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转换及处理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数据处理实训》实训报告

《大数据处理实训》实训报告

《大数据处理实训》实训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本实训报告旨在介绍大数据处理实训的相关内容和经验总结。

本实训主要包括了大数据处理的基本原理、常用工具和技术以及实际应用案例的实践训练。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数据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资源和产业。

大数据处理是对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管理、分析和应用的过程。

在本次实训中,我们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了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关键技术和流程。

在本次实训的第一个要点中,我们详细介绍了大数据的定义和特点,了解了大数据对社会和企业的重要意义。

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需要借助于分布式计算、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本次实训中我们深入学习了这些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在第二个要点中,我们主要讨论了大数据处理的常用工具和技术。

Hadoop、Spark等开源软件成为了大数据处理的重要工具,它们提供了分布式计算和数据处理的框架和工具。

我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案例,熟悉了这些工具的使用方法和技巧。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对大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和技术有了初步的了解和实践经验。

我们认识到大数据处理对于解决现实问题和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和应用大数据处理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技术水平。

实验报告的下一部分将详细介绍本次实训的具体内容和实践过程。

通过对每个实践环节的描述和总结,我们将进一步凝练和总结实训的主要收获和启示。

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实训过程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在大数据处理领域的发展方向和应用前景。

笔者希望通过本实训报告的撰写,能够对读者提供一些关于大数据处理实训的参考和指导,同时也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大数据处理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大数据处理将为我们的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和发展机遇。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具体结构如下:1. 引言引言部分介绍了本次实训的背景和意义,并提出了本次实训报告的目的和意图。

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1 概述在概述部分,介绍了大数据处理实训的基本背景和概念,包括大数据的定义、应用领域和挑战等。

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不同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比较,探讨其在数据分析过程中的优缺点,并为进一步数据处理工作提供参考。

二、实验过程
1. 数据收集:首先,我们收集了一组包含各种不同数据类型的数据集,并将其存储在电脑中备用。

2. 数据清洗:接下来,我们进行数据清洗工作,包括处理缺失值、去除重复项、转换数据格式等,以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准确性。

3. 数据分析:在数据清洗完成后,我们使用不同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包括描述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等,以全面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4. 结果展示:最后,我们将数据处理的结果进行展示,并分析比较各种数据处理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应用效果和适用场景。

三、实验结果
经过数据处理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不同数据处理方法在数据分析中的表现各有特点,需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处理。

2. 数据清洗是数据处理的重要环节,只有经过规范化和清洗的数据
才能保证后续分析的有效性。

3.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重数据可视化的应用,以直观展现数据
的特征和规律,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和决策。

四、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数据处理实验,我们进一步加深了对数据分析方法的理解,提高了数据处理和分析的技能水平,为今后的数据工作奠定了基础。

以上就是本次数据处理实验的报告,感谢您的阅读。

实验十DA、AD转换实验报告(一)

实验十DA、AD转换实验报告(一)

实验十DA、AD转换实验报告(一)引言概述:实验十DA、AD转换实验报告(一)本实验报告旨在介绍实验十DA、AD转换的相关内容。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会学习数字模拟转换和模拟数字转换的原理与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进行验证。

本报告将按照以下五个主要部分进行阐述:(1)实验准备,(2)DA转换原理与方法,(3)AD转换原理与方法,(4)实验步骤与结果,(5)实验总结。

正文内容:1. 实验准备1.1 硬件准备- 数字模拟转换器(DAC)模块- 模拟数字转换器(ADC)模块- 连接电缆1.2 软件准备- 实验十DA、AD转换实验软件2. DA转换原理与方法2.1 DA转换原理- 数字模拟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电压或电流输出的过程- 通过将数字数据转换为电路中的模拟信号,实现了数字信号到模拟信号的转换2.2 DA转换方法- 标准电压法- 标准电流法- R-2R网络法3. AD转换原理与方法3.1 AD转换原理- 模拟数字转换器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的过程- 通过将连续的模拟信号转换为离散的数字信号,实现了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的转换3.2 AD转换方法- 逐次逼近法- 并行比较法- 闪存式转换法4. 实验步骤与结果4.1 实验设置- 连接DAC和ADC模块到电路中- 连接电缆,确保连接正确4.2 实验步骤- 设置DAC模块的输出值- 进行DA转换并记录输出结果- 将模拟信号输入到ADC模块中- 进行AD转换并记录输出结果4.3 实验结果- 实验运行过程中的数据记录与图表展示5. 实验总结5.1 实验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实验,我更深入地了解了DA、AD转换的原理与方法- 实际操作过程中加深了对数字模拟转换和模拟数字转换的理解5.2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与图表,验证转换原理与方法的准确性5.3 实验改进与展望- 在后续的实验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其他类型的DA、AD 转换器- 可以对实验步骤进行改进,提高实验效果和精确度总结:本实验报告阐述了实验十DA、AD转换的相关内容。

gis数据入库、采集、编辑与变换的实验报告

gis数据入库、采集、编辑与变换的实验报告

gis数据入库、采集、编辑与变换的实验报告GIS数据入库、采集、编辑与变换的实验报告本次实验旨在探讨GIS数据入库、采集、编辑与变换的方法和步骤。

GIS 数据是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

矢量数据由点、线、面等要素组成,栅格数据由像元组成。

本实验将重点介绍矢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一、数据入库数据入库是将外部数据导入到GIS系统中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ArcGIS软件进行数据的入库操作。

