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第一章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点汇总表讲解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原始人群时期)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氏族社会)
第3课华夏之祖
1、华夏族的形成: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一战中大败蚩尤
(涿鹿中原),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形成日后的华夏
族。
2、黄帝——“人文初祖”(贡献:制衣、挖井、舟车、养蚕缫丝、文字、乐谱)
3、尧、舜、禹的传说:
1)生活在我国原始社会末期
2)优秀的传统美德﹕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不畏艰辛,为民造福。
3)禅让制---原始的民主政治。
高一历史第一章重要知识点
高一历史第一章重要知识点在高一历史的第一章中,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史的重要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发展。
本文将为大家总结并论述这些重要知识点。
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早期时期。
夏代是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商代是青铜文化的发源地,周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
在这个时期,中国逐渐发展出成熟的礼制、文字和传统文化。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期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国家分裂最为严重的时期,也是百家争鸣的时期。
各诸侯国不断进行争霸与战争,而在这个时期也涌现出了众多伟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如孔子、孟子、墨子和韩非子等。
3.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晚期时期。
这个时期的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汉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一个封建王朝。
在秦朝,始皇帝统一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和军事、文化建设。
在汉朝,出现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王莽新朝、光武中兴和汉武帝的统治等。
4. 隋唐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晚期时期。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灿烂的封建王朝。
在隋朝,隋文帝实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改革,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而在唐朝,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科技和文化也达到了一个高峰。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末期时期。
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尤其是南宋时期的经济、军事和文化发展。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外族建立的封建王朝,明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通过对这些重要知识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轨迹和演变过程。
这些知识点不仅仅是历史上的事实,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历史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民族文化,为中华民族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之,高一历史第一章中的重要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时期和重要朝代。
大一国史概要知识点
大一国史概要知识点在大一的国史概要课程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
这些知识点涵盖了中国古代历史的各个方面,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
下面将就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中华文明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出现了许多古老而辉煌的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这些文化的出现标志着中华文明的形成。
二、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三个重要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朝代,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繁荣的王朝,周朝则创立了封建制度。
这三个朝代的政治制度和特点各有不同,但都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家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古代思想家辈出的时期。
这个时期的政治格局割据,诸侯争霸,但也孕育了许多重要的思想家,如孔子、老子、孟子等。
他们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秦朝的统一和法家思想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王朝,统一了中国的文字、货币、计量等制度。
同时,秦朝还推行了严苛的法家思想,以法治为中心,大力推行法律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法律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五、汉朝的辉煌与文化传承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的封建王朝,有着千秋万世的影响。
汉朝文化传承了先秦的传统,发展了儒家思想,并且还进行了著名的丝绸之路交流。
汉朝的兴衰标志着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六、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与文化繁荣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但也是文化繁荣的时期。
