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一等奖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
四年级科学教案 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四年级科学教案 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9bd775ef524ccbff0218498.png)
(学生充分交流。
再汇报交流)生:这张成绩表上的成绩有200米、400米和800米,距离不一样,时间也不一样。
师:还能直接看出谁跑得最快吗?有没有什么办法能确定谁最快?生:都算出100米的时间就可以比了。
师:好主意。
科学学习常常需要数学的思考和计算。
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生计算后汇报)师:既然能算出100来的成绩,还可以算出什么?生:大家都跑200米的成绩,都跑400米的成绩…师:说说你的思路。
把自己的想法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也是一种学习。
(生充分空流比较的方法)师:大家都贡献出了自己的好方法。
可是究究也想和他们比一比成绩,他70米用了10秒钟,这可怎么算呢?(学生讨论)3.算一算:分析数据师:这个表格中出现的距离有100米、200米、400米,现在又知道究究跑了70米,大家想一想,怎么换算更方便呢?生1:可以算一算他们每个人跑1米需要的时间,谁用的时间少谁跑得快。
生2:也可以算一算他们每个人1秒钟谁跑得多,谁跑得多谁就跑得快。
师:太聪明了!你们说的都是很好的办法。
不过我们科学上经常用的是第二种方法,只要我们算出所有人1秒钟跑多少米,就可以比较了。
我们还给每秒钟跑多少米起了个名字,叫做“速度”。
究究10秒钟跑了70米,他的速度就是Ⅰ秒钟跑7米,可以记作“7米/秒”,读作“7米每秒”。
速度越大,说明运动的越?生:快!师:请完整地说一下。
生:物体的速度越大,物体运动的越快。
师:看来,我们想知道究究和这些运动员谁跑得快,只要算出这几位选手的什么就可以了?生:速度。
师:你来总结一下,速度是怎么算出来的。
师:速度可以用距离除以时间算出来。
师:(板书速度=距离÷时间)很好,速度等于距离除以时间、在计算中,如果数据比较大,我们可以用计算器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计算。
(各小组拿出计算器算一算每位选手的速度)师:谁来说说217号选手的速度。
生:我们小组算的是6.17。
师:6.17什么?生:6l7米每秒。
师:(板书:6.17米/秒)对,6.17米每秒,表示每秒钟跑6.17米,这就是专门的表示速度的方法。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全国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70c297dec3a87c24028c4ff.png)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2课(29~31页)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是测量物体的运动,让学生意识到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运动的距离,就是物体运动的速度。
学情分析:物理学概念的教学在小学阶段存在严谨性和小学生认知特点的矛盾,小学科学的教学既要保证概念的严谨又要符合学生年龄特征,采用实验体验和动画、图片直观演示,能很好解决这个问题;教学中的概念描述上可以简要,但不可错误,重在亲身体验,为将来中学学习打好基础。
教学理论:本课在引导学生如何判断物体运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测量与排序、观察与分析认识运动的两个属性,即速度与方向。
教材用较多证据和资料,以测量活动和分析活动为首尾相接的主线,展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速度和方向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方法:1、教学方法:情境引入法2、学习方法:自主法、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米尺、秒表、记录单、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我们都知道兔子比乌龟跑得快,但是在龟兔赛跑中,为什么乌龟比兔子先到终点呢?2、学生回答:3、讲述:看来时间对于运动的快慢有着重要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二、探究发现(一)在行进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1、出示课件:看看这些小朋友在做什么运动?(出示课件)猜一猜,谁移动得快?2、学生回答:3、讲述:其实,我们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所以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谁快谁慢。
那么,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知道他们运动的快慢呢?4、学生回答:指定一定的距离、限制时间……5、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就知道谁快谁慢了。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7665dc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63.png)
《运动的快慢》教案教案:《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运动的快慢概念,认识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能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实际操作。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健康运动的兴趣和意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运动的快慢概念及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2.通过观察实例,学习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
三、教学重点1.运动的快慢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2.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的辨析。
四、教学难点1.运动的快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2.如何通过观察判断运动的快慢。
五、教学准备1.教学PPT2.运动器材和图片3.实验用具六、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知1.呈现不同运动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这些运动的特点。
2.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有快慢之分吗?如何判断运动的快慢?3.引出本课主题:《运动的快慢》。
Step 2: 探究运动的快慢1.分组讨论:请学生就自己知道的运动进行分类,将运动分为快慢两类,并说明理由。
2.各小组发言,展示分类结果,并听取其他小组的意见和补充。
Step 3: 运动的快慢特点1.展示PPT,介绍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如跑步、篮球、举重等。
2.回顾之前的讨论,与现在所学到的内容进行比较和分析。
3.学生进行讨论,总结不同运动的快慢特点。
Step 4: 判断运动的快慢1.准备实验器材:一个滑轮装置、一个小车和一根绳子。
2.分组进行实验:将小车绑在滑轮装置上,拉住绳子将小车放下,观察小车下滑的速度。
修改绳子的长度,并再次观察速度的变化。
3.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根据观察结果判断运动的快慢。
Step 5: 总结归纳1.回顾本课所学内容,让学生进行回答:运动的快慢是如何判断的?不同运动有什么快慢特点?2.教师进行总结,概括运动的快慢特点,并复习所学的关键词和概念。
