兴模仿和表演。

)师:请一组同学为参加比赛的蒙古族勇士送点喝的。

(启发学生说出马奶。

)师:请这组同学开始挤马奶。

教学设计 草原上

教学设计 草原上

人音版小学音乐三年级上册《草原上》教学设计凤阳县府城中心小学葛彩凤一、教学目标1、通过音乐实践活动,初步感受内蒙古歌舞的民族风格。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即兴创编。

难点:掌握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

三、教具准备电子琴、多媒体课件、打击乐器碰铃、卡片、小奖品四、教学流程(一)情境导入:1、听音乐作律动《草原就是我的家》2、师生互动: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看看,你们想去吗?(想)那好走吧——【播放音乐《草原上》】3、学生聆听音乐后说一说:我们来到了草原的感受。

4、情境想象,进入主题:播放多媒体课件图片,观看后,描述草原的美丽景色。

(二)寓教与乐1、自主学习,感受音乐1)播放歌曲《草原上》用La小声地哼唱,初步感受内蒙古民歌的风格。

2)有节奏地念歌词3)再次聆听歌曲,轻声跟录音学唱4)跟着老师地琴声,把歌谱唱一唱2、演唱歌曲,体验音乐1)完整的演唱歌曲。

2)出示音的长短卡片:Ⅹ、Ⅹ–(三)创造表现1、合作探究,创造表现打击乐器来丰富音乐课教学分组自由创编动作,展示成果。

2、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拓展延伸,开阔视野。

1)播放一段蒙古族舞蹈《敖包相会》,了解蒙古舞蹈的风格。

2)为歌曲《草原上》编配舞蹈,并分组展示。

(四)完美结课:饱览了美丽的草原风光,一起学唱了蒙古族歌曲,学会了蒙古族舞蹈。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后多收集一些关于蒙古族人们的生活习俗和歌舞的资料,然后大家互相交流,好不好?再次演唱歌曲《草原上》下课。

《草原上》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草原上》教学设计 人音版音乐三年级上册
《草原上》教学设计
课题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原上》
核心素养
教学目标
审美感知: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草原上》,通过听、唱、舞、音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内蒙古地区的民族风格。
艺术表现:体会感受乐曲活泼、欢快、诙谐的风格,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创意实践:学习正确的演唱姿势,培养良好的歌唱习惯。
文化理解:能认真学习四分音符、二分音符、权益infuriated、掌握好一字四拍的拖音,并能唱准“3 5 6”三音的音高。
二、新课探究
1、聆听歌曲:
想想歌曲中都出现了哪些景物?
2、请说说你跳完蒙古舞的感受怎么样?
仿佛看到什么?
3、为歌曲加入动作:
边唱边即兴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4、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是怎样的?
5、跟着老师一起学习旋律。
6、完整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蒙古族民歌。节奏舒展,旋律优美,形象地勾勒出一幅风和日丽、绿草如茵的草原风光,使人置身于一望无边的辽阔草原情景之中。抒发了牧民舒畅愉快的心情,刻画了他们爽朗豪放的性格,倾吐了牧民对家乡无比的热爱和赞美的情感。
教学重点
能用稍快的速度、甜美的声音演唱《草原上》。
教学难点
准确演唱一字四拍的拖音。
教学准备
教材、多媒体教学资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蒙古族,现有人口4806849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为生计。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家后,把这首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板书设计
《草原上》
教学反思

在草原上教案优秀8篇

在草原上教案优秀8篇

在草原上教案优秀8篇在草原上教案篇一课题:《草原上》年级:三年级艺术上学期教学目标:1、《草原上》、是我国内蒙古的民族民间音调。

初步感受这一地区的民族风格。

2、内蒙古地区的音乐往往是歌舞一体的。

有感情的唱好《草原上》并进行即兴编舞,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3、欣赏《草原放牧》听音乐编舞蹈,讲故事,发挥想象力。

教学课时:三课时教学内容:1、用图片让学生从视觉上去感受内蒙古人民的风土人情。

2、在悠扬的歌曲中,要求学生根据插图等资料展开联想,投入到“草原上”的'情景中去。

3、学习歌曲《草原上》4、边唱边表演舞蹈,表现出对草原的赞美之情。

5、学会了歌曲,情学生用乐器为歌曲伴奏,分组进行评比,看看哪组最入情。

6、聆听《草原放牧》,教师可讲“草原小姐妹”的故事。

7、音乐知识的学习。

创编与表演请学生分组用乐器为歌曲伴奏,部分学生来表演舞蹈,部分学生来演唱。

在草原上教案篇二音乐教案:《草原上》教学设计一、设情激趣。

感受音乐。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草原吗?草原是什么样的呢?生:草原上有蓝天。

生:有马,有牛,有羊。

生:草原上有绿草。

师:同学们,说的真美,草原上有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和清清的水。

还有壮壮的奶牛,肥肥的羊儿和奔驰的骏马。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首蒙古族歌曲。

了解一下蒙古草原的风情。

感受一下蒙古族人的生活习性。

现在我们一起走进草原,请同学们坐在绿油油的草地上吧。

请坐。

1.听辨节奏。

××︱×—︱××︱×—︱师:现在,我来打一条蒙古族歌曲节奏,你们能试着模仿吗?由强—弱。

由弱—强。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我们现在来静静地听一首蒙古族歌曲音乐。

(草原就是我的家)师:同学们,听着这首音乐,你们是否已经感受到我们前面练习的节奏呢?生:(感受到了。

)师:好,这些节奏型就是这首乐曲中的基本节奏,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歌曲的重点节奏。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音乐,跟着音乐我们一起来打这条节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上》音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说明:
本课以“草原上”为主题,介绍了我国内蒙古地区的名歌及独具特色的筷子舞,并安排了与主题情境相关的音乐知识技能的学习与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蒙古族的风俗民情,感受蒙古族音乐和舞蹈的独特风格与艺术魅力,从而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

