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内涵
化学科学素养5个方面
化学科学素养5个方面
化学科学素养是指一个人对化学知识、技能和态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五个方面的化学科学素养:
1. 基本概念和原理: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定律,如原子结构、化学反应、化学键等。
2. 实验技能: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称量、配制溶液、加热、过滤等,并能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设备。
3. 安全意识:了解化学品的安全使用和储存方法,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安全。
4. 数据分析与解释:能够收集、整理和分析实验数据,运用化学知识和方法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推断。
5. 创新思维: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提出新的假设和方案。
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引言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研究化学过程中所培养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科学探究能力、证据推理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
本文将详细阐述高中阶段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培养策略及评价方法。
一、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1.1 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能力是指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等环节。
1.2 证据推理能力证据推理能力是指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理论分析等证据,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和论证的能力。
1.3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是指学生能够从宏观现象中提炼出本质规律,并运用微观理论解释宏观现象的能力。
1.4 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是指学生在研究化学过程中所形成的积极态度、严谨治学的精神、勇于创新的精神等。
二、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生活实例、化学实验等情境,激发学生研究化学的兴趣,培养他们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注重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
2.3 引导探究,训练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培养他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设计实验、分析数据的思维方法。
2.4 强调证据,提高推理能力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理论分析等进行逻辑推理、判断和论证的能力。
2.5 渗透德育,培养科学精神在化学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评价方法3.1 过程性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实验操作、作业完成等情况,对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证据推理能力等进行评价。
3.2 终结性评价通过化学考试、学业水平测试等方式,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评价。
3.3 自评与互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和团队协作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作为初中化学教师,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化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科学素养是指学生具备科学思维能力、科学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索能力的综合素质,而科学精神则强调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热爱和追求。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
一、培养科学素养的重要性及方法科学素养是学生接触科学的入门,也是培养他们对科学兴趣的基础。
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呢?首先,化学教师应关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科学思维是指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讨论,培养他们的观察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化学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察能力。
科学观察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事实现象的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或案例分析,让他们通过观察和记录,培养他们分辨现象的能力,从而积累科学知识。
最后,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具备科学探索能力。
科学探索是指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科学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实验设计,激发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索答案的兴趣。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能够培养科学素养中的探索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性及方法科学精神是学生对科学的兴趣、热爱和追求,它是学生科学学习的动力和动力。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呢?首先,化学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科学实验室、科技博物馆等地方,让他们亲身感受科学的魅力和应用。
同时,教师也可以推荐优秀的科普读物和科学电影,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观看,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其次,化学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科学竞赛和科学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将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科学才能的机会,激发他们对科学的追求和热情。
教师可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在科学竞赛中取得好成绩,并鼓励他们在科学实践项目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摘要:科学素养是人对自然界的总的看法,其核心要素是人的科学观,属哲学层次的观念。
