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最大公因数习题及答案
最大公因数
一、填空。
1、
25的因数有:( )
40的因数有:( )
50的因数有:( )
25和40的公因数有:( )
25和50的公因数有:( )
40和50的公因数有:( )
2、 在括号里写出下列分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129( ) 155
( )
108( ) 204
( )
二、判断。
1. 相邻的两个非0自然数只有公因数1。
( )
2. 如果两个数是不同的质数,那么它们一定没有公因数。
( )
3. 最小的质数与最小的合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
( )
4. 如果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这两个数都是奇数。
( )
三、解决问题。
1. 一个数减去3和5的最大公因数后,所得的差是1,这个数是多少?
2. 有一个长方形纸,长60厘米,宽40厘米,如果要剪成若干个同样大小的小正方形而没有剩余,剪出的小正方形的边长最长是多少?
3. 有36本故事书和43本连环画,将这两种图书分别平均奖给优秀少先队员,结果故事书和连环画各多出1本。
获奖的优秀少先队员有多少人?
答案:
一、1. 1,5,25; 1, 2,4,5,8,10,20,40 ; 1,2,5,10,25,50 ; 1,5 ;1,5,25;1,2,5 ,10
2. 3 5 2 4
二、1. √ 2. × 3. √ 4. ×
三、1. 2
2. 20厘米
3. 7人。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培养学生寻找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公因数的定义和寻找方法。
2. 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和寻找方法。
3. 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及其寻找方法。
2. 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的求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或图形的展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主动寻找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3. 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教学素材(如图片、图形、题目等)。
3. 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并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
3. 练习巩固: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寻找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及求解方法。
2. 思考题:让学生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学生对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掌握程度。
2.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九、拓展与延伸1. 引导学生探究: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布置拓展练习题,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十、课程表1. 课时安排:本节课安排2课时。
2. 教学进度:按照教案内容,有序进行教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几个数,找出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 分享交流:每组汇报他们的结果,讨论不同方法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有效性。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十三专题之十一: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十三专题之十一: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教法剖析】1.分析法:用公因数来解答的应用题,绝大多数要用最大公因数来解答;解题时要通过对已知条件全面认真分析,找出与最大公因数相对应的数量关系,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
2.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枚举法;(2)分解质因数法;(3)短除法。
例如:求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
(1)枚举法12的因数有:1、2、3、4、6、12;30的因数有:1、2、3、5、6、10、15、30。
12和30的公因数有:1、2、3、6,其中6就是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
(2)分解质因数法先将12分解质因数,得:12=2×2×3;再将30分解质因数:30=2×3×5;现在,找出它们的公共因数2和3,因此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3)短除法所以,12和30的最大公因数是2×3=6。
例1一根铁丝长42厘米,一根铜丝长56厘米,现在要把它们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段,并且没有剩余,每段最长多少厘米?一共可以截成几段? 【助教解读】“都截成同样长的小段,并且没有剩余”,就是每段长度是原来两根长度的公因数,求“最长”就是公因数中最大的一个。
至于求共截多少段,可由两根截成的段数相加即可得到。
要求每段最长多少厘米,就是求42和56的最大公因数,42和56的最大公因数是14。
42÷每段长度=铁丝段数,56÷每段长度=铜丝段数。
解:42和56的最大公因数是14,42÷14=3(段) 56÷14=4(段) 3+4=7(段)答:每段最长14厘米,一共可以截成7段。
【经验总结】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求42和56的最大公因数,再通过铁丝、铜丝的长度除以最大公因数求出段数。
例2一块长方形木板,长48厘米,宽32厘米。
现要将这块长方形木板锯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小方块,且木板没有剩余,锯成的木板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一共可以锯成多少块?【助教解读】将长方形木板锯成大小相等的正方形小方块,且木板没有剩余,说明锯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48和32的公因数,要求锯成的小正方形边长最长是多少厘米,说明小正方形的边长是48和32的最大公因数。
找最大公因数教案
找最大公因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学素材:练习题、PPT。
2.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最大公因数的概念,例如:“小明有30个珠子,小华有20个珠子,他们最多可以一起玩多少个珠子的游戏?”2. 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最大公因数是指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最大的因数。
3. 讲解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1)列举法:分别列举两个数的因数,找出共有的最大因数。
(2)分解质因数法:将两个数分别分解为质因数的乘积,找出共有的质因数,连乘起来得到最大公因数。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要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最大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分解大数、简化分数等。
2. 介绍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关系: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是一对相关联的数学概念。
两个数的乘积等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乘积。
七、课堂小结: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最大公因数的定义、求法及应用。
2. 强调最大公因数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八、作业布置:1. 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和求法。
2. 布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如分配物品、规划时间等。
九、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实际问题解答,评价学生对最大公因数的掌握程度。
用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解决问题解读
一、用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1、用96朵红玫瑰和72朵白玫瑰做成花束。 如果每个花束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朵 数相同且没有剩余,最多可以做多少个 花束?每个花束里至少要有几朵束?
