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11集群行为与社会行动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日常生活中大众的相对闲暇。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工业革命以前,一部分人的富裕和闲暇 是以大多数的贫困和忙碌为代价的。一直到上个世纪末,闲 暇如凡勃伦所言始终只是社会上层即所谓“有闲阶级”的垄 断物。只是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后,闲暇
才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
时尚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2)
聚会:集群行为的合适空间场所
集群行为的条件(2)
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 这是比较重要的促成集群行为的社 会条件。因为许多集群行为是危害现存制度的,所以,维 护这种制度的机构也自然会努力制止这类行为的发生。但 是,一旦当社会控制机制减弱并且看来将要崩溃时,便为 集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对剥夺。当人们实际所有的东西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认为 应该获得的程度时,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特别 是在一个长期的不断上升的满足和期望之后,突然来一个 倒退,这种相对剥夺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因为人们习惯了 期待更多的东西。
• 自发性 • 情绪化 • 盲目性或从众性 • 行为的越轨性和后果的难以预料性 • 力量性(威胁、阴谋、破坏等非正常力量;
或者导致社会变革等建设性力量)
学者对集群行为特点的论述
按照N.斯梅尔塞的观点,集群行为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 征:
(1)集群行为是由某种共同的信念引导的, 这类信念不 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信念,有时它涉及威胁、阴谋等非 正常力量;
一、时尚与流行
时尚是在大众内部出现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 行现象。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 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 的随从和追求。时尚的传播、普及和发展所依靠的主 要手段是流行。因此,时尚与流行实际上是同一事物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离开了流行,时尚便不会成为 时尚,时尚是流行的必然结果;离开了时尚,也就没 有什么东西得以流行,因而流行也就不会发生。
(6)社会控制机制, 即防止、抑制和疏导前五个 因素的累积力量,集群行为最后是否发生就看这 种控制手段是否成功。
第二节 大众行为: 分散的集群行为
集群行为并不都是发生在面对面进行直接接 触的群众中的,在广泛分散的人群──进行 间接接触的大众中,也会出现一些集群行为 的重要特征,如不确定性、暗示性和迫切感 等。在分散的大众中发生的一些最基本的行 为表现形式如时尚、恐慌等,都不同程度地 具备了集群行为的这些特征。因此,社会心 理学把这类大众行为称之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2 )集群行为不是确定的行为,它的制度化程度很低, 用布鲁默的话说,集群行为是“一种为了应付不确定的环 境而歪曲或形成”的行为;
(3 )参与集群行为的人认为凭借集群的力量能够重建或 恢复正常的社会行为。
勒庞认为群众具有神经质的感染因素, 并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去个性化, 即由于置身于许多人中,个人便确信有一 种难以克服的力量使自己不能不屈服于本 能;(2)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这容易 导致群众易受相互间的暗示与感染;(3) 失去个人责任感, 这容易导致对情欲和 行为缺乏控制。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 按部就班的工作
秩序井然的排队
香港东亚银行被传面临破产发生挤兑风波
泰国“红Hale Waihona Puke Baidu军”运动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
西藏打砸抢烧场面
德国音乐节发生踩踏事故
•
当我们论及集群行为时,就像将手伸向一只
鼓鼓囊囊的“摸彩袋”。这只袋子里盛放着各种
从表面上看来不但毫不相关甚至大相庭径的现象:
《乌合之众》主要思想:
