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科学《我国的珍稀动物》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我国的珍稀动物》教学设计

四年级科学《我国的珍稀动物》教学设计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呢?12、让学生自己思考并提出保护建议。

13、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的活动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14、通过课外探究,了解更多保护珍稀动物的方法和行动。

15、课堂结束,希望同学们能够认识到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Practice has XXX is related to human activitiesXXX animals?To protect rare animals。

what can we do。

Our country has enacted the Wildlife n Law。

established many nature reserves。

and XXX some rare animals。

all of which are for better n of rare animals.During the activity。

students were able to observe pictures of different rare animals such as the white-headed langur。

Mandarin duck。

Yangtze alligator。

and XXX introduce its physical characteristics。

living environment。

XXX。

XXX.Possible revised n:Through our research。

we have learned that the decline in the number of XXX。

hunting。

encroachment on wildlife habitats。

environmental n。

and n have destroyed the XXX wild animals and even led to the n of some rare species。

《我国的珍稀动物》参考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参考教案
课程基本信息
课例编号
学科
科学
年级

学期

课题
《我国的珍稀动物》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北教育出版社
教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员
姓名
单位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能列举我国的几种珍稀动物,知道珍稀动物的名称和分布。
2.科学探究:
能用科学的词汇、图表等方式记录观察到的信息,会陈述证据和研究结果。
(1)交流讨论: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2)交流讨论:为保护珍稀动物,我们能做些什么?
(三)拓展与应用
1.了解普氏原羚的野外生存现状和人们采取的保护措施。
2.课后延伸:进一步了解人们为保护珍稀动物开展的工作和采取的具体措施。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学环节
主要师生活动
(一)提出和聚焦问题
1.猜谜语的方式切入课题,激发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兴趣。
2.介绍大熊猫的资料。
(二)科学实践活动
1.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
(1)观看资料,了解我国有代表性的珍稀动物。
(2)对珍稀动物进行信息的分类记录。
(3)对珍稀动物的生存现状进行讨论。
2.人类行为与珍稀动物生存现状的关系。
3.科学态度:
能在活动中分工协作,主动与同学进行交流;能倾听同学的发言,乐于完成探究活动。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能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会对动物造成伤害,具有热爱自然、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通过交流查阅的资料,引导学生认识一些我国的珍稀动物。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幼儿园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及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表达力和合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学生对珍稀动物生活环境的理解。

2.学生对保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方法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出示一张中国地图,引导学生说出我国有哪些著名的动物。

(二)基本环节1.了解大熊猫(1)教师出示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熊猫的外貌特征。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大熊猫的信息。

2.了解金丝猴(1)教师出示金丝猴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金丝猴的外貌特征。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金丝猴的信息。

3.了解朱鹮(1)教师出示朱鹮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朱鹮的外貌特征。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朱鹮的信息。

4.保护珍稀动物(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保护珍稀动物?(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5.保护环境(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珍稀动物的生活环境?(2)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

(三)实践环节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珍稀动物,讨论如何保护这种动物及其生活环境。

2.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

五、课后作业1.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了解一种珍稀动物,并将了解到的信息分享给同学。

2.家长协助学生完成一份关于珍稀动物的绘画作品,下节课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补充:教师:“谁能告诉我,大熊猫最爱吃什么?它的颜色有什么特别之处?”学生A:“大熊猫爱吃竹子,它的颜色是黑白的。

”教师:“很好!那大家想想,为什么大熊猫会进化成黑白两色呢?”学生B:“可能是因为这样更容易在竹林中隐藏吧。

”教师:“对,这是一种保护色。

我们再来看金丝猴,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学生C:“金丝猴的脸是蓝色的,很特别。

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的珍稀动物

我国的珍稀动物《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知《我国的珍稀动物》。

2.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特点和分布情况。

3.激发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积极参与动物保护行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掌握我国珍稀动物的种类和分布区域。

2.难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责任感和行动力。

三、教学内容:1.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包括大熊猫、华南虎、藏羚羊、金丝猴等。

2.讲解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威胁。

3.探讨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呼吁学生爱护动物,积极参与动物保护行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播放珍稀动物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讨论对动物的看法和感受。

二、学习(30分钟)1.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讲解它们的特点、习性和分布情况。

2.讲解珍稀动物的保护现状和面临的威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这些动物。

三、讨论(2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珍稀动物,给出自己的建议和想法。

四、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珍稀动物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动物保护行动。

五、作业(10分钟)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珍稀动物保护的短文,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包括课堂讨论、思考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的作业,看是否能够准确表达对珍稀动物保护的看法和建议。

