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教学分析(部编版)1
阿长与山海经教材设计与分析
阿长与山海经教材设计与分析阿长与山海经学情分析:《阿长与〈山海经〉》一文出自部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
对于叙事散文,学生已经比较熟悉,写人记事的手法和结构,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学习本文的内容和结构较为容易。
对于初中生来说,这篇课文的难理解之处就在于作者对于文中阿长的情感态度。
由于年龄、阅历等原因,学生在体会作者儿时和写作时的不同眼光时可能会遇到障碍,应重点引导,同时学生在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态度时,可能会受到个别字句的影响,也应重点分析。
文本定位:《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散文代表,记叙了其童年的一段经历,最初发表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的第1卷第6期。
本文被收录在《朝花夕拾》。
这本书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本散文集,它较完整地记录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经历。
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
本单元以“爱''为主题,课文以叙事作品为主。
重点是掌握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和感受语言平实自然、朴素亲切的特点。
本文属于回忆性的散文创作,是从纷扰中寻得的闲静,而不是战斗的檄文。
其被编在教材第三单元第一篇的意图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叙事散文这种文体,在此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文中阿长的情感态度及其变化,并学习这类文章的写作手法。
目标确立:1 .抓住关键词,引导学生领会鲁迅对长妈妈的感情及其变化。
2 .“欲扬先抑”、详略得当写作手法的运用。
教法选择:启发式、讨论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使用:板书、PPT文本解读:一、有关文章主题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关于长妈妈的一些生活片段,真实地刻画了一个处于社会底层的普通劳动妇女形象,表达了鲁迅对长妈妈的怀念和深切同情。
这篇文章是鲁迅先生对阿长个人感情上升为对普通大众的关爱和善意的批判。
文章有一处细节,即阿长睡相不好,认为鲁迅对阿长的情感不仅仅是因为她对我的关爱,而且还因为她有着劳动人民最本质的一面:善良纯朴,还有文章结尾处写到的她的孤寡穷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个粗⼈,没有⽂化、粗俗、好事,是⼀个很不幸的⼈。
但她⼜是⼀个热望⼀⽣平安的劳动妇⼥,质朴善良、热⼼帮助孩⼦解决疑难。
鲁迅先⽣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课⽂原⽂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个⼀向带领着我的⼥⼯,说得阔⽓⼀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没有姓长的;她⽣得黄胖⽽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个⼥⼯,⾝材⽣得很⾼⼤,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说⼈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个⼿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或⾃⼰的⿐尖。
我的家⾥⼀有些⼩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不许我⾛动,拔⼀株草,翻⼀块⽯头,就说我顽⽪,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到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久睡在⼀⾓的席⼦上,⼜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得那么胖,⼀定很怕热吧?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些空席。
她不开⼝。
但到夜⾥,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个“⼤”字,⼀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上。
部编版初中语文阿长与山海经教案设计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体会人物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1.整体把握课文,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2.体会语句的深层含意,把握文章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欲扬先抑的手法及抓住人物特点刻画人物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怀念之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通过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深入了解阿长的人物形象以及作者的深厚感情。
教学方法:复述法、讨论探究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有关鲁迅的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鲁迅是我国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在他小的时候,有一位年长的妇女一直陪伴着他,她对鲁迅倾注了无微不至的爱,这位妇女,就是鲁迅一直没有忘却的长妈妈。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认识这位长妈妈。
二、作者简介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杂文集《坟》等。
三、文本链接1926年3月18日,鲁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避到厦门,在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受旧势力的排挤,境况十分晦暗。
但是,他没有因此灰心、沉沦,而是拿起笔坚持写作,散文集《朝花夕拾》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问世的。
本文是第二篇,作者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本文写于北京寓所,发表于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刊上。
四、整体感知1、学生带着问题速读课文。
(1)课文围绕长妈妈写了哪几件事?重点写的是哪件?为什么这样安排?(2)你从这些事中,看出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有怎样的变化?(3)课文题目为什么称长妈妈为“阿长”?2、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讨论明确:(1)共写了7件事:①常喜欢切切察察。
初中语文_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 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3.感受阿长对我的关爱,成年后我对阿长的感激思念。
教学重点:1. 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用之妙。
2.感受阿长对我的关爱,成年后我对阿长的感激思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听着刘若英的这首《知道不知道》,不知道长妈妈是否地下有知,感受到鲁迅对他的怀念呢?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学习鲁迅先生的一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