• 1. 群体很普通,它甚至不能完成需要高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若是涉及到成 员的普遍利益,杰出人士组成的议会就会作出决定,但是这些杰出人士作出 的决定就一定比一群蠢人高明吗?你能相信吗?这些杰出人士处理问题的方 式表现得相当平庸。若你把群体中每个人的想法都综合起来,那么你得到的 就只有愚蠢,而不是智慧。 2. 对于群体而言,没有什么是他们不可能做到的。例如,孤立的个人并 不能烧毁宫殿或者洗劫商店,即使存在这样的诱惑,他也很容易自觉地抵制。 但是当这个人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他就会从群体众多的人数中获得一种力 量,这种力量足以让他产生杀人抢劫的念头,他也会马上屈服于这种诱惑。 3. 最初的暗示,经过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染,会快速地占据群体中所 有成员的大脑,群体感情将会慢慢变得一致。 4. 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造成了群体全然不知道什么是怀疑和不确定。 群体就像是女人,总会轻易陷入极端。群体一旦对某事产生怀疑,这些怀疑 立马就成为他们判断这件事的证据。孤立的个人若是心生厌恶或有反对意见, 不会有什么力量,若是群体中的个人,却能因为心里产生厌恶而立刻变得勃 然大怒。
(1)结构性助长, 即有利于产生集群行为的社会 结构或周围环境;
(2)结构性压抑,任何使人感到压抑的社会状态, 如贫困、冲突、不公平的待遇、难以捉摸的前途 等,都刺激人们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题;
(3)普遍的信条, 即人们通过对自己所处环境中 的问题的认定;
(4)突发因素,这是集群行为的点火器;
(5)行动动员,群体内的领袖人物或鼓动者的鼓 励和口号,标志着集群行为的开始;
N.J.斯梅尔塞将集群行为界定为 “在重新规定社会行为的信念的基 础上产生的社会动员”;
戴维·波普诺则更为详细地指出, 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 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 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 为。”
右图:芝加哥学派的灵魂人物Robert E.Park(1864-1944)
二、特点
4、在一个或多或少具备了上述客观条件的社会中,能否出现以 及能否普及某种时尚,还与该社会中一般大众的时尚意识的强弱
阅读资料:凡伯伦《有闲阶级论》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在该书中,凡伯伦提出了两个至今为 止仍然流行盛广的概念:炫耀消费 (conspicuous consumption),以 及与此密切相 关的炫耀闲暇 (conspicuous leisure)。显然,消 费是财富 的一种证明;而闲暇尤其在 工业革命未完成之前的获得的闲暇一 样是财富的证明,因为“闲暇之所以 可贵,闲暇之所以必不可少,部分原 因在它表明了与贱役毫不相干”。凡 伯伦从有闲阶级的产生历史入手,有 力地说明了,在有闲阶级看来,“高 贵的举止和生活方式,是和炫耀闲暇 和炫耀消费的规范相一致的……对贵 重物品进行炫耀消费,是有闲绅士博 取声望的一种手段”。
时尚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1)
1、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一方面,物质生 活条件窘迫者无心他顾,对他或他们来说解决温饱胜于追求 时尚,这是人间第一号“天性”;另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 丰裕者(起码没有温饱之虑)要追求一种流行的行为模式, 也大多要凭借某种物质的形式。所以,古往今来,那些经济 发达、物质生活条件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向来是时尚的始作 俑者,是流行的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集散地”。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受冲动的
摆布,而群体的行为不受大脑的支配,完全被无意
识所控制。当个人成为群众中的一员时,他就会从
群体众多的人数中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
他产生杀人放火的念头。而且他们在一种“历史使
命感”的感召下,并没有任何关于犯罪的意识。
•
罗伯特·帕克认为,“集群行为是在公共和集体冲动的 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换句话说,那是社会互动的 结果”。
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狂热者无法比说服,只能被煽动 •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共同仇恨可以凝
