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矿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

采矿学课程设计15页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熟悉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2.能够分析和解决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3.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和热情;2.培养学生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职业道德;3.培养学生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以及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的安排如下:1.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术语;2.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流程;4.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5.采矿工程的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通过讲授法,使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原理;通过讨论法,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法,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中;通过实验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的实施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方面,我们将选择权威、实用的教材,以保证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参考书方面,我们将选择一些经典的采矿学著作,以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收集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视频、图片等资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一些与采矿学相关的实验设备,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矿石的形成、分类及性质;2. 学生能了解采矿方法、设备及其在矿产资源开采中的应用;3. 学生能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状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运用采矿学知识,分析矿石样品,进行简单矿石鉴定;2. 学生能运用采矿方法,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 学生能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采矿学,培养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自然资源的敬畏之心;3. 学生能关注采矿行业的发展,激发对地质、采矿等相关专业的兴趣和热爱。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采矿学基础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的认识和责任感。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精神,但可能对采矿学知识了解较少。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课程要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矿石与矿物:矿石的形成过程、矿物的分类及性质、矿石的识别方法;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石与矿物2. 采矿方法与设备:概述各种采矿方法(如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及其适用条件,介绍常见采矿设备的功能与结构;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矿方法与设备3.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规律,矿产资源开发的政策与法规;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开发4.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采矿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教材章节:第四章 采矿工程对环境的影响5. 实践活动:矿石样品鉴定、采矿方法设计与分析、矿山实地考察等。

采矿与矿山课程设计

采矿与矿山课程设计

采矿与矿山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能够掌握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及相应的保护措施。

3. 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状况。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山地质条件,提出合理的采矿方案。

2. 学生能够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矿山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保护措施。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交流等方式,提高问题解决和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

2. 学生能够培养对矿产资源开发的正确认识,关注国家矿产资源政策。

3. 学生能够通过课程学习,激发对地质、采矿等领域的兴趣,提高职业规划意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结合地理、物理、化学等多学科知识,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课程目标的具体分解,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课程目标进行,确保学生达到预期学习成果。

二、教学内容1. 矿山基本概念:矿物、矿石、矿山、采矿方法等。

2. 矿山地质条件分析:地质构造、岩性、矿床类型等。

3. 采矿技术:露天采矿、地下采矿、溶浸采矿等。

4. 矿山环境保护:矿山开发对土地、水资源、大气、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5. 我国矿产资源特点与分布:主要矿种、分布规律、开发状况。

6. 矿产资源政策与法律法规:矿产资源保护、开发、利用的相关政策及法规。

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矿山基本概念及地质条件分析。

第二课时:采矿技术及环境保护。

第三课时:我国矿产资源特点与分布。

第四课时:矿产资源政策与法律法规。

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山与采矿第一节 矿山基本概念第二节 矿山地质条件分析第二章 采矿技术第一节 露天采矿第二节 地下采矿第三节 溶浸采矿第三章 矿山环境保护第四章 我国矿产资源第一节 矿产资源特点与分布第二节 矿产资源政策与法律法规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课程目标,按照教学大纲安排,有序推进教学进度,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综合素养。

全面采矿法课程设计

全面采矿法课程设计

全面采矿法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全面采矿法的定义、原理及分类。

2. 学生能够掌握全面采矿法中涉及的关键技术参数及其影响。

3. 学生能够描述全面采矿法在国内外矿业发展中的应用案例。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全面采矿法的基本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采矿过程中的问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实例,比较不同全面采矿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全面采矿方案,并进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增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激发学生对矿业工程的热爱。

3. 增强学生对全面采矿法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开发中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认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矿业工程专业选修课,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全面采矿法的基本理论和技术,培养学生在实际工程中运用全面采矿法的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为大学本科二年级,已具备一定的矿业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对矿业新技术具有较强的学习兴趣。

