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蕴含地化学知识
中国传统文化在化学课堂的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在化学课堂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其中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观念以及科学知识。
在当今的化学课堂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智慧,这些智慧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天人合一”的思想可以对化学教学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在化学中,我们研究的是物质的组成、变化和性质,而这些物质的存在和变化是受到自然规律的制约的。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告诉我们,人类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我们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不滥用化学知识,不滥用化学技术,以免给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德行”的观念可以引导学生在化学实验中遵循科学道德规范。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实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危险性。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德行”观念告诉我们,人应该有道德操守,要有责任感,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因此,在化学实验中,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要遵守实验守则,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不做危险的实验,不随意泄露化学实验中的知识和技术。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中庸”和“和谐”的思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中的平衡和反应速率等概念。
化学中的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动态平衡的状态,而反应速率则指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的速度。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和谐”思想告诉我们,事物的变化要遵循一定的规律,要保持平衡和谐。
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引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和“和谐”思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中的平衡和反应速率等概念,以及如何调控反应条件以实现平衡。
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尊师重教”的观念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化学教学的效果。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尊师重教”观念告诉我们,学生应该尊重老师,老师应该关心学生,师生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B
3.我国早期科技丛书《物理小识· 金石类》(方以 智)提到:“青矾厂气熏人,衣服当之易烂,栽 木不茂,惟乌桕树不畏其气”,“青矾”则绿矾, 强热“青矾”得红色固体,气体冷凝得“矾油”。 “矾油”的成分是 H2SO4。
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文献中充分记载 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 说明不合理的是( )
D
A. 《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 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 硅酸盐。
B.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 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 用了焰色反应。 D. 《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 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神农本草
经》记载, 麻黄能“止 咳逆上气” 古代中国人 该药是抗酸药, 看到有该标志 贴有该标志 已用麻黄治 服用时喝些醋 疗咳嗽 能提高药效 的丢弃物,应 的物品是可 远离并报警 回收物 碳酸氢钠药片
(2015北京)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
,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C
1.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2015乙卷)我国清代《本草纲目拾遗》中记
叙无机药物335种,其中“强水”条目下写道:“ 性最烈,能蚀五金……其水甚强,五金八石皆 能穿滴,惟玻璃可盛。”这里的“强水”是指 A.氨水 B. 硝酸 C.醋 D.卤水
B
(2016天津)根据所给的信息和标志,判断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引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遗产和历史积淀,其中蕴含着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了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
传统文化与化学两者看似相悖,但实际上它们可以相互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和学科交叉。
本文将探讨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的意义和具体案例。
传统文化的价值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宝贵财富,它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传承、智慧和价值观念。
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传统文化逐渐被忽视和遗忘。
因此,通过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学科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的意义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可以产生许多有意义的效果。
首先,通过将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化学的知识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化学产品和技术。
例如,传统中草药的运用与化学药品的研发相结合,可以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副作用的控制。
其次,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还可以促进文化创新和传统艺术的传承。
通过化学的辅助,可以保护和修复传统文化艺术品,并开发出新的保护材料和技术。
最后,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还可以为传统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和方法。
通过化学分析等手段,可以对传统文化的材料、颜料、纸张等进行鉴定和研究,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的具体案例1. 传统染色与化学染料传统染色技术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传统染料在染色过程中往往对环境和人体有害。
通过研发和应用环保的化学染料,可以保留传统染色的美感和技艺,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中草药与药物研发中草药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着丰富的药用价值。
通过对中草药的化学成分研究,可以提取出有效的药物成分,开发出更加安全和有效的药物。
3. 传统建筑材料与新材料研发传统建筑材料如黄土、瓦片等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艺术性,但在环保和耐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缺陷。