二、了解《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鲁迅后来修改的名字,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
“朝”表示早年时候,“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鲁迅先生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
三、学习新课。
1、识记字词。
骇惶急灸疮疤掳渴慕霹雳震悚诘问惧惮憎恶粗拙脐掷2、感知阿长。
速读课文,了解文章都写了阿长哪些方面的事情?3、品读阿长。
看来大家对文章内容掌握得不错。
下面我们结合文章中几个具体的文段,来品析一下文章的语言,这是我们这节课最主要的学习目标。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
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文段是怎样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察察毛病的?文段中的哪些词语用得更为准确生动?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
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就会发觉,文章写得生动,并不在于语言多么华丽,而在于语言运用得准确,而语言运用得准确的前提是要观察得仔细。
如果你是文中的“我”,你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讨厌)(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这段文字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特点的?我对阿长会是怎样的情感态度呢?“我”对阿长强烈不满并没有直接写出来,而是通过一个“摆”字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1)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的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2.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记叙的顺序。
3.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4.理解重要词句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1.认识阿长的品格风貌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刻画人物的方法。
3.正确认识阿长性格中的缺点。
4.对重要语句深刻含义的理解和主题深度的把握。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针对教材的特点,尊重认知规律,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地位。
可采用“导读法”;也可采用“整体感知一重点的研读一揣摩迁移”三步走的模块式;也或采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讲讲、读读、议议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二、我相信同学们一定了解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因为在初一时,我们已经学习了从中选出的一篇优美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选自《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解题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革命家、文学家、思想家。
《阿长与〈山海经〉》是一篇情思隽永、蕴涵深刻的佳作。
在这篇文章里,鲁迅通过对幼时保姆长妈妈以及她为我寻找《山海经》一书的有关情景的追忆细腻而饶有风趣地表现了“我”对长妈妈的认识过程,赞颂了劳动人民的优秀品质,表达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三、研习课文(一)整体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
要求:①边读边给生字、生词作记号。
②给段落标上序号。
③用符号标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④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人物、思路、所写的事情等。
2.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二)具体研习。
1.明确目标。
细读课文化,研习以下几个问题。
(1)文章选取了长妈妈哪些事情作为写作材料,这些材料表现了长妈妈怎样的品格风貌?(2)这些材料是按什么顺序来安排的?2.学生研习,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研习,可以采用分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要求将讨论的要点写在书上相应的位置,并与原文相结合作评、点、批、注。
(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市一等奖教案
(最新)部编⼈教版语⽂七年级下册《阿长与⼭海经》市⼀等奖教案阿长与《⼭海经》【精彩开篇词】她是鲁迅⼉时的保姆,是许多旧式⼥⼈中的⼀个,做了⼀辈⼦的⽼妈⼦,她质朴善良、愚昧⿇⽊、勤劳,鲁迅对她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拾》中,有好⼏篇⽂章回忆到与她有关的往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五猖会》中就有提到。
其中《阿长与〈⼭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她就是长妈妈——阿长。
今天我们⼀起来认识⼀下这位朴实善良的⼥性。
【教学⽬标】1.把握课⽂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之妙。
4.了解课⽂的记叙线索。
5.理解⽂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1.把握课⽂的主要内容,理解阿长的形象。
2.理解回忆性散⽂中,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3.注意分析关键语句,体会作者词语运⽤之妙。
【教学难点】1.了解课⽂的记叙线索。
2.了解课⽂围绕中⼼选择材料、安排材料,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法】朗读,复述,合作探究【教学过程】第⼀课时⼀、新课导⼊同学们先来看这些零散的句⼦,是对⼀个⼈物的描写⽚段“是⼀个⼀向带领着我的⼥⼯,说得阔⽓⼀点,就是我的保姆”“我实在不⼤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她懂得许多规矩;这些规矩,也⼤概是我所不耐烦的”“我有⼀时也对她发⽣过空前的敬意。
她常常对我讲“长⽑”只以为她满肚⼦是⿇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的神⼒”“⼀见⾯,就将⼀包书递给我”“使我发⽣新的敬意了,别⼈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仁厚⿊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永安她的魂灵”,是的,这个⼈物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提到的长妈妈,在长妈妈去世三⼗年后,作者仍写此⽂来纪念她,可见作者对长妈妈的深厚感情。
那么,长妈妈是个什么样的⼈呢?请看课⽂:阿长与《⼭海经》板书标题、作者,指定学⽣简介作者。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解读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解读一.文本综述《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