具体步骤如下:1. 打开ArcMap软件,新建一个地图文档。

2. 在ArcCatalog中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地理数据库,并将其添加到地图文档中。

3. 在文件地理数据库中创建一个新的要素数据集,设置好坐标系。

4. 将外部的矢量数据文件导入到要素数据集中。

二、数据采集数据采集是指通过现场测量等方式获得新数据并添加到GIS系统中的过程。

本实验将以采集实验为例,使用GPS设备在校园内进行采集工作。

步骤如下:1. 准备GPS设备,确保其能正常工作并能够获取经纬度信息。

2. 在校园内选择几个地点,如教学楼、运动场等,使用GPS设备记录相应地点的经纬度信息。

3. 将GPS设备连接到计算机上,导出采集到的数据。

4. 将采集到的经纬度数据转换为点要素,并将其添加到刚刚创建的要素数据集中。

三、数据编辑数据编辑是指对已有的数据进行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辑。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需要编辑的图层,使用编辑工具栏中的编辑工具对要素进行编辑。

2. 可以通过修改要素的属性值、删除不需要的要素、添加新的要素等方式进行编辑。

3. 完成编辑后,保存修改,并关闭编辑状态。

四、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指将不同坐标系、投影等的数据进行转换的过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对已有的数据进行坐标转换。

具体步骤如下:1. 打开ArcToolbox,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找到"投影"工具集下的"批量投影"工具。

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

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实验报告数据处理引言:在科学研究中,数据处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并验证我们的假设。

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中常见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数据整理、数据可视化和统计分析。

一、数据整理:数据整理是数据处理的第一步,它包括数据收集、数据清洗和数据整合。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收集各种数据,例如实验结果、观测数据等。

在收集数据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数据的类型和格式,并设计合适的数据收集表格或数据库。

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筛选、去除异常值和填补缺失值等操作。

在实验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数据异常的情况,例如测量误差、设备故障等。

为了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需要对异常值进行处理,可以选择删除或修正异常值。

此外,如果数据存在缺失值,我们可以使用插值或均值填补等方法进行处理。

数据整合是将多个数据源的数据进行合并和整理,以便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

在实验中,我们可能会使用不同的设备或方法来收集数据,这就需要将这些数据整合在一起,以便进行综合分析。

二、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数据以图表、图像等形式呈现出来,以便更直观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趋势。

通过数据可视化,我们可以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直方图、散点图、折线图等。

直方图可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散点图可以展示不同变量之间的关系,折线图可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

此外,还可以使用热力图、雷达图等方法来展示多维数据的关系。

在进行数据可视化时,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图表类型,并进行必要的数据转换和调整。

同时,还需要注意图表的标签和标题,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图表的含义。

三、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数据进行量化和推断的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并评估结论的可靠性。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假设检验和回归分析等。

描述统计是对数据进行总结和描述的方法,包括均值、中位数、标准差等指标。

数据类型实验报告(3篇)

数据类型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和掌握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及特点。

2. 掌握不同数据类型的存储方式和表示方法。

3. 能够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数据类型。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程语言:Python3.8.53. 开发工具:PyCharm三、实验内容1. 基本数据类型实验2. 复杂数据类型实验3. 数据类型转换实验四、实验步骤及结果1. 基本数据类型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基本数据类型的概念及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定义变量并赋值:a = 10,b = 'hello',c = 3.14② 输出变量的类型:print(type(a)),print(type(b)),print(type(c))(3)实验结果:变量a的类型为int,变量b的类型为str,变量c的类型为float。

2. 复杂数据类型实验(1)实验目的:了解复杂数据类型的概念及特点。

(2)实验步骤:① 定义列表:list1 = [1, 2, 3, 'a', 'b', 'c']② 定义元组:tuple1 = (1, 2, 3, 'a', 'b', 'c')③ 定义字典:dict1 = {'name': 'Tom', 'age': 18, 'gender': 'male'}④ 定义集合:set1 = {1, 2, 3, 'a', 'b', 'c'}(3)实验结果:列表list1的类型为list,元组tuple1的类型为tuple,字典dict1的类型为dict,集合set1的类型为set。

3. 数据类型转换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不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方法。

(2)实验步骤:① 将字符串转换为整数:str1 = '123',int1 = int(str1)②将整数转换为浮点数:int2 = 10,float1 = float(int2)③ 将浮点数转换为字符串:float2 = 3.14,str2 = str(float2)(3)实验结果:字符串str1转换为整数int1的结果为123,整数int2转换为浮点数float1的结果为10.0,浮点数float2转换为字符串str2的结果为'3.14'。

数据转换及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转换及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转换及处理实验报告实习⼆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实习内容1: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背景: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拓扑分析经常⽤于地块查询、⼟地利⽤类型更新等。

⽬的:通过本例,掌握创建拓扑关系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拓扑创建、拓扑错误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编辑等基本操作。

要求:在Topology数据集中导⼊两个shapefile ,建⽴该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进⾏拓扑检验,修改拓扑错误,并进⾏拓扑编辑。