通过化学分析和研究,可以开发出新型的建筑材料,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具备了环保和耐久性。
与文化传承有关的化学知识

与文化传承有关的化学知识
与文化传承有关的化学知识通常涉及到古代的化学技术、材料以及与文化遗产保护相关的化学方法。
具体如下:
1.古代化学技术:例如,中国古代的炼丹术和瓷器制造技术都是化
学知识的应用。
炼丹术虽然以寻求长生不老药为目的,但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了许多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对后来的化学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瓷器的烧制则涉及到高温下的化学反应,通过对原料和温度的精确控制,产生了具有不同色彩和质地的瓷器。
2.古代文献中的化学知识:古代文献中也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
例如,《天工开物》等古籍记载了当时的冶炼、染色、制药等化学工艺,这些记载不仅反映了当时化学技术的实际应用,也是现代研究古代科技史的重要资料。
3.文化遗产保护: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化学知识被用来分析和鉴
定文物的材质成分,以及制定合适的保护和修复方案。
例如,通过对古代壁画的颜料成分分析,可以了解其制作技术和历史背景,同时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化学方法来防止颜料的进一步退化。
4.教育和考试:在教育领域,高考题目中也常常出现与我国优秀传
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相关的内容,这旨在考查学生对物质的名称、
成分、制备以及基本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理解。
综上所述,化学知识与文化传承紧密相连,不仅体现在古代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上,也在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以及对化学教育的促进作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人的智慧,同时也能够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灵感。
化学传统文化

化学传统文化化学传统文化是指与化学相关的传统知识、技艺和思想观念,它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对于化学的认识和运用。
在中国古代,化学传统文化与其他学科如医学、农学等相互交织,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传统文化体系。
一、中国古代的炼丹术与炼金术炼丹术是中国古代独特的一种化学传统文化,它是以炼丹为目标的研究,旨在通过炼制药物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炼丹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神话传说,如蟠桃、仙丹等,这些都与化学传统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
炼金术是中国古代另一种重要的化学传统文化,它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炼金术主要研究将低质材料转化为高质材料的方法,追求黄金的制造和转化。
虽然炼金术最终未能实现黄金的制造,但它对实验方法和物质转化的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后世的化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中国古代的药材研究与药物制备中国古代的医学与化学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药材研究与药物制备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古代医学家通过对天然草药的研究和运用,发展了许多有效的药物。
例如,神农尝百草、华佗炼制草药等都是中国古代医学和化学传统文化的重要成果。
药物制备也是中国古代医学和化学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
古代医学家通过对草药的提取、炮制和配伍等方法,制备出许多药物。
这些药物的制备过程中涉及到煎煮、炮制、浸泡等化学操作,体现了古代人民对于化学的运用和认识。
三、中国古代的冶金技术与工艺冶金技术与工艺是中国古代的重要化学传统文化之一。
古代中国人民在冶金领域做出了许多重要的贡献,发展出了高温冶炼、铸造等先进技术。
例如,古代中国人发明了高炉和鼓风炉等冶炼设备,提高了铁、铜等金属的冶炼效率。
古代中国的铸造技术也是化学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铸造技术在世界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如青铜器的制造和青铜合金的研究等。
这些铸造技术的发展离不开对于金属材料性质和熔化过程的研究,体现了古代中国人民对于化学知识的运用和创新。
四、中国古代的火药制造与火工技术火药制造与火工技术是中国古代独特的化学传统文化之一。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知识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知识一、传统文学中的化学知识1、成语、谚语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中一些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各项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 B.烈火炼真金 C.火树银花 D.雷雨发庄稼2、很多古诗词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墙角数技梅,迎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们能够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古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A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区分“烟”和“雾”.初中化学中什么物质燃烧有烟呢什么物质能看到雾呢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说明粒子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填序号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 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 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姑苏C.春蚕致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6、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草木灰中含有的K2CO3属于;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下列关于“泪”的说法正确的是;A.“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B.“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C.“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传统节日、生活习俗等中的化学知识1、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1春节一—喜贴春联;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端午节一—龙舟竞渡;龙舟的龙头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_______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中秋节——观花赏月;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的制作常用面粉、蔗糖、精炼油、肉松等物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1时下兴起的环保炭雕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雕刻而成;炭雕工艺品既能装饰居室,又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________作用,能有效持续地净化室内空气;2某个周末恰逢小强生日,他来到了外婆家;外婆在给小强煮荷包蛋时发现放在橱柜中的鸡蛋有部分变臭了,于是小强建议外婆:“可将鸡蛋浸于石灰水后捞出晾干保存”,这样就不易变坏;此建议的依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3中午炒菜时,油锅突然着火,小强立即盖上锅盖,很快就将火熄灭;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小华的妈妈准备了糯米、瘦肉、虾仁、食盐、植物油等做粽子的原料,这些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2用铁锅煮粽子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煮完粽子的锅内有油渍,可用洗洁精洗去,洗洁精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__.3小华要检验煮粽子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4盛装过原料的塑料袋随意丢弃,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4、酱油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佛山海天酱油享誉国内外;下表是某酱油膏的部分营养成分列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酱油膏的部分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1上表中不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表中“钠”、“钙”等是指__________ 