六、拓展延伸:安排学生进行动物保护实践活动,如参与动物保护组织的志愿者活动、参观动物保护区等。

七、反思与总结:通过本节课,学生对我国的珍稀动物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行动力,促进了珍稀动物的保护工作。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和爱护动物,为珍稀动物的生存与繁衍尽一份力量。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三章《生物多样性的宝库》,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的《我国的珍稀动物》。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包括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掌握它们的生活习性、分布区域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

2. 使学生掌握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提升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珍稀动物的分布区域、生活习性的理解。

教学重点: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挂图、视频、模型。

学具: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我国珍稀动物的兴趣。

2. 讲解:利用PPT、挂图、视频等教具,详细介绍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列举身边了解的珍稀动物,分享保护动物的故事。

4. 例题讲解:讲解如何区分我国特有珍稀动物,以及保护它们的方法。

5. 随堂练习: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填写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和分布区域。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珍稀动物知识,以及保护珍稀动物的实际行动。

六、板书设计1. 大《我国的珍稀动物》2. 副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3. 板书内容:(1)珍稀动物的定义(2)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及其特点(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所了解的我国特有珍稀动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谈谈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以及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实践保护动物的。

2. 答案:(1)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在生活中可以参与环保活动,减少污染,保护动物栖息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具和实践活动,使学生对我国珍稀动物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五册第十章《多样的生物世界》中的第二节《我国的珍稀动物》。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了解这些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状况以及保护意义。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名称、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珍稀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及其保护意义。

难点:理解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状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珍稀动物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1)介绍大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2)介绍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的名称、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3. 例题讲解:以大熊猫为例,讲解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4. 随堂练习:学生分小组讨论如何保护我国的珍稀动物,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我国的珍稀动物》2. 内容:(1)大熊猫:生活习性、保护意义(2)金丝猴:生活习性、保护意义(3)朱鹮:生活习性、保护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谈谈如何保护我国的珍稀动物。

2. 答案:(1)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禁止捕杀珍稀动物。

(2)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3)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物的生存环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实践,让学生了解到了我国珍稀动物的珍贵性,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2. 拓展延伸:(1)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了解更多的珍稀动物。

(2)开展“我为珍稀动物代言”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大班优秀主题精品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精品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精品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我国的珍稀动物”章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珍稀动物的基本情况、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具体涉及的珍稀动物有熊猫、金丝猴、朱鹮、华南虎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基本情况和保护意义,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2. 培养幼儿对动物的热爱,激发他们关爱动物的情感。

3. 培养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主要珍稀动物的基本情况,如名称、特征、生活习性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视频、模型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我国珍稀动物,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 例题讲解(10分钟)(1)介绍熊猫的生活习性和保护意义。

(2)引导幼儿讨论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3. 随堂练习(10分钟)(1)请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描绘或制作自己喜欢的珍稀动物。

(2)组织幼儿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情景剧表演。

(1)让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

六、板书设计1. 课题:《我国的珍稀动物》2. 主要内容:(1)珍稀动物名称(2)生活习性(3)保护意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珍稀动物。

(2)与家人分享所学到的珍稀动物知识。

2. 答案:(1)幼儿作品。

(2)幼儿口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应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对珍稀动物的了解程度,以便于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实地观察珍稀动物。

(2)开展“保护珍稀动物”的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参与环保行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并能积极参与保护行动。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举例说明珍稀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

谈一谈如何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

2.技能及能力目标:树立生态保护意识,从自身做起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二、教学重点举例说明珍稀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分析如何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三、教学难点理解野生动物对于自然界及人类的重要作用四、教法及学法视频展示法、小组讨论法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视频《熊猫咪咪》,学生分析大熊猫的生存状况:大熊猫生活在四川等地的高山上,由于箭竹的不断减少,使它的生活范围不断缩小,加之大熊猫哺育幼仔的能力较差等原因,野生大熊猫处于极度濒危状态。

引出珍稀动物的概念。

(二)、新课讲授1、小组讨论,分析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原因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阅读探究竟资料分析的内容,完成表格。

根据表格及资料分析我国珍稀动物的生存状况,举例说明珍稀动物濒危或灭绝的主要原因。

自然因素:自然条件的变化,使某些野生动物不能适应环境。

原因动物自身因素:物种的退化危及野生动物的繁衍和生存。

人为因素:城市的扩建,农村耕地的扩大,道路的铺设,森林、草原的大面积被破坏,使野生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少;环境污染破坏了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特别是掠夺性狩猎,更加快了物种的灭绝。

