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育活动课实施指要--钟志农(精选)
钟志农:关注学生的基本需要

师问
学生为什么上课发呆? 学生为什么不肯完成作业? 学生为什么上自习说话、做小动作? 学生为什么逃学? 学生为什么对老师不肯讲真话? 学生为什么总是与老师作对? 学生为什么打架甚至打群架? 学生为什么痴迷网络? 学生为什么小小年纪谈恋爱? 学生为什么……
案例讨论: 帮这个孩子一把吧 大家来帮帮这个学生 一个纹身的职高生 新生入学要回家 重点高中女生倩离家出走 这个孩子的问题行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起来 的孩子,内心深藏着恐惧、不安、 孤独、自卑、疑虑甚至是仇恨,这 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情绪、 学业进步和情感发展,在很大的概 率上导致他们的人格发生扭曲,其 中的少数人则可能出现比较严重的 心理疾病。 例:从“奥数班”尖子到自 暴自弃的“问题学生”
结论与建议
结论 : 1、从事中小学个别心理辅导或 者班主任工作,第一位重要的并非 是技巧,而是理念。这个理念,就 是指我们怎样看待学生,怎样看待 他们各种心理问题的基本成因。理 念不同,看法和判断就不同,采取 的处置办法也不同,当然效果也就 大相径庭。
我们主张“尊严面前人人平 等”, 我们尊重等级但不要等级主义。而把 高等级的尊严凌驾于低等级的尊严之 上的行为才产生等级主义。“只有当 人们滥用权力来贬低地位比他们低的 人的时候,才播下侮辱的种子。年长 日久,侮辱转化为愤慨,倍感刺痛的 受害者可能渴望报复。结果,相对温 和的沉默抗议者有之,激烈的杀人报 复者也有之。”
“那些不被同伴接纳或是遭 到拒绝的儿童通常都是高危 童。”“这些高危儿童更有可能 辍学、有违法乱纪行为,在青春 期和成年期出现情绪和心理问 题”(库伯尔斯特,1990;莫尔 森,1991)。
美国心理学家希瑞尔指出:“在 人类个体发展的阶段中,再没有比自 我功能脆弱的青少年时期更容易因公 共羞辱和同伴诋毁而疯狂的了。导致 羞耻和侮辱感产生的原因,有可能因 为自己辜负了父母的期望,有可能因 为不断在家中重复体验因暴力和虐待 所带来的耻辱,有可能因为被当作圈 外人遭到同伴的排斥,……因此,这 一个年龄段的人群,会为了逃避自己 所属的亚文化伴发的压力而选择自 杀。”
归纳钟志农班级心理活动辅导.ppt

●本质上,辅导是一种精神、一种态度、一 种方式或一种媒体。凡是教育工作者,都有辅导的 责任,尤其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导师,更是辅导的 中坚,是决定辅导成败的关键。……打从上午七点 多钟学生进到学校,到下午三、四点钟学生放学回 家,孩子们一天中最重要的时刻,都掌握在教师的 手中。教师可以决定孩子在一天中的快乐或不快 乐,这一天过得有意义或没有意义。
(陈家麟,2002.1) ❖ ●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成为制约心理健康教育 进展的“瓶颈”。
(陈家麟,200的 四条设计要求
1、面向发展需要——
班级辅导着眼于同龄段学生发展中可能遇到的
关键性问题,它应该是一种有系统(区别于班
会)、有目标的活动,并且突出强调辅导中预防
柏恩的“相互作用分析理论”着眼于人与人 之
间的互动和沟通,是班级辅导“生生互动”活动原 则
的理论基础;柏恩认为在互动中可以促进受导者对 自己及他人的感知,并从中得到学习、支持、回 馈,从而导致成长。因此设计必须确保学生小组合
作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例:走近父母04—09— :02) ⑷防止教师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喧宾夺主,一
☆ 信件会串 ☆ 自画像 ☆ 时空隧道
☆ 主席排 ☆ 心理小测试 ☆ 回旋沟通
精心整理
△ 游戏是学生包括成人普遍喜欢的活动,关注和 参与游戏是人的天性。有益的游戏能给人们带来快 乐并从中受到教育。
△ 游戏的特点是—— ☆ 创设了一种情境,并可将情境组合成有意义
的“产品”;
例:懂得珍惜
☆ 过程中充满欢乐; ☆ 主动参与; ☆ 不一定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 没有特别标明的学习目标; ☆ 不会有输赢的心理负担; ☆ 有“自我效能感”。
录像片段:穿越情感的风暴
精心整理
钟志农老师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

