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

电场强度的教案设计第一章:电场强度的概念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1.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表示单位正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电场力。
电场强度的表示方法:电场强度用符号E 表示,单位是牛顿每库仑(N/C)。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电场强度E 等于电场力F 除以电荷量q,即E = F/q。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电荷在电场中的受力情况,思考电场强度的概念。
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力,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
第二章:电场强度的方向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
2.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强度的方向是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
电场强度的正负表示:电场强度用箭头表示,箭头指向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箭头的长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电场力作用在正电荷上的方向,理解电场强度的方向。
让学生通过图形和箭头表示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方向的掌握。
第三章: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
3.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电场强度E 与电势差ΔV 之间的关系是E = -ΔV/d,其中d 是电场中的两点距离。
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计算方法:通过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计算电场强度。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测量电场中的两点电势差和距离,理解电场强度与电势差的关系。
让学生通过公式计算电场强度,加深对电场强度与电势差关系的掌握。
第四章:电场强度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电场强度的应用。
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4.2 教学内容电场强度的应用: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可以用于计算电荷的受力、电势差等。
电场强度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测量电场强度和电势差,计算电荷的受力和位置。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及反思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及反思一、引言电场强度是电学中一个基本的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电荷在电场中所受到的力的大小。
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对于理解电学原理和解决电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设计的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 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意义;2. 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3. 能够运用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解决电学问题。
三、教学内容1. 电场强度的概念和意义首先,我们将启发学生思考电场的概念,引导他们从周围环境中找出电场的实例。
然后,我们向学生解释电场的概念,并介绍电场强度的定义。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描述了电荷对周围电荷所施加的力的大小。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的重要性和应用。
2. 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在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后,我们将教授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题进行实践。
首先,我们将介绍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引导学生计算出某一点处的电场强度。
然后,我们将扩展到由多个点电荷组成的电场,引导学生计算复杂情况下的电场强度。
3. 电场强度的应用在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后,我们将引入电场强度的应用。
例如,我们将以静电力和电场强度的关系为例,让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解决静电力的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观察电荷的运动和力的变化,进一步理解电场强度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我们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实例和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 互动式教学法我们将提供一些讨论和合作的机会,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例如,通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来解决一些复杂的电场强度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思维碰撞。
3. 实验教学法我们将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测量电场强度,巩固他们的理论知识并增强实践能力。
电场强度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一)整体设计教学分析电场强度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于是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时,应该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电场的强弱,让学生理解为什么可以用比值来表示电场强度,知道这个比值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用比值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是物理学中常用的方法,结合前面学过的类似的定义方法,领略电场强度的定义,明确E =F q 和E =k Qr 2这两个公式的含义,以及它们的关系。
了解电场线是如何形象地描述电场强度的。
教学目标 1.知道电场的概念。
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定义,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以及场强方向的规定。
3.掌握点电荷的场强及电场的叠加。
4.通过用比值定义物理量、类比等重要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科学研究能力。
5.知道电场线的定义和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
6.使学生初步认识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培养学生对物质的认识观。
发展对物理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界的神奇,树立科学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掌握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匀强电场的内容与特征。
