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doc 83页)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 (2)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引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指通过合理利用水资源、科学安排灌溉方式和设备,实现最大限度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使用尽量少的水资源。
在全球水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开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的方案,通过改进传统灌溉方式和采取一系列节水措施,来达到节约水资源、提高农作物产量的目的。
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问题传统的灌溉方式多采用农田积水灌溉或者喷灌方式,存在以下问题: 1. 水资源浪费。
大量水资源通过农田积水灌溉会导致水资源浪费,而喷灌方式虽然较为节约水资源,但由于水分的蒸发和侧漏,仍然会造成一定的浪费。
2. 土壤盐渍化。
传统灌溉方式中,常采用过量的水分进行灌溉,引起了土壤盐分的积累,导致土壤盐渍化现象。
3. 不均匀灌溉。
传统灌溉方式无法精确控制水量和喷灌方向,导致不同部分土地受灌溉水分的差异,从而影响了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为了解决传统灌溉方式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如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1. 滴灌技术的应用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塑料管或者地下管道将水分直接送到植物根部的方式。
该种灌溉方式具有以下优势: - 水分利用效率高。
滴灌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和地面侧漏,使得水分更加精准地供应到植物根部,提高水分的利用效率。
- 土壤盐分积累小。
滴灌方式可以减少土壤的盐分积累,从而减轻土壤盐渍化现象。
- 灌溉精确度高。
滴灌技术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灌溉需求进行精确控制,实现对每株植物的精确灌溉。
2. 配套管理措施为了进一步提高灌溉工程效果,还需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灌溉计划的制定。
根据种植作物的需水量和生长阶段的不同,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确保作物获得适量的水分供应。
- 土壤水分监测。
通过安装土壤水分监测仪器,实时监测土壤中的水分含量,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灌溉调整。
避免出现过度灌溉或者不足灌溉的情况。
- 节水设备的应用。
引入先进的节水设备,如智能喷头、雨水收集系统等,最大限度地减少灌溉中的水资源浪费。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水源与水泵的选择
1.根据灌溉面积和地形,选择合适的水源,并确保水源的稳定 性。 2.根据水源的水量和扬程,选择合适的水泵,以满足灌溉需求 。 3.考虑节能和环保要求,管道系统与布局设计
1.设计合理的管道系统,确保水流顺畅,减少渗漏和损失。 2.根据地形和作物分布,优化管道布局,提高灌溉均匀度。 3.考虑管道的耐用性和维护方便性,选择合适的管道材料和连 接方式。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 施工安全措施制定
1.根据施工方案和现场情况,制定全面的施工安全措施。 2.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 。
▪ 施工进度计划安排
1.根据施工方案和现场情况,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 2.对施工进度进行监控和调整,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内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和优 化。
项目背景和目的
▪ 区域经济发展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可以促进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2.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 3.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 经济发展。
▪ 科技创新驱动
1.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成果,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技术水平。 2.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可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转型。 3.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有利于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 农业可持续发展。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安全措施与风险控制
安全措施与风险控制
▪ 施工安全教育
1.所有参与施工的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教育培训,确保掌握施工 安全知识和技能。 2.定期进行安全考核,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意识的评估和提升 。 3.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和巡查 。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随着气候变化以及人口数量的增加,水资源的短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在农业生产领域,高效节水灌溉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下面将介绍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首先,要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
在农业生产中常见的灌溉方式包括滴灌、喷灌和微喷灌。
滴灌是将水滴保持在一定量的旋转水流上,通过塑料管道输送到植物根部。
喷灌是采用喷灌器将水均匀地喷洒在植物上方。
微喷灌则是以微小的喷头将水轻轻地喷洒在植物周围,能够有效地降低蒸发量。
根据具体的农作物和土壤条件,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的浪费。
其次,要进行土壤改良。
通过深耕、施肥和覆盖地膜等措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
深耕能够松散土壤,增加土壤通气性和透水性,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
施肥能够提高土壤的肥力,增加作物吸水的能力。
覆盖地膜能够减少土壤表面的蒸发,保持土壤湿度。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灌溉的水量和次数。
再次,要进行定量灌溉管理。
通过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水分需求,科学地确定灌溉的时间、频率和量。
