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宋代)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名词解释:沈宋体、上官体、初唐四杰、王孟、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花间词派、沉郁顿挫、郊寒岛瘦、韩孟诗派、元白诗派、通江唱和、无题诗、唐传奇、变文、俗讲、诗豪、诗史、诗圣、诗仙、诗囚、五言长城、七绝圣手、晩唐体、西昆体、六一风神一、沈宋体“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
是律诗的别称。
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
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二、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年间以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以、应制、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上官仪,初唐贞观诗坛的新秀。
因长于南方寺院中,受南朝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文并绮艳”。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复古倾向】宋初文坛承接晚唐五代文风余绪,盛行骈俪声偶之辞,未能自出新意。
柳开、田锡、穆修等人的复古主张和实践,为后来宋代的古文运动揭开了序幕。
【“三体诗”】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昆体”“晚唐体”三派的分别。
西昆体和晚唐体的繁盛,均在真宗一朝,而此前太祖、太宗两朝的诗风,则是以当时的文坛巨子李肪、徐铉及其后起之秀王禹偁为代表的白居易体。
【西昆体】宋初影响极大的重要文学流派,以杨亿、刘筠、钱惟演为代表。
“西昆”因创始诸人在秘阁唱和的诗集称《西昆酬唱集》而得名。
创作特色是学李商隐的近体律诗,讲究声律文采,修辞重用典。
西昆体有广狭二义,狭义的西昆体单指其近体律诗,广义的西昆体兼指其四六文。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新。
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的山谷体诗歌是元佑时期宋诗发展到高峰期的产物。
元佑诗人以苏轼享名最盛,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苏门四学士。
四学士都能诗,唯黄庭坚能于苏诗之外独树一帜,自成一家。
与苏轼并称苏、黄,对宋诗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以其为宗主的江西诗派是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歌流派。
【山谷体】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
作诗以学杜为宗旨,喜欢用拗句。
其诗被称为“山谷体”。
【后山体】陈师道号后山居士,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他作诗全凭学力专精,讲苦吟,求奇拙,其锤炼辛苦处与黄庭坚无异。
诗风瘦硬,被称为“后山体”,是典型的宋诗。
【简斋体】陈与义,号简斋,江西诗派三宗之一。
前期诗歌创作深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南渡之后取法杜诗,突破了江西诗派瘦硬诗风的局限,形成了雄浑、沉郁的独特艺术风格,被称为简斋体。
【江西诗派】指宋朝时影响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黄庭坚在世时,其周围和身后形成了一个追随他的人品和创作风格的诗人群,但此时尚无“江西诗派”一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全)
诗三百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2、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故又称诗三百。
3、《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周颂、鲁颂、商颂。
4、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
简称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末年,儒学大师郑玄为毛诗做笺,学习毛诗的人渐多,其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赋比兴1、诗经中的三种表现手法。
与风雅颂合称“六义”。
2、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比就是譬喻,兴的意思是借助于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主要是为了引起下文,使诗歌曲折婉转,而不给人突兀的感觉,有时也起比喻的作用。
3、周代民歌的比兴手法的运用,丰富了诗歌的表现手法,他可以在极短的篇章里造成动人的境界和形象。
比兴手法在我国诗歌中一直继承发展,是周代民歌对后代文学有重大影响的一面。
周易《盘庚》1、是《尚书》中《商书》里的一篇。
2、尚书是记言的古史,《盘庚》是殷王盘庚迁都前后对世族百官、百姓、庶民的讲话,古奥难懂。
3、《盘庚》中从现实生活经验出发的譬喻都鲜明生动,如因臣民反对迁徙,盘庚对其进行说服,将旧都比作“颠木”,新都比作颠木新生的“由蘖”。
金文1、古代铜器特别是钟鼎彝器上的文字。
一般称为铜器铭文或金文。
2、殷商已有简单铭文,周代日益发展。
3、这些铭文多关于贵族的事功、讼断和赏赐。
因器物的限制,一般不长。
如《散氏盘铭》等。
4、铭文一般为散文,也有韵文。
如《季子白盘铭》。
《春秋》1、《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2、现今流传的鲁《春秋》是经过孔子修订的。