电场强度的叠加、点电荷的电场的理解与应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1.运用问题引导式理论探索得出“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通过类比用比值定义法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
2.运用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图示法、归纳推理法、讲授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认识和描述电场。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事件1]教学任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生活动:两个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上一节我们定量地研究了两个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规律——库仑定律。
提出问题:在力学中,我们所学过的弹力、磨擦力均是接触力,惟独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才有可能产生弹力、磨擦力。
两个电荷之间并不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如何实现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的知识。
情景导入:探索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演示实验】放在绝缘架上的通草球与感应起机电的一个电极接触,感应起电后,由于带同种电荷而使通草球张开某一角度。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物理《电场强度》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6.利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展示预习情况,老师准备幻灯片,计算机,铜丝,塑料笔教学方法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具体操作思路是:1.学生自学电场,培养学生阅读、汲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实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探讨点电荷的电场及场强叠加原理。
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我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投影展示问题1:真空中?它们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能够不需介质超越空间?投影展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图片(1.2-1)。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共4篇)第1篇:电场强度教学设计1、试以“电场强度”为例,分析它的建立过程、教学要求,并设计其教学活动过程。
建立过程:1.对电场强弱和方向的认识。
研究验证库仑定律的实验,明确几个问题。
①B在A的电场中②B在不同位置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位置有关;场源电荷不同B的受力不同,说明电场的性质与场源电荷有关。
所以我们说电场的性质只与电场本身有关。
③确定场源电荷和场中的位置,选择不同的试探电荷发现其受到的电场力不同,要找到一个物理量描述电场的性质,此物理量只与电场本身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所以直接用电场力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不合适。
2.寻找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的物理量。
在研究电荷在确定的电场、确定的点受力时,一个试探电荷受力为F,如果有一个同样的试探电荷在相同的点,其受力必然也为F,把这两个试探电荷放在一起时,电荷量变为一个的两倍,它们的受力可能是2F,依次类推……从比值定义物理量在初中就已经学习过,密度就是利用比值来定义的。
我们看到电荷的受力与电荷量的比值是一个与电荷量无关的量,所以我们用这个比值来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
3.电场强度的方向。
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放上不同的试探电荷,其受力方向可能不同,而同一电荷在电场的不同位置其受力方向可能也不同,所以要想完整的描述电场的力的性质,电场强度必须是矢量。
我们规定正电荷的受力方向为电场强度的方向。
教学要求:①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②掌握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公式;③掌握电场强度矢量性及叠加原理。
教学活动:1.创设情境,提出探究课题师:电场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它看不见、摸不着,但客观存在,而且有能量。
那么,我们如何认识它的特性,摸清它的“脾气”?我们只有根据它表现出来的性质去了解它。
师: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什么?这对我们研究问题有何启发? 生: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电场力的作用。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

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电场强度高中物理教案精选篇1一、指导思想参照课程标准.依据考试说明、借鉴近三年高考试卷、借鉴往届复习迎考的成功经验、依托《三维设计》复习用书,回归课本,科学安排、扎实推进、高效做好高三物理高考总复习工作。
通过物理总复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规律,磨练提高应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梳理构建知识结构、积累经验,体会归纳题型—方法。
提升物理学科素养和高考应试能力。
二、复习进度、阶段要求与方法(一)第一轮:20__年8月5日—20__年1月15日(预计单科质检)以章、节为单元进行单元复习训练,这一阶段主要针对各单元知识点及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归纳、复习的重点在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因此,在这一阶段里,要求同学们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这一阶段,渗透一些小综合,对复习过的内容进行滚动。
本轮复习侧重于“双基”复习。
刚进入复习时,学生对高一、高二学过的内容遗忘较多,所掌握的知识系统性差,漏洞多,个人知识掌握的程度也不一样,分析能力更为欠缺。
本着夯实知识基础、形成知识网络的出发点,复习中应始终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复习难度适度,撒密网,步子稳。
在以章或相关章节为单元复习时,首先要求同学们自己分析、归纳本单元知识结构网络,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充实、完整、使之系统化,建立知识树。
其次,要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进行辨析,对本单元的典型问题及其分析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归纳,并着重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然后对本章知识点进行针对性训练,但训练题不宜过多,应精选练习题,不能搞题海战术,最后要根据训练中和考试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加以收集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和小结,有效提高学习的效率。