数据:blocks.shp、parcels.shp,分别为某地区的总体规划和细节规划的地块⽮量数据,在data-1中。

操作步骤:流程如下:创建本地Geodatabase----创建数据集----导⼊两个shapefile⽂件----分别对两个要素类建⽴⼦类型----创建拓扑----拓扑检查----修改拓扑错误----拓扑编辑(1)创建Geodatabase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件夹连接,单击连接⽂件夹,确定新建的Geodatabase存放的⽂件夹,右键选定的⽂件夹,新建⽂件地理数据库,输⼊所建的Geodatabase名称NewGeodatabase,在新建的Geodatabase上右键选择新建中的要素数据集,创建要素数据集。

在打开的新要素数据集对话框中,将数据集命名为Topology,单击下⼀步按钮,打开新建要素数据集对话框,单击导⼊按钮,为新建的数据集匹配坐标系统,选择Block.shp(已存在的shapefile⽂件),单击添加按钮,返回新建要素数据集对话框,这时要素数据集定义了坐标系统。

点击两次下⼀步,点击完成,这时就创建了名为Topology的要素数据集。

(2)向数据集中导⼊数据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Topology要素数据集,单击导⼊,选择要素类多个。

在打开的要素类⾄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批量)对话框中,导⼊Block.shp 和Parcels.shp⽂件,点击添加,对居民地的地块建⽴拓扑。

实验报告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怎么写

实验报告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怎么写

实验报告的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怎么写一、引言在实验中,获取到的原始数据是准确而重要的信息来源,但直接将原始数据进行呈现的效果和意义有限。

为了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提取其中的关键信息,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处理。

本文将介绍实验报告中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具体方法与步骤。

二、实验数据分析1. 数据清理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清理。

这包括查找并处理数据中的异常值、缺失数据或离群点。

异常值的处理可以通过删除、替代或进行数据插补等方式。

缺失数据的处理可以通过删除对应样本、均值替代或插值等方法。

离群点可以通过计算统计指标如标准差、箱线图等来鉴别,并进行相应处理。

2. 数据可视化可视化是展示和交流实验数据的重要工具。

利用统计图表可以更直观地表达数据的分布特征、趋势和关系。

常见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包括直方图、折线图、散点图、饼图等。

通过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类型,并添加必要的标题、坐标轴标签、图例等,可以使数据更加易于理解和解释。

3. 统计分析统计分析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深入研究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分析和推断统计分析。

描述统计分析从整体和局部两个方面对实验数据进行描述,包括中心趋势(如均值、中位数)、离散程度(如标准差、方差)和数据分布等指标。

推断统计分析则通过抽样和假设检验来对总体进行推断,评估实验结果的显著性以及相应误差的置信区间。

使用合适的统计工具(如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实验结果,并得出科学结论。

三、实验数据处理1. 数据编码和整理根据实验目的和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编码和整理。

编码可以指定不同类别的数据标签或编号,简化数据管理和处理的过程。

整理数据可以按照特定的格式或表格进行整齐排列,便于后续分析与展示。

2. 数据计算与转换在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过程中,有时需要进行计算、转换或构建新的指标。

常见的数据计算包括数据求和、均值计算、百分比计算等。

数据转换可以通过数学变换(如对数变换、幂函数变换)或标准化(如z-score标准化)来改变数据的分布特征。

数据转换指令实验报告

数据转换指令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了解和掌握数据转换指令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提高对数据转换指令的运用能力,为后续的编程和数据处理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编译器:Visual Studio 20193. 编程语言:C++三、实验内容1. 数据类型转换2. 强制类型转换3. 隐式类型转换4. 显式类型转换5. 数据格式转换四、实验步骤1. 数据类型转换(1)编写一个C++程序,实现将整数转换为浮点数。

```cpp#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a = 10;float b = static_cast<float>(a);cout << "转换后的浮点数为:" << b << endl;return 0;}```(2)编译并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2. 强制类型转换(1)编写一个C++程序,实现将浮点数转换为整数。