现代化的灌溉设备能够实时监测土壤水分含量和作物水分需求,根据这些数据自动控制灌溉的启停,实现精确灌溉。
此外,还可以结合天气预报数据,选择合适的灌溉时间,避免在降雨天进行灌溉,进一步节约水资源。
最后,要加强水资源管理。
建立健全的水资源管理机制,加强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在灌溉施工中,要注重水资源的循环利用,例如收集雨水、利用污水等。
此外,还要加强对灌溉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运行良好,减少灌溉的水量损失。
综上所述,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包括选择适合的灌溉方式、进行土壤改良、定量灌溉管理和加强水资源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采取这些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更重要的是,这些措施也可以为全球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做出贡献。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是指在农田灌溉中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通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提高灌溉效率,达到节省水资源、增加农田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首先,采用滴灌技术。
滴灌技术是一种通过滴水带或滴头将水以滴水的形式滴到作物根部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方式。
滴灌技术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和蒸发,使湿润区域更加集中,减少地表径流和土壤侵蚀。
通过滴灌技术可以将水分直接送到作物根部,减少灌溉的水量和频次,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其次,开展渗灌施工。
渗灌是指通过软管或渠道将水分送到土壤中,利用土壤的渗透性,使水分均匀地渗入土壤,在植株根系范围内形成稳定的水分环境。
相比于其他灌溉方式,渗灌能够减少表面流失和蒸发损失,增加灌溉水分的利用率,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
再次,合理设计灌溉系统。
在灌溉施工中,需要根据不同的作物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等因素,合理设计灌溉系统,包括灌水时间、灌水量、灌水频次等。
通过科学的设计可以保证作物根部获取到充足的水分,避免因过量灌溉导致的浪费和渗漏,同时减少因欠灌而导致的作物减产。
最后,加强灌溉管理。
灌溉管理是推动高效节水灌溉的重要环节。
在施工中,要加强领导力和技术力量,完善施工组织和管理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和效益。
同时,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的参与意识和管理水平,使他们能够正确使用和管理灌溉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综上所述,高效节水灌溉施工方案是通过采用滴灌技术、渗灌施工、合理设计灌溉系统和加强灌溉管理等措施来实现节约水资源、增加农田产量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这些方案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农田的产量和质量,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水资源、减少土地的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为可持续农业发展做出贡献。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1. 概述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气候变化的影响,水资源变得越来越宝贵。
为了高效利用水资源并减少浪费,高效节水灌溉成为了农业领域的重要方向。
本文档将提出一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旨在帮助农业生产者提高农田灌溉效率并节约用水。
2. 技术指南2.1 依据作物需水量进行合理灌溉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水量特点进行合理的灌溉是高效节水的关键。
首先,需要了解当前地区的气候条件和作物种植需求。
根据气候情况和作物生长阶段,确定每个阶段的灌溉量,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2 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进行实时监测利用土壤水分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根据监测结果调整灌溉量和灌溉频率。
传感器数据可以提供灌溉决策的依据,帮助农业生产者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减少不必要的灌溉。
此外,还可以采用自动化系统,将传感器与灌溉设备连接,通过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灌溉的智能化管理。
2.3 采用滴灌和喷灌技术滴灌和喷灌技术是节水灌溉的有效手段。
相比于传统的洪灌和喷淋灌溉方式,滴灌和喷灌可以将水精确地送到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和浪费。
此外,滴灌和喷灌技术还可以根据作物需求进行定向灌溉,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2.4 收集和利用雨水收集和利用雨水是一种有效的节水灌溉方式。
通过搭建雨水收集设施,可以将雨水储存起来,在干旱季节或灌溉需求较大的时候利用。
雨水收集系统需要包括雨水收集桶、过滤设备和储存装置等,确保雨水的质量和储存容量。
2.5 采用植物覆盖和土壤改良技术采用植物覆盖和土壤改良技术可以帮助提高土壤保水能力。
植物覆盖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减少水分流失。
而土壤改良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湿度,增加土壤保水能力。
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灌溉所需的水量,提高灌溉效率。
3. 实施方案3.1 项目规划和准备在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前,需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准备工作。
首先,确定项目的范围、目标和预算。
然后,进行土地调查和水资源评估,了解土壤质量和水资源情况。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一、前言
随着人口的增加,粮食生产的增加,灌溉方式的改变,节水灌溉工程
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满足农业生产对安全准确的节水灌溉系统的需求,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项目的目的是建设一个高
效节水灌溉工程,以便为当地农业提供良好的灌溉条件,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
二、工程背景
1.工程地点所处区域特点:工程所在的区域为中南半岛热带湿润气候,特点是雨热多湿,湖泊网络密布,气候湿度高,雨量充沛,但大部分地区