七、巩固练习1.小组合作,设计判断运动快慢的小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2.分享实验结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讨论。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5ac1bdfa5e9856a5712608e.png)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陈阁琼【教学目标】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3.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4.知道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5.会使用秒表。
【教学重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教学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准备】秒表、米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出示课本图片)提问:图中的伙伴们在干什么?2.猜一猜,谁移动得快?(引导学生说出“不知道他们行进的距离和时间,因此无法判断出他们移动的快慢”。
)3.提问:那么,有什么办法能比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二、新课学习1.讲解“在行进相同距离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多少”。
(1)讲述: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进行比赛。
下面,让我们来看一段比赛的录像。
(播放刘翔比赛录像。
)(2)讨论:知道这是什么比赛吗?(110米栏)在决赛中,刘翔以12秒91获得了冠军。
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第三名,他跑出了13秒20的成绩。
那么,我们是通过什么来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时间的多少。
)(3)讨论:就是说,想要比较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必须符合什么条件?(4)小结:运动的快慢需要用行进一定距离所用时间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板书:运动速度。
)2.讲解“在相同时间的情况下比较行进距离的长短”。
(1)引入:平时,我们就是用这样的方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出示教材表格中的图片)。
(2)你们能给下列运动速度排序吗?(3)提问:你们是怎么比出快慢的?(4)那么,物体运动速度的快慢还可能和什么情况有关?3.测算运动的快慢与距离、时间的关系。
(l)讲述: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是怎样的?你想测算一下吗?那么,你想设计怎样的活动呢?(小组讨论)(2)出示表格:你能读懂这张表格吗?(出示教材表格,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b47b438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d3.png)
《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制定出富有实效性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锻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份以“运动的快慢”为主题的体育教案,从设计思路、实施方法、教师示范等方面,细致描绘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全方位提升身体素质。
【设计思路】教案的整体设计是针对主题“运动的快慢”展开的。
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如动作不标准、重心不稳定、缺乏协调性等,本设计师特意选取了跳绳、平衡车等运动项目,旨在通过让学生逐步领悟“快慢”的概念,在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和动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
此外,本设计中特别注重灵活性与个性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体型、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等因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期望,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法】本设计中,教师主要采用三种实施方法:介绍型指导、示范型指导和练习型指导。
在介绍型指导方面,教师需要讲解跳绳、平衡车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要点,比如“快跳”、“慢跳”、“轻点”、“重点”等,引导学生了解“快慢”在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在示范型指导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运动项目和学生的情况,逐一演示并讲解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和技巧要领,同时注意矫正学生的动作、重心和呼吸等方面的问题。
在练习型指导方面,则需要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适当的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学生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教师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既要充分理解教案的设计思路,又要善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和习惯,通过亲身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身体保护,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和疲劳,并且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运动的快慢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
![运动的快慢 公开课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fee7ee30a1c7aa00b42acb9d.png)
12.2 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重难点分析: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参与-活动教具:微机、投影仪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机械运动,虽然知道了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我们平时所说的物体运动和静止却都是相对某一物体而言的,即相对于参照物而言。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讨论】【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新课教学:(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比较、判断的?【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长度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的?【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时间相等呢?【总结】(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的时间,谁大,谁运动得就慢,谁小,谁运动得就快。
(三)速度(10min)【结论】物理上用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4c3ef29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e.png)