化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基础性学科,在初中化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当前初中化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立足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标准,不断改革和创新,全面提升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促进学生对化学学科的系统性和科学性认识,全面提升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化学科学素养科学探究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化学科学素养包括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四个层面。
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是学生化学学习的基础,在这一阶段,对于这门自然科学的学习,学生更多的是在学习前人的科学发现,验证前人的科学发现,在这样的学习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
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不仅注重课本上提及的实验、探究、讨论的条理分析,还积极为学生设计更为生动有趣的探究实验,以便将理性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感性化、直观化。
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及有关知识点时,我用三个等大的钟罩做了如下对比实验:在前两个罩内充入等量的二氧化碳,第一个罩内放有一盆绿叶的小草,第二个罩内只有二氧化碳,第三个罩内只是空气。
三个罩内都放有温度计,并将三个罩放在水泥地面上,观察罩内温度的变化。
通过多组学生多次实验,得出了第二个罩比第三个罩温度变化的幅度大,而第一个罩内温度出现了由低到高、又有所降低的波动这一结论。
渗透科学素养,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渗透科学素养,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之一。
科学素养是指个体在科学领域中的知识、技能、观念、道德价值观等综合素质。
化学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培养科学探究的兴趣和习惯,帮助学生熟悉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
可以通过设置科学实验、科学探究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只是被动接受和记忆教师讲解的知识。
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失去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学习效果也会比较低。
教师在化学教学中可以尝试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问题导向学习、探究式学习等。
这些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在化学教学中,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的传授是远远不够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通过实验、实践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感受化学现象,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可以通过组织科学研究项目、开展科技竞赛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化学学科的学习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能力。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要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入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只有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渗透科学素养,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
渗透科学素养,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一、科学素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科学素养指的是个体在科学方面的知识、观念、方法、技能等方面的积累,以及个体在科学领域中的态度、价值观、行为和意识。
在传统的化学教学中,学生只是被灌输各种概念和公式,记住一些知识点,却不会去真正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应用方法。
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们对化学不感兴趣,也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科学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化学科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学生将会培养起自己的科学思维能力,能够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简单地死记硬背一些知识点。
科学素养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需要不断创新和解决问题的学科,学生需要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通过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学生将会培养起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要想通过渗透科学素养提高初中化学教学质量,首先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传统的化学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以讲授为主,学生以被动听讲为主,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参与性。
这种教学方法往往会让学生对化学产生抵触情绪,也无法真正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教师应该通过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案例分析、探究性实验等方式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师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学生需要能够熟练地操作化学实验室设备,并能够进行实验的设计和分析。
教师需要通过渗透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多进行实验,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可以通过实验课、化学实验室课程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真正理解化学知识,懂得如何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完整版)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5个维度,其内涵分述如下。
素养1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从不同层次认识物质的多样性,并对物质进行分类;能从元素和原子、分子水平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形成“结构决定性质” 的观念。
能从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视角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2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能认识物质是运动和变化的,知道化学变化需要一定的条件,并遵循一定规律;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并伴有能量的转化;认识化学变化有一定限度,是可以调控的。
