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传热学 西安交大 第五章
化工原理 第五章 传热过程计算和换热器
据牛顿冷却定律和傅立叶定律 内 侧
t t dQi h wh 1 i dAi
(5-2a)
间 壁
dQm
t wh t wc b dAm
外 侧
后页
dQo
t wc tc 1 o dAo
前页
(5-2b)
8
(5-2c)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h wh wc c
5.1 传热过程分析
前页
2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大 化 工 原 理 电 子 课 件
5.2 传热过程的基本方程
• 5.2.1 热量衡算方程 • 5.2.2 传热速率方程
• 5.2.3 总传热系数和壁温的计算
前页
3
后页
返回 主题
西 安 交 • 热量衡算方程反映了冷、热流体在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 的相互关系。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在传热过程中,若忽 大 略热损失,单位时间内热流体放出的热量等于冷流体所 化 吸收的热量。 工 图5-2为一稳态逆流操作的 原 套管式换热器,热流体走管 内,冷流体走环隙。 理 对于整个换热器,其热量 电 的衡算式为 子 Q mh ( H h1 H h 2 ) mc ( H c 2 H c1 ) 图5-2 套管换热器中的传热过程 课 式中 Q为整个换热器的传热速率,或称为换热器的热负荷,W;H表示单 件 位质量流体焓值,kJ/kg;下标1和2分别表示流体的进口和出口。
西 安 交 • 将看作常数,因而求得的局部传热系数K‘亦为常数,不 随管长变化,而作为全管长上的总传热系数K ,故式 大 (5-5)可改写为 化 1 1 Ao b Ao 1 工 K o i Ai Am o 原 选取不同的传热面积作为传热过程计算基准时,其总传热系数的数值不 理 同。因此,在指出总传热系数的同时,还必须注明传热面的计算基准。 电 如对应于Ai的总传热系数Ki 子 课 1 1 b Ai 1 Ai 件 K i i Am o Ao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上机报告-墙角导热数值分析
.传热大作业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姓名:刘璇班级:能动A02学号:10031096一.物理问题有一个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其截面尺寸如下图所示,假设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用冷空气及砖墙的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近似地予以忽略。
在下列两种情况下试计算:(1)砖墙横截面上的温度分布;(2)垂直于纸面方向的每米长度上通过砖墙的导热量。
第一种情况:内外壁分别均与地维持在0℃及30℃;第二种情况:内外壁均为第三类边界条件,且已知:砖墙的导热系数二.数学描写由对称的界面必是绝热面,可取左上方的四分之一墙角为研究对象,该问题为二维、稳态、无内热源的导热问题,其控制方程和边界条件如下:边界条件(情况一)三.网格划分网格划分与传热学实验指导书中“二维导热物体温度场的电模拟实验”一致,如下图所示:四.方程离散对于内节点,离散方程t[i][j]=0.25*(t[i+1][j]+t[i-1][j]+t[i][j+1]+t[i][j-1]) 对于边界节点,则应对一、二两种情况分开讨论:情况一:绝热平直边界点:t[15][j]=0.25*(2*t[14][j]+t[15][j-1]+t[15][j+1]) 1jt[i][11]=0.25*(2*t[i][10]+t[i-1][11]+t[i+1][11]) 1外等温边界点:t[i][j]=30内等温边界点:t[i][j]=0情况二:(Bi1,Bi2为网格Bi数,)绝热平直边界点:t[15][j]=0.25*(2*t[14][j]+t[15][j-1]+t[15][j+1]) 1jt[i][11]=0.25*(2*t[i][10]+t[i-1][11]+t[i+1][11]) 1外侧对流平直边界:t[i][0]=(2*t[i][1]+t[i+1][0]+t[i-1][0]+2*Bi1*tf1)/(2*Bi1+4) 1t[0][j]=(2*t[1][j]+t[0][j+1]+t[0][j-1]+2*Bi1*tf1)/(2*Bi1+4) 1内侧对流平直边界:t[i][5]=(2*t[i][4]+t[i+1][5]+t[i-1][5]+2*Bi2*tf2)/(2*Bi2+4) 6t[5][j]=(2*t[4][j]+t[5][j+1]+t[5][j-1]+2*Bi2*tf2)/(2*Bi2+4) 6特殊点:a点t[15][0]=(t[14][0]+t[15][1]+tf1*Bi1)/(Bi1+2)b点t[15][5]=(t[14][5]+t[15][4]+tf2*Bi2)/(Bi2+2)c点t[5][5]=(2*t[4][5]+2*t[5][4]+t[5][6]+t[6][5]+3*Bi2*tf2)/(2*Bi2+6)d点t[5][11]=(t[5][10]+t[4][11]+tf2*Bi2)/(Bi2+2)e点t[0][11]=(t[0][10]+t[1][11]+tf1*Bi1)/(Bi1+2)f点t[0][0]=(t[0][1]+t[1][0]+tf1*Bi1*2)/(2*Bi1+2)五.编程思路及流程图编程思路为设定两个二维数组t[i][j]、ta[i][j]分别表示本次迭代和上次迭代各节点的温度值,iter表示迭代进行的次数,daore_in、daore_out分别表示内外边界的散热量。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课件5