处于上游补给,底水用量较少,农作物灌溉用水量大,灌溉技术现状落后。
2.工程的宗旨:加快发展当地农业,实现高效节水灌溉,减轻淡水资
源的消耗。
3.工程的任务:本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建设一个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
该区域实施高效灌溉,促进农作物的生长,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实现节约
用水,减少淡水资源的消耗。
三、工程建设步骤
1.评估水资源状况:首先要对当地的水资源状况进行评估,综合考虑
水源可用性、灌溉用水质量、灌溉量大小等,找出合适的灌溉水源。
2.改善灌溉管道:灌溉管道质量差。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
#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1. 简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是指通过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以最小的水量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水浪费。
本文将介绍一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旨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 工程设计2.1 灌溉系统选择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灌溉系统的选择至关重要。
传统的灌溉方法如洪灌和滴灌的水利用效率较低,因此我们建议采用喷灌系统。
喷灌系统通过喷头将水均匀地喷洒到农田中,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作物的灌溉需求。
2.2 灌溉计划制定根据农田的土壤类型、作物需求和降雨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是高效节水灌溉的关键。
可以根据气象数据和土壤水分监测结果,制定不同阶段的灌溉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作物生长需求,并避免水的浪费。
2.3 灌溉设备优化为了提高灌溉的效率,可以优化灌溉设备的设置。
首先,选择合适的喷头,以确保水的喷洒范围和强度均匀。
其次,根据实际需求,合理配置灌溉设备的数量和位置,使水的利用效率最大化。
此外,定期维护和检修设备,保证其正常运行,减少能耗和水的损耗。
3. 水资源管理3.1 雨水收集利用在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中,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是非常重要的。
可以通过建设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收集起来储存并用于灌溉。
该系统主要包括雨水收集池、滤水设备和输水管道等组成部分。
通过合理规划和设计,能够在雨季时节充分利用雨水资源,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
3.2 地下水管理地下水是一种重要的水资源,对于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来说,合理利用地下水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建设井口管理系统、加强地下水监测等措施,确保地下水的合理开采和保护。
此外,可以采取循环灌溉、地下水补给等技术手段,最大限度地减少地下水的消耗。
3.3 水资源监测与评估定期进行水资源的监测和评估,可以了解灌溉工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并及时采取调整措施。
可以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对水资源进行定量和定性评估,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一、前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一个重大问题。
农业灌溉是全球水资源利用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有效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对于解决水资源短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以及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将探讨一种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以应对当前水资源问题。
二、市场需求分析目前,全球各地的水资源短缺问题越发显著,禁止原则是使各类用水者把用水条件得以最大化。
无论是地下水资源、闲置农田水资源或者是近岸水资源和沿海的水面资源和水体资源,对于各地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都是必不可少的。
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节,有效的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方案能够对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等因素,各地降水量不稳定,因此需求高效的灌溉系统更为迫切。
三、技术方案1. 水资源利用方案水资源利用是灌溉工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
首先,应充分测算水资源利用潜力,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雨水资源,并根据其可利用性和稳定性,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其次,应优先考虑使用节水型农作物,减少灌溉用水量。
另外,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灌溉管理,实现自动化、远程监控等方式,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2. 灌溉系统建设方案灌溉系统建设方案包括灌溉设施选型、设施布局、管网建设等方面内容。
首先,应选用节水型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等方式,并考虑适合当地气候、土壤特点和农作物需求的灌溉设施。
其次,应合理规划设施布局,避免浪费用水和资源,并尽量减少管道长度,降低输水损失。
另外,应加强管网建设,确保水资源供给充足,减少灌溉过程中的漏水和浪费。
3.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方案农田水利设施是灌溉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首先,应加强土壤保护和改良工作,提高土壤持水能力,并采取适当的地形和地貌改良措施,降低水资源流失和泛滥。
其次,应建设合理的排水系统,及时排除农田内的积水和农作物根区的积水,避免因过度积水造成根系腐烂和死亡的情况。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一、背景介绍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口增长,水资源日渐紧张,特别是农业用水成为许多地区的瓶颈。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提高农业用水的效率,减少浪费,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因此,制定一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对于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至关重要。