这个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作品,如曹操、诸葛亮、陶渊明等。
他们的存在使得这个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七、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唐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四个重要朝代,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这些时期的政治制度各有特点,社会经济也取得了重大进步。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章重点知识梳理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章重点知识
梳理汇总
第一章:中华文明古国
1. 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
文化遗产。
2. 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
3. 中华文明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大约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4. 中华文明的特点包括华夏文化、朝代更替和中央集权制度等。
5. 中华文明的五千年发展史被分为不同的历史时期,如夏、商、周等。
6. 中华文明的发展受到内外因素的影响,如地理环境、气候条
件等。
第二章:大禹治水
1. 大禹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伟大治水人物,他成功解决了洪水
问题,保护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2. 在大禹治水的过程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修建堤坝、疏通河道、治理湖泊等。
3. 大禹治水的成功经验包括不懈努力、勤勉奋斗和善于应对挑战。
4. 大禹治水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的一个传说,也寓意着人们对于战胜自然灾害和解决社会问题的探索和努力。
以上是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二章的重点知识梳理汇总。
这些知识点帮助我们了解中国的古老文明和古代治水的伟大事迹,对于认识和理解中国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这份文档对您有所帮助。
第一章__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2、五帝 (1)黄帝、颛顼、帝喾、尧、舜(《大戴礼记》); (2)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3)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 秋》); (4)黄帝、少昊、颛顼、帝喾、尧(《资治通鉴外 纪》)。 (5)少昊、颛顼、帝喾、尧、舜(伪《尚书序》); 以其经书地位之尊,以后史籍皆承用此说。于是这一 三皇五帝说被奉为古代的信史; (6)黄帝(轩辕)、青帝(灵威仰)、赤帝(赤熛怒)、白帝 (白招拒)、黑帝(汁先纪)(《周礼· 天官》)
3、晚期智人阶段遗址 又称新人阶段,距今4万-1万年前,代表性 遗址有北京山顶洞人、内蒙河套人、广西柳江人、 云南丽江人等,属于旧石器晚期文化。晚期智人 的体态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一致,中国的晚期智人 化石表现出脸平扁、颧骨凸出、鼻梁阔大、铲形 门齿的黄种人特征。生产工具的制造表现为石器 趋于细小化,复合工具出现,以弓箭为代表的远 射工具增强了人类征服自然的能力,除采集、狩 猎外,掌握了捕鱼技术。
马家窑文化,一九二三年首先发现于甘肃省临 洮县的马家窑村,故名。马家窑文化是仰韶文化 向西发展的一种地方类型,出现于距今五千七 百多年的新石器时间晚期。
马家窑文化
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文化遗址
河姆渡人杆栏式房屋
河姆渡文化遗址出土的稻谷
河姆渡文化的骨耜
裴李岗文化是我国新 石器时代早期的考古 学文化,也是中华民 族文明起步文化。20 世纪50年代后,在河 南省新郑市新村镇的 裴李岗村一带。
红山文化的彩陶多为泥质,以红陶黑彩见常, 花纹十分丰富,造型生动朴实。玉器制作为磨 制加工而成,表面光滑,晶莹明亮,极具神韵, 并向专业化、系统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 “玉猪龙” 红山文化彩陶罐
第一章_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60甲子表
二十四节气
秦汉年间完全确立 •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反映四季变化:反映天气现象: 反映温度变化:反映物候现象:
朔: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望:每月的十五 晦:每月最后一天
为尊。
四、名号
皇帝死后,一般有两个正式称号:一是谥号, 一是庙号。
谥号
古代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按其生平事迹和品 德给予褒贬的称号。谥号始于西周。 美谥:如文(孝庄皇后)、武、明、睿、康、景等都 是好字眼 ,恶谥:如厉(周厉王)、灵、炀(隋炀 帝 )都含有否定的意思
庙号
中国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里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始于商朝。如:李世民(唐太宗)、赵匡胤 (宋太祖)
三省:指尚书、中书、门下省,自南北朝至唐, 同为最高政务机构,长官分别称尚书令,中书 令,门下侍中。
六部:指吏、户、礼、兵、刑、工部,系隋唐 至清的中央行政机构。
历代地方机构
从秦汉到隋唐,基本实行郡、县两级或州、郡、 县三级。
明清时期大体上分为省、道、府、县四级。
官吏选拔制度
先秦到南北朝时期:世卿世禄制度、察举学校制度、 九品中正制度
三、礼仪
(一)帝王的祭祀 古代帝王的祭祀典礼按规格分为三等,即
大祀、中祀、群祀。 大祀 祭祀天地、上帝、太庙和社稷(皇帝
必须亲临) 中祀 祭祀先农、先蚕、日月、前代帝王和
太岁, 群祀 群庙、群祠
大祀-------圜丘坛
圜丘坛----冬至祭天大典
(二)尊右、卑左
周、汉、元以右为上。 东汉至隋唐,两宋和明朝,以左为尊。 乘车须尊左,喜庆活动尊左,凶伤吊唁以右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中国古代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夏朝时期。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第一章涉及的是夏朝至战国时期的重要历史知识点。
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
一、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成立于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