它极其简括的记载了周王朝、鲁国及其他各国的事件,起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凡240年。
3、孔子为维护周王朝奴隶制的统治,主张尊王攘夷,正命定分,巩固王朝最高奴隶统治政权,恢复大一统局面。
4、孔子的政治主张通过《春秋》的谨严书法,表现出来。
但《春秋》记事,语言过于简单,类似于后世的新闻标题,只是片断记录。
宋元文学名词解释
古代文学(宋元)名词讲解宋代“诗文改革运动” :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今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改革。
宋初文人提议“传道明心” 的古文,重申韩愈的“文从字顺” ,尊敬李白、杜甫、白居易反响现实的诗歌。
今后则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 、“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改革作为推行“新法” 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改革运动的领袖。
“六一风神”:指欧阳修文章平易自然、舒缓畅达的风格。
他的散文一般拥有笔触多情的特色,常着眼于感情的抒发。
别的,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来、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舒缓自如、一唱三叹,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荆公体” ( 半山体 ):王安石晚年罢官隐居后生活和心情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很多的描述湖光山色的小诗,这些诗风格趋于委宛深沉,侧重对艺术的磨练。
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王荆公体” ( 半山体 ) 。
“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此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黄、秦、晁、张四人都曾获取苏轼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弟子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首,包括曹组、万俟咏等人。
“大晟词人”是一个很松弛的创作倾向看法,指凡被任命为大晟府职官、有词作传世的词人。
大晟词人实际上是徽宗的御用文人群,是御用文人的典型代表。
“江西诗派”:宋代诗歌门派。
代表诗人有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等人。
他们反对浮靡的西昆诗体,尊敬杜甫,提议以“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诗法为要旨,崇尚瘦硬生新的风格,要求既字字有来历,但又能以故为新,自成一家。
因北宋末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故名。
有“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杜甫;三宗为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2 名词解释】1.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杨亿、钱惟演、刘筠,因为它们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贴近自然,自然的叙事、自然的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3.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王安石晚年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4.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据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陈与义25人,因黄庭坚及25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此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5.辛派词人: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6.诚斋体:杨万里号“诚斋”,他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新奇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派转圆活的特点,创造出一种鲜活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格,开辟了新的诗风。
“诚斋体”诗以绝句最为出色。
7.清雅词派:南宋中后期词派,有清雅词派崛起,姜夔为此词派的开门大师继之起者有史达祖、吴文英、王沂孙、周密、张炎等,他们做词取径各异而同趋于雅,欲以人工夺天巧,其锻炼之精深,音律之闲婉,皆前所未有;但也因此伤于自然,有雅俗共赏变为纯粹的文人吟唱,措辞虽工,却乏鲜活情气,难免有词匠之讥。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2-2 名词解释】1.西昆体: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其特点是专从形式模拟李商隐的近体律诗。
追求辞藻堆砌典故,代表作家杨亿、钱惟演、刘筠,因为它们互唱和《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西昆酬唱集》故名西昆派。