聚最异质的成分(抗战——解放战争——文革,不断寻找新的仇恨对 象,群众运动得以持续)。 • 忠实信徒永远不会觉得完整,永远不会觉得安全。
• 四、群众运动的始终 • 成功的行动往往带来自身的终结。 • 不同阶段需要不同 的狂热与不同的人群:言辞人——狂热者——务实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 狂热既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却又是一种可以让社会和国家振衰起弊、死而复 生的神奇工具。
• 一、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 1、对改变的渴望: • 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失意者(厌恶现在、厌恶自我
的人)则乐于看到世界急剧改变,在投身运动中自觉拥有无敌力量,看到无 穷机会,而且不可避免地看不起“现在”。在混乱中如鱼得水。 • 2、在运动中寻找“替代品”: • 通过认同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使得投 身运动的人永远逃离自我,获得重生。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 之物的一部分。获得“不用自我负责”的自由。
• 二、群众运动的皈依者 • 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穷人、畸零人、极端
自私的人、面对机会的野心家、少数民族、烦闷者、罪犯。轻视自我轻视现 在。 • 狂热者的盲目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也是智力贫瘠与情绪单调的原因。 • 用失意者的愤懑情绪作为建筑新世界的泥灰。
• 三、群众运动的条件——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 • 群众运动给自己设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对抗现在。 • 教义不是让人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任何有效的教义,必须是
•
————科尔曼
第十一章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本章内容: 1、集群行为及其理论 2、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 3、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4、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行为 5、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
第一节 集群行为: 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
一、概念:
一般人们的行为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 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 为规范所指导、自发的、无组织的、无结构的、同时 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 说的集群行为。
社会失范。任何环境或任何场合, 只要是一大批人失去了 必要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导致集群行为。例如在失事的车 船中,在失火的影剧院或者是突然遭到意外袭击的一群人, 他们由于没有想到要应付此类事件,所以没有事先明确的规 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只能靠自己临时的判断和接受他人的 暗示来调整自己的行动。因此,在这种没有规范指导的情况 下极容易产生集群行为。
的行动人 • 把人民宗教化的能力是民主国家领袖的必备才干 • 优秀者信仰尽失而低劣者激情澎湃
三、集群行为的产生条件
环境场所。有些集群行为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环境场所,反过 来说,有些特殊的场合也便于促进人们对某种普遍刺激作出 自发的反应,从而产生集群行为。这种环境场所最主要的特 征就是便于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互动,如广场、体育馆、大 厅等等。除了空间条件外,时间也是集群行为的一个关键性 的环境因素。
从暴乱、骚动、恐慌、狂热、时尚、流言、谣言
直至各种社会运动。
• 集群行为 “包括人们成群向银行去挤兑;剧场 里火警之声大作,观众仓惶逃脱;在一部分人中 兴起的某种一时的爱好(跳呼拉圈舞和滑板风行 一时);群体发财之梦(当年在法国与约翰·劳的 密西西比开发公司有关的股票投机狂潮);充满 敌忾且又无组织的示威行动;暴乱;群体行为; 服饰的流行以及宗教的狂热,乃至民族主义、爱 国主义运动等。