2、小组讨论,说说野生动物的重要性野生动物是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

保护野生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保护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3、谈一谈如何保护珍稀野生动物资源?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从多个方面分析如何保护野生动物。

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人们对保护野生动物重要性的认识,依法严厉打击偷猎犯罪活动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饲养和繁殖珍稀动物减少环境污染,还野生动物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4、学生小组讨论,思考我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做点什么?(三)、板书设计我国的珍稀动物一、珍稀动物濒危的原因自然因素动物自身因素人为因素二、珍稀动物的重要性三、如何保护珍稀动物四、我能为保护野生动物做些什么。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第四节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的地位:《我国的珍稀动物》是《第三章多种多样的动物》的最后一节,是在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动物已有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阅读教材中所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资料,使学生认识我国常见的珍稀动物及它们的生存状况,更主要的是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分析,找出珍稀动物濒危的主要原因。

教材以学生喜爱的图文并茂的形式出现,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掌握如何查阅资料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并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享资料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了解一些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提高保护自然环境,珍爱动物的意识,并能主动地向社会、向朋友宣传珍爱动物的重要性,以此来提高全民珍爱动物的意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重点:造成珍稀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原因。

难点:对资料的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学生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2~13岁之间,他们大部分十分活泼、大胆,而且具有了一定的独立性。

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对科普类的读物十分感兴趣,他们有的阅读过《十万个为什么》、有的阅读过《动物趣谈》、还有的阅读过《动物之最》等等;他们收看过许多有关动物的电视节目,如人与自然、动物世界、探索时代等;有些学生还去过北京动物园,亲眼目睹过许多真实的动物。

通过以上途径,学生对一些珍稀动物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所以他们对本课的学习积极性较高。

另外,七年级的学生对色彩鲜艳的图片、视听结合的录像画面、亲身经历过的事等感兴趣,能激发他们探究的积极性。

但七年级的学生搜集材料、分析材料的能力还较低,课前,教师需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上课时教师需列出阅读提纲,帮助学生提高分析材料的能力;课后需要教师再结合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设计理念生物科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应以观察、实验、分析、归纳、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2.能够描述珍稀动物的外观特点、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3.学习保护珍稀动物,了解何为动物保护。

二、教学内容1.珍稀动物的种类和外观特点;2.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3.动物保护知识;4.制作海报或画册,展示珍稀动物。

三、教学重点1.了解我国有哪些珍稀动物;2.学习保护珍稀动物,了解何为动物保护。

四、教学难点1.能够描述珍稀动物的外观特点、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2.制作海报或画册,展示珍稀动物。

五、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图片展示法;3.学生自主学习法;4.制作海报或画册法。

六、教学资源1.讲课PPT;2.绘本《熊猫》;3.珍稀动物图片。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向学生展现珍稀动物的图片,并引导学生讨论图片中的动物是什么。

2.教师播放珍稀动物的视频,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所看到的珍稀动物的名称。

2. 新课讲解1.以熊猫为例,介绍珍稀动物的外观特点、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讲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种类和分布。

3.讲解动物保护的知识,以及珍稀动物面临的问题和保护现状。

4.向学生解释动物保护的意义,并鼓励学生拥护爱护珍稀动物。

3. 学生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绘本《熊猫》。

2.学生自主观察珍稀动物的图片,并描述它们的外观特点、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3.学生查找珍稀动物的资料,并用自己的语言记录下来。

4. 制作海报或画册1.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设计珍稀动物的海报或画册。

2.学生将珍稀动物的图片和自己的记录融合在一起,制作出有关珍稀动物的海报或画册。

5. 总结交流1.学生将自己制作的海报或画册展示给大家。

2.班级开展海报或画册展览活动,宣传动物保护知识。

3.教师指导学生总结珍稀动物的知识,并帮助学生理解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八、教学评价1.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是否能够在课后自主查找珍稀动物相关资料。

2.学生描述能力:学生是否能够描述珍稀动物的外观特点、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1【活动目标】1、了解几种常见珍稀动物的名称、典型特征、生活习性,理解“珍稀”的含义。

2、让幼儿学会观察动物的外部特征,提高幼儿的思维水平和合作意识。

3、培养幼儿有爱动物的情感和保护珍稀动物的意识。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重点难点】活动重点:理解珍稀的含义,了解常见珍稀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

