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

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已撤销)•【公布日期】1985.08.10•【文号】[85]工商145号•【施行日期】1985.08.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仲裁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令(规范性文件清理结果)》(发布日期:1998年12月3日实施日期:1998年12月3日)宣布失效经济合同仲裁委员会办案规则(1985年8月10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颁发)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仲裁条例》(以下简称《仲裁条例》),提高办案效率,特制定本规则。
第一章诉和受理第一条申请仲裁应当符合下列条件:一、仲裁申请人必须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当事人;二、有明确的被诉人、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三、属于受诉仲裁机关管辖范围。
第二条申诉应向仲裁机关递交申诉书,并按被诉人数提交副本。
第三条仲裁机关受理下列案件:一、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等法人之间,法人同个体经营户、农户、专业户之间,个体经营户、农户、专业户相互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二、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之间以及他们同其他法人、个体经营户、农户、专业户之间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三、上级仲裁机关交办的经济合同纠纷案件。
第四条仲裁机关对于下列申诉不予受理:一、已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二、超过诉讼时效的一般不予受理,但侵权人愿意承担债务的不受此限制;三、不属于本仲裁机关管辖的案件。
第五条仲裁机关接到申诉书,经审查,符合受案条件的应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申诉方按争议金额的比例预交案件受理费,提交法定代表人证明书或者代理人委托代理书及有关证据。
不符合受案条件的,应在7日内通知申诉方不予受理,并说明其理由。
第二章诉讼参加人第六条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可以作为经济合同纠纷的诉讼当事人。
由这些单位的主要行政负责人作为法定代表人。
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中级会计师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三章讲义3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三章讲义3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考点三:或有事项的会计处理原则的应用(一)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1.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负债后,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或冲减当期营业外支出。
【例题·计算题】(1)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涉及一项诉讼案件,甲公司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为70%,如败诉,赔偿金额估计为100万元。
甲公司实际确认预计负债100万元。
[答疑编号5668130201]『正确答案』借:营业外支出100贷:预计负债100(2)假定一:2013年5月7日法院做出判决,甲公司支付赔偿120万元,甲公司不再上诉,赔偿已经支付。
[答疑编号5668130202]『正确答案』借:预计负债100营业外支出20贷:银行存款120(3)假定二:2013年5月7日法院做出判决,甲公司支付赔偿90万元,甲公司不再上诉,赔偿已经支付。
[答疑编号5668130203]『正确答案』借:预计负债100贷:银行存款90营业外支出102.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原本应当能够合理估计诉讼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实严重不符(如未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按照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3.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确实无法合理预计诉讼损失,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则在该项损失实际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例题·计算题】(1)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涉及一项诉讼案件,甲公司估计败诉的可能性为40%,如败诉,估计赔偿金额不确定。
[答疑编号5668130204]『正确答案』甲公司未确认预计负债。
(2)2013年5月7日法院做出判决,甲公司支付赔偿50万元,甲公司不再上诉,赔偿已经支付。
高级财务会计第十三章破产清算会计

2024/7/3
7
第一节 清算会计概述
清算会计对传统财务会计理论的改变
对会计对象的改变 对会计目标的改变 对会计假设的改变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对会计原则的改变
可变现价格 收付实现制 资本性支出
2024/7/3
8
第二节 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企业破产的法律规范
《民事诉讼法》
2010年4月变现、清算业务的会计分录
收到以前未记录的水电费账单
借:清算损益
1 000
贷:其他应付款——水电费(新) 1 000
无形资产因没有价值,予以冲销
借:清算损益 12 000
贷:无形资产 12 000
2024/7/3
中国矿业大学 ·管 理 学 院
30
第二节 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全部商品存货出售得款114 000元,其中18 000元为增 值税销项税额,收到银行存款78 000元,36 000元的 货款尚未收到
借:银行存款
78 000
应收账款(新)
36 000
清算损益
4 000
贷:库存商品
10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新) 18 000
设备出售得到28 400元银行存款
借:银行存款
28 400
清算损益
31 600
贷:固定资产——设备 60 000
2024/7/3
31
第二节 破产清算的会计处理
8 000
154 000
合计
普通债务:
6 000 应付职工薪酬
14 000 应交税费
144 000 应付账款
0 应付票据(客户)
0
单位:元
账面金额
《经济法》课程标准

