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教材)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海水中的化学适用年九年级级所需时课内4课时,课外2课时间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本单元的设置,既通过海洋这个巨大的资源宝库,为学生开拓了一个新的广阔的化学背景,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所必需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单元将探究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如Mg的制取);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利用海水制纯碱的原理;还将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化;固体物质的溶解度的概念及溶解度和溶解性的关系;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海水中的化学资源;理解海水制碱海水晒盐的原理;理解溶解度的含义及结晶的原理过程与方法:一、从“应用——认识——再应用”的理念出发,学习新知识时要密切联系实际问题,利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要把握考查意图,做到有的放矢。
二、善于提取、加工、整理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化学、热爱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情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应课标一、探究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二、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如Mg的制取);三、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四、明确海水晒盐的原理及利用海水制纯碱的原理;还将探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定义及相互转化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 海水制镁的流程??2. 如何检验海水是否淡化?3.青海湖中冬天捞碱的道理何在?专题划分专题一海洋化学资源所需课时一课时专题学习目标1、认识海洋化学资源2、知道海洋化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措施3、知道海水制镁的流程专题问题设计1.如何使海水中的化学元素转化为对我们有用的物质?2.如何使海水淡化及海底矿物的开发和利用?所需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1、上网查询海洋资源的种类:2询海底矿物资源的种类2、图片展示(锰结核可燃冰,海洋生物……)学习活动设计出示导读思考题一:1、海水中溶有哪些物质?2、你对“海水中的化学资源”图是怎样认识的?3、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其工艺流程是什么?涉及到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组织讨论:1、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呢?2、出示导读思考题二,指导学生看书讨论:(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2)为什么“可燃冰”被誉为21世纪能源?(3)目前为什么还没有对“可燃冰”进行大规模的开采?3、什么是锰结核?锰结核里主要含有哪些元素?4、海洋资源包括哪些?海洋中的资源可以再生吗?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应如何保护海洋资源?反馈学生的讨论结果,对“可燃冰”开采和储运中的问题做简单的解释。
3.1海洋化学资源课件-九年级化学(五四学制)全一册【01】
2、多级闪急蒸馏原理图
3、膜法
右边海水中各物质的 变化? (1)溶质的质量 (2)溶剂的质量 (3)溶液的质量 (4)溶质的质量分数
你了解哪些海洋污染?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 的同时应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典型例题
【例】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电解氯化镁溶液可得到金属镁电解熔融的氯化镁
(3)从海水或卤水中制备金属镁流程图(图中A表示加入的物质)如图:
①加入石灰乳的作用是__将_海__水__中__的__氯__化__镁_转__化__为__氢__氧__化_镁__沉__淀__分__离__出__来____; ②写出氢氧化镁→氯化镁的化学方程式 ___M__g_(O__H_)_2+__2H__C_l_=_=_=_M__g_C_l_2_+_2_H_2_O_____; ③在最后一步中能量的转化是___电_能_____转化为_化__学__能______。
3.1 海洋化学资源
教学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聚宝盆,蕴藏丰富的资源 2、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藏的主要物质 3、记住从海水中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及化学方程式 4.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知道海洋是人类天然聚宝盆,了解海水中的主要物质 2.知道海水淡化的常用方法,学会海水提镁。
(1)设计要求:能将海水中的镁元素富集,得到产生镁的直接原料——氯化镁。
(2)基本操作原理: ①搅拌:海水中加入足量石灰乳后搅拌,使MgCl2转化为Mg(OH)2沉淀; ②过滤:将生成的Mg(OH)2沉淀从液体中分离出来; ③加盐酸:将Mg(OH)2转化为MgCl2; ④蒸发:用蒸发的方法从溶液中得到MgCl2固体。
( √)
√
(√)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环境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海洋环境?
评价要点
1、小组综合实践活动 评价方法:小组电子板报 评价指标: (1)收集信息详实 (2)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与配合。 (3)电子板报制作精美。 2、分组实验探究活动过程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 的精神。 3、学习成果评价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
教学环境 化学实验室
学习活动设计
活动一:在《我的海洋》音乐背景下,和同学们一起回忆与大海有关 的快乐画面,回忆大海带给我们哪些丰富的资源。(大海带给我们哪 些丰富的资源?)