小学科学7《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的快慢(教案)引言:《运动的快慢》是小学科学七年级的教学内容之一。
通过本课的教学,旨在使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观察力,为学生打下科学学习的基础。
一、学情分析:小学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对物理世界有了一定的感知和认知。
他们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索事物的规律和关系。
但他们在科学思维、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本课将通过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意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2)学习速度的概念;(3)掌握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来探索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3)通过合作学习和协作学习,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精神;(2)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关系;(2)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2.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能力;(2)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新课通过问问题导入新课,引发学生思考:什么是运动的快慢?我们如何判断一个物体运动的快慢?步骤二:观察和探究1.教师放置两个不同大小的小车,并让它们在同样的距离内运行。
2.学生观察两个小车的运动情况,思考它们运动的快慢有什么不同。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判断运动的快慢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4.学生通过实验,收集数据并整理分析,得出结论。
步骤三:概念解释与拓展1.教师对速度的概念进行解释,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速度。
2.学生通过实例和问题解答,深入理解速度的测量方法和公式。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2b56c87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b.png)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运动的快慢与速度概念,认识快慢的对比。
(2)培养学生感知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能力。
(3)能够正确使用“快”、“慢”来描述运动的速度。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游戏、实验、图片等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快慢的重要性,懂得珍惜时间,重视干事的速度。
二、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先问学生:“你们平时做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运动的速度快慢?”学生回答。
然后教师展示各种不同运动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感知运动的快慢,并引导学生对快慢的概念进行讨论和思考。
2.实验探究(2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实验,用一个小球在斜坡上滚动的实验,观察和比较小球从坡上滚下来需要的时间,引导学生找出影响小球滚动时间长短的因素。
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学生能够反映出快滚和慢滚的概念。
3.游戏活动(30分钟)教师设计一个“追逐比赛”的游戏环节。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名追手和一名逃跑者,比赛时,逃跑者要尽快到达终点,而追手要尽快抓住逃跑者。
通过游戏,学生能够体验到运动的快慢与速度的差异,并理解快慢之间的关系。
4.总结(10分钟)学生回到教室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通过这个实验和游戏,我们发现运动的快慢与速度有什么关系?快慢是相对的概念。
那么我们怎样用语言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呢?学生回答:用“快”和“慢”来描述。
教师解释并巩固学生对快慢概念的理解。
5.巩固练习(15分钟)教师分发练习册,让学生完成与快慢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快慢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6.拓展延伸(10分钟)教师布置拓展任务,要求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感知更多的快慢现象,并整理成报告。
下节课学生交流报告,并展示自己观察到的快慢现象,进行分享和讨论。
三、教学资源:1.多媒体设备2.图片:各种不同运动的图片3.实验材料:小球、斜坡4.练习册、笔、纸五、教学评价:1.观察能力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游戏和实验中对于运动快慢的判断和描述的准确性进行评价。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快慢-“十校联赛”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运动的快慢-“十校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cca66cd2cfc789eb162dc89a.png)
<<运动的快慢>>的教学设计北流市新圩镇第二初级中学教师邱丽教学内容: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运算。
教学重点:速度的定义、公式、单位。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比较飞机,拖拉机,蜗牛的运动情况,得出结论:物体运动是有快慢的。
从而引入新课。
二、进行新课我们是怎么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呢?学生看图片:2022年奥运会男子100米赛跑起跑6秒后的情景提问:谁运动的快?答:4道的2163号提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答:相同时间比较路程学生看图片:男子100米决赛成绩表博尔特:969秒汤普森:989秒迪克斯:991秒鲍威尔:995秒提问:谁运动的快?答:博尔特提问:你是依据什么判断的?_答: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2、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算一算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第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百米冠军:万米冠军:从而引出速度的内容。
速度1定义: 路程与时间之比2物理意义:用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3公式:速度=路程/时间即v=s\t 变形为:s=vt t=s\v4单 位推导:由v=s\t 得 速度的单位=路程的单位\时间的单位从而的出速度的基本单位为:m\s 常用单位:m/h换算1m/s=1m\1s=10001m\36001h=h5算一算:火车的速度是72m/h,汽车的速度是30m/s ,是火车跑得快还是汽车跑得快? 解:72m/h=72/<30m/s 汽车快或30m/s=30×>72m/h 汽车快6.看图片让学生了解一写物体的速度。
7.例:刘翔110米跨栏用了1295,求他的速度是多少?解:v=s/t=110m/=注意:1、解题过程要写出所依据的公式,把数值和单位代入时,单位要统一。