```cpp#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float a = 10.5;int b = static_cast<int>(a);cout << "转换后的整数为:" << b << endl;return 0;}```(2)编译并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3. 隐式类型转换(1)编写一个C++程序,实现将较小的数据类型转换为较大的数据类型。

```cpp#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int main() {int a = 10;double b = a;cout << "隐式转换后的双精度数为:" << b << endl;return 0;}```(2)编译并运行程序,观察输出结果。

数据预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预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预处理实验报告数据预处理实验报告引言:数据预处理是数据分析的重要步骤之一,它包括数据清洗、数据集成、数据变换和数据规约等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数据预处理的方法和技巧,以提高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一、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数据预处理的第一步,它的目标是去除数据中的错误、不一致、重复、缺失和异常值等问题。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包含学生考试成绩的数据集,包括学生的姓名、学号、科目和成绩等信息。

通过观察数据,我们发现其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数据缺失、重复和异常值。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措施:1. 数据缺失处理:对于缺失的数据,我们可以选择删除对应的样本或者使用插值法填充缺失值。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使用均值插值法来填充缺失值,以保持数据的完整性。

2. 数据重复处理:通过对数据进行去重操作,我们可以去除重复的样本,以避免对结果产生不必要的影响。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基于行的去重方法,将重复的样本删除。

3. 异常值处理:异常值可能是由于测量误差或数据录入错误导致的,对于这些异常值,我们可以选择删除、替换或者保留。

在本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使用3σ原则来识别和处理异常值,即将超过平均值±3倍标准差的数据视为异常值,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二、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将多个数据源中的数据进行合并,以得到一个完整的数据集。

在本实验中,我们使用了两个数据源的数据,一个是学生基本信息表,另一个是学生考试成绩表。

通过学号对两个数据源进行关联,我们得到了一个包含学生基本信息和考试成绩的综合数据集。

为了确保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我们进行了数据匹配和合并的操作。

三、数据变换数据变换是将原始数据转换为适合分析的形式,常见的方法包括数据规范化、属性构造和数据离散化等。

在本实验中,我们对考试成绩进行了数据规范化的处理,将成绩映射到0-100的区间内,以便于后续的分析和比较。

四、数据规约数据规约是通过选择、投影和聚集等操作,将数据集中的冗余和不必要的信息减少到最小,以提高数据分析的效率和准确性。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值转换和一元多项式

数据结构实验报告数值转换和一元多项式

编号:江西理工大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班级:网络112班学号:09姓名:李秀光时间:2012年12月31日~2012年1月11日指导教师:涂燕琼井福荣2013年01月数制转换一、需求分析1、输入的形式和输入值的范围n和f的输入形式均为int型,n和f的输入范围均为1~327672、输出的形式十六进制10-15输出A-E,超过十六进制时按16以上数值按原值输出。

3、程序所能达到的功能把十进制数n转换成任意进制数f(对于输入的任意一个非负十进制整数,输出与其等值的任意进制数(如二,四,八,十六进制)。

4、测试数据n(十进制)f(进制)输出值22 2 10110354 4 112025376 8 1240032767 16 7FFF1、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ADT Stack{基本操作:InitStack(&S)操作结果:构造一个空栈s。

Push(&S,e)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

Pop(SqStack &S)初始操作:栈s已存在且非空。

操作结果:删除s的栈顶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

StackEmpty(SqStack S)初始条件:栈s已存在。

操作结果:若栈为空则返回1,否则返回0。

}ADT Stack2、主程序的流程以及各程序模块之间的层次调用关系见(三、详细设计3、流程图)↓1、数据类型// = = = = = ADT Stack 的表示与实现= = = = = //// - - - - - 数制转换- - - - -//#define STACK_INIT_SIZE 100 //存储空间初始分配量#define STACKINCREMENT 10 //存储空间分配增量typedef struct {int *base;int *top;int stacksize;}SqStack;// - - - - - 基本操作的函数原型说明- - - - - //void InitStack(SqStack &S)//构造一个空栈svoid Push(SqStack &S,int e)//插入e为新的栈顶元素int Pop(SqStack &S)//删除s的栈顶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int StackEmpty(SqStack S)//若栈为空则返回1,否则返回0void conversion(int n,int f)//对于输入的任意一个非负十进制整数,打印输出与其等值的八进制数2、伪码算法// - - - - - 基本操作的算法描述 - - - - - //void InitStack(SqStack &S){//构造一个空栈sS.base = (int *)malloc(STACK_INIT_SIZE * sizeof(int));if(!S.base) exit(-2);S.top = S.base;S.stacksize = STACK_INIT_SIZE;}// InitStackvoid Push(SqStack &S,int e){//插入元素e为新的栈顶元素if(S.top- S.base >= S.stacksize){S.base = (int *)realloc(S.base,(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sizeof(int));if(!S.base) exit(-2);S.top = S.base + S.stacksize;S.stacksize += STACKINCREMENT;}*S.top++ = e;}// Pushint Pop(SqStack &S){//删除s的栈顶元素,并用e返回其值int e;if(S.top == S.base) return 0;e = *--S.top;return e;}//Popint StackEmpty(SqStack S){//若栈为空则返回1,否则返回0if(S.top == S.base) return 1;else return 0;}// StackEmpty//对于输入的任意一个非负十进制整数,打印输出与其等值的八进制数void conversion(int n,int f){InitStack(S);while(n){Push(S,n%f);n = n/f;}while(!StackEmpty(S)){Pop(S,e)printf("%d",e);}}// conversion3、流程图(1)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在调试过程中主要遇到一些符号打错或输出、输出和函数之类的名称打错或漏打,根据第一行提示的错误然后进行修改,修改之后再运行调试,如此循环,直到彻底正常运行,后面就是优化见面的问题了。