如果在实施过程中感觉不够流畅、 效果不
佳,除了教师个体因素外,问题往往出 在辅
导理念和辅导思路的迷失上。
例:穿越情感的风暴 )
走近父母 (54:00
2021/4/14
如果团体运作顺畅,则思路清晰合 理往
2021/4/14
(一)6条操作原则
1、动感第一; 3、多元互动; 5、主体抉择;
2021/4/14
美国心理学家贾霍达(1958)提出,积极的心理健康 要从六个方面来定义其性质:
(1)积极的自我态度 ; (2)全面的成长、发展和自我实现; (3)整合性——一种集中统合的心理功能; (4)自主发挥功能的能力; (5)对现实的准确认知; (6)能掌控自己周围的环境环境。 贾霍达上述六个方面的要求,准确地勾画了中学 学生积极人格发展的主要内容。
2一个持续的 教育历
程,并应有一个连贯的主题。
辅导是持续的教育历程。辅导工 作应从
小学就开始,贯穿整个教育历程。它应 有一
2021/4/14 个连贯的主题,并且成为整个教育计划
3、心理辅导活动课应该着眼于发展
的关键期,重在抓好危机的预防。人 格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按不变的顺序展 开的,而这个顺序是生物学上成熟的 结果,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 需要。我们要注意抓好儿童青少年发 展的“关键期”,因为个体在成长中 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应该适合 某种行为的发展;如果错失发展或学
2021/4/14
辅导理念的把握 1、对辅导主题的理性辨析
如:小学五年级《感恩父母》— —《爸爸妈妈真的不容易》——《如 何应对父母的唠叨》 2、对辅导对象年龄特征的了解 3、对辅导主题针对性的斟酌
2021/4/14
(二)恰当设定辅导目标
心育活动课实施指要--钟志农

结语
培养“人”的终极目标,就是人应该成为什么样的 人,
就是人的发展方向,其核心是“理想人格”者为何。而所 谓
“理想人格”,就是做人的理想标准,就是人的相对稳定 的 积极心理品质和行为模式。 这就是六六工程的意义所在。
愿我们对学生心灵发展“路线图” 的共同探索和努力,能够引领孩子 们幸福的人生!
的“发展危机”;而落实“成长路线图”的实施载体无疑 就是
26个发展焦点连接成学生7-19岁成长发展的 路线图
小学——适应、习惯、注意、观察与想象、思维、 人际、个性与记忆 初中——学习适应、人际、青春期教育、学业分化 与压力 高中——学习策略、竞争与抗挫、爱与价值观、生 涯规划
职高——自我概念、学习动力、人际矛盾、行为习惯
五、防止心育活动课的六个“不等式”
1、预设>生成(表现为:教师上课照背教案预设的 台词、教案中预设学生答案、刻意诱导学生的回答向老 师主观预设答案靠拢并对号入座,等等。) 2、控制>引导(表现为:封闭式设问、指定组长或 指定发言人、匆忙否定学生意见、设计不留空白、教师 小结脱离学生分享内容,牵强附会,等等。) 3、活动>分享(表现为:为游戏而游戏、不注重学 生感受、仓促收口、分享内容没有情感体验基础、言不 由衷、浅尝辄止、脱离学生认知水平盲目拔高,等等)
上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六个“不等式”应该引起我们教师的高度关切,
而解决之道则是努力将这六“不等式”倒置过来,课上操 作 时经常提醒自己,课后反思时认真检核自己的课堂语言及 课堂行为,久而久之,定能奏效。
五、评价心育活动课的指导思想
1、评价心育课程的实施效果,还是评价心育课程 的实施过程? 2、评价是为“分高下”,还是为“促改进”? 3、学科教学评价指标适用于心育活动课吗? 4、评课不要怕讲真话 5、公开课即使上“砸”了也同样是贡献 评价的参考指标
听钟志农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大全五篇)