能多角度、动态地分析化学反应,运用化学反应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素养3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具有证据意识,能基于证据对物质组成、结构及其变化提出可能的假设,通过分析推理加以证实或证伪;建立观点、结论和证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知道可以通过分析、推理等方法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建立模型。
能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揭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素养4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认识科学探究是进行科学解释和发现、创造和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能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能从问题和假设出发,确定探究目的,设计探究方案,进行实验探究;在探究中学会合作,面对“异常”现象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素养5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具有探索未知、崇尚真理的意识;赞赏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绿色化学观念,能对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扩展资料:所谓化学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化学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关键能力”属于智力因素,“必备品格”主要属于非智力因素,“正确价值观念”属于价值取向。
核心素养是党的教育方针的具体化,是连接宏观教育理念、培养目标与具体教育教学实践的中间环节。
党的教育方针通过核心素养这一桥梁。
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科学理论与科学技术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作为基础理论学科的化学更是如此,而由化学衍生出的分支学科也越来越多,涉及面也越来越广。
在这种背景下就对我们中学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搜集整理的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内容。
化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1 基本科学知识现代社会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其联系日趋紧密,知识高度综合化。
以化学为例,在大学的课程中,由化学衍生出的二级学科:材料科学,其中既有化学的知识又有物理学和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的知识甚至社会学与哲学也包含在内,如若失其一端,则整个课程就无法进行下去。
2 化学专业知识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有深厚的化学专业知识是最基本的要求。
所谓专业知识,一是指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史知识和一定的化学科研与实验能力;二是指专业提高知识,指化学专业发展的新成果、新知识、新观点。
中学化学教材是以化学基础知识来培养和形成学生科学方法、科学品质的载体。
中学老师必须掌握精深的化学专业知识,必须对中学化学教材能“上通下达”,才能很好地教书育人[2]。
新成果、新知识、新观点为现代科学注人了活力,不了解新成果、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观点,原有的知识就会成为一潭死水,而失去原有的生命力,这样的中学教师将如何胜任信息化时代的教学工作呢?3 化学科学素养关于科学素养,我国有学者将其涵括为: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也有学者认为科学素养包括以下三层涵义:一是科学的世界观; 二是明白科学与技术的区别,能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带来的重大影响,包括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三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用理智的科学态度来改造客观世界的意识。
而化学科学素养的核心是“探索求真”其价值是认识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价值诸方面。
化学教育又是以化学教学活动为主渠道进行教化育人的一种社会实践。
其基本宗旨是遵循时代的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科学素养与化学科技价值观的培养教育,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利学品质以及博爱的情怀[3]。
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然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中学生不仅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还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有探索和创新精神及实践的能力等。
教师应在课堂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
基础教育既是培养普通人才的场所,也是培养各类高级人才的奠基工程。
我国各级各类人才的培养,只有根植于普及的高质量的基础教育的土壤上,才可能有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高质量。
专家预测,我国今后一二十年仍需大量合格的中初级劳动者和中层技术人员。
而目前阻碍经济发展的显著问题是普通劳动者素质差,已有的科技成果不能迅速而有效地转化为生产力。
基础教育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素质的提高必然要注重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中学生应具备怎样的科学素养?首先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其次有强烈的求知欲并有探索和创新精神,还应该有勇于实践的能力等。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学生具有优良的学科品质,为学生能够很好地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说明。
1.培养学生探知欲要让学生以兴趣为起点,去探索事物的奥妙,让学生去感知其探索过程的新奇、兴奋和愉悦。
从中学生也收获到了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后的成就感。
”铁能不能与水反应呢?请同学们通过查资料、动手做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
起初,在实验中学生对以下两点存在疑惑。
1、铁不与冷水反应,但它可以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为什么?2、铁不与热水反应,但灼热的铁丝迅速放到冷水中表面会产生黑色物质,黑色物质是什么?最后学生认识到: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原因是因为铁不纯,在潮湿的空气中,铁与水和氧反应,最终生成三氧化二铁——铁生锈了!而灼热的铁丝迅速放到冷水中表面产生黑色物质,是因为高温时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的原因。
通过这样的探索学生不仅明白了铁的相关性质而且也明白了反应条件是决定反应能否发生以及产物种类的原因之一。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_0
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科学素养是每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提高每个高中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实施的核心任务。
