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类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202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教案(人教版)第一单元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第一单元物质及其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复习目标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一、物质的组成1.物质组成的相关概念(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①元素:具有相同01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②物质:宏观上物质是由02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03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③元素――组成04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05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06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化合态:元素以07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微粒与物质的关系(4)同素异形体①同种元素形成的10性质不同的单质叫该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同素异形体的形成主要有两种方式:a.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b.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②同素异形体之间的性质差异主要体现在物理性质上,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11化学变化。

(5)混合物和纯净物①纯净物:由12同种物质组成。

②混合物:由13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

③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14有固定的熔、沸点15无固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二、物质的分类1.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如:2.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示例如下:请指出下列各说法的错因(1)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组成的物质一定为纯净物。

错因:例如FeCl2与FeCl3混合。

(2)含有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错因:AlO-2是含有金属元素的阴离子。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明确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通过对物质分类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

2. 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3. 常见物质的分类举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2. 难点:物质分类的判断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和掌握物质分类的原则。

3. 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问题。

2. 新课导入:介绍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讲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类实例,让学生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和原则。

4. 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给定的物质进行分类判断。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物质分类的问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物质分类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评价学生对物质分类方法的掌握情况。

3. 结合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验成绩,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清晰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物质分类的相关内容。

3. 实例素材:收集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分类实例,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4. 练习题库:准备一定量的练习题,用于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

2. 教学环节:第一课时:介绍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讲解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等概念及特点。

高中化学物体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物体的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物体的分类教案
主题:化学物体的分类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体的分类方法和原理;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
3. 能够正确使用化学物体的分类方法。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化学物体的分类概念;
2. 提问学生对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是否了解。

二、讲解(15分钟)
1. 介绍基本的化学物质分类方式,如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
2. 详细解释每种分类的定义和特点;
3. 举例说明每种分类的具体应用。

三、实践(20分钟)
1. 给学生准备一些化学物质样品,让他们进行分类实验;
2. 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分类方法的应用;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分类方法的优缺点。

四、讨论(10分钟)
1. 引导学生讨论化学物体的分类方法对于化学研究和实验的重要性;
2.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应用分类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化学物体的分类方法;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分类方法,促进化学学科的深入理解。

六、作业布置:
1. 给学生布置作业,要求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并记录不同化学物体的分类;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分类方法的应用。

教学反思:
本教案主要围绕化学物体的分类展开,通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和讨论,培养他们的分类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实际体验和思考,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情。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不断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化学教案(新教材鲁科版宁陕):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4讲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复习目标] 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2.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单质、氧化物、酸、碱的概念及相互联系。

3.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考点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1.物质的组成(1)(2)同素异形体①定义: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

②性质:物理性质不同,化学性质有差异。

同素异形体之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是化学变化。

③常见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元素:O2和O3;碳元素:金刚石、石墨、C60;磷元素:白磷、红磷。

2.物质的分类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在化学上常用的分类方法有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1)树状分类法每次用一个标准对物质进行再分类。