根据史书记载,夏朝的帝王共有17位,并由禹继位为首席,实行世袭制度。
夏朝是封建国家的开端,夏朝时期社会经济逐渐发展,铜器的使用也极为普遍。
然而,夏朝的存在尚缺乏确凿证据,一些历史学家对其真实性存在争议。
二、商朝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朝代,前17世纪左右至前11世纪。
商朝以商汤为首位帝王,后来由商纣王统治。
商朝时期,社会制度逐渐由部落联盟向中央王权转变,商纣王的暴政导致了朝代的衰亡。
同时,商朝在此时期发展了青铜器,开启了中国青铜器时代。
三、西周西周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前11世纪至前771年。
西周的开创者是周武王,他灭商建立了周朝。
西周分为两个时期,即西周初期和西周中期。
西周初期以武王和成王为主要统治者,遵循“封建分封,姜太公制度”。
而西周中期则以宣王和幽王为主,处于内忧外患的时期。
四、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前770年至前221年。
春秋战国时期的特点是各诸侯国割据争霸,其中最有名的是齐、楚、赵、韩、秦、魏和齐。
同时,春秋战国时期也是中国思想家辈出的时期,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学派逐渐形成。
五、历史名词解释在描述中国古代历史时,有一些特定的名词需要加以解释。
比如“封建制度”是指以王为中心,通过分封土地的方式来维持国家政权的体制。
而“黄帝”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话人物,被认为是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
六、总结第一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历史从夏朝到战国时期的重要知识点。
从夏朝的开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经济逐渐发展,并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了解这些知识点对于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历史及其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总的来说,高一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涵盖了夏朝、商朝、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重要内容。
7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 (2024人教版新版)
7年级上册初中历史知识点(2024⼈教版新版)第⼀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明的起源第1课远古时期的⼈类活动速记点1 我国境内的远古⼈类1.我国⼈类遗址的发现: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类化⽯和旧⽯器时代遗址最多的国家之⼀,这些古⼈类遗址遍布全国各地。
2.具有代表性的早期⼈类(1)元谋⼈:元谋⼈是我国境内⽬前已知最早的古⼈类之⼀,距今约170万年。
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掘出远古⼈类的两颗⻔⻮化⽯,以及⼀些粗糙的⽯器。
(2)郧县⼈:发现于湖北郧阳,⽬前发掘出3个头⻣化⽯,距今约100万年。
蓝⽥⼈:发现于陕⻄蓝⽥,包括⼀个下颌⻣和⼀个完整的头⻣化⽯,距今约160万年。
3.发现意义:通过对元谋⼈、郧县⼈、蓝⽥⼈遗址的研究可以看出,他们已经能够制作和使⽤⼯具。
元谋⼈上⻔⻮化⽯:古代⽣物的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层中,经过漫⻓的时间,被周围沉积物的矿物质所渗⼊,经过⽯化变成了⽯头,被称为“化⽯”。
重点掌握:化⽯是研究远古⼈类历史的重要证据。
速记点2 北京⼈1. 北京⼈的发现(1) 地点:北京⼈遗址位于北京⻄南周⼝店⻰⻣⼭上,遗址堆积层厚40多⽶。
(2) 遗址发现时间:这处遗址最先于1921年发现,后来古⼈类学家根据在遗址中发现的3颗⽛⻮化⽯,将活动在这⾥的古⼈类命名为“北京直⽴⼈”或“北京⼈”。
(3) 发现⼈:1929年,我国⻘年学者裴⽂中发现第⼀个北京⼈头盖⻣化⽯,同年⼜发现⽤⽕遗迹。
此后,北京⼈遗址⼜相继发掘出5个头盖⻣化⽯,共出⼟40多个个体的直⽴⼈化⽯⼈,以及约10万件打制⽯器和⼤量的动物化⽯。
这些化⽯和⽯器的发现,为复原北京⼈的体质特征和⽣活状况提供了重要证据。
经测定,北京⼈⽣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
(4) 外貌特征:①头部:北京⼈的头⻣,前额低平。
眉⻣粗⼤,颧⻣突出,⿐⻣扁平,吻部前伸,脑容量⽐现代⼈⼩。
②躯⼲:他们的身⾼平均为157厘⽶,上肢与现代⼈相似,下肢较上肢略⻓,能够直⽴⾏⾛。
2. 北京⼈的⽣产⽣活状况:(1) ⽣活环境:当时北京⼈⽣活的地区有⼤⽚森林和⽔域,⽓候温暖湿润。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全册)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重要内容归纳总结(全册)第一章古代中国的远古文化与华夏文明我们在这一章中了解到了远古时代的中国文化,以及华夏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远古时代的中国人类通过打猎、捕鱼、采集等方式维持生活,不断进化,并开始使用工具。
随着农业的发展,人们开始定居并建立了村庄,这标志着华夏文明的兴起。
我们还研究了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它们对后来的华夏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夏、商、周三个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点。
我们研究了夏朝的建立与衰落,商朝的兴盛与亡国,以及周朝的建立与分封制度。
我们还了解了夏商周时期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此外,我们还简要介绍了这一时期的宗教、礼制俗、书法和青铜器等文化特征。
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
我们研究了春秋时期的齐、晋、楚、秦等诸侯国的崛起与争霸,以及战国时期的七雄分立。
我们还了解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生产、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状况。
此外,我们还了解了这一时期的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的兴起和影响。
第四章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秦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
我们研究了秦朝的统一与法家思想的推行,以及汉朝的兴起与国家制度的演变。