《经济法》课程标准1.课程说明《经济法》课程标准课程编码〔35549〕承担单位〔经济管理与法学院〕制定〔〕制定日期〔2022.10.18〕审核〔专业指导委员会〕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1)课程性质:本门课程是市场营销专业的基础课,是必修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市场营销、工商管理、会计电算化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有关经济法法律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岗位需要作为课程任务。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后续课程有经济学原理。
2.学习目标(1)总目标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经济法法律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接受法学思维和业务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经济法律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与创新意识,熟悉经济法、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相关部门法,并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构建以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岗位需要的总体教学目标。
(2)分类目标知识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掌握的理论知识有:经济活动中常用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经济法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学生生活工作紧密联系的民法、行政法、劳动法等部分内容。
能力目标:仲裁协议、仲裁申请、行政复议申请书、普通诉状、答辩状、代理意见的撰写;各类公司、企业的设立、变更、注销登记手续的办理;各类公司、企业内部机构的设立与运作;起草公司章程;撰写合伙协议;能处理涉及公司、企业中常见的经济纠纷;常用合同的订立、审核;常见合同纠纷的处理;常见保证、抵押、质押、定金等担保纠纷的处理;票据的规范填写与常见票据纠纷的处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掌握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经济纠纷的迫切愿望;激发学生积极自主探索学习和团结协助精神;培养学生法律素养,充分认识守法的重要性,树立以法律约束自己行为的世界观;增强法律意识,树立利用法律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法律观念。
经济法笔记——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章节

第7章 经济仲裁和经济诉讼
第1节 经济仲裁
一、仲裁的概念 二、仲裁的特点 (一)仲裁以自愿为基础 (二)仲裁机构、地点和方式等均可由当事人议定 (三)仲裁惯例为一裁终局 (四)仲裁一般不公开进行
三、仲裁协议
(一)概念 (二)形式 1,合同中订立的仲裁条款 2,合同之外关于提交仲裁的协议 (三)内容 1,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2,仲裁事项 3,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四)作用 1,排除法院对争议案件的司法管辖权,确定仲裁机 构对案件的管辖权 2,使当事人承担必须将争议提交仲裁解决的义务 3,是仲裁机构受理仲裁的依据 4,是法院强制执行的依据、诉讼的概念 二、诉讼的地域管辖 (一)一般地域管辖——原告就被告原则 (二)特别地域管辖——合同纠纷案件 ——侵权纠纷案件 (三)协议管辖——合同纠纷案件 注意: 1,当一人对第一审判决不服的,在收到判决书的15日内 有权提起上诉 2,第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法院判决书自送达当事人之 日起生效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

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知识》重要考点汇总(一)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考试内容和目的:本章的内容较多,教材共分为七小节来介绍。
依次介绍了经济诉讼概述、第一审普通程序和简易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公示催告程序和执行程序。
通过本章的考试,检验考生对经济诉讼法律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内容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的程度,以提高考生应用经济诉讼法律制度解决经济纠纷的能力。
2004年考试试卷本章考查了4道单选题和2道多选题;2005年考查了1道单选和2道多选。
本章是考试的重点,在历年考题中分值较多,主要考查考生对法条的准确记忆和灵活运用,难点主要在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管辖,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以及执行程序的整体把握和其中重点法条的准确记忆。
需要掌握的内容:1.人民法院对经济案件的地域管辖、级别管辖以及专属管辖等内容2.上诉和两审终审制的含义3.对上诉案件的处理方式4.对支付令提出异议的条件和程序5.公示催告程序适用的范围6.申请公示催告的条件7.权利申报的条件和内容8.申请执行的条件9.执行中止和终结的适用条件需要熟悉的内容:1.经济诉讼的概念2.起诉和受理的条件和程序3.开庭的程序4.第二审的程序5.提起审批监督程序的条件和途径6.督促程序的概念7.申请支付令的条件8.支付令生效的条件和效力需要了解的内容:1.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2.审判庭的组成方式3.简易程序的概念、适用范围及特点4.第二审程序的概念5.审判监督程序的概念6.公示催告程序的概念、公示催告公告的内容7.解除判决的概念和意义8.执行程序的概念、执行措施的种类重点难点及典型例题分析:(一)经济诉讼概述1.熟悉经济诉讼的概念经济诉讼是指审判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经济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2.了解经济审判机关及其审理经济纠纷案件的范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均设立了审理经济纠纷的审判庭,受理经济纠纷案件;还有军事法院、海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等专门法院也受理一定范围内的经济纠纷案件。
2008新民事诉讼法全文

2008新民事诉讼法全文发表时间:2008-4-3 14:34:00 阅读数次: 58982008新民事诉讼法全文新民事诉讼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五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于2007年10月28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2007年10月28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2007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作如下修改:一、第一百零三条第二款修改为:“人民法院对有前款规定的行为之一的单位,可以对其主要负责人或者直接责任人员予以罚款;对仍不履行协助义务的,可以予以拘留;并可以向监察机关或者有关机关提出予以纪律处分的司法建议。
”二、第一百零四条第一款修改为:“对个人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下。