2.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不用古奥的文字,但用词造句精练而有变化,显得条达舒畅、贴近自然,自然的叙事、自然的抒怀,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在看似散漫不经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标志着他的散文创作从崇高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的转变,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其本质使散文的诗化和情感的外显。
另外,另外,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文章结构层次上的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的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构成要素。
3.半山诗: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半山是王安石晚年在江宁居住的地方,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他这个时期的诗歌被编定为《半山集》,亦称“半山诗”;王安石晚年诗风化奇崛于寻常之中,亦即悲壮于闲淡,既有清新闲适,又有沉郁悲壮,被称为“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而言。
4. 江西诗派:是北宋末期的一个文学流派,据吕本中的《江西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陈师道、陈与义25人,因黄庭坚及25人当中有不少人都是江西人,诗歌创作人,诗歌创作 风格基本一致,故称江西诗派,此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之法。
5.辛派词人: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指的是宋代南渡前后词风与辛弃疾相似或相近的作家,包括张包括张元幹、张孝祥、陈亮和刘过等人,他们在南渡后的创作,以其浓郁的爱国激情和慷慨悲壮的风格,成为词史上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名词解释古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包括国风、小雅、大雅、颂。
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有诗160篇;雅分“大雅”、“小雅”,有诗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有诗40篇。
“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又分大雅和小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赋、比、兴赋:《诗经》在艺术上对后代文学影响最大就是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赋者,敷陈其事物而直言之也”,也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从本质上讲就是直接描绘,直接抒情,直接铺叙;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带比喻性质的一种手法。
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引用其它自然现象引起所要咏叹的情感,有进甚至能起到比的作用。
如:《关雎》用‘雎鸟’的鸣叫起兴,引出诗人即景生情的联想。
历史散文古代的散文是伴随着史官词而出现的,他们记载国家在< xmlnamespace prefix ="st1"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咸和君主的言行,在其中体现了一定的历史、政治和哲学观点,其记述由简到繁,由质朴无华到略具文采。
现在人看到的就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
《春秋》相传孔子曾对它加以修订,以记事为主,现在我们所看到的,是先秦时期鲁国的编年史,书中按时代顺序记载了春秋时期的重大事件,上起鲁隐公元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共242年的史事。
它对后代的散文有不小的影响。
《国语》是一部按国别记载的史书,约成书于战国初年,是战国早期人根据各国史料编订,以记言为主,书中记载的史实上起周穆王,下至鲁悼公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外交、军事等活动。
其思想倾向于儒家。
书中既尊尊礼,又崇德;既敬神,又重民。
《左传》《左传》是先秦时期的一部历史著作,原名《左氏春秋》,作者是左丘明,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此外还附录了鲁悼公四年至十四年韩、魏、赵三家灭智氏的史实。
中国古代文学史宋元名词解释
1、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唐代古文运动以后的又一次文风改革,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
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
宋代立国,一些文人,满怀国忧,要求改革政治,倡导写作“传道明心”的古文,强调韩愈的“文从字顺”,推崇李白、杜甫、白居易反映现实的诗歌。
后来以范仲淹等人为代表,认为写作诗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警时鼓众”、“补世救失”,使运动形成高潮。
最后王安石等人又把诗文革新作为推行“新法”的一个重要部分。
又一次把古代文学,特别是诗、文的发展推进了一大步。
欧阳修是这场革新运动的领袖。
2、婉约派:宋词风格流派之一,是相对于豪放派而言的重要的文学流派,以李清照、柳永为代表。
婉约,是宛转含蓄之意,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是内容侧重儿女风情。
结构深细缜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
内容比较窄狭。