单质、分子、原子或元素;3老年人每天都要摄入足量的钙,有利于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糖类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吃元宵、燃放孔明灯的风俗.①小明发现,妈妈煮元宵的天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固体.小明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②小明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其能飞得更高、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___________.一些地方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油库等地,便可能接触到____________而引发火灾.2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___.依据酸所具有的性质,判断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_______A.大理石塑像B.铝制门窗 C.钢铁结构大桥 D.花草树木.6、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周日奶奶给玲玲包饺子;在这一过程中玲玲发现了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1包饺子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面粉、水、牛肉、芹菜、青椒、食盐、植物油等,芹菜、青椒等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2煮饺子的炊具是不锈钢锅,不锈钢做炊具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3煮饺子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_能;4用后的锅底有一些水垢,玲玲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很容易将其除去;7、豆腐已成为颇受人们欢迎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通常如下:资料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________变化,由豆腐花制成豆腐的过程就是将豆腐与水分离,该设计利用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2人体中,构成血红蛋白成分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 _____;3豆腐中含有的营养素,除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 4除大豆外,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下列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A.萝卜 B.鱼 C.大米 D.奶制品 E.花生油 F .鸡蛋8、豆腐起源于淮南八公山;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亮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 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C.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 亮氨酸属于有机物三、传统化学工艺中的化学知识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粉KNO3、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粉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烧到鞭炮内部,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硫化钾K2S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及一种无毒氧化物而发生爆炸.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1硝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火药着火时,发生如下反应: 2KNO3 + 3C = X+ N2↑+ 3CO2↑,则X的化学式为A. K2S B. K C. KS D. SO22火药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硝石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4现在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原因可能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 B.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噪声污染;C.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2、东汉成书的有“石胆化铁为铜”的石胆是硫酸铜.这一方法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湿法冶金的先河.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3、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无应用湿法冶炼的金属是4、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还有十几天,你就要中考了.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生,你要给母校留下一个好印象,做到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扔东西…假设你在整理自己的东西时,清理出如下物品:A.废作业本,B.过期药品,C.易拉罐瓶,D.霉变的饼干,E.生锈的铁盒.①你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②你用盐酸除去铁盒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以重新使用,请写出除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请你写一句劝告其他年级同学爱护学校环境的话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电解海水的方法来制取新能源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提取能源的方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色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碱,生成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_______________.四、侯氏制碱法原理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__变化物理或化学;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4写出NH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42、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只写一种.加盐酸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碱原理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该反应原理可看作是由:①CO2+NH3+H2O=NH4HCO3和②NaCl+NH4HCO3=NaHCO3↓+NH4Cl两个反应加合而成,则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3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4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写出Y的一种用途_________.