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薛定谔方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2 i t 2 m x 2



奥地利人 Erwin Schrodinger 1887-1961 创立量子力学
2y 1 2y 2 2 x u t 2
6
一维自由粒子的薛定谔方程: 同样推广到三维
2 2 i t 2 m x 2
p 一个动能为E和动量为 p ,即波矢为k 的自由粒子,在坐标表象的波函数:
Et p r k ( r , t ) 0 e xp( i )
显然,波函数对时间求导,可得出
k ( r , t ) i E k ( r , t ) t
ˆ ˆ ˆ [ x, px ] xpx px x i
[ y, p y ] i ˆ [ z , pz ] i
i px x
ˆ [ x, p y ] [ x, pz ] 0
ˆ ˆ [ y, pz ] [ y, px ] 0
ˆ ˆ [ z , p y ] [ z , px ] 0
提纲
§4 薛定谔方程 自由粒子的 薛定谔方程 §3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和本征方程
力学量算符
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力学量算符的平均值 例题:动量算符的本征值方程
作业:2-3 (2)、(3)、(4)
1
1925年薛定谔在介绍德布罗意波的报告后,
德拜指出:“对于波,应该有一个波动方程。” 几周后薛定谔找到(提出)了波函数满足的 微分方程 — 薛定谔方程,从而建立了描述 微观粒子运动规律的学科 —量子力学。 薛定谔方程是描述微观粒子的基本方程,同牛顿 定律一样,它是不能够由其它基本原理推导出来 的,它最初只是一个假定,后来通过实验检验了 它的正确性,薛定谔因此获得了1933年的诺贝尔 物理奖。
2
§4 薛定谔方程
§3、§4将简单介绍量子体系的运动状态如何用 波函数来描述;力学量如何用力学量算符来描述。
建立薛定谔方程的主要依据和思路: * 要研究的微观客体具有波粒二象性,应该满足 德布罗意关系式 质量为m,动量为P的粒子:
* 满足非相对论的能量关系式,对于一个能量为E, *若
是方程的解,则 也是它的解; 若波函数 与 是某粒子的可能态,则 也是该粒子的可能态。
利用上述对应关系可得出
12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 经验告诉我们,与经典力学量对应的量子力学 中的算符形式
ˆ r r
ˆ p p i
第一类:以坐标为函数的力学量,其量 子力学所对应的算符形式不变。 如势能 U (r ) 和作用力 f (r ) 。 另一类经典力学量是与动量有关,其量子力学 所对应的算符可用与动量的对应关系得出,例如 动能算符的表达式: 2 2 2 2 2 ˆ 2 ( ), T 2m 2m x 2 y 2 z 2
k ( r , t ) i pz k ( r , t ); z
p2 k (r , t ) y 2 k (r , t ) y 2
2
2 pz 2 k ( r , t ) 2 k (r , t ) z 2
2 2 2 p2 ( 2 ) k 2 k 2 2 x y z
*
因此,波函数应遵从线性方程。 自由粒子的外势场应为零。
3
自由粒子的波函数 一个自由粒子有动能E和动量p。对应的德布 罗意波具有频率和波长: E h h p 或者用角频率和波矢量表示: p k 单色平面波的实数形式
单色平面波的复数形式为:
称它为在坐标表象中动量为 p
p2 则得: 2 k (r , t ) 2 k (r , t )
考虑自由粒子的能量
p2 E 2m
2 2 k (r , t ) E k (r , t ) 2m
又因为
k (r , t ) 2 2 得出:i k (r , t ) t 2m
8
The upside-down capital delta symbol also called "nabla" used to denote the gradient and other vector derivatives (From Wolfram MathWorld)
9
定义算符:
2 2 2 2 2 2 2 x y z
14
角动量算符的模方定义为:
ˆ ˆ ˆ ˆ ˆ ˆ L2 L L L2 L2 L2 , x y z
x r sin cos , y r sin sin ,
z r cos ,
z cos , r
y tan , x
z
球坐标