每个花束里的红玫瑰和白玫瑰的朵数相 同,又要求花束的个数最多,所以花束的 个数应该是96和72的最大公因数。
(96,72)=24 96÷24+72÷24=7(朵)
3、今有梨320个、糖果240个、饼干200个,将这 些东西分成相同的礼品包送给儿童,但包数要最多, 则每包有多少个梨?有多少个糖果?有多少个饼干? 320、240和200的最大公因数是:40
梨:320÷40=8(个)
糖果:240÷40=6 (个) 饼干:200÷40=5(个) 答:每包有8个梨。有6个糖果。有5个饼干。
李阿姨今天给月季和君子兰同时浇了水,至少多少天 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月季每5天浇一次水, 君子兰每6天浇一次水。
5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30 所以至少30天以后给这两种花同时浇水。
上 回 下
人民公园是3路和5路汽车的起点站。3 路:每隔6分钟发车一次,5路:每隔8 分钟发车一次。它们同时发车以后, 至少再过多多少分钟又同时发车?
A、可以用列举法解答 B、24+31=55(天) 55÷12=4(次)……7(天) 4+1=5(次)
例2:美美客运有A、B两种车,A车每45分发车一次, B车每1小时发车一次,两车同时由上午6点发车,下 一次同时发车是什么时候?
解: 〔45,60〕=180 180÷60=3(时)
15
45
3
60
4
15×3×4=180
30÷6=5(人) 30÷5=6(人) 30÷15=2(人) 答:要使加工生产均衡,第一道工序至少分配5人, 第二道工序至少分配6人,第三道工序至少分配2人。
最大公因数习题精选
最大公因数习题精选最大公因数练题一、求出下列数的最大公因数:1.65和39,48和108,144和36,28和982.150和60,12和92,15和40,24和36,8和24,6和7二、解决问题:1.求9021和9991的最大公因数2.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这两个数最小应是()和()3.现在有香蕉42千克,苹果112千克,桔子70千克,平均分给幼儿园的几个班,每班分到的这三种水果的数量分别相等,那么最多分给了多少个班?每个班至少分到了三种水果各多少千克?4.一个数去除78余3,去除63也余3,去除53余3.这个数最大是多少?5.甲乙的最大公因数是72,乙丙的最大公因数是48,则甲乙丙丁四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多少?6.一堆苹果每12个装一筐,每18个装一筐,每20个装一筐都没有剩余,这堆苹果至少有多少个?7.XXX带了零花钱买12个本子或15支铅笔都差1元,他至少带了多少钱?8.一个三位数减去15既是20的倍数又是30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多少?最大是()?9.一堆苹果按15个装一筐则差2个,按18个一筐则最后一筐只装了16个。
这筐苹果一共有多少个?10.某年级按每组20人分组最后余18人,若按每组15人分组最后余13人,若按每组36人分组最后余34人,这个年级至少有多少人?11.一堆苹果按12个装一筐则差3个,按10个一筐则余9个。
这筐苹果一共有多少个?12.一盒棋子,4颗4颗数多3颗,6颗7颗数多6颗,5颗5颗数多4颗。
这盒棋子在100至200之间。
问共有多少颗?13.有一批水果,每箱放20个多5个,每箱放30个则少25个,这箱水果至少多少个?14.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12,最小公倍数是72,其中一个数是24,另一个是多少?15.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是2,最小公倍数除以最大公因数的商是14,这两个数分别是多少?16.胜利街公交站1路车每5分钟一趟,4路车每6分钟一趟,现在同时有一辆1路车和一辆4路车在该站,那么再过多少时间两辆车会再次同时到达该站?最大公因数练题一、求下列数的最大公因数:1.65和39,48和108,144和36,28和982.150和60,12和92,15和40,24和36,8和24,6和7二、解决问题:1.求9021和9991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教案
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掌握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及求法。
2. 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最大公因数的含义,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 教学难点: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课件、黑板。
2. 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课件展示两组数,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数有什么特点?最大公因数是多少?2. 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及求法:讲解最大公因数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讲解求两个数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如列举法、短除法等。
3. 例题讲解: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的方法求解。