二、问题分析1. 水资源紧缺由于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减少,水资源变得日益紧张。
许多地区都出现干旱,导致农田灌溉水资源不足。
2. 传统灌溉技术效率低传统的农业灌溉方法,如洪灌和滴灌,存在浪费水资源、效率低下的问题,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还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3. 水资源管理不善部分地区存在着水资源管理不善的问题,出现了滥用、浪费等情况,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的紧缺。
三、方案制定针对以上问题,制定一套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主要分为技术改进和管理完善两方面。
1. 技术改进(1)推广滴灌技术滴灌技术是一种高效节水的灌溉方法,它可以将水滴在根系附近,减少水分的蒸发和流失,提高了水的利用率。
因此,应该大力推广滴灌技术,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2)利用雨水在一些地区,可以利用收集的雨水来进行灌溉,这样可以在雨季集中储存雨水,在旱季利用雨水进行灌溉,减少对地下水的依赖。
(3)改进灌溉设备更新和改进传统的水泵、喷头等灌溉设备,提高设备的效率和稳定性。
2. 管理完善(1)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实时监控水资源的使用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灌溉方案。
(2)制定灌溉计划根据作物需水的量和生长周期,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计划,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水量。
(3)提倡节水意识开展水资源节约利用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民的节水意识,引导农民积极参与灌溉工程,减少浪费。
(4)建立奖惩机制建立奖励节水的机制,对于节水效果显著的农户给予奖励,对于浪费水资源的给予相应的惩罚,激发农民的积极性。
四、实施计划1. 选择试点地区根据水资源的紧缺程度和农作物的需水量,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作为试点,进行新技术和管理制度的推广。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 (2)
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1. 引言随着全球水资源的日益紧张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介绍一个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旨在减少水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实现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2. 目标和原则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方案的目标是降低灌溉水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的水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保持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稳定。
在设计方案时,我们遵循以下原则:•系统综合性:考虑农田的特点、降雨情况和农作物的需水量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灌溉系统。
•精确测量:利用现代技术和传感器来精确测量灌溉水的用量和土壤的湿度。
•自动化控制:采用自动控制系统,根据实时监测数据调节灌溉水的供应。
•循环利用:通过收集和处理雨水和农田排水,实现灌溉水的循环利用。
•适应性调整:根据农田的变化和气候条件的变化,灵活调整灌溉系统。
3. 方案设计和实施3.1 农田分析和需水量确定首先,对农田进行分析,包括土壤类型、坡度、地形等因素,以确定灌溉系统的布局和设计。
同时,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水量,确定每个农作物的灌溉需求。
3.2 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的安装安装土壤湿度传感器和气象传感器来实时监测土壤湿度和气候条件。
利用这些数据,通过自动控制系统调节灌溉水的供应量和时间。
3.3 水资源的管理和循环利用在灌溉系统中,收集和处理农田排水和雨水,以减少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依赖。
通过合理的处理和储存措施,循环利用灌溉水。
3.4 灌溉系统的优化和调整根据农田的实际情况和气候条件的变化,不断优化和调整灌溉系统。
通过监测数据分析和技术创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和农作物的生产能力。
4. 效果评估和改进措施4.1 效果评估定期评估该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效果,包括灌溉水的使用量、农田的产量和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采取改进措施。
4.2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措施,包括优化灌溉系统的设计,改进传感器和自动控制技术,加大水资源的管理和循环利用力度,提高农田的灌溉效率等。
高效节水灌溉工实施方案
高效节水灌溉工实施方案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水资源日益紧张,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成为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为了实现高效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我们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
首先,我们需要对农田进行合理规划,采用分区灌溉的方式。
根据土壤类型、作物需水量等因素,将农田划分为不同的灌溉区,实施精准灌溉。
这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减少不必要的水资源浪费,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其次,选择适合的灌溉设备和技术。
采用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提高灌溉水利用率。
同时,配备智能控制系统,根据作物生长情况和气象条件,实现灌溉量的精准调控,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
另外,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通过合理施肥、耕作和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持土壤湿润度,降低灌溉水量需求。
此外,加强科学管理和技术培训。
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制度,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他们的灌溉水平和管理意识。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充分发挥灌溉设施的效能,实现节水增产的目标。
最后,加强监测和评估。