化学教学科学素养一、什么是科学素养1、科学素养的内涵科学素养指的是对科学和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观点和科学价值观所具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素养有着两个不同的意思:一是指有学识,有学养,跟学者有关;另一个是指能够阅读,能够书写,对象是一般普通大众。
科学素养一词一开始时是被用作一个思想化的口号,没有一个完全特定的意义。
结果很多学者虽然尝试过不同的努力,也没有能够给科学素养一个可以被科学家和科学教育工作者共同认可的定义。
在我国科普工作中和新闻报道中对科学素养的理解的差异也是很大的。
同时,由于还存在“素质”一词,人们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更不相同。
尽管我们至今还没能找到能够准确表述我们的理解的词汇,但是大多数人谈到“科学素质”或“科学素养”时,都在按照自己对这个概念的理解进行诠释。
2、科学素养的构成要素结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科学素养内涵的认识,联系我国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国内有学者将其概括为: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科学实践意识及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
以此为基础,借鉴西方社会关于科学素养发展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方法、科学意识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构成,这五大要素构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二、高中化学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1、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应改变过去传统的讲授式的教学方法,而以启发式教学为主,鼓励、启发、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1)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必须创设一种民主、开放、灵活的教学氛围,要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的学习活动是一种思维活动,思维贯穿于学习活动的始终。
化学教师应具备的科学素养
在 科 学 技 术 日新 月 异 发 展 的 今 天 , 科 学 素 养 已 越 来 越 成 为 一个 现代 人基 本 素 养 中 不 可 缺 少 的重 要组 成部 分 。新
的化 学 大 纲 也 明确 要 求 新 化 学 课 程 的 教 学 内 容 , 必 须 适 应 2 1 世 纪 我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 各 类 人 才 的需 要 , 只 有 具 备 较 高 的文 化 知 识 水 平 和 科 学 素 养 的 人 们 , 才 能 适 应 社
例 如 教材 图 6 —1 “ 金刚石 的结构 及用 途” 反 映 了 金 刚 石 的
“ 硬” ; 图6 —2 “ 石 墨 的结构 及用途 ” 体 现 了石墨性 质 ( 软 和
导电性) 的具 体 应 用 ; 图6 —3 “ 活性 炭的用 途” 则 与 活 性 炭 的的吸附性密切相关 。之后 , 教材安排 了“ 讨 论” 。 这 样 编 写 的 目 的是 帮 助 学 生 形 成 观 念 : 既 物 质 的 性 质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决 定 了 物质 的用 途 。
2 0 1 4年 第 8 期 ( 总第1 5 0 期)
牡丹 江教 育 学 院 学报
J OURNAL OF M UDANJ I ANG COLLE GE OF E DUCATI ON
NO.8。2 0 1 4
Se r i a 1 N o .1 50
化 学 教 师 应 具 备 的 科 学 素 养
就好 比 炸 药 的 发 明 一 样 , 诺 贝 尔 当 初 发 明 炸 药 并 没 有 想 把 它 应 用 于 战 争 。所 以作 为 化 学 教 师 尽 量 多 传 授 正 面 的 知 识, 不 要 让 负面 知识 太 多 , 使学生对化学能始终保持一种 良
化学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观及培养策略
化学新课程的科学素养观及培养策略一、科学素养教育观的内涵目前对科学素养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各个国家的标准也不相同。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确定,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他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能力、思维方式,乃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认知、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精神等”。
因此科学素养教育观要求培养的学生是“能理解科学技术并有进取精神的人和主动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探究和处理要解决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判断、解释和结论”的人。
美国科学促进会制定的“206l计划──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科学”提出的科学素养观是:(1)熟悉自然世界,认识它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2)理解重要的科学概念和原理。
(3)通晓科学、数学和技术相互依存的重要方式。
(4)知道科学、数学和技术都是人类的事业,知道它们的力量和局限性的含义。
(5)有进行科学思维的能力。
(6)能应用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实现个人和社会目的。
之后,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科学素养的定义更为简洁,即具备使用科学、数学和技术学的知识做出有关个人和社会的重要决策。
尽管各国对科学素养的理解不同、描述方式不同,但从培养人的角度,从引导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用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手段解决问题的层面上看,其核心是基本一致的。
“科学素养应包括科学知识,科学过程与方法,对科学本质的理解,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等方面。
1.科学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有知未必有能,无知一定无能。
所以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获得知识,始终是教师教学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要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的教育目标,必须注重知识获得的途径和方法。
获得最多的知识不是老师加班加点“硬塞”给学生似懂非懂的信息,也不是学生毫无意义地死记或是为了考试而机械地掌握某些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地建构起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是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对话、创新的知识。
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_王传娥