同学们以小组代表的形式回答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 各小组课后合作搜集的资料表达出来。 活动二:教师幻灯片展示海水化学资源图,写出可以组成盐的化学式, 了解他们的含量,找出“海水之最”。 多媒体展示武器图片,引出国
【分组实验】实验探究 8-1 学生分组实验制取淡水,掌握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和操作流 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训练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后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1、为何采用长导管? 2、你还会采用哪些使冷凝方法效果更好? 3、如何证明你们取得的就是淡水?(引导学生从物理方法和化 学方法的角度来回答) 活动四:从海水中的资源联想到海底资源,指导学生阅读资料。从石 油危机过渡到新型能源——“可燃冰”。视频展示“可燃冰”的燃烧。 幻灯片展示“锰结核”、煤、石油、天然气等。 提出问题:可燃冰为何被称为“未来能源”? 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有助于了解可燃冰的形成过程。 活动五:通过一组海水污染的图片提示合理开发海洋资源和保护海洋
鲁教版九年级下册初中化学《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_8
《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第一节 海洋化学资源课堂练习及检测一、 基础巩固 1.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海水或卤水请写出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2.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能够加入下列哪种试剂()A.紫色石蕊试液 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 D.酚酞试液3.近年来,科学家探明我国南海又巨大的可燃冰带,它是在海底低温高压下甲烷分子和水分子形成的晶体。
关于可燃冰的下列说法准确的是()A.它是一种矿物燃料 B.它的化学式可写为H2OC.他的开采能解决能源问题,不需要再研究新的能源D.因为甲烷无毒,不必注重开采造成的能源问题4.我国渤海及东海海域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是海水受到某些元素的污染形成的,它导致海面上的藻类疯狂生长、繁殖,水质恶化,而有腥臭味,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1)已知藻类的化学式为C106H263O110N16P,则组成藻类的元素有(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_,藻类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根据藻类的化学式确定工业和生活污水中导致藻类生长过快的营养元素是(填元素名称)__________。
(3)为了保护海洋资源、防止海水污染,你认为下列哪些措施不合理()A.对陆源污染物排放实行总量控制,采用污水处理措施B.消除和减少引起沿海水域富营养化或赤潮的氮磷污染物C.为了防止废油、化学品废物和垃圾污染大陆,可将这些物质在海上倾弃和焚烧D.健全海洋环境污染检测系统,发展海岸、海面、空中立体检测水平二、水平提升从太空观察,地球是一个美丽的、蔚蓝的星球,海洋资源丰富。
一地处海边的化工厂,按如下步骤实行生产:①以贝壳为原料煅烧石灰石,②用加压降温的方法使产生的二氧化碳变成干冰,③使得到的生石灰与水反应,④把海水引入反应池中,使熟石灰与海水中的氯化镁反应以获得氢氧化镁,⑤用盐酸溶解氢氧化镁,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发、浓缩、结晶。
⑴该厂的产品是________________。
⑵按要求写出下列各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基本反应类型;锻烧石灰石_______________ ()生石灰与水反应________________ ()熟石灰与氯化镁反应________________ ()盐酸溶解氢氧化镁_______________ ()。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洋化学资源 海水中的化学
(2)从海水中提取镁的注意事项 ①不直接从海水中提取镁的原因:海水中氯化镁的含量较__低______ ,且_杂_质______较多,需要进行富集和提纯。 ②选择石灰乳作沉淀剂的原因:石灰乳易得,成本较__低______。
探究点一 海水中的物质 [情景展示]
[问题探究]
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 → Mg(OH)2 → MgCl2” 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5)交流评价: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你认为应对实验装
置做哪些改进?