教学要求:结合课程性质和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矿产资源开发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为我国矿业事业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全面采矿法概述- 采矿方法的分类及特点- 全面采矿法的定义及发展历程2. 全面采矿法基本原理- 矿床赋存条件及矿岩性质对全面采矿法的影响- 全面采矿法的力学原理及应力分布特征3. 全面采矿法关键技术- 矿块划分与开采顺序- 采场结构参数设计- 回采工艺及设备选型4. 全面采矿法应用案例- 国内外典型全面采矿法应用案例分析- 全面采矿法在特殊矿床类型中的应用5. 全面采矿法的比较与选择- 不同全面采矿法的优缺点分析- 全面采矿法选择的原则及方法6. 全面采矿方案设计与评估- 设计全面采矿方案的基本步骤- 采矿方案评估的方法及指标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全面采矿法概述及分类第二周:全面采矿法基本原理第三周:全面采矿法关键技术第四周:全面采矿法应用案例第五周:全面采矿法的比较与选择第六周:全面采矿方案设计与评估教材章节关联:《采矿工程》第四章:矿床开采方法及其选择《采矿工程》第五章:地下采矿方法《采矿工程》第六章:露天采矿方法《采矿工程案例》相关章节:全面采矿法应用案例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对于全面采矿法的基本理论、原理和关键技术,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

平顶山采矿工程课程设计

平顶山采矿工程课程设计

平顶山采矿工程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平顶山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

2. 学生能够了解采矿工程中的安全知识、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

3. 学生能够理解采矿工程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平顶山采矿工程中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采矿工程方案,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与采矿工程相关的资料,提升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能够认识到采矿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培养热爱科学、热爱劳动的情感。

2. 学生能够关注采矿工程中的环境保护和资源合理利用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3. 学生能够尊重采矿工程领域的专业人才,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掌握采矿工程基础知识,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采矿工程的实际应用,激发学生对工程技术的兴趣,为我国采矿工程领域培养具备一定素养的后备人才。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职业道德,使其成为具有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社会新人。

二、教学内容1. 采矿工程基本概念:介绍采矿工程的定义、分类和基本流程,对应教材第一章内容。

2. 矿石的性质与分类:讲解矿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分类,使学生了解矿石的基本特征,对应教材第二章内容。

3. 采矿方法与技术:介绍常用的采矿方法、设备和技术,包括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式,对应教材第三章内容。

4. 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阐述矿山安全知识、环境保护措施及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性,对应教材第四章内容。

5. 采矿工程案例分析:分析平顶山采矿工程的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采矿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对应教材第五章内容。

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采矿工程基本概念第二周:矿石的性质与分类第三周:采矿方法与技术(上)第四周:采矿方法与技术(下)第五周: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第六周:采矿工程案例分析及小组讨论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安排,确保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采矿工程相关知识。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2)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2)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加强学生对煤矿开采工程的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和煤矿开采业务能力,为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煤矿开采基础知识介绍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开采方法、采煤设备、通风与安全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2. 煤矿安全管理介绍煤矿的危险性和安全管理,包括煤矿安全法规、安全检查、事故调查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3. 煤矿开采技术介绍煤矿开采的工艺和技术,包括矿山地质、采煤工艺、掘进、支护和回采等方面的内容。

4. 煤矿经济管理介绍煤矿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包括煤炭工业发展概况、煤炭资源评价、煤矿生产计划和报告编制等方面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包括理论讲授、实验操作、现场考察、案例分析等,注重实践教学,加强学生的实操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

四、课程设计要求1. 选题要求课程设计选题既要考虑学生个人能力和兴趣,也要符合课程大纲及课程教学要求,选题内容应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和科学性。

2. 开展实践教学课程设计要注重实践教学,其中包括实验操作、现场考察和案例分析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应用能力。

3. 整理课程设计报告完成课程设计后,学生应撰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介绍设计内容、方法、结果和分析,并根据要求提交相关材料和数据。

五、总结本课程设计是在煤矿开采学课程基础上,为了加强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应用能力和实践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能力而设计的。

从选题到教学方法和要求等方面设计科学、合理,对于提升学生专业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

采矿学课程设计书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1.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2.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了解采矿工程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4.熟悉采矿工程的经济和技术指标。

技能目标包括:1.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设计和计算;3.能够分析采矿工程的安全和经济效益;4.能够进行采矿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和。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1.培养学生对采矿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2.培养学生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和遵守;3.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和行动;4.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

具体来说,教学大纲如下:1.采矿学基本概念: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和分布;采矿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2.采矿工程原理:矿床地质特征和勘探方法;矿井设计和施工技术;矿井通风和安全技术。