鲁迅对长妈妈怀有深厚的感情,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就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
文中描述儿时与长妈妈相处的情景,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鲜活的、充满生活气息的劳动妇女。
她粗鲁、迷信、没文化,爱切切嚓嚓,并不善于照顾孩子,然而她质朴,善良,热心,有着对美好生活的淳朴向往和对“我”的真诚关爱。
对她寻购赠送自己渴慕已久的绘图的《山海经》,充满了感激之情。
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不知姓名、身份低微的保姆的深切怀念。
她的善良,她对我的关爱,特别是她对“我”的精神需求的尽力满足,让成年后的我充满感激,久久难忘。
二.目标设置1.认识阿长。
2.品读细节描写,发现人物的语言,阿长的表现背后的隐藏的秘密。
3.梳理“我”对阿长的情感变化。
读懂并理解鲁迅对阿长的深深怀念之情。
三.教学内容解读(一)走进阿长认识阿长1.阿长是谁这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称呼她长妈妈,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名字是区别于他人的特征之一,阿长在这里无名无姓,可见身份是多么的低微,是不被人尊重的。
为了交代阿长的名字,鲁迅用了两段文章,这样是不是太繁琐了那么,这两段,如果删去了,有没有损失呢肯定是有的。
本来名字对于人来说,应该是慎重其事的。
一般人的名字,大都寄托着美好的期望,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叫法,表现的是不同的情感和关系。
第10课 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一等奖创新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弄清继续顺序。
学习本文围绕选择材料刻画人物的方法。
品味文章语言,体会作者阿长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导入我们在第一单元走进了一个群星璀璨的世界,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有“口的巨人,行的高标”的闻一多,有“俯首甘为孺子牛,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民族魂”鲁迅,这些“大人物”令人景仰,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脊梁。
他们值得我们用第二单元学习的“直接抒情“高声赞美!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阿长与山海经》不是要了解写它的鲁迅,也不是为了了解伟大的著作《山海经》,而是去接近一个小人物——阿长。
(在导语中将第一个单元和第二个单元的教学聚焦与第三单元勾连,使第三单元的教学聚焦从语文知识和人文主题上相呼应。
第三单元聚焦在小人物的形象解读、细节刻画,批注方式开始向理解、感悟似批注拓展。
)二、如何理解小人物呢?小人物的小,体现在“设定平凡、没有背景、没有大成就、地位不高、没有名望、品格不崇高”。
(对“小人物”的理解,对应了第一单元的“大人物”,也为整个第三单元的人物张本。
无论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还是杨绛的人力车夫老王,还是李森祥的用一辈子建房修台阶的父亲,都是如草芥微尘的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有什么可写的,这些小人物又该怎么写,对小人物,作者们又是怎样的情感态度,我们应该如歌看待这些小人物,就是这个单元的聚焦点。
)三、感受阿长的“小“。
(一)概括文章回忆了阿长的哪些事。
阿长姓名的由来阿长的生活习惯喜欢切切察察在床中间睡觉摆大字阿长的琐碎规矩元旦的早晨吃福橘,说吉利话讨彩头阿长给我讲长毛的故事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对于一个小人物,没有什么惊天动地,载入史册的大事,都是生活中的琐碎小事,那么选择哪些事,是理解人物形象的抓手,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载体。
这个单元每一篇都要这样概括,去发现“小人物”这一类的选材特点。
)(二)感知阿长的形象从这些事件里,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阿长,请你在横线上填上能表现性格品质的词语。
2020-2021年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阿长与山海经》精品教案
教材分析
(一)文本特点的发掘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用深情而幽默的语言,既写活 了这个地位卑微、命运不幸、性格多面的小人物,也表达了对她无限的敬意和感激,以及 深切的怀念与同情。
除了教参里提到的“反差笔法”,我们还可以发现:
特点一:情感脉络,跌宕起伏。
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 整体感知 课文。
整体感知 课文,概 括能力培 养,倡独 立探究和 小组合作 相结合的 学习方式。
锻炼学生 的概括能 力,有理 有据的分 析能力, 语言表达 能力。
指导学生 发现写作 手法及其 作用,启 发学生发 现回忆性 散文中的 两个“我”。
附件 1:
课文整体感知梳理表
对应段 提示层次转换的
阿长的主要故事
鲁迅对阿长 阿长人物特
落
标志性词句
3—— 无 5
但是她懂得许多 规矩
常喜欢切切察察、不 许我走动、睡觉的时 候摆成大字
的印象或感 受
实在不大佩 服
点概括
小组探究示例:
对应段 提示层次转换的标
落
志性词句
阿长的主要故事
3—5 6—12
无
但是她懂得许多规 矩
常喜欢切切察察、不许我 走动、睡觉的时候摆成大 字 叫我吃福橘,教给我许多 道理
从开始的“切切察察”、摆“大”字,看出“我”的厌恶;长妈妈所知道的许多规矩、道理, 在“我”看来都是琐碎、麻烦,让“我”反感与无奈;讲“长毛”的故事,让“我”诧异,对她产生 “空前的敬意”;这种“敬意”又因隐鼠之死,而完全消失,变成憎恨;为我买《山海经》让我 “震悚”,对她产生“新的敬意”,“怨恨”之情从此全无;最后从成年人的角度,祈祷“永安她的 魂灵”,表达怀念感激之情。作者对长妈妈的情感在文中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个少年,一 个成年。先抑后扬,感情跌宕。
阿长与山海经_教案
阿长与《山海经》_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基本情况和特点引发学生对《山海经》的兴趣和阅读欲望1.2 教学内容介绍《山海经》的背景和作者简述《山海经》的内容和特点展示《山海经》的图片或插图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PPT展示《山海经》的封面和插图,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简要介绍《山海经》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自由阅读《山海经》的简介或序言,了解书籍的基本内容第二章:《山海经》的地理与种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的地理和种族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2.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描述的地理和种族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地理和种族描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地理和种族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地理和种族描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三章:《山海经》中的神话与传说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神话和传说故事,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神话和传说故事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四章:《山海经》的艺术特色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艺术特色和表现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4.