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着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六种元素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C.图中X可能是氨气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4、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检验粗盐水是否为硬水的方法是加入_______ ;2操作a是________ ,生产流程中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3在精盐水中先通入NH3,使溶液呈碱性,再通入CO2,有利于对CO2的吸收;4氨水中加入细盐的粉末再通入二氧化碳后,在常温条件下,易析出NaHCO3晶体而不析出NH4Cl晶体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⑹副产品NH4Cl可做氮肥,若加入氢氧化钠加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试题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解析、强化版)

2020届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对题必练——中国传统古文化描述1.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中含硅酸盐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C.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D. “石胆最上出蒲州……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
”石胆指的是CuSO4·5H2O2.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古代文献,对其说明不合理...的是A. AB. BC. CD. D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B.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4.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合理的是A.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D. 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5.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年9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可以在多个方面展现出丰富的可能性,例如:
1. 药食同源:
-传统中医药学认为食物与药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结合化学知识研究传统食材的药用价值,开发具有保健功能的食品,如药膳、草药茶等。
2. 古代制作工艺:
-结合传统手工艺制作技艺和现代化学工艺,可以生产出具有传统特色且符合现代标准的产品,如古法酿造的酒类、传统工艺的食品等。
3. 文化遗产保护:
-利用化学技术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如利用化学材料进行文物表面清洁、防腐、修复等,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完整性。
4. 文化创意产品: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化学产品设计中,创造出具有文化内涵的化学产品,如以传统图案为设计灵感的化妆品包装、传统色彩的染料等。
5. 环境保护与传统智慧:
-借鉴传统智慧,结合现代化学技术,开发环保产品和技术,如利用传统材料进行水污染治理、污染物处理等。
在将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的过程中,需要尊重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特点,同时注重科学性和可持续性,确保结合产生的产品或技术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并对传统文化进行有效传承和创新。
这样的结合不仅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也可以推动化学技术的应用和创新。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酶催化染料使用酶作为催化剂,促使染料颜料与纤维素发生化学反应,实现持久 染色。
传统建筑与化学材料的应用
黏土砖
传统建筑中使用的黏土砖通过 高温烧制,使黏土中的化学成 分结合并产生稳定的石化结构。
石灰浆
石灰浆在建筑中的应用利用了 其碱性特性以及在空气中吸收 二氧化碳形成石灰石的化学反 应。
沥青材料
古代建筑结构中使用的沥青材 料,通过提取沥青中的粘合物, 起到防水和保护作用。
药物炮制技术
古代医药家通过炮制技术, 如炒、蒸、炸等操作,改变 药材的化学性质以提高药效。
传统食品背后的化学变化
发酵过程
传统食品制作中的发酵过程,利 用微生物的化学活性,将食材转 化为具有特殊风味的美食。
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德反应
传统烹饪中的高温煮炒会发生美 拉德反应,使食物表面产生金黄 色并释放出特殊风味。
焦糖化反应
民间手工艺品中的化学元素
1 陶瓷
传统陶瓷的制作过程中, 涉及矿石的提取和化学矿 物的变化,使陶瓷具有独 特的质感和颜色。
2 木工艺品
3 漆器
传统木工艺品的制作使用 天然材料的防腐、染色和 润滑技术,结合木材的化 学特性,保护和美化作品。
漆器的制作需要运用天然 树脂的提取和化学反应, 通过层层上漆,形成坚固 的保护层和独特的装饰效 果。
传统文化中的颜料及其炼制方法
朱砂红 辰砂 青石靛蓝
朱砂制成的颜料,通过研磨和混合变化,成为古 代绘画和装饰的重要颜料。
辰砂是一种毒性较大的矿石,在古代用于绘画装 饰,通过特殊处理成为可用颜料。
青石靛蓝是一种从青石中提取的天然颜料,在绘 画中有独特的色调和耐久性。
传统糕点和甜品的制作中,焦糖 化反应赋予食物独特的色彩、香 气和口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探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华传统文化中还
蕴含着许多有趣的化学知识,其中的化学思维不仅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也印证了当代的物理与化学理论。
下面我们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
化中的化学知识展开探究。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当中的元素调和理论得到了广泛的
应用。
早在五千年前,中国古代学者就提出了“五行”论,即金木水火
土五个元素通过相互调和来构成宇宙,而这五行元素又是以元素定律
推导出来的。
这一理论不仅和当今化学课本上所提出的“原子理论”相近,而且也被用来描述万物之间的关系。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学者们也提出了非常有创意的“铜锈理论”。
这是
根据中国古代发现的马氏体钢,以及在金属制造中发现的锈变成新的
金属的现象,提出的一个非常有趣的理论。
此理论认为,锈是金属表
面一层保护膜,所以可以将这层锈去掉(腐蚀)之后,原本的金属就
可以恢复原来的状态,而且质量有所提高。
最后,在中国古代,“铜火炼宝”成为了当时社会上一种最先进的技术,而这项技术中也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包括以非金属元素如水素、
氧化剂等作为热源,进行金属熔解、低温焙烧、熔解金属的性质及其
变化等。
不仅如此,“铜火炼宝”中的熔温制作也用于探究金属熔融特
性以及这种特性带来的变化,给制作出精美的珠宝赋予了新的试用空间,其中又涉及了众多化学知识。
以上就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探究的介绍,其中有五行调和理论、铜锈理论、铜火炼宝等一系列实用性十足的化学知识,它们也为现代化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汇报人:日期:•中国古代化学的起源•中国古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中国古代的化学工艺与技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化学知识普及与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的交融与发展中国古代化学的起源炼金术与道家制药古代中国的炼金术和道家制药有着密切的联系。
炼金术士通过加热、冷却、蒸馏等手段,试图将普通的金属转化为黄金或长生不老药。
而道家制药则是在炼丹术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旨在制作能够治疗疾病和延年益寿的药剂。