建立灌溉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掌握农田的水分状况和灌溉效果。
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整,不断改进灌溉工作,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高效节水灌溉的目标。
综上所述,高效节水灌溉工实施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规划、技术、管理、监测等多个方面综合考虑和实施。
只有全面推进这些措施,才能有效提高农业灌溉水利用效率,实现节水增产,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为农业节水灌溉事业做出贡献。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方案设计
1.项目概况太谷县“农谷”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包括太谷县现代化农业示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和太谷县农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这两个区域是农谷发展的主要区域,是太谷县的主要农业示区和生产区,本次项目涉太谷县农谷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区29个自然村及3个示园区,实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1.5万亩。
工程主要建设容:新建、维修拦河坝工程13座,更新机井3眼,更新改造机电设备31台套,新建提水工程12处,自动化高效节水温室大棚11个,500调蓄池1座,埋设DN400球墨铸铁管0.7km等。
2.智能节水系统技术案2.1设计依据《微灌工程技术》(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GB50288-99)。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DL5021-93)。
《微灌工程技术规》(SL103-95);《节水灌溉技术规》(SL207-98)《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 50363-2006)《机井技术规》(SL256-2000);《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GB/T20203—2006);《水利信息系统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定(试行)》SL/Z 332—2005《泵站计算机监控与信息系统技术导则》SL 583—2012《节水灌溉技术标准选编》《土壤墒情监测规SL364-2006》《GB-T-50485-2009微灌工程技术规》2.2RO反渗透建设案2.2.1原水系统原水系统包括原水箱、原水泵及仪表阀门管道。
原水首先流入原水箱,原水箱对原水的供给起到缓冲作用,协调原水的供给量与原水泵的输入量。
当原水的供应量超过原水泵的输水量时,原水箱水满,通过原水箱的液位控制使原水供给停止。
当原水供应量小于原水泵的输水量时,原水箱空,原水泵停止运行,起到保护原水泵的作用。
大系统原水箱设置高低两个浮球液位开关,进出水阀门采用电动阀。
2.2.2英砂处理系统原水残留少量细小的悬浮颗粒,需对悬浮物进行处理,否则,当反渗透进行除盐处理时,会污染反渗透膜、影响出水水质。
高效节水灌溉设计范例
高效节水灌溉设计范例关键词:农田水利;节水灌溉;生态理念;堤岸一、建设节水灌溉工程的必要性(一)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推进新农村发展的必经之路节水灌溉工程是通过科技创新、技术更新、科学管理来实现高效节水的现代灌溉。
实施节水灌溉,提高农业的用水率,保障农作物得到充足的水资源灌溉,同时提供作物对肥料、光照、氧气等的生长要求。
促使节水灌溉技术使用后将提高农作物产量,切实增加农民的整体收入,推进新农村发展及现代农业实现的步伐。
(二)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提高用水率的最佳途径水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用水浪费现象不容忽视。
用水浪费原因主要是:第一,未综合利用自然降水;第二,农业用水效率低;第三,地区与地区之间用水效率差距大;第四,节水灌溉工程覆盖面积小。
(三)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生态系统的建设与维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才能得以实现,大力建设节水灌溉工程是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绿色经济的体现。
实施节水灌溉工程不仅节约了农村发展与农业灌溉的用水量,从侧面支撑了生态系统的维护用水,其次运用科学的节水灌溉技术缓解了用水紧张的问题,最后节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改善了农村的水体环境。
二、农田水利节水灌溉工程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一)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存在着不足在节水灌溉工程中,在工程勘察过程中设计人员往往依靠以往或已有的资料,如:对节水灌溉工程项目区内的土壤情况不进行精确分析、对节水灌溉工程的水源水质状况不进行了解、项目区内的种植结构不认真分析等没有能够认真勘察工程实地情况,没有认真分析影响节水灌溉工程的因素,没有在获取精确的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导致设计人员在节水灌溉工程设计过程中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使一些节水灌溉工程与实际情况不太符合,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
(二)投入机制不完善在农田水利建设过程中,节水灌溉工程投入机制不是很完善。
虽然我国用于发展节水灌溉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各级财政投入与节水灌溉发展的需求差距存在较大差距。
高效节水灌溉典型设计
康县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陇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0一三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1)1.1自然条件 (1)1.2社会经济状况 (1)1.3自然灾害情况 (2)1.4农业生产现状 (2)1.5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 (3)1.6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5)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 (5)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 (5)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5)2.4水资源状况 (6)2.5工程建设必要性 (7)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9)3.1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 (9)3.2工程建设标准 (9)3.3工程数量、规模 (9)3.4工程类型选择 (9)3.5主要建设内容 (10)第四章工程管理 (40)4.1工程建设管理 (40)4.2工程运行管理 (41)4.3服务体系建设 (43)第五章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 (45)5.1工程概况 (45)5.2编制依据 (45)5.3编制办法 (45)5.4工程投资概算 (47)5.5资金筹措方案 (47)第六章预期效益 (48)6.1经济效益 (48)6.2社会效益 (49)6.3生态效益 (49)第一章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
