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总论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
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方面。
在这个阶段,他们通过感受周围环境、与他人互动和探索,建立起对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他们在认知能力上的进展。
1. 婴儿期(出生至2岁)婴儿期是心理发展的最初阶段。
从出生到2岁,婴儿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生理和心理变化。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主要通过感官体验和运动发展。
1.1 感官经验婴儿通过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和口味等感官经验来建立自己对世界的认识。
他们会用手去触摸和抓握物体,用嘴巴去尝试和咀嚼物品,以探索自己的身体和周围环境。
1.2 运动发展婴儿在这个阶段逐渐学习控制自己的身体,如翻身、爬行、坐立和站立等。
通过这些运动,他们能够更好地探索周围环境,并与他人进行互动。
2. 幼儿期(2岁至6岁)幼儿期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认知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开始逐渐理解和解释世界。
2.1 建构主义认知在幼儿期,儿童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的行为来学习和理解事物。
他们通过玩耍和角色扮演来模拟现实生活,这有助于他们建立对社会规则和角色的认识。
2.2 语言和沟通幼儿期也是语言和沟通能力快速发展的时期。
从简单的单词到流利的句子,幼儿逐渐学会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同时,他们也通过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和理解。
3. 学前期(6岁至12岁)学前期是儿童认知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思考抽象的概念,并通过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3.1 抽象思维从具体的事物到抽象的概念,儿童在学前期开始运用抽象思维。
他们能够进行分类、序列和比较等思维活动,更好地理解世界的复杂性。
3.2 逻辑推理儿童在学前期开始运用逻辑推理来解决问题。
他们能够思考因果关系、推理和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这些能力为他们日后的学习和思维活动奠定了基础。
总结:婴幼儿的心理发展和认知能力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感官经验到运动发展,再到建构主义认知和抽象思维。
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
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儿童认知心理学研究探讨了儿童在认知、情感和行为方面的发展模式和过程。
通过对儿童认知心理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儿童思维和学习方式的特点,并为他们的教育和发展提供指导。
本文将介绍儿童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和重要研究领域。
一、儿童认知心理学的核心理论1. 认知发展理论认知发展理论是研究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核心理论。
其中,让·皮亚杰(Jean Piaget)的认知发展理论最为著名。
他认为儿童的认知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经历了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这一理论揭示了儿童思维在不同阶段的特点与变化。
2. 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影响。
著名心理学家列维·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提出了“区域性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参与具有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他还强调了儿童与更有经验的人的互动对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
二、儿童认知心理学的研究领域1. 语言发展儿童语言发展是儿童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研究领域。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不仅能够掌握词汇和语法规则,还能够理解和使用更复杂的语言结构。
研究语言发展可以揭示儿童的听觉、语义和语用等语言能力的发展模式和规律。
2. 数量和空间认知儿童在数量和空间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备受关注。
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物体,逐渐理解数值和空间关系。
研究数量和空间认知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儿童在数学和几何等领域的学习和发展过程。
3. 理论心理学理论心理学的研究关注儿童对他人和自己内在心理状态的理解。
儿童在发展过程中逐渐了解情感、欲望和信念等心理概念,并能够推理他人的心理状态。
理论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儿童的社会认知和情绪发展。
4. 问题解决和学习问题解决和学习是儿童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议题。
研究者关注儿童如何应对挑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学习策略和技巧。
通过研究问题解决和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优化儿童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
婴幼儿心理学
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性
促进大脑发育
提高适应能力