3、在时尚流行的客观条件方面,除了富裕和闲暇外,社会的大 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达程度也与各种时尚的兴起 与流行密切相关。大众传播媒介与时尚的关系是两方面的:一方 面,有些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如电视机、收录机及在此基 础上衍化而来的电子游戏机、音响设备、卡拉OK伴唱机、CD唱 机和随身听,本身就是时尚物品,这些物品的出现和普及促成了 相应的时尚的兴起;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的普及, 为各种时髦行为方式的制造和推广提供了可能。大众传播媒介加 快了特定时尚在社会中的普及速度,当然也同时了缩短了一种时 尚的生命周期。
推荐书目
•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名著,他极为精确地
描述了群体心理,自189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二十
余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作者
古斯塔夫 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思考个人与群体
的关系,他通过分析个人加入群体后的心理变化,
指出即使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加入群体,就
会丧失思考能力,变得冲动、急躁、狂热、极端。
权力斗争。一些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策划者,常常会 把集群行为作为一种政治策略,这是某些集群行为尤其是 以集体暴力为主要形式的集群行为产生的政治条件。
四、集群行为过程
最有影响力的是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 其基本的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它假定集群行 为的产生都有一个确定的模式,可以把集群行 为在发展的每一阶段理解为“追加价值”,其 后才有最终产品,即集群行为的出现。在“价 值追加”过程中决定集群行为的六个具体因素 是:
在生产力相对低下的工业革命以前,一部分人的富裕和闲暇 是以大多数的贫困和忙碌为代价的。一直到上个世纪末,闲 暇如凡勃伦所言始终只是社会上层即所谓“有闲阶级”的垄 断物。只是从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工人大罢工后,闲暇
才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
时尚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2)
聚会:集群行为的合适空间场所
集群行为的条件(2)
社会控制机制的解体。 这是比较重要的促成集群行为的社 会条件。因为许多集群行为是危害现存制度的,所以,维 护这种制度的机构也自然会努力制止这类行为的发生。但 是,一旦当社会控制机制减弱并且看来将要崩溃时,便为 集群行为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相对剥夺。当人们实际所有的东西不能达到他们自己认为 应该获得的程度时,便会产生一种“相对剥夺”感。特别 是在一个长期的不断上升的满足和期望之后,突然来一个 倒退,这种相对剥夺的作用会更加明显,因为人们习惯了 期待更多的东西。
• 自发性 • 情绪化 • 盲目性或从众性 • 行为的越轨性和后果的难以预料性 • 力量性(威胁、阴谋、破坏等非正常力量;
或者导致社会变革等建设性力量)
学者对集群行为特点的论述
按照N.斯梅尔塞的观点,集群行为一般具有以下三大特 征:
(1)集群行为是由某种共同的信念引导的, 这类信念不 同于日常生活中的其他信念,有时它涉及威胁、阴谋等非 正常力量;
一、时尚与流行
时尚是在大众内部出现的一种非常规的行为方式的流 行现象。具体地说,时尚是指一个时期内相当多的人 对特定的趣味、语言、思想和行为等各种模型或标本 的随从和追求。时尚的传播、普及和发展所依靠的主 要手段是流行。因此,时尚与流行实际上是同一事物 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离开了流行,时尚便不会成为 时尚,时尚是流行的必然结果;离开了时尚,也就没 有什么东西得以流行,因而流行也就不会发生。
(6)社会控制机制, 即防止、抑制和疏导前五个 因素的累积力量,集群行为最后是否发生就看这 种控制手段是否成功。
第二节 大众行为: 分散的集群行为
集群行为并不都是发生在面对面进行直接接 触的群众中的,在广泛分散的人群──进行 间接接触的大众中,也会出现一些集群行为 的重要特征,如不确定性、暗示性和迫切感 等。在分散的大众中发生的一些最基本的行 为表现形式如时尚、恐慌等,都不同程度地 具备了集群行为的这些特征。因此,社会心 理学把这类大众行为称之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2 )集群行为不是确定的行为,它的制度化程度很低, 用布鲁默的话说,集群行为是“一种为了应付不确定的环 境而歪曲或形成”的行为;