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
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
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
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
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
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发展意见和建议武威市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农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应用较早,发展经历了探索起步、典型示范、推广应用三个阶段。
大面积推广应用从2007年开始,通过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中央财政补助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河西走廊国家级高效节水灌溉示范推广等项目的实施,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得到长足发展。
目前,全市已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45万亩,其中管灌约100万亩,滴灌约40万亩。
一、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效益通过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促进了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高效节水农业的转变,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和灌溉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农田灌溉由浇地变为浇作物,有效降低了田间水分深层渗漏和水面蒸发,改善了农田小气候,减少了病虫害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稳步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
灌溉水利用系数明显提高,水资源效益得到充分发挥,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缓解。
特别是滴灌工程,在大田地膜棉花、大田玉米、大田蔬菜、日光温室作物、特色林果、瓜类等领域的推广应用,大幅提升了节水效益。
与常规灌溉相比,管灌亩均节水 60m3,节水率达8-10%;滴灌亩均节水120m3左右,节水率达 30-45%,节肥可达到20%左右,种植作物单产平均提高10-15%,极大地促进了项目区农业生产生活条件的改观,实现了“节水、节肥、节地、增效、增产、增收”的目标。
二、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在我市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推广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如农民承包经营土地地块小且分散,一套灌溉控制系统范围内,种植作物种类多、各种作物灌溉制度难统一、各家各户施肥不统一、加之滴灌工程一次性建设投资多,运行管理要求高,后续每年需要不断增加投入等问题,使高效节水灌溉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突出的问题:一是分包到户的土地经营模式严重制约着滴灌技术的推广应用。
土地承包经营充分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生产经营积极性,但分散经营的种植模式,种植的作物千差万别且难以协调统一,而供水水源多为集体机井,一套滴灌工程控制面积300-500亩,轮灌组的划分要根据水泵的出水量考虑,而农作物种植很难统一,作物种类多样,灌水时间不统一,灌水的随机性差,用户难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机灌水,容易引起灌水中的混乱,久而久之导致滴灌设备不能运行。
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
康县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陇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0一三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11.1自然条件11.2社会经济状况11.3自然灾害情况11.4农业生产现状21.5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21.6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3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3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3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3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32.4水资源状况42.5工程建设必要性5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6 3.1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63.2工程建设标准63.3工程数量、规模63.4工程类型选择63.5主要建设内容7第四章工程管理314.1工程建设管理314.2工程运行管理324.3服务体系建设33第五章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34 5.1工程概况345.2编制依据345.3编制办法345.4工程投资概算355.5资金筹措方案35第六章预期效益36 6.1经济效益366.2社会效益376.3生态效益37第一章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
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
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
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
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
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
项目覆盖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24个社,1201户,4263人,项目受益761户3059人。
高效节水典型设计
高效节水(滴灌)典型设计2015年中团灌区高效节水灌溉典型设计灌区概况:本次项目实施范围为遂川县2015年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遂川县枚江乡中团灌区高效节水示范点,为中团灌区生态果园高效节水灌区,该项目区灌溉面积为580亩,果园主要种植井冈蜜柚和梨树,该项目区目前尚无有效节水灌溉设施,果树灌溉过程中,主要靠人工挑运南澳陂干渠里的水进行灌溉,人工损耗大、灌溉效率极低。