婴幼儿心理发展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 良好的心理刺激有助于促进大脑神经 网络的连接和信息传递。
通过心理发展,婴幼儿逐渐适应周围 环境,形成对社会的认知和行为反应, 为未来的社交和学习能力打下基础。
塑造个性与行为习惯
婴幼儿期的心理发展对未来的个性、 情感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是培 养健康人格的关键时期。
提供适宜的刺激
为婴幼儿提供适宜的视觉、听觉和 触觉刺激,如彩色、大字体、柔软 的玩具和布书等,以促进宝宝感知 和认知的发展。
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
增加亲子互动
与宝宝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多 与宝宝进行眼神交流、拥抱、亲 吻等亲密接触,以及通过亲子游 戏、读绘本等方式增进亲子间的
互动和沟通。回应宝宝的需求及时回应宝宝的需求,如哭泣、 饥饿、尿布湿等,给予关爱和安 抚,使宝宝感受到家长的关爱和
关注。
培养信任感
通过积极的照顾和关注,培养宝 宝对家长的信任感,有助于宝宝 形成安全感和稳定的情绪状态。
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1 2 3
规律作息
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表,使宝宝养成良好的睡眠 和饮食习惯,有助于宝宝的身体健康和情绪稳定。
记忆容量
记忆训练
婴幼儿的记忆容量有限,但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逐渐增加。
家长可以通过重复和强化等方法来帮助婴 幼儿记忆事物,同时也可以通过游戏和活 动来训练他们的记忆力。
思维与想象发展
直觉行动思维
婴幼儿早期的思维方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即通过直接感知和动作 来认识世界。
形象思维
随着年龄的增长,婴幼儿开始能够进行简单的形象思维,即能够进行 一些基本的想象和联想。
培养自理能力
幼儿园认知心理学课程
幼儿园认知心理学课程幼儿园认知心理学课程是指在幼儿教育中,专门针对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一门学科或知识体系。
它主要包括幼儿认知的发展理论、幼儿认知心理的特点、幼儿认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一、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园认知心理学课程的第一部分是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它是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研究的基础。
在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师应当介绍到所有已知的幼儿认知发展理论,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芬奇的认知能力理论、Wolfgang Kohler的洞察力理论、以及Lev Vygotsky的区别性推理理论和社会文化理论等。
而对于这些理论的讲解,也应当与幼儿关注的智力和认知进程相符合,这意味着教师必须像期待教育和理论发展一样致力于了解幼儿的个体差异,并相应地进行个人化的教学。
在学习这个部分时,教师还必须着重介绍到每一个理论对于幼儿认知发展的有用性。
二、幼儿认知心理的特点在理解了幼儿认知发展理论之后,教师应当继续介绍幼儿认知心理的特点。
这些特点应当包括幼儿的思维方式如何不同于成年人、他们集中注意力的类型以及他们对语言的理解等。
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幼儿园教育中,这个特点的重要性。
幼儿的思维方式和注意力类型对于教育者提供有效的教育策略有很大的影响。
例如,在讲解幼儿认知特点的时候教师应当对于幼儿的注意力时间进行适当的考察,并组织活动来鼓励幼儿活跃地参与。
与此同时,在讲解语言理解的时候,教师还可以逐步增加识字(或拼读)游戏和电视节目的数量,以帮助幼儿自然驾驭语言。
三、幼儿认知教育的策略和方法学习幼儿园认知心理学课程的最终目标是提供给教师有关如何提高幼儿认知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这些策略和方法的核心在于选取充满智力挑战、关注其兴趣所在、以及充满创意和活动的教学策略,在此过程中重视思维、策略和坚持不懈的努力。
就个体而言,不应通过幼儿园教育来提供计算机程序或者一成不变的策略。
然而,你可以考虑使用在其中一个或几个领域内显示累积性能提升的教育方法。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
• (1)语音知觉
• 婴儿喜欢听什么?
• ”妈妈语”
• 1.语速慢,声音高,音调跨度大,有强烈的起伏 性,有吸引力 • 2.聋哑儿也会对母亲使用的某种手势妈妈语关注 • 3.实验:(乳头偏好,吸吮分化范式) • 原因? • 也去是节奏和速度 • 出生前就受母亲言语的影响
3.各感官的相互联系
• 视觉与听觉
•
•
2.听觉
• • • • 新生儿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20分贝 婴儿出生前有无听觉? 25周对声音反应出生理的变化和身体运动 28周对靠近母亲腹部的响亮的振动声音刺激,胎儿的反应 是紧紧闭起眼睑,有趣的是所有不能做出这一方式反应的 胎儿,在出生后往往带有听觉问题。 • 那么胎儿听到了什么? • 子宫内环境的记录:植入子宫的麦克风,发现来自外环境 的一些声音(噪音,母亲附近对话伙伴的言语声)——最 清晰传递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视觉发展阶段:1个月
• 比初生的时候,在对比度 的敏感程度和颜色的分辨 上稍微有了一点进步,但 这种分辨能力仍然很弱。 声音,身体的接触,味道 的接触,大人们都可以为 宝宝控制在温和的水平, 但是这个世界扑眼而来的 视觉刺激太丰富和强烈 (除非你不让你的宝宝出 门),所以婴儿看似未发 展充分的视力从某种程度 上帮助他们防止了过度的 视觉刺激。
• • •
前运算阶段 (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皮亚杰
• 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 学家和发生认知论的 开创者,他的关于儿 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 的重视,对发展心理 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很 大的影响。
感知运动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
“伸手触及”——3-4个月形成,能根据要著我的物体的大小而改变自己的手型。 陡坡——作为成人我们遇见陡坡能作出密切相关的反应?