听钟志农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大全五篇)第一篇:听钟志农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听钟志农教授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有感4月12日,我有幸聆听了钟志农教授作的题为《教育必须走在发展前面》的学术报告。
《报告》从儿童、青少年发展的不同年龄阶段,分析了学生在不同时期的不同发展特点、出现的不同问题,并以生动的实例,从不同个体入手剖析了问题出现的根源。
报告的核心主题就是:教育不能总是在解决学生问题,而是必须要走在发展的前面,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了解学生发展的心理特点,做到施教有的放矢。
钟志农教授是我国著名心理专家、家庭教育专家,浙江省第一位心理健康特级教师。
他这场生动精彩的专题报告,既贯穿了深厚的教育教学理论,又穿插了丰富典型的教学实例,有很强的理论性、学术性、实践性和指导性,对我们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能力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连续两天的培训,我一点都没感到疲劳,反而更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听后感受总体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即惑、清、悔。
所谓惑,就是听了讲座后,反思自己的教育,觉得很多方法,比如规定时间完成作业等,早很多年就向家长推荐过,可是好像也收效甚微,所以感到非常困惑。
所谓悔,就是听了讲座,真是对自己以往教育孩子的方式感到惭愧。
正如省教科所的领导所言,钟教授的讲座,不仅对我们教师有用,对年轻的父母更是有用。
虽然自己是教师,但对自己孩子的教育也有许多失败之处,实践中常常不顾及孩子的心理,以致造成孩子有了一些不良的个性行为,边听边后悔。
所谓清,就是听了钟教授的讲座后,对很多以往模糊不清的心理健康问题,在理论认识上更加清晰了。
比如:一直以来,总认为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就是不健康的。
但依据钟教授的观点,这个看法显然是片面的。
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理念,将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将带来无限的益处,我们不会再不顾及孩子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无端拔高要求,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等。
作为家长,作为老师,聆听了钟教授的报告后,对我有三个方面的深刻启示:第一,教育孩子是一门科学艺术。
钟志农心理辅导课设计指南与范例

钟志农心理辅导课设计指南与范例1.今天我们将探讨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
Today we will discuss how to cope with stress and anxiety.2.在面对压力时,我们可以通过深呼吸和放松来缓解自己的情绪。
When facing stress, we can relieve our emotions by deep breathing and relaxation.3.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息息相关的,我们要注重保持身心的平衡。
Physical health and mental health are closely related,and we should focus on maintaining a balance between body and mind.4.与朋友或家人分享自己的感受,有时候可以帮助我们减轻情绪压力。
Sharing our feelings with friends or family can sometimes help us alleviate emotional stress.5.学会采取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这对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Learning to take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life's challenges is very important for mental health.6.心理辅导有助于个人认识自己的情绪和需要,从而更好地处理情绪问题。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helps individuals understand their emotions and needs, thus better managing emotional issues.7.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以及如何应对内心的情绪波动,是心理成长的重要一步。
Learning to listen to the voice of the heart and how to deal with emotional fluctuations is an important step in psychological growth.8.接受自己的情绪,同时也要学会疏导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钟志农老师2011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