讲解例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明白如何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4. 练习巩固: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最大公因数的掌握程度。
5. 实际应用:出示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最大公因数的方法解决。
讲解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将最大公因数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最大公因数的相关知识。
8. 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的实际应用1. 最大公因数的定义及求法2. 最大公因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场景。
2. 举例说明最大公因数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数学、物理、计算机科学等。
七、课堂小结:2. 强调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八、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最大公因数的相关知识。
2. 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一个运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小案例,下节课分享。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观察学生对最大公因数的掌握程度。
2.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课件
最大公因数在数学问题中的应用
在数学问题中,最大公因数常常被用来解决与分数、小数、比例等有关的问题。 通过找到两个或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简化分数和小数的计算,使得复杂的 数学问题变得简单易懂。
感谢观看
例如,在解决分数加减问题时,如果两个分数的分母互质,则可以直接相加或相 减分子。如果分母不互质,则需要先找到它们的最大公因数,将分母约简后再进 行计算。
最大公因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科学中,最大公因数被广泛应用于加密算法、数 据压缩等领域。通过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可以有效 地实现数据的加密和解密,保证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
分解质因数法
举例说明
将每个数分解为质因数,然后找出共有的 质因数,将它们相乘即可得到最大公因数 。
如求12和15的最大公因数,因为 12=2×2×3,15=3×5,所以它们的最大公 因数是3。
02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 题
最大公因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最大公因数在日程生活中应用广泛,例如在解决分糖果问题 、分物品问题、时间安排问题等。通过找到最大公因数,可 以更好地分配资源,使得每个人或事物都能得到公平的份额 。
详细描述
最大公因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共有的最大正整数约数,而最小公倍数是两个或多个整数的公有倍数中最小的那个 。它们的乘积等于这几个整数的乘积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最大公因数在分数的约分中的应用
总结词
通过找到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因数, 可以将分数约分为最简分数。
最大公因数应用题解题技巧讲解
最大公因数应用题解题技巧讲解嘿,朋友们!今天咱们就像探险家发现宝藏一样来探索最大公因数应用题的解题技巧。
这最大公因数啊,就像是一群数字里的超级英雄,专门把那些能把数字都团结起来的最大力量找出来。
想象一下,最大公因数就像是一个大蛋糕的最大切块。
比如说有个应用题是把一些苹果和橘子分组,这苹果和橘子的数量就像是两队不同的小士兵。
最大公因数就是能把这两队小士兵整齐划一地分成好多小组的最大人数。
遇到应用题的时候,第一步就像找宝一样,先把题目里的数字都揪出来。
这些数字就像是藏在不同山洞里的宝贝。
然后呢,我们要把这些数字分解成质因数。
这就好比把每个宝贝都拆成最基本的小零件。
比如说12这个数字,把它分解成2×2×3,就像是把一个大玩具拆成一个个小积木块。
当我们把相关的数字都拆成质因数后,就要开始找共同的部分啦。
这共同的部分就是最大公因数的原材料。
就像我们在一堆零件里找那些一模一样的小零件,把它们挑出来组装成一个最大公因数这个大工具。
要是题目里说把东西平均分,那这个最大公因数就是答案的关键。
就好像要把一群小动物平均分到几个笼子里,最大公因数就告诉我们每个笼子最多能放几只小动物。
有时候题目会有点小狡猾,把数字藏在各种描述里。
这时候我们可不能被它骗了,要像侦探一样把数字挖出来。
一旦找到数字,按照我们分解质因数、找共同部分的方法,就能轻松搞定最大公因数。