对单位的罚款金额,为人民币一万元以上三十万元以下。
”三、第一百七十八条修改为:“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但不停止判决、裁定的执行。
”四、第一百七十九条第一款改为第一百七十九条,修改为:“当事人的申请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再审:“(一)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二)原判决、裁定认定的基本事实缺乏证据证明的;“(三)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四)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未经质证的;“(五)对审理案件需要的证据,当事人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书面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人民法院未调查收集的;“(六)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七)违反法律规定,管辖错误的;“(八)审判组织的组成不合法或者依法应当回避的审判人员没有回避的;“(九)无诉讼行为能力人未经法定代理人代为诉讼或者应当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因不能归责于本人或者其诉讼代理人的事由,未参加诉讼的;“(十)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当事人辩论权利的;“(十一)未经传票传唤,缺席判决的;“(十二)原判决、裁定遗漏或者超出诉讼请求的;“(十三)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年修正)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日期】2017.09.01•【文号】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七十六号•【施行日期】2018.01.01•【效力等级】法律•【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仲裁正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1994年8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通过根据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法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7年9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等八部法律的决定》第二次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第三章仲裁协议第四章仲裁程序第一节申请和受理第二节仲裁庭的组成第三节开庭和裁决第五章申请撤销裁决第六章执行第七章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宗旨】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积极适用范围】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三条【消极适用范围】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四条【自愿仲裁原则】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或裁或审原则】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六条【仲裁机构的选定】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第七条【公平合理合法仲裁原则】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第八条【仲裁独立原则】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九条【一裁终局制度】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CPA 注册会计师 会计 分章节知识点详解 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

第十三章或有事项一、本章概述(一)内容提要本章重点阐述了或有事项的定义及特征、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及计量标准、或有负债及或有资产的会计处理,并解析了亏损合同和重组事项中的或有事项问题。
(二)关键考点1.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2.预计负债的金额计算及费用归属3.待执行合同转为亏损合同的会计处理4.重组事项中形成预计负债的内容构成二、知识点精讲或有事项的概念及特征★(一)或有事项的概念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其结果须由某些未来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才能决定的不确定事项。
(二)或有事项的主要特征1.或有事项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2.或有事项的结果具有不确定性;3.或有事项的结果须由未来事项决定。
(三)或有事项的分类1.满足条件确认为预计负债的或有事项;2.不满足预计负债确认条件的或有事项——或有负债;3.或有资产。
或有事项的确认和计量★★★(一)或有事项的确认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应当在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时确认为负债,作为预计负债进行确认和计量:1.或有事项产生的义务是企业的现时义务;2.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的流出;重点把握“很可能”的标准确认: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要点提示】掌握预计负债的确认条件(二)预计负债的计量1.预计负债的初始计量(1)最佳估计数的确认①当清偿因或有事项而确认的负债所需支出存在一个连续范围时,且该范围内各种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同,则最佳估计数应按此范围的上下限金额的平均数确认。
②如果不存在一个连续范围时,则最佳估计数按以下标准认定:a.如果涉及单个项目,则最佳估计数为最可能发生数【基础案例】20×8年10月2日,乙股份有限公司涉及一起诉讼案。
20×8年12月31日,乙股份有限公司尚未接到法院的判决。
在咨询了公司的法律顾问后,公司认为:胜诉的可能性为40%,败诉的可能性为60%。
如果败诉,需要赔偿2 000 000元。
此时,乙股份有限公司在资产负债表中确认的负债金额应为最可能发生的金额,即2 000 000元。
《经济法》教学计划

《经济法》教学计划一、课程概述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经济法作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程而逐步建立和完善的。
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法律体系;驾驭市场经济必须依靠法律;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存和发展离不开法制的保障。