活动难点:培养幼儿对动物的情感,教会幼儿要热爱动物和保护动物。

【活动准备】收集常见珍稀动物的图片、资料以及相关视频。

【活动过程】一、设疑导入,激发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你们都知道哪些动物啊?(幼儿较易回答)那你们知道什么是珍稀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珍稀动物。

二、师幼互动。

1、理解“珍稀”的含义:地球上有许多可爱的动物,像我们常见的有狗,猫、兔子等等,但有些动物却非常稀少,我们就称这些动物为“珍稀动物”。

2、师:“现在小朋友们都知道珍稀动物的含义了,那你们知道我国有没有珍稀动物呢?有的话又有哪些呢?”3、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珍稀动物,它是什么样的呢?”4、老师出示常见的几种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图片。

5、师:“小朋友们看,图片上的是哪种珍稀动物啊(大熊猫),它是什么样的呢?(体型肥硕似熊,头圆尾短,头部和身体的毛色黑白相间分明。

)”6、师:“你们喜欢大熊猫吗,为什么呢?我国经常将大熊猫送给外国友人,你们知道这又是为什么吗?”(教师介绍:大熊猫师我国的国宝,是我国送给外国友人的珍稀动物,是友谊和和平的一种象征。

)7、教师具体介绍金丝猴,藏羚羊、丹顶鹤、东北虎的外部特征及其生活习性,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8、师:“今天我们学了很多珍稀动物,那小朋友们最喜欢哪种珍稀动物,为什么呢?9、师:“小朋友们知道为什么珍稀动物变得“珍稀”吗?10、师: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这些珍稀动物呢?小朋友们又应该怎么做才能不让它们受到伤害呢?11、教师和幼儿一起观看视频、录像,让幼儿知道全国人民都在努力的保护这些珍稀动物,激发幼儿对动物的爱护和怜悯之心。

我国的珍稀动物科学教案四年级科学

我国的珍稀动物科学教案四年级科学

我国的珍稀动物科学教案四年级科学科学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年级:四年级学科:科学时长:2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2.培养学生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激发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珍稀动物的图片、动物模型等。

2. PPT或教具,用于展示相关内容。

三、教学内容与步骤:课堂一:1.导入(5分钟)教师可播放一段与珍稀动物相关的视频,如大熊猫的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好奇心。

2.探究珍稀动物(15分钟)(1)教师使用PPT或教具展示我国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等,介绍它们的特点、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等。

(2)通过图片和文字的形式,让学生对这些珍稀动物有一个形象的了解,可以让学生分组研究一种动物,互相交流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3.观察真实生物标本(15分钟)教师准备一些珍稀动物的标本或图片,让学生观察真实的动物标本,用肉眼仔细观察它们的特点和外貌。

同时,教师也可以分发一些图片或标本让学生进行观察。

4.小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对珍稀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进行总结,学生可以通过回答问题的方式进行。

课堂二:1.导入(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PPT或教具展示一些我国珍稀动物面临的威胁和危险,如人类的破坏、环境污染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动手制作(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废旧物品或纸板制作珍稀动物模型,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进行创作,并提供相应的材料和工具。

3.学生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按照班级或小组展示自己制作的珍稀动物模型,并简要介绍所选动物的特点和生活环境。

其他同学可以提出问题或给予评价。

4.珍稀动物保护(10分钟)教师为学生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保护项目和政策,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为珍稀动物的保护出一份力,可以通过组织志愿者活动,宣传珍稀动物保护知识等方式。

5.总结与反思(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学生可以回答问题或进行简短的写作练习,阐述自己对珍稀动物保护的认识和态度。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种类及其特征。

2.注重环境保护,爱护动物,增强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3.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知识点
我国的珍稀动物种类及其特征。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种类。

教学难点
学生自主思考,初步了解珍稀动物特征。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在教室墙上展示我国珍稀动物的图片及其名字,引起学生的兴趣,为教学创设良好的氛围。

Step 1 珍稀动物介绍
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我国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等,并让学生依次说出动物名称,初步了解珍稀动物的基本特征。

Step 2 珍稀动物分组
教师组织学生分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不同的珍稀动物进行研究,编写一份该动物的特征说明,并进行展示。

Step 3 小组讨论
每个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搜集珍稀动物信息,编写珍稀动物特征表。

Step 4 珍稀动物展示
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依次介绍自己的珍稀动物特征表,同时同学们听取其他小组的介绍,加深学生对珍稀动物的了解和认识。

Step 5 创意手工
鼓励学生根据珍稀动物进行创意手工制作,如:毛绒玩具、手抄报等。

让学生在自己喜欢的珍稀动物中加深理解,同时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

教学效果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班内同学们对我国珍稀动物的认识和理解,关注环境保护,啟蒙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同时,也有助于优化课堂氛围,使学生们更加认真专注于班级活动中。