三、复习策略(一)学习考试说明,研究高考试卷,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近三年新课程高考试卷,把握好复习的范围、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继续学习研究市高三物理培训的内容信息、要求和建议,向上届高三取经交流,结合本届情况,备课组教师认真研讨,科学策划高三物理总复习各阶段各环节工作。
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课时

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其定义和公式。
2.能够运用电场强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了解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
难点:电场强度的物理意义和电场线分布。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回顾电荷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传递的。
2.引出电场的概念,让学生初步理解电场是一种物质。
二、探究电场强度的定义1.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感受电场力对电荷的作用。
2.提问: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是什么?三、电场强度的计算1.介绍电场强度的公式:E=F/q。
2.通过示例,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公式进行电场强度的计算。
3.带领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巩固电场强度计算的方法。
四、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1.引导学生观察电场线图,让学生发现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
2.讲解电场线的特点:电场线从正电荷出发,指向负电荷;电场线密集的地方电场强度大,稀疏的地方电场强度小。
3.让学生尝试绘制简单的电场线图,加深对电场强度分布的理解。
五、课堂小结2.强调电场强度在物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请同学们完成课后练习,巩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观察生活中的电场现象,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公式推导和电场线图示,让学生对电场强度有了初步的认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课堂气氛良好。
但在电场线分布关系的讲解上,可能有些同学理解起来还有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电场强度的定义1.电场力与电荷量的关系2.电场强度的定义:E=F/q二、电场强度的计算1.电场强度公式:E=F/q2.示例:计算某点电荷的电场强度3.课堂练习三、电场强度与电场线的分布关系1.电场线图的特点2.电场线与电场强度的关系3.绘制电场线图四、课堂小结1.电场强度的概念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3.电场线分布关系五、课后作业1.课后练习2.观察生活中的电场现象六、教学反思1.课堂效果分析2.学生反馈与辅导3.教学改进措施重难点补充: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电荷,知道电荷间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作用是如何传递的呢?生:是通过电场传递的。
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物理》通用类的第五单元第一节。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
2.了解点电荷。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方向的规定。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运用观察、归纳等方法学会从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发现客观规律、体会比值法定义物理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通过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计算。
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与讲解,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初中学过的相关知识,提出如下问题:1.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及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分别带上了什么电荷?由此分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什么?2.自然界存在几种电荷?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什么?二、新课教学:(一)电场1.播放幻灯片。
提出问题:两个带电体A和B,当A靠近B时,B向右上偏起,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因A和B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互相排斥)也就是A和B发生了相互作用。
但A和B并没有直接接触,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怎样发生的?带着这个问题看书,并且找出什么是电场以及电场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得出:(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
(2)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
为什么说它是特殊物质呢?因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有两种,一种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如课桌、书本等;还有一种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如电场、磁场等。
它们尽管看不见、摸不着,但能表现出被人们感知的特性,我们就是借助这些特性来研究电场的。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一、关键信息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和单位。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教学重难点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及其物理意义。
难点:电场强度的矢量性和叠加原理。
3、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4、教学资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如静电计、带电小球等)二、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 展示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冬天脱毛衣时的火花、梳子吸引纸屑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原因。
12 提出问题: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如何实现的?引入电场的概念。
2、新课教学111 介绍电场的物质性,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
112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静电计指针的偏转,感受电场的存在。
113 引入试探电荷的概念,说明试探电荷应具备的条件。
114 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电场力 F与它的电荷量 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用 E 表示。
115 推导电场强度的定义式:E = F / q。
116 强调电场强度的单位:牛/库(N/C)。