3.采矿工程流程:矿石开采和运输技术;矿石处理和选矿技术;矿渣处理和利用技术。

4.采矿关键技术:矿井支护和岩土工程;矿井水防治和环境保护;矿山机械和自动化技术。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2.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流程和关键技术;4.实验法: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实践过程。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主要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

具体来说,教学资源如下: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采矿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资料;2.参考书:推荐相关的采矿学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视频等多媒体资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和器材,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和条件。

大学采矿导论课程设计

大学采矿导论课程设计

大学采矿导论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理解矿床类型、矿石性质及采矿工艺流程。

2. 使学生了解矿产资源分布、开发及利用的现状,认识矿产资源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帮助学生了解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采矿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和评价采矿工程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2. 提高学生的矿山现场操作技能,掌握矿山安全、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查询、收集和整理矿产资源相关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采矿专业,树立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关注矿山环境保护,积极承担社会责任。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学会与他人共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

本课程针对大学采矿专业一年级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于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采矿基本知识,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形成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采矿工程基本概念:介绍矿床、矿石、矿山、采矿工艺等基本概念,使学生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内涵。

2. 矿床类型与矿石性质:分析各类矿床的特点及矿石性质,探讨不同类型矿床的采矿方法及工艺。

3. 采矿工艺流程:详细讲解从矿山勘探、设计、开采、运输到矿石加工的整个工艺流程,使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的核心技术。

4. 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介绍我国矿产资源分布特点、开发状况及政策法规,提高学生对矿产资源国家战略的认识。

5.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讲解矿山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及政策法规,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 矿山安全与质量管理:分析矿山安全事故原因,探讨安全防范措施及质量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教学内容按照以下进度安排:第一周:采矿工程基本概念、矿床类型与矿石性质第二周:采矿工艺流程第三周: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第四周: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第五周:矿山安全与质量管理教材章节对应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涵盖第一周教学内容)第二章:矿床地质与矿石性质(涵盖第一周教学内容)第三章:采矿方法与工艺(涵盖第二周教学内容)第四章:矿产资源与开发(涵盖第三周教学内容)第五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涵盖第四周教学内容)第六章:矿山安全与质量管理(涵盖第五周教学内容)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本课程将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系统的讲解,使学生掌握采矿导论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

釆矿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运用采矿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采矿工程设计和施工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生命观,认识到采矿工程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要关注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将根据课程目标进行选择和,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教学大纲将明确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指出教材的章节和列举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采矿工程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采矿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技术;采矿工程对环境和经济的影响;采矿工程的可持续发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讨论法用于探讨问题和发展思考,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实际问题和解决方案,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实践能力。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采矿学的知识和技能。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将是主要的教学资源,将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以确保学生能够获得准确、全面的采矿学知识。

参考书将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以拓宽知识面和深入理解。

多媒体资料将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采矿工程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实验设备将用于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亲身体验采矿工程的技术和操作。

教学资源的选择和准备将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进行,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和效果。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检查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将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情况,以考察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

开采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开采设计的概念,掌握开采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及开采利用的基本情况。

3. 学生能够掌握开采设计中涉及的数学、物理和工程技术知识。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矿产资源的特点,进行初步的开采设计。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开采设计中的数据处理、计算和绘图技能。

3. 学生能够运用团队协作、沟通与表达的能力,完成开采设计任务。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 学生通过实践体验,增强对工程技术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

3. 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工程技术类课程,旨在通过开采设计实践,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数学、科学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动手能力。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综合性,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矿产资源概述:介绍矿产资源的概念、分类及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

- 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产资源概述2. 开采设计基本原理:讲解开采设计的定义、目的、原则及基本步骤。

- 教材章节:第二章 开采设计基本原理3. 开采设计方法:分析不同类型矿产的开采方法、工艺及其适用条件。

- 教材章节:第三章 开采设计方法4. 开采设计数学模型:学习开采设计中涉及的数学模型、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

- 教材章节:第四章 开采设计数学模型5. 开采设计实践: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开采设计操作练习。

- 教材章节:第五章 开采设计实践6.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探讨矿产资源保护的意义、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 教材章节:第六章 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矿产资源概述第二周:开采设计基本原理第三周:开采设计方法第四周:开采设计数学模型第五周:开采设计实践第六周:矿产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开采设计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