③ 流出微元体的热流量
qm out
1 2 h v gz 2 out
④ 微元流体做的净功
W net
⑤ 微元流体热力学内能增量
U
29/73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U Φ qm out hout qm in hin
H x qm in hin , x udyc p t c p utdy
三、对流传热的分类 (classification)
18/73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四、研究方法
1. 获得h的方法 分析解法 采用数学分析求解的方法,有指导意义
实验法
通过大量实验获得表面传热系数的计算 式,是目前的主要途径。 通过研究热量传递与动量传递的共性, 建立起表面传热系数与阻力系数之间的 相互关系,限制多、范围很小。 与导热问题数值思想类似,发展迅速, 应用越来越多。
v v v p 2v 2v ( u v ) Fy ( 2 2 ) x y y x y
2t t t t 2t c p u x v y x 2 y 2
对流传热的理论基础
3/73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主要教学内容
─ 定义、影响因素、分类、研究方法
─ 数学描写
─ 边界层及其数学描写
─ 外掠等温平板对流传热分析解
─ 比拟理论
4/73
传热学 Heat Transfer
§5-1 对流传热概述
一、回顾
1. 热对流(thermal convection) 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冷热流 体相互掺混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西安交通大学传热学上机实验报告
φ1 − φ2 E= (φ1 + φ2)2
三、计算过程
用 MATLAB 编写计算程序,取网格步长 ∆x = ∆y = 0.1m 。 1、第一类边界条件 (1)运行程序 1(见附录 1) ,得到等温边界条件下计算墙角温度分布图:
图 4 等温边界条件下计算等温线分布(左图中每两条线间隔为三摄氏度) 运行程序 2(见附录 2) ,得到等温边界条件下实测墙角温度分布图:
s1=0; for i=2:11 s1=s1+(30-T(i,2))*0.53; end for j=2:15 s1=s1+(30-T(11,j))*0.53; end s1=s1+(30-T(1,2))*0.53/2+(30-T(11,16))*0.53/2
%墙角外侧换热量
s2=0; for i=2:6 s2=s2+T(i,5)*0.53; end for j=7:15 s2=s2+T(8,j)*0.53; end s2=s2+T(1,5)*0.53/2+T(8,16)*0.53/2+T(7,5)*0.53/2+T(8,6)*0.53/2 %墙角内侧换热量 s=2*(s1+s2) %单位长度墙壁的总换热量 e=abs(s1-s2)/((s1+s2)/2)
图3
内节点和绝热边界
图 3 所示的内节点和绝热边界节点方程如下: 内节点:
⎡(t −t )∆x (t −t )∆x (t −t )∆y (t −t )∆y⎤ ΦN +ΦS +ΦE +ΦW = λ⋅1⋅ ⎢ i, j+1 i, j + i, j−1 i, j + i+1, j i, j + i−1, j i, j ⎥ = 0 ∆y ∆y ∆x ∆x ⎣ ⎦
东南大学传热学 第五章 对流换热
换热表面几何因素对换热的影响
• 这里的几何因素是指换热面的形状、大小、换热表面 与流体运动方向的相对位置以及换热面的表面状态 (光滑或粗糙)等。
• 流体流过不同换热面时,由于其流动规律不同(速度 分布不同),所以换热情况也不同。
• 演示:流体流过不同物体时的流动状况
流动边界层的定义
定义:由流体力学的知识可知,当流体沿着固 体壁面流动时,由于流体粘性的作用,使壁面 附近的流体流动速度迅速的降低,直至贴壁处 速度降低为零。这种在固体表面附近流体速度 发生剧烈变化的薄层称为流动边界层,也称为 速度边界层。边界层的厚度根据规定的接近主 流速度程度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规定达到 主流速度的99%处的离壁距离为边界层的厚度,
=cp x2t2 y2t2 扩散项
能量方程式的说明
• 从方程中可以看出,方程共有四项组成; • 第一项为非稳态项,说明非稳态温度场
对于对流换热的影响; • 第二、三项为对流项,说明流动速度对
于对流换热问题的影响;
• 第四项为扩散项,说明导热对于对流换 热的影响。
• 所以可以说对流换热是流体热对流与导 热共同作用的综合传热过程。
• 一般而言,有相变时的对流换热系数大于无相 变时的换热系数。
流动状态对换热的影响
• 流体力学的研究已经表明,粘性流体存在着两种不同 的流态——层流和湍流。
• 层流时流体微团沿着主流方向作有规则的分层流动, 此时换热的主要热阻是层流边界层的厚度。
• 湍流时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剧烈的混合,换热主要以 热对流为主。
• 对流换热现象是生活和工程中常见的热量传递 现象
影响对流换热的因素
• 流体流动的起因 • 流体有无相变 • 流体的流动状态 • 换热表面的几何因素 • 流体的物理性质
研究生数值传热学教学程序使用帮助
运行软件:
Microsoft PowerStation 4.0.