3、豪放派: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豪放派和婉约派显然代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词风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
4、苏门四学士: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6、西昆派:西昆派为北宋初年影响最大,声势最盛的流派,主要在宋真宗朝流行。
师法唐代诗人李商隐,代表作家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多是在朝官了。
名称由来是杨亿所编著的《西昆酬唱集》。
西昆派停留在对李商隐诗歌艺术外貌的模仿层次,缺乏真挚情怀和深沉感慨,优点是追求诗歌艺术美感,纠正了浅陋平直的五代文风,缺点是立足模仿,缺乏自立精神和艺术个性。
《西昆酬唱集》问世后,西昆体风行一时,真宗皇帝也无法禁绝。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南戏:宋代出现的戏曲样式。
因其最早产生于浙江温州,故又称“温州杂剧”。
体制自由灵活,可长可短,无严格的宫调要求,而且有接唱、合唱等各种形式。
它经过长期发展,到元末趋向成熟,后来演化为明清戏剧的主要形式即传奇。
散曲:散曲是兴盛于元代的一种诗歌形式。
是在宋、金时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在当时已很发达的说唱艺术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独特的诗歌形式,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民间风格。
散曲分为小令与套数两类。
散曲又被称为“清曲”、乐府。
小令又被称为“叶儿”,是散曲中最早产生的体制。
一般说来,小令是单只曲子。
套数又被称为“散套”,是由宫调相同的两支以上只曲联缀而成的组曲。
“煞调”、“尾声”元代散曲创作的风格是多样的,一般认为,主要可以分豪放、清丽两派。
章回小说:是中国古典上篇小说的主要形式。
其特点是分回标目,段落整齐,首尾完备。
这种形式从萌芽到成熟,经历了较长的发展过程。
台阁体:明代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为杨士奇、杨荣、杨溥,号称“三杨”。
他们都是当时的台阁重臣,故他们的诗文有“台阁体”之称。
他们的诗文是粉饰太平、歌功颂德的“应制” 和“应酬”之作。
“台阁体”貌似雍容典雅,实则脱离社会生活。
这种文风由于统治者的倡导、效仿,以致沿为流派。
茶陵诗派:明代诗歌流派。
因该派首领李东阳为茶陵人,故称茶陵诗派。
茶陵诗派认为学诗应以唐为师,而效法唐诗则又在于音节、格调和用字。
尽管他们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比较贫弱并颇多应酬题赠之类,但比台阁体诗要深厚雄浑得多。
它宗法唐诗的主张以及师古的创作倾向,成为前、后七子复古运动的先声。
拟话本:明清时文人模仿宋元话本而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
由于模仿话本所作,在形式和表现手法上还保留某些话本特点,所以称为“拟话本” 。
前七子:明代诗歌流派。
是指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康海、王九思、边贡、王廷相等七位作家,他们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
强调文章学习秦汉,古诗推崇汉魏,近体诗宗法盛唐。
由于他们的文学主张相同,形成了一个文学流派。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宋初诗坛诗派林立,主要有“白体”、“西昆体”、“晚唐体”,合称宋初“三体”诗。
2.西昆体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
其特点是专从形式上模拟商隐,追求词藻,堆砌典故。
代表作者有亿、筠、钱惟演等人。
因他们曾相互唱和,由亿编成《西昆酬唱集》,故名。
欧阳修《六一诗话》谓:“盖自、唱和,《西昆集》行,后进学、者争效之,风雅一变,谓之昆体。
”“西昆体”写作作风,也表现于骈文及其它文的写作上。
3.六一风神是欧阳修散文的美学风格,他的散文措辞平易,不用古奥的文字,用词造句精炼而有变化,条达疏畅、切近自然。
自然地叙事、自然地抒怀,在看似漫不经心的行文中,使读者慢慢地从寻常的叙说中体悟出难以言传的高远境界。
标志着他的散文从崇尚骨力到倾心于风神姿态,从阳刚到阴柔的转变。
其本质是散文的诗化和情感上的外显。
另外,文章结构层次上极吞吐往复、参差离合之致,语言层次上平易自然,都是“六一风神”的要素。
4.诗派是北宋末的一个文学流派。
根据吕本中的《江南诗社宗派图》,自黄庭坚以下,列师道,大临,逸、洪刍等二十五人,“以为法嗣”。
因黄庭坚及二十五人中有不少人都是人,诗歌创作作风基本一致,故称诗派。
派诗人论诗,崇尚瘦硬风格,要求字字有来历,提倡“夺胎换骨,点铁成金”之法。
5.王荆公体即“半山诗”或“半山绝句”,指王安石晚年的诗歌创作。
其特点是重炼意又重修辞,在用事、造语、炼字等方面煞费苦心,即新奇工巧又含蓄深婉,主要载体是其晚期雅丽精绝的绝句。
6.元人方回撰《瀛奎律髓》崇奉诗派,提倡一祖三宗之说,以杜甫为一祖,黄庭坚、师道、与义为三宗。
7.《西昆酬唱集》为北宋亿编,为亿、筠、钱惟演和宗谔等十七人在宋真宗景德年间的唱和诗集,以五七言律诗为主。
8.万里创作的诗歌,被称为“诚斋体”,在当时影响很大,成为南宋诗风转变的一个关键。
其特点是以日常生活中的小情趣为题,写得活泼自然、风趣诙谐,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旧路,开辟了新的诗风。
9.元枯诗人以轼享名最盛,黄庭坚、观、耒、晁补之均出其门,时称“门四学士”。
古代文学史(宋元文学) 名词解释
宋代文学的特点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后渐衰微,终必复振。
陈寅恪题材:世俗化,政治民生,忧患意识,爱国情怀审美风格:平易畅达,平淡自然,理趣趋向:社会政治功能,哲理思考,通俗化,叙事性文体功能:文实用,诗言志,词娱情白体宋初效法白居易的一批诗人。
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锴,徐铉,王禹偁。