矿山开采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了解矿山开采的基本概念、原理及方法;2. 使学生掌握矿山开采过程中涉及的安全知识、环境保护措施;3. 帮助学生理解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合理开发利用的重要性。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地质知识分析矿山开采条件的能力;2. 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矿山开采设备、工具的技能;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矿山开采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2. 增强学生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认识,激发学生为国家资源事业作贡献的责任感;3. 培养学生严谨、务实、团结协作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地理、地质学科相关知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学生特点分析:高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地质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实践操作能力有待提高。

教学要求:1. 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2. 突出课程重点,合理设置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掌握矿山开采知识;3. 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职业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矿山开采基本概念- 矿山定义、分类及特点- 矿产资源的分布与利用2. 矿山开采原理及方法- 地质构造与矿床成因- 开采工艺流程及方法- 矿山安全技术与设备3.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 矿山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环保法规与政策- 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措施4. 矿山开采实践操作- 实地考察矿山开采现场- 操作模拟矿山开采设备- 分析矿山开采案例教学大纲安排:第一课时:矿山基本概念、分类及特点,矿产资源分布与利用第二课时:地质构造与矿床成因,开采工艺流程及方法第三课时:矿山安全技术与设备,环保法规与政策第四课时:矿山环境治理技术措施,实地考察矿山开采现场第五课时:操作模拟矿山开采设备,分析矿山开采案例教材章节关联:本教学内容与《地理》、《地质》教材中关于矿产资源、地质构造、环境保护等相关章节紧密关联,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矿山开采知识。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

大三采矿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并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原理,包括矿山压力、岩体稳定性分析及开采方法;2. 掌握矿井通风、排水、提升和运输等关键采矿工程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3. 了解现代化矿山安全管理及环境保护的相关知识。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采矿工程原理,分析并解决实际的采矿工程问题;2. 掌握采矿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技能,具备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能力;3. 能够运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压力计算和岩体稳定性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树立安全意识,认识到采矿工程中的安全重要性,形成良好的工程伦理观念;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为将来从事矿业工程工作打下基础;3. 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理解绿色矿山建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大三采矿学专业学生,结合课程性质、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以实用性为导向,旨在使学生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不仅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理论知识,而且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安全、环保的职业素养。

通过具体学习成果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标准。

二、教学内容1. 采矿工程原理:包括矿山压力理论、岩体稳定性分析、开采方法及工艺流程;教材章节:第1章 矿山压力与岩体稳定性、第2章 采矿方法及其选择。

2. 采矿工程技术:涵盖矿井通风、排水、提升、运输等关键工程技术;教材章节:第3章 矿井通风与安全、第4章 矿井排水与提升、第5章 矿井运输与装载。

3. 矿山安全管理与环境保护:介绍现代化矿山安全管理措施、环境保护与绿色矿山建设;教材章节:第6章 矿山安全管理、第7章 环境保护与绿色矿山。

4. 采矿工程设计:学习采矿工程设计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包括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教材章节:第8章 采矿工程设计原理、第9章 采矿工程图纸的阅读与绘制。

5. 实践教学:运用矿业软件进行矿山压力计算、岩体稳定性分析及采矿工程设计;教材章节:第10章 矿业软件应用实例。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

采矿学课程设计范本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采矿学基本概念,掌握矿物种类及特点;2. 了解采矿方法及工艺流程,掌握矿产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原则;3. 掌握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基本知识。

技能目标:1. 学会运用地质勘探方法,分析矿产资源分布特点;2. 能够设计合理的采矿方案,并进行初步的技术经济分析;3. 具备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采矿学的兴趣,激发探究欲望;2. 增强学生的资源意识,培养节约、合理利用矿产资源的观念;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树立绿色采矿的观念。

本课程针对年级特点,结合采矿学学科性质,以实际教学要求为依据,设计具体、可衡量的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不仅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能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我国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事业贡献力量。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以上目标展开,确保课程目标的实现。

二、教学内容1. 矿物学基础知识:矿物分类、晶体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教材章节:第一章 矿物学基础内容:1.1 矿物分类及特点;1.2 晶体结构与矿物物理化学性质。

2. 采矿方法及工艺流程:地下采矿、露天采矿、溶浸采矿等;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矿方法与工艺内容:2.1 地下采矿方法;2.2 露天采矿方法;2.3 溶浸采矿方法及工艺流程。

3.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资源评价、采矿方案设计、技术经济分析;教材章节:第三章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内容:3.1 矿产资源评价;3.2 采矿方案设计;3.3 技术经济分析。