注意:本程序如果采用CVF (Compaq Visual FORTRAN)会发生编译出错。
这是因为在程序中产生数组越界问题,大概是CVF编译检查比较严格,所以编译无法通过。
但是如果在CVF中采用Release模式编译,编译可以通过。
Microsoft PowerStation不会出现此问题。
编译运行:
网上不少人都问及此问题,实际上比较简单。
大家可以按下操作:
1.先安装Microsoft PowerStation 4.0,如图1。
图1
2. 从/ydm/simpler.rar下载程序压缩文件。
解压缩后,如图2,找到main.f 文件,双击打开,进入程序界面,如图3。
图2
图3 3.编译main.f文件,如图4。
图4 编译过程及结果,如图5,6。
编译完成:
4.添加子程序文件,如图7,8,9。
图7 这里有11个例子,选取其中一个即可。
图8
图9
one.f子程序已经加入。
5.再编译main files中全部文件,如图10,11。
图10
图11
6.运行程序,如图12。
图12 7.程序运行结果,如图13。
图13 注:其他例子依此类推。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试题及标准答案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返回上一级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1957年,迁校问题出现争议时,陈大燮提出了()建议,成为后来交大迁校新方案“一个交大,两个部分”的雏形,成功地解决了迁校问题,最终也形成了今天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两所名校。
•A.“一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调剂”•B.“一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独立”•C.“两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调剂”•D.“两个交大分设两地,师生设备互相独立”我的答案: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 .()是第一位讲授机电学的中国教授,也是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与电动机的研制者,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
•A.陈学俊•B.彭真•C.彭康•D.钟兆琳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3 .今日的西安交通大学是一所具有理工特色,涵盖理、工、医、经济、管理、文、法、哲、教育和艺术等()个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
•A.9个•B.10个•C.11个12个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4 .陈学俊教授是我国热能动力工程学家,中国锅炉专业、热能工程学科的创始人之一,()学科的先行者和奠基人。
•A.单向热流物理•B.多相流热物理•C.双向热流物理•D.三向热流物理我的答案:B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5 .王锡凡,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长期从事电力系统的理论研究,他的著作(),填补了我国在电力系统规划研究领域的空白,并于1992年,获得全国优秀电力科技图书一等奖。
•A.《电力系统分析》•B.《电力系统计算》•C.《电力系统优化》•D.《电力系统优化规划》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6 .陈学俊教授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96年当选为( )院士。
•A.中国工程院院士•B.美国科学院院士•C.美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我的答案: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2016年,邱爱慈教授在学校“青年论坛”上做()专题报告,用“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教诲勉励青年教师与学子。
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及模拟课程介绍
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及模拟课程介绍
课程编号:08070110 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
课程名称: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及模拟英译名称: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学时:40 学分:2
开课学期:2 教学方式:讲授+讨论
考核方式:开卷考试适用学科:工程热物理
授课单位及教师梯队:机电工程学院教师
内容简介:
本课程主要是研究工程上传热和流体流动问题的数值计算方法,主要从基本方程、离散化方法、数值计算方法着手,深入介绍温度场和流场的计算,以及相关商用软件的应用等。
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传热和流体流动数值计算方法中的基本概念,扎实掌握传热和流体流动数值计算方法的基本理论,学会传热和流体流动数值计算的基本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传热和流体流动数值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际能力的提高。
在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引导学生注意发现问题,增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书目:
1.《数值传热学》陶文铨,西安交大出版社
2.《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帕坦卡著,张政译,科学出版社版社。
西安交大热工基础课件
热流中心
21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 应用举例—热线风速仪
d 4 5 m
l 1 2mm
I 2 a bu
1 2
热流中心
22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热流中心
13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例题4-14(P149)
热流中心
14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4. 外掠物体时的强制对流换热
① 纵掠等温平板
• 流动入口段:速度边界层厚度由零发展到汇 合于通道中心 • 换热入口段:热边界层厚度由零发展到汇合 于通道中心,换热强度由最高而逐渐减弱