炼金术与道家制药的影响虽然炼金术和道家制药的目的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它们对古代化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炼金术士和道家制药师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和技术,为后来的化学学科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古代炼金术与道家制药火药与炸药技术的发展火药与炸药的起源火药是中国古代的一项重大发明,最初是由方士在炼丹过程中发明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药开始被用于军事用途,成为当时最具有威力的武器之一。
火药与炸药技术的发展在火药的发明之后,炸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人们通过改变火药的配方和制造工艺,提高了炸药的威力、燃烧速度和控制性能。
这些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民用和工程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瓷技术与硅酸盐工业陶瓷技术的起源中国是陶瓷的故乡,早在公元前几千年,中国人就开始制作陶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瓷技术不断进步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文化。
硅酸盐工业的发展硅酸盐工业是现代化学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其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陶瓷生产。
在陶瓷生产中,人们掌握了各种与硅酸盐有关的化学知识和技术,如原料的选择、配方、烧制温度和釉料等。
这些技术和知识为后来的硅酸盐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古代人们会使用各种植物和动物材料来制作香料,如麝香、龙涎香、麝鼠香等,这些香料常用于香囊、熏香和化妆品中。
古代女性使用的化妆品多含有铅、汞等有毒元素,如脂粉、口红、眉黛等,不过也存在一些较为安全的化妆品,如蜜粉、香粉等。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化学》我呀,一直觉得咱们中国传统文化就像一个超级大宝藏,里面啥好东西都有。
今天我就想跟大家唠唠这里面蕴含的化学知识,可有趣啦!就说那古代的炼丹术吧。
那些炼丹的道士们呀,整天在炉子里捣鼓各种东西。
他们把硫磺、硝石还有木炭啥的混在一起,想要炼出长生不老的仙丹呢。
哎,你说这多神奇,他们可能都没想到,这一捣鼓,就捣鼓出了火药的雏形。
这就像咱们玩拼图一样,他们把这些化学物质当作小拼图块,不经意间就拼出了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
这火药可是改变了世界的呀,打仗用的火炮,过年放的鞭炮,都跟它有关系。
你想啊,如果那些道士知道他们没炼出仙丹,却弄出了这么个改变世界的东西,会是什么表情呢?说不定会惊掉下巴呢!再说说青铜器。
古代的那些青铜器可精美啦,什么鼎呀,尊呀,上面还有各种花纹呢。
你知道吗?制作青铜器可不容易,这里面就有好多化学知识。
铜本来是一种比较软的金属,但是当把锡加进去,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就变成了青铜。
这就好比给一个软弱的小娃娃找了个强壮的小伙伴,两个人一合作,就变得超级厉害啦。
青铜又硬又结实,还不容易被腐蚀。
古代的工匠们肯定是经过了好多好多的试验,才掌握了这个比例的奥秘。
就像我们做数学题,要不断尝试才能找到正确答案呢。
我就想啊,那些工匠在炉火把铜和锡熔化,看着它们融合在一起变成青铜的时候,心里肯定特别高兴,就像我们考试得了一百分一样。
还有那传统的中医。
中医里的药材可多啦,什么人参、枸杞、当归等等。
这些药材里面可都是有化学成分的呢。
比如说人参,里面就有很多种对身体有益的物质。
中医们就像神奇的魔法师,把这些药材按照不同的配方组合起来,来治疗各种各样的病。
这就像是厨师做菜,把不同的食材搭配在一起,做出美味又营养的菜肴。
我有一次感冒了,奶奶就给我煮了一碗中药。
那味道呀,可难闻了,苦得我直咧嘴。
我就问奶奶:“奶奶,这苦苦的药真的能让我好起来吗?”奶奶就笑着说:“傻孩子,这中药里的成分可神奇了,能把你身体里的病菌打败呢。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知识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知识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的传承,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体现了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涵盖了物质的性质、组成和变化规律,还包括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深入思考。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分别是传统文化中的冶炼术、药物研制和染料制作。
首先,传统文化中的冶炼术体现了古代人民对金属和矿石的认识和利用。
中国古代冶金工艺在世界上具有独特的地位,例如中国古代的制铁术就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在制铁过程中,人们发现了炼铁的关键步骤-冶汤法,即将铁矿石放入坑窑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精矾作为还原剂,通过高温加热将铁矿石中的氧化铁还原为金属铁。
这一过程中,人们发现矾石在高温下具有还原性,成为古代冶炼铁器的重要辅助剂。
其次,传统文化中的药物研制也是一门融合了化学知识的学科。
中国古代的中药学有着悠久的历史,草药的研究和应用已经超过了几千年。
在中草药的研制过程中,人们通过试验和摸索,发现了一些草药具有明显的药效,能够治愈一些疾病。
这其中就包含了对草药的提取和分离过程,涉及物质的溶解、蒸发和结晶等化学反应过程。
草药的研制还包括了草药的药性测试、毒性测试等一系列实验,这些都是对化学知识的应用和运用。
最后,传统文化中的染料制作也是一个融合了化学知识的领域。
中国古代的染织技术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在染料制作过程中,人们发现一些自然物质能够给织物以颜色,这其中就包括了一系列化学反应。
以蓝色染料为例,人们通过摸索和实验发现,若使用蓝靛为原料,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还原和氧化反应,将靛蓝颜料还原成无色氧化靛,再经氧化反应即可重现蓝色颜料,这就是蓝色染料的制作过程。
这涉及了染料的还原、氧化等化学反应过程。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化学知识,这些知识不仅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古代科学技术的一种表现。
通过对冶炼术、药物研制和染料制作等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民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和经验,这为后世的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高考化学考点微专题03 传统文化与物质的性质、转化(原卷版)

微专题03 传统文化与物质的性质、转化中华传统文化中蕴藏丰富的化学知识,如早期的炼丹术,而后期的《天工开物》比较全面地记述了中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堪称中国17世纪的生产技术百科全书,已译成日、英、法、德等文字。
所记述的化学知识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在一定程度上反明朝时期的中草药巨著《本草纲目》,书中有关化学方面的记载,对于研究我国化学发展史有重要价值。
《本草纲目》一、《本草纲目》中的化学实验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用含汞物质治病的国家。
《纲目》卷九水银粉条下记有:"水银乃至阴之毒物,因火煅丹砂而出,加以盐、矾炼而为轻粉,加以硫黄升而为银朱。
"这段话将水银(Hg)、轻粉(Hg2Cl2)、银朱(HgS)等制备所用的化学原料、方法作了极为精辟的概括。
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为:(1)HgS+O= Hg+SO2(2)6Hg+2NaCl+2KAl(SO4)+2O2→3Hg2Cl2+3Na2SO4+Al2O3(3)Hg+S====HgS《纲目》卷十石胆条,时珍总结前人的记载曰:"石胆出蒲州石穴中……涂于铁上,烧之红者真也。
"又云:"铅山有苦泉流为洞,挹水熬之,则成胆矾,所熬之铁釜内,久亦化为铜也。
"这里所说的石胆涂于铁上,烧之红以及熬胆矾铁釜化为铜的现象,就是铁置换出硫酸铜溶液里铜的反应。
(Fe+CuSO4====FeSO4+Cu)《纲目》还记载了黄铜及铅丹的制法。
《纲目》卷八赤铜条,时珍曰:"赤铜,以炉甘石炼为黄铜,其色如金。
(校点本《纲目》465页)。
按:炉甘石的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炉甘石、铜加木炭共炼,则产生黄色的铜锌合金。
《纲目》卷八铅丹条,时珍曰:"按独孤滔《丹房镜源》载有炒铅丹法:用铅一斤,土硫黄十两,消石一两。
熔铅成汁,下醋点之,滚沸时,下硫一块、少顷下消少许,沸定再点醋,依前下少许消、黄待为末,则成丹矣"。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型必练传统文化练习带答案