2024年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2024年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2024年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指导手册》中“我国的珍稀动物”章节。

详细内容包括:介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栖息地及保护现状;通过观察、讨论、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观念。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基本情况,增长知识面。

2. 培养幼儿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情感。

3. 提高幼儿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介绍我国特有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

难点:让幼儿理解保护珍稀动物的重要性,培养其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视频、图片、模型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关于大熊猫的视频,引导幼儿关注并讨论视频中的动物。

2. 例题讲解:(1)教师通过PPT展示大熊猫、金丝猴、朱鹮等珍稀动物的图片,介绍它们的基本情况。

(2)讲解珍稀动物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现状,引导幼儿思考如何保护它们。

3. 随堂练习:(1)请幼儿用画纸和彩笔描绘自己喜欢的珍稀动物。

(2)分组讨论,每组选一种珍稀动物,讨论如何保护它们,并将讨论结果用图画或文字形式展示出来。

六、板书设计1. 《我国的珍稀动物》2. 内容:(1)大熊猫:生活习性、保护现状(2)金丝猴:生活习性、保护现状(3)朱鹮:生活习性、保护现状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我喜欢的珍稀动物”为主题,画一幅画,并简单介绍这种动物。

2. 答案示例:大熊猫:生活在中国四川、甘肃、陕西等地,以竹子为主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多种形式,让幼儿了解我国珍稀动物,达到了教学目标。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参观动物园或自然保护区,实地观察珍稀动物,增强其保护意识。

同时,鼓励幼儿向家人和朋友宣传环保知识,共同保护生态环境。

大班主题《我国的珍稀动物》课件+教案

大班主题《我国的珍稀动物》课件+教案

大班主题《我国的珍稀动物》课件+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章节:《自然科学》第三册第十章详细内容:第十章《我国的珍稀动物》,主要介绍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扬子鳄等,通过观察图片和视频,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保护状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珍稀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保护动物的情感。

3. 提高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珍稀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难点:珍稀动物的保护状况和环保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视频、挂图、动物模型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贴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张大熊猫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并思考:“这是什么动物?它为什么看起来这么可爱?”2. 珍稀动物认知:通过课件、图片、视频等形式,介绍大熊猫、金丝猴、朱鹮、扬子鳄等珍稀动物的种类、特征和生活习性。

3. 保护状况了解:讲解珍稀动物的保护状况,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保护动物的意识。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用彩笔在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珍稀动物,并简要描述其特征。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珍稀动物,每组选代表进行分享。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我国的珍稀动物1. 大熊猫2. 金丝猴3. 朱鹮4. 扬子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了解的其他我国珍稀动物,并简要描述其特征。

(2)写一篇关于保护珍稀动物的小短文。

2. 答案:(1)如:东北虎、朱鹮、扬子鳄等,学生可根据自己了解的动物进行描述。

(2)例文:保护珍稀动物我国是一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国家,有许多珍稀动物。

然而,由于人类的破坏和环境的变化,这些珍稀动物正面临着濒危的危险。

我们应该采取措施来保护它们。

我们要加强保护意识。

每个人都要认识到珍稀动物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是我们人类的共同财富。

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比如不乱扔垃圾,不捕杀动物,不破坏生态环境。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

大班优秀主题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了解珍稀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特点。

3.培养学生对珍稀动物的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珍稀动物的分类和分布2.珍稀动物的生态特点3.珍稀动物的保护三、教学重点1.了解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的种类和分布情况。

2.深入了解珍稀动物的生态特点和保护措施。

四、教学准备1.课件:包括珍稀动物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2.小动物标本:如熊猫、金丝猴等。

3.教学实物:如兽皮、兽骨等。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珍稀动物的分类和分布1.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一些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调动学生的兴趣。

2.引导学生认识珍稀动物:询问学生是否见过这些动物,了解学生之前对珍稀动物的认知。

3.珍稀动物的分类:介绍珍稀动物的分类系统和分类方法,例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

4.珍稀动物的分布情况:通过地图或图片展示珍稀动物的分布情况,引导学生了解珍稀动物的主要分布区域。

5.教师示范:选择几个珍稀动物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它们的生活习性、主要分布地区等。

第二课时:珍稀动物的生态特点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2.联想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珍稀动物与我们人类之间的关系,为什么要保护珍稀动物,启发学生的思考。