D、团体结束阶段常用的设计形式 1、团康类活动;
例:请在我背上留言
2、音乐类活动。
以上四个发展进程不等于课的设计模式。 所谓四个发展进程,是指所有的团体辅导 (班级团体辅导和小组团体辅导)的团体动 力规律。只要是团体辅导,都靠团体动力来 推动,如果没有团体动力,那么你站在学生 面前,只是在“上课”(而且是单向传递的 讲 授式上课),或者是在做“讲座”。
三、如何设计?
(一)全力聚焦辅导理念 理念是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灵魂,心理 辅导活动课的价值及其深刻性主要就是体 现在辅导理念上,心理辅导活动课与一般 的主题班会的根本分界线主要也是体现在 辅导理念上。从这个意义上说,辅导首先 是一种理念,而不是技巧。
在我们设计一节心理辅导活动课时,首 先要考虑的是:我要解决什么问题?班里学 生存在的倾向性问题是什么?他们的年龄特 点又是什么?这样,我们的选题才会有的放 矢,才会受到学生的欢迎。
一个心理辅导教师不能远离学校热气腾腾 的日常生活,不能站在学生群体的外围“隔 岸 观火”,否则我们的思想、灵感、热情就会 枯 竭,我们自己的心灵家园就会杂草丛生,我 们心理辅导课的设计也会“才思耗尽”。
(四)认真理清辅导思路 班级心理辅导活动的现场是瞬息万变、很 难预测的,因此教师在设计团体辅导时,应 把主要精力放在理清辅导思路上,而不应拘 泥于具体细节。
2、倾听技术; 4、具体化技术; 6、同感技术; 8、面质技术; 10、自我开放技术。
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
钟志农
zhongzn@
一、如何定位?
1、发展性团体辅导 ● 以班级为辅导单位、以同龄段学生成长 需要(同质团体)为辅导目标的团体辅导; ● 侧重体现了学校“心育”的教育性、发 展 性(在一个更新的层面上认识自我,开发自 我潜能,而不是解决适应困难问题)和预防 性功能;(台湾录像)
钟志农:勤耕不辍的心育“_拓荒者”

18EDUCATOR今年是钟志农从教研部门退下来的第18个年头,也是他与心理健康教育“密接”的第30年。
从虚龄来说,他业已迈进耄耋之年的门槛,但他始终退而不休——采访当天,钟志农正身处无锡,和自己的几位徒弟受邀为一个全国性的“中小学危机干预高级研修班”授课。
30年来,如一位辛勤的老农守望着广袤的土地,钟志农在心理健康教育这块田地里不停耕耘,挥洒汗水与心血,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日益丰饶,也尽力为一所所学校、一个个家庭、一颗颗心灵带去希望与光热。
“黄金职涯”从50岁开始职业生涯的最后十年怎么度过?——这是50岁的钟志农回到阔别已久的家乡杭州时思考的问题。
人生的前半段,特殊年代里,钟志农中断学业,先后去到山西、内蒙古、黑龙江“上山下乡”,后于1972年在“北大荒”参加教育工作,一路在一线教师、校长、教育行政主管的角色间轮转。
直至1993年,思乡情切、渴望落叶归根的钟志农请调回乡,成为富阳市(现为杭州市富阳区)教育局教研室的一名副主任兼中学历史教研员。
彼时,行政干部原则上52岁就要退居二线,在很多人看来,钟志农是回来养老的。
但钟志农清醒地认识到,人生苦短,自己平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在艰苦的地方劳动,他要抓住职业生涯最后的“黄金十年”,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得益于教研室的资源优势,回到杭州后的半年多时间里,钟志农阅读了大量国内外的教育期刊、资料,出于职业敏感,他从中生发了两个预感:一个是我国教学领域正酝酿一场较大规模的课程改革;另一个就是,在新世纪到来前后,我国将在德育领域引进发达国家盛行的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
第二个预感也与钟志农的另一段经历有关。
1986年,我国部分高校开始恢复心理学学科。
这一年,钟志农正好在黑龙江农垦教育行政干部学校接受了半年脱产培训,系统学习了心理学这门课程。
这段经历让后来成为高中校长的他萌发了一种新的认识——学生的各种行为问题,不仅是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缺陷造成的,更可能源于他们心理发展上的一些障碍。
论文3:听钟志农教授的以心为本感想