4.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措施、治理技术;教材章节:第四章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内容:4.1 矿山环境问题;4.2 环境保护措施;4.3 治理技术。

本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结合教材章节,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

内容安排和进度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够实际应用到采矿工程实践中。

教学内容涵盖矿物学基础、采矿方法、资源开发利用及环境保护与治理等方面,为培养采矿专业人才提供全面、系统的知识体系。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

采矿专业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理解矿石的性质与分类。

2. 使学生了解采矿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3. 帮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中涉及的安全知识、环保要求和法律法规。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采矿技术进行矿石开采、矿物加工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际工程中分析和解决采矿问题的能力,包括方案设计、施工管理和生产调度等。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采矿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工程模拟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热爱采矿专业,树立为我国采矿事业贡献力量的信念。

2. 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遵循职业道德,关注社会可持续发展。

3. 培养学生具备团队合作精神,善于沟通交流,勇于面对工程挑战。

本课程针对采矿专业学生的特点,结合课程性质和教学要求,旨在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职业素养。

课程目标的设定既注重知识传授,又强调技能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塑造,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具备从事采矿工程及相关领域工作的能力,为我国采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采矿工程基本概念:矿石、矿床、采矿方法、采矿工艺等。

参考教材章节:第一章《采矿工程概述》2. 矿石性质与分类:矿石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矿石类型及工业用途。

参考教材章节:第二章《矿石的性质与分类》3. 采矿技术及其发展趋势:传统采矿技术、现代采矿技术、绿色采矿技术。

参考教材章节:第三章《采矿技术的发展》4. 采矿工程安全知识:矿山安全法律法规、矿山灾害及防治措施、矿山救护。

参考教材章节:第四章《采矿工程安全》5. 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矿山环境问题、环保要求、治理技术及案例分析。

参考教材章节:第五章《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6. 采矿工程实践操作:矿石开采、矿物加工、资源综合利用等操作技能。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掌握采矿方法、矿井通风、矿场安全等核心知识点。

2. 学生能够描述常见的矿物种类及特点,了解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及开发情况。

3. 学生了解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原则。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采矿知识,分析并解决实际采矿过程中的问题。

2.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简单的采矿方案,提高动手实践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能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和整理采矿相关资料,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培养对采矿工程的兴趣,认识到采矿工程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 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采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

3. 学生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矿产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培养社会责任感。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精神,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采矿工程,为未来相关领域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 采矿工程基本概念:矿物、矿石、采矿方法、矿井通风、矿场安全等。

教学安排:第1课时,引入采矿工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对采矿工程有初步了解。

2. 矿物种类及特点:介绍常见的矿物种类、物理性质、化学成分等。

教学安排:第2-3课时,通过实物观察、图片展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矿物的多样性。

3. 我国矿产资源分布与开发:分析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开发情况。

教学安排:第4课时,结合地图、数据等资料,让学生了解我国矿产资源现状。

4. 采矿方法及其原理:重点讲解露天采矿、地下采矿等方法的原理及适用条件。

教学安排:第5-6课时,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式,使学生掌握采矿方法的基本原理。

5. 矿井通风与矿场安全:讲解矿井通风、矿场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

教学安排:第7课时,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矿井通风与矿场安全的相关知识。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

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采矿学课程设计正文一、课程背景采矿学是矿业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涉及矿山开采中的各种理论和实践技术,包括地下采矿、露天采矿、矿井通风、矿山排水、矿山安全等方面知识。

采矿学课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矿山开采及管理方面的基本能力和扎实的理论基础,为未来成为优秀的矿业工程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目标1. 培养学生对采矿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术的掌握能力;2.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创新的能力;3. 培养学生对矿区环境保护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1. 教学内容:1. 采矿学基本理论:包括地质勘探、采矿方法、矿山机械、矿井通风、矿山排水等;2. 采矿学实践技能:包括矿山测量、矿址设计、矿石采取与处理、采后综合治理等;3. 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包括矿山安全管理与应急救援、矿山环境保护等。

2. 教学方法:1. 课堂教学:通过课堂讲授,学生掌握采矿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采矿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技术;2. 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实践采矿学的各种技术手段,提升其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3. 实习教学:通过实习教学,学生深入到实际的矿山施工中,亲身体验采矿学的各种技术与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

