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遵循的基本原则
要实现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就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心理健康教育原则是指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和指导思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主要有:教育性原则、全体性原则、差异性原则、主体性原则、参与性原则、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等。
一、教育性原则的概念
教育性原则是指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提出积极的分析意见,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青少年学生心理正处在急剧动荡,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此时老师如能对学生正面的启发和积极的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度过发展过程中的危机是尤为重要的。例如我班常有不少学生迷恋于网络导致自我迷失,荒废学业。在心理教育工作中我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的积极作用,并向学生推荐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节目,组织学生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从而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二、全体性原则的概念
教育部在2002年8月5日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就为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明确了方向。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确定内容要面向全体学生共同的需要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中开展活动要充分发挥团队和小组的作用。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从而乐意融入群体之中。
三、差异性原则
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强调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依据学生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获得最佳的发展。这里所说的学生差异可以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年龄差异,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内容和方式要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二是性别差异;三是学生表现差异;四是学生的个性差异。前面提到的面向全体的原则是针对心理服务的对象范围而言,而差异性原则是就辅导的具体方法而言的,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既要使全体同学有共同的发展,又要使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最充分地显示出来;既要面对全体学生辅导、讲座,又要有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咨询、帮助。要做到这些,我们必须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个别化地对待每个学生,才能给更多学生提供有效的服务。
四、主体性原则的概念
主体性原则是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是把教师的科学教育与学生的积极主动参与融为一体。这一原则集中而直接地体现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特征。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这就规定了学生处在辅导活动的中心地位,是活动的主人。因此,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设计,准备到组织,都可让学生自主参与,并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唱主角”。
五、预防、发展重于矫治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分三个层次:预防、矫治和发展。预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其功能是让学生通过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掌握有关知识和社会技能,克服困难,改善人际关系;学会自主地应付由挫折、冲突、压力、紧张带来的种种心理困扰,减轻痛苦,做到防患于未燃,并为他们个性的发展打下长久而健康的基础。其次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的差距,主动调节自己,使自己“长大”、“成熟”;
帮助学生提高对各种环境的适应能力,培养学生充满自信,乐观向上的健康情绪,并以良好的心理状况去面对学习与生活;第三,针对一些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齐心协力帮助他们改善和调节异常行为,消除或缓解不良的情绪,如紧张,焦虑,恐怖和自卑等。人的心理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人都有巨大的心理潜能可供开发,且中小学生的心理有极大的可塑性,因此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观念,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老眼光”看待学生。对待优等生要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而不可以一俊遮百丑;对待落后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帮助他们看到自己的优点,闪光点,对他们的未来持乐观态度,而不能认为差生什么都差。这些落后学生多数处境不利,缺乏自信,有过多次失败的体验或生活发生较大变故。这些学生的心理本来就很痛苦、烦恼,如果再受到老师的冷落,同学的歧视和家长经常的唠叨或惩罚,长此下去就易形成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因此,教师更要关爱他们,尊重他们,积极创造条件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才会形成自信、自尊和自制,才会情绪高昂,朝气蓬勃,拥有健康的心理生活。著名教育家巴特尔说过:“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了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的春风,即使是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