• 充分发展段
热流中心
u 0 x
0 x
2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② 推荐关联式 Sieder-Tate • 形式
Re f Pr f Nu f 1.86 l d f w
13 0.14
• 三大特征量,同D-B,f表示取流体平均温度 为定性温度 • 适用范围:Re<2200 ηf /ηw =0.00449.75, Prf =0.4816700 • 截面上温差的修正已由ηf /ηw 考虑 • 关联式适用于均匀壁温
数值传热学第一章
主讲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流中心CFD-NHT-EHT CENTER 2010年9月13日,西安数值传热学第一章绪论课程简介1. 教材-《数值传热学》第二版,20012. 学时-45学时理论教学;10学时程序教学3. 考核-平时作业/计算机大作业:考试-40/60;考查-60/404. 方法-开放,参与,应用5. 助手-喻志强,张虎,谷伟,凌空,封永亮有关的主要国外期刊1.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A-Applications; Part B-Fundamentals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puter & Fluids4.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Physics5.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6.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umerical Methods in Heat and FluidFlowputer Methods of Applied Mechanics and Engineering8.Engineering Computations9.Progress in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10. Computer Modeling in Engineering & Sciences (CMES)11.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12.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13.ASME Journal of Fluids Engineering14.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Fluid Flow15.AIAA Journal1.1 传热与流动问题的数学描写1.1.1控制方程及其通用形式1.1.2单值性条件1.1.3建立数学描写举例1. 质量守恒方程2. 动量守恒方程3. 能量守恒方程4. 通用控制方程。
2019专业技术爱国精神答案
电气专家
C.
电介质专家
D.
电缆技术专家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8.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在北京召开,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教研室的()科研项目,以其创新性及填补国内空白的首创性被全国科学大会授予“全国科学大会奖”(90年国家科委认定此奖项等同于“国家科技进步奖”),也是交大计算机系获得的首个国家级科研大奖。
B.
陕西商南
C.
安徽巢湖
D.
安徽蚌埠
我的答案:C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暂无
14.陈学俊教授出生在大变革时代,使得他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提出了()的呐喊。
A.
工程救国
B.
工学救国
C.
力学救国
D.
热能救国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15.1990年起,西安交通大学创建了国内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际多相流研究中心之一,陈学俊担任主任,既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工作,又培养高层次德才兼备的人才。
A.
气固两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B.
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C.
气液两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
D.
锅炉设计国家重点实验室
我的答案:B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暂无
16.西安交大建校初期使用的大礼堂,后来被师生亲切的称为()
A.
草棚大礼堂
B.
人民大礼堂
C.
交大大礼堂
D.
宪梓堂
我的答案:A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暂无
A.
草棚大礼堂
B.
宪梓堂
C.
西安人民大厦
[政史地]西安交大热工基础课件
与传热方程式相对应,可以得到在该传热过程中传热系数 的计算式。
7
第七页,共61页。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k
1
1
1
h1 h2
h1 h2
tf1
tf2
说明:(1)h1和h2为复合换热表面传热系数 (2)两侧面积相等
8
kAtm
注意
36
第三十六页,共61页。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1 简化模型
以顺流情况为例
假设:
• 冷热流体的质量流量qm2、qm1以及比热容c2、c1
是常数; • 传热系数是常数; • 换热器无散热损失; • 换热面沿流动方向的导热量可以忽略不计。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d qm1c1 dt1 d qm2c2 dt 2
dt dt1 dt2
dt1
1 qm1c1
d
dt 2
1 qm2c2
d
dt
1 qmhch
1 qmccc
d
d
d k dA t
39
第三十九页,共61页。
热工基础
Fundamentals of Thermodynamics and Heat Transfer
dt d k dA t
dt kdA
t
tx dt k Ax dA
t t
0
ln
tx t
k Ax
40
第四十页,共61页。
数值传热学绪论热流问题的数值计算课件01
注意
1.4数值传热学及常用的数值方法
1.4.1数值传热学求解问题的基本思想:
把原来在空间与时间坐标中连续的物理量的场 ,用一系列有限个离散点(称为节点)上的值 的集合来代替,通过一定的原则建立起这些离 散点上变量值之间关系的代数方程(称为离散 方程),求解的建立起来的代数方程以获得所 求解变量的近似值。如图1-7所表示(见下页) 。
1.3控制方程的数学分类及基对数值 解的影响
1.3.1偏微分方程的3种类型
双曲型(hyperbolic); 抛物型(parabolic); 椭圆型(elliptic).