应用举例1.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横线上:①硫黄②HClO③苛性钠④明矾⑤小苏打⑥氧化钠⑦Fe(OH)3⑧NaCl溶液⑨H2SO3⑩淀粉溶液⑪泥水答案①②⑨③⑦④⑤⑥⑧⑩⑪2.现有下列物质:①冰水共存物②爆鸣气③铝热剂④普通玻璃⑤水玻璃⑥聚乙烯⑦漂白粉⑧TNT⑨H2SO4⑩含氧元素40%的氧化镁⑪花生油⑫福尔马林⑬密封保存的NO2气体⑭CuSO4·5H2O⑮液氯⑯王水⑰KAl(SO4)2·12H2O⑱分子式为C5H10的烃⑲分子式为C7H8的芳香烃其中一定为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一定为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⑧⑨⑩⑭⑮⑰⑲②③④⑤⑥⑦⑪⑫⑬⑯⑱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纯净物混合物有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无固定的组成和结构有一定的熔、沸点无一定的熔、沸点保持一种物质的性质保持原有物质各自的性质(2)交叉分类法同时用多个标准对同一物质进行分类,如:1.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可以断定该物质一定是一种单质()2.Cu 、NaCl 、SiO 2、H 2SO 4都称为分子式()3.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4.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5.酸溶于水一定能电离出H +,但能电离出H +的不一定是酸()6.已知H 3PO 2(次磷酸)与足量的NaOH 反应只生成一种盐NaH 2PO 2,则H 3PO 2为一元酸()7.纯净物一定有固定的熔、沸点,有固定熔、沸点的物质也一定是纯净物()答案1.×2.×3.×4.√5.√6.√7.×一、依据“标准”对常见无机物分类1.对下列物质分类,并完善表格内容①HCl②HNO 3③H 2SO 4④H 2S⑤H 3PO 4⑥HF⑦BaSO 4⑧NaHCO 3⑨Cu 2(OH)2CO 3⑩FeSO 4物质分类依据物质类别实例酸根据酸根离子是否含有氧元素含氧酸②③⑤无氧酸①④⑥根据一定条件下能电离出H +的数目一元酸①②⑥二元酸③④三元酸⑤根据电离程度强酸①②③弱酸④⑤⑥根据沸点高低高沸点酸③⑤低沸点酸①②④⑥盐根据生成盐时酸、碱中和反应进行的程度正盐⑦⑩酸式盐⑧碱式盐⑨二、各物质类别包含关系判断2.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都正确的是(括号里的是类别)________,都不正确的是________。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学案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学案课件新人教版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1.物质的组成
如氧气、臭氧(O3)、 二氧化碳是由_分__子__直接构成的 纯净物,铁是由_原__子__直接构成的纯净物,碳酸钠、氢
氧化钠是由_离__子__直接构成的纯净物;氧气和臭氧(O3) 互为_同__素__异__形__体__。
【微点拨】 根据有无固定的组成或有无固定的熔、沸点可判断该 物质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其中:油脂、高分子化合 物、玻璃态物质及含有同种元素的不同同素异形体的 物质均属于混合物。
【微点拨】 (1)胶体同溶液一样,属于分散系,呈电中性,整个胶体 不带电,胶体粒子带电。但是并非所有胶体粒子都带 电。 (2)电泳不是胶体的共性,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的性质。
1.(RJ必修1·P42改编)下列各组物质,按化合物、单 质、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 ) A.食醋、液态氧、碘酒 B.生石灰、白磷、熟石灰 C.干冰、铁、盐酸 D.空气、氮气、胆矾
【解析】选C。食醋是乙酸溶液,碘酒是碘的酒精溶液, 盐酸是氯化氢水溶液;液态氧、白磷、铁、氮气是单 质;熟石灰、干冰、胆矾是化合物。
2.(RJ必修1·P42改编)食盐分散到酒精中形成直径在
1~100 nm之间的超细粒子,这样的分散系是 ( )
A.悬浊液
B.溶液
C.胶体
D.乳浊液
【解析】选C。据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可以判断该
2.物质的简单分类法 (1)交叉分类法——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 进行分类。
(2)树状分类法
3.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例如: (1)金属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
4.分散系 (1)概念:把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质)分散在另一种 物质(分散剂)中所得到的体系。
(2)分类 ①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试讲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试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原则。

2.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的特点。

3.能够根据特定的性质及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内容:1.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原则。

2.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的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原则。

2.能够根据特定的性质及用途对物质进行分类。

四、教学过程:1.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质,思考如何对这些物质进行分类,引发学生对物质分类的兴趣。

然后介绍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分类原则,引导学生了解物质分类的基本概念。

2.讲解:根据物质的性质、成分及用途等方面,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如按物质的组成元素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按物质的状态可分为固体、液体和气体等。

同时,对每种分类方法的特点进行详细讲解,让学生对物质分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3.练习: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根据老师提供的不同的物质特性,对物质进行分类。

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加深对物质分类方法的理解,并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4.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总结物质分类的方法及原则,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方法及特点。

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让学生完成一份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加深对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理解。