117 讲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根据规定,正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即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
118 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叠加原理。
3、课堂练习121 给出一些关于电场强度的计算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122 组织学生讨论练习中的问题,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4、实验探究131 分组进行实验,探究电场强度与距离的关系。
13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5、课堂总结14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电场强度的概念、定义式、单位、矢量性和叠加原理。
142 强调重点和难点知识,让学生加深理解。
6、布置作业151 布置书面作业,如课后习题。
152 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电场强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理解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能用电场强度解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3.掌握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二、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电场强度的解释。
3.电偶极子的概念及其在电场中的表现。
三、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2.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
四、教学过程:1.引入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正负电荷的相互作用。
可以通过摩擦生电、电磁感应等实验来引发学生对电场强度的兴趣。
2.讲解(1)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是指带电粒子或带电体系所处的空间,它会对该空间内的其他带电体产生电力作用。
电场强度是电场在某一点的电力作用强度。
在SI国际单位制中,电场强度的单位是N/C(牛顿每库仑)。
(2)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为:E= F/q,其中E表示电场强度,F表示电场对测试电荷的电力作用,q表示测试电荷。
在数值上,电场强度与电场力成正比,在方向上与电荷的正负有关。
(3)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用电场强度来解释。
正电荷在电场中沿电场线的方向运动,负电荷则相反。
当电荷之间的距离越近时,电场强度就越强。
(4)电偶极子的概念电偶极子是由两个相等但相反的电荷组成,它们之间的距离越小,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大。
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是围绕着两个电荷之间的连线围绕着一个圆,这个圆的面积越大,电偶极子的强度就越强。
3.示范通过实验演示电偶极子在电场中的表现。
在说明电偶极子的概念时,可以通过图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
4.练习让学生在实验和计算中一步步加深对电场强度的理解,识别电场强度的大小和方向,并在解决问题时运用电场强度的知识。
五、教学方式:1.示范教学。
2.实验教学。
3.练习与讨论。
六、教学评价:1.学生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掌握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3.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4.能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电场强度的概念电场强度是描述某一点上电场的强弱的物理量,用符号E表示。
在一组相同的电荷作用下,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2. 电场强度的计算•在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的计算公式为:E = k * (Q / r^2),其中k为电场常数,Q为点电荷的电荷量,r为点电荷到该点的距离。
•在由多个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某一点的电场强度E的计算公式为:E = k * (ΣQ / r^2),其中ΣQ为所有点电荷的电荷量之和,r为点电荷到该点的距离。
3. 电场强度的特点•电场强度有方向,符合右手定则。
•电场强度与电荷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电场强度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三、教学步骤1. 导入与展示(5分钟)•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通过例子引发学生对电场强度的思考。
•展示电场强度的计算公式及其特点。
2. 讲解与示范(15分钟)•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带领学生理解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示范如何应用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
3. 实践与探究(20分钟)•提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计算电场强度来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
4. 总结与讨论(10分钟)•总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与电荷量、距离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5. 拓展与应用(10分钟)•提供拓展问题,让学生应用电场强度的知识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激发兴趣并培养创新能力。
6. 评价与反馈(5分钟)•对学生进行小结和评价。
•答疑解惑,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资源•教学课件:包括电场强度的定义、计算公式和示例题。
•练习题和拓展问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培养思考能力。
《电场强度》 教学设计

《电场强度》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知道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式 E = F / q,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电场强度的矢量性,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计算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类比的方法,由重力场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培养学生的类比思维能力。
(2)通过对电场强度定义式的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电场强度的学习,让学生体会物理学中对物理量的定义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感受到电场的客观存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
(2)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2、教学难点(1)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
(2)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计算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验法、类比法四、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1)教师提问:在初中我们学习过重力场,物体在重力场中会受到重力的作用。