(3 )参与集群行为的人认为凭借集群的力量能够重建或 恢复正常的社会行为。
勒庞认为群众具有神经质的感染因素, 并具有以下三大特征:(1)去个性化, 即由于置身于许多人中,个人便确信有一 种难以克服的力量使自己不能不屈服于本 能;(2)感情作用大于理智作用,这容易 导致群众易受相互间的暗示与感染;(3) 失去个人责任感, 这容易导致对情欲和 行为缺乏控制。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 按部就班的工作
秩序井然的排队
香港东亚银行被传面临破产发生挤兑风波
泰国“红Hale Waihona Puke Baidu军”运动
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
西藏打砸抢烧场面
德国音乐节发生踩踏事故
•
当我们论及集群行为时,就像将手伸向一只
鼓鼓囊囊的“摸彩袋”。这只袋子里盛放着各种
从表面上看来不但毫不相关甚至大相庭径的现象:
《乌合之众》主要思想:
• 1. 群体很普通,它甚至不能完成需要高智力才能完成的工作。若是涉及到成 员的普遍利益,杰出人士组成的议会就会作出决定,但是这些杰出人士作出 的决定就一定比一群蠢人高明吗?你能相信吗?这些杰出人士处理问题的方 式表现得相当平庸。若你把群体中每个人的想法都综合起来,那么你得到的 就只有愚蠢,而不是智慧。 2. 对于群体而言,没有什么是他们不可能做到的。例如,孤立的个人并 不能烧毁宫殿或者洗劫商店,即使存在这样的诱惑,他也很容易自觉地抵制。 但是当这个人成为群体中的一员时,他就会从群体众多的人数中获得一种力 量,这种力量足以让他产生杀人抢劫的念头,他也会马上屈服于这种诱惑。 3. 最初的暗示,经过群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传染,会快速地占据群体中所 有成员的大脑,群体感情将会慢慢变得一致。 4. 群体情绪的简单和夸张造成了群体全然不知道什么是怀疑和不确定。 群体就像是女人,总会轻易陷入极端。群体一旦对某事产生怀疑,这些怀疑 立马就成为他们判断这件事的证据。孤立的个人若是心生厌恶或有反对意见, 不会有什么力量,若是群体中的个人,却能因为心里产生厌恶而立刻变得勃 然大怒。
(1)结构性助长, 即有利于产生集群行为的社会 结构或周围环境;
(2)结构性压抑,任何使人感到压抑的社会状态, 如贫困、冲突、不公平的待遇、难以捉摸的前途 等,都刺激人们通过集群行为来解决问题;
(3)普遍的信条, 即人们通过对自己所处环境中 的问题的认定;
(4)突发因素,这是集群行为的点火器;
(5)行动动员,群体内的领袖人物或鼓动者的鼓 励和口号,标志着集群行为的开始;
N.J.斯梅尔塞将集群行为界定为 “在重新规定社会行为的信念的基 础上产生的社会动员”;
戴维·波普诺则更为详细地指出, 集群行为“是指那些在相对自发的、 无组织的和不稳定的情况下,因为 某种普遍的影响和鼓舞而发生的行 为。”
右图:芝加哥学派的灵魂人物Robert E.Park(1864-1944)
二、特点
4、在一个或多或少具备了上述客观条件的社会中,能否出现以 及能否普及某种时尚,还与该社会中一般大众的时尚意识的强弱
阅读资料:凡伯伦《有闲阶级论》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在该书中,凡伯伦提出了两个至今为 止仍然流行盛广的概念:炫耀消费 (conspicuous consumption),以 及与此密切相 关的炫耀闲暇 (conspicuous leisure)。显然,消 费是财富 的一种证明;而闲暇尤其在 工业革命未完成之前的获得的闲暇一 样是财富的证明,因为“闲暇之所以 可贵,闲暇之所以必不可少,部分原 因在它表明了与贱役毫不相干”。凡 伯伦从有闲阶级的产生历史入手,有 力地说明了,在有闲阶级看来,“高 贵的举止和生活方式,是和炫耀闲暇 和炫耀消费的规范相一致的……对贵 重物品进行炫耀消费,是有闲绅士博 取声望的一种手段”。
时尚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1)
1、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丰裕或相对丰裕。一方面,物质生 活条件窘迫者无心他顾,对他或他们来说解决温饱胜于追求 时尚,这是人间第一号“天性”;另一方面,物质生活条件 丰裕者(起码没有温饱之虑)要追求一种流行的行为模式, 也大多要凭借某种物质的形式。所以,古往今来,那些经济 发达、物质生活条件丰裕的国家和地区,向来是时尚的始作 俑者,是流行的生活与行为方式的“集散地”。
孤立的个人具有主宰自己行为的能力,不受冲动的
摆布,而群体的行为不受大脑的支配,完全被无意
识所控制。当个人成为群众中的一员时,他就会从
群体众多的人数中获得一种力量,这种力量足以让
他产生杀人放火的念头。而且他们在一种“历史使
命感”的感召下,并没有任何关于犯罪的意识。
•
罗伯特·帕克认为,“集群行为是在公共和集体冲动的 影响下发生的个人行为,换句话说,那是社会互动的 结果”。
违反天性、违反常识、违反欢乐的。狂热者无法比说服,只能被煽动 • 群众运动不需要相信有上帝,却不能不相信有魔鬼,共同仇恨可以凝
聚最异质的成分(抗战——解放战争——文革,不断寻找新的仇恨对 象,群众运动得以持续)。 • 忠实信徒永远不会觉得完整,永远不会觉得安全。