3.珍稀动物的生活环境:通过图片展示珍稀动物的生活环境,比如大熊猫的竹林、金丝猴的山地等,让学生了解珍稀动物的生活条件。

4.珍稀动物的生态特点:介绍珍稀动物在生活环境中的适应性和生态角色,并与其他动物进行比较。

5.小组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选择一个珍稀动物,研究其生态特点,然后向全班做报告。

第三课时:珍稀动物的保护1.导入:通过回顾上节课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状态。

2.珍稀动物的保护意义:介绍珍稀动物对生态平衡和物种多样性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珍稀动物保护的认识。

3.珍稀动物的保护措施:介绍珍稀动物的常见保护措施,如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栖息地、禁猎等。

小学科学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小学科学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引言科学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学科之一,通过科学的学习能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观察、思维和创新的能力。

本文以小学科学第5课《我国的珍稀动物》为基础,设计了一份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培养他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藏羚羊等。

2. 掌握珍稀动物的外貌特征和特点。

3. 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的珍稀动物并掌握它们的外貌特征。

2. 难点: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的意识和责任感。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幻灯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具。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教师出示一幅珍稀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是哪种动物。

引发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兴趣。

2. 学习新课(30分钟)a) 教师播放介绍我国珍稀动物的视频,学生观看并记录重点内容。

b) 教师使用幻灯片展示并讲解珍稀动物的外貌特征、生活习性等内容,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相关记录。

c) 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第5课的课文,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

3. 拓展活动(30分钟)a) 分组讨论:将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选择一种珍稀动物进行研究。

学生可以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信息,包括这种动物的分布地域、生活环境、受到的威胁等。

b)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研究的珍稀动物的情况。

4. 总结与评价(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的内容,总结学习到的知识。

然后,教师设计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回答,以检查他们的学习情况。

五、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到当地的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考察珍稀动物,让学生亲身接触并加深对动物的了解。

2. 关爱动物社团活动:学生可以自愿组建一个关爱动物的社团,并参与相关活动,如关爱流浪动物、宣传抵制野生动物制品等。

六、教学评价1. 对学生的评价:根据学生的笔记、作业和参与度来评价他们的学习情况。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人教鄂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我国的珍稀动物》教案

3、我国的珍稀动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了解一些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2、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珍爱生命、保护珍稀动物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了解一些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特征。

教学准备:百度搜索一些大熊猫、白头叶猴、中华秋沙鸭、扬子鳄、中华鲟、白暨豚、普氏原羚等珍稀动物的文字资料(视频资料更好)。

学生准备:课前查阅一些珍稀动物的资料,记录在活动手册上。

教学过程:一、导入。

1、提问: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除了大熊猫,我国还有哪些珍稀动物?2、谈话: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珍稀动物》这一课。

板书课题:我国的珍稀动物二、新课学习。

1、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1)学生分小组介绍自己搜集的珍稀动物的资料。

(2)请几位讲得全面详细的同学在全班交流。

(3)播放一些教师搜集的珍稀动物的视频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珍稀动物的分布和生活习性等特征的了解。

重点播放白暨豚的形态特征、生存威胁、保护措施等相关视频。

(4)教师边讲述边板书,加深学生对重点知识的认知:白头叶猴——分布:广西南部植被繁茂的地区中华秋沙鸭——分布:在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繁殖扬子鳄——分布: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中华鲟——分布:主要分布在长江白暨豚——分布:长江中下游2、认识人类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

(1)谈话并提问:在上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高速运转的船桨,会导致在长江中生活的白暨豚意外致死。

那么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呢?(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4)小结:砍伐森林导致野生动物失去营巢环境;藏羚羊羊绒珍贵,因此遭到疯狂盗猎;人类修建的建筑挤占动物的栖息地。

3、交流讨论:为保护珍稀动物,我们能做什么?(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3)小结:人类可以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对珍稀动物进行保护。

小学四年级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名师

小学四年级教案 我国的珍稀动物-名师

我国的珍稀动物【学习目标】1.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

2.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学会保护珍稀动物。

3.了解普氏原羚的生存状况及国家对普氏原羚所做的保护措施。

【学习重点】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

【学习难点】知道人类的哪些行为会影响动物的生存,学会保护珍稀动物。

【学习过程】一、知识广场1._________是我国特有的淡水鲸。

它的吻部狭长,眼睛很小。

背鳍三角形,主要以_________为食。

2.________是指动物的野生群体数目已降到濒临灭绝的程度,而且危险因素依然存在,如________、________等;_______是指动物的野生群体数量明显下降,需要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________是指动物自定名以来,记录的数目就有限。