运动的快慢省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
![运动的快慢省一等奖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d6905a4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ea.png)
第1篇运动的快慢省一等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l 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l 过程与方法1.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l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的公式。
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2.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频闪摄影”。
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什么是机械运动?2、什么是参照物?(设计意图:回顾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以参照物作为标准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
增加前后内容的联系,引出详细学习运动的相关知识)二、新课教学模块一:引入新课,建构速度的概念。
【环节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过程中,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出游时,人们希望最快到达目的地;刘翔比赛时,第一个冲到终点;草原上,猎豹追捕鹿。
此时,运动的快慢决定的不只是是否快捷或者荣耀,而关系到生死的角逐。
演示实验:将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剪去不同大小的扇形后粘贴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
比较这两张纸锥从相同高度下落的快慢,然后汇报观察到的现象,问题:如何来比较运动的快慢呢?(设计意图:初中学生思维活跃,用学生熟悉的身边事例来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快慢很重要从而提出问题如何比较运动的快慢,引出新课)【环节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前面三个事例,结合生活实际分析比较物体快慢的方法;2.交流总结;3.展示各组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评价并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①路程相同的情况下,所用时间的长短;(用时短的就快) ②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看路程的大小。
(路程大的就快)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结合生活实际总结规律,培养小组合作精神。
)【环节三】创设情境,建构速度概念教师提出新问题:若路程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时,那如何去比较运动的快慢呢?1.创设情境学校的百米冠军的成绩是12s,而24届奥运会一万米比赛冠军的成绩是28 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教师启发:时间和路程都不一样,我们可不可以把他们其中一个量设置成一样呢?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计算两位冠军每1s内运动的路程,每一个相等时间内运动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的就快。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62e8ecf8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c4.png)
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八年级上册物理《运动的快慢》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作用、分析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分析在运动路程相同时,通过比较时间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时间相同时,通过比较运动路程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在运动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长短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从而理解并建立起速度的概念及单位,通过利用公式的简单计算来掌握速度单位的换算;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以及平均速度的概念。
2.学情分析速度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物理概念,限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不可能很全面具体的探讨。
因此,在教学中,我根据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的降低教学梯度,注重基础教学,同时,尽量运用实物演示、多媒体课件等使教学形象直观。
每个知识点都尽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经过分析归纳形成概念,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学有所得,享受到获得知识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根据上述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情况(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能进行速度单位间的换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过程与方法:(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的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全国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3b715b3e6137ee06eef91873.png)
3.2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2.知道运动方向也是描述物体运动的重要方面之一。
3.会使用秒表。
过程与方法:1.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发现有些看似不动的物体实际上在缓慢运动。
2.理解一切都在运动中的宏观思维。
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难点: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准备:秒表、米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观察比较1.师演示:红车和蓝车两次比赛,学生观察。
提问:谁运动得快?2.师生总结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时间比距离(2)相同距离比时间【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观察,了解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给学生以准确的科学认知。
】二、认识速度,练习排序1.提问:红车和蓝车运动的时间和距离都不一样,该怎么比较呢?2.小结: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速度。
3.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快慢是不一样的,出示图片。