为了解决这种问题,拟建高效节水片灌溉面积580亩,灌溉方式采用滴灌。
灌区的灌溉水源为南澳陂干渠里的水,南澳陂灌区为中型灌区,其引水枢纽位于珠田乡南村左溪河的河床中,坝址以上集雨面积910km2,干渠渠首设计引用流量7.0m3/s,至枚江乡中团村处干渠引用流量为3.0m3/s。
南澳陂干渠水量满足本次设计用水需求,其水质较好,根据南澳陂干渠的水质及项目区的地形条件,本次设计灌区的灌溉供水方式拟采用直供式滴灌。
工程总体布置:灌区灌溉拟引用南澳陂干渠内的水进行灌溉,灌溉方式为直供式滴灌。
滴灌系统由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及配水管网组成。
首部枢纽由加压设备、过滤器、施肥(药)装置、量测和控制设备等设施组成。
配水管网由主干管、支干管、支管和毛管组成。
配水管网走向根据项目区果树种植的株行距及地形确定,项目区内种植的井冈蜜柚和梨树其株距2m,行距3m。
项目区的首部枢纽位于灌溉片的西边,其主干管为西北至东南走向,支干管垂直主干管布置间距160m,支管垂直支干管布置,间距50m,毛管垂直支管布置,间距3m。
堆前灌溉片的首部枢纽位于灌溉片的西北角,其主干管为西至东走向,支干管垂直主干管布置间距160m,支管垂直支干管布置,间距100m,毛管垂直支管布置,间距3m。
处理方案:本项目建设高效节水有效灌溉面积580亩,全部采用滴灌方式,根据项目区地形情况和可供水量情况,项目区分为1个灌溉片,按灌溉片划分为1个灌溉单元,根据灌溉片的实地地形,划分为5个轮灌组,45个灌水小区。
农田水利工程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康县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典型设计陇南市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二0一三年三月目录第一章基本情况 (1)1.1自然条件 (1)1.2社会经济状况 (1)1.3自然灾害情况 (1)1.4农业生产现状 (2)1.5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 (2)1.6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 (3)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 (4)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 (4)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 (4)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4)2.4水资源状况 (4)2.5工程建设必要性 (5)第三章工程建设内容、标准及布局 (7)3.1工程建设范围及布局 (7)3.2工程建设标准 (7)3.3工程数量、规模 (7)3.4工程类型选择 (7)3.5主要建设内容 (8)第四章工程管理 (32)4.1工程建设管理 (32)4.2工程运行管理 (33)4.3服务体系建设 (34)第五章建设费用及筹资方案 (36)5.1工程概况 (36)5.2编制依据 (36)5.3编制办法 (36)5.4工程投资概算 (37)5.5资金筹措方案 (37)第六章预期效益 (39)6.1经济效益 (39)6.2社会效益 (39)6.3生态效益 (40)第一章基本情况1.1 自然条件康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陕甘川交界地带。
境内气候属典型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
全境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质构造为昆仑秦岭地槽褶邹地带,地势西高东低,中部高,南北低。
最高海拔2483m,最低海拔560m,年平均气温12.1℃,无霜期207天,日照时数1433.7小时,年降水量742mm。
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
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
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
项目覆盖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24个社,1201户,4263人,项目受益761户3059人。
项目区海拔1180~1250米,属燕子河流域。
项目区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与光热条件较好,是县城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
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2 社会经济状况康县辖8镇13乡,350个行政村,1640个村民小组,常住人口20.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7.78万人。
民族有汉、回、满、藏等。
总面积2958.4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0.16万亩。
初步核算,2011全县实现生产总值60756万元,比上年增长12.6%。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435万元,增长5.9%。
第二产业增加值12680万元,增长14.7%:工业增加值完成10795万元,增长16.0% 。
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6596万元,增长81.6%:实现社会消费品消费零售总额19957万元,增长14.6%。
近年来康县县委、政府加大了农业经济作物的扶持力度,在项目区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农业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项目区位于康县的燕子河流域,土壤肥沃,光照适宜,具有独特的地理优势,以此成为康县的蔬菜基地,被列入康县高效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区。
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1.3 自然灾害情况康县境内的项目区虽然土地肥沃,但受天气与气候制约的因素比较多。
旱灾频发。
近20年,由于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水旱灾害交替发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不仅农业用水缺口较大,有相当一部分地区生活用水也日趋紧张。
目前,旱灾已成为康县的众灾之首,要想发展高效农业,必须解决现有存在的旱灾问题。
1.4农业生产现状1.4.1总体情况康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一是大力实施科技增粮措施,在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和退耕还林的基础上确保粮食稳定生产,虽然遭受了多种自然灾害,但粮食生产量仍然增长3.2%,达到62809吨,实现了农民在种植业的稳步增收。
二是狠抓特色产业基地扩张,全面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力争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根本目标。
实现了全面发展的大好形势,全年特色产业产值达到188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4%。
三是积极推动特色产业标准化和产业化进程,强化了基地规模和龙头企业建设。
加大扶贫开发力度,采取参与式和捆绑式扶贫相结合的办法,实施了10个整村推进项目。
1.4.2特色产业康县主要的蔬菜基地主要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
农业生尤其是蔬菜生产的发展保持了良好的态势,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还很大,仍旧属于贫困落后山区。