他们的诗歌模仿元白,刘禹锡等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这派诗人作诗不事雕琢,造语自然,常常率尔成章,追求抒情的率真,因而诗意较为显豁,缺点是意尽语浅,气弱格俗。
晚唐体在太宗真宗朝,有一批所谓“晚唐派”诗人,大多是隐士或僧人,代表人物有寇准,九僧等。
这一派追踪贾岛姚合的诗风,多些清幽枯寂的隐居生涯。
诗境狭窄,偏爱五律,重中间二联,可以锤炼颈联,力求精警动人,但工巧有余,混成不足,甚者流为琐屑。
炼句不炼意,有句而无篇。
西昆体因真宗朝杨亿《西昆酬唱集》得名。
因神话传说西方昆仑山上有藏书的“册府”,故以西昆代指秘阁。
代表人物有杨亿,钱惟演,刘筠。
他们倡导学习李商隐,力图以此矫正诗界平弱浅露之习。
起特点是寓意深邃,含蕴丰富,词章艳丽,用事精巧,对偶亲切。
柳七郎风味专写男女情爱和绮罗香泽的柔婉妩媚。
慢词慢词是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的曲调样式。
名称从“慢曲子”而来,依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
起特点之一是长于铺叙。
与小令的不同之处在于:其节奏是以韵为单位而不是句。
作家自己的风格。
虚字。
六一风神叙事结合,使用宕笔(说了又说),语言平易流畅,委婉,虚词较多。
文赋既保留了赋体铺陈排比,骈词俪句以及设为问答的形式特征,又呈现出活泼流动的散体倾向,曾强赋体的抒情意味。
如《秋声赋》。
宛陵体即梅欧体,均指其五古。
主要特点是结构上讲究回环往复,逆转顺布,富于变化,语言质朴劲健,不避险韵,不涉浮艳,较多地杂以散文化句式,注意诗句的锻炼和一丝的含蓄。
半山体王荆公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第一章上古文学1、《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第二章《诗经》1、《诗三百》:在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
《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
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
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
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
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
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
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
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
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
比即比喻或比拟。
兴即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
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
《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
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
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
第三章先秦历史散文1、今古文《尚书》:汉代,《尚书》始有今古文之分。
汉文帝时晁错根据伏胜记诵所整理的28篇《尚书》,用汉代通行的隶书写定,称《今文尚书》。
汉武帝时,曲阜孔壁中又发现一种用战国古文字写成的本子,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
此书到西晋末因战乱丢失。
2、春秋三传:解释《春秋》的《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三部书的合称。
宋元时期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太学体】“太学体”是指北宋时流行的一种宫廷文体,具有险怪艰涩的特点。
代表人物是石介,石介反对西昆体,讲究文风朴素。
【荆公体】王安石晚年罢官隐居后生活和心情发生了变化,引起了诗风的变化,创作了较多的描写湖光山色的小诗,这些诗风格趋于含蓄深沉,注重对艺术的锤炼。
他的这种诗风被称为“王荆公体”(半山体)以丰神远韵的风格体现出向唐诗的复归。
【山谷体】指北宋后期诗人黄庭坚的诗风,因其自号山谷道人,故名山谷体。
黄庭坚推崇杜甫,强调诗歌的思想内容和社会功用,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主张“无一字无来处”,但要以故为新,化腐朽为神奇,追求“生新”,主张“不俗”,故以其鲜明的风格自成一体。
在艺术特征上,强调诗境的生新美,诗语的峭拔美,诗韵的兀拗美。
以唐诗为参照,山谷体生新程度最高,最典型地体现了宋诗的艺术特征.黄庭坚自号山谷道人,他写诗提倡以学问为诗,为主学习杜诗、韩文的“无一字无来处”,提倡以故为新,变俗为雅,有“点铁成金”和“夺胎换骨”之说。
其诗讲究语意老重和规模宏远,笔势奇纵,风格生新瘦硬。
严羽《沧浪诗话》将其列为“山谷体”。
【大晟词人群】以周邦彦为首,包括曹组、万俟咏等人。
“大晟词人”是一个很松散的创作倾向概念,指凡被任命为大晟府职官、有词作传世的词人。
大晟词人实际上是徽宗的御用文人群,是御用文人的典型代表。
【辛派词人】辛派词人.在辛弃疾爱国情怀和豪放风格的影响下,出现了一批风格相近的词人,如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被称为辛派词人。
中兴四大诗人(南渡四大家):在南末前期的诗人中,杨万里略晚于陈与义等诗人。
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或“南渡四大家”。
【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自成一家,被称之为“诚斋体”。
诚斋体的艺术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