那么,电荷在周围空间中是否也会受到类似于重力的作用呢?(2)演示实验:将一个带电小球靠近另一个不带电的小球,观察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3)引导学生思考: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什么来实现的?从而引出电场的概念。
2、电场的概念(1)教师讲解:电场是电荷周围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类比重力场:重力场中物体受到重力的作用,电场中电荷受到电场力的作用。
(3)举例说明:如静电感应现象,电荷在电场中会发生定向移动。
3、电场强度的概念(1)提出问题:不同的电荷在同一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不同,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呢?(2)类比思考:在重力场中,我们用重力加速度 g 来描述重力场的强弱。
那么在电场中,我们是否也可以用一个类似的物理量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呢?(3)引入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
电场强度的教案

电场强度的教案电场强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电场强度的概念和定义。
2. 掌握计算均匀电场强度的方法。
3. 能够应用电场强度计算和解决相关问题。
二、教学方法1. 观察实验:通过实验演示电场强度的变化。
2. 讲解:用简单的语言解释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场强度的应用和实际意义。
三、教学过程1.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实验器材和一些与电场相关的现象,激发学生对电场的兴趣。
2. 引入电场强度的概念:通过图示和简单的实验,向学生介绍电场强度的概念,并给出电场强度的定义。
3. 计算均匀电场强度:通过实验演示和计算,向学生展示如何计算均匀电场强度。
讲解过程中,可以引入电场线和电势能的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
4. 应用电场强度:通过讨论实际问题和解决相关问题的例子,引导学生思考和应用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可以包括电场力的计算、电荷在电场中的运动等内容。
5. 总结归纳:复习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并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提醒他们掌握并灵活运用所学内容。
四、课堂练习1. 计算题:给出一个电场的分布,要求学生计算某一点的电场强度。
2. 探究题:给出一组电荷分布和电场强度的值,要求学生分析并判断电场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电场强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提高了他们对电场的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实验演示和讨论问题的方式能够引发学生的思考和积极参与,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后续的教学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和问题解决,拓展他们对电场强度的理解和应用。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

高中物理《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电荷周围存在电场的概念。
2.了解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计算电场强度。
3.讨论不同形状电荷分布时的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4.了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二、教学内容1.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2.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三、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电场强度。
2.通过回顾电荷所产生的电场概念,导入到本节课的目标。
二、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30分钟)1.介绍点电荷引起的电场强度公式的构成,说明每个符号的含义。
2.向学生阐述点电荷周围的电场强度计算的基本方法。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利用公式计算电场强度的方法。
三、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30分钟)1.向学生介绍等量异号电荷分布的电场强度计算公式。
2.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来掌握电场强度计算方法。
3.对不同形状的电荷分布情况进行讨论,并研究不同情况下电场强度的变化。
四、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5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绘制电场线,并分析电场线的不同特点,让学生深入理解电场线。
五、小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强调学生必须掌握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可以针对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3.督促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述法2.互动探究法3.实验法五、教学资源1.PPT课件2.实验室设备3.教学视频六、教学评估1.课堂互动2.课堂作业3.实验报告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将电场强度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通过多种操作方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和讲解。
与传统的理论性授课模式相比,本节课让学生更加深入、具体地感受和理解了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可操作性更强。
同时,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也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从而更好地实现了教学目的。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电场强度教案第一节:引入电场概念教学目标:1.了解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初步了解电场的强度及其计算方法;3.掌握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重点:1.理解电场的定义和基本性质;2.掌握电场的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能够绘制电场线。
教学难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电场线的绘制方法。
教学过程:一、引入电场概念(10分钟)1.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当两个点电荷相互作用时,是否存在一个区域,该区域内其他点电荷都会受到力的作用。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区域是如何确定的?这个区域内其他点电荷受到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又是如何确定的?二、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0分钟)1.讲解电场的定义:电场是指由电荷产生的周围空间中所存在的物理量,用来描述电荷对周围空间中其中一点电荷或试验电荷的作用力。
2.讲解电场的性质:电场具有矢量性质、叠加性和静电屏蔽现象。