同时要求学生积极思考,努力完成作业。

六、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总结反思,不断完善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要及时关注学生学习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惑,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掌握所学知识。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

高三化学第一轮复习物质的分类

①焰色反响 ②发光发热 ③燃烧 ④爆炸
⑤盐析 ⑥O3变成O2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③⑥
D.①②③④⑤
2、用化学方法不能实现的是〔 C 〕
A、生成一种新分子 B、生成一种新离子
C、生成一种新原子 D、生成一种新单质
三、物质的简单分类及其应用
1、常用的分类方法: 〔1〕穿插分类法
是分别按照多种标准对某一事物进展分类的方法
学 按是否有电子转移 反 响 按是否有离子参加
复分解反响 氧化复原反响 非氧化复原反响 离子反响 非离子反响
按反响进展的程度 可逆反响
不可逆反响
按反响的热效应
放热反响 吸热反响
四种根本反响类型与氧化复原反响之间的关系
化合反响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有单质参加的 化合反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
分解反响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有单质生成 的分解反响一定是氧化复原反响。
±ne±ne-
离子
由不同微粒构成的物质:
晶体类型 微粒 结合力 熔沸点 典型实例
离子晶体 离子 离子键 较高 NaCl、CsCl
分子晶体 分子 范德华力 较低 干冰
原子晶体 原子 共价键
金属晶体 阳离子
和电子
金属键
很高 金刚石
复杂
金属单质、 合金
注意离子晶体、原子晶体的化学式仅表示微粒个数的 最简比,并不能表示其真实组成。而分子晶体的化学 式就是其分子式,表示其真实的组成。


分子
微观角度 由微粒 原子 构成
离子
1、元素
(1)定义: 具有一样核电荷数(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 总称
(2)元素存在的状态:
①游离态:只存在单质中,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洁物 称为单质。

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

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主题: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一、教学目标:1、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掌握常见的化学物质分类方法和性质表现。

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化学物质的分类2、物质的性质三、教学重点:1、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2、化学物质的性质表现四、教学难点:1、各种化学物质的分类规律2、化学物质的性质解释和预测五、教学准备:1、教材《高中化学》2、教学课件和实验器材3、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估表六、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引入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物质,让学生思考这些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2、讲解:讲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包括物质的绝对性质和相对性质。

3、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物质的性质表现。

4、讨论: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物质的性质,进一步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5、应用: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怎样选择合适的化学品进行实验等。

七、教学评估:1、课堂测验:进行一次课堂测验,检测学生对化学物质分类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2、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写一份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并对化学物质分类和性质进行分析。

八、作业布置:1、预习:要求学生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

2、复习:要求学生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准备下次课的复习。

九、教学反思:1、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表现。

3、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调整和改进。

以上是一份高中化学一轮专题讲解教案范本,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物质的分类,掌握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物质的分类,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

2. 难点:如何区分各种物质类型,以及物质分类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质分类的奥秘。

2.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物质分类知识。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课件、教案、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 准备一些实际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物质分类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矿泉水、空气等,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分类。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纯净物、混合物、元素、化合物等基本概念,让学生理解各种物质类型的定义和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实际问题,如药品、食品等,让学生运用物质分类知识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物质分类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感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6. 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关物质分类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拓展1. 介绍物质的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如材料科学、药品研发等。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在环保领域的意义,如如何处理废弃物、防止污染等。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环节:在学习过程中,鼓励学生积极提问,解答学生关于物质分类的疑问。

2. 讨论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和实例。

八、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物质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练习题:布置课后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物质分类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九、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优缺点。

高中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

高中高三化学物质的分类教案教案主题: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 理解物质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2. 掌握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教学重点:1. 物质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2. 常见物质的分类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不同分类标准之间的关系。

教学资源:教材、学生实验报告、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一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例如固液气和元素化合物等。

Step 2:知识整理(15分钟)1. 提供物质的分类标准,如物态分类、化学性质分类、组成分类等,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分类。

2. 针对不同的分类标准,列出具体的分类方法和特征,并与实际例子相结合进行讲解。

Step 3:案例分析(20分钟)1. 根据学生实验报告或者教材中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物质分类,并找出相关特征和分类标准。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分类的实际意义,例如了解物质性质、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应用等。