4.学生活动,认真观察,排序,汇报结果。
5.师(追问):在刚才排序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生:它们的单位都相同,看谁的数大,谁的速度就快。
三、匀速走路,学会测量1.谈话:你平时走路的速度怎么样?如何测量?2.生:可以用两种办法来测量(1)相同时间比距离(2)相同距离比时间3.提问:需要哪些工具?生:米尺、秒表、计算器。
4.谈话:米尺用来测量距离,秒表用来计时。
因为教室空间的限制,我们仅使用第二种方法,即相同距离比时间。
教室里一块地砖长2米,3块砖正好是6米,这就是我们的测量距离。
5.师介绍秒表的使用:用右手握住秒表,秒表上面有左、右两个键,所以右手大拇指控制右键,食指控制左键。
操作口号:右按右停左回零。
6.生学习使用秒表。
7.分组讨论如何分工合作,才能圆满准确地完成实验。
8.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9.生分组测量、计算、排序、汇报。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版物理8年级上册第1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672145f941ea76e59fa0437.png)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知道速度的单位,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v=s/t及其变形式进行简单计算【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1主要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播放视频】飞人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百米赛跑视频,视频中运动员听到枪声一起出发,博尔特像离弦的箭一般冲了出去,把其他人远远的甩在身后。
【比较异同】[师]这些运动员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生]运动的。
[师]谁跑在最前方?[生]博尔特。
[师]说明博尔特比其他人运动的?[生]快。
观看视频,进行比较:高速列车疾驶时运动的快,运动员在奔跑时,要比列车慢的很多【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板书】§1-3运动的快慢(设计意图:创设生活情境感知运动的物体有快有慢,为新课引入做好铺垫)【播放视频】博尔特2008年北京奥运会100m赛跑决赛视频,视频结束后屏幕再现比赛中某时刻的图片2幅,【想想议议】1.博尔特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同学们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观看视频3的快?你们又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喜闻乐见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板书】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过渡】由以上实例分析可知,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考虑路程和时间因素。
若路程和时间均不相同,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想想议议】例:甲同学的100m跑成绩讨论后总结: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6它的物理意义是:飞机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00米。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运动的快慢(区一等奖)
![初中八年级物理教案- 运动的快慢(区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b476f9c75727a5e9846a6136.png)
《 运动的快慢》本节课所要讲授的运动的快慢是在学习了机械运动的知识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运动的有关知识。
这节课既是对运动的描述的深化,又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它担负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速度的概念是中学物理运动学中最基本的概念,理解并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就可以利用所学的知识去处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因此,这节课在本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3粗略研究变速直线运动,能用平均速度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快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例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2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具有用“运动有快慢”的观点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2通过利用速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增强对科学的热爱。
速度概念的理解,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特征。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理解,利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比较运动快慢。
制作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龟兔赛跑动画、猎豹追逐羚羊、运动会百米比赛、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火车、飞机运动情况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视频】我国“和谐号”高速列车疾驶时呼啸而过的短片及中学生运动会上运动员奔跑时的短片,结束后屏幕定格为两短片中的截图各一幅。
【比较异同】列车的运动和中学生的运动相比,有什么不同学生观看视频,进行比较:高速列车疾驶时运动的快,运动员在奔跑时,要比列车慢的很多【设疑】运动的物体,有的运动的快,有的运动的慢,在物理学中,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一)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播放视频】刘翔2022年雅典奥运会110m栏比赛视频,视频结束后屏幕再现比赛中某时刻的图片2幅,【想想议议】1刘翔和其他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谁跑的快你们小组是根据什么方法来比较的呢学生回答:刘翔。
讨论后总结:时间相同时,比较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2如果你是终点裁判员,将如何判断谁跑的快你们又是根据什么方法比较的呢学生回答:刘翔。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十市联赛”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十市联赛”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57bd728bf242336c1fb95e88.png)
运动的快慢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道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不一样的,速度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会测量走路的速度,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进行排序。
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