本课程将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我国的经济法体系,包括经济法的基本理论、经济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经济纠纷处理法等主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我国经济法体系有一定的认识和概括性了解,对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正确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正确处理经济交往与经济协作过程中所发生的经济关系提供具体帮助。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充分认识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作用;2、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制观念;3、了解我国经济法的主要内容,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知识;4、培养运用所学法律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技能;5、完成经济法课程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以经济法基本知识的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为主,辅之以自学和少量作业。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及参考文献,完成书面作业。
四、考核方法:书面作业:占总分的20%,共2次。
主要是教师课堂上重点分析、讲解的案例,由学生课后完成。
着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法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末考试:占总分的80%。
在课程结束后由教师布置考试题目,按照考核要求(开卷)由学生独立完成。
五、理论教学授课进度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学时 1第一章 经济法概述 1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含义、经济法律关系、代理法律关系的主要内容;2了解经济法产生及其发展简史;3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
4 2 第二章 企业法 1了解企业、企业法及其特征;2了解全民所有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的法律特征及其建立。
4 3 2第三章 公司法 1理解和掌握公司、《公司法》的概念及其特征、《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及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规定;24 2了解股票发行、债券发行的主要内容;3了解公司财务、会计的法律规定,公司的合并和分立。
公司法第13章

24
(三)清算组(成员)的责任
公司法第189条:清算组成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 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司法解释(二)》第二十三条 :清算组成员从事清 算事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给公司 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公司或者债权人主张其承担赔 偿责任的,人民法院应依法予以支持。
17
二、清算期间公司的法律性质和行 为能力
公司法第186条第3款:“清算期间,公司存续, 但不得开展与清算无关的经营活动。……”
1、清算期间公司的法人人格仍然存在。直至清算完毕, 公司主体资格,即法人人格消灭。如果没有清算, 即使吊销营业执照,公司只是丧失了营业资格,而 非法人人格。
2、清算期间,公司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限制。 清算期间,公司不得再进行新的业务活动,公司的
14
(三)破产宣告: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受到 限制。除法院许可外,停止经营活动,财 产由管理人接管。对外由管理人代表。
15
第二节 公司的清算
一、公司清算的含义 公司清算:公司解散或宣告破产后,依照一定
的程序收回债权,清偿债务并分配财产,最终 使公司消灭的程序。 (一)公司清算的类型:非破产清算、破产清算 非破产清算:公司未被破产宣告下的清算,包 括自愿清算和强制清算。——依照公司法进行 的清算。 破产清算:公司被宣告破产,依照破产程序进 行的清算。——依照破产法进行的清算。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股份有限公司连续一百八十日以 上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的股东, 依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二条第三款的规定,以清算组 成员有前款所述行为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人 民法院应予受理。
第十三章或有事项-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中级会计实务第十三章 或有事项知识点:未决诉讼或未决仲裁● 详细描述:1.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合理预计负债后,应当将当期实际发生的诉讼损失金额与已计提的相关预计负债之间的差额,直接计入或冲减当期营业外支出。
2.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原本应当能够合理估计诉讼损失,但企业所作的估计却与当时的事实严重不符(如未合理预计损失或不恰当地多计或少计损失),应当按照重大前期差错更正的方法进行处理。
3.企业在前期资产负债表日,依据当时实际情况和所掌握的证据,确实无法合理预计诉讼损失,因而未确认预计负债,则在该项损失实际发生的当期,直接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
4.资产负债表日后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未决诉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借:管理费用(诉讼费) 营业外支出(赔偿支出) 贷:预计负债【教材例13-6】A公司20×9年度发生的有关交易或事项如下:(1)20×9年10月1日有一笔已到期的银行贷款本金10 000 000元,利息1 500 000元,A公司具有还款能力,但因与B银行存在其他经济纠纷,而未按时归还B银行的贷款,20×9年12月1日,B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截至20×9年12月31日人民法院尚未对案件进行审理。
A公司法律顾问认为败诉的可能性60%,预计将要支付的罚息、诉讼费用在1 000 000-1 200 000元之间,其中诉讼费50 000元。
(2)20×7年10月6日,A公司委托银行向K公司贷款60 000 000元,由于经营困难,20×9年10月6日贷款到期时K公司无力偿还贷款,A公司依法起诉K公司,20×9年12月6日,人民法院一审判决A公司胜诉,责成K公司向A公司偿付贷款本息70 000 000元,并支付罚息及其他费用6 000 000元,两项合计76 000 000元,但由于种种原因,K公司未履行判决,直到20×9年12月31日,A公司尚未采取进一步的行动。
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现发布《国家...