四、教学计划1. 基本课程设计:第一讲采矿学概论第二讲地质条件及勘探第三讲采矿法第四讲矿山机械第五讲矿井通风第六讲矿山排水第七讲采矿地面起重机械第八讲矿山电气第九讲采矿支护第十讲煤炭开采第十一讲黑色金属矿山开采与金属镇第十二讲色金属矿山开采第十三讲锂电池矿山开采第十四讲安全及环保2. 实习计划:第一阶段(1周):学生到实际的矿山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观察与现场考察;第二阶段(2周):学生集中到选定的矿山实习,对所学的采矿学知识进行实践,尝试矿山的现场勘探、矿山设计、采矿、综合治理等,进行技术创新和探索;第三阶段(1周):学生返回学校,对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与评估,撰写实践报告,向整个班级展示实践成果。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版

《采矿学课程设计》word版
.采区中部车场选型
(1)线路选型
该采区开采近距离煤层群,轨道上山布置在煤层底板岩石中,倾角为160o向区段石门甩车。轨道上山和区段石 门均铺设600mm轨距的线路,轨形为15kg∕m,采用It矿车单钩提升,每钩提升3个矿车,要求甩车场存车线设双轨高 低道。设计中部车场形式为斜面线路一次回转方式,
这种车场布置提升牵引角小,钢丝绳磨损小;操车方便,生产安全可靠;斜面线路短,有利于减少提升时间; 但交岔点长,对开凿维护不利。适用于提升量大的车场,尤其适用于石门甩车
说明:在采区巷道布置平面图内,工作面布置和推进的位置应以达到采区设计产量及安全为准。工作面推进到 距上山30米处的位置,即为避开采掘超前影响所留设的30m护巷。
.确定通风布置系统采区内上、下区段相邻工作面交替期间同时生
产时的通风系统如图2所示。
第四节采区车场线路设计
.采区上部车场选型
本采区选用的采区上部车场为顺向平车场,轨道上山的绞车房布置在区段回风平巷水平。该车场的优点是车辆 运行顺当,调车方便,回风巷短,通过能力较大;缺点是车场巷道断面大,但是通过采取特殊支护手段可以满足本矿 井的正常生产需要。
式中:A 采区生产能力,120万t/a; r一一工作面生产能力,万t/天;
T一一每年正常工作日,330天。
故:。r=A∕T×1.1=120/330X1.1=3305.78t/天 4、确定采区内同采工作面数及工作面接替顺序
生产能力为120万t/a,且工作面生产能力为3305.78t∕天。目前开采准备系统的发展方向是高产高效生产集中化, 采用提高工作面单产和工作面推进长度,以一个工作面产量保证采区产量,所以定为采区内一个工作面生产。以KI 煤层为例,10工作面接替顺序,采用下行开采顺序,对于Kl布置一个综放工作面便可以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

采矿学课程设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矿产资源的开采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地质学、地球物理学、采矿工程学、矿物加工学等。

其中,采矿工程学是矿产资源开发的核心学科之一,是指在保证矿山安全、高效、环保的前提下,对矿产资源进行开采、选矿、提炼等过程的技术和方法。

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采矿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围绕采矿学课程设计展开讨论,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环节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采矿学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主要涉及到采矿工程的设计、计算、优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课程设置应该紧密围绕学科的核心内容和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具体来说,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采矿工程设计基础知识:包括采矿方法、选矿流程、采矿设备、采矿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为学生后续的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2. 采矿工程设计实践: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工程设计、现场调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应用。

3. 采矿工程计算方法:包括采矿工程计算、优化、仿真等方面的方法,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设计的核心技能。

4. 采矿工程设计创新: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法采矿学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应该紧密围绕学科的特点和专业培养目标,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掌握课程内容,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具体来说,应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教学:通过课程设计、实验、现场调研等方式,让学生掌握采矿工程设计的实践技能和方法。

3. 计算模拟:通过计算机仿真、数值计算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采矿工程设计的优化方法和技术。

4. 创新实践: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论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

采矿有哪些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培养学生对采矿技术的认识和兴趣。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了解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采矿的基本原理和工艺流程;–了解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2.技能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采矿过程中的问题;–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采矿设计和模拟;–能够进行采矿现场的安全评估和风险管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采矿行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矿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过程。