1.7 二轮题型必练——传统古文化联系(1)1.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汉代烧制出“明如镜、声如磬”的瓷器,其主要原料中含硅酸盐B. “司南之杓(勺),投之于地,其柢(勺柄)指南”,司南中的“杓”含Fe3O4C. 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颜料进行分析,其绿色颜料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铜D. “石胆最上出蒲州… …色青,见风久则绿,击破其中亦青。
”石胆指的是CuSO4 · 5H2O2.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古化文献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
下列关于KNO3的A. AB. BC. CD. D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在“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中,星桥铁锁开涉及到化学变化B. 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的熔点低于纯铁C.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这种对青蒿素的提取方法属于化学变化D. “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高价金属硫化物4.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我国古代的人民在那时候就已经广泛应用了,书中充分记载了古代化学研究成果.下列关于古代化学的应用和记载,对其说明合理的是A. “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丝质品)谓之为纸”,这里纸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B. 杜康用高粱酿酒的原理是通过蒸馏法将高粱中的乙醇分离出来C. 我国古代人民常用明矾除去铜器上的铜锈[Cu2(OH)2CO3]D. 生物柴油与从石油中分馏得来的柴油都属于烃类物质5.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涉及到很多的化学知识。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圆珠笔头一直需要进口笔尖钢,经过5 年数不清的失败,2016 年9 月,中国太钢集团利用家常和面原理在钢水中加入添加剂试验成功,造出圆珠笔头,可完全替代进口,由此信息可知笔尖钢为合金,且具有良好的切削性。
B. 工业生产玻璃、水泥、漂白粉,均需要用石灰石为原料C. 《天工开物》中有“至于矾现五色之形,硫为群石之将,皆变化于烈火”,其中的矾指的是金属硫化物D. 中国蓝是古代人工合成的蓝色化合物,其化学式为BaCuSi4O10,可改写成BaO · CuO · 4SiO26.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贡献巨大。
传统文化中的化学

《神农本草
经》记载, 麻黄能“止 咳逆上气” 古代中国人 该药是抗酸药, 看到有该标志 贴有该标志 已用麻黄治 服用时喝些醋 疗咳嗽 能提高药效 的丢弃物,应 的物品是可 远离并报警 回收物 碳酸氢钠药片
(2015北京)下列我国古代的技术应用中
,其工作原理不涉及化学反应的是
C
1.下列对古文献记载内容理解错误的是
Ca(OH)2+CO2 = CaCO3↓+H2O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爆竹一般是用硫磺等物质制成的,引燃后发生爆炸, 有新物质二氧化硫等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
S+2KNO3+3C=3CO2+N2+K2S
(2017乙卷)《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
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 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 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 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B A.蒸馏 B.升华 :“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 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 硅酸盐。
B. 《本草纲目》“烧酒”条目下写道:“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 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 ”这里所用的“法”是指蒸馏。 C. 《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 )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 用了焰色反应。 D. 《抱朴子·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 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古代文献中的化学
石 灰 吟
【明】于 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烈 火 焚 烧
千 锤 万 凿
化学与传统文化高考知识点

化学与传统文化高考知识点近年来,传统文化所包含的智慧与价值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文化的知识点也逐渐成为高考的重要内容,其中,化学与传统文化也有着一定的联系和交融。
本文将从化学的角度分析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高考知识点。
第一部分: 精制与壁纸中国古代的传统壁纸制作,往往使用一些精细的材料和工艺。
以宋代开封为例,当时的壁纸制作工艺十分独特,其原料主要包括植物纤维和矿物质。
与此相关的化学知识点有纤维和材料的化学性质以及颜料的分散稳定性。
纤维材料是制作壁纸的基础,它的组成以及纤维之间的结合方式至关重要。
纤维材料如纸张、麻纤维等,其化学性质的稳定性和抗水性能对壁纸的质量有直接影响。
在壁纸制作的过程中,纤维材料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化学处理,如脱墨、漂白等,以提高其质量和耐久性。
另外,颜料的选用和分散稳定性也是壁纸制作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传统壁纸往往采用天然植物提取的颜料,如蓝靛等。
为了保持颜料的分散性和稳定性,化学家探索了许多稳定剂和分散剂,以提高颜料在墙纸中的应用效果。
第二部分: 茶文化与化学成分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各类名茶凝聚了无数茶人对生活的追求和感悟。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茶叶中有许多有机物和无机物,它们赋予了茶叶特殊的味道和功效。
茶叶的主要成分是茶多酚类化合物,如儿茶素、黄酮类化合物等。
而茶多酚类化合物又可以分为单体茶多酚和聚合物茶多酚。
这些化合物赋予茶叶独特的苦味和涩味,并具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癌等多种功效。
除了茶多酚类化合物,茶叶中还含有咖啡碱、茶氨酸等物质。
咖啡碱是一种具有兴奋作用的生物碱,能够提神醒脑;而茶氨酸则有平和舒畅的效果,能够帮助人们稳定心情,增添茶的口感。
第三部分: 染色工艺与化学反应古代的染色工艺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涉及到许多有机染料的制备和应用。
从化学的角度来看,染色工艺中的染料选择和染色过程是重要的考察点。
古代染色工艺中,常用的天然染料包括蓝靛、染料木等。
这些染料主要是由植物中提取而来的,其制备过程需要运用到化学反应知识,如物质的提取、分离、纯化等。
化学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诗句

化学与传统文化有关的诗句嘿,你知道吗?化学这玩意儿可神奇了,它和咱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文化竟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那些诗句来说吧,好多都蕴含着化学知识呢!比如说“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说的不就是石灰石经过高温煅烧变成生石灰嘛!你想想,那锤子一下下敲在石头上,就好像是在敲开化学世界的大门啊!(就像我们努力探索知识一样。
)
还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看似是在说小草生命力顽强,可从化学角度看,这不也像是物质的循环和转化嘛!火烧掉了草,但草的养分还在土壤里,来年又能长出新的草,多有意思呀!(这不就像我们生活中很多事情兜兜转转又回到原点一样嘛。
)
“春蚕到死丝方尽”,这里面也有化学哦!蚕吐丝,那丝的成分可是蛋白质呢!这就像是大自然给我们展示的一场神奇的化学反应。
(就如同我们在生活中总会发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奇妙现象。
)咱老祖宗可真是厉害,用这么优美的诗句就把化学知识给传递下来了。
他们用诗句描绘自然,而自然中又蕴含着化学。
这就好像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我们通过诗句去理解他们眼中的世界,同时也能从中学到化学知识。
(这多让人惊叹啊!)