上篇应用写作理论知识第八章事务文书第一章应用写作概述第一节简报【习题8.1】第一节应用文书的含义、特点及其分类第二节计划【习题1.1】【习题8.2】第二节应用文书主旨的确立及显示第三节总结【习题1.2】【习题8.3】第三节应用文书对材料的处理第四节启事【习题1.3】【习题8.4】第五节备忘录第二章思路与结构【习题8.5】第六节传真第一节应用文书写作的常用思路【习题8.6】【习题2.1】第二节应用文书的结构【习题2.2】第九章财经文书第三节应用文书段落的展开方式【习题2.3】第一节经济合同【习题9.1】第三章应用文书写作的语言及表达方式第二节意向书【习题9.2】第一节应用文书语言的基本特征第三节市场调查报告【习题3.1】【习题9.3】第二节应用文书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第四节市场预测报告【习题3.2】【习题9.4】中第五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篇公文【习题9.5】第四章第六节招标书行政公文写作知识概述【习题9.6】第一节第七节投标书公文的格式【习题9.7】【习题4.1】第二节公文行文制度第八节订货单【习题9.8】【习题4.2】第三节行政公文正文基本内容模块及结第十章经济仲裁文书构模式【习题4.3】第四节公文的特点、作用及对公文用语的第一节经济仲裁申请书【习题10.1】要求第二节经济仲裁答辩书【习题4.4】【习题10.2】第五章行政公文写作第十一章经济诉讼文书第一节决定第一节经济纠纷起诉状【习题5.1】第二节会议纪要【习题11.1】【习题5.2】第二节经济纠纷上诉状第三节通告【习题11.2】【习题5.3】第三节经济纠纷申诉状第四节通知【习题11.3】【习题5.4】第四节经济诉讼答辩状第五节通报【习题11.4】【习题5.5】第六节报告第十二章礼仪信函【习题5.6】第七节请示第一节感谢信【习题5.7】【习题12.1】第八节批复第二节邀请书请柬【习题5.8】【习题12.2】第九节函第三节贺信(电)【习题5.9】【习题12.3】第十节意见【习题5.10】第十三章职业文书下篇常用文书第一节求职函【习题13.1】第六章规章文书第二节述职报告【习题13.2】第一节规章制度概说【习题6.1】附篇科技文书第二节章程【习题6.2】第十四章科技文书第三节规定第一节产品说明书【习题6.3】第四节【习题14.1】制度第二节工科毕业设计报告【习题6.4】【习题14.1】第三节毕业论文学术论文【习题14.3】第七章会务文书附录一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第一节开幕词【习题7.1】附录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国家行政第二节会议报告机关公文处理办法》涉及的几个具【习题7.2】体问题的处理意见第三节闭幕词附录三文章修改符号及其用法【习题7.3】第四节会议记录附录四公文常用特定用语简表【习题7.4】附录五光盘内容目录第一章应用文书写作概述所谓写作,是人们用语言符号把感受、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思维结果有选择地记录、表述出来的精神活动。
《经济法》(会计专业)教学大纲

《经济法》(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经济法课程代码:00225520课程负责人:罗世荣二、学时与学分:32学时2学分三、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四、适用专业:会计学五、使用教材:赵威编。
经济法(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六、参考书目:石光乾编。
经济法.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刘泽海编.新编经济法教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七、开课单位:人文学院八、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对经济法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那些经常适用以规范经济行为、调整经济关系的,并且是对国家经济秩序和社会经济生活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的单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理解有关法律规定的精神实质。
通过学习达到正确运用法律的规定来解决实际问题这样一个程度。
九、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经济法这门课程,既是法学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是非法律类专业诸如经济管理、贸易、营销、财会、金融、统计等专业的必修课程.目前社会上比较重视的职业资格考试中,如国家司法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经济师资格考试等,经济法或者是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或者占有比较大的分值。
鉴于此,我们应本着遵循市场经济的法制原则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理念,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共性和差异,科学安排授课重点、难点内容和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及时把握经济法的最立法新动向,及时调整授课内容,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最新发展;同时结合会计、财管专业学生的实际需求,兼顾会计专业学生所需法律知识结构,适当加入民商法及仲裁与诉讼法等内容,使学生既能掌握经济法的法理,又有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民商法知识,从而全面理解法制对经济活动的要求,并借助多媒体、网络信息等现代教学手段,不断补充、更新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吸收量,培养学生从事经济法实务的能力,使学生在校就能完成应试培训,尝试参加各种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相关资格证书,为学生奠定一定的就业竞争优势.十、课程主要内容:第一章经济法概述课时分配:约2课时教学要求:学习本章节要求学生主要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及经济法的调整对象,重点掌握经济法的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三要素,并能够用经济法律关系的基本理论分析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法律关系。
仲裁法条文及司法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全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于1994年8月3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1995年9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1994年8月31日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第三章仲裁协议第四章仲裁程序第一节申请和受理第二节仲裁庭的组成第三节开庭和裁决第五章申请撤销裁决第六章执行第七章涉外仲裁的特别规定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公正、及时地仲裁经济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制定本法。
第二条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裁。