具体内容包括:1.采矿的基本概念:介绍采矿的定义、目的和意义,采矿与矿产资源的关系等。

2.采矿的原理和工艺流程:介绍采矿的基本原理,如露天采矿和地下采矿的工艺流程,矿石的破碎和选矿等。

3.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介绍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如土地破坏、水资源污染等,并提出相应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节课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了解采矿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策略。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采矿案例,让学生掌握采矿工艺流程和安全评估方法。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了解采矿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采矿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的采矿知识。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3.多媒体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和视频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采矿过程和设备。

4.实验设备:准备采矿实验设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增强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设计基于响水煤矿地质条件,设计煤层为2号煤层,采区设计年产量为1.20Mt/a。

采区内2号煤层厚5-6.5m,平均6m,倾角6°-8°,平均7°左右,局部含夹矸,结构较简单、稳定,属于低瓦斯煤层。

经计算,采区工业储量3223.16Mt,保护煤柱损失量300.27Mt,设计可采储量2922.89Mt。

根据采区地质条件,提出三个技术上可行的准备方案。

方案一:一煤一岩上山;方案二:两条岩石上山;方案三:两条煤层上山。

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最终确定使用方案二。

为保证单个工作面产量达到采区设计生产能力,计算出工作面长度为200m。

工作面采用“三八”制作业,两班割煤、一班检修,截深0.6m,每个采煤班割2刀。

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区段间不留煤柱。

经计算,采区实际生产能力为1.26Mt/a,服务年限为24.4年。

设计采用综采工艺,采高6m,用全部垮落法处理工作面的采空区,通风方式为U 型通风。

根据生产技术条件及三机配套原则,确定工作面设备为:采煤机型号MG300-W、液压支架型号ZZ4400/18/38,刮板输送机型号SGZ-764/264。

关键词:2号煤层;采区布置;综采工艺;U型通风;沿空掘巷。

ABSTRACTThis design is based on the xiangshui mine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design of 2 # coal seam of coal seam, the mining area design annual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20 Mt/a.Within the mining area no. 2 coal seam thickness of 5-6.5 m, an average of 6 m, 6 ° ~ 8 °inclination, an average of around 7 °, local containing dirt band, structure is simple, stable, belongs to the low coal seam gas. Through calculation, the mining area industrial reserves 3223.16 Mt, protective coal pillar loss 300.27 Mt, design of recoverable reserves of 2922.89 Mt.According to the min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three feasible in technique preparation plan. Solution a: a coal rock up the hill; Scheme 2: two rock up the hill; Solution 3: two coal seam up the hill. Through the technical and economic comparison, finally determined using scheme 2. In order to ensure 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a single working face production reaches mining area design, calculate the working face length of 200 m. Face adopt \"38\" manufacturing, two class cut coal, a class of overhaul, and cut 0.6 m deep, each coal class 2 cutter. By adopting the technology of along the empty left lane, section between the coal pillar. By the calculation, the actual mining production capacity of 1.26 Mt/a, length of service is 24.4 years.6 m design using fully mechanized process, mining height are broken, with the working face goaf caving method, all the data, for the u-shape ventilation ventilation way. According to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and principles of form a complete set of compressors, determine the equipment as follows: the coal mining machine number, hydraulic support model ZZ4400 MG300 - W / 18/38, scraper conveyor type SGZ - 764/264.Key words: no. 2 coal seam; Mining area layout; Fully mechanized process; U-shaped ventilation; Roadway driving along goaf.目录六盘水师范学院矿业工程系课程设计任务书 (Ⅰ)摘要 (Ⅲ)ABSTRACT (Ⅳ)目录 (Ⅴ)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 (1)1采区概况 (1)1.1井田位置及交通 (1)1.2地形地貌 (2)1.3气象 (2)1.4地表水 (3)1.5地震 (3)2采区储量计算 (3)2.1采区的工业储量及可采储量 (3)2.2采区采出率 (2)第二章采区巷道布置 (5)1采区巷道布置初选及可行性方案确定 (5)1.1采区布置方案 (5)2.1采区巷道布置 (5)2确定采区巷道布置的最优方案 (8)2.1上山布置 (8)2.2区段划分及区段平巷 (9)2.3采区车场及硐室 (11)第三章采煤方法、采区生产能力及服务年限 (12)1开采程序 (12)1.1开采顺序 (12)2采煤方法与采煤工艺 (12)2.1采煤方法的确定 (12)2.2采煤工艺方式的确定 (12)2.3回采工艺方式 (12)3采区工作面配备及生产能力验算 (13)3.1工作面生产能力 (13)3.2回采工艺设备选择 (14)4采区生产能力采区服务年限 (14)4.1采区生产能力 (14)4.2采区服务年限 (15)第四章采区生产系统及机电设备配备 (16)1采区生产系统 (16)1.1运煤系统 (16)1.2运料系统 (16)1.3通风系统 (16)1.4排水系统 (16)2安全技术措施 (16)2.1机电设备配备 (16)2.2安全技术措施 (16)第五章采区经济技术指标 (17)主要参考文献 (18)第一章采区地质特征1 采区概况1.1井田位置及交通1.1.1位置井田位于盘县南部,行政区划属响水镇、大山丫镇和忠义乡管辖。