• 四、群众运动的始终 • 成功的行动往往带来自身的终结。 • 不同阶段需要不同 的狂热与不同的人群:言辞人——狂热者——务实
埃里克.霍弗:《狂热分子——群众运动圣经》
• 狂热既是一种灵魂的疾病,却又是一种可以让社会和国家振衰起弊、死而复 生的神奇工具。
• 一、群众运动的吸引力: • 1、对改变的渴望: • 有成就感的人会把世界看成一个友好的世界,失意者(厌恶现在、厌恶自我
的人)则乐于看到世界急剧改变,在投身运动中自觉拥有无敌力量,看到无 穷机会,而且不可避免地看不起“现在”。在混乱中如鱼得水。 • 2、在运动中寻找“替代品”: • 通过认同一件神圣事业而获得自豪、信心、希望、目的感和价值感。使得投 身运动的人永远逃离自我,获得重生。个人不再是他自己,而成了某种永恒 之物的一部分。获得“不用自我负责”的自由。
• 二、群众运动的皈依者 • 一个群体的性格和命运,往往由其最低劣的成员决定。穷人、畸零人、极端
自私的人、面对机会的野心家、少数民族、烦闷者、罪犯。轻视自我轻视现 在。 • 狂热者的盲目是他们力量的源泉,也是智力贫瘠与情绪单调的原因。 • 用失意者的愤懑情绪作为建筑新世界的泥灰。
• 三、群众运动的条件——团结行动与自我牺牲 • 群众运动给自己设定很多不切实际的目标对抗现在。 • 教义不是让人理解的,而是让人去信仰的,任何有效的教义,必须是
•
————科尔曼
第十一章 集群行为与社会运动
本章内容: 1、集群行为及其理论 2、群众行为:未经组织的集群行为 3、大众行为:分散的集群行为 4、信息传播影响的集群行为 5、社会运动:社会变革的非制度化尝试
第一节 集群行为: 一种特殊的群体行为
一、概念:
一般人们的行为处在既定的社会规范的制约之下, 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境中,也会产生一些不受通常的行 为规范所指导、自发的、无组织的、无结构的、同时 也是难以预测的群体行为方式,这就是社会心理学所 说的集群行为。
社会失范。任何环境或任何场合, 只要是一大批人失去了 必要的行为规范,就有可能导致集群行为。例如在失事的车 船中,在失火的影剧院或者是突然遭到意外袭击的一群人, 他们由于没有想到要应付此类事件,所以没有事先明确的规 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只能靠自己临时的判断和接受他人的 暗示来调整自己的行动。因此,在这种没有规范指导的情况 下极容易产生集群行为。
的行动人 • 把人民宗教化的能力是民主国家领袖的必备才干 • 优秀者信仰尽失而低劣者激情澎湃
三、集群行为的产生条件
环境场所。有些集群行为的产生需要必要的环境场所,反过 来说,有些特殊的场合也便于促进人们对某种普遍刺激作出 自发的反应,从而产生集群行为。这种环境场所最主要的特 征就是便于人们之间的面对面的互动,如广场、体育馆、大 厅等等。除了空间条件外,时间也是集群行为的一个关键性 的环境因素。
从暴乱、骚动、恐慌、狂热、时尚、流言、谣言
直至各种社会运动。
• 集群行为 “包括人们成群向银行去挤兑;剧场 里火警之声大作,观众仓惶逃脱;在一部分人中 兴起的某种一时的爱好(跳呼拉圈舞和滑板风行 一时);群体发财之梦(当年在法国与约翰·劳的 密西西比开发公司有关的股票投机狂潮);充满 敌忾且又无组织的示威行动;暴乱;群体行为; 服饰的流行以及宗教的狂热,乃至民族主义、爱 国主义运动等。
3、在时尚流行的客观条件方面,除了富裕和闲暇外,社会的大 众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的发达程度也与各种时尚的兴起 与流行密切相关。大众传播媒介与时尚的关系是两方面的:一方 面,有些传播媒介尤其是电子媒介,如电视机、收录机及在此基 础上衍化而来的电子游戏机、音响设备、卡拉OK伴唱机、CD唱 机和随身听,本身就是时尚物品,这些物品的出现和普及促成了 相应的时尚的兴起;另一方面,大众传播媒介在现代社会的普及, 为各种时髦行为方式的制造和推广提供了可能。大众传播媒介加 快了特定时尚在社会中的普及速度,当然也同时了缩短了一种时 尚的生命周期。
推荐书目
•
本书是社会心理学的经典名著,他极为精确地
描述了群体心理,自1895年出版以来被翻译成二十
余种语言,至今仍在国际学术界有广泛影响。作者
古斯塔夫 勒庞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思考个人与群体
的关系,他通过分析个人加入群体后的心理变化,
指出即使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一旦加入群体,就
会丧失思考能力,变得冲动、急躁、狂热、极端。
权力斗争。一些为了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的策划者,常常会 把集群行为作为一种政治策略,这是某些集群行为尤其是 以集体暴力为主要形式的集群行为产生的政治条件。
四、集群行为过程
最有影响力的是斯梅尔塞的价值累加理论。 其基本的理论基础来自经济学:它假定集群行 为的产生都有一个确定的模式,可以把集群行 为在发展的每一阶段理解为“追加价值”,其 后才有最终产品,即集群行为的出现。在“价 值追加”过程中决定集群行为的六个具体因素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