第三条下列纠纷不能仲裁:(一)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二)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第四条当事人采用仲裁方式解决纠纷,应当双方自愿,达成仲裁协议。
没有仲裁协议,一方申请仲裁的,仲裁委员会不予受理。
第五条当事人达成仲裁协议,一方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但仲裁协议无效的除外。
第六条仲裁委员会应当由当事人协议选定。
仲裁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
第七条仲裁应当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公平合理地解决纠纷。
第八条仲裁依法独立进行,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九条仲裁实行一裁终局的制度。
裁决作出后,当事人就同一纠纷再申请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仲裁委员会或者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二章仲裁委员会和仲裁协会第十条仲裁委员会可以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设立,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
仲裁委员会由前款规定的市的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和商会统一组建。
设立仲裁委员会,应当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司法行政部门登记。
第十一条仲裁委员会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和章程;(二)有必要的财产;(三)有该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四)有聘任的仲裁员。
《经济法实务》课程标准

《经济法实务》课程标准课程学时数:36适用的专业范围及层次:全日制专科工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学分:2考核方式:考试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经济法学时:36学时学分:2学分第一部分标准说明参考教材:《经济法》《经济法》是为财经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课程,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的学科。
本课程的开设,旨在通过对经济法基础理论及其实际应用的研究和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制度、基本原则,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理论及有关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经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经济法》是经济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
这是一门理论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它主要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具有大专水平的应用型经济管理人才服务的。
通过学习本课程,要使学生能够掌握经济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我国现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法制观念并使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掌握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经济法问题的能力。
本课程是一门公共基础课,它可为经济学类各专业学生日后进一步学习一些涉及经济法内容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1、使学生了解法律的基础知识;掌握法人制度、代理、时效、财产所有权、债权等相关的法律知识;掌握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特征和基本原则以及经济法的地位和作用;掌握经济法律关系的概念与特征、构成要素和经济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了解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方法。
2、使学生掌握经济组织法、经济行为法、经济保护法、宏观调控法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常用的重要的经济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建议1、讲授法律的基础知识时,可着重阐述法律关系、民事法律行为、代理与时效等重要概念。
2、讲授经济法的基础知识时,可着重阐述经济法的对象、特征、原则和作用。
3、讲授具体部门法时,可以结合本专业、本地区的具体情况,有选择、有重点地进行介绍和阐述。
第13章 或有事项(《中级会计实务》PPT)

7
二、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或有事项的结果可能会产生预计负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等。其中,预计 负债属于负债范畴,一般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应予以确认。根据某些未来事项 的发生或不发生,或有负债可能转化为企业的预计负债或者消失,或有资产可能 形成企业的资产或者消失。
管理费用(诉讼费等) 销售费用(保修费等) 贷:预计负债
19
一、或有事项的确认
【例题·多选题】桂江公司为甲公司、乙公司、丙公司和丁公司提供了银行借 款担保,下列各项中,桂江公司不应确认预计负债的有( )。
A. 甲公司运营良好,桂江公司极小可能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B. 乙公司发生暂时财务困难,桂江公司可能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C. 丙公司发生财务困难,桂江公司很可能承担连带还款责任 D. 丁公司发生严重财务困难,桂江公司基本确定承担还款责任
10
二、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
(三) 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转化为预计负债(负债)和资产 影响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的因素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企业应当持续地对这 些因素予以关注。
1
或有负债对应的潜在义务可能转化 为现时义务,原来不是很可能导致 经济利益流出的现时义务也可能被 证实将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 业,并且现时义务的金额也能可靠 计量。企业应对或有负债相关义务 进行评估,分析判断其是否符合预 计负债确认条件。如符合预计负债 确认条件,应将其确认为负债。
结果的可能性与概率区间的关系
结果的可能性
对应的概率区间
基本确定