1.3.2椭圆型方程
描写物理学中一类稳态问题,这种物理问 题的变量与时间无关而需要在空间的一个 闭区域内来求解。如图1-4所示。各节点上 的代数方程必须联立求解,而不能先解得 区域中某一部分上的值后再去确定其余地 区上的值。
u-动量方程:
v-动量方程:
w-动量方程:
流体的第2 分子黏度
流体的动力粘度
矢量形式为:
其中
为3个动量方程的广义
源项,其表达式为:
对粘性为常数的不可压缩流体
于是式(1-6)简化成为:
1.1.3能量守恒方程
对图1-1所示的微元体应用能量守恒定 律:
[微元体内热力学能的增加率]=[进 入微元体的净热流量]+[体积力与表 面力对微元体做的功]
再引入导热Fourier定律,可得出用流 体比焓h及温度T表示的能量方程:
导热系数
耗散函数
流体的内 热源
为由于粘性作用机械能转换为热能 的部分,其计算式如下:
对不可压流体有:
1.1.4控制方程的通用形式
1.1.5几点说明:
1. 式(1-4)是三维非稳态Navier-Stokes方程 ,无论对层流或湍流都是适用的。
西安交通大学《化工传递过程》第五章 期末考试拓展学习3
西交《化工传递过程》第五章湍流湍流的特性、起因和表征一、湍流的特性(1) 湍流的随机性:流体质点具有沿主流方向的确定运动,同时还有在其他方向上的随机脉动。
(2) 湍流的三维性和有旋性:流体内部充满漩涡,漩涡除在主流方向上随流体流动,同时还在其他方向上做不规则的随机脉动。
(3) 湍流的连续性:最小漩涡的尺寸(<<1mm)也远大于分子运动的自由程。
(4) 湍流的耗散性:大尺度漩涡在时均运动中取得能量,又在漩涡分裂中传给小尺度漩涡,最后小尺度漩涡消失时通过流体的黏性作用将此机械能转变为热能而散失。
湍流流动阻力要远大于层流阻力。
(5) 湍流的扩散性:漩涡运动引起流体微团的脉动,脉动导致不同流层的流体产生掺混,从而实现动量、质量和热量的交换 (输运或扩散)。
湍流扩散速率要比分子扩散速率大几个数量级。
二、湍流的起因研究表明,流动由层流转变为湍流需具备两个条件:①漩涡的形成;②形成的漩涡脱离原来的流层进入相邻的流层。
只有这样,才能使流体质点做规则的层状运动的层流失稳转变成流体内充满漩涡、质点作高频脉动的湍流。
(1) 漩涡的形成在轻微波动的流层周围,形成压力增减区域,构成横向压差力偶。
在黏性流体中,具有不同速度的两相邻流层之间形成纵向剪切力偶。
当压差力偶和剪切力偶足够大时,流层在横向压力差和纵向剪切力的双重作用下最终形成漩涡。
除此之外,边界层的分离,以及流体流过某些尖缘处也促成漩涡的形成。
漩涡的出现导致流体质点充分混合,动量交换充分,流速分布较为均匀。
(2) 漩涡的迁移如图,漩涡附近的流体自左向右流动,假定所产生的漩涡沿顺时针方向旋转。
漩涡顶上流层的运动方向和漩涡的旋转方向相同,流体的黏性将使该层流体被漩涡加速,导致该区域的压力降低。
漩涡底下流层由于运动和漩涡旋转方向相反而被减速,导致该区和漩涡旋转方向相反而被减速,导致该区方向和漩涡旋转方向相反而被减速,导致该区域的压力增加。
存在于漩涡顶部和底部间的这种压力差等于给漩涡施加一个垂直向上的力,即茹柯夫斯基升力。
西安交大热工基础课件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14
热工基础
导热、对流和辐射综合表现
房间散热
h1, tf1
h2, tf2
研究传热过程的基本目的: 传热量和温度分布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15
热工基础
第二节 导热的基本定律及稳态导热
1. 导热的基本定律
(1)温度场和温度梯度
定义: 物体中各点温度值所组成的集合
z
y
x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16
0 1 bt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34
热工基础
(三)通过等截面直肋的导热
肋片:指依附于基础表面上的扩展表面。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35
热工基础
特点:前面分析中例题在导热热流量传递路径 上处处相等,工程实际中还会遇到热流量处处变化 的稳态导热情况,肋片的导热既是如此。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36
热工基础
1.定义:温度不同的物体各部分或温度不同的两物体间直 接接触时,依靠分子、原子及自由电子等微观粒子热运动 而进行的热量传递现象。
导热特点:
1) 依靠微观粒子的无规则热运动 2) 物体之间不发生宏观相对位移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3
热工基础
基本公式:
t w1
t w2