三、电场强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强度的定义:电场强度是指单位正试验电荷所受到的电场力。
2.讲解电场强度的计算方法:通过电场强度公式E=F/q,引导学生求解电场强度。
3.指导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
四、电场线的绘制方法(30分钟)1.讲解电场线的概念和特点:电场线是描述电场的几何图形,其切线方向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
2.指导学生根据电场线的特点,绘制一些简单的电场线图形。
3.引导学生思考电场线的密度表示电场强度的大小,较密集的电场线表示电场强度较大。
五、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2.提出延伸问题:两个点电荷小球分别带有正电荷和负电荷,这两个小球之间是否存在电场?如果有,该电场是否满足叠加性原理?六、课堂训练(10分钟)1.拿一些简单的题目考察学生对电场概念和电场强度计算方法的理解能力。
板书设计:1.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3.电场线的绘制方法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介绍了电场的概念和基本性质,以及电场强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13电场强度教案.

电场强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有关的计算,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3.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式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电场的叠加原理,并应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二、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式三、难点:对电场概念的理解、应用电场的叠加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四、教学方法:讲练结合,启发式教学五、教具幻灯片六、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问题引入: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是怎样产生的?(二)新课教学-----第3节电场电场强度1、电场:启发学生从哲学角度认识电场,理解电场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能为人的意识所认识的物质属性.利用课本图14-5说明:电荷A和B是怎样通过电场与其他电荷发生作用.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A的电场对电荷B的作用;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实际上是电荷B的电场对电荷A的作用.(1)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特殊形式的物质——电场发生的,电荷的周围都存在电场.特殊性:不同于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看不见,摸不着,无法称量,可以叠加.物质性:是客观存在的,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质量和能量.(2)基本性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体都将受到电场力的作用,且同一点电荷在电场中不同点处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或方向都可能不一样.②电场能使引入其中的导体产生静电感应现象.③当带电体在电场中移动时,电场力将对带电体做功,这表示电场具有能量.可见,电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提出问题: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一般不同,这是什么因素造成的?引出电场强度的概念:因为电场具有方向性以及各点强弱不同,所以造成同一电荷q在电场中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不同,我们用电场强度来表示电场的强弱和方向.2、电场强度(E):由图1.2-1可知带电金属球周围存在电场。
《电场强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1)

§1.3 电场强度(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知道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物质形态.2.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知道场强是矢量,知道场强方向的规定.3.能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公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4.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用这个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比较同一电荷(试探电荷)在电场中的不同点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来比较各点电场的强弱,使学生知道用比值法来定义物理量的一般方法.2.运用类比的方法,让学生加深对场强概念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研究问题的一般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信心.【教学重点】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教学难点】电场强度的概念的建立.教学过程一、电场1.电荷的周围存在着由它产生的______,电荷A对电荷B的作用力,就是电荷A的______对电荷B的作用力; 电荷B对电荷A的作用力,就是电荷B的______对电荷A的作用力;2.电场及磁场是一种客观存在,并且是互相联系的,统称为_________.静止的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________.二、电场强度电场的基本特征是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静电力,或者叫电场力。
在研究电场的性质时,可以从静电力入手。
【问题1】在初中我们是怎样去感知(研究)磁场的存在的?【问题2】你认为作为试探电荷应该有什么要求?【问题3】你认为电场中某一点的强弱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问题4】只是用试探电荷受到的电场力的大小能够表示电场的强弱吗?为什么?【问题5】你还记得以前我们是如何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吗?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来描述电场的强弱?1.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公式:_____________.3.单位:_________4.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物理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6】若将试探电荷拿走,则该点的电场强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换成另外一个试探电荷呢?三、点电荷的电场【问题7】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你能推出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的表达式吗?E=_________________从上式可以看出, 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大小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与试探电荷无关.四、场强叠加原理1.如果场源电荷不只是一个点电荷,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2.可以证明,一个半径为R的均匀带电球体(或球壳)在外部产生的电场,与一个位于球心的、电荷量相等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相同,球外各点的电场强度也是E=__________式中的r是球心到该点的距离(r>R),Q为整个球体所带的电荷量.【例1】真空中有一个场源电荷Q =1.0×10-8C,在距离它20cm的A点先后分别放入三个试探电荷q1,q2,q3,请分别计算:a、若q1 =1.6×10-18C,则该点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b、若q2 =3.2×10-18C,则该点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c、若q1 = -1×10-17C,则该点电场强度大小是多少?【例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1 =+3.0×10-8C和Q2 = -3.0×10-8C,它们相距0.1m,A点与上述两个点电荷的距离r相等,且r = 0.1m 。