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的绘画和插图的特点和风格探讨《山海经》中的象征主义和寓意主义手法4.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山海经》的插图和绘画作品教师提问学生对于艺术特色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山海经》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5.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建议,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第六章:《山海经》的医药与矿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医药和矿物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6.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医药和矿物的描述和记载探讨《山海经》中的医药和矿物知识对于古代文明的意义和影响6.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医药和矿物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医药和矿物知识的理解和感受第七章:《山海经》的鸟类与走兽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鸟类和走兽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7.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鸟类和走兽的特点和习性探讨《山海经》中的鸟类和走兽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和影响7.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鸟类和走兽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鸟类和走兽描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八章:《山海经》的水族与昆虫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水族和昆虫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8.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水族和昆虫的特点和习性探讨《山海经》中的水族和昆虫与古代文明的关系和影响8.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水族和昆虫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水族和昆虫描述的理解和感受第九章:《山海经》的宗教与信仰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中关于宗教和信仰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9.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关于宗教和信仰的特点和意义解读《山海经》中的宗教和信仰描述,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和信仰9.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有关宗教和信仰的章节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宗教和信仰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总结《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激发学生对于《山海经》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10.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山海经》的主要内容和特点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的阅读和研究10.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和分享,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山海经》的理解和感受教师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或建议,激发学生的进一步阅读和研究兴趣第十一章:《山海经》的文学价值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在文学上的价值和贡献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11.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中的文学手法和表达方式探讨《山海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和启发11.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山海经》中的经典篇章教师提问学生对于文学价值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二章:《山海经》的历史与文化背景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历史意识12.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产生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点探讨《山海经》中的文化元素和象征意义12.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山海经》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资料教师提问学生对于历史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三章:《山海经》的现代解读与应用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山海经》在现代社会的解读和应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13.2 教学内容分析《山海经》在现代学术研究和文化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山海经》对现代生活和艺术的启发和影响13.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关于《山海经》现代解读和应用的资料教师提问学生对于现代解读和应用的理解和感受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理解第十四章:项目研究与社会实践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项目研究和社会实践,深入探索《山海经》的内涵和价值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14.2 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项目研究,如:《山海经》中的某个主题研究或相关文化考察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如:参观博物馆或文化遗址,与专家访谈等14.3 教学活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项目研究的设计和实施学生汇报项目研究的成果和体会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总结所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和自我评估能力15.2 教学内容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和活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估和反思,总结学习成果和经验教训15.3 教学活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程总结的讨论和汇报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以《阿长与山海经》为主题,涵盖了《山海经》的地理、种族、神话、艺术特色、医药矿物、鸟类走兽、水族昆虫、宗教信仰、文学价值、历史背景、现代解读与应用、项目研究与社会实践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多个方面。