A
t A
t q A
qdx dt 0 t w1 q t t w1 x
q t w1 t w2
x
t w2
t
t
r
Φ qA
t
A
t R
热与流体研究中心
26
热工基础
热阻的概念
t1 t2
西安交通大学数值传热学大作业
图 3 边界条件展示图
x 方向上的 1-1 和 2-2 所代表的如上图所示。其中 ABCD 为一个计算区域。
6
数值传热学论文
其中平均速度由下式来确定。
TP TP Tb ( x)= T ( x,y )u ( x,y )dy / u ( x,y )dy
控制方程用有限容积法离散,采用幂指数法来离散对流扩散项。计算中用到 了 SIMPLER 算法[5]。考虑到对百叶窗翅片区域的处理,所以在迭代计算过程中, 该区域中的速度为零。除此之外,扩散系数在流体区域中取值为 1,在孤立的固 态区域取很大的值(20×1025) 。网格节点通过手动划分,根据给定的 x 方向的网 格数自动根据角度来计算 y 方向的网格数目。 本文计算中取的网格系统的节点为 70×70。 进行了 1000 次外迭代,速度和温度的参差小于 10^3。翅片与流体间的传热 和 Nusselt 数有关,平均 Nusselt 数通过垂直壁的表面数字综合确定,表达如下
Abstract: 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periodic fully developed heat transfer on a louver fin unit with a certain angle to the flow direction, SIMPLER algorithm was adopted based on the Reylonds conservation equations of the steady-state constant property laminar flow and a fin with a constant temperature condition. Th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resistance factor was obtained under the angle of louver finsθ =25°, the Reynold number ranges from 10 to 500. The numerical results show that as the Reynold number increases, the average Nusselt number increases and the resistance coefficient decreases. Key words: Fin; Fully periodical flow; Numerical Simulation, SIMPLER algorithm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数值传热学数值传热学
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数值传热学数值传热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数值传热学数值传热学》》课程大作业20140114一. 题目(1)百叶窗翅片的二维模型如图1 所示。
在流动与换热已经进入周期性充分发展的阶段,可以取出一个翅片单元进行传热与流动阻力的分析计算。
在稳态,层流,常物性,翅片温度恒定的条件下,对于表1给定的几何尺寸,进行Re =10-500 范围内的数值模拟,揭示每个计算单元的平均Nu 数与阻力系数f 与Re 的关系;Nu ,f 以及Re 定为:112()Re ;;0.5pm m m dp dx L u L h L f Nu u νρλ==?=其中m u 为来流平均速度;m h 为每块条片的平均换热系数。
表1 几何参数L1/mmTp/mm Lp/mm Delta/mm /θ 30 18.6 30 1.5 25图1 百叶窗翅片二维模型图2 阶梯型逼近二. 建议建议与要求与要求1. 为便于处理流固耦合问题,计算可对图1中打阴影线的区域进行;2. 可采用图2 所示的阶梯型网格处理倾斜的翅片;3. 按照《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的论文格式撰写本报告;4. 2014年4月30号前交课程论文到东三楼204房间。