特别是农业灌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建水利工程设施老化,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低,严重制约着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
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才能保证蔬菜产业旱涝保收。
三个项目区群众蔬菜种植历史久远,为县城无公害蔬菜供应基地之一。
1.5 2012年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工程立项背景项目位于康县中部的碾坝乡。
全乡14个行政村,73个合作社,2794户,10618人,有耕地面积16475亩,人均耕地1.55亩,2011年人均纯收入2347元,属燕子河流域。
项目覆盖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24个社,1201户,4263人,项目受益761户3059人。
项目所在地的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气候与光热条件较好,是县城主要的蔬菜供应基地之一。
也是农牧系统高效大棚蔬菜种植示范区。
项目区地高水低,属典型的资源性丰水,工程型缺水地区,项目区具备发展高效节水灌溉的水土资源条件,且有稳定可靠的水源保障。
项目区农业种植结构相对统一。
规模化经营程度高,农业管理水平较高。
项目区交通便利、动力供应可靠。
通过本工程的实施,能够改善蔬菜大棚灌水条件,促进蔬菜增产和农民增收。
故项目村农民对工程建设积极性极高,各村组均对工程建设进行了一事一议,得到了95%以上群众的支持。
项目区涉及的蔬菜大棚产业,以冬春反季节蔬菜为主,但当地冬春干旱少雨,菜园内无灌溉设施,群众以柴油机泵抽水大水漫灌,成本高,浪费大,严重影响了蔬菜的产量和质量,群众已多次申请解决灌溉问题,所以兴建该工程很有必要性。
1.6 工程建设目标和任务1.6.1建设目标2012年计划在康县的碾坝乡袁家坝、寺底下、崔家湾、安家坝四个行政村,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5处,建扬水泵站5处。
通过工程建设,使项目区大棚蔬菜产业成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示范区,人均纯收入增加1000元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达到0.8以上,项目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合格率达到100%。
1.6.2工程任务新建碾坝乡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700亩,其中:管灌3500亩,大田滴灌1000亩,大棚滴灌200亩;建提水泵站5处。
第二章小型农田水利现状2.1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类型、规模、分布及完好程度建国以来,康县历届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在项目区建成了机井、灌溉渠道等各类农田水利工程。
其中:项目区现有机井3眼,由于出水量较少,且距变压器较远,当地群众利用柴油水泵抽水,进行大水漫灌,运行良好,但运行成本较高。
2.2水源工程运行情况项目区机井出水量较少,运行成本较高,且机井的数量有限等因素,同样无法完全保证灌溉用水要求,需要发展新的水源工程。
2.3现行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近年来,康县在实施工程建设的同时,深化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建立新型灌区运行管理机制,积极推动用水户参与工程管理模式。
项目建成运行后,采用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工程管理组织体系。
由县水务局成立管理机构,项目所在村社负责管理,将产权移交用水者协会管理,协会内部实行承包责任制,与各用水小组签订管理维护合同,协会采用目标责任制考核。
同时农民用水者协会选举成立灌区管理委员会,在工程管理中发挥领导和监督作用,对灌区工程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定期协商并做出决策,对灌区专业管理机构和群众管理组织进行监督检查。
由于以上管理体制,使近年新建项目区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得到了有效管护,延长了工程的使用寿命,发挥了正常的使用功能。
在工程运行机制中,县水务局积极探索了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本着有利于调动广大农民参与工程建设和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已建成工程的巩固和效益的持久发挥,有利于水资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有利于加快高效节水事业的快速发展,以明晰工程所有权为核心,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实现工程的良性运行。
2.4水资源状况2.4.1地表水资源康县属长江流域外流地区,嘉陵江水系。
境内具有常年性流水的沟道极多,沟沟有水,溪流遍地。
凡集水面积大于50平方公里,极端最枯流量不小于0.05立方米/秒的水流划分为河流,则康县共有大小河流15条,以万家大梁为界,分别流向南北,组成了两组走向各异的小河系,西汉水河系和燕子河河系。
康县河流多为小型河流,流程一般很短,多数只有数十公里。
跨境河流7条,境内河流8条。
年径流量小于0.5亿立方米的有6条,0.5-1.0亿立方米的有6条,1.0-5.0亿立方米的有一条,5.0-10.0亿的有一条,10.0亿立方米以上的有一条。
集水面积小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5条,100-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8条,只有两条河流集水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
除西汉水、平洛河外,南北部小河流横切山体,南部河河谷相互平行,由西北折向东南,北部河流走向北东。
2.4.2水资源质量根据《康县水资源“十二五”环境保护规划》,项目区地表水主要是燕子河,水质无污染,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均未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Ⅴ类标准。
综合分析如下:1)物理性状:井水、泉水、大多数均为无色无味,无臭、透明,物理性状良好,受雨水影响时出现混浊。
2)水的化学组成情况:①PH值:7.4—7.6②总硬度:燕子河为53.3毫克/升—78.5毫克/升。
3)水质污染项目区内水质未发现污染情况。
2.5 工程建设必要性2.5.1该项目符合康县产业政策、发展规划项目符合康县产业政策。
康县在确保粮食总量平衡的基础上,采取“压夏扩秋、压低扩高、压劣扩优”的办法,大力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集中用于大棚蔬菜等产业开发,燕子河流域蔬菜产业已初具规模,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链条初步形成,尤其是碾坝乡,已从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乡转变为一个以蔬菜产业为主要收入的乡。
2.5.2 资源优势及其与当地主导产业关系项目区水资源优势得天独厚。
项目区位位于燕子河两岸,地表径流及地下水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但项目区水利设施比较落后,水源无法保证,大片蔬菜大棚缺乏灌溉条件,蔬菜产量不稳,与现有的农业生产条件和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