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初中语文人教统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3.1.1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中带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学习详略得当来使主题更鲜明,人物更突出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1、学习鲁迅通过人物动作、语言描写来塑造人物的写法,即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主要性格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难点:1、领悟这篇回忆性散文的用双重眼光看待人物和欲扬先抑的写法,2、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山海经》中的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刑天舞干戚: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
精卫填海:又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
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名自叫。
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
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共工怒触不周山: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二、作者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其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其中代表小说是《阿Q正传》)《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三闲集》《且介亭杂文》《坟》,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
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全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
七年级下册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阿长形象相关的问题,如阿长的品质特点、鲁迅先生对阿长的态度等。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阿长与山海经》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鲁迅先生的文学作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导他们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我发现他们在理解课文内容、探讨文化内涵等方面有了新的认识。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尽管大多数学生能够跟随我的讲解,逐步把握阿长的性格特点和鲁迅先生的写作手法,但仍有部分学生对一些细腻的情感描写和象征意义理解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学生,通过设计更具针对性的问题,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4.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联系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阿长的善良、勇敢等优秀品质,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5.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写作练习,增强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自我观点和情感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阿长与山海经》的故事情节,把握阿长这一人物形象的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学生在写作练习中,如何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生动地描绘人物形象,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举例解释:
-在突破讽刺、幽默写作手法的难点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比、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从具体例子中体会到鲁迅先生的文学技巧,如对比阿长的外表与内心,以及通过阿长与他人的对话展示讽刺意味。
-对于阿长象征意义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阿长在故事中所代表的普通民众形象,以及鲁迅先生如何通过这一形象传达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第10课《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0《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结合文中具体段落、语句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
2、精读阿长为“我”买来《山海经》部分,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联系生活实际,寻找我们身边的“阿长”,感悟人间温情。
教学重点:分析阿长这一人物形象,感受平凡小人物身上闪烁的光辉。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联系生活实际,寻找身边的“阿长”。
教学方法:谈话法、默读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演绎法一、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七年级上册我们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哪篇课文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大家还记得“美女蛇”的故事吗?讲故事的人是谁呢?对了,是阿长,那么长妈妈究竟是怎样的人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阿长与<山海经>》,走近阿长,了解阿长。
(二)走近阿长活动一:阿长是鲁迅的保姆,鲁迅成年后,与阿长失去了联系,鲁迅十分想念她,想找到她,请结合课文的内容帮鲁迅完成一则“寻人启事”大家完成得非常不错,那么从这则寻人启事中,我们可以得知阿长的身份地位如何呢?一个只知性别、不知姓名年龄的“小人物”;一个被人忽视、地位卑微的底层劳动妇女。
(在好心人的帮助下,鲁迅总算找到了阿长)(三)话说阿长活动二:鲁迅的儿子海婴出生了,鲁迅想找个保姆,但对于是否雇用阿长当保姆拿不定主意。
请结合课文内容给鲁迅提几点建议。
我同意/不同意雇用阿长做保姆,因为我从(某句话、段落等)中,看到了一个的阿长。
(同桌讨论,在课文中勾画出描写阿长的相关语段,以上面格式作答。
)长妈妈,她多嘴多事、不拘小节、粗俗率性,有些令人厌烦的规矩,没有文化,迷信愚昧可笑,但她渴望平安,向往美好生活,天性善良淳朴、仁厚慈爱,尽自己的可能帮助关爱着“我”。