我们还了解了秦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交通运输等经济特征。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秦汉时期的文化发展,包括古代科技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以及医药学和农学的发展。
第五章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我们研究了东汉末年群雄割据、三国鼎立的局面,以及曹魏、蜀汉、东吴三国的兴起与发展。
我们还了解了东汉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和货币流通等经济特征。
此外,我们还研究了东汉时期文化的发展,包括典籍的编纂、的兴起、山水田园诗的繁荣等。
第六章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与思想的继承创新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以及思想的继承和创新。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第一单元史前时期:原始社会与中华文明的起源”必背知识点一、远古时期的人类活动1. 古人类遗址:我国境内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
蓝田人、郧县人等也是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分别距今约80万年和100万年左右。
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位于北京周口店,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北京人学会了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
2. 古人类进化:随着时间推移,古人类逐渐进化,如山顶洞人 (距今约3万年)在制作工具和使用火方面有了更高级的技能。
二、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1. 农业起源: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的产生、发展,标志着人类开始从采集渔猎走向农耕定居生活。
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和黄河流域的半坡人是两个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
河姆渡人主要种植水稻,使用干栏式建筑;半坡人主要种植粟,使用半地穴式房屋。
2. 史前文化:黄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和黄河下游及淮河中下游的大汶口文化是史前社会的重要文化代表。
大汶口文化距今约6300—4500年,当时同一群体内部已经出现了贫富分化,加快了迈向文明社会的步伐。
三、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形成1. 早期国家:约5000多年前,随着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早期城市逐步形成,社会分化加剧,形成了早期国家。
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
2. 文化交融:距今5000年左右,黄河、长江、西辽河流域都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它们彼此之间不断地交流和融合,共同构成了早期中华文明的主体。
3. 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的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
四、重要遗址与发现1. 重要遗址:良渚古城和陶寺都城是早期国家的代表,遗址中出现了宫殿等大型公共建筑,表明当时社会已具备了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
2. 文明特征: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各具特色的史前文明在交流中不断融合,共同推动了中华文明的进步。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表格
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表格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总结表格如下:1. 古代文明的起源- 人类最早的文明出现在两河流域,即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 古埃及文明以尼罗河为中心,发展出独特的象形文字。
- 印度河流域的哈拉帕文明和摩亨佐·达罗遗址是早期文明的代表。
- 中国的黄河文明,以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为代表,标志着中华文明的起源。
2. 古代文明的发展- 古埃及的金字塔和法老制度体现了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
-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古代法律的典范。
- 印度的种姓制度对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中国的夏、商、周三代,特别是周朝的分封制和礼乐制度,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3.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冲突- 古代文明之间的交流主要通过贸易和战争两种方式进行。
- 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 波斯帝国的扩张与希腊城邦的冲突,导致了希波战争。
- 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争霸,体现了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
4. 古代文明的衰落与转型- 古埃及文明在外来入侵和内部衰败中逐渐衰落。
- 罗马帝国的崛起与扩张,最终导致了希腊文明的衰落。
- 印度的孔雀王朝统一了印度次大陆,但随后也面临分裂和外族入侵。
- 中国的秦朝统一六国后,由于暴政导致民变,汉朝的建立标志着新的文明转型。
5. 古代文明的遗产- 古埃及的金字塔、神庙和艺术作品,至今仍然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 古巴比伦的空中花园和汉谟拉比法典,展示了古代文明的智慧。
- 印度的佛教和印度教,对亚洲乃至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 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推动作用。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
世界 文化 遗产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曲阜孔府、孔庙、孔林 武当山古建筑群 丽江古城 平遥古城
2007年7月
1992年12月 1992年12月 1992年12月 2003年7月
世界 自然 遗产
九 寨 沟 黄 龙
三江并流
苏州古典园林
颐 和 园 天 坛
江苏省
北京市 北京市 重庆市 四川省1997年12月一.龙的起源