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或改用冷凝管进行蒸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水淡化的方法
渗透
(1)膜法:又称为反________法。
闪急
探究点三 海水淡化
[情景展示1] 工人师傅用稀盐酸除铁锈:
第八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海洋化学资源
问题导学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最多的离子是__氯__离_子___。 (2)海水中最多的金属离子是__钠_离__子___。 (3)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___水_____。 (4)海水中溶解的最多的盐是_氯_化__钠__,每1000 g海水中含有大 约__3_5_____g盐。
核心一 海水中的物质
例1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镁,目前世界上生产的镁60%来自于海 水。分离出食盐的海水称作苦卤水,其中含有丰富的MgCl2。 工业上以苦卤水为原料制取金属镁的流程如下:
图8-1-3
(1)写出沉淀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O+H2O===Ca(OH)2 __C_a_(O__H_)2_+_M__g_C_l2_=_=_=M__g_(O_H__)2_↓+_,Ca_C_l_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Y与Z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可得X溶液,从而实现了Y的循环利用 ,则Z的化学式为_H__2 _____,X溶液的名称是稀_盐_酸______。 (3)烘干后得到的MgCl2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C_a_C_l_2 ___。
3.1海洋化学资源课件---九年级化学(五四学制)全一册【01】
随堂练习
5.海洋是人类巨大的资源宝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淡化海水常用的方法有蒸发结晶法和反渗透法 B.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 C.海水淡化只能得到淡水,剩余物质不再有利用价值 D.为检验蒸馏法得到的冷凝水样中是否含有氯化钠,可向试样 中滴加几滴硝酸银溶液
随堂练习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步骤①→步骤②是为了将氯化镁聚集起来,获得比较纯净的 氯化镁 B.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 C.步骤③发生的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属于复分解反应 D.加入的试剂B是盐酸
变式1 下列关于用海水提取出镁盐来制取金属镁的叙述正确的 是( ) A.电解氯化镁溶液 B.将石灰乳加入海水中制得氢氧化镁 C.氢氧化镁与盐酸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直接蒸发海水制得氯化镁
2.海水制镁: (1)流程图:
(2)化学方程式及基本反应类型: ①_M_g_C_l_2+__C_a_(_O_H_)_2_=_=_=_M_g_(_O_H_)_2_↓__+__C_a_C_l_2 ,_复__分__解__反应。 ②_M_g_(_O_H_)_2_+__2_H_C_l_=_=_=_M_g_C_l_2+__2_H_2_O_,_复__分__解__反应。 ③_M_g_C_l_2__=通=_=电_=__M_g_+__C_l_2_↑,_分__解__反应。
变式2 在淡水缺乏的海岛,可利用如图装置从海水中获取淡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获取淡水的快慢与温度有关 B.此装置净化海水的原理是蒸馏 C.水杯中的水是淡水 D.此装置中的塑料膜可用纱布代替
随堂练习
1.[青岛中考]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H2O
D.MgCl2
海底矿物 1.海底不仅蕴藏着大量的_煤__、_石__油__、_天__然__气__等常规化石燃 料,还有新型矿产资源—_天__然__气__水__合__物__,它是由_天__然__气__(主 要成分为_甲__烷__)和水在_低__温__、_高__压__的条件下形成的冰状固体, 又被称为“_可__燃__冰__”。其优点是_高__效__、_清__洁__,被誉为“未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简介教学设计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溶液的组成、溶解的过程;酸碱盐的性质,也能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
只不过这些知识还不完整,知识结构不系统。
本节课让学生归纳零散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
学生能解决单一任务,但是还不具备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以及应对中考试题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本节课围绕中考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反思--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效果分析从学生情况来看,本节课把知识网络的绘制放在课下完成,并在课堂的伊始,小组合作交流评价展示,目的是让学生先自己构建知识网络,归纳零散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促进学生的知识结构化;提纲契领地指引学生课后的复习方向。
与传统的课堂尾声绘制知识网络不同,纵观整堂课教学,其教学效率较高。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了起来,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效果自然好了起来。
从这节课本身来看,本节课围绕中考针对性训练,通过训练---反思--总结,提高了学生分析归纳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受益面较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