刚刚同学们的发言非常精彩,从大家的建议中,我们了解到阿长既有缺点,又有闪光点,那么,文中回忆了与长妈妈的哪些事呢?作者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情感之波澜事情情感喜欢切切察察不大佩服、最讨厌“大”字睡相无可奈何,厌烦元旦的古怪仪式(如吃福橘)不耐烦教“我”很多道理觉得非常麻烦不耐烦讲“长毛”的故事特别的敬意谋害“我”的隐鼠敬意逐渐淡薄,完全消失买《山海经》新的敬意感激不尽(小组合作,找出具体事件,勾画出关键词句)大家总结得非常好,作者的情感为什么发生了变化呢?对因为阿长为鲁迅买来了他朝思暮想的《山海经》,那课文中哪些段落写的是买《山海经》的内容呢?(四)细读品味那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精读买《山海经》的部分,请大家默读19—29段,找出最能打动“我”的语句或段落语段1: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齐读这一句,说说最能触动你情感的是哪几个字?(三哼经)为什么?(一个文盲,一个我觉得说了也无益的阿长,她不识字,却很在意听,为我买来了心爱的书,可见她很关心我,在乎我感受,有谁能来模仿一下阿长,朗读一下阿长的这句话,简短的话语,倾注了满满的爱。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教案
9、阿长与《山海经》——鲁迅一、课程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重点词语和重点语句的含义。
3.把握作者感情变化的过程,理解文章以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为写作线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分析关键词,体会课文“大词小用”词语使用特点。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多角度、多侧面、描细节的塑造人物形象。
3.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4.体会课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5.领悟回忆性散文中成年回忆与童年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的特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2.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念、同情、尊重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
二、学情分析年级要求:单元要求:用心体察小人物在平凡小事中所展现的优秀品格。
学生需求:三、课时设计:2课时本课教案(选取)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熟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的写作手法。
2.学习课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
多角度、多侧面、描细节的塑造人物形象。
3.体会课文欲扬先抑的表现手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领会“阿长”性格中的人性美。
2.把握文章中心,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思念、同情、尊重之情,从而学会关注并尊重生活中的普通人。
二、教学重点1.体会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并学会用详略得当、欲扬先抑的方法写作。
2.学习本文抓住特征刻画人物的方法,学习人物描写的动作、语言、神态、细节、心理的描写方法。
三、教学难点1.分析阿长的人物形象及作者对阿长的情感态度的表达,领会作者对阿长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2课时第1课时一、新课导入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吗?这篇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这故事很使我觉得做人之险,夏夜乘凉,往往有些担心,不敢去看墙上,而且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这段话中讲的是什么故事?说说这个故事的人是谁?对,是“美女蛇”的故事,说这个故事的人是长妈妈,长妈妈是谁?为何她能说出如此丰富有趣并让小鲁迅担忧一阵子的故事来?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阿长与山海经》就会告诉我们答案。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8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8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总结报告、演讲发言、策划方案、合同协议、心得体会、计划规划、应急预案、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summary report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insights, planning, emergency plan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8篇】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一个粗人,没有文化、粗俗、好事,是一个很不幸的人。
初中语文_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阿长与《山海经》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2、把握课文中作者情感变化过程,学习欲扬先抑表现手法3、体会作者缅怀与思念长妈妈的深厚感情,感受长妈妈的人品美教学重点:了解阿长这个人物形象,体会鲁迅对她的感情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一、歌曲导入播放毛阿敏的歌曲《天之大》,同学们听出是唱给谁的歌了吗?对,就是母亲,歌词和旋律中处处流露出了浓浓的母爱。
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篇千古流传的诗文,而每个母亲却又都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
今天我们也要学习一个再平凡不过,却像母亲一般给予鲁迅先生关爱的人,她就是阿长,齐读课题二、简介作者1、阿长,熟悉吗?对啊,她就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长妈妈2、《山海经》呢,对它有哪些了解?这是一本专门讲述神话故事和传说的书, 其中包括我们学过的《夸父逐日》,还有精卫填海等故事(随机出示《山海经》的图画,让学生形象可感)3、简介作者你知道关于他的哪些方面的知识,可以只说一点(出示课件鲁迅的资料)三、读----感知阿长的形象1、一直让鲁迅念念不忘的阿长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身份、外貌、家庭)2、如果让阿长给你当保姆,你愿不愿意?先不要急于回答,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相关阿长的事件,说出你的意见。
不愿意谋害隐鼠;切切察察;向母亲告状;有许多规矩;大字睡(出示课件,顺带总结出阿长的性格特点)愿意阿长给“我”买《山海经》,可见她关心、爱护孩子。
3、研读19-29自然段,出声读课文,回答问题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阿长给我买来《山海经》后,“我”的反应怎样?四、悟----读懂作者的情感1、对于这样一个阿长,“我”是一种什么感情呢?喜欢还是讨厌?或者......跳读课文,勾画出体现作者对阿长情感变化的词语,品析有关语句憎恶----讨厌----敬意----淡薄、消失-----新的敬意2、鲁迅先生把他对阿长的这种敬意转化成了深切的思念和满满的爱,在课文的最后一部分集中表达了出来,请一个同学读一下“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齐读“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是啊,与其说这是一篇散文,不如说是鲁迅写给阿长的祭文,或者说是一首安魂曲,让我们再次齐读这句话“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五、精思细琢求共鸣既然鲁迅对长妈妈充满感激与怀念,为什么文章前半部分还大写对她的讨厌、憎恶?小组讨论。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