再比如说要把长方形的地分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小块,最大公因数就决定了这个正方形小块的最大边长。
这就像我们要在一块大画布上画一样大小的小方格,最大公因数就是这个小方格的最大尺寸。
还有啊,如果是安排座位的问题,总人数和每行每列的人数也和最大公因数有关系。
这就好比把一群小伙伴安排在方阵里,最大公因数能让这个方阵最整齐。
在解最大公因数应用题的时候,只要牢记找数字、分解质因数、找共同部分这几个小妙招,就像手里拿着万能钥匙,什么样的最大公因数应用题大门都能轻松打开啦。
最大公因数相关应用题
小学应用题基础解法——最大公因数法1、最大公因数的概念: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因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
2、最大公因数的性质:(1)两个数分别与它们的最大公因数的商一定是互质数。
(2)两个数的公因数都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3、解答公因数问题的关键从公因数的意义入手来分析,把原题归结为求几个数的公因数问题。
▓▓最大公因数相关应用题▓▓例1:甲班有42名学生,乙班有48名学生,现在要把这两个班的学生平均分成若干个小组,并且使每个小组都是同一个班的学生。
每个小组最多有多少名学生?解:要使每小组都是同一个班的学生,且每小组的人数尽可能多,就要求出42和48的最大公因数:(42、48)=6所以,每个小组最多能有6名学生。
例2:有一张长150厘米、宽60厘米的长方形纸板,要把它分割成若干个面积最大,井已面积相等的正方形。
能分割成多少个正方形?解:因为分割成的正方形的面积最大,并且面积相等,所以正方形的边长应是150和60的最大公因数。
正方形的边长:(150、60、30)=30(厘米)长可以分:150÷30=5(个)宽可以分:60÷30=2(个)所以,这个长方形能分割成正方形:5×2=10(个)例3:有一个长方体的方木,长是3.25米,宽是1.75米,厚是0.75米。
如果将这块方木截成体积相等的小正方体木块,并使每个小正方体木块尽可能大。
小木块的棱长是多少?可以截成多少块这样的小木块?解:3.25米=325厘米,1.75米=175厘米,0.75米=75厘米。
根据题意,小立方体一条棱长应是长方体长、宽、厚的最大公因数。
即:(325、175、75)=25(厘米)长可以分:325÷25=13(段)宽可以分:175÷25=7(段)高可以分:75÷25=3(段)所以,长方体可以截成这样的小木块:13×7×3=273(个)例4:有一个两位数,除50余2,除63余3,除775。
利用最大公因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填表找规律.
7.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的第11题。
【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板书设计】最大公因数(2)
几个数公有的因数叫做它们的公因数,公因数中最大的因数叫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1)两个数没有特殊关系,用列举法找出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2)两个数是倍数关系,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较小数。
(3)两个数公因数只有1,它们的最大公因数是1。
备 注
(教师复备)
1.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5题。
此题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题意,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要使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学生弄清题意后,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全班反馈。
2.完成教材第63页练习十五的第6题。
(1)引导学生审题,理解题意。在贮藏室的长方形地面上铺正方形地砖。要求既要铺满,又要都用整块的方砖。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如何拼摆。
每组4人,在课前印好画有长方形的方格纸,每人选择一种边长的方砖,试一试,只要画满一条长边,一条宽边就可以。
教师巡视指导,辅导学生。
(3)多媒体演示拼摆过程,进一步验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情况。
此题也是有关两数最大公因数的实际问题,“要使每排的人数相等”则每排的人数必须既是48,又是36的因数,要使每排的人数最多,所以要找48和36的最大公因数,学生理解题意即可完成。
3.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7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五第8题。
此题检验学生公因数是1的数的几种情况,答案不唯一。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题目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题目
1. 分配苹果问题:小明有24个苹果,小红有36个苹果,他们想把这些苹果平分给一群孩子,每个孩子要分到相同数量的苹果,最多可以分给几个孩子?