三. 参考文献[1] 陶文铨编著,数值传热学(第二版),2001,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节11.2[2] Wang L B, Tao, W Q. Numerical analysis on heat transfer and fluid flow for arrays of non-uniform plate length aligned at angles to the flow direction. Int J Numerical Methods for Heat and Fluid Flow , 1997, 7(5,6):496[3] Gong L. Li Z Y, He Y L, Tao W Q. Discussion on numerical treatment of periodic boundary condition for temperature. Numerical Heat Transfer, Part B , 2007, 52(5):429-44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名的中心差分CD,三阶迎风TUD以及QUICK 都只是条件稳定。 3.影响到数值解的经济性 (economics)
4/46
5.1.2 两种构造对流项离散格式的方法 1. Taylor 展开法-给出一点上导数的差分表示式 如CD
E W i 1 i 1 )P x 2x 2x
P
1. 控制容积法的定义-界面上未知函数永远取上游
e
P , ue 0 E , ue 0
w
W , uw 0 P , uw 0
16/46
O(x)
2. 紧凑形式(compact form) 为以后讨论方便,将界面值与流量组合到一起:
( u )e Fee P max( Fe ,0)
18/46
第5 章 对流-扩散方程的离散格式 5.1 对流项离散格式的重要性及两种离散方式 5.2 对流项的中心充分及迎风差分 5.3 混合格式及乘方格式 5.4 五种三点格式系数的特性及其应用 5.5 关于假扩散的讨论 5.6 克服或减轻假扩散的方法 5.7对流-扩散方程离散形式稳定性分析 5.8 多维对流-扩散方程的离散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E max( Fe, 0)
Patankar教授提出一种专门符号表示FORTRAN 的 Max: X ,Y 类似地有:
( u ) w W Fw ,0 P Fw ,0
,于是有:
( u )e P Fe ,0 E Fe ,0
3. 对流项一阶迎风、扩散项中心差分的离散方程
22/46
FUD: aE De (1 Pe ,0) aW Dw (1 Pw ,0)
aW (i 1) aE (i ) 1 P ,0 (1 P ,0 ) D D P ,0 P ,0 P
所以
数值传热学
第五章 对流扩散方程的离散格式(1)
主讲 陶文铨
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热流中心 CFD-NHT-EHT CENTER 2011年10月17日, 西安
1/46
第5 章 对流-扩散方程的离散格式 5.1 对流项离散格式的重要性及两种离散方式 5.2 对流项的中心充分及迎风差分 5.3 混合格式及乘方格式 5.4 五种三点格式系数的特性及其应用 5.5 关于假扩散的讨论 5.6 克服或减轻假扩散的方法 5.7对流-扩散方程离散形式稳定性分析 5.8 多维对流-扩散方程的离散及边界条件的处理
aE
与
aW
中只要一个函数的结构已知,另
一个即可据此关系而得。定义格式只要给定其中一个 系数的表示式即可,今后均定义东侧系数。 5.3.2 混合格式(hybrid scheme) 1.图解式定义
aE 以 P 为横坐标,以 为纵坐标 De
23/46
Spalding提出(对u >0):
aE De
0, P 2 1 1 P , P 2 2 P , P 2
aE , aW 之间有密切关系:
均取决于界面上的流量与扩导;e,w的位置是相对的
21/46
aE (i ) 与 aW (i 1) 共享一个界面,有相同的扩导与相同
绝对值的流量,必然有一定的联系。 1 1 CD: aE De (1 Pe ) aW Dw (1 Pw ) 2 2 同一界面上有 Pe Pw P De Dw D
10/46
5.2.2 一维对流-扩散方程的中心差分离散 1. 对一维模型方程在P控制容积内做积分,取分段 线性型线,经整理可得:
1 e 1 w e 1 w 1 ( u)w ] E [ ( u )e ] W [ ( u)w ] P [ ( u ) e 2 ( x)e 2 ( x) w ( x)e 2 ( x) w 2
13/46
为保证代数方程迭代求解的收敛性,我们要求计算 中质量守恒一定要满足,于是
3. 中心差分离散方程特性分析 由
aPP aEE aW W
可得
1 1 ( De Fe )E ( Dw Fw )W 均分网格 a a 2 2 P E E W W 1 1 aE aW ( De Fe ) ( Dw Fw ) 常物性 2 2
aP
故得:
aE
aW
aPP aEE aW W