幼儿认知心理学
幼儿认知心理学幼儿期是儿童发展中的重要阶段之一,也是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幼儿认知心理学旨在探究幼儿的思维、注意力、记忆以及语言发展等方面的心理过程。
本文将就幼儿认知心理学的定义、关键概念以及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定义幼儿认知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智力和幼儿认知发展的一门学科。
它关注幼儿认知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旨在了解幼儿在不同阶段的认知能力、思维方式以及对外界信息的处理方式。
二、关键概念1. 感知感知是幼儿认知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指的是通过感官对外界事物进行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过程。
幼儿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等感官器官来感知和认知世界。
2. 记忆记忆是指幼儿对外界信息的获取、存储和还原的心理过程。
幼儿在感知和经历中积累了大量的信息,并通过记忆的方式保存和回忆这些信息。
3. 注意力注意力是幼儿认知心理学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概念之一。
幼儿的注意力是指其在感知和认知过程中对特定刺激的选择性集中程度。
幼儿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外界刺激或者内部需求来引导。
4. 思维思维是幼儿认知心理学中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幼儿的思维是指他们在对情境和问题进行理解、处理和解决时所进行的心理活动。
幼儿的思维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明显的改变。
三、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幼儿的感知、记忆、注意力和思维等认知能力都在不断发展和提升。
1. 感知发展在幼儿期,幼儿的感官器官逐渐完善,并且能够对外界刺激做出更加准确的感知。
他们逐渐能够区分颜色、大小、形状等基本特征,并将这些特征与实物相联系。
2. 记忆发展幼儿的记忆能力在幼儿期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他们开始能够记住并回忆一些简单的事物和事件,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信息整合和联想。
3. 注意力发展在幼儿期,幼儿的注意力逐渐变得更加稳定和集中。
他们的注意力不再只是被外界刺激所吸引,而是能够根据自身需要主动选择性地关注特定的事物。
4. 思维发展幼儿的思维在幼儿期也经历了显著的变化。
幼儿认知发展心理理论
幼儿认知发展心理理论幼儿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人类认知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之一、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通过感知、思维和语言等方式构建自己的认知世界。
幼儿的认知发展不仅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也受到环境与经验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心理理论,包括行为主义理论、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以及信息处理理论,并讨论这些理论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启示。
行为主义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沃特森首先提出的。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受到环境刺激与反应之间的关系所决定的。
在幼儿认知发展中,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幼儿通过感知刺激和对刺激的反应来构建认知结构。
例如,当一个儿童看到一个红苹果时,他会将这个红色的形象与苹果的味道联想在一起,从而形成对苹果的认知。
行为主义理论强调了环境与经验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提醒了教育者和家长在提供适当的环境和经验上的重要性。
认知发展理论是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一个主动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组织、适应和建构的过程。
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皮亚杰提出了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操作阶段、具象操作阶段和形式操作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认知特征和发展任务。
例如,幼儿在感知运动阶段通过感官和运动活动来认识外部世界,在前操作阶段开始使用符号表征,形成语言和想象力等发育。
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了儿童主导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特点,对教育者和家长启示是给予儿童充分的探索和自主性的空间,提供适当的启发和支持。
社会文化理论是由俄罗斯心理学家瓦列达内提出的。
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文化工具的使用来实现的。
在幼儿认知发展中,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社会交往和文化环境对儿童认知的重要性。
例如,通过与他人的对话和合作,儿童能够通过他人的经验和知识来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
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者和家长启示是提供丰富的社会互动和文化经验,鼓励儿童参与真实的情境和活动,从而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简介
《婴幼儿心理学》课程介绍一、课程简介《婴幼儿心理学》是一门针对婴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心理需求、教育方法等领域的专业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包括感知、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特点;2. 掌握婴幼儿心理需求和教育方法,为家长提供科学、合理的育儿指导;3. 培养学习者在实际育儿过程中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婴幼儿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1. 婴幼儿感知发展:介绍婴幼儿的听觉、视觉、触觉等感知发展特点,以及如何通过游戏等方式促进婴幼儿的感知发展;2. 婴幼儿认知发展:阐述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规律,包括记忆、思维、语言等方面的特点,并提供相应的教育方法;3. 婴幼儿情感发展:分析婴幼儿的情感发展特点,包括情绪、情感、意志等方面的表现,并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方法;4. 婴幼儿社会性发展:讲解婴幼儿的社交能力、合作意识、自我意识等方面的表现及其发展规律,提供相应的教育建议;5. 家庭教育方法:介绍一些常见的婴幼儿家庭教育方法,如正面教育、鼓励表扬、情境教育等,并分析其优缺点;6.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家庭访视、亲子游戏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育儿过程中。
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通过教师讲解,使学生了解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2. 案例分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婴幼儿的典型心理问题及其解决方法;3.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家庭访视、亲子游戏等,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育儿过程中;4.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育儿经验,交流心得体会;5. 定期测验:定期进行测验,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课程评估1. 平时作业:学生需要完成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业,如案例分析、实践报告等;2. 课堂表现:学生需要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等;3. 期末考试:组织期末考试,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估。