重点、难点:知道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
会测量运动的速度。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四名学生分别用轮滑、滑板、滑板车、平衡车出场。
猜一猜他们四个谁移动的更快呢?2、大家把关注点都聚焦在这些体育器具上,把他们作为判断移动快慢的标准,其实我们这样直观的看是无法准确比较出谁运动的快。
那有什么办法比较出他们之间运动的快慢呢?3、我们看一看是不是像同学们说的那样,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
(板书:运动的快慢)二、新授1、(刚才同学们提出要指定一段距离,让他们比赛)四名学生在相同的路线上运动,记录下所用的时间,让学生通过所用时间去判断快慢。
小结:相同距离比时间2、说一说,哪些比赛是用这种方法决出胜负的。
师生互动讨论3、知道谁的绰号是“飞人”吗?欣赏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110米栏决赛的比赛视频。
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获得了冠军也追平了世界纪录,美国选手特拉梅尔获得了亚军,他的成绩是13秒18,古巴选手加西亚获得了季军,他的成绩是13秒20.4、了解生活中的速度汽车沈阳地铁中国高铁三、测量走路速度:1、猜一猜,我们的行走速度是多少?2、分组测量每个人的行走速度。
并记录在表格里。
(给学生准备秒表,米尺、计算器等工具)。
3、学生汇报。
请各小组根据表中的数据交流一下,一会请小组代表汇报测量结果,得出测量结论。
……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排序方法:(1)相同时间比较距离(2)比较速度四: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运动的快慢
![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运动的快慢](https://img.taocdn.com/s3/m/2216b884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36.png)
教案运动的快慢引言:教案是教师备课和教学的重要工具,在课堂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教案的运动速度对于教学的效果有着直接影响。
本文将探讨教案运动的快慢对教学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选择教案运动速度。
一、教案运动过快的影响1.1 授课节奏过快当教案运动过快时,教师可能会加快授课节奏,忽略学生对知识点的吸收和理解。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消化所学内容,导致知识的掌握欠缺,影响学习效果。
1.2 学生学习压力大教案运动过快,给学生带来了较大的学习压力。
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知识点,容易造成学习焦虑,甚至导致学习效果下降。
1.3 课堂互动受限快速运动的教案容易使课堂互动的机会受限。
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和参与课堂讨论,无法发挥出应有的学习潜能。
二、教案运动过慢的影响2.1 课堂冗余当教案运动过慢时,教师可能过分详细地讲解每一个知识点,导致课堂冗余。
学生在错误的知识点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影响整体进度。
2.2 学生学习缓慢教案运动过慢容易造成学生学习缓慢。
学生的学习激情可能被低效的进度所冲淡,导致学习兴趣的下降和效果的不佳。
2.3 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案运动过慢可能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足。
缺乏紧张刺激的学习氛围容易使学生对课堂产生厌倦感,失去对知识的积极探索欲望。
三、如何合理选择教案运动速度3.1 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学生的学习进程,及时调整教案的运动速度。
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已经掌握,可以适当加快教案的运动速度;当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较慢,应该减慢教案的运动速度,进行更详细的解释和练习。
3.2 遵循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该遵循课程目标和教学计划。
根据教学计划合理安排知识点的讲解顺序和深度,避免过多冗余的内容,保证教案运动速度与教学进度相匹配。
3.3 引导学生参与课堂互动教师应该合理安排课堂时间,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参与课堂互动。
借助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课堂效率。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省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省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7b8a6398ddccda38366bafa4.png)
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能给各种物体运动的速度排序,会测量走路的速度。
2.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运动速度可以用一定时间中通过的距离来进行描述。
知道运动方向也是物体运动的表现。
3.认识一些非常缓慢的运动。
4.意识到事物之间的联系性,体验到用比较的方法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知道速度是物体单位时间内所通过的距离。
2.难点:测量运动的速度。
三、教学准备课件、计时器、软尺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1.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干什么啊?2.猜一猜,谁移动得快?3.引出课题: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运动的快慢。
(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二)比较运动的快慢的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1)物体的运动有快有慢,你们觉得运动的快慢可以怎么比较?2)学生回答。
学生很有可能会说速度快的运动就快,速度慢的运动就慢。
3)那么你们觉得兔子和乌龟谁的速度快呢?4)学生回答是兔子。
5)教师:那么为什么在龟兔赛跑中兔子比乌龟晚到终点呢?6)学生回答:因为兔子睡觉了。
7)教师:因为睡觉的原因,兔子浪费了什么呢?8)学生:时间。
9)教师:对了,时间在表示运动的快慢中有重要的作用。
10)小结:在通过相同路程时,比较运动的快慢只要比较花费时间的多少。
(板书:相同路程比时间)2.相同时间比路程1)出示跨栏比赛成绩,你们知道他们谁运动得最快吗?怎么判断的?2)出示三位运动员的奔跑速度,我们还可以通过运动的速度来比较运动的快慢。
3)自学书本,找到什么是运动速度。
4)小结:在同一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的多少就是速度,运动的快慢可以用速度来描述。
(板书:相同时间比路程)5)介绍速度的单位,学会正确地读速度。
6)你能给书中各种物体的运动速度排序吗?7)了解了这么多物体的运动速度,你想不想知道自己走路的速度是多少?下面我们就来进行测量。
(三)测量速度1)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速度,那么测量自己走路的速度需要知道哪些数据呢?可以怎么测量?2)学生:用秒表测量时间,用刻度尺测量路程。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全国一等奖】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 运动的快慢【全国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0bbf5d8527284b73f342508b.png)
复 备
师:好,那我们来做一个实验:现在老师需要两名同学来帮个忙,从同一起点同时拉动小车,我们来看看是哪位同学拉的小车运动的快。(学生说)
师:这辆小车先到终点就意味着它所用时间怎么样?(学生说短)
师:第一种方法已经出来了,谁来说说看?