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笔下的客观事物有知觉情感,充满生机和灵性;要素之二是杨万里作诗想象奇特,语言浅近明白的和章法流畅直致,近于口语。
【“永嘉四灵”】“四灵诗派”,是指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个诗人。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文学名词解释提前注明:名词解释是有技巧性的,要交代年代,作者,代表作,文学特征,文学的历史作用等等,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切记不要死记硬背。
熟读文学史,做到烂熟于心,写起来就自由流畅了。
一.先秦:1、六义《毛诗大序》总结了《诗经》的艺术经验,把《周礼春官大师》中的“六诗”说发展为“六义”说。
其云:“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风雅颂是对《诗经》的分类,而赋比兴是对《诗经》表现方法的归纳。
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文大序》“诗有六义”句《疏》中说“风、雅、颂者,诗篇之异体,赋、比、兴者,诗文之异辞耳。
大小不同,而得并为六义焉,赋、比、兴,是诗之所用,风雅颂是诗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称为义。
”这就是所谓“六义”的由来。
2、诗三百:《诗经》共有305篇,称为“诗三百”或“诗三百篇”,是举其成数作《诗经》的代称。
到西汉初年,诗三百篇被奉为经典,才尊之为《诗经》5、神话:神话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马克思语),是远古人民,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它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自然神和神话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保存下来的极少,主要见于《山海经》《淮南子》等。
6、风雅颂这是《诗经》内容的分类,最早见于《荀子儒效》。
“风”也称“国风”,“风”是乐歌曲调的意思,“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等十五个地区的乐歌,共一百六十篇。
“雅”是王畿附近的乐曲名称,包括“大雅”“小雅”两部分,“大雅”三十一篇,“小雅”七十四篇,共一百零五篇。
“颂”分为“国颂”三十一篇,“鲁颂”四篇,“商颂”五篇,共四十篇,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李清照:词“别是一家”: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无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李清照在《论词》中规定了词的风格、意境乃至内容范畴,即高雅庄重、婉约矜持的风格,认为此乃词之本色,也就是“别是一家”的主要特色。
易安体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她强调“词别是一家”,以女性词人特有的细腻纤巧写闺情词而有丈夫气,创立独具一格的“易安体”。
易安体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在当时广为流行。
其艺术特点有:1.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又清新工巧,以寻常语度入音律,所作词无一字不协律,且能“化俗为雅”。
2.家国之痛与身世之悲相融合,又不失婉约词的本色,格调凄婉悲怆。
3.倜傥有丈夫气,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不同于一般婉约词。
诚斋体:南宋诗人杨万里号“诚斋”,“诚斋体”诗,以师法自然的白描手法作诗,具有想象奇特风趣,语言通俗明快,风格流转圆滑的特点,创造出一种新鲜活泼的写法,改变了以往宋诗瘦硬生涩的风格,开创了新的诗风。
诚斋体的风格则主要体现在杨万里的诗歌中,以七言绝句最为出色,其风格特征为活泼自然、饶有情趣;诗人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象,主要以通俗明快的语言和丰富奇特的想象去描写自然风物和日常生活的情趣,同时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如杨万里的《小池》。
永嘉四灵:永嘉四灵指的是浙江永嘉(今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号灵渊)、赵师秀(字灵芝)、翁卷(字灵舒)。
由于四位作家的字号中都有一个“灵”字,故谓之“四灵”;他们又都是永嘉人,诗风极为相近,而且都是由于叶适的鼓吹而闻名于世,所以被视为同一诗派。
他们的诗以贾岛、姚合为宗,多为近体,喜用白描,不用典,主要描写山水自然和自我感受,境界狭窄,讲究苦吟,诗风单一。
江湖诗派 1南宋后期,一些没能入仕的游士,成为江湖谒客。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沈宋体、上官体、初唐四杰、王孟、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大历诗风、大历十才子、花间词派、沉郁顿挫、郊寒岛瘦、韩孟诗派、元白诗派、通江唱和、无题诗、唐传奇、变文、俗讲、诗豪、诗史、诗圣、诗仙、诗囚、五言长城、七绝圣手、晩唐体、西昆体、六一风神一、沈宋体“沈宋”,是初唐武后暑期的宫廷诗人沈佺期、宋之问的合称。
他们所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体已趋于定型。
所谓“沈宋体”,在当时是指经沈宋诗为规范的、内容多为奉和应制、侍从游宴而形式上对仗工整、平仄谐调、词采精丽的五七言律诗。
代表作如沈的《仙萼亭初成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日幸望春宫应制》(七律),宋的《麟趾殿侍宴应制》(五律)、《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南庄应制》(七律)等等。
是律诗的别称。