钟志农教授《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的观后感佛山市南海区桂华中学罗丽芳我在心理B证课程学习中观看了钟志农教授的视频《真正的教育应该“以心为本”》,钟教授的讲座和视频给我很深刻的印象。
首先,他的授课方式很值得我们学习,他能很好地调动听报告的老师积极地思考,参与讨论。
最重要的还是他再次强调的以人为本的观点。
作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专家,钟志农老师凭借其四十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经验,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用先进的心育理念,幽默风趣、睿智亲切的语言,鲜活的辅导个案,深入浅出地向我们阐述了中小学生问题行为的心理成因。
钟老师还给我们详细讲解了个体从初中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各阶段不同的心理发展主题。
这场生动精彩的讲座,让广大教师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新的收获。
教师们普遍反映这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内容贴近中学教学和生活实际,能引起大家广泛共鸣,引发大家深入思考,是一场高水平、高质量的专家报告。
而且,钟老师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非凡的人格魅力本身就是一抹阳光,让沐浴其中的心灵,感受到一种纯净和高贵!“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心为本”,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以心为本”的教育。
时时处处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和内心需要,才能与学生心心沟通。
任何与“心”有关的教育,其成功与否的关键都在于双方之间是否建立了信任和安全的人际关系。
所以,班主任工作和学生“问题解决”的前提与第一要务是“建立信任关系”。
而对师生之间“信任关系”影响最大的是教师的情绪失控和言语失控。
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努力克服过去在管理教育学生过程中习以为常的命令、控制、指挥、警告、威胁、训诫、说教、讽刺、挖苦、不愿意积极聆听等有伤师生之间和谐关系的错误做法,而代之以心理健康教育中倡导的真诚、接纳、尊重等理念、方法与技巧,努力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氛围。
看过钟志农教授的视频,我回想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做法,我发现我在班主任工作中的许多教训,就是忽略了“以人为本”理念,很多时候我考虑的只是自己的内心感受,不考虑学生的内心感受。
钟志农老师心理辅导课的实效性

9、如何看待有的老师上心理辅导课的自我挫败感? (1)辅导教师们在实施心理辅导活动课中, 遇到的挫败体验,其主要根源不在于我们自己的 素质适合不适合做这项工作,而在于我们在这一 领域内的实践经验的积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量 限。
(2)只要是课堂,就需要课堂管理;而课堂管理 是要有能力和技巧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心理辅导 教师”首先是一个“教师”。在学校里做心理辅导 教师 ,首先要过好“教师关”,然后才可能当好一个“ 会上 心理辅导课”的心理辅导教师。
(3)心理辅导课的理论取向—— ① 以发展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团体辅导是 发展性和预防性的,而不是治疗性的,强调不同发 展阶段的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强调艾里克森的人 格发展理论) ② 以团体动力学为理论依据(强调团体动力“ 场”的构建、强调共同目标、团体气氛、成员的正 向互动、信息的多元回馈)
③ 以社会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班级社会小环 境、同伴团体、师生关系和朋辈心理互助) ④ 以教育心理学为理论依据(强调课堂生态系统 与调控、强调归属感与内聚力)
1、心理辅导课与思品课有何区别? (1)课程功能不同。 (2)课程内容不同。 (3)思品课更强调认知成分一些,心理辅导课更强 调体验成分。 (4)思品课更注重主流社会的价值标准,思品课教 师不能保持价值中立,思品课不能有错话。
(5)思品课也在学心理辅导课的技巧,但心理 辅导课的技巧性要求更高一些(更注重倾听、尊重 、同感等辅导技巧)。 (6)思品课允许有更多的灌输色彩,课程性质 决定了学生可能掩盖内心的真实想法,可能缺少安 全感。
传统的文化课是非常重视教案设计的操作程序 的,上课就是执行教案的过程。教师的“教”和学 生 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的预定 设 计,而不是突发的“节外生枝”。一些教师最希望 学 生回答问题时能达到教案预想的水平,如果不是这 样,就会循循善诱,努力引导,直到让教师满意为 止。应该说,这种重视和落实预定的教学设计方案 是一种好的教学作风和习惯,但是心理辅导活动课 却有它自身的一些特点,使我们难以完全做到这一 点。
钟志农心理健康