解法:先求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因为最大公约数是最大的公共因数),24和36的公因数有1、2、3、4、6、8、12,于是最大公约数为12。
这意味着每个孩子最多可以分到12个
苹果,所以24和36的苹果可以平分给2个孩子。
2. 求最简分数:将24和36化为最简分数。
解法:先求出24和36的最大公约数,即12,然后用它除以
分子和分母,得到最简分数。
所以24/36可以化为2/3。
3. 买饮料问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买饮料,他们一共有30元,小明有10元,小红有15元,他们最多可以买几瓶5元的饮料?
解法:由于小明有10元,小红有15元,所以他们一共有
10+15=25元。
这意味着他们最多可以买到多少个5元饮料,
而不超过30元?对25进行因式分解,可以得到25=5×5,所
以他们最多可以买到5个5元饮料,因为5×5=25元。
4. 水果干问题:小明整理他的水果干,他有60个葡萄干和84
个杏干,他希望把它们放在薄脆饼干上,每片饼干都要放相同数量的葡萄干和杏干,最少需要多少片饼干?
解法:首先求出60和84的最大公约数,即12。
每片饼干上至少有12个葡萄干和12个杏干,因此每片饼干至少需要24个水果干。
将60和84的水果干数量加起来得到144个,所以需要至少6片饼干才能放下所有的水果干。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类型归纳
个数。
小结:
• (一)求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的问题特征:
• 1.问题上都有最大、最多、最长……是多 少,都有最字。 • 2.都有一些特别的要求:比如分成相等的, 没有剩余等。
• 3.都是告诉几个同类量。的,并不相连, 就用加法算个数;如果两个量是相连的, 像长方形的长和宽,那就应该用乘法计算
用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1.五(一)班有男生42人,女生36人, 男女生分别排队,每排人数相等,每 排最多可以排多少人?这时男女生各 几排?
•2.有两根铁丝,一根长18m,一根长30m, 现在要把它们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不许 剩余,那每小段最长多少米?一共可以截 成几截? •3.一块长为12m,宽为10m的长方形土地, 要分成若干大小相等的小正方形种各种蔬 菜,并没有剩余,小正方形的边长最大是 多少米?可以分成多少块?
• 1.五(一)班有男生42人,女生36人,男女生分别排 队, 每排人数相等,每排 最多 可以排多少人?这时男女 生各几排? • 2.有两根铁丝,一根长18m,一根长30m,现在要把它 们 截成相等的小段,每根 不许剩余 ,那每小段 最长 多少米?一共可以截成几截? • 3.一块长为12m,宽为10m的长方形土地,要分成若干大小 相等的小正方形种各种蔬菜,并没有剩余,小正方形的 边长 最大 是多少米?可以分成多少块?
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一、教材分析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及其最大值。
首先,通过画图理解题意,特别是“整块”“正好铺满”的含义,也就是用正方形的地砖去铺,要用整数块完整的地砖正好铺满,接下来,通过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材处理本课时的内容是教学例3,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呈现铺地砖的问题情境,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从而引导学生感知公因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合作并验证结论,使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最近正在给房子进行装修,今天他要装修的是贮藏室,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求新知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导入:小明家的贮藏室长16dm,宽12dm。
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必须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你知道小明家对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2)合作探究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同桌之间交流、互动。
反馈时,使学生明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也就是不能有缝隙;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的;③铺的地砖必须是正方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大公因数--解决问题
一、教材分析
例3是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教材通过创设用整块的正方形地砖铺满长方形地面的问题情境,应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求方砖的边长及其最大值。
首先,通过画图理解题意,特别是“整块”“正好铺满”的含义,也就是用正方形的地砖去铺,要用整数块完整的地砖正好铺满,接下来,通过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材处理
本课时的内容是教学例3,教学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先呈现铺地砖的问题情境,接着引导学生理解题意,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到要使所用的正方形地砖都是整块的,地砖的边长必须既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从而引导学生感知公因数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进一步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了解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交流合作并验证结论,使学生体会获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会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境引入
小明家买了一套新房子,最近正在给房子进行装修,今天他要装修的是贮藏室,我们一起去参观一下。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主题图。
导入:小明家的贮藏室长16dm,宽12dm。
如果要用边长是整分米数的正方形地砖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使用的地砖必须都是整块),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边长最大是几分米?