所以本节课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来看,通过对海洋中蕴藏的丰富资源及其利用,在溶液的知识基础上,通过对饱和溶液、溶解度、结晶与蒸馏等知识的复习,以及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课)教材分析课标把初中化学的课程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本单元分2个课题,第1个课题以物质的溶解度展开,加深对溶液的理解;第2个课题通过氨碱法制纯碱,学习盐类的性质,以及复分解反应的知识。
课标对这两部分内容的要求是1.从定量的角度介绍溶解的限度问题,并通过活动与探究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概念;2. 初步学习使用过滤、蒸发结晶的方法对混合物进行分离;3. 初步认识常见的几类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九年级化学分上下两册,共11个单元,本单元处于下册第八单元,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盐的性质,另一个是溶解度。
初中中考化学复习讲义课件 中考主题复习 主题二 身边的化学物质 第10课时 海水中的化学
对应训练 1.海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以下是某市对海 水资源的部分利用。
蒸馏 (1)从海水中获得淡水,常用的蒸方发法结是晶_______。 (2)从海水中获得氯化钠,将海水进行____________ 可得到粗盐。
(3)从海水中得到金属镁,上图是从海水中提取镁的
简单流程。上述过程中,沉淀B与试剂C发生的是中 M和g反(O应H,)2则沉淀B的化学式为_______M_;gC由=l=通2=电=无= 水Mg+Cl2
6.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如图所示利用海水为 原料可获得许多化工产品:
(1)要鉴别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选用肥的皂试水剂是
_________。
氯化钠
(2)的步溶骤解①度中受选温用度蒸影发响结较晶小法而不用降温结晶法的
理由是_________
__玻__璃__棒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一:海水中的物质 1.海水中含量最多的两种物质水依次氯是化__钠___和 ________。在海水中,溶解的盐的含量占3.5%; 最多的金属离子是Na+和Mg2+,最多的非金属氧 离子是Cl-。海水中钠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____,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
2.利用海水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可表示如下:
MgCl2制取M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海水本身就海是水含中有含Mg有C氯l2的化溶钠液等,多它种与溶通质过,步氯骤化①镁、的浓度 ②得到的MgCl2溶液有何不同?
重难点二:海水制碱 ☞典例2 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发明了联合制碱法,其 生产纯碱和副产品氯化铵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NH3溶于水得到氨水,将无色酚酞试液滴入氨红水 中,溶液显_____色。
2.1926年,我国化侯学德家榜_________在氨碱法的基础 上,创立了更为先进的联合制碱法,N即H4向Cl滤出 NaHCO3晶体的_________溶液中加入食盐,使其 中的NH4Cl单独结晶析出,用作氮肥,NaCl溶液 则可循环使用。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海水“制碱” 海水中的化学课件(第1课时)新
4.用序号填空:① Na2CO3 ② NaCl ③ CaCO3 ④ NaHCO3 (1)用作调味品的是___②___; (2)用于生产玻璃和洗涤剂的是___①___; (3)用作补钙剂的是__③____; (4)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是___④___。
10.(2017·济宁)酸、碱、盐溶解性表为我们确定常见物质的溶解性提供了方 便,下表是溶解性表的一部分,结合表格和溶解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C ) 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表(20 ℃)
OH- NO- 3 Cl- SO24- CO23- Ca2+ 微 溶 溶 微 不 A.绘制表格的依据是物质的溶解度 B.常见物质一般可分为:溶、微溶和不溶 C.Ca(OH)2、CaSO4 和 CaCO3 的溶解度都大于 1 g D.Ca2+、NO- 3 、Cl-三种离子在溶液中能大量共存
归纳总结:盐和碱的溶解性: 难溶记四盐:AgCl、BaSO4、CaCO3、BaCO3; 易溶记三碱:NaOH、KOH、Ba(OH)2; 微溶记三物:Ca(OH)2、CaSO4、Ag2SO4; 都溶记四类:钾、钠、铵盐、硝酸盐。
2.盐的化学性质 化学性质:(1)酸+盐→ 酸 + 盐 ; 2HCl+CaCO3=== CaCl2+H2O+CO2↑ (2)盐+碱→ 盐 + 碱 ; CuSO4+2NaOH=== Cu(OH)2↓+Na2SO4 (3)盐+盐→ 盐 + 盐 。
人造纤维
造纸
石油精炼
粗盐精制
纯碱的制 用途
冶金
制玻璃
……
合成洗涤剂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全册:第三单元 海水中的化学 复习教案设计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教学设计乳山市府前路学校【附】: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自主学习任务单【学习任务一】——海水制镁(课本61页) [问题1]:请在箭头上方添入相应的物质或方法。
海水或卤水 氢氧化镁 氯化镁 镁 写出上述海水制镁的有关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海水中本身就含有氯化镁,经过上述转化过程提取的目的是什么? [问题3]:如何验证海水中的MgCl 2已完全转化为Mg(OH)2? [问题4]:通过学习,你都知道哪些海水之最? 【学习任务二】——海水“晒盐”(课本66—68页) 盐湖出产天然碱(主要成分为纯碱晶体),你能解释为什么冬季可以从湖中“捞”碱,夏季可以晒盐。