图腾合并说 天象树神说
外邦传入说
考古发现说
(一)图腾合并说
龙是一种图腾,由很多种动物组合而成 。
多种动物:马、鱼、狮、牛、蛇、鹰、虎、鹿 九种原龙:马、猪、鱼、鲵、鳄、蛇、鹰、虎、鹿 见北京大学王东教授《中国龙的新发现—神龙论》
“大概图腾未合并之前,所谓的龙只是一种大蛇。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兼并吸收了许 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 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 鳞,……,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
主讲:孟海棠
世界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标志
中国文化遗产日
每年六月第 二个星期六
中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以来, 截至到2010年8月,遗产项目总数达到40个, 其中自然遗产8处,文化遗产28处,自然与文
化双遗产4处。
类型
名 称
明清皇宫
所在地
北 京 沈 阳
批准时间
1987年12月 2004年7月
4 丁卯
10 癸酉 16 己卯 22 乙酉 28 辛卯 34 丁酉 40 癸卯 46 己酉 52 乙卯
5 戊辰
11 甲戌 17 庚辰 23 丙戌 29 壬辰 35 戊戌 41 甲辰 47 庚戌 53 丙辰
中国历史文化 知识点汇总表
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点汇总表中国历史文化知识点汇总表一、中国古代史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标志着中国的文明时代的开始。
2、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经济和文化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3、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
4、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周朝的一个历史时期,因孔子所编的《春秋》而得名。
5、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周朝的一个历史时期,各国混战,为秦朝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6、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统一了中国。
7、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中国历史上又一个重要的朝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出现了很多文化、科技和艺术方面的杰出人物。
二、中国近现代史1、清朝(1636年-1912年):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后期遭受了列强的侵略和割据。
2、中华民国(1912年-1949年):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经历了辛亥革命、北洋政府、国共两党斗争等阶段。
3、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和经济改革,目前正朝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前进。
三、中国文化1、四书五经:中国古代儒家经典,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2、中国书法: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被誉为“东方美学的精髓”,以其独特的笔法和章法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3、中国园林:中国古代园林艺术,以其精致的设计、丰富的意境和自然美的表现著称于世,代表作品有颐和园、苏州园林等。
4、中国茶道:中国传统的茶道文化,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包括选茶、泡茶、品茶等一系列的礼仪和艺术。
历史文化常识(完美打印版)
中国历史文化常识第一章皇帝与皇权一、“皇帝”称谓的由来及其至高无上的地位(一)三皇:天皇、地皇、泰皇五帝:黄帝、颛(zhuān)顼(xū)、帝喾、尧、舜(二)君主世袭制度的产生:禹生前,曾遵循禅让的原则选皋陶为继承人。
后因皋陶早逝而改立伯益。
但禹死后,禹的儿子启却将伯益杀死,夺取了王位,从此,君位从“传贤”改为“传子”(或传弟、传侄),君位世袭制度得到确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王朝(三)皇帝的由来:秦统一全国后,秦王赢政决定兼采三皇之“皇”与五帝之“帝”,号称“皇帝”。
赢政自称“始皇帝”,其后世依次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
从此,君主专制制度得以确立,秦始皇遂成中国历史上第一代专制帝王,他所建立的秦朝则成为第一个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一王朝。
(四)皇帝的饮食起居1、宫室、山陵宫殿:皇帝居住的地方称为“宫殿”“宫”最早原为普通房屋的通称,“殿”则指高大的房屋。
秦汉以后,一般用来指称帝王居住和处理朝政的地方。
中国古代的宫殿建筑一般皆遵循:坐北朝南、“前朝后寝”的规制。
“前朝”:皇帝举行朝会典礼之所,多称“殿”。
“后寝”:则为皇帝处理日常政务、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地方多称“宫”。
“行宫”:皇帝出外巡游所居之处则称。
另外,为满足皇帝及其后妃游玩、享乐需要、历代王朝建有大量“苑囿”,风光绮丽,极尽奢华。
山陵为皇帝死后的葬所,犹如民间的坟墓。
皇帝的陵寝一般包括地下墓室、封土和陵园建筑三部分。
皇帝的陵寝一般皆依山而建。
主要建筑一般由神道,宫墙,殿宇,方城明楼,宝城宝顶,地宫等组成。
2、饮食、服饰早在周代,就有了膳夫、庖人、内瓮等专司天子饮食的执事人员十几种。
秦汉以后,历代皆设有负责皇帝及宫中饮食的专门机构,如秦奉常、汉太常及南北朝以后的光禄寺等。
皇帝及其后妃的饮食,每日皆有一定的分例。
每顿正餐包括各类山珍海味、时鲜蔬菜等上百种,另有名目繁多的各种小吃。
每逢年节、寿辰及其它喜庆之事,宫中照例要举行盛大筵宴,名目繁多,其耗费之巨。
中国历史概述知识讲解
中国历史概述第一章中国历史概述第一节中国发展简史一、原始社会时期170万年云南元谋人77万年北京猿人北京猿人的体制结构已经具备现代人的基本特征,过集体生活1.8万年北京山顶洞人骨针、人工取火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母系社会仰韶文化(河南)河姆渡(浙江余姚)父系社会龙山良渚大汶口口诀:按流域黄河仰大龙长江良河母系社会仰河其余都是父系社会龙的传人源头:女娲、伏羲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伏羲、炎帝、黄帝、尧、舜华夏名族的祖先:炎帝、黄帝尧舜禹时代处于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通过部落联盟明主(禅让)担任首领二、夏、商、周奴隶社会时期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夏朝继承了尧舜时代的阴历,区别春夏秋冬商周时期,是我国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商代的蚊子主要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称作甲骨文也叫卜辞商周的青铜器上,往往刻有铭词,这种刻在青铜器上的铭词称为金文,又称钟鼎文商经过数次的迁都,最后定都殷,所以,商也叫殷。