初唐诗人在诗律方面有很大进展,他们主要在永明体的基础上做了两个工作,一是把四声二元化,二是解决了粘式律的问题,从律句律联到构成律篇,摆脱永明诗人种种病犯说的束缚,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他们总结了六朝以来声律方面的创作经验,确立了律诗的形式,因此又称律诗为“沈宋体”。
如果说“回忌声病”还只是对沈约“四声八病”说的继承的话,那么,“约句准篇”则属于他们的发展、创造了。
沈宋在当时唱一代宗师,但其所作律诗,在内容上多无可取,即使是写于贬谪途中那些颇具真情实感的作品,也无非叹老嗟贫而已。
在艺术上,除了声律精严、属对工巧之外,他们也只以词采的富艳精丽见长,不足以开一代新风。
二、上官体是唐代诗歌史上第一个以个人命名的诗歌风格称号。
指唐高宗龙朔年间以上官仪为代表的宫廷诗风。
题材以奉和、应制、咏物为主,内容空泛,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
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
1、献诗说:是关于《诗经》中诗歌收集方式的一种说法,产生于先秦时期。
持此说的学者认为,古代王朝的君王为了解自己执政的得失,常命令朝廷官员以诗歌的形式进谏。
如《国语·周语上》中说:“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而后王斟酌焉。
”2、采诗说:是关于《诗经》中诗歌收集方式的一种说法,最早由汉代学者提出。
持此说的学者认为我国上古有自上而下的诗歌采集制度,采诗官到民间采诗,将之献于朝廷以使国君了解民情。
如《汉书·食货志》中说:“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于太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
”采诗说是否确切,颇有争论。
3、风、雅、颂——《诗经》六义之三,《诗经》也就由风、雅、颂三部分组。
成。
其本质上一种音乐的分类,由音乐而得名。
“风”的意思是“乐调”,《诗经》中“风”包括十五“国风”。
即: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这十五个地方音乐演奏乐歌。
有诗一百六十篇;“雅”就是表现王朝正统内容的乐歌,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多颂美,小雅多怨刺。
有诗一百零五首;“颂”是用于宗庙祭祀得舞曲乐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有诗四十篇。
4、赋、比、兴:赋是《诗经》中运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是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刻画描写,还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比,一般说就是比喻,如著名的《卫风·硕人》接连以六个比喻描摹卫庄公夫人庄姜的美丽。
兴的问题较为复杂,历来众说纷纭,大体说来,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用来起韵或烘托氛围等。
5、《逸周书》:本名《周书》,向来被视为《尚书》的余篇或逸篇。
今存60篇(其中4篇残),另外11篇唯存篇目。
文字表现和春秋战国的史家之文接近,可能是春秋战国时人根据史料重新编撰的,非一时一人之作。
6、《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它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非常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始于鲁隐公元年,终于鲁哀公十四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它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其诗人中成就较高的有杨亿、刘筠、钱惟演。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沿续,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呈现出整饰、典丽的艺术特征。
但是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半山体:北宋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退居江宁后,诗风发生了重大变化,远离了政治、社会,多写山水自然。
形式上以绝句为主,很少长篇古体;艺术上讲究炼字、对仗,意境优美含蓄,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后人将他这一时期的诗风称为“半山体”。
特点是雅丽清绝,脱去流俗,多七言绝句。
以诗为词:所谓“以诗为词”即以写诗的态度来填词,将诗的题材,内容,手法,风格等引入词的领域并使之扩展,开拓新词境,提高词的格调。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主要武器,即是把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突破了音乐对词体的制约和束缚,把词从音乐的附属品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苏词中比较成功的表现是用题序和用典.
诚斋体:诚斋体的得名是源于杨万里。
杨万里号诚斋,故称为诚斋体。
他的诗歌学习江西诗派,最后摆脱前人的束缚而自成一家,取得了更高的成就。
诚斋体的风格特征是活泼自然,饶有谐趣,形成诚斋体的要素之一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最大程度地投射在客观事物上。
要素之二是杨万里做诗想象奇特,但是不用奇奥生僻的字句,却用浅近明白的语言和流畅直至的章法,近于口语。
文赋:是赋体的一类。
文赋是唐宋古文运动的产物。
中唐韩愈、柳宗元倡导古文运动,在复古口号下改革了骈偶语言,他们的赋作直接继承发展先秦两汉古赋传统,既保持主客答难的赋的结构,又用比较整饰而不拘对偶的古文语言,实质便是文赋。
文赋始于唐,典型作品是《阿房宫赋》。