[问题3]: 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的实验步骤有哪些?每一步需要哪些仪器?每一步都用到了相同的玻璃仪器是什么?该仪器在每一步中的作用是什么?[问题4]:除去难溶性杂质后的食盐水中还含有哪些可溶性杂质?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杂质离子有哪几种?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除去这些杂质离子?在除杂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学习任务三]——“海水淡化” (课本63—64页)[问题1]:我们学过的海水淡化的方法主要有哪些?蒸馏法和膜法淡化海水的原理是什么?[问题2]:蒸馏法淡化海水如何证明小试管中得到的水为淡水? [问题3]:为了使水蒸气冷凝的效果更好,可对实验装置做哪些改进?[问题4]: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后溶质质量______,溶剂质量_______,溶液质量________,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
(填写“变大”、“变小”、或“不变”)____________【问题归档】:通过对问题的思考和学习,你完成了上述三个学习任务了吗?你还有哪些疑惑问题,请写在下面。
初中化学_《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水中的化学》单元复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海水是一种典型的溶液,以及溶液的组成。
2、通过归纳总结开发利用海水的方法,复习巩固“海水提镁”“海水制碱”的原理;理解海水“晒盐”的过程和海水淡化的方法,对比二者的区别与联系,进一步理解蒸馏、蒸发、结晶的关系。
3、通过绘制知识网络图,将本单元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4、通过交流、讨论,提升化学观念,如溶液是一种混合物,海水“晒盐”和海水淡化都是在用物理的方法分离混合物,而“海水制镁”和“海水制碱”是用化学方法改造物质,从而认识到人类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有两种途径: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教学重点1、利用溶液知识重新认识海水中的化学,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注意提升自己的化学观念和化学理念,领悟到对终身学习有益的学习方法。
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的海滨城市——威海,对于大海我们并不陌生。
本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大海,探秘海水中的化学知识,本节课我们复习——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
【学习目标】首先,了解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大屏幕出示学习目标。
【任务一】认识海水的组成人们称大海是“蓝色的聚宝盆”,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海水中蕴涵着丰富的物质资源,请看大屏幕:海水成分(各离子含量)的图表。
通过图表,我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意图:认识海水的组成,知道海水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溶质是盐,溶剂是水。
【任务二】开发和利用海水(一)提出问题:海洋是人类的聚宝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方式从中获取有用的物质,你知道从海水中可以获取哪些物质?意图:总结人类获取物质的方法:(一)物理方法(二)化学方法(二)重点强化1、“海水提镁”“海水制碱”的原理。
(一位同学板书,其他同学完成在导学案中)。
意图:复习巩固“海水提镁”“海水制碱”的流程和原理。
2、海水晒盐、海水淡化的原理?对比二者的区别。
意图:复习蒸馏、蒸发、饱和溶液、结晶、的概念,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例:( 2014烟台)海水淡化。
淮滨县实验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三节海水制碱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纯碱的性质教案新
第三节海水“制碱”学生虽然学习了质量守恒定律,但对其认识大多仅停留在“质量守恒”的层面上,还没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
对于盐的认识也仅局限于几种具体物质(如接触的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铜等)的物理性质,而对盐的化学性质知之甚少,更无法根据化学性质推断用途。
教材从由氯化钠制碳酸钠还需要含什么元素的物质问题入手,引起学生对质量守恒的深入思考,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元素守恒观;由学生较了解的盐——碳酸钠入手探究盐的化学性质,既体现了盐的共性,又点明了个性,使学生有全面认识。
复分解反应是重要的四种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之一,同时它也是酸、碱、盐相互反应的核心内容。
本节知识的掌握有利于学生从更高的宏观角度把握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复分解反应的实质理解,即复分解反应是电解质在溶液中发生的离子间的互换反应。
第1课时氨碱法制纯碱纯碱的性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氨碱法制纯碱的思路和反应原理。
(2)纯碱和碳酸氢钠的用途。
(3)掌握纯碱的性质,了解纯碱的用途。
(4)学会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氨碱法制取纯碱的反应原理的分析,树立元素守恒观。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侯德榜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人生价值观。
【教学重点】(1)氨碱法制纯碱的化学反应原理。
(2)侯氏制碱法的优点。
【教学难点】氨在氨碱法制纯碱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准备】本节课课前主要应做好两方面准备:多媒体课件准备;课堂学生探究实验的分组准备。
实验用品:试管、胶头滴管、药匙;碳酸钠、稀盐酸、石灰水、氯化钡溶液、酚酞试液、蒸馏水、稀盐酸、稀硫酸。