你知道小明家对铺地砖的要求是什么吗?
(2)合作探究
在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我们要注意什么?
同桌之间交流、互动。
反馈时,使学生明确在解决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点:①要把贮藏室的地面铺满,也就是不能有缝隙;
②使用的地砖都是整块的;③铺的地砖必须是正方形。
讨论:用长方形方格纸代表长16分米,宽12分米的储藏室地面,每个方格代表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小组讨论边长可以是多少分米?预设:
生1:既然砖是整块的,那我们要找一些长度既能满足长,也能满足宽的。
生2:只要遭到一个数能同时被16和12整除的就可以了。
生3:我们只需要找出16的因数和12的因数,再看看哪些是都有的,那砖的长度是这些都可以。
交流边长是1、2、4能铺满吗?——长边、短边可以分别铺几块?
还有没有别的铺法?边长3分米的地砖行吗?为什么?边长是5分米呢?
(宽边虽然可以铺整数块,但长边不行,会多出来16÷5,12÷5都有余数,得到的不是整数,而题目要求是整块的)
(3)抽象公因数概念
我们发现边长1、2、4分米的地砖能铺满,而且是整数块,其他的都不行。
那“1、2、4”与16和12到底有着什么特殊关系呢?
(1、2、4不仅是16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
同意吗?(能听懂他的意思吗?说的是什么?)
那我们就用以前的方法找找16、12的因数。
16的因数有:1、2、4、8、16。
12的因数有:1、2、3、4、6、12。
你发现了什么?
(我发现1、2、4既是12的因数又是16公有的因数。
)能不能简单的说说,他们是12和16的什么数吗?
(1、2、4是12和16公有的因数,1、2、4是12和16的公因数)板书:“公因数”
说一说什么是公因数
几个数共有的因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公因数
那16和12的公因数有:1、2、4
用集合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
如果小明想用最少的块数铺好地面,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你是怎么想的?
(从公因数中找最大的,边长大的话占地面积就要大,铺的块数就少)实际上这4就是12和16的最大公因数,板书:最大公因数
(4)运用旧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如果现在让我们考虑“可以选择边长是几分米的地砖”,我们可以直接?(写因数,找公因数)
如果解决“边长最大是几分米”呢?(最大公因数)
归纳总结:仔细观察这类题目告诉我们几个同类量,问题都是求最大、最多、最长是多少,解决这类问题实际上是求这几个同类量的最大公因数。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更应注意学生的发现意识,引导学生参与探讨知识的形成过程,尽可能挖掘学生潜能,能让学生通过努力,自己解决实际问题,形成概念(三)巩固练习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3~64页“练习十五”第4~11题。
1、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找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2、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认识并理解:要剪成“同样大小的正方形而没有剩余”,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70的因数,又是50的因数。
要使正方形最大,所以要找70和50的最大公因数。
3、第8题
本题渗透了互质数组成的几种情况。
练习时,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交流,全班反馈。
4、第10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组织交流。
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四)课堂小结
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64页“你知道吗?”并谈自学收获。
2、让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通过交流,让学生再一次体会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五第6、10题。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6和12的公因数:
12和16的公因数有1、2、4,其中最大公因数是4.所以,可以选边长是1dm、2dm、4dm的地砖,边长最大是4dm。
答:可以选择边长是1dm、2dm、4dm的地砖,边长最大的是4d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