y
代入
ˆ ˆ ˆ ˆ L r p ir ,
自由粒子的 薛定谔方程
许多单色平面波线性叠加的态仍是上述方程的解。 所以,可不写角码k。 10
前面从Baidu Nhomakorabea典自由粒子 的波函数得出了它应 满足的方程,从中可 得到些启示
该方程是一个线性方程,所以叠加原理成立。 它是时间的一阶微分方程,因此其解(几率幅)将作因果变化, 即t = 0 的值唯一地决定随后任何时刻的值。
ˆ2 , L ] 0 [L ˆ z
ˆ ˆ ˆ [ Lx , Ly ] iLz ˆ ˆ ˆ [ L , L ] iL
y z
x
ˆ ˆ ˆ [ Lz , Lx ] iLy
19
力学量算符的平均值 力学量算符的本征值方程 体系的任一状态可用守恒量的完全集合展开
力学量 在该态中的平均值:
利用正交 归一性
测量 到An 的几率
20
结论 力学量 在某态
中的测量平均值:
例一:位置 的平均值
是粒子在 处出现的几率。
21
例二:势能U(r) 的平均值
例三:动量算符
的平均值
下面以动量本征方程、本征函数为例说明
22
例四:动量算符的本征值方程是
式中 是动量算符的本征值,在直角坐标系下 为 p x、p y、p z均为实数。动量本征值方程的解 在坐标表象中:
13
角动量算符的表达式
ˆ ˆ ˆ ˆ L r p ir ,
ˆ yp zp i( y z ) ˆz ˆy Lx z y
ˆ zp xp i( z x ) ˆx ˆz Ly x z
ˆ xp yp i( x y ) ˆy ˆx Lz y x
2 p2 2 2 x 2 2 p2 2 2m x 2m
5
2 2 p2 i (E ) 2 t 2m x 2m
为自由粒子的质量,因为势能为零,所以 所以得出一维自由粒子运动所遵从的薛定谔方程: 经动 典力 波学 动方 的程
x
角动量的投影算符
ˆ L2 2 2 z ˆ 得出L (s i n ) si n si n2
15
本征值和本征函数
ˆ 当力学量算符 A作用在波函数 上,其结果是 同一个函数乘以一个常量时:
ˆ 称上式为算符 A 的本征值方程。
是力学量A 取确定值 时的本征态
i E t
i i E t p x x
动量 算符
动能 算符
i px x
i p
2
i p
ˆ ˆ ˆ 定 义 i j k x y z
ˆ T 2 2m
2 2 ( r , t ) E ( r , t ) 2m ( r , t ) 2 2 i (r , t ) t 2m
7
波函数对空间求导可得出:
k ( r , t ) i p x k ( r , t ); x
2 k (r , t ) px 2 k (r , t ) 2 x
2
k ( r , t ) i p y k ( r , t ); y
在一个确定的量子体系中测量某些力学量的值,不一定有确定值 (因为不确定关系)。若其中某个力学量有确定的测量值,则该 波函数所描述的状态是该力学量的本征态。 量子体系的运动状态由波函数来描述, 力学量用力学量算符来描述。 下面简单介绍量子力学算符和经典力学中的力学量的对应关系
11
§3 力学量用算符表达和本征方程 力学量算符 从上面推导可知有如下对应关系
它就是 的单色平面波,在量子力 学中,平面波代表粒子有确定的动量、在 空间各处出现的几率相同的状态。
23
因此,任一态
可用动量本征函数系展开
展开系数
给出在该态中测量到动量为
的几率
是任意态
在动量表象中的表述
24
书P338( 2.7 )式 上两式称为傅里叶变换
在动量表象中动量算符的平均值
25
的本征态。
4
自由粒子的 薛定谔方程 沿x方向运动的动能为E和动量为P 的自由粒子 的波函数
时间偏导
位置偏导
( x, t ) i E ( x, t ) t ( x, t ) i E ( x, t ) t
i p x
二阶偏导
2 2 p2 i (E ) 2 t 2m x 2m
是力学量A的一个本征值。
由本征值方程解出的全部本征值 就是相应力学量的可能取值。
16
ˆ 如能量算符 H的本征值方程
ˆ 如角动量平方算符 L2的本征值方程
ˆ 如角动量沿z 方向的分量算符 Lz 的本征值方程
ˆ 2的本征值方程 如自旋角动量算符 S
17
如果属于本征值 的本征态不是一个,而是 个,即力学量A的本征方程为:
则称本征值

重简并的。称 为简并度
简并态的选择不是唯一的
矩阵代数中的厄米矩阵 矩阵代数中的本征矢 物理量算符 微观粒子的定态 与定态对应的 物理量的确定值
18
矩阵代数中的本征值
通常一个力学量 的本征值是简并的,这时必定存 在独立于 ,而又与它对易的其它力学量 。 力学量算符的对易关系
ˆ [ x, px ] i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