>95%, <10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对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工作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 不服的,由申请人选择,可以向该部门的本级人民政府申 请行政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 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实行垂直领导的行 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级 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 • 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上一 级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 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 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 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
•
• • • •
法院不受理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下列事 项提起的诉讼: (1)国防、外交等国家行为; (2)行政法规、规章或者行政机关制定、 发布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决定、命令。 (3)行政机关对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 任免等决定; (4)法律规定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具体 行政行为。
• • • • • •
第十三章 经济仲裁 和经济诉讼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主讲:胡小凤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 一、经济纠纷解决途径的选择 • 经济纠纷,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之 间因经济权利和经济义务的矛盾而引起的 争议。 • 它包括平等主体之间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 • 和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作为行政管理 相对人与行政机关之间因行政管理所发生 的涉及经济内容的纠纷。如合同纠纷、税 务纠纷
二、仲裁
• (四)仲裁协议 • 1.仲裁协议的概念 • 仲裁协议是指双方当事人自愿把他们之间可 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经济纠纷提交仲裁机构裁 决的书面约定。仲裁协议书面形式,口头无效。 • 2.仲裁协议的内容 • (1)有请求仲裁的意思表示; • (2)有仲裁事项; • (3)有选定的仲裁委员会。 • 3.仲裁协议的效力 • 仲裁协议一经依法成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 仲裁协议独立存在,合同的变更、解除、终止或 者无效,不影响仲裁协议的效力。
(二)审判制度 1.合议制度。 独任制度 合议庭的成员,应当是3人以上的单数。 2.两审终审制度。 最高审判机关--最高法院作出的一审判决、裁定 为终审判决、裁定。适用特别程序、督促程序、 公示催告程序和企业法人破产还债程序审理的案 件,实行一审终审。
• 三)诉讼管辖 • 1.级别管辖 • 2.地域管辖 • (1)一般地域管辖, • “原告就被告”原则 • 行政案件由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所在地法院管辖。经复议的案件,复议机关改变 原具体行政行为的,也可以由复议机关所在地法 院管辖。
二、仲裁
• (三)仲裁机构 • 仲裁机构包括仲裁协会和仲裁委员会。 • 1.仲裁协会 • 中国仲裁协会是社会团体法人。中国 仲裁协会实行会员制。各仲裁委员会是中 国仲裁协会的法定会员。 • 2.仲裁委员会 • 在直辖市和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 地的市,根据需要其他设区的市设立,不 按行政区划层层设立。无隶属关系。
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 解决经济纠纷的途径和方式主要有仲 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
• 作为平等民事主体的当事人之间发生的 经济纠纷适用仲裁或者民事诉讼方式解决; 当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 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时,可采 取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方式 解决。
二、仲裁
三、行政复议
• 附带审查申请: • (1)国务院部门的规定; • (2)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 部门的规定; • (3)乡、镇人民政府的规定。上述所列规 定不含国务院部、委员会规章和地方人民 政府规章。
三、行政复议
• • • 2.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 下列事项不能申请行政复议: (1)不服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处分或 者其他人事处理决定,可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的规定提出申诉。 • (2)不服行政机关对民事纠纷作出的 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可依法申请仲裁或者 向法院提起诉讼。
•
三、行政复议
(8)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 证、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行 政机关审批、登记有关事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 办理的; (9)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利、财产权利、 受教育权利的法定职责,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履行 的; (10)申请行政机关依法发放抚恤金、社会保险金 或者最低生活保障费,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放的; (11)认为行政机关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 法权益的。
• (4)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 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5)申请行政机关履行保护人身权、财产权的法 定职责,行政机关拒绝履行或者不予答复的; (6)认为行政机关没有依法发给抚恤金的; (7)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 (8)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其他人身权、财产权的。 • 除前款规定外,法院受理法律、法规规定可 以提起诉讼的其他行政案件。
三、行政复议
•