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维持,主要是以人的中间层次的需要即“安全”、“爱与归属”、“尊重”的需要的满足为前提条件的。
⑴安全需要
新生入学第一个月是形成安全感的重要时刻,老师应引导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氛围!那些看老师第一眼垂下眼皮的学生缺乏安全感,老师应多关注他们。
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移情、反移情!
学习习惯分家庭学习习惯和学校学习习惯。
家庭学习习惯
一、按时完成作业,不拖拉
一年级的孩子时间知觉与空间知觉不清晰。8周岁时基本完成。他们前后清楚,左右不清楚。小孩子让玩10分钟,30分钟也回不来,时间知觉模糊。
家长要训练时间知觉。
不按时完成作业的原因: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时间知觉不清楚。
方法技巧
强化 促进良好行为发生
惩罚 处分制度,量化机制 (惩罚可以搞研究)
消退 不去强化不正当的行为,自动减退
如何培养孩子按时完成作业?
①评估
有多少作业?多长时间完成?
建议老师留作业都应加上完天都一样。
放闹钟定时,到时间收走作业本,不管做完没做完。做不完,给孩子讲以后考学也这样的道理。
游戏中的主角,配角的分配,孩子的自信心与任性心理要掌握好,轮流扮演。
期别4
小学教育阶段,上进不上进的问题是个体发展的关键。孩子天生上进,无论动植物都是天天向上的。3、4年级的孩子有些眼神可能已经暗淡了,5、6年级有的孩子可能目露凶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5、6年级更多的应该是有理想,有梦想的时期。
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钟志农)讲座笔记

期别4
小学教育阶段,上进不上进的问题是个体发展的关键。孩子天生上进,无论动植物都是天天向上的。3、4年级的孩子有些眼神可能已经暗淡了,5、6年级有的孩子可能目露凶光,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了。5、6年级更多的应该是有理想,有梦想的时期。
个案:
个案:
孩子不顾一切的表演,表现自己。3—6岁的孩子是最容易和客人交往的,一旦抓住别人的眼球,就会更加增强表现欲。任其所为是不可以的,不然会让他更任性。父母可以提前和孩子商量,提前排练节目,定制节目单。父母与客人聊天是第一个节目,他的节目是第二个节目,让他先在后台作准备,这是延迟满足理论。父母不满足他的要求(孩子这时期都处在即刻满足阶段),孩子的自信心可能受挫,父母要把握好度。
期别3
自信人格基础形成的关键期。孩子生来是自信的。孩子生来从极端的无助向极端的自主发展。孩子开始说“我”时起,就知道自己是个独立的客体。他会有很强的创造力和破坏力。他会把钟表拆成废铁,他也会搭建小房子。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会越来越棒,更有自信。但他会横向膨胀,会发展成极端任性,极端自我为中心。到5、6年级可能表现更突出,父母要掌握平衡。孩子会有很强的表现欲,要把握好度,既不扼杀也不纵容。
体育活动和民间游戏都可培养感统能力,玩就是在培养。
有利的游戏:
女孩子的:跳皮筋、扔石子、跳房子、跳绳、荡秋千
男孩子的:弹玻璃球、玩泥巴、玩沙子、打弹弓、滚铁环、踩高跷、翻跟头、轮滑
学步车对孩子成长不利,孩子不可能不摔跤。
胎儿在母亲的肚子里就喜欢挣扎,碰到母亲的肚皮才觉得安全,抑郁症的人喜欢靠在墙壁才觉得有回到娘胎里的感觉,父母抱一抱孩子才觉亲切。
心理辅导活动课实施要务(钟志农)讲座笔记
钟志农 小学4—6年级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1-(1)