数据实验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实验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实验分析实验日期:2023年4月15日实验地点:XX大学计算机实验室实验人员:张三、李四、王五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数据分析方法,对一组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掌握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和评估等基本步骤,并最终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二、实验背景实验数据来源于XX公司,该数据集包含1000条记录,包括客户ID、购买时间、购买金额、商品类别、购买频率等字段。

通过对该数据集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客户的购买行为,为公司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三、实验内容1. 数据预处理(1)数据清洗:删除缺失值、异常值,确保数据质量。

(2)数据转换:将日期字段转换为日期类型,将购买频率字段转换为数值类型。

(3)数据标准化:对购买金额字段进行标准化处理,消除量纲影响。

2. 特征工程(1)提取特征:根据业务需求,提取购买时间、商品类别等字段作为特征。

(2)特征选择:通过卡方检验、互信息等方法,筛选出对目标变量有显著影响的特征。

3. 模型选择(1)模型建立:采用决策树、随机森林、支持向量机等模型进行训练。

(2)模型评估:通过交叉验证等方法,评估模型的准确率、召回率、F1值等指标。

4.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决策树模型的准确率为80%,召回率为70%,F1值为75%。

(2)随机森林模型的准确率为85%,召回率为75%,F1值为80%。

(3)支持向量机模型的准确率为82%,召回率为72%,F1值为78%。

(4)从上述结果可以看出,随机森林模型在准确率和F1值方面表现较好,但召回率略低于决策树模型。

四、实验总结1.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进行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模型选择和评估等基本步骤。

2. 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不同模型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为实际业务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3.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特征选择、模型调参等,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我们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进制转化实验报告模板(3篇)

进制转化实验报告模板(3篇)

第1篇实验名称:进制转化实验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实验地点:____实验室实验人员:____、____、____实验目的:1. 理解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原理。

2. 掌握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实验原理:进制是表示数值的方法,不同的进制使用不同的数字符号和规则。

常见的进制有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

本实验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掌握不同进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实验仪器与材料:1. 计算器2. 纸和笔3. 实验指导书实验步骤:一、二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1.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 方法:将十进制数不断除以2,记录下余数,将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得到的数即为二进制数。

2. 将二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 方法:将二进制数从右到左,每位乘以对应的2的幂次,将所有结果相加,得到的数即为十进制数。

二、八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1.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 方法:将十进制数不断除以8,记录下余数,将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得到的数即为八进制数。

2. 将八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 方法:将八进制数从右到左,每位乘以对应的8的幂次,将所有结果相加,得到的数即为十进制数。

三、十六进制与十进制的转换1. 将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 方法:将十进制数不断除以16,记录下余数,将余数从下到上排列,当余数大于9时,用字母A、B、C、D、E、F表示,得到的数即为十六进制数。

2. 将十六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 方法:将十六进制数从右到左,每位乘以对应的16的幂次,将所有结果相加,得到的数即为十进制数。

实验数据记录:1. 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 十进制数:10- 转换结果:10102. 十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 十进制数:100- 转换结果:1443. 十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 十进制数:255- 转换结果:FF实验结果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地将十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八进制和十六进制数,同时也将这三种进制数转换回十进制数。

数据预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预处理实验报告

数据预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掌握数据预处理的基本方法,包括数据清洗、数据转换、数据集成、数据规约。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是基于一个餐厅的数据集,餐厅有三个分店,每个分店有不同的菜单和销售情况。

我们需要对这些数据进行预处理,以提高数据质量和准确性。

1.数据清洗数据清洗是指对数据进行检查、剔除和修正,以确保数据是完整的、一致的、准确的、合法的、无重复的,以便用于后续分析。

针对该数据集,我们采取以下数据清洗步骤:(1)删除重复记录,避免对数据分析造成影响。

(2)删除缺失值,以做到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3)检查异常值,删除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数据记录。