司母戊大方鼎可以作为商代晚期青铜器冶铸水品的代表。
重达875公斤,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公元前11世纪中期,周朝建立,定都镐京,史称“西周”周代政权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专政,实行分封制。
周朝推行“井田制度”周代的手工业是在商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分工更细,号称“百工”公元前771年,犬戎攻破镐京。
第二年,周平王被迫向东迁至洛邑也就是今天的洛阳,史称东周三、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时期得名于鲁国的史书《春秋》春秋五霸: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书上还有一种说法,但基本上是这一种为主)战国七雄:齐、秦、韩、赵、魏、楚、燕(记忆方法:齐秦喊赵薇出演)鲁国首先实行的“初税亩”制度,使私田所有权建立,标志着奴隶制开始瓦解。
初期还有未果的李悝变法,出国的楚国的吴起变法,而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最为彻底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上的使用和推广,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力新发展的标志水利工程:吴王夫差—邗沟、秦国李冰—都江堰(四川)、韩国郑国—郑国渠春秋晚期,孔子开始确立私人讲学模式孔丘,鲁国人,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整理编定《诗经》《尚书》,编写现存最早的编年史《春秋》,弟子们将他的言论编成《论语》。
大一历史第一章重点知识点
大一历史第一章重点知识点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过去,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大一的历史课程就从第一章开始,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些重要的知识点。
1. 人类的起源与文明的发展人类起源于非洲大陆,在数万年前开始进一步迁徙和扩散到全球各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逐渐建立了农业社会,形成了第一个城市文明。
这些文明如古埃及、古印度、古希腊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古代中华文明的兴起古代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
中华文明以其独特的文字、哲学、科技和文化等方面的创新而闻名于世。
传世的《尚书》、《易经》等文献成为后世研究中华文明的重要资料。
3. 古代希腊文明的发展古希腊文明以它的哲学、政治体制、艺术和战争技术等方面的突出表现而被后世极为推崇。
在这个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整个西方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古代罗马帝国的崛起与衰落古罗马是古代世界最强大的帝国之一。
它通过强大的军事力量和行政系统征服了广大领土,并且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然而,由于内部矛盾和外部压力的困扰,罗马帝国最终崩溃,标志着古代世界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5. 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也是封建社会兴盛的时期。
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君主、贵族和农奴之间的等级关系,这种体制在中世纪欧洲各地得到广泛应用,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6. 文艺复兴与新航海时代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重新研究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开启了人文主义思潮。
与此同时,新航海时代的到来使欧洲开始探索世界的各个角落,为后来的殖民主义奠定了基础。
7. 近代科技与工业革命近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带来了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幅提升。
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使得工业化生产成为可能,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变革。
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二战20世纪的两场世界大战对全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了欧洲旧有的国际体系的崩溃和新的国界重划。
全国导游文化基础知识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中国历史朝代表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十六国:前凉、后凉、南凉、西凉、北凉、前赵、后赵、前秦、后秦、西秦、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胡夏、成汉这一时期叫“三国两晋南北朝”又称“魏晋南北朝”夏商周东周西周春秋、战国两晋东晋西晋南北朝北朝: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不久被北齐北周代替南朝:宋齐粱陈三国魏:曹丕 蜀:刘备 吴:孙权隋唐五代五代:北方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南方的前蜀、吴、吴越、津南(南平)、楚、闽、南汉、后蜀、南唐和北方的北汉宋元明 清金辽汉秦第一节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概要远古时代中国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名称距今年数简介云南元谋人170万年中国境内最早的人类北京猿人70-23万年打制石器和天然火、已有简单语言北京山顶洞人 1.8万年打制石器和骨器、人工取火母系氏族代表成就黄河流域的仰韶文化1.西安半坡遗址最为典型2.又叫“彩陶文化”(距今5000-6000年)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1.发现稻种,证实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2.最先建造了中国南方特有的干栏式房屋3.最先发明了打井技术父系氏族(距今四五千年)——东大汶口文化、山东龙山文化、浙江良渚文化为代表——父权确立,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阶级对立出现,国家开始产生古代传说人物女娲、伏羲蛇身人首是“龙的传人”的源头巢氏构木为巢反映了先人构筑自己居所的状况燧人氏钻木取火反映了人们进入了人工取火的时代庖牺氏伏羲1.反映原始畜牧业产生2.画八卦,刻文字代替“结绳记事”,说明中华文字、文明萌芽神农氏炎帝1.教人们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医药2.成为了远古中国农耕文明的代表和中医的滥觞轩辕氏黄帝1.炎帝站蚩尤的传说:反映了华夏远古部落争战、融合的过程2.制作兵器,建造宫室和舟车3.被誉为“人文始祖”4.“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通常是从黄帝时代开始的。