Step 4:拓展延伸(10分钟)通过视频、实验等方式扩展延伸物质的分类知识,让学生了解一些特殊类别的物质分类,如催化剂、溶液等。

Step 5:归纳总结(10分钟)1. 整理物质分类的知识点,给出分类的标准和方法以及常见物质的分类。

2. 与学生一起讨论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和应用,从而深化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和整理知识,提出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和理解物质的分类。

通过拓展延伸部分的内容,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加强与学生的互动,让学生更加主动参与,提高其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复习》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复习》教学设计

《物质的分类复习》教学设计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化学科黄文锋一、教材分析1.从知识结构上看:本课题是学生学完了关于空气、氧气、水、碳和碳的氧化物、金属、酸、碱和盐等一系列物质的知识,为了便于记忆和进一步深化对物质知识的学习,需要按组成和性质对学过的物质进行整理和分类。

2.从教材的内容上看:本课题首先要帮助学生树立物质的元素观,让学生知道元素如何组成物质,从而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分析:学生已经建立了元素的概念,对元素组成物质也有一定的认识,也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但没有建立起有限元素与大量物质间的关系,没有建立物质的分类观。

2.建构学生物质的分类所需的知识支架:元素的化合价、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初步的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并知道其中一些重要的代表物质。

三、设计思想1.总思想:(1)能从组成上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能从名称或化学式确定物质所属的类别。

(2)知道同类物质性质相似。

2.教学策略1、通过让学生对概念对比、讨论,来帮助学生体会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依据。

2、通过小组学习来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学生点评,帮助学生学会分类的学习方法。

4、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学会用分类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

5、通过不同的作业,满足不同学习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要求。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物质的分类。

能够根据物质的组成,运用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常见物质进行分类。

知道同类物质性质相似。

①能从物质的组成上区分混合物、纯净物②能从元素的组成区分单质、化合物③能从元素的组成差异区分酸、碱、盐、氧化物④能说出酸、碱、盐、氧化物的结构特点和常见酸、碱、盐、氧化物的名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不同组成物质的分析,初步学会从组成物质的种类,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的不同的角度观察物质,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分类思想对化学学习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能够从物质的种类和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的不同的角度观察物质,通过比较的方法对不同的物质进行分类。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模板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模板一、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2. 掌握主要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点:1. 无机物质与有机物质的区分;2. 元素与化合物的分类;3. 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

三、教学内容:1. 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的区分;元素和化合物的分类;金属和非金属的区分;酸、碱、盐的分类。

2. 化学物质分类的方法:根据物质的组成成分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性质进行分类;根据物质的用途进行分类。

四、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2. 示范和引导相结合;3. 实验与演示相结合;4. 课堂互动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并与学生讨论有机物质与无机物质的区别;2. 讲解:分别讲解元素与化合物的概念,金属与非金属的区分,酸、碱、盐的分类;3. 实验演示: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物质的性质并进行分类;4. 练习与讨论:给予学生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讨论与互动;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物质分类的重要性,并概括各种分类方法。

六、教学资源:1. 课件PPT;2. 实验仪器与物质;3. 练习题目。

七、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2. 课堂练习;3. 学生表现。

八、拓展延伸:1. 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物质分类方法;2. 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实验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类;3. 教师布置相关阅读或实验作业,加深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

以上为化学物质分类教案范本,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

物质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概念和物质的分类;2.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3.能够将物质进行分类。

二、教学重难点1.物质的分类方法;2.物质的分类准则。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讨论法、实验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物质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物质的认识和分类意识,提出问题:你能够根据这些物质的特征将它们进行分类吗?请你进行尝试。

2.知识讲解(30分钟)(1)概念解释首先,教师向学生讲解物质的概念,即组成万物的基本单位,具有一定的性质和特征。

(2)物质的分类方法教师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包括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1)按照其性质和特征进行分类;2)按照其组成成分进行分类。