教学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力度学会演唱《可爱的羊群》这首歌曲,尝试着学唱本首
歌曲的曲谱。

2、能在《小马跑来了》活动中,逐渐熟悉附点八分音符,并自如运动。

3、能学会简单的筷子舞,感受蒙古族筷子舞的独特韵味,掌握简单的击筷动作,
并随乐表演舞蹈。

教学重点:
1、边演唱《可爱的羊群》边跳简单的筷子舞。

2、学习附点八分音符。

教学难点:
学跳筷子舞。

一、组织教学
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美丽的地方,请你听这段音乐,猜猜你到了哪里?
1、听《赛马》片段
师:从乐曲中你能感受到草原上的人们在干些什么?
2、介绍“那达慕”大会
师:蒙古族人民生活在一望无边的蒙古草原上,是一个以放牧为生的游牧民族,蒙古族人从小就在马背上长大,在马背上生活,马成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好伙伴,又称“马背上的民族”,在每年的“那达慕”大会上,都有赛马的项目呢!
二、节奏活动《小马跑来了》
师:瞧!小马站到了起跑线上,我们来听听他们的马蹄声!
1、听一听、学一学(感知)
*出示三匹小马图片,听课件音效
师:你能用声音模仿出马蹄声吗?
(先让学生试试看,再出示字幕!只要接近马蹄声即可)
2、看一看,拍一拍(认知)
师:你认为哪匹小马能获得冠军?
师:我们来看看小马跑的脚印,找找原因?
*出示三匹小马节奏谱
2/4×××|×××|××××|××××|
×·×××|×·×××|×·×××|×·×××|
×·××·×|×·××·×|×·××·×|×·××·×|
师:是谁帮助了第三匹小马获得了冠军呢?
3、认识“附点八分音符”
*出示“附点八分音符”
师:原来是这个小精灵帮助了第三匹马儿,我们一起来认识他吧!
师:让我们跟着冠军跑一跑吧!
4、听一听,猜一猜
请孩子们随意抽取任意一条节奏拍击,让其他同学猜出是哪条节奏。

5、小马接力赛
师:现在小马们要进行一场接力赛,我们分组来表现一下好吗?刚才我们用“呱哒”声来模仿马蹄声,你还能用其他的身势动作来模仿马蹄声吗?(引导生用弹舌、打击乐器表现)
(1)分组练习
(2)合作练习
(3)万马奔腾
师:小马已经训练好了,我们一起去参加“那达慕”大会吧!
*出示力度记号
师:同学们,请跟着老师的指挥手势来表现赛马会上万马奔腾的景象吧!
(4)处理
在前面加入串铃,结尾加入勒马绳动作及声音“吁”
三、读谱唱歌《可爱的羊群》
1、初听歌曲
师:草原上一群可爱的蒙古族小朋友唱着歌向我们走来了。

师:听到这悠扬的歌声你们眼前出现了怎样的情景?
2、出示课题
师:是啊,马儿跑羊儿跳,好一幅草原美景!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歌《可爱的羊群》
3、学唱歌谱
(1)柯尔文手势感受音高
师: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

一群小羊正在草原上享受温暖的阳光呢!你能学学小羊的叫声吗?
(2)模唱难点节奏
师:小羊见到我们,可开心了!听一听,你还会吗?
师随意组合“小羊”,并敲出节奏请生模仿。

(3)学唱歌谱
师:请同学用“lu”或“咩”随琴哼唱(注意唤气)
师:请同学们试着唱一唱歌谱,不会的同学用“lu”演唱。

5、学唱歌曲
(1)随乐律动,感受乐曲节拍
师:现在让我们挥动小羊鞭和牧童一起去放牧吧!
(2)边拍手按节奏读歌词
(3)随琴学唱歌词
(4)随乐学唱歌词(用手作扬鞭动作)
(5)在前奏处加入声势动作串铃?
四、创造表现
1、歌曲处理
师:你们的歌声把我带入梦境中的画面!你能猜猜我梦到的是哪副画面吗?师:如果用《可爱的草原》这首歌表现赛马会的热闹情景(或者草原静谧的早晨),我们应该把歌曲怎么改变一下呢?
师:让我们一起试一试!(强调改变速度和力度)
2、为两幅画起名
3、师小结:一首歌曲用不同的速度和力度表现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意境及风格。

五、学跳筷子舞
1、师表演筷子舞(或者视频)
师:蒙古族人民不仅能骑马射箭,而且能歌善舞,今天我们就来跳一跳蒙古族人民特别喜爱的筷子舞吧。

2、学习简单筷子舞基本动作
师:现在,我们手上都拿着一把筷子,你能开动脑筋想一想,除了筷子互相敲击之外,手中的筷子能击中身体的哪些部位吗?(老师还敲击了身体的哪些部位?)
3、分组编创动作
4、集体表现
六、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到辽阔的草原上去领略了美丽的蒙古风光,了解了蒙古族人民的多彩生活,还学习了独具特色的筷子舞,你开心吗?那么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了解我国更多其他民族的生活和音乐。

让我们在绚丽的音乐世界飞得更高更远!扬起你的小马鞭走出教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