1.嫘祖养蚕、仓颉造文字、大挠作干支、伶伦制乐器2.尧、舜、禹时代,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通过部落联盟民主推选的方式(“禅让制”)担任首领夏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者大禹——(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2.大禹去世,儿子启登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3.夏的国土:黄河流域和大江南北4.夏最后一个国王,桀,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1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总论
礼制文化
礼制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集中体现。
在以“中和”为核心的各种表象文化中,礼制是中国古 代文化的集中体现。“礼之用,和为贵”(《论语·学 而》),“中和”是本质,是精神;“礼”是形式,是“中 和”外化于行为、外化于器物的制度。 礼就是用来区别等级、尊卑长幼之序、体现敬意的制 度。人的举止言谈、物的类别形制,小自个人、家庭, 大到国家的政治、军事、文化、宗教等都有体现差别 的礼的规定。 中国古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因此,古代中国号称 “礼仪之邦”。
第
中
二 国
历 史 文
节 化
的 基 本 特 征
一、文化的含义
“人文化成”即“文化”一词的源头
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文化”一词的雏形见于《易·贲卦·彖 传》,其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 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西汉刘向将“文”与“化”合成一个词
其书《说苑·指武》云:“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刘向所说的“文 化”与“人文化成”是一脉相承的。
(三)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同居共处的大一统社会。虽然也曾屡有民族间的斗争、政权上的分立,但正所谓 “分久必合”,民族同居融合、国家统一始终是主流。在中国历史上,曾经有过五次大规模的民族融合。中国 古代社会,从家至国,都是以分裂为耻,以统合为荣。中华民族是重统一的民族,中国社会是重和合的社会。
第二,中国历史文化中的糟粕不容忽视。
历史文化中的消极因素也必然会通过种种形式而延续至今,在不知不觉中侵害我们健康的肌体, 有的时候甚至会沉渣泛起,扰乱社会,妨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在社会主义的发展进程中,为什么会出现疯狂的个人迷信? 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为什么会阻 力重重? 在政权机构中,为什么官僚主义、贪污受贿屡禁不止? 在当今的社会上,为什么赌博贩 毒、卖淫嫖娼泛滥,黑社会横行? 虽然各有其现实的社会原因,但腐朽的旧文化的影响是绝不能 低估的。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知识梳理初一历史的第一单元一般以中国古代历史为主线,主要涉及从上古时期到秦朝的各个重要历史阶段,重点讲述早期的历史发展、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及其对后世的影响等内容。
学习这一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中国历史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理解能力。
一、上古时期的历史1.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五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统治者,传说中他们是中华民族的开创者。
三皇一般指天皇、地皇和人皇,而五帝则多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等。
2.舜、禹及大禹治水大禹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水英雄,他通过疏导和引导的方式治理洪水,建立了夏朝,开启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序幕。
二、夏朝的建立1.夏的形成与发展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史书所记载的朝代,通常认为其成立于公元前2070年。
是由禹的后代启所建立,标志着从部落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转变。
2.夏朝的统治特点夏朝的统治较为松散,以宗族为单位,家族首领拥有较大的权力,历史上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统治者和事件,如“夏桀”的暴政。
三、商朝的兴起1.商朝的建立与文化商朝是接替夏朝的第二个朝代,约公元前1600年成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以青铜器文化和文字的使用而闻名,商人信仰多神教,祭祀与占卜十分重要。
2.殷墟的发现殷墟位于今河南安阳,是商朝后期的都城遗址。
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甲骨文,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
四、西周的盛世1.西周的社会制度西周是商朝之后的第三个朝代,建立了分封制、宗法制等重要制度,强调血缘关系和地方分权。
2.重要的历史人物周武王是西周的创立者,周公旦则是周王室的重要辅佐者,其治理政策被后来历代所称道。
五、春秋战国时期1.春秋时期的特点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不安的时期,各诸侯国兴起,争霸逐鹿,形成了战国七雄的局面。
2.重要的思想流派这一时期出现了儒家、道家、法家等重要思想流派,为中国传统文化奠定了基础。
六、秦朝的统一1.秦始皇的功业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秦始皇通过多次征战和兼并,完成了中国的大一统,历史上首次出现了“皇帝”这一称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周、文徵明