师:相同距离比时间,用时短的就快。(板书)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人吗?(认识,是刘翔)
师:其实啊,语文学科中也有描述速度快慢的四字成语,你们知道哪些啊?(老师这边也有些我们来看看吧)
师: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三种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哪位同学可以不看黑板说说看看。
板书设计:
运动的快慢
相同距离比时间,用时短的就快。
相同时间比距离,距离远的就快。
运动的快慢可以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距离来测量,这就是常说的运动的速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科学方法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知道速度的定义
知道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新课之前啊,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告诉老师你们看到的是什么情景?
师:这是激烈的飙车比赛的情景。那老师想问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段视频中的白色跑车一定能赢吗?(学生回答)
师:好了现在各组将记录表拿出来快速熟悉一下并由组长协调好成员分工。可以了活动开始
师:好了,大家回教室吧。(维持好纪律)小组成员可以处理数据了。现在1到4组组长将你们的记录表拿上来展示展示吧,(组长汇报)。好我们来看看,正常步伐时哪一组快啊?慢一些时哪一组快啊?(投影展示)
师:我们现在已经测过人走路的速度了,其实啊自然界中还有很多运动的物体,我们现在来给它们排排顺序吧
师:为什么会这样觉得呢?(那老师觉得白色跑车跑很快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湖北省黄冈市私立武穴市百汇学校施鑫【教材分析】本节课包括以下四部分的内容:(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速度的定义、公式以及单位。
(3)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
(4)平均速度的定义及简单的计算。
在讲述机械运动的形式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删去了“频闪摄影”这一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
对于速度公式v=s/t 的应用,教材中只是要求学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材首先通过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引导出速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及单位;随后研究机械运动的形式—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最后讲解平均速度,并利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平均速度。
虽然教学的重点是速度概念的建立和速度的计算,但速度的相关计算学生已在数学学科中掌握了一些知识,因此我将本节课的重点设置为速度概念的建立和机械运动的分类,此外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知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3)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5)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游戏和实验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生活的意义。
(3)通过练习掌握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4)通过学生活动和观看视频了解机械运动的形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
(2)通过观看视频,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重点】1、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2、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教学难点】1、速度概念的建立。
2、规范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
【设计思路】这是一节物理概念课,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构成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及理论的基础。
初中是系统正规物理教学的开始,因此,如何进行初中物理概念的教学,在教学中,遵循什么样的规律,就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个核心问题。
以往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觉得物理枯燥无味、难学,丧失学习兴趣。
鉴于此,对于本节课,我做了如下设计:本课以“传递小国旗”游戏引入,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以“刘翔比赛视频”巩固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速度的概念上,我借此机会讲授交通标志牌,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这样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又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机械运动的形式,我通过学生体验活动和观看视频,使学生认识物体在运动时速度、方向的变化,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乐于接受,以此来增加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平均速度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一大难点,我突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先通过计算刘翔跨栏的速度,再让学生认识到刘翔跨栏时速度是在改变的,进而巧妙的引出平均速度,自然的过渡到平均速度的概念,让学生理解如何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情况。
【教学资源】四面小国旗、长约1m的木质刻度尺若干、橡皮若干个、电子白板、笔记本电脑、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新课1、学生活动: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2、板书课题:运动的快慢。