3.近些年来,由于_________、_________等原因,普氏原羚的_________不断缩小,生活的草场严重退化,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二、判断大厅1.大熊猫是我国独有的珍稀动物,深受各国人们的喜爱。

()2.中华秋沙鸭是我国的珍稀动物,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及其支流、相连的湖泊。

()3.中华鲟仅生活在我国的珠江、长江。

()4.白鳍豚属于濒危动物。

()5.人类砍伐森林不会对动物产生影响。

()6.我国的野生动物种类很多,不需要保护它们。

()7.环境污染不会影响野生动物的生存。

()8.为了保护大熊猫,我们应该将生活在四川、陕西等地的大熊猫迁出,移入动物园中进行统一的保护和管理。

()三、选择乐园1.下列不属于珍稀动物的是()。

A.扬子鳄B.金丝猴C.奶牛2.为了保护普氏原羚,青海湖国家自然保护区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成立野生动物救助中心,对病残普氏原羚展开救助B.向周边农牧民宣讲保护普氏原羚的重要性C.修缮保护区内的带刺围栏,增加围栏高度3.下列行为不会使动物的生存受到威胁的是()。

A.乱砍滥伐B.建立自然保护区C.使用鹿角、象牙制作的装饰物4.下列情形会对白鳍豚生命造成威胁的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节我国的珍稀动物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物,以及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

2.向学生进行保护珍稀动物的教育。

3.关注我国的动物资源状况,增强保护珍稀、濒危动物的自觉性。

二、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挂图——我国珍稀的动物。

学生准备每人搜集一两种珍稀动物的图片或资料。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检查学生搜集的我国珍稀动物的资料或图片,对搜集资料多的同学予以表扬。

2.讲述:我国动物种类很多,其中有些是非常珍贵稀少的动物。

这节课,我们来认识一些我国珍稀的动物。

(板书课题)
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我国几种珍稀的动物
(1)认识大熊猫
①出示大熊猫的挂图。

②谈话:这是什么动物?
③观察:大熊猫是什么样的?
④谈话:关于大熊猫,你知道哪些事?
⑤讲述:大熊猫又叫猫熊。

它是我国特有的哺乳动物,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

大熊猫体胖,长约1.5米,身体像熊,脸像猫,所以人们称它熊猫。

大熊猫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以竹子和某些小动物为食。

大熊猫生长在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目前只有1000只左右。

熊猫是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1980年,四川卧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世界熊猫研究中心,专门对熊猫进行观察和研究。

(2)认识朱鹮
①出示朱鹮的挂图或投影片。

②谈话:你认识这种鸟吗?
③观察:朱鹮是什么样的?
④谈话:关于朱鹮,你知道哪些事?
⑤讲述:朱鹮是目前世界上最稀少的鸟之一。

雄鸟体长80厘米,雌鸟稍小些。

全身羽毛白色,飞羽粉红色。

头顶、额、眼周、下嘴、脚部有朱红色,故叫朱鹮。

生活在沼泽、山区溪流旁,栖息于树上。

以蟹、蛙、小鱼、田螺为食。

在1981年5月以前,全世界仅发现有5只这种鸟,号称“国际保护鸟”。

1981年5月,我国科学工作者在陕西省洋县又发现了7只朱鹮。

后来,又孵出了6只小朱鹮,使朱鹮的总数上升到18只。

朱鹮是我国一类保护动物,也是国际上一级濒危动物。

现在我国已在陕西建立了“朱鹮群体观察站”,观察和记录朱鹮的全部生活情况。

(3)按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认识其他几种珍稀的动物——扬子鳄、金丝猴、白头叶猴、羚牛、白鳍豚、黑颈鹤等。

(这几种动物的形态详
见参考资料。

)
(4)提问:
①现在你知道我国有哪些珍稀的动物?
②为什么称它们为珍稀的动物?(有的数量极少,有的仅在我国有。

) 2.指导学生认识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
(1)谈话:你知道这些动物为什么会这样稀少吗?
(2)讲解:这些动物所以这样稀少,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自然环境的变化,例如由于温度、湿度等变化,大片竹林死亡,熊猫的食物没有了,就会造成熊猫大量的死亡。

另一方面是人的乱捕乱杀、胡乱砍伐。

由于以上两方面原因,它们的数量正在逐渐减少,有的已经濒临灭亡。

(3)讨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
3.指导学生认识如何保护珍稀动物
(1)讨论:怎样保护珍稀动物呢?
(2)讲述:为了保护珍稀的动物,国家颁布了法律,对捕杀珍稀动物,要进行法律制裁。