《电场 电场强度》 学历案

《电场电场强度》学历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电场的概念,知道电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特殊物质形态。
2、掌握电场强度的定义、定义式和单位,会用电场强度的定义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理解电场强度的矢量性,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了解电场线的概念,知道电场线的特点,会用电场线描述电场。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
(2)电场强度的定义式及其应用。
(3)电场线的特点及其应用。
2、难点(1)对电场概念的理解。
(2)电场强度的矢量性。
三、知识回顾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其表达式为:$F = k\frac{q_1q_2}{r^2}$,其中$k = 90×10^9 N·m^2/C^2$。
2、力的性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四、新课导入我们知道,电荷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那么电荷之间是通过什么发生相互作用的呢?比如,一个带正电的物体和一个带负电的物体靠近时,它们会相互吸引。
但是,在它们还没有接触时,这种吸引力就已经存在了。
这说明在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够传递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这种东西就是电场。
五、知识讲解(一)电场1、电场的概念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物质,它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就像我们生活中能感觉到风的存在,是因为风对我们有推动的作用;能感觉到磁场的存在,是因为磁体对铁等物质有力的作用。
同样,能感受到电场的存在,是因为电场对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的基本性质(1)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
(2)电场能使放入其中的电荷具有电势能。
3、电场的物质性电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具有物质的基本属性,如质量、能量等。
(二)电场强度1、电场强度的定义为了描述电场的强弱和方向,我们引入一个物理量——电场强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场强度教案一、教材分析教科书从电荷在电场中受力入手,引入了电场强度的概念,明确它是表示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本节主要由“电场”“电场强度”“点电荷的电场电场强度的叠加”“电场线”“匀强电场”几部分内容组成。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粗略了解物理学史上对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认识过程。
2.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发生的,电场是客观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
3.理解电场强度的概念及其定义,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知道电场强度是矢量,知道电场强度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4.能根据库仑定律和电场强度的定义推导点电荷场强的计算式,并能用此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5.知道场强的叠加原理,并能应用这一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6.利用电场线描述电场,知道匀强电场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的过程,获得探究活动的体验。
2.领略通过电荷在电场中所受静电力研究电场、理想模型法、比值法、类比法等物理学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探究物理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2.学习科学家严谨科学的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2.理解电场、电场强度的概念,并会根据电场强度的定义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教学难点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四、学情分析本节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陌生的内容,且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应进行适当启发引导五、课前准备学生准备:预习;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方法以“电荷间相互作用如何发生”、“如何描述电场的强弱”两大问题为主线展开,具体操作思路是:1.通过与磁场、重力场的对比,使学生通过已学的知识建立电场的概念。
2.通过实验模拟和定量分析的方法探究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
3.通过练习巩固加深对电场强度概念的理解,探讨点电荷的电场及场强叠加原理。
七、课时安排:2课时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复习提问、新课导入(5分钟)教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库仑定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库仑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学生回答:略教师:我们不免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问题1:真空中?它们之间相隔一定的距离这种相互作用是如何产生的呢?难道能够不需介质超越空间?投影展示“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图片(1.2-1)。
教师:这幅图大家不陌生,那么相同的小球在不同的位置所受作用力不一样,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库仑力的大小与距离有关。
教师:其本质原因又是什么呢?教师:带着这两个疑问,本节课我们一齐来学习第三节电场强度。
(板书课题)(二)、新课教学(35分钟)二、新课教学 (一)电场 学生思考教师:法拉第是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对事物的本质有着非常敏锐的洞察力,在电学上有着突出的贡献。
依据法拉第的观点,我们如何描述电荷A 、B 之间的作用力。
师生共析。
重力场对比理解 电场教师启发引导:场都是“物质”──它和分子、原子组成的实物一样,虽然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都具有能量、质量和动量,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是靠重力场来完成的,电视机、收音机信号的发射与接受就是靠电场来实现的。
教师板书:电场是存在于电荷周围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场与实物是物质存在的两种不同形式。