《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
为大家精心整理了《阿长与山海经》教案(优秀4篇),在大家参照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给您最好的朋友。
阿长与《山海经》语文优秀教案篇一一、教学目的:1、诵读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先抑后扬的表现手法。
2、理解文中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把握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认识人物的品格风貌,体会作者对长妈妈的怀念、同情和赞美之情。
4、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真实、生动、传神地刻画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3、4三、教学时间:二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提到鲁迅,大家并不陌生,谁来说说你了解的鲁迅的相关知识?(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2、那我们学过鲁迅先生的哪些作品呢?(《风筝》《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在这些文章中,你们觉得鲁迅先生对他的家乡,家乡的亲人怀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深深的眷恋、无尽的思念)3、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过去被誉为“匕首”、“投枪”,但在这些作品中,尤其是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和《社戏》中,我们看到的已不再是一个“横眉冷对千夫指”的战士,而是一个浪迹天涯的游子,心中充满了对家乡的人和事的眷念。
在他的记忆中,家乡几乎已经幻化成了一个梦境般的美好世界。
4、大家还记得《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那个神秘莫测的美好蛇的故事吗?(指名复述故事)它给百草园蒙上了一层面纱。
讲这故事的人是谁呢?(长妈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作者对长妈妈的深情。
5、板书课题,作者。
二、检查预习。
骇掳悚惶急疮疤诘问渴慕疏懒霹雳孤孀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中语文_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自读,了解刻画人物所选取的典型事例;2.通过精读,认识阿长是一位怎样的旧中国劳动妇女;3.通过品读,感悟作者对阿长的无限尊敬与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问题导引,梳理阐释1.文章题目是“阿长与山海经”,其实文章当中与阿长发生联系的事物还有很多,自读课文,看看都有哪些事物?引导学生概括并板书(板书)阿长与小风波阿长与床位阿长与福橘阿长与故事阿长与隐鼠2.关于这六种心情的所有事件当中,你觉得哪件事情描写得最为简略呢?笔墨用得最少?为什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
写法探究与解读:欲扬先抑(先抑后扬)根据板书内容解读欲扬先抑的写法、人物形象及作者深沉的情感。
3.还有哪些地方的描述是看起来贬抑,实际上包含了褒扬的情感的?结合板书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聚焦矛盾,合理解读多媒体出示鲁迅《五猖会》节选,引导学生阅读,思考:1.为什么他不肯原谅父亲,却肯原谅阿长呢?2.“阿长”与“《山海经》”,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啊,根本就是一种不和谐。
为什么不和谐?读事悟人,升华情感多媒体出示背景资料:我有一时,曾经屡次忆起儿时在故乡所吃的蔬果:菱角、罗汉豆、茭白、香瓜。
凡这些,都是极其鲜美可口的;都曾是使我思乡的蛊惑。
后来,我在久别之后尝到了,也不过如此;惟独在记忆上,还有旧来的意味留存。
他们也许要哄骗我一生,使我时时反顾。
——鲁迅《朝花夕拾·小引》行人于斜日将堕之时,暝色逼人。
回顾满目非故乡之人,细聆满耳皆异乡之语。
一念及家乡万里,老亲弱弟时时相语,谓今日当至某处矣。
此时真觉柔肠欲断,涕不可仰!——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戛剑生杂记》1.引导学生理解、体会作者创作的动机和真挚的情感。
(板书)敬若神灵视若仇敌2.把握阿长这一人物形象阿长在鲁迅的生命中,充当了很丰富的角色,她不只是一个保姆。
说说看,她还像一个什么样的人?【布置作业】我相信每一个人的生命当中,都会有一个“阿长”。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方法分析(写作教学)
阿长与山海经写作方法分析(写作教学)【卷首语】析融情之事,修抑扬之道。
陈韵老师的《阿长与山海经》写作教学课堂设置五个板块,从认识“阿长之人”,到感受“鲁迅之情”,悟得“写作之法”,接着拓展开去,以“他山之玉”,来“攻己之玉”,打通了文本与文本、文本与生活的关系。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写作对学生来说本是难事,然曲径通幽,悟得笔法,灵光闪现,美文自出。
【设计意图】《阿长与山海经》是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课文。
学生在七年级第一学期阅读必读书目《朝花夕拾》时,已经对长妈妈的形象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也能够感受到鲁迅先生对长妈妈的怀念之情。
故而,本学期我在反复思量后决定聚焦本文“先抑后扬”的写作手法,开发本文的写作价值。
【课堂实录】【导入】师:上学期,我们共读了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还记得先生回忆了哪些带给他温暖的人吗?生1:长妈妈和藤野先生。
生2: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还有范爱农。
师:是的,那些带给先生温暖的人就像一朵朵花,芬芳了先生的一生。
特别是长妈妈,这个先生儿时的保姆,她在先生心里的地位似乎超越了先生的母亲,先生竟屡屡在文章中提及她。
今天我们就再次走进《阿长与山海经》,从文字里一探究竟。
【阿长之人】师:如果这个学期,你家正好需要聘请一位保姆,你愿意聘请阿长吗?请你跳读课文,说说你愿意或者不愿意的理由。
(此环节借用湿地刘艳红老师的创意)(学生自由阅读,圈点批注)生3:我不愿意,在第5段中我看到长妈妈一个人要占大半张床,而且还会把胳膊搁在迅哥的脖子上。
我要是聘请了这样的保姆,晚上一定睡不好觉。
师:嗯,你觉得长妈妈的睡姿实在太粗俗了,对吧?(生七嘴八舌):而且提醒了她,她还毫不悔改。
师:对哦,迅哥也受不了,只得求助母亲,母亲委婉地提了意见,长妈妈却依旧我行我素。
这样的保姆可不行。
生4:从第12段里我发现长妈妈的规矩也太多了,感觉好麻烦。
师:所以你也不愿意请她做保姆。
好,你来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霹雳:云和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 文中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震悚:身体因恐惧或过度兴奋而颤动。 怨恨:强烈的不满或仇恨。 粗拙:粗糙低劣。
课文朗读
点击以下图标即可播放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2): 介绍“我”的保姆阿长名字的来历。 第二部分(3~18): 写童年记忆中长妈妈与“我”的几件趣 事,表现了长妈妈纯朴、善良、渴求幸福的性格。 第三部分(19—29): 写长妈妈给“我”买了《山海经》, 表现了长妈妈对“我”的关爱和“我”对长妈妈的感激之情。 第四部分(30、31):抒发了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激与怀念之 情。
2.文中描写了长妈妈塞给“我”福橘的往事,是怎描写的? 她的这一举动寄托了她怎样的愿望?