我觉得吧,化学和传统文化的结合真的太美妙了!它让我们既能欣赏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能领略到化学的神奇。
我们应该好好去挖掘
这些诗句背后的化学秘密,让它们在我们手中继续绽放光彩!这难道不是一件超棒的事情吗?。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
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是一种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学知识和技术相融合的探索和实践。
这种结合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1.保护与修复文物:化学技术可以应用于文物保护和修复领
域。
例如,使用化学药剂和方法进行文物表面清洁、防腐处理、颜色修复等。
传统文物与化学相结合,可以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遗产。
2.色彩与染料:传统文化中的染织工艺与化学染料技术相结
合,可以开发出更多色彩丰富、持久耐用的染料,同时保留传统文化的独特特色。
例如,研究传统草木染料的成分和反应机理,基于化学原理改进染色方法,可以实现更好的染色效果。
3.食品与调味品:传统文化中的食物和调味品制作工艺可以
与化学技术结合,进行创新和改进。
例如,研究传统发酵食品的微生物发酵过程,利用化学分析和调控方法来控制发酵过程,以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性。
4.中草药与药物研发:传统中草药的应用与现代化学药物研
发相结合,可以发现传统草药中潜在的治疗成分,并通过化学提取、分离和纯化技术来开发新的药物。
这种结合可以促进传统中草药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发挥传统文化在医药领域的价值。
5.艺术与人造材料:传统文化艺术形式如瓷器、漆器、陶瓷
等与化学技术相结合,可以创造出更具创新性和现代感的艺术品。
例如,运用高分子材料技术改进传统漆器的耐久性和抗磨损性,或通过化学处理增强瓷器的硬度和韧性。
通过将传统文化与化学相结合,可以实现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发挥文化传统的独特魅力,并在现代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这种结合可以促进科技与文化的融合,推动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让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得到更广泛的认知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文化蕴含的化学知识一、传统文学中的化学知识1、成语、谚语等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积淀,其中一些包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各项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铁杵磨成针B.烈火炼真金C.火树银花D.雷雨发庄稼2、很多古诗词中体现了化学知识.“墙角数技梅,迎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人们能够闻到梅花香味的原因()A.分子之间存在间隔B.分子质量和体积很小C.分子在不断的运动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3、古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1)A 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B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很多学生不会区分“烟”和“雾”.初中化学中什么物质燃烧有烟呢?什么物质能看到雾呢?(2)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说明粒子具有___________的性质;(3)明代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四句诗所描写的物质依次是()(填序号)A.石灰石、熟石灰、生石灰、碳酸钙B.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碳酸钙C.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D.生石灰、熟石灰、石灰石、碳酸钙.4、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姑C.春蚕致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5、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A.白玉为床金做马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千里冰封,万里雪飘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6、古代诗词中蕴含有化学知识。
(1)“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草木灰中含有的K2CO3属于;A. 氮肥B. 磷肥C. 钾肥D. 复(2)“有麝自来香,不用大风扬”说明粒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下列关于“泪”的说确的是();A. “泪”是指石蜡燃烧生成的水B. “泪”说明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C. “泪”说明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着物理变化(4)“以曾青涂铁,铁赤色如铜”是指古代用铁置换硫酸铜溶液中的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传统节日、生活习俗等中的化学知识1、中华传统节日的习俗蕴含了许多化学知识。
(1)春节一—喜贴春联。
用墨汁书写的春联能长时间保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2)端午节一—龙舟竞渡。
龙舟的龙头制作需要精雕细琢,雕刻过程中木材发生的是_______ (选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中秋节——观花赏月。
月饼是传统美味食品,月饼的制作常用面粉、蔗糖、精炼油、肉松等物质,其中富含蛋白质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时下兴起的环保炭雕工艺品,是以活性炭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雕刻而成。
炭雕工艺品既能装饰居室,又对甲醛等有害气体具有很强的________作用,能有效持续地净化室空气。
(2)某个周末恰逢小强生日,他来到了外婆家。
外婆在给小强煮荷包蛋时发现放在橱柜中的鸡蛋有部分变臭了,于是小强建议外婆:“可将鸡蛋浸于石灰水后捞出晾干保存”,这样就不易变坏。
此建议的依据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
(3)中午炒菜时,油锅突然着火,小强立即盖上锅盖,很快就将火熄灭。
他采取这一措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1)小华的妈妈准备了糯米、瘦肉、虾仁、食盐、植物油等做粽子的原料,这些物质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____.(2)用铁锅煮粽子主要是利用铁具有良好的__________性;煮完粽子的锅有油渍,可用洗洁精洗去,洗洁精所起的作用叫做__________.(3)小华要检验煮粽子的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4)盛装过原料的塑料袋随意丢弃,造成的危害是__________.4、酱油是中国的传统调味品,海天酱油享誉国外。
下表是某酱油膏的部分营养成分列表,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酱油膏的部分营养成分列表(每100克中含)(1)上表中不含六大基本营养素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表中“钠”、“钙”等是指__________ (单质、分子、原子或元素)。
(3)老年人每天都要摄入足量的钙,有利于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糖类主要是给人体提供能量。