2.数据转换数据转换是指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使其能够更好地满足分析模型的要求。

该数据集需要进行以下数据转换:(1)将日期格式转换成标准日期格式。

(2)将销售额转换成数字格式,以便于后续分析。

(3)将不同分店的数据合并为一个数据集。

3.数据集成数据集成是指将来自不同数据源的数据集合并成一个数据集。

该数据集需要将不同分店的数据集成为一个数据集,以便后续分析。

4.数据规约数据规约是指对数据进行简化,以消除不必要的冗余和复杂性。

数据规约的目的是更好地理解数据,以备后续分析。

(1)只保留菜单名称和销售额两个变量。

(2)对于不同日期和不同菜品名称重复的记录,将销售额进行求和。

(3)将数据集按销售额进行降序排列。

三、实验过程本次实验使用R语言进行数据预处理操作。

使用read.csv()函数读取文件restaurant.csv。

(1)删除重复记录:new_restaurant <- distinct(restaurant)(2)删除缺失值:(3)检查异常值:通过使用boxplot()函数和hist()函数,检查数据是否存在异常值。

然后通过subset()函数删除异常值记录。

使用as.numeric()函数将销售额转换成数字格式。

restaurant_1 <- read.csv("restaurant_1.csv")restaurant_2 <- read.csv("restaurant_2.csv")restaurant_3 <- read.csv("restaurant_3.csv")四、实验结果经过数据预处理后,我们得到了一个包含菜单名称、日期和销售额的数据集,数据集大小为233行,3列。

kettle转换实验报告

kettle转换实验报告

kettle转换实验报告Kettle转换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利用kettle工具进行数据转换实验,通过对不同数据源的导入、转换和导出操作,验证kettle工具在数据处理方面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实验结果表明,kettle工具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数据转换任务,为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引言:数据处理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数据转换作为数据处理的一项重要环节,对于数据的清洗、整合和分析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kettle作为一款强大的数据集成工具,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处理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kettle工具的使用,验证其在数据转换方面的实用性和效率。

实验过程:1. 数据导入:首先,我们选择了不同的数据源,包括Excel文件、CSV文件和数据库表。

通过kettle工具,我们成功地将这些不同格式的数据导入到kettle的数据处理平台中,并进行了初步的数据预览和分析。

2. 数据转换:接着,我们对导入的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转换操作,包括数据清洗、字段映射、数据合并等。

通过kettle的图形化界面和强大的转换功能,我们轻松地完成了这些数据转换任务,并且在转换过程中实时查看了转换结果。

3. 数据导出:最后,我们将转换后的数据导出到不同的目标数据源中,包括Excel文件、数据库表和CSV文件。

通过kettle工具的灵活性和多样的导出选项,我们成功地将数据转换后的结果导出到了目标数据源中。

实验结果:通过本次实验,我们验证了kettle工具在数据转换方面的高效性和灵活性。

通过kettle工具,我们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数据转换任务,为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了便利和支持。

同时,kettle工具的图形化界面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使得数据转换工作变得更加直观和方便。

结论:综上所述,kettle工具作为一款强大的数据集成工具,在数据转换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和实用性。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kettle工具的使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相信kettle工具将会在数据处理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数据处理与分 析实验报告
1 实验目的 3 实验数据 5 实验结果
-
2 实验环境
4
实验内容与步骤
6 实验总结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理解数 据清洗、数据探索、数据变换和数据分析 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掌握 Python和pandas库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 应用,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
XXX
感谢各位观看
xxxxxxxxx
演讲人:XXX 段,我们采用了多 种方法对数据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首先,我们对销售数量与销售价 格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发现它们 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次,我 们对销售日期进行了时间序列分 析,发现销售数量在周末和节假 日更高。最后,我们还对商品ID 和商品名称进行了分类分析,了 解了不同类别的商品销售情况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内容与步骤
数据清洗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在数据清洗阶段,我们首先检查了数据中是否存在缺失值、异常值和重复值。对于缺失值,我们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了处理,如对 于非关键字段,我们直接填充了0;对于关键字段,我们采用了插值或删除的方法。对于异常值,我们根据字段的特性进行了处 理,如销售数量字段中,如果数值过大或过小,我们将其视为异常值进行了处理。对于重复值,我们根据需求进行了删除或合并 处理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结果
以下是部分实验结果的展示
数据清洗后:数据的完整性 和准确性得到了提高 数据探索阶段的分析结果揭 示了数据的分布和特性 数据变换使得数据更适合后 续的分析 数据分析的结果为决策提供 了有力的支持
数据处理与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深入了解了数据处理与 分析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掌握了Python和 pandas库在数据处理与分析中的应用。同时 ,我们也发现了实际操作中需要注意的一些 问题,如处理缺失值的策略、选择合适的图 形展示数据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将继 续努力提高数据处理与分析的能力,为决策 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雷诺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雷诺实验报告数据处理

一、实验目的1. 观察层流和湍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2. 通过临界雷诺数,掌握圆管流态判别准则;3. 掌握误差分析在实验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雷诺实验是通过改变管道中的流速,观察流体流动状态的变化,从而研究层流和湍流之间的转换规律。