(3)物质的分类准则教师介绍不同物质分类准则的对比,以帮助学生理解。

3.示范和讨论(20分钟)(1)示范教师以食物为例,对不同食物进行分类,并向学生展示分类过程。

(2)讨论学生根据示范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分类方法和结果,探讨不同的分类准则和分类结果的理由。

4.实验分组(15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要求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质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的目的、步骤、结果和结论。

5.实验(30分钟)学生根据小组分工完成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

6.实验报告汇总和展示(2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汇总实验结果,并向全班展示实验报告,让其他小组评价和提出问题。

7.总结(10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学生的表现,引导学生对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准则进行总结。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问题、知识讲解、示范和实验等多种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提高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

通过实验的设计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准则。

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保证每个环节的充分参与和对内容的理解。

同时,教师需要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帮助,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加强归纳总结的能力。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学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专题2.1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教学案

专题2.1 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考试说明】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3.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命题规律】纵观近几年各地高考题,对本节知识点的考查形式为:一是以生产、生活、社会、科技中的物质为载体或以传统文化、古籍中的描述等为素材,考查物质的组成、分类、性质、用途及变化;二是以重要的新闻背景、新科技为题材考查胶体的性质、制备、提纯及应用等。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5)元素、微粒及物质间关系图2.物质的分类(1)分类的概述①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②分类应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标准”不同,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2)分类法按常用的两种分类法是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由于物质分类可以有不同的标准,那么对某一物质而言就可以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分属于不同的物质类别。

①交叉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②树状分类法的应用示例。

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填写到下图的括号中①硫黄②次氯酸③NH3·H2O ④铜⑤硫酸氢钠⑥NO2二、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和变化2.常见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反应⎩⎪⎪⎪⎪⎨⎪⎪⎪⎪⎧按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数目多少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离子参与分为⎩⎪⎨⎪⎧ 离子反应非离子反应按反应中有无电子转移分为⎩⎪⎨⎪⎧ 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按反应进行的程度和方向分为⎩⎪⎨⎪⎧ 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按反应的能量变化分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4.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1)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转化。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教案高中化学
教学重点: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了解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教学难点:理解物质的分类原理,能够根据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教案、幻灯片、实验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初步引入:请学生谈谈平常我们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物质有哪些,这些物质都有什么特点?
2. 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物质的分类。

二、概念讲解
1. 讲解什么是物质的分类,为什么需要对物质进行分类。

2. 介绍常见的物质分类方法,如按物质的组成分类、按物质的性质分类等。

三、分类实验
1. 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性质,然后根据观察结果进行
分类。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不同物质的性质和用途。

四、拓展应用
1. 让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更多不同类型的物质以及它们的性质和用途。

2. 讨论物质的分类方法是否存在局限性,如何更好地分类物质。

五、归纳总结
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重点强调物质的分类方法和实际应用。

2. 要求学生课后进行复习,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实验演示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从而更好地理解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
应用。

同时,通过拓展应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提高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的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的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和原则;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和特点;3. 能够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合理分类。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化学物质的分类原则和方式;2. 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课件;2. 化学物质分类的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3. 教师准备化学物质分类的实验操作步骤。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化学物质分类的主题,让学生讨论化学物质分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化学物质分类的方式和原则(15分钟)1. 介绍化学物质的分类方式和原则,包括按照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等进行分类。

2. 利用实例让学生理解不同分类方式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三、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20分钟)1. 按照物质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如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等。

2. 按照物质的物理性质进行分类,如气体、液体、固体等。

3. 按照物质的用途进行分类,如食品添加剂、药物、工业原料等。

四、实验操作(20分钟)1. 设计一些实验,让学生根据化学性质或物理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如酸碱中和实验、氧气的制备实验等。

2. 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

五、总结与展望(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学生应该如何根据化学物质的性质进行合理分类。

2. 展望下节课内容,让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实践应用:1. 学生可自行选择一种化学物质,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并写一份研究报告。

2. 学生可以结合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化学物质,进行进一步分类和探索。

教学反思:1. 教师应该加强实验操作的指导和引导,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化学物质分类的知识。