一、导入新课碱是许多工业部门,尤其是纺织、肥皂、造纸、玻璃、火药等行业大量采用的原料。
古代那种从草木灰中提取碱液,从盐湖水中取得天然碱的方法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需求。
1775年,法国科学院曾用10万法郎的悬赏征求工业化的制碱方法。
1788年,勒布兰提出了以氯化钠为原料的制碱法,经过4年的努力,创制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流程。
初中化学海水中的化学复习课件
知识清单·理脉络
考点一、海洋化学资源 1.包含物: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___水____,最多的盐是___氯__化__钠____;最多的金属元素 是钠,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结晶法、___膜__法____和热法。热法中较为常用的有 ___低__温__多__效__蒸__馏__法____和___多__级__闪__急__蒸__馏__法____。 4.海洋中的主要资源:有___化__学____资源、___生__物____资源、___矿__物____资源、 ___动__力__资源。 5.海水制镁:
2.化学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N_a_C_l_+_N__H_3_+_C_O__2_+_H_2_O__=_=_=_N_a_H__C_O__3_+_N_H__4C__l__,
___2_N_a_H__C_O__3 __=_=_△=__=__N_a_2_C_O__3_+_H_2_O__+_C_O__2↑___。
(3)海水制碱。步骤⑧⑨是氨碱法制纯碱的流程,步骤⑧中需要向NaCl饱和溶液
中先后加入的两种物质是___N_H__3_、__C_O__2 __(写化学式)。步骤⑨中发生反应的化
学方程式是__2_N__a_H_C__O_3__=_=_△_=_=__N__a_2C__O_3_+_H__2O__+_C_O__2_↑__。
实验探究·培素养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1.原理:依据物质的颗粒大小不同,利用___过__滤____的方法除去食盐中的泥沙等 ___不__溶__性__杂__质____,然后___蒸__发____得到较纯的精盐。 2.实验装置。
3.实验步骤和方法。 (1)溶解:称量粗盐,加水溶解并用___玻__璃__棒____不断搅拌,使粗盐充分溶解。 (2)过滤:将食盐水用玻璃棒引入过滤器,如滤液浑浊应___再__过__滤__一__次____。 (3)蒸发:将过滤后的澄清滤液倒入蒸发皿中,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当有___较__多__ _固__体____出现时停止加热,利用___余__热____将其蒸干。 4.注意事项 (1)称量时,托盘天平使用时要调节平衡,读数要准确;取用药品时要规范,不撒落。 (2)过滤时,要规范装置和操作,做到“__一__贴__二__低__三__靠_____”。
化学九年级上册考点归纳汇总3.1海洋化学资源-揭秘海水中的物质-鲁教版(五四学制)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揭秘海水中的物质一、考点突破知识点考纲要求题型说明海水中的物质海水制镁1. 知道海水中含有的常见的化学物质;2. 理解海水制镁的流程。
选择题填空题海洋资源是现在我们国家比较重视的资源,是中考出题的热点,在中考中占3-10分。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海水中含有的物质;海水制镁的流程。
难点:海水制镁的流程。
考点精讲:知识点一:海水中的化学资源海水中水约占总质量的96.5%;可溶性盐约占3.5%,含量最多的盐是氯化钠。
其中Cl-:55.06%, Na+:30.61%,SO42-:7.67%,Mg2+:3.69%,Ca2+:1.15%,K+:1.01%,其他:0.72%。
(如图)【规律总结】海水中最多的物质是水,最多的金属离子是Na +,最多的非金属离子是Cl -,最多的盐是NaCl 。
知识点二:利用海水提取镁1. 主要流程:将石灰乳加入海水或卤水中,沉淀出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镁,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镁,就能得到金属镁。
流程图如下:海水或卤水氢氧化镁氯化镁镁石灰乳盐酸通电−→−−−→−−−→−−2. 转化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 Ca (OH )2+MgCl 2===CaCl 2+Mg (OH )2↓ Mg (OH )2+2HCl ===MgCl 2+2H 2O MgCl 2通电Mg+Cl 2↑3. 涉及到的主要基本操作有:过滤、蒸发、通电。
4. 金属镁的主要用途:广泛应用于火箭、导弹和飞机制造业。
提分宝典:【高频疑点】 海水制镁流程剖析1. 沉淀出氢氧化镁,是向海水中加入石灰乳,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钠等其他碱类?原因:1:氢氧化钠的价格比较贵,使用不划算;原因2:氯化镁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使海水中氯化钠的含量增高,达到饱和以后会析出,会和氢氧化镁一块被过滤出来,导致沉淀出的氢氧化镁不纯。
2. 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时,经历了“氯化镁→氢氧化镁→氯化镁”的转化过程,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目的:海水中的氯化镁含量低,通过加入石灰乳沉淀出氢氧化镁,过滤,再加入稀盐酸这样得到的氯化镁更纯净,含量更高。
江苏省无锡市滨湖中学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 盐、化肥》海水中的化学教材教案 新人教版
海水中的化学一、海盐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斗争、生活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阜平原,也有着历史悠久的上古文明,她是祖国远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期的古盐阜平原地处淮水下游,东临黄海,西含射陡(古射阳湖),数百万年来,经长江、射阳河、淮河及古黄河下泄泥沙的堆积,逐步形成为濒海平原,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文化。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
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