行政复议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在依照法律、 法规的规定履行对社会的行政管理职责过 程中,作为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机关一方 与作为行政管理相对人的公民、法人或者 其他组织一方,对于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具 体行政行为发生争议,由行政管理相对人 向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 行政机关或者法律规定的其他行政机关提 出申请,由该行政机关对引起争议的具体 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作出相应决定的一 种行政监督活动。
• 例】甲、乙公司因买卖合同发生纠纷,经 北京市西城区工商行政管理局调解,双方 对合同的履行达成谅解。后甲越想越觉得 调解结果对自己不利,于是向北京市工商 行政管理局申请行政复议。分析北京市工 商行政管理局应如何处理甲公司的申请。
四、诉讼
• 诉讼是指国家审判机关即法院依照法 律规定,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 加下,依法解决诉讼的活动。
仲裁是指由经济纠纷的各方当事人共同 选定仲裁机构,对纠纷依法定程序作出具 有约束力的裁决的活动。 • 从仲裁的概念可以看出,仲裁具有三 个要素: • 1.以双方当事人自愿协商为基础; • 2.由双方当事人自愿选择的中立第三 者进行裁判; • 3.裁决对双方当事人都具有约束力。
•
•
二、仲裁
• (一)仲裁的适用范同 • 根据《仲裁法》的规定,平等主体的公民、法人和其 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以仲 裁。 • 下列纠纷不能提请仲裁: • 1.关于婚姻、收养、监护、扶养、继承纠纷; • 2.依法应当由行政机关处理的行政争议。 • 下列仲裁不适用于《仲裁法》,不属于《仲裁法》所 规定的仲裁范围,而由别的法律予以调整: • 1.劳动争议的仲裁; • 2.农业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农业承包合同纠纷的仲 裁。
• (三)行政复议参加人和行政复议机关 • 行政复议参加人,是指具体参加行政复议活 动全过程,以保护其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的人。 行政复议参加人包括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 • 依照《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申请行政复议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是申请人。作出具体行 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是被申请人。 • 同申请行政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 的其他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第三 人参加行政复议。
三、行政复议
• (一)行政复议范围 • 1.可以申请行政复议的事项
•
(1)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警告、罚款、 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责令停产 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 销执照、行政拘留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 (2)对行政机关作出的限制人身自由 或者查封、扣押、冻结财产等行政强制措 施决定不服的; • (3)对行政机关作出的有关许可证、 执照、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变更、中止、 撤销的决定不服的;
二、仲裁
• 下列纠纷中,可以适用《仲裁法》解决的 是()。 • A.甲乙之间的土地承包合同纠纷 • B.甲乙之间的货物买卖合同纠纷 • C.甲乙之间的遗产继承纠纷 • D.甲乙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
二、仲裁
• (二)仲裁的基本制度 • 1.协议仲裁。 • 2.一裁终局. • 【例】甲、乙两公司因合同纠纷向某市仲 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仲裁庭作出裁决后, 甲公司不服,拟再次申请仲裁,或向法院 起诉。分析甲公司是否可以再次申请仲裁 或者向法院起诉。
三、行政复议
• 【例】根据《行政复议法》规定,下列各 项中,不属于行政复议范围的是()。 • A.对工商局作出的吊销营业执照决定 不服 • B.对工商局作出的罚款决定不服 • C.对财政局作出的吊销会计从业资格 证书决定不服 • D.对税务局作出的给予其职工的撤职 处分决定不服
• (二)行政复议申请 •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 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 之日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申请;但是法律规定 的申请期限超过60日的除外。因不可抗力或者其 他正当理由耽误法定申请期限的,申请期限白障 碍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 • 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书面申请,也可 以口头申请;口头申请的,行政复议机关应当当 场记录申请人的基本情况、行政复议请求、申请 行政复议的主要事实、理由和时间。
• 四)行政复议决定 • 行政复议机关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60日内作出 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期限少 于60日的除外。 • (1)维持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由作 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 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 (2)变更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复议决定, 由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法院强 制执行。
二、仲裁
• 仲裁应当开庭进行。 • 仲裁不公开进行。 • 当事人申请仲裁后,可以自行和解。仲裁 庭在作出裁决前,可以先行调解。 • 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 • 当事人应当履行裁决。当事人申请执行仲 裁裁决案件,由被执行人住所地或者被执 行、乙公司因租赁合同发生纠纷, 甲向某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乙向法院提 起诉讼。据了解,甲、乙没有签订仲裁协 议。分析甲、乙公司解决纠纷的途径是什 么,仲裁委员会和法院对甲、乙的请求各 会作出什么样的处理?
•
• 一)诉讼的适用范围 • 1.民事诉讼的适用范围 • (1)因民法、婚姻法、收养法、 继承法等调整的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关系和 人身关系发生的民事案件,如合同纠纷、房 产纠纷、侵害名誉权纠纷等案件; • (2)因经济法、劳动法调整的社会关 系发生的争议,法律规定适用民事诉讼程序 审理的案件,如企业破产案件、劳动合同纠 纷案件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