11/46
2. 系数间关系的寻找 将
aP
做如下变化:
1 e 1 w aP ( u )e ( u)w 2 ( x)e 2 ( x) w W
1 e 1 w ( u )e ( u )e ( u )e ( u)w ( u)w ( u)w 2 ( x)e 2 ( x) w W
dx
dJ 0, 或 dx
J const
25/46
对控制容积P: J e J w 2.对流扩散总通量密度的解析表达式 将对流扩散方程的精确解代入J 的定义式: x uL exp(Pe ) 1 Pe L 0 (L 0 ) exp(Pe) 1
x Pe x exp( Pe ) 1 exp( Pe ) d L L ] J u u[0 (L 0 ) ] [(L 0 ) L dx exp( Pe) 1 exp( Pe) 1
17/46
aPP aEE aW W
a E D e Fe , 0
aP aE aW ( Fe Fw )
aW D w Fw , 0 0
由于 aE 0, aW 0 因此FUD总可以得出物理上 自上世 合理的解(physically plausible solution), 五十年代提出以来,半个世纪中得到广泛地采用。 但因其格式截断误差较大(假扩散严重)不宜作 为获得数值解最终结果的计算格式。
1F 1F (1 )E (1 )W 2D 2D P ( D D) / D
1 1 (1 P )E (1 P )W 2 2 2
P 称为网格Peclet数。给定 E ,W 据上式可算出
P 。 P
u (00 由前式对 P 0,1,2,4 得出结果如右。 精确解据
一维稳态无源项对流扩散方程CD格式的离散形式:
aPP aEE aW W
1 aE De Fe 2
1 aW Dw Fw 2
aP aE aW ( Fe Fw )
如果在迭代求解过程中连续性方程能够满足-质量 守恒得到保证,则:
Fe Fw 0
aP aE aW
7/46
5.2 对流项的中心充分及迎风差分 5.2.1 一维对流-扩散模型方程的分析解
d ( u ) d d ( ), dx dx dx
物性参数与流速 均为已知的常数
x 0, 0 ; x L, L
该常微分方程的分析解为:
x exp( ) 1 exp( Pe ) 1 0 exp( ux / ) 1 L L L 0 exp( uL / ) 1 exp( uL / ) 1 exp( Pe) 1
e w 1 1 ( u )e ( u)w [( u )e ( u ) w ] aE aW [( u )e ( u ) w ] 2 ( x)e 2 ( x) w W
aE
aW
D, 定义界面扩导 x
界面流量
F u
12/46
8/46
uL x
特点分析 Pe=0,纯扩散,直线分布 随Pe的增加,曲线不断下凸; 当Pe=10时,大部分地区
0
当x接近于L时,才急剧上升 当x=L ,
L
9/46
上述变化趋势与Peclet数的物理意义相一致:
Pe
uL
u
/L
对流作用 扩散作用
Pe小-扩散占优势,故变量接近于直线分布; Pe大-对流占优势,上游的作逐渐明显, 流体上游 的信息传到下游;传热学理论分析中当Pe大于100 时可以不计轴向导热即据此而得。 我们希望所构建的离散方程形式也具有这样的 物理特性。
19/46
5.3 混合格式及乘方格式 5.3.1. 三点格式系数 5.3.2. 混合格式 5.3.3. 指数格式 5.3.4. 乘方格式 5.3.5. 五种三点格式系数的表示式及图示
20/46
aE , aW
的关系
5.3 混合格式及乘方格式 5.3.1. 三点格式系数 aE , aW 的关系 1. 三点格式-界面上未知函数用界面两侧两个节点 之值来表示的格式称为三点格式,一维问题离散方程 组矩阵为三对角阵,二维问题为五对角阵。 2. 三点格式系数
0 exp( L ) 1 uL L 0 exp( ) 1 uL x
P 2
计算,其中
uL
Pe
基于整个长度,这里 Pe 2 P
P 4
15/46
P 大于2以后,数值解出现了异常: P 小于其左右
邻点之值,在无源项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原因在于 1 1 此时系数 aE (1 P ) 小于零,即东邻点的影响 2 2 是负的,违反物理常识。 5.2.3 对流项的迎风差分 节点之值
24/46
2.紧凑定义
aE 1 P ,1 P , 0 e e De 2
5.3.3. 指数格式 含义:与一维模型方程的精确解相对应的离散方程构 成指数格式。 导出方法:将精确解表示成三点变量间的代数方程。 1.对流扩散总通量密度 定义 J u d 则一维模型方程为:
aW (i 1) aE (i ) 1 1 1 P (1 P ) P D D 2 2 a E (i ) 与 aW (i 1) 相同,物理 物理意义:如为纯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