早在战国时期,傍海而居的先民们即利用含盐丰富的海水和遍地的柴草“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
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
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在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清朝,又引入先进的滩晒技术,把“煮盐、煎盐”变革为“晒盐”,产量进一步提高。
如今,盐城仍然盛产海盐,出产的“淮”牌系列海盐产品行销大江南北。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
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
“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
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新团、北团等。
“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灶等。
“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
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凉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依次为序。
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
“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因“仓”设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海盐文化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从远古时代起,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斗争、生活在祖国的辽阔土地上。
地处黄海之滨的盐阜平原,也有着历史悠久的上古文明,她是祖国远古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远古时期的古盐阜平原地处淮水下游,东临黄海,西含射陡(古射阳湖),数百万年来,经长江、射阳河、淮河及古黄河下泄泥沙的堆积,逐步形成为濒海平原,孕育了这片土地上的独特文化。
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公元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
东晋安帝义熙7年(公元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环城皆盐场”而得名。
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
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
早在战国时期,傍海而居的先民们即利用含盐丰富的海水和遍地的柴草“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
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
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在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
清朝,又引入先进的滩晒技术,把“煮盐、煎盐”变革为“晒盐”,产量进一步提高。
如今,盐城仍然盛产海盐,出产的“淮”牌系列海盐产品行销大江南北。
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
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
“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
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新团、北团等。
“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六灶、沈灶等。
“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
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凉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依次为序。
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
“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
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因“仓”设名。
“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直径三尺,深3-4寸。
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
盐城地处淮河下游的黄海之滨,有着富饶的海水资源,在这块因“盐”置县的广袤盐区,有着两千多年的产盐历史。
聪慧勤奋、自强不息的盐城人“煮海为盐”,创造了粗犷朴实、灿烂辉煌的海盐文化。
在盐阜大地上,颗颗明珠一般洒落着丰富的物质和非物质的海盐历史文化遗存,给我们昭示了一个明确的文化符号,海盐文化就是我们盐城这个地域的文化之根,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
二、海水中的化学
海水是又咸又苦的,这是人们对海水最直接的感觉。
自古至今,“兴渔盐之利”是人们利用海水说不完的话题。
盐是从海水中提取量最多的物质。
海水中共含有80多种元素,这些元素大部分
以盐的形式存在,它们在海水中的含量差异很大。
氯化钠(NaCl)
氯化钠是调味用的食盐的主要成分。
目前,全世界约有60多个国家以工业规模从海水中生产食盐,每年从海水中产生的食盐总量达7000多万吨。
我国海盐产量一直居世界各产盐国之首,年产量约在2000万吨左右。
海水里盐的含量平均是35,即每千克海水里含盐35克。
如此计算,蕴藏在海水中的盐约为5亿亿吨,其中食盐占77%,所以,海洋是座取之不尽的盐业大“仓库”。
[阅读材料]海水里这么多的盐是从哪儿来的呢?
科学家们把海水和河水加以比较,研究了雨后的土壤和碎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