北宋以欧阳修为代表的古文运动,继承韩、柳革新的传统,反对宋初盛行的西昆派骈偶文风,进一步巩固了古文取代骈文的文学语言地位,扩大了古文的文学功能。
永嘉四灵:是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永嘉四灵是当时生长于浙江永嘉(今浙江温州)的四位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形成中国南宋中叶的诗歌流派,代表南宋后期诗歌创作上的一种倾向。
因彼此旨趣相投,诗格相类,工为唐律,专以晚唐贾岛、姚合为法,谓之唐体,字号中都带有“灵”字,而温州古为永嘉郡,遂称之为“永嘉四灵”。
江湖诗派:“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继永嘉四灵后而兴起的一个诗派,因陈起刊刻的《江湖集》而得名。
《江湖集》中所录诗人大部分或为布衣,或为下层官吏,身分卑微,以江湖习气标榜。
江湖诗人时时抒发欣羡隐逸、鄙弃仕途的情绪,也经常指斥时弊,讥讽朝政,表达不与当朝者为伍的意愿。
江湖诗人中成就较著的是戴复古和刘克庄。
"晚唐体"是宋初一个诗歌流派,作为沿用已久的一个诗学和文学史概念,晚唐体是以姚贾诗风为核心但其范围又略大于姚贾诗派的诗歌风格,其具体内涵则表现为"刻意苦吟"、"冥搜物象"、"工巧精致"、"长于五律"、"清雅有味"五个主要方面. 中兴四大诗人:中国南宋前期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的合称。
又称南宋四大家。
当时杨、陆的声名尤著。
尤袤流传下来的作品很少;杨、范虽比不上陆游,但各有特色。
杨万里一反江西诗派的生硬槎桠,创立了活泼自然的诚斋体。
杨万里、陆游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之多是惊人的。
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了宋代诗歌第二个最繁荣的时期。
杨万里有《诚斋集》,范成大有《范石湖集》,陆游有《陆放翁集》传世。
别是一家:李清照的“别是一家”的观点出自其《词论》一文。
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对音乐性和节奏感有更独特的要求,它不仅像诗那样要分平仄,而且还要“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以便“协律”“可歌”。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是指中国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
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主张对诗、文进行革新。
北宋初年,面对土地兼并加剧,各种社会矛盾日益暴露,政治斗争日趋尖锐,一些开明的中下层士大夫文人主张革除社会弊病,要求文学反映现实,而当时风靡文坛的西昆体根本无法担当这样的历史使命。
于是推崇韩愈、白居易,反西昆成为政治改革派们在文学上的反映。
点铁成金,脱胎换骨:是黄庭坚诗歌理论中的主张。
他主张对前代诗歌的语言艺术作积极的借鉴,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他认为应多读前人作品,从中汲取艺术营养,熟练地掌握炼字、造句、谋篇等写作技巧。
他极力推崇杜甫,把晚唐杜甫诗视为宋诗美学理想的参照典范。
江西诗派:宋代文学流派,以黄庭坚为创始人。
形成期成员包括陈师道,潘大临等25人,大多为江西(宋代江南西路)人。
得名始于北宋后期宋徽宗初年吕本中所作的《江西诗社宗派图》。
江西诗派的主张与黄庭坚旨趣有相似处,重工力,但更强调循规矩而主变化,倡活法而主悟入,讲“锻炼而归于自然”。
在诗歌的思想内容方面并没有提出什么特别的主张,作诗多好用僻典,炼生词,押险韵,制拗句,讲究语言韵律,易于走上形式主义道路。
到了南宋,江西诗派的影响遍及于整个诗坛,其余波一直延及近代的同光体诗人。
杂剧:是在宋金时期诸宫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学样式,是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
杂剧的体裁,首先是一本四折的形式,这是受宋杂剧演出时分为四段的影响,四折之外又可以加两个“楔子”。
杂剧有三个构成部分:宾白、唱词、科介。
三者交相配合,推动剧情的发展,刻画人物的性格。
散曲:是一种同音乐结合的长短句歌词。
散曲分为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一般用单支曲子写成,另外还有“带过曲”、“集曲”、“重头”、“换头”等特殊形式,都是根据一定的规则将数只曲子联结而成。
套数又称“散套”,是用同宫调的两支以上曲子写成,和杂剧中的套曲相似。
诸宫调: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因集若干套不同宫调的曲子轮递歌唱而得名。
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又因为它用琵琶等乐器伴奏,故又称“弹词”或“弦索”。
诸宫调由韵文和散文两部分组成,演唱时采取歌唱和说白相间的方式,基本上属叙事体,其中唱词有接近代言体的部分。
诸宫调的出现,为后世戏曲音乐开辟了道路。
宋代已用诸宫调的曲调来演唱宋杂剧了。
至元代,说唱诸宫调虽已渐趋衰落,但其曲调对北方杂剧的形成却起了重要的影响,它的重要的艺术手段,都为元杂剧所吸收。
它为中国戏曲艺术的成熟奠定了基础。
南戏:又名"永嘉杂剧"、"温州杂剧"、"温浙戏文",是以宾白和曲牌联套相结合、以歌舞故事为主体的早期戏剧表现形式。
南戏在艺术上虽然还是比较粗糙,但它已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本特点。
1.首先综合歌唱、念白和动作等表现手段2.戏曲的曲调,主要取材于民间音乐,像民歌、词曲歌体、诸宫调等音乐成分,均被广泛吸收。
3.演员的形体动作,被称为"科"、"介"。
科介,即为模拟生活的虚拟表演。
4.在南戏的舞台上,是以7个角色来分别饰演剧中的所有人物。
5.南戏对戏剧演出的假定性原则不但做了肯定,而已进行了运用。
楔子:戏曲名词。
元杂剧的专用术语,它是指四折戏之外的过渡段落,主要是用
来介绍情节和人物,加强情节之间的联系,位置比较灵活,可以放在剧首.剧末或者是折与折之间,但一般放在剧首.如果有特殊需要,还可以有两个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