文中写她“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惶急地看着 我”,“她又有所要求似的,摇着我的肩”。焦急的神态跃然纸 上。而当“我”说“阿妈,恭喜……”之后,“她于是十分喜欢 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欣 喜之态溢于言表。作者虽然认为这是“元旦辟头的磨难”,但 正是这“磨难”中,寄托着长妈妈善良真诚的愿望。她希望自 己和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流流”,这其中更重要的是孩子,因 为并不是她自己吃福橘,而是由她“塞在我的嘴里”。
疮疤(chuānɡ) 惧惮(dàn) 咒骂(zhòu) 疏懒(shū) 震悚(sǒnɡ) 郝懿行(yì)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2)词语释义 絮说:絮絮叨叨地说。 规矩:画图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借指一定的标
准、法则或习惯。 郑重:严肃认真。 元旦:文中指农历正月初一。 惶急:恐惧着急。 辟头:开头。 磨难:在困苦的境遇中遭受的折磨。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知识链接
《山海经》包括《山经》五卷和《海经》十三卷, 作者不详,是先秦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 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 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 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个学术领域,例如: 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天文、气象、医药、 动物、植物、矿物、民俗学、民族学、地质学、海洋学、 心理学……
阿长与《》
学习目标
1.掌握重点字词的字音和字形,以及重点词语的含义。 2.识记与鲁迅相关的文学常识。 3.理清文章的思路,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 4.掌握本文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物性格以及详略得当、
欲扬先抑的写法。 5.感悟鲁迅对阿长的深厚感情,领会阿长性格中的纯、
真、美。
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 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 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 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 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 记》。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 作品之一。代表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 徨得哪些“我”所不耐 烦的规矩?从对这些规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长妈妈什么样 的性格特点?
元旦吃福橘,说是吃了它,一年到头,顺顺溜溜; 说人死了必须说“老掉了”;死了人,生了孩子的屋子里, 不应该走进去;饭粒落在地上,必须拣起来,最好是吃下 去;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倘使(tǎnɡ) 搁(ɡē) 惶急(huánɡ) 掷(zhì) 掳(lǔ)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灸(jiǔ) 诘问(jié) 渴慕(mù) 陆玑(jī) 霹雳(pī lì) 粗拙(zhuō) 孤孀(shuānɡ)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在这些烦琐的规矩中,详细写了“元旦辟头的磨难”。 对“我”来说,正月初一最快乐的事情是用压岁钱 买回自己喜欢的东西。而长妈妈却让“我”道恭喜、吃福 橘。对“我”来说,这的确是一种“磨难”;但对阿长来 说,这是保证一年平安、顺流的一种最好方式。这恰恰表 现了阿长的纯朴和善良。
4.作者用诙谐的笔墨叙述了长妈妈讲“长毛”的故 事,令人捧腹的同时,又让人感知到她的哪些特点?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背景资料
1926年3月18日,北洋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鲁 迅受反动政府通缉,不得不到厦门大学任教。后又因受 守旧势力的排挤,他不愿意想到目前,只能借回忆少年 生活写点文章聊以自慰,于是写出了回忆性散文集《朝 花夕拾》(共十篇散文)。本文是《朝花夕拾》的第二篇, 回忆了作者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情景,写于 北京寓所(北京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二十一号,现为鲁 迅博物馆一部分),发表在1926年3月25日《莽原》半月 刊第一卷第六期上。
无知、纯朴。
5.“我”为什么对长妈妈产生了“特别的敬意”?
第13自然段至17自然段中,作者用诙谐的笔调写了长 妈妈讲“长毛”的往事。长妈妈讲的“长毛”的故事,出 乎我的意料,更让“我”感到长妈妈的伟大神力,从此对 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长毛”的故事在令人捧腹的 同时,又使我们看到了长妈妈的无知和纯朴。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烦琐:繁杂琐碎。 面如土色:脸色跟土的颜色一样,没有血色。形 容极端惊恐。 疮疤:疮好了以后留下的疤。 深不可测:深得无法测量。形容极深。也形容不 易捉摸。 情有可原:按照情理,对出现的某种情况有可以 原谅的地方。 淡薄:(感情、兴趣等)不浓厚。
诘问:追问;责问。 惧惮:害怕,畏惧。 渴慕:非常思慕。 和蔼:态度温和,容易接近。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 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咒骂:用恶毒的话骂。 聚族而居:同一家族聚在一处居住。 疏懒:懒散而不习惯于受拘束。 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 是中国记载神话最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 的百科全书。
阿长与山海经PPT教学课件(部编版)1
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憎恶(zēnɡ wù) 絮说(xù) 颈子(jǐnɡ) 烦琐(suǒ) 骇(hà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