实验中,流体的流动状态取决于雷诺数(Re),其定义为:\[ Re = \frac{vD}{\nu} \]其中,v为流体的平均流速,D为管道直径,ν为流体的运动粘度。

当雷诺数较小时,流体呈现层流状态;当雷诺数较大时,流体呈现湍流状态。

临界雷诺数(Re_critical)是流体从层流转换为湍流的临界值。

三、实验装置与数据记录实验装置采用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主要由供水器、实验台、可控硅无级调速器、恒压水箱、有色水水管、稳水隔板、溢流板、实验管道和实验流量调节阀等组成。

实验过程中,记录以下数据:1. 管径(D):0.02-0.02m;2. 水温:18℃;3. 密度(ρ):998.62kg/m³;4. 粘度(ν):1.053×10⁻³Pa·s;5. 实验次序;6. 流量(Q):通过调节实验流量调节阀得到;7. 流速(v):根据流量和管径计算得到;8. 雷诺数(Re):根据流速、管径和粘度计算得到。

四、数据处理1. 计算不同流量下的流速和雷诺数:\[ v = \frac{Q}{A} \]其中,A为管道截面积,A = πD²/4。

\[ Re = \frac{vD}{\nu} \]2. 绘制流速-雷诺数关系图:以流速为横坐标,雷诺数为纵坐标,绘制流速-雷诺数关系图。

观察曲线,找出临界雷诺数(Re_critical)。

3. 分析实验数据:(1)当雷诺数小于临界雷诺数时,流体呈现层流状态,流速分布均匀,流线平行。

(2)当雷诺数大于临界雷诺数时,流体呈现湍流状态,流速分布不均匀,流线弯曲,出现涡流。

4. 误差分析:(1)实验装置的精度:实验装置的精度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数制转换的实验报告

数制转换的实验报告

数制转换的实验报告数制转换的实验报告引言:数制转换是计算机科学中的基础知识之一,它涉及将一个数值从一种数制(如十进制)转换为另一种数制(如二进制或八进制)。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探索数制转换的原理和方法,并验证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实验步骤:1. 十进制转二进制:首先,我们选择一个十进制数值作为转换的对象。

例如,将十进制数值27转换为二进制。

根据数制转换的原理,我们将27除以2,得到商13和余数1。

然后,将商13再次除以2,得到商6和余数1。

重复这个过程,直到商为0为止。

最后,将所有的余数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排列,得到二进制数值11011。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转换结果与预期相符。

2. 十进制转八进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十进制数值63转换为八进制。

与十进制转二进制类似,我们将63除以8,得到商7和余数7。

然后,将商7再次除以8,得到商0和余数7。

最后,将所有的余数按照从下往上的顺序排列,得到八进制数值77。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转换结果与预期相符。

3. 二进制转十进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二进制数值101010转换为十进制。

根据数制转换的原理,我们将二进制数值的每一位与2的幂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例如,1*2^5 + 0*2^4 + 1*2^3 + 0*2^2 + 1*2^1 + 0*2^0 = 32 + 0 + 8 + 0 + 2 + 0 =42。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转换结果与预期相符。

4. 八进制转十进制: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八进制数值76转换为十进制。

与二进制转十进制类似,我们将八进制数值的每一位与8的幂相乘,然后将结果相加。

例如,7*8^1 +6*8^0 = 56 + 6 = 62。

通过验证,我们发现转换结果与预期相符。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验证了数制转换的原理和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数制转换在计算机科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计算机内部的数据表示方式,还可以用于编程、数据存储和网络通信等方面。

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报告

测量数据处理实验报告一、实验概述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数据处理实验,使学生掌握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技能,加深对测量数据处理方法的理解。

实验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别是在面对实际测量数据时,能够正确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分析和处理。

本次实验所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测量仪器的使用与校准、实验数据的收集与记录、数据处理方法的运用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将严格遵守实验安全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也期望学生能够理解数据处理在各个领域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1. 实验目的:介绍本次测量数据处理实验的目的和背景,说明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从数据采集、预处理到分析处理的全过程,掌握测量数据处理的基本技能。

理解实验数据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理解实验数据背后的物理意义,学会如何从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

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通过实验数据的结果与理论预测进行对比,验证相关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独立分析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验是检验理论的重要手段:通过实验对理论知识进行验证,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相关理论,为后续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提高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实践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后续研究或工作积累实践经验:对于即将进入相关领域工作或进行深入研究的学生来说,本次实验是一次宝贵的实践机会,可以为后续的研究或工作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

本次测量数据处理实验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更有助于提高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其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实验对象:说明本次实验的具体测量对象或数据集。

本次实验的具体测量对象为一组模拟的环境温度数据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习二空间数据的转换与处理实习内容1:某地区地块的拓扑关系建立背景:拓扑关系对于数据处理和空间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拓扑分析经常用于地块查询、土地利用类型更新等。