收稿日期:2003-11-17.作者简介:王传娥(1960-),女,天津市人,甘肃联合大学副教授,从事化学教学研究. 文章编号:1672-691X(2004)03-0091-03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王传娥(西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 要:正在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而教师的科学素养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本文就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的构成谈个人的认识.关键词:化学教师;科学素养;构成中图分类号:G 625.1 文献标识码:B 教师是“学校中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1].因此,在为社会培养和造就所需人才中,教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一切教育活动中,只有教师积极参与并成为实施者时,才能获得成功.依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通过充分研讨,确定了本次化学课程改革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在这一变革中教师以自身所具有的科学素养积极参与,是课程改革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关于科学素养的构成各国学者的观点不尽相同,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从课程目标的角度将科学素养界定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个方面.但因为是化学教师,也就有其与学生、与其他学科教师不同的特点.本文就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的构成谈个人的认识.1 中学化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教师作为一种专业、一种职业,有其特有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社会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对教师的知识和技能的要求越来越专业化,也越来越宽泛.首先,一名专业的中学化学教师应熟练掌握化学知识,这是化学教师科学素养的基础.教师在掌握化学科学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能力的过程中,尤其是在了解基本的化学现象和事实、了解化学史的过程中,树立化学意识和化学品质.不仅教师自己要熟练掌握化学知识,重要的是要在浩瀚的化学知识中选取那些最基础、最基本的知识,而且也是学生能够接受和满足基本需求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真正了解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科学;通过知识的传递,让学生理解化学;感悟化学:通过化学教学,对学生进行诸如思想品德、意志力、价值观、社会情感与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教育.其二,要求化学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动态,并能以自身具有的化学意识预见到其发展前景.同时以教师的素养自觉地向学生传递新知识、新信息.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材料、多种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化学知识、建立化学概念、理解化学科学的本质;通过多种新信息让学生学会了解化学科学的发展,学会了解社会,学会关心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另一方面教科书不可能容纳过杂的内容,相对于科技发展的新成果、新发现、新问题,不可避免地有某种滞后性.如何获取有关的信息、如何选择补充材料和新信息,如何处理教材内容与有关知识的新的发展和情景展望之间的关系,如何适宜地把握教材内容与多种材料、多种信息的结合点,如何准确而浅显易懂地传递信息,是化学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能力.其三,教师还要以专业化的敏感在生活中、社会中捕捉信息,向学生解释生活与社会中的事件.在这方面,既有十分丰富的、鲜活的传统事例,如西部地区的人家腌制酸菜时,当未发酵完全时,因第18卷第3期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18N o.3 2004年7月Jour nal o f Gansu L ianhe U niver sity (N atural Sciences)July 2004 含有亚硝酸盐而不能食用;也会随时有新的事件发生,如自今年春季人们为了预防“非典”而普遍使用的各种消毒剂,作为化学教师有责任向学生乃至学生家长介绍常用消毒剂的主要成分、消毒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所有这些,不仅有利于学生学习、了解化学,也有利于学生置身于社会和生活之中,在进行科学教育的同时,进行人文教育.其四,在自然科学中,化学与物理是关系最为密切的,是从不同层面研究物质的姐妹学科;数学方法的运用又实现了近代化学向现代化学的过渡.又由于化学在原子、分子层面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使化学早已成为中心的、实用的科学.这就要求化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化学科学知识,也需要掌握诸如物理、数学、生物等相关科学的知识.另外,无论从化学学科的角度,还是从化学教育的角度,化学教师掌握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也是必不可少的.2 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研究能力新课程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要求中学化学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倡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已由“显性”指导变为“隐性”指导.新课程要求不仅要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也要适应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特殊性,要求中学化学教师具有较强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具有较强的开发和利用校内、校外课程资源的能力;新课程要求教材内容组织的多样、生动和现代化,所以,教师在继续挖掘和发挥如黑板、粉笔、化学实验、挂图、模型等传统教学工具和手段的同时,要努力学习、掌握和充分利用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新的课程标准没有像已往那样单纯地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而是对教学策略进行了开放性的设计和建议,展示了更加开放的、科学的和人性化的新的教材观,带来了诸如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主体性学习等新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要能动地乃至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更具适应性的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教师不仅需要具有良好的教学技能,还要具有比较强的研究能力.首先,化学教育的内容是化学,化学教育的对象是人、是学生,化学教育的目标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化学教育是化学与教育相互交融的边缘学科.化学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化学科学知识及与化学相关的其它自然科学知识,还应以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教育规律为指导,在教学实践中,从普遍意义上熟练掌握和研究化学教学、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一般方法.不仅要会苏格拉底“产婆术”式的方法,更要能够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可操作性强的教学策略.熟练掌握现代教学技术,不仅使教学更具趣味性和大信息量的特点,而且更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效益;不仅要重视教师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还要力求达到教师“不教”而学生“能学”.其次,还应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个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的先天差异上,更有智力、能力、性格、兴趣以及学生生活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的差异.