吴派
董其昌
松江派
徐渭:花鸟画派
陈淳:水墨写意派
周之冕:钩花点叶派
陈洪绶:《西厢记》木刻插图
四王:王时敏、王鉴、王 翚、 王原祁
清
石涛、朱达:遗民画家
扬州八怪:文人画派
文学 时间 西周—春 秋 战国 先秦 汉
魏晋南北 朝 唐
五代、宋 元
明
体裁 诗歌 楚辞 体 散文 赋、 乐府 诗
诗歌
诗歌
传奇 小说 散文 词 散 曲、 杂剧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历史发展概要 时代
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
古代传说
夏 商 西周 东周 秦 汉
第一章 中国历史文化 知识点汇总表
主要代表人物
主要事件
其他
200 万年前 湖北 恩施建始人
170 万年前 云南 元谋人
70~23 万年前 北 京猿人
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天然火, 有简单的语言
1.8 万年前 北京 制造石器,人工取火 山顶洞人
然、白居易、
杜牧、 李商隐
陈鸿
长恨歌传
李朝威
柳毅传
唐宋八大家
韩愈、柳宗元
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
巩
南唐后主李煜、宋代:欧阳修、辛弃疾、李清照、柳永、陆游、姜夔
关汉卿
窦娥冤
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
汉宫秋
白朴
墙头马上
郑光祖
王实甫
西厢记
罗贯中
三国演义
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芾、蔡襄
绘画 分类:
题材:人物、花鸟、山水
技法:工笔、写意
装裱后:立轴、手卷、扇面、斗方、册页
历史沿革:
时间
作者
作品
评价
其他
新石器
岩画、彩陶纹饰、青铜 纹饰
奠定中国绘画艺 术整体着眼、 以线 为主、平面构图的 特色
战国 秦汉
帛画:龙凤人物图 壁画、画像砖、画像石
可以看到的最早 的古代绘画实物
魏晋南北朝
成就:以莫高 窟为代表的 壁画,涌现一 批蜚声中外 的艺术大师
展子虔: 设色山水; 李思训: 金碧山水; 王维: 水墨山水。
五代
南唐: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
荆浩、董源
山水画的代表
宫廷中设有“图 画院”,中国历史 上正式设立画院 的开端
李成、范宽 黄筌、崔白
山水画 花鸟画
北宋
张择端 宋徽宗 苏轼、文同
清明上河图
评价 中国汉字萌芽 标志中国书法艺 术的产生
标志中国书法艺 术进入新的阶段 使汉字趋于方正, 为以后各种书体 流派奠定基础 草圣 草圣
楷书之祖
书圣,天下第一行 书
其他
张颠素狂 楷书四大 家:唐朝欧 阳询、颜真 卿、柳公 权,元朝赵 孟頫 宋四家:北 宋:苏轼、 黄庭坚、米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小说
代表作者
作品
诗经
评价 第一部诗歌总集,现实主义文学先河
屈原
离骚
我国古代第一篇长诗
论语、孟子、庄子、 中国古代散文的光辉起点
荀子、韩非子
贾谊
鹏鸟赋、过秦论
司马相如
子虚赋
班固
两都赋
张衡
乐府诗集
孔雀东南飞
三曹、 建安七
子、竹林七贤
陶渊明
第一个用诗歌的形式反映田园生活
谢灵运
山水诗
李白
诗仙
杜甫
诗圣
王维、孟浩
汉
草书:章草、今草、 张芝
唐
狂草之分;隶书、 张旭
楷书的快写
怀素
楷书,又名正书、 真书;汉隶、 东汉末年: 章草蜕变而来。在唐代鼎盛, 钟繇
世称唐楷
颜真卿
行书:介于草书和楷书之间
柳公权 王羲之
作品
毛公鼎、散氏盘
泰山刻石、琅琊台 刻石、会稽刻石 衡方碑、张迁碑、 曹全碑、礼器碑、 石门颂 古诗四帖
多宝塔、麻姑仙坛 记 玄秘塔碑、神策军 碑 兰亭序
北宋民俗画推向高潮
工笔山水和花鸟
墨竹:以意趣为长
“画学”列入科 举,宫廷画最鼎 盛的时期
米芾、米友仁
运用水墨横点, 表现烟雨迷蒙的景象, 称为:米点山水
南宋
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称为“南宋四家”
元
赵孟頫、“元四家”:黄公望、倪瓒、王蒙、吴镇
明
以地区为中心的流派
戴进
浙派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明清 近代
隋 唐
岳飞、宗泽抗金名 将
朱元璋 戚继光抗倭 郑成功 孙中山 国共两党
政权林立,南北分裂,民族融合。北魏孝文帝以汉文化 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三生六部制、科举制,贯通南北大运河 贞观之治,对外交流: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 伯 辽—契丹族—燕云十六州 西夏—党项族—河西走廊 金—女真族——松花江流域 金联合北宋灭辽,金灭北宋; 蒙古灭西夏、金、大理、南宋 废除丞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在地方设 三司,加强中央集权
三国:吴: 曹不兴 东晋:顾恺 之
第一个பைடு நூலகம்佛像
《女史箴》图、《 洛神赋》 第一个提出 “以形
图
写神”
作为一门独 立的艺术 专门擅长人 物画
隋:展子虔 《游春图》
隋唐
初唐:阎立 本
步辇图、历代帝王图
中唐:吴道 子
天王送子图
人称“疏体”,“吴 带当风”,画圣
张萱、周昉 仕女画
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书画为一体的风格,文人画 的始祖
齐、楚、燕、韩、赵、 魏、秦
建立封建官僚体制,统一文
字,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
修长城、驰道;焚书坑儒
卫青、霍去病打击匈奴,保证河西走廊安全;张骞出使
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打通汉朝通中亚的贸易通道;采
用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读书之法 , 在循序而渐进 ,熟读而精思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宋、辽、金、元
清
史学 时间 春秋 西汉
东汉
北宋 中医 时代 战国 西汉
收复台湾,清设台湾府 辛亥革命,建立民国 1931 年,九一八事变,全民抗日, 8 年抗战 1946 年,内战; 1949 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代书法 时间 6000 年前 殷商
字体 刻画符号 甲骨文
代表人物
金文, 又名钟 鼎文,铭文
春秋战国:毛笔运用
秦
小篆
李斯
战 国 — 隶书: 小篆的进一
汉
步简省
5000~6000 年前 母系氏族
黄河流域 仰韶文化 长江流域 河姆渡文化
4000~5000 年前, 父系氏族
有巢氏
黄河流域 山东大汶口文化、 龙山文化 长江流域、良渚文化 构木为巢
西安半坡遗址,彩陶文 化 稻种,干栏式房屋,打 井技术
燧人氏 女娲、伏羲 伏羲(庖牺氏) 炎帝(神农氏)
钻木取火 蛇身人首,兄妹夫妻,龙的传 人的源头 画八卦,刻文字 教人种植五谷,尝百草,发明 医药
中华文字、文明的萌芽 农耕文明的代表,中医 的滥觞
黄帝(轩辕氏)
制作兵器,建造宫室,舟车
中华“人文初祖”
嫘祖 仓颉 大挠 伶伦 启
养蚕 造文字 作干支 制乐器 世袭制
盘庚 周平王
春秋
将都城迁到殷 迁都洛邑
因鲁国史书《春秋》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 公、秦穆公、楚庄王
战国 秦始皇 汉武帝
因列国混战不休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