2. 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和讨论,提高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高中化学物质分类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特性和分类方法。

2. 掌握常见化学物质的分类和性质。

3. 能够根据物质的性质和结构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1.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2. 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教学难点:
1. 化学物质分类的基本原理。

2. 化学物质分类的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展示一些常见的化学物质,让学生了解化学物质的种类和应用。

二、讲解:
1. 化学物质的分类方法:
- 按物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 按物质的聚合程度可分为原子、分子和离子;
- 按物质的性质可分为金属、非金属和金属loid等。

2. 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 金属:具有导电性、延展性和 ductility性质,广泛应用于电器和建筑材料中;
- 非金属:多为离子晶体或分子固体,广泛应用于化工和医药行业;
- 金属loid:具有介于金属和非金属性质的物质,如硼、硅等,应用于材料和电子工业中。

三、练习:
组织学生进行分类练习,让他们根据所学知识对各种化学物质进行分类。

四、总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化对化学物质分类的理解。

五、拓展:
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物质分类方法和应用领域。

六、作业:
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并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化学物质的基本分类方法,并掌握各种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应用。

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和实际运用能力,提高他们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一零九中学2013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物质的分类教案复习目标:1、基本分类方法,能够对物质组成进行分类。

2、掌握元素、化合物等相关的概念,能够进行辨析。

基础知识:一、粒子的基本概念1、核素、元素、同位素(1)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2) 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质子数相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3) 元素是质子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质子数相同的核素总称为元素)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因为微粒的含义要比原子广泛。

2、原子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确切地说,在化学反应中,原子核不变,只有核外电子发生变化。

②原子是组成某些物质(如金刚石、晶体硅等)和分子的基本粒子。

③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④原子的概念是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从哲学的角度首先提出来的。

1803年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说。

目前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正在不断地深入。

注意:化学反应的本质就是原子的重新排列和组合。

3、离子离子是指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①离子的种类: 离子 ⎩⎨⎧阳离子:Li +、Na +、NH +4阴离子:F -、NO -3 、 SO 2-4②离子的生成途径:离子的产生⎩⎨⎧原子分子失去或得到电子电解质的电离③存在离子的物质:离子化合物:NaCl 、CaC 2、C 17H 35COONa ;电解质溶液中:盐酸、稀硫酸等;金属晶体中:钠、铁、铜等。

【注意】在金属晶体中只有阳离子,而没有阴离子。

分子、原子、离子均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基本单元,是化学研究的微观对象。

4、分子分子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粒子。

完整理解分子的概念,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是一种粒子,它同原子、离子一样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如:水、氧气、干冰、蔗糖等就是由分子组成的物质。

②分子有质量,其数量级约为10—26kg 。

③分子间有间隔,并不断运动着。

④同种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⑤每个分子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元素的若干原子按一定方式通过化学键结合而成的。

⑥按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把分子分成分子⎩⎨⎧单原子分子:He 、Ne 、Ar 双原子分子:O 2、H 2、HCl多原子分子:H 2O 、P 4高分子 ⑦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此作用称作分子间作用力(又称范德华力),它是一种较弱的作用力。

5、 “基”、“根”、“碳正离子”(1) “基”是指分子中除去一个原子或原子团以后剩下的原子团(也可能是单个原子),它是电中性的,通常不能稳定存在,如—NO 2硝基、—CH 3甲基、—SO 3H 磺酸基等(注意磺酸基不能写成—HSO 3)。

(2) “根”是带电的原子团,能稳定存在,如“NO 2—”亚硝酸根离子,“HSO 3—”亚硫酸氢根离子,它们各带一个单位负电荷。

“根”与“基”的区别在于是否带电荷。

“根”与“基”的电子式也不同。

如羟基—OH 的电子式为,而氢氧根OH-的电子式为 ,甲基正离子CH3的电子式为 。

二、物质组成分类1、纯净物和混和物常见的混合物包括:⑴高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聚合物等);⑵分散系(包括溶液、胶体、浊液)⑶同分异构间的混合体(如二甲苯总是混合物,含邻、间、对三种)⑷同素异形体间的混合体⑸其他:①氨水、氯水、王水、天然水、硬水、软水、水玻璃、福尔马林、盐酸、浓硫酸;②爆鸣气、水煤气、天然气、焦炉气、高炉煤气、石油气、裂解气、空气;③钢、生铁、普钙、漂白粉、碱石灰、黑火药、铝热剂、水泥、铁触媒、玻璃、煤;④煤焦油、石油及其各种馏分、植物油和动物油。