要树立新的教育观,明确现代教育既是整体化的教育,又是个体化的教育.既要精心研究设计班级教学方案,又要研究每一位学生,设计针对学生个体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教育方法、方案和教学策略.使每个学生的优势都得到充分的发挥,树立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每个学生都乐于学习.同时,促使学生的弱势领域也得到尽可能的发展.再次,作为中学化学教师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化学科学研究的能力.当然,与专业化学研究人员在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上是有区别的.中学化学教师的化学科学研究应立足于中学化学教学.通过化学领域的研究过程,使化学教师更能深刻领会化学知识的获得是由“感性——理性——应用”的认识过程,感悟并掌握化学科学的认识过程中蕴涵的各种具体的科学方法,理解化学,树立化学意识.3 中学化学教师应同时具备自然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 科学与人文原本同根同源,二者共生互动,相辅相成,互相促进.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知识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知识的一体化特征,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正经历着统一→分化→再统一的变革.至20年代下半叶已出现一批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两种文化相交融的边缘学科,如环境科学.与此同时,要求人才是具有创造型、个性型、人道型、国际型等综合型素质的人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素养应该是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结合.新课程包括化学课程所倡92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第18卷导的科学素养的内涵亦是如此.化学领域从来就与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息息相关.从古代的金属冶炼、炼丹术到尿素的合成,一直到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质谱、核磁共振应用于生物大分子的检测和分析等都反映了化学与人类的生活乃至生存关系密切.从历史的角度看,化学的发展既受益于人文科学,特别是哲学,又丰富和促进了人文科学的发展.如中国古代的炼丹术、近代的原子理论的建立、现代的纳米材料的研究,都极大地验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思想.古往今来,化学科学发展中有许多令人赞叹的化学家以及可歌可泣的故事.这些都是人类极宝贵的精神财富.如门捷列夫和元素周期表.化学与哲学的关系密切,与人文科学中的其它分支学科同样是亲密“伙伴”.包括化学在内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共同构筑了人类社会的“真、善、美”.3.1 中学化学教师在化学教学与研究中养成人文素质由于化学学科的特点,在化学教学和研究中可以形成化学教师正确的方法论、价值观、科学态度以及科学精神等人文素质.其实,在前面的叙述中已反映了这些观点.3.2 中学化学教师应以社会人的身份、化学学者的眼光观察社会首先,化学教师不仅应以化学学者的专业眼光敏锐地观察社会生活、生产的一切事物,捕捉化学教学的课程素材,还要以社会人的身份去思考所观察到的事物.如近几年笔者所在的兰州市实施的“蓝天工程”就是极好的教学、教育的课程资源.在中学化学教师中首先要消灭“半个人”的现象.其次,一名好的化学教师还应熟识哲学、社会学、社会伦理学,以丰富的理论知识充实自己,并形成方法论基础;在观察、关注社会的同时,去理解社会、理解发展.只有在具体的化学教学、教育工作中.将自身所具有的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价值观迁移到具体的化学教学、化学教育工作中,才能使培养具有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的学生成为可能.不可否认,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媒介的发达,使现在的学生较之以往的学生知道的更多,懂得的更多,更会思考问题,个性更强、更突出.但由于他们的年龄所限、阅历所限,心理发展仍然还不成熟,还具有一定的向师性,尤其对于他们所崇拜的、敬仰的教师.作为一名化学教师,应以“全能(指深厚的基础知识和宽泛的常识性知识)+专家+哲人”为终身奋斗目标.参考文献:[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2]王磊,毕华林.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释疑[J ].化学教育,2003(1):9-13.[3]袁振国.《教会学生思维》总序.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Chemistry Teacher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WA N G Chuan -e(Co lleg e of Chemistr y and Chemical Engineer ing ,N or thw est No rm al U niver sity ,L anzhou 730070,China )Abstract :The foundatio n education course refo rmation that is under way now aday s aims at thestudent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But the teacher 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is an important facto r of refo rming co ur se successfully.This tex t talks the personal cog nition for the co mpo sing of chemistry the teacher ’s scientific under standing.Key words :chem istry teachers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com posing o f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93第3期 王传娥:化学教师的科学素养 。
如何理解化学素养的内涵
如何理解化学素养的内涵如何理解化学素养的内涵摘要:在化学教育教学中探索化学素养的形成过程是实现新的教学目标的关键。
通过理解化学素养概念,介绍一些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和通过学习化学知识后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为中华复兴、社会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关键词:化学素养价值观我国教育部门这些年对中小学科学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日渐加深。
当今化学教育的重点由原来的成绩至上慢慢朝着提升科学素养转变。
新课标也要求广阔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努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一个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界的过程。
科学素养的概念,在?化学教育展望?中认为:科学素养由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思想和科学品质五大要素组成。
在化学课程中,如何去表达化学素养?2001年,英国纳菲尔德课程中心研究组,为了设计新的中学化学课程,征求了三十几位专家的意见后,提出了化学素养概念。
其具体包括化学语言、化学核心概念、化学工作者在做什么、化学根本技能、化学情境5个局部【1】。
结合两者观点培养初中生化学素养将注重以下两个方面: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和学习化学知识后学习者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获得化学知识的过程与方法在中学化学新程的教学中,教师不仅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结果,还应重视学生在获得知识过程与方法的掌握。