目的:通过本例,掌握创建拓扑关系的具体操作流程,包括拓扑创建、拓扑错误检测、拓扑错误修改、拓扑编辑等基本操作。

要求:在Topology数据集中导入两个shapefile ,建立该要素数据集的拓扑关系,进行拓扑检验,修改拓扑错误,并进行拓扑编辑。

数据:blocks.shp、parcels.shp,分别为某地区的总体规划和细节规划的地块矢量数据,在data-1中。

操作步骤:流程如下:创建本地Geodatabase----创建数据集----导入两个shapefile文件----分别对两个要素类建立子类型----创建拓扑----拓扑检查----修改拓扑错误----拓扑编辑(1)创建Geodatabase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文件夹连接,单击连接文件夹,确定新建的Geodatabase存放的文件夹,右键选定的文件夹,新建文件地理数据库,输入所建的Geodatabase名称NewGeodatabase,在新建的Geodatabase上右键选择新建中的要素数据集,创建要素数据集。

在打开的新要素数据集对话框中,将数据集命名为Topology,单击下一步按钮,打开新建要素数据集对话框,单击导入按钮,为新建的数据集匹配坐标系统,选择Block.shp(已存在的shapefile文件),单击添加按钮,返回新建要素数据集对话框,这时要素数据集定义了坐标系统。

点击两次下一步,点击完成,这时就创建了名为Topology的要素数据集。

(2)向数据集中导入数据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Topology要素数据集,单击导入,选择要素类多个。

在打开的要素类至地理数据库(Geodatabase)(批量)对话框中,导入Block.shp和Parcels.shp文件,点击添加,对居民地的地块建立拓扑。

(3)在要素类中建立子类型(将要素分为居民区和非居民区)在创建地块的拓扑关系之前,需要把要素分为居民区和非居民区两个子类型,即把两个要素类的Res属性段分为Residential和Non-Residential两个属性代码值域,分别代表居民区和非居民区两个子类型。

右键Blocks要素类点击属性,打开要素类属性对话框,单击子类型选项卡。

在子类型字段下拉框中选择一个子类型:Res,在子类型栏的编码和描述列下输入新的子类型代码及其描述,描述将自动更新默认子类型窗口的内容,点击确定。

同样为Parcels要素类建立Non-Residential的子类型。

(我的电脑子类型字段下拉框有时候是灰色的不能选择,如果同学们遇到这个情况只需把catalog关掉重新打开就可以了)(4)创建拓扑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Topology要素数据集,选择新建中的拓扑,打开新建拓扑对话框,点击下一步,设置拓扑名称和拓扑容差(聚类容限应该根据数据精度而尽量小,它决定着在多大范围内要素能被捕捉到一起),在下一步参与创建拓扑的要素类对话框中选择参与创建拓扑的要素类(至少两个)。

继续在下一步拓扑等级数目对话框中设置等级的数目及拓扑中每个要素类的等级,这里登记相同设为1.下一步,设置拓扑规则。

这里设置Parcels中的非居民区不能与Blocks中的居住区重叠,即细节规则不能与总体规划冲突。

单击确定,点击下一步,打开参数信息总结框,检查无误后,单击完成按钮,拓扑创建成功。

出现一对话框,询问是否立即进行拓扑检验,单击否按钮,在以后的工作流程中再进行拓扑检验,创建的拓扑出现在Catalog树中,单击是按钮,出现进程条,进程结束时,拓扑检验完毕,创建的拓扑出现在Catalog 中。

(5)查找拓扑错误(在arcmap中加载上述三项数据,parcels设置为可编辑,加载topology工具条,下拉框选中要编辑的拓扑图层,单击topology工具栏上的检查拓扑错误按钮)1)点击工具栏中的按钮,启动Arcmap。

点击Arcmap界面右侧的目录按钮会出现ArcCatalog的目录树,按住鼠标将Topology要素集拖动到Arcmap界面右侧图层位置,释放鼠标,以上三个文件就全拖到了Arcmap里面了。

然后点击保存,将文件保存成.mxd格式地图文档。

2)右键Parcels图层点击编辑要素,单击开始编辑,将Parcels图层设为可编辑状态,此时会弹出编辑器工作条。

点击编辑器工作条右上角的小三角,点击自定义,加载拓扑工具条,在拓扑下拉框中选择要编辑的拓扑图层Topology_Topology。

3)单击Topology工具栏中错误检查器按钮,打开错误检查器对话框,单击立即搜索按钮,即可检查出拓扑错误,并在下方的表格中显示拓扑错误的详细信息。

(6)修改拓扑错误(parcels中的non-residential该为residential)1)当Parcels中的非居民区与Blocks中的居民区重叠时,产生拓扑错误。

为了修改拓扑错误,可以把产生拓扑错误的Parcels中的Non-Residengtial改为Residential,选中产生拓扑错误的要素,再单击属性表按钮打开属性表,将Res字段改为Residential。

2)拓扑修改后重新进行拓扑检验,可以通过Topology工具栏中的相应按钮(在图面上的指定区域进行拓扑检验、在当前可见图面上进行拓扑检验、在整个区域进行拓扑检验)。

(因上步未查找到拓扑错误,故此步骤略)(7)拓扑编辑(一个地块的边界需要修改(点和边))一个地块的边界需要修改,操作如下:1)将parcels设置为可编辑状态,将视图放大到一定比例,单击Topology工具栏中的选择按钮,选择要进行拓扑编辑的要素,进行移动、修改等操作。

2)在视图中选择一条边要素,再单击修整边工具按钮,画一条草图线与所选边两次相交,共享边就会发生变形。

实习内容2:数据更新变换背景:由于空间数据(包括地形图与DEM)都是分幅存储的,某一特定研究区域常常跨越不同图幅。

当要获取有特定边界的研究区域时,就要对数据进行裁切、拼接、提取等操作,有时还要进行相应的投影变换。

目的:通过本例,掌握数据提取、裁切、拼接及投影变换的方法。

要求:白水县跨两个1:25万图幅,要求提取白水县行政范围内的DEM数据,将数据转换成高斯-克吕格投影系统。

数据:矢量数据(Vector.shp):白水县的行政范围。

地理坐标系统,其中大地基准是D_North_American_1927,参考椭球是Clarke 1866,这是ArcGIS为Shapefile类型的数据假设的地理坐标系统。

DEM数据(dem1和dem2):为地理坐标系统,其中大地基准是D_Krasovsky_1940,参考椭球是Krasovsky_1940.工作流程:1)2幅1:25万DEM数据----合并为1幅1:5万DEM数据2)1:25万矢量数据----提取白水县县界3)利用白水县县界裁切DEM数据得到白水县DEM数据----定义投影得到结果数据操作步骤:(1)白水县行政范围的提取1)加载原始矢量数据。

启动Arcmap,右键图层添加数据,加载Vector.shp,dem1和dem2三个数据。

2)依据“name”字段,提取出白水县行政范围:点击ArcToolbox窗口按钮,加载ArcToolbox。

双击筛选工具(ArcToolbox→分析工具→提取→筛选),弹出筛选对话框,在输入要素下拉菜单中选择Vector。

点击表达式(可选)后面的SQL按钮,出现查询构建器对话框。

双击NAME,点击“=”号,单击获取唯一值按钮,双击白水县,点击确定。

返回筛选对话框点击确定。

(利用analysis tools\extract\select工具,注意编辑SQL表达式时,在英文状态下属于单引号)(2)DEM数据拼接1)加载两幅DEM数据2)DEM数据拼接:(ArcToolbox→数据管理工具→栅格→栅格数据集→双击镶嵌至新栅格,打开镶嵌至新栅格对话框,加载dem1和dem2,像素类型为16_bit_unsigned, 镶嵌运算符选择Mean)。

(3)利用白水县范围对DEM裁切(利用SpatialAnalyst工具\提取分析\双击按掩膜提取工具)(4)白水县DEM投影变换:将其地理坐标转换为投影坐标。

投影方式选择Xi’an 1980 GK zone 19.prj,即高斯-克吕格投影,西安1980大地基准,中央经线111度。

(利用工具Data Management Tools\Projections andTransformations\raster\project raster工具)1) 选择数据管理工具→投影和变换→栅格→投影栅格工具,打开投影栅格对话框。

2)在输入栅格文本框中选择进行投影变换的栅格数据:Extract_dem。

3)在输出栅格数据集文本框中键入输出的栅格数据的路径与名称。

4)单击输出坐标系文本框旁边的图标,打开空间参考属性对话框,选择Xi’an1980 GK zone 19.prj投影。

5)冲采样技术是选择栅格数据在新投影类型下的重采样方式,选择NEAREST。

6)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