矿井的地理坐标为:东经104°33′15″-24°42′00″,北纬24°30′00″-25°32′30″。

位于响水河边,与南昆铁路威红支线小雨谷站及盘南电厂毗邻。

图1-1 井田交通位置图1.1.2交通井田内交通方便,南昆铁路威(舍)红(果)段从井田西部沿响水河经过,并建有小雨谷站,盘(县)兴(义)公路由井田东部的大山镇经过,大山镇距盘县59km。

另外,井田西部的响水至威箐、水塘、盘县有公路相通,全程60 km,响水镇至大山镇有简易公路相通,距离14km。

1.2地形地貌本井田地貌属构造—剥蚀地貌,发育单面山。

含煤地层与其上覆飞仙关组、下伏峨眉山玄武岩组构成宽缓的单斜谷,其走向与地层走向基本一致。

单斜谷前、后两坡冲沟均较发育。

局部地段发育滑坡、崩塌及剥落等坡地重力地貌;地形平缓开阔地带属溶蚀构造为主的岩溶地貌,常见溶蚀洼地、漏斗、溶洞及落水洞等岩溶形态。

整个井田地貌形态为中部高两翼低的展布形态。

最高点为井田东部的大山丫,标高+2153.76m,最低点位于西部响水河河谷,标高+1355m,相对高差为798.74m。

地质情况见综合柱状图1-1。

图1-21.3气象井田内气候温和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属亚热带高原性季风气候区。

年平均气温15.2℃,极端最高气温36.7℃,极端最低气温-7.9℃;年平均降雨量1382.9mm,最大2105.5mm,最小791.5mm,降雨多集中在5~10月份,约占全年的87.8%。

风向以东北风为主,也常见西南风,历年最大风速24m/s;最大风力≥8级。

最大风速和最大风力多为西南风,一般出现在每年的春季和夏季。

雪凌11月至竖年4月间,冻结期12月至竖年2月,雪凌线在+1700m以上。

1.4地表水本井田河流属珠江水系,南盘江上游支流,为山区雨源型河流,流量随季节变化大,雨季山洪飞瀑,河水暴涨暴落,枯季流量深微。

井田内主要河流有响水河、铁厂河、鲁楚河、雨谷小河等。

响水河为井田内最大河流,枯季流量1.47m3/s,丰水期流量200~250m3/s。

1.4.1地面河流本井田河流属珠江水系,南盘江上游支流(黄泥河),为山区雨源型河流。

流经本区的主要河流:响水河、铜厂河、马依河等。

枯季流量分别为 1.47m3/s、0.039m3/s、0.0379m3/s。

1.4.2水库矿井附近现有水库5座,分别为清底河水库(库容620万m3)、沙坝水库(库容105万m3)、大滥滩水库(库容45万m3)、跳马河水库(库容7.5万m3)、滑石水库(库容15.6万m3)。

均为农灌水库,其中清底河水库、沙坝水库水质、水量均可满足矿井用水,但距离矿井较远,引水工程量大,且存在与农业争水问题。

拟建的响水水库,位于矿井主场地西面,距主场地约750m,为盘县响水电厂供水水源。

根据国家电力公司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2001年1月“盘县响水火电厂(扩容)供水水源规划设计报告”,除去响水电厂取用水量后,响水水库剩余水量能够满足本矿井用水要求。

1.5 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矿井抗震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烈度为Ⅵ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