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教与学,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去获得信息;运用文字、图表和化学式等去表述信息,将获得的信息进行比拟、分类、归纳和概括再加工的能力。
借用多媒体演示、化学实验、实践等手段,认识化学现象,帮助学生理解根本的化学概念和原理,认识到物质的组成、结构、变化、性质与用途之间的联系,理解化学变化中的根本规律。
教师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一些化学实验、收集信息、加工信息等科学探究活动,让其进行思考研究、推理判断和反思交流等,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如何科学的思维。
学习化学知识,不是向学生头脑中灌输既定的事实和程序,应该从记忆事实转移到理解,注重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化学课程理念之科学素养
化学课程理念之科学素养化学课程理念之科学素养课程理念是人们对课程价值的一种理性认识,是课程实施的指导思想。
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对课程的认识,体现了课程的价值取向、课程的文化观和课程的设计观等诸多方面。
国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理念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性”、“提高科学素养”、“倡导探究性学习”。
其中,“面向全体学生”是“全面发展的课程价值取向”的具体表现;“使学生全面发展”、“突出学生的差异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倡导探究性学习”是化学课程标准中最重要的内容和思想;而“提高科学素养”是化学教育的最终目标。
上述五个方面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即:“面向全体学生”是基础;“改变学习方式,倡导探究性学习,提高科学素养”是目的;“着眼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是根本。
“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和个性发展”应该是课程的落脚点。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化学课程的核心理念。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不同于英才教育,它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全面教育。
传统的化学学科课程是英才教育理念的产物,已经不能适应当代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要求。
新时代的化学课程必须转变教育观念,使化学科学不仅是化学专家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专业知识,而且还是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80年代后,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开发的《社会中的化学(Chemistry in Community)》、英国开发的《索尔特化学(Salters’Chemistry)》等课程都反映了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理念,2001年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和2003年《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化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这说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已成为未来中学化学课程改革的方向。
经过研究,目前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整体还处于一个低水平,正在提高的状态,此外,还发现经济与教育的发展对科学素养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组有关化学素养的讨论
周三下午教研,我们化学组九位教师就化学素养一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首先教学组长王老师开题,他说:“首先我们先来共同认识一下今天所说的‘素养’一词与以往所说的‘素质’、‘教师的专业发展’的不同之处。
素质一词的含义在心理学上指人的某些先天的特点,是事物本来的性质,而素养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
教师素养一词是在新课标里提出,有别于以往的界定。
我想,教师的素养应该有一定的划分,比如:刚毕业的年轻教师,老教师以及优秀的中学教师所具备的素养应该是不一样的。
请两位备课组长先谈谈你们的看法。
梁老师首先代表高一备课组发表他们对素养的见解:
1、首先是对专业知识的拥有,对专业的感悟与体验,将这些内化后再向外表
达。
就是说教师能够讲静态知识转化成动态的意识,即将教师的专业知识转化为学生的化学专业素养。
2、首先掌握化学学科较高的理论,将化学知识直观的、深入浅出的转达给学
生,所以学生应该有较高的基本化学功底。
3、教师应该有正确的化学思想,如对一些反应的理解,以化学符号的书写和
化学术语的正规表达等,即有一定的思维模型,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维模型。
4、最后一个化学教师应该热爱化学。
要了解一定的化学史,从优秀的化学家
那里得到精神上的自我鼓励,且要用来鼓励学生。
梁老师的精彩发言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
然后杜老师代表高二备课组发言:
我们认为较高素养的应该是一个普通教师一个合格教师一定应该拥有的东西。
包括:
1、了解化学史,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具有一定的能力。
2、化学课堂上的操纵能力。
3、优秀教师注重课堂授课效果,使得学生乐于学习化学。
所以本人就要爱化
学,这样才能够使学生爱学化学,能够创造美,使学生体验美。
4、善于积累,留心学生的发展。
杜贝蕾老师:
作为一年轻教师,我觉得,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应使学生觉得你的渊博,让他们从内心佩服老师。
另外老师在备课上一定是认真的,让学生感觉你是认真的、充分的做了准备。
陈军红老师:
从老师这个层面讲,师必自律,日常生活中表现出应有的素养。
知识方面应该与时俱进。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用化学知识解释一些现象,提高学生实际的化学涵养。
让学生体味到化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其次,利用化学的特点在与学生交流时注意化学理论与实际的结合,用试验来证明一些不好理解的事实,可以起到保护学生的积极性的同时也能够适当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就是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特点的好处。
再一个,作为一位教师必须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从现在的教改来说本身就是对老师适应能力的一次考验。
最后就是一个老师要注意尽量多的和学生交流,注意学生的动向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做到教学的时效性。
王老师:
我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普通的化学教员,一个是优秀的化学教师。
普通的化学教员:
1、了解一般的化学史。
2、掌握规范的化学用语和术语。
3、针对化学的解题能力。
4、具备常规的实验准备、操作和分析能力
5、具备处理简单事故的能力
6、能利用化学理论解释环保问题
7、认真备课
优秀教员
1、对化学试题的举一反三的能力、试题的创造能力
2、能够对实验进行改装,改进,并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
3、热爱化学教学工作
4、掌握部分与化学有关的相关学科的一些知识
5、指导学生学习化学中的一些问题
6、建立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知识体系
7、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
2008年1月1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