阶段目标:训练和发展小学高段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我能“想得快又快”
思维敏捷性
适用于
小学三、四年级,以四年级(下)学期为主。
我能“脑筋急转弯”
思维灵活性
我能“沙里淘真金”
思维求异性
我能“想法很奇特”
思维独创性
我能“思路比天宽”
思维发散性
我能“从小爱幻想”
思维超越性
活动模块9诚实守信
小学4-6年级心育活动课主题设计架构
——引导小学4—6年级学生学会36个“我能”
钟志农
心育
总目标
埃里克森
人格发展
关键期
活动模块
及阶段性心育目标
活动主题
积极心理品质
发展重点
适用年级
1、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
2、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
3、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
4、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培养勤奋进取精神的关键时期;
自知
我能“与挫折同行”
坚毅
我能“惜时如惜金”
惜阴
我能“复习讲策略”
善学
我能“考前更轻松”
平心
说明:一般说来,每个学期大致安排8节心育活动课,其中,6节可在上述主题总体设计架构内选择,2节为校本心育活动课,由班主任或心理教师根据本地、本校实际情况(例如城乡区别、地域区别、学校类型区别、生源区别等等)设计主题。
阶段目标:促进小学高段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我能“心中有他人”
利他
适用于
小学四、五、六年级,以五年级(上)学期为主。
我能“信守我诺言”
守信
我能“巧对婆Biblioteka 嘴”移情我能“珍惜讲真话”
用班级心育活动课引领学生幸福人生2

(4)人格发展的各个阶段是按不变的顺序 展开的,而这个顺序是生物学上成熟的结果, 是儿童青少年社会心理发展的需要。我们要注 意抓好儿童青少年发展的“关键期”,因为个
体 在成长中的某一段时期,其成熟程度应该适合 某种积极行为和积极人格的发展;如果错失发 展或学习的机会,其损失甚至是一生都无法弥 补的。卢俊Y辅导手记 特伦的观点
(2)埃里克森的人格理论强调在人生发展 进程中应努力培养信任感、自主精神、自信 心、进取心、自我同一性等积极人格特质,增 进自尊感、勤奋感、成功感、价值感、可控感 等积极情感体验,它与当代的积极心理学一脉 相连,是开展班级心育活动课、制订班级心育 活动课课程标准及发展性辅导主题的重要理论 依据。
在埃里克森提出的每一个心理社会期发展阶 段中,面临核心问题之后所产生的人格特质,都 包括了积极与消极两个方面的可能性。如果各个 阶段都保持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 的任务,逐渐实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 心理社会危机,出现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 格。
整个中小学阶段,就是一个危机与转机并 存的人格发展历程。“在人格的形成过程中, 如果发展危机得到成功的解决,自我就会获得 希望、意志力、有目的、能力、忠诚、爱、关 心他人和智慧等品质;反之,就会使自我形成 恐惧、自我怀疑、无价值感、无能感、不确定 感、自私、无意义感或失望等特质。”
(黄希庭,人格心理学,1998)
—— 学校心理咨询实用规划(第4版)P.166
“团体指导更多教育性质,与团体咨询相 比在个人互动的深度以及组员之间的分享水平 上都有差别。……总起来说,团体咨询和团体 指导的区别在于团体的目的,组员之间的互动 水平,咨询员的领导行为以及团体的规模。”
—— 学校心理咨询实用规划(第4版)P.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