教师: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电场具有怎样的特性呢?(本章只研究由静止电荷产生的电场,称为静电场)学生回答: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静电力的作用。
教师:这种力的作用与电场的强弱有关吗?引导学生科学探究。
学生思考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 .只要有电荷存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B .电场是一种物质,它与其他物质一样,是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客观存在的东西C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电场而产生的,电场最基本的性质是对处在它当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D .电荷只有通过接触才能产生力的作用(二)电场强度教师:下面我们来探讨三个问题。
①相同的小球在不同的位置所受作用力不一样,其本质原因是什么呢? 学生回答:电场强弱不同。
②那么如何来描述电场的强弱呢?教师启发:像速度、密度等寻找一个物理量来表示。
③如何来研究电场?学生思考。
教师引导:电场的本领是对场中的其他电荷具有作用力,这也是电场的最明显、最基本的特征之一。
因此在研究电场的性质时,我们可以从静电力入手。
对于像电场这样,看不见,摸不到,但又客观存在的物质,可以根据它表现出来的性质来研究它,这是物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
教师:怎样让它表现出来呢? 学生回答:在电场中放入电荷。
教师:对放入的电荷有要求吗? 学生回答:试探电荷(检验电荷) 教师:什么样的电荷是试探电荷? 师生共析对试探电荷的要求。
学生回答:带电量非常小的点电荷。
(即可以把它看作是点电荷,不影响原来的电场)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模拟实验的动画演示,并描述你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多媒体动画模拟:①不同位置偏角不同②增加试探电荷带电量偏角均增加学生回答:不同位置受力不同;同一位置试探电荷带电量增加,受力增大。
教师:下面我们再通过表格定量地来看一看:将表格填完整,并分析、比较表格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和规律,看你能否得出如何来描述电场的强弱。
多媒体展示表格,学生回答后依次填入:①F 1、F 2、F 3及F 1<F 2<F 3;②2F 1、3F 1、4F 1、n F 1等。
表二:(P 2位置)表三:(P 3位置)推测到关系式F=Eq 后,在带电体A (带电金属球)产生的电场中考查,电荷量为Q 。
设想在电场中离带电体的距离为r 处放置试探电荷q,它受到的静电力为2QqF k r (带电金属球看做点电荷的理由在下节说明),在该处放置试探电荷2q ,……(学生思考,师生共同得出结论)(1)不同的电荷,即使在电场中的同一点,所受静电力也不同,因而不能直接用试探电荷所受的静电力来表示电场的强弱;(2)电场中同一点,比值F /q 是恒定的,与试探电荷的电荷量无关;(同一张表格)(3)在电场中不同位置比值F/q不同。
(三张表格比较)师生共同小结:比值由电荷q在电场中的位置决定,与电荷q的电荷量大小无关,它才是反映电场性质的物理量。
教师:在物理学中我们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在物理学中我们定义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的静电力F跟它的电荷量q 的比值,叫做该点的电场强度。
2.定义式:E=F/q (电场强度是由场源电荷产生的,由电场本身决定;定义是仅告诉我们一种测量场强大小的方法,不论在该点是否放入检验电荷,该点场强的大小和方向是一定的,即场强与有无试探电荷无关)教师:以前我们还学过哪些物理量是用比值法来定义的?学生回答:速度、加速度、功率等等。
教师:从它的定义式可以看出电场强度的单位吗?学生回答:可以,N/C教师介绍另一种单位并板书。
3.单位:N/C或V/m,1N/C=1V/m教师结合板画:在电场中不同位置,同种电荷受力方向不同,说明场强是矢量还是标量?学生回答:矢量教师结合板画:电场中同一点放入正电荷和负电荷受力方向不同,如何确定场强的方向呢?教师:在物理学中作出了这样的规定。
教师板书4.方向:电场中某点电场强度的方向跟正电荷在该点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同。
教师:按照这个规定,如果放入电场中的是负电荷呢?学生回答:与负电荷在电场中某点所受静电力的方向相反。
5.物理意义: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是矢量。
例.下列关于电场强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D ]A.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在数值上等于单位电荷受到的电场力B.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检验电荷所受的电场力成正比C.电场中某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检验电荷在该点所受电场力的方向D.电场中某点的场强与该点有无检验电荷无关(三)点电荷的电场强度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性质的物理量,在静电场中,它不随时间改变。
上节课实验探究影响电荷间相互作用力的因素表明,在某一电荷产生的电场中,不同位置的电场强度一般是不同的。
电场强度与产生它的场源电荷有什么关系呢?例1:点电荷是最简单的场源电荷。
设一个点电荷的电荷量为+Q,与之相距为r的A 点放一试探电荷,所带电荷量为+q。
(1)试用所学的知识推导A点的场强的大小,并确定场强的方向;(2)若所放试探电荷为-2q,结果如何?(3)如果移走所放的试探电荷呢?师生共同归纳总结:1.点电荷电场的场强大小与方向。
2.电场强度是描述电场(力的)性质的物理量,在静电场中,它不随时间改变。
电场中某点的场强完全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是否放入电荷,放入电荷的电荷量、电性无关。
特别提醒:2QE k r=与 E =F /q 适用条件? 2QE kr =仅适用于真空中的点电荷的电场,而E =F /q 适用于任何电场;在计算式2QE kr=中,r 趋于零时,电场强度E 不可以认为无穷大。
因为r 趋于零时,电荷量为Q 的物体就不能看成点电荷了。
例:如图所示,在正点电荷Q 的电场中,已知Q 、A 、B 、C 在同一直线上,且E A =100N/C ,E C =36N/C ,B 位于AC 的中点,则B 点的场强大小为_____N/C .第二课时(四)场强的叠加例2.如图所示,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Q 1=+3.0×10-8C 和Q 2=-3.0×10-8C ,它们相距0.1m ,A 点与两个点电荷的距离r 相等,r =0.1m 。
求:(1)电场中A 点的场强;(2)在A 点放入电量q =-1×10-6C ,求它受的电场力。
教师:题中场源电荷不止一个,如何来确定电场中某点的场强? 学生:平行四边形定则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为各个点电荷单独在该点产生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
教师:根据场强的叠加原理对于一个比较大的不能看成点电荷的带电物体产生电场的场强如何确定?学生思考后回答:无限等分成若干个点电荷。
教师:根据以上方法,同学们设想一下一个半径为R 的均匀带电球体(或球壳)外部产生电场的场强,如何求解?学生思考后回答:等效成电荷量集中于球心的点电荷。
(结论证明要用到高斯定律,因此要求不要太高,点到为止)(五)电场线师:现在,我们面对的是电场,电场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我们坚信:它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那它的规律就一定是可以被我们认识的。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个的实验——静电起电机高压放电(口述)。
师: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静电起电机。
看到这个情景,同学们可能会联想到电闪雷鸣;要击穿空气发生火花放电,需要很高的电压。
现在两极间电压就高达上万伏。
首先让学生站在泡沫板上,一手抓住起电机的一极;教师摇动起电机。
师:这位学生有没有带点呢?究竟有没有带电,我们可以通过验电器来检验一下。
(让学生手摸验电器,发现验电器张角变很大)师:看来,这位同学带电了,那么,他的周围就一定具有电场,大家“看见”了吗?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