为了保护珍稀的动物,国家还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在自然保护区里,不准狩猎和采伐,不准破坏自然环境,使珍稀动物能很好地生存、繁殖。

通过以上措施,我国的珍稀动物已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保护,有的种类数量有所增加。

但是,破坏珍稀动物的事情还时有发生,我们必须大力宣传保护珍稀动物的意义,使每个人都懂得并认真做到。

(3)讨论:假如我们这个地方飞来一只受伤的珍稀鸟,应该怎么
办?
布置作业
调查:
1.当地有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2.当地有没有自然保护区?
3.当地重点保护的是哪些珍稀的动植物?
四、参考资料
1.保护野生动物资源。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

例如: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

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

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由于我们过去对合理利用野生动植物资源缺乏认识,使我国在这方面的宝贵资源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由于滥捕乱杀而基本绝灭的鸟兽就有野马、高鼻羚羊、白头叶猴、白鹤、黄腹角雉等近10种;长臂猿、坡鹿、虎、白鳍豚、儒艮、扬子鳄、象等20种野生动物也正处在绝灭的边缘野生生物的灭绝也是普遍的国际问题。

据近两千年来记录的统计,有110多种兽类和130多种鸟类,已经从地球上消失
了。

2.我国部分珍稀动物简介
(1)大熊猫:亦称猫熊。

哺乳动物。

体肥胖,形似熊,长约1.5米,
肩高约66厘米。

眼周、耳、前后肢和肩部黑色,其余均为白色。

生活在2000米~4000米高山的竹林中,喜食竹子,有时也吃小动物。

善于爬树,性孤独,不群栖。

仅产于我国四川、陕西、甘肃的少数地方,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2)朱鹮:鸟类。

雄鸟体长近80厘米,雌鸟稍小。

羽毛多是白色,
有的部位粉红色,颈部有若干延长而下垂的柳叶形羽毛,额、眼周、头顶、嘴基部、跗蹠及裸露的下胫为红色。

生活于沼泽、山区溪流附近,栖于高大乔木上,以蟹、蛙、小鱼、田螺、甲虫等为食。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3)金丝猴:亦称仰鼻猴。

哺乳动物。

体长约70厘米,尾长与体
长相等或更长些。

背部有发亮的长毛,脸两侧、胸及后腿毛赤色。

生活于2500米~3000米高山密林中,群栖,以野果、嫩芽、竹笋为食。

分布于四川、甘肃和陕西南部。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4)白头叶猴:哺乳动物。

体长约50厘米,头小,尾较体长,四
肢细长。

头白,有毛冠,体背的毛较腹面长而密。

生活于热带、亚热带阔叶林中,群栖树上,很少下地,以野果、叶、花等为食。

产于我国云南、广西南部及越南北部。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此外还有黑叶猴,也是一类保护动物。

)
(5)羚牛:亦称扭角羚。

哺乳动物。

长1.7米~2.2米,肩高1米~
1.3米,重可达350公斤。

尾较短,雌雄均有短角。

全身棕黄色或
深棕色,眼周黑色。

一般栖于3000米~4000米高地,夜出觅食,
吃青草、树枝、竹笋等。

分布于我国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地。

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6)白鳍豚:又称白暨豚。

哺乳动物。

体长1.5米~2.5米,头圆,
嘴长,约30厘米。

体背面淡蓝灰色,腹面白色,鳍白色。

生活在我国长江中下游、洞庭湖、钱塘江中。

我国特产动物,国家一类保护动物。

(7)黑颈鹤:鸟类。

大型涉禽,体长约1.4米。

头、颈及飞羽均黑
色,尾羽亦黑色,体羽灰白色,外观黑白分明,易于识别。

主要栖息在生长较高水草的沼泽地,以鱼、蛙、螺、虾等为食,在青海、四川西部3500米~5000米的高山沼泽繁殖,迁徙四川、贵州、云南等地越冬。

鹤类中唯一的高山种,我国一类保护动物。

(8)扬子鳄:爬行动物。

长2米余,背面角质鳞有六横列。

背部暗
褐色,有黄斑和黄条;腹面灰色,有黄色小斑和横条;尾部有灰黑相间的环纹。

前肢五指,无蹼;后肢四指,有蹼。

穴居池塘、沼泽底部,以鱼、蛙、小鸟及鼠类为食,冬季蛰居穴中。

分布于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

我国特有,一类保护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