写出葡萄糖(C6H12O6)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化学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1)元宵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许多地方至今仍保留着吃元宵、燃放孔明灯的风俗.①小明发现,妈妈煮元宵的天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固体.小明应用化学知识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时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②小明想自制孔明灯,为了使其能飞得更高、更安全,选择作为灯罩的材料应质轻且___________.一些地方已禁止燃放孔明灯,因为一旦其飘落到加油站、油库等地,便可能接触到____________而引发火灾.(2)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废气,其中能形成酸雨的气体是___________.依据酸所具有的性质,判断酸雨对下列物品有损害的是________ A.石塑像B.铝制门窗C.钢铁结构大桥D.花草树木.6、饺子是中国传统食品,周日奶奶给玲玲包饺子。
在这一过程中玲玲发现了许多与化学知识有关的问题。
(1)包饺子所用的材料主要有:面粉、水、牛肉、芹菜、青椒、食盐、植物油等,芹菜、青椒等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2)煮饺子的炊具是不锈钢锅,不锈钢做炊具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________性;(3)煮饺子所用的燃料是天然气,天然气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成_________能;(4)用后的锅底有一些水垢,玲玲用厨房中的__________很容易将其除去。
7、豆腐已成为颇受人们欢迎的食品,其制作的主要工艺流程通常如下:【资料】下表是豆腐中主要成分的平均质量分数:(1)上述工艺流程中,磨浆属于________变化,由豆腐花制成豆腐的过程就是将豆腐与水分离,该设计利用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
(2)人体中,构成血红蛋白成分所需的微量元素是__ _____。
(3)豆腐中含有的营养素,除蛋白质、无机盐和维生素外,还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
(4)除大豆外,很多食物也能提供丰富的蛋白质。
下列能提供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萝卜B.鱼C.大米D.奶制品E.花生油 F .鸡蛋8、豆腐起源于八公山。
食用豆腐能获得人体所需要的多种氨基酸,其中含量最多的是亮氨酸(化学式:C6H13NO2)。
下列有关亮氨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A. 亮氨酸由四种元素组成B. 一个亮氨酸分子中含一个氧分子C. 一个亮氨酸分子由22个原子构成D. 亮氨酸属于有机物三、传统化学工艺中的化学知识1、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白色的硝石粉(KNO3)、淡黄色的硫粉和黑色的木炭粉按一定质量比均匀混合而成.黑火药常用来制造鞭炮.点燃鞭炮火药引线,火烧到鞭炮部,硝石受热分解,同时引燃了硫粉和木炭粉,最终生成硫化钾(K2S)和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及一种无毒氧化物而发生爆炸.根据上述信息,请回答:(1)硝石的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黑火药着火时,发生如下反应: 2KNO3 + 3C = X+ N2↑+ 3CO2↑,则X的化学式为()A. K2SB. KC. KSD. SO2(2)火药是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3)硝石(KNO3)中N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4)现在很多城市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原因可能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造成空气污染;B.燃放烟花爆竹造成噪声污染;C.燃放烟花爆竹容易引发火灾等安全事故;2、东汉成书的《》有“石胆化铁为铜”的(石胆是硫酸铜).这一方法开创了人类文明史上湿法冶金的先河.其中涉及到的化学反应类型是()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C.置换反应D.复分解反应3、我国古代的湿法冶金术是世界闻名的,我国在世界上最无应用湿法冶炼的金属是()A.FeB.CuC.AgD.Hg4、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还有十几天,你就要中考了.作为一名初中毕业生,你要给母校留下一个好印象,做到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不乱扔东西…假设你在整理自己的东西时,清理出如下物品:A.废作业本,B.过期药品,C.易拉罐瓶,D.霉变的饼干,E.生锈的铁盒.①你应放入“可回收垃圾箱”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②你用盐酸除去铁盒上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以重新使用,请写出除锈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请你写一句劝告其他年级同学爱护学校环境的话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电解海水的方法来制取新能源氢气,是一种理想的提取能源的方法;写出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黄色溶液中加入可溶性碱,生成红褐色沉淀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_______________.四、侯氏制碱法原理1、我国制碱工业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
其模拟流程如下:(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2)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氮气,属于_______变化(物理或化学)。
(3)操作a的名称是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_。
(4)写出NH4Cl的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
2、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其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如下:(1)粗盐水中主要含有Ca2+、Mg2+、SO42﹣等杂质离子,工业上常用加入稍过量的NaOH溶液、Na2CO3溶液、BaCl2溶液及适量的盐酸等除杂、精制.则加入试剂合理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盐酸(只写一种).加盐酸的作用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制碱原理为:NaCl+CO2+NH3+H2O=NaHCO3↓+NH4Cl,该反应原理可看作是由:①CO2+NH3+H2O=NH4HCO3和②NaCl+NH4HCO3=NaHCO3↓+NH4Cl两个反应加合而成,则②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3)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4)Y是滤液中最主要成分,Y与Ca(OH)2反应的产物之一可用于循环使用,该产物的名称为________,Y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写出Y的一种用途_________.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创立了著名的“侯氏制碱法”(流程简图如图),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下列有关说确的是()A.沉淀池中的反应物共含有六种元素B.过滤得到的“母液”中一定只含有两种溶质C.图中X可能是氨气D.通入氨气的作用是使溶液呈碱性,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更多地析出沉淀4、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将制碱与制氨结合起来的联合制碱法,为纯碱和氮肥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