2、单质、同素异形体①同种元素的原子能构成单质的分子或晶体。

②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有因分子中原子个数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氧气(O2)和臭氧(O3);因晶体中原子排列不同而形成的同素异形体,如金刚石和石墨,白磷和红磷。

同素异形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其转化过程破坏原有化学键,因而属于化学变化。

同素异形体在纯氧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唯一的,因此可以由此两个方面证明其互为同素异形体。

③单质可分为金属与非金属两大类,金属单质具有金属光泽、导电、导热,固态时有延展性;在化学反应中是还原剂。

非金属单质一般没有金属光泽,质脆易碎,除个别(石墨)外不善于导电传热。

非金属性强者在化学反应中是氧化剂。

3、化合物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它又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两大类。

无机化合物的初步分类见前页表(1)氢化物:由氢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一般由非金属元素形成的氢化物,其固体属分子晶体,熔点较低,常温呈气态,称气态氢化物;碱金属及碱土金属(ⅡA)与氢形成的氢化物则属于离子型氢化物,其中氢元素为-1价。

(2)氧化物:由氧和另一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根据其性质可进一步分为:A.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低价金属氧化物,特别是活泼金属氧化物(ⅠA、ⅡA族)属于此类氧化物B.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一般非金属氧化物,特别是高价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和高价金属氧化物(Mn2O7、CrO3)属于此类氧化物C.两性氧化物-既能跟酸起反应又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Al2O3、ZnO、BeO等。

【注意】a.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包括两性氧化物)的对应(化合价一致)水化物是含氧酸或碱。

b.少数几种氧化物如CO、NO等,既不能跟酸,也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不成盐氧化物。

c.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分别可以看成是含氧酸、碱失去水的剩余部分,又称酸酐,酸酐(其中相应元素R的化合价相同)),如SO3是硫酸的酸酐,SO2是亚硫酸的酸酐,N2O5是硝酸的酸酐。

至于NO2既不是硝酸也不是亚硝酸的酸酐。

d.通常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

氧元素和碱金属、某些碱土金属还能形成化合价为-1价的过氧化物,如Na2O2和BaO2以及超氧化物,如KO2。

(3)酸:由氢和酸根组成,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酸是一种电解质,在电离时生成酸根阴离子,其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

①按组成分无氧酸(酸根不含氧元素),它们是酸性气态氢化物水溶液,称氢某酸,如氢氯酸HCl(俗称盐酸),氢碘酸HI、氢硫酸H2S、氢氰酸HCN等;含氧酸(酸根中含氧元素)称某酸如硫酸H2SO4、硝酸HNO3,有不同变价的按其化合物称高氯酸HClO4,氯酸HClO3,亚氯酸HClO2,次氯酸HClO。

相同元素、且成酸价态相同的酸还可按酸分子中失水情况分正酸和偏酸,如H3PO4为磷酸,HPO3为偏磷酸;H4SiO4为原硅酸,H2SiO3为硅酸;H3AlO3为铝酸,HAlO2为偏铝酸等。

②按其性质不同可分a.强酸与弱酸按相同条件同浓度下的电离度区分。

常见酸的强弱:强酸:HClO4、H2SO4、HNO3、HCl、HBr、HI;中强酸:H2SO3、H3PO4;弱酸:HF、CH3COOH、H2CO3、H2S、HClO、HAlO2、H2SiO3b.挥发性酸又称低沸点酸如HCl、HF、HBr、HI、HNO3、H2S和不挥发性酸又称高沸点酸如H2SO4、H3PO4。