并引导学生分析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3、改变游戏规则,必须传完整个路程,再次比较哪组把国旗传递得快?1、回答:某组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2、学生积极思考。
3、回答:某组快,相同路程比时间。
1——3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1、播放2004年雅典奥运会刘翔比赛视频。
2、选择比赛中某一时间暂停,提问:谁快?你是怎么比的?1、观看视频,积极思考。
2、回答:刘翔快,相同时间比路程。
1——3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3、比赛结束,谁是冠军?你又是怎么比的?4、提问:体育赛场上还有哪些项目是通过运动的快慢来决定胜负的?5、学生再思考:体育赛场上是通过哪种方法来比较运动员运动快慢的?3、回答:刘翔,相同路程比时间。
4、回答:短跑、游泳、马拉松、赛车等。
5、回答:相同路程比时间。
4——5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走向物理。
1——5现学现用物理学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1、教师小结提问:若物体运动的路程、时间都不相同,我们又将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呢?2、课件展示例子:陆地上跑得最快的猎豹2秒内能跑80米;海里游得最快的旗鱼3秒能游83.4米;天空中飞得最快的雨燕0.1分钟能飞288米。
3、总结:将不同时间转化为相同时间,采用“相同时间比路程的方法”,也就是将物体运动的路程除以所用时间。
1、思考并回答问题。
2、学生讨论回答。
3、学生积极思考。
1、自然过渡,承上启下。
2、互动合作精神的体现。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速度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2、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4、单位:米/秒(m/s)、千米/时(km/h)5、1m/s和1km/h谁大谁小?你能将1m/s转化成km/h吗?单位换算:1m/s=1×=3.6km/h1 m/s = 3.6 km/h练习:1)10m/s= km/h2)18km/h= m/s6、小资料:一些物体的运动的速度。
(1)蜗牛爬行约1.5mm/s (2)人步行约1.1m/s(3)骑自行车约5m/s(4)喷气式客机约250m/s(5)子弹出膛时约1000m/s(6)高速公路上的小车约28m/s1——4学生自学教材,踊跃回答。
5、学生积极与老师讨论,思考练习。
6、学生观察、思考。
1——4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5、熟悉速度单位换算。
6、拓展知识。
速度7、速度计:周末,小明和爸爸驾车去外婆家,若轿车以如图所示的速度行驶了30min,则小明家距外婆家约多远?解:t=30min=0.5h 利用公式可得:S=vt=70km/h×0.5h=35km答:小明家与外婆家相距约35km。
8、课件展示:交通标志牌。
你知道这些数据的含义吗?请选择一幅图说说看。
9、提问:在交通上,为什么要对车辆进行限速呢?10、课件展示:交通事故数据。
我国每年约10万人死于交通事故,如果统计上受伤人数,那么我国每年交通事故伤亡人数直逼百万。
11、播放超速交通视频。
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感想?7、学生练习。
8、学生观察回答:限速、限重等。
9、回答:这样更安全,车速太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等。
10、11学生观看数据及视频,回答:人的生命很脆弱、我们应该不要超速、安全驾驶、遵守交通规则等。
7、规范物理计算题解题格式。
8、拓展知识,从生活走向物理。
9——11情感教育,让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意识。
匀速、变速直线运动1、学生活动:挑战一下——你能抓住正在下落的橡皮吗?挑战规则:小组合作完成,将刻度尺竖直放置在地面上,把橡皮放在尺子上端0刻度线处,两次机会,第一次将手张开放在距橡皮约30cm的A处,让橡皮自由下落,看能否抓住。
第二次将手张开放在距橡皮约80cm的B处,重复以上过程。
2、提问:哪一个地方不容易抓住橡皮?为什么?3、小结提问:橡皮运动时速度在变化,是不是所有的物体在运动时速度都会发生变化呢?物体在运动时除了速度会变化,还有其它的变化吗?4、播放运动的形式视频。
5、提问:这些物体在运动时都有哪些变化呢?1、踊跃参与、积极思考。
2、回答:B处。
人反应不敏捷、橡皮下落得越来越快等。
3、积极思考。
4、学生观看视频。
5、回答:火箭的速度越来越快,做直线运动;电梯上的人速度不变,做直线运动;过山车的速度在变化,做曲线运动。
1、在“玩”的氛围中去学习,增加学生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2、3让学生认识到有些物体在运动时,速度、方向在改变。
为机械运动的分类埋下伏笔。
4、5、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起来。
100. . . .. .80cm10030cmA80cmB匀速、变速直线运动6、总结:这些物体都在做机械运动,但它们的运动情况不同。
同学们可不可以尝试着来给机械运动分分类呢?7、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特点。
6、回答: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来可以分成曲线运动和直线运动,直线运动按照运动速度来可以分成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7、踊跃参与、积极思考。
6、7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平均速度1、课件展示例题:刘翔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以12.91s获得了男子110m栏金牌,并打破奥运会纪录。
他的速度是多少?解:利用公式可以算出刘翔的运动速度为:sm52.8s91.12m110tsv≈==答:小明家与外婆家相距约35km。
2、提问:刘翔在整个比赛过程中速度是不是保持8.52m/s不变呢?那么这个8.52m/s我们应该叫它什么?1、回答:根据公式,将路程110m和时间12.91s代入计算即可。
2、回答:平均速度。
1、公式的应用,为平均速度的学习作好铺垫。
2、顺其自然,巧妙引出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3、提问:怎样描述做变速运动物体的运动情况呢?小结: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日常情况下所说的速度,多数指的是平均速度。
3、学生思考体会。
3、适时小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小结和作业1、学到了哪些知识?2、课后作业:你根据这张列车时刻表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对照板书进行总结。
理顺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板书设计】【教学流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