另有某些不稳定含氧酸如H2SO3、H2CO3、HClO,只存在于水溶液中。

c.氧化性酸和非氧化性酸,这是根据酸根阴离子在化学反应中的氧化性与非氧化性划分的,酸中的H+都有氧化性。

常见的氧化性酸有硝酸、浓硫酸和次氯酸,非氧化性酸如盐酸、氢氟酸、磷酸。

注:酸性强弱和氧化性强弱之间没有联系和因果关系,如次氯酸HClO是强氧化性弱酸。

(4)碱:由金属和氢氧根组成(氨水NH3·H2O除外),且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它电离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

可以按性质分为强碱与弱碱,也可以按溶解性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碱。

如:KOH、NaOH、Ba(OH)2为可溶性强碱; Ca(OH)2为微溶性强碱;Fe(OH)2 Fe(OH)3、Cu(OH)2为难溶性弱碱;NH3·H2O为可溶性弱碱(5)盐:由金属(或NH4+)离子与酸根组成的化合物。

仅由金属与酸根组成的盐叫正盐,如Na2SO4、K3PO4;如组成中还有氢元素,即有酸式根的为酸式盐,如NaHSO4、NaHCO3、Ca(H2PO4)2;除金属和酸根外还有氢氧根为碱式盐,如Cu2(OH)2CO3、Mg(OH)Cl等,一般碱式盐的水溶性较差;在电离时产生两种阳离子和一种酸根离子的盐是复盐,如KAl(SO4)2·12H2O、(NH4)2Fe(SO4)2、KCl·MgCl2·6H2O。

(6)络合物:含有络离子的化合物属于络合物.例如络盐[Ag(NH3)2]Cl、络酸H2[PtCl6]、络碱[Cu(NH3)4](OH)2等;也指不带电荷的络合分子,例如[Fe(SCN)3]、[Co(NH3)3Cl3]等。

配合物又称络合物。

(7)其它常见的无机化合物:如Mg3N2、CaC2一般不称盐类而属于氮化物、碳化物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⑴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即物理变化仅是物质形态的变化。

如:水的三态转化,石油的分馏,用CCl4萃取碘水中的碘。

物理变化过程中可能发生化学键的断裂或者形成化学键,如食盐晶体熔化时就是破坏晶体中的离子键,而液体NaCl降温变成晶体时,又形成了离子键。

⑵化学变化:变化时生成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与物理变化相比,化学变化有以下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有放热、发光、变色、发声等现象③变化的本质是:旧键断裂、同时新键形成。

如:石油裂化,煤干馏,胃内消化食物等。

化学变化过程的同时也发生了物理变化。

例如,点燃蜡烛时,石蜡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石蜡燃烧生成CO2和H2O是化学变化。

2.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如颜色、状态、气味、溶解性、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物理性质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一般指不涉及物质化学组成改变的一类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也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是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内容。

(1)化学性质主要包括①氧化性、还原性②酸性、碱性③稳定性④络合性(2)影响化学性质的因素①物质结构。

结构是影响化学性质的最重要因素,结构决定物质的主要化学性质。

结构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离子结构、晶体结构等。

②物质的浓度对化学性质也有影响,如浓H2SO4与稀H2SO4的性质不同,浓HNO3与稀HNO3的性质不同等。

Cu十H2SO4(稀)——不反应Cu+4HNO3(浓)=Cu(NO3)2+2NO2↑+2H2O3Cu+8HNO3(稀)=3Cu(NO3)2+2NO↑+4H2O例题精讲:【例1】(08年广东理基·24)在下列变化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A.荔枝酿酒 B.酸雨侵蚀建筑物C.空气液化制取氮气 D.生石灰遇水成为熟石灰〖答案〗C〖解析〗A.荔枝酿酒过程中,会发生无氧呼吸,将其中的葡萄糖转化为乙醇,并释放出CO2气体;B.酸雨侵蚀建筑物过程中,酸雨的成分H2SO3与H2SO4会与岩石的CaCO3反应;C.液化(相变)是一种物理变化;D.生石灰为CaO,与水反应生成熟石灰Ca(OH)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