儿童早期教育中的认知心理学
儿童早期教育中的认知心理学最近几年,随着儿童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们的关注和重视,认知心理学开始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话题。
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考、判断、记忆和学习等方面的心理科学,也是研究人类认知与情感过程的一门学科。
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认知心理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认知心理学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和思维方式。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认知能力主要包括语言、记忆、思维、注意和感知等方面。
这些能力在儿童早期发展的过程中,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和规律可循。
比如,在0-2岁阶段,儿童主要是通过感官体验来获取世界的信息,如辨认颜色、形状、声音等;在2-6岁阶段,儿童开始学习语言、感知空间和时间的规律及自我控制等,这是儿童认知发展中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期;在6-12岁阶段,孩子的认知进入了较为深入的阶段,他们开发了更高层次、抽象的思维能力,可以进行一些逻辑思维训练和推理能力的锻炼。
根据这些认知能力的发展规律,家长可以制定相应的早期教育方案,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认知能力。
比如,在0-2岁阶段,家长可以给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官刺激,如观察鲜花、听音乐、触摸不同的材质等;在2-6岁阶段,家长可以开始训练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他们学会阅读和写作等基本技能;在6-12岁阶段,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各种有趣的逻辑推理游戏,提升他们的思考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让孩子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了解外部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另外,在儿童早期教育中,认知心理学还有一个重要应用方向:行为塑造。
家长可以通过给出奖励或惩罚,来引导孩子的好习惯和良好行为,从而带动孩子的认知过程。
比如,孩子完成作业后可以获得小奖励,这样就会形成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当孩子做出不良行为时,家长可以采取合适的惩罚手段,来纠正他们的行为并引导他们改过。
总之,认知心理学在儿童早期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家长们要认真学习,运用这门学科来帮助孩子更好地发展认知能力。
家长对儿童早期教育的关注和培养,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家长们认真并正确地实施早期教育,孩子才能在认知和心理方面做到真正的全面发展。
婴幼儿心理学认知的发展优质课件
婴幼儿心理学认知的发展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件取材于《婴幼儿心理学》教材的第四章“婴幼儿认知发展”部分,详细内容包括: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以及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有效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理解各个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评估和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婴幼儿心理学的学习兴趣,激发关爱婴幼儿的心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婴幼儿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重点: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促进认知发展的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婴幼儿心理学教材、多媒体设备、挂图、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婴幼儿生活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婴幼儿的认知发展过程。
2. 理论讲解:详细讲解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阐述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播放一段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婴幼儿的认知发展特点。
4. 例题讲解:针对教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和分析。
5. 随堂练习:布置教材中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并及时解答疑问。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六、板书设计1. 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过程2. 婴幼儿认知过程的发展特点感知:视觉、听觉、触觉等记忆:短期、长期、工作等想象:无意、有意、创造性等思维:直观、具体、抽象等3. 促进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方法创设良好环境亲子互动教育游戏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分析一个婴幼儿认知发展的案例,并提出促进其认知发展的方法。
简述婴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案例分析:学生需结合教材内容,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具体可行的促进方法。
婴幼儿心理学课件
婴幼儿心理学课件婴幼儿心理学是研究0-3岁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科学,旨在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促进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本课件将介绍婴幼儿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发展特点,以及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学习本课件之前,请确保已具备有关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准备好积极参与互动和讨论。
第一部分:婴幼儿心理学概论1.1 什么是婴幼儿心理学婴幼儿心理学是研究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学科,主要关注婴幼儿在感知、认知、语言、情感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变化与特点。
1.2 婴幼儿心理学的重要性了解婴幼儿心理学对于父母、教师、保育员以及其他与婴幼儿互动的人士来说至关重要。
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婴幼儿的需求、行为和情感表达,并提供指导和支持,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和幸福。
1.3 婴幼儿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研究婴幼儿心理学时,学者们采用了各种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观察研究和问卷调查。
这些方法帮助我们更准确地了解婴幼儿的心理发展过程和变化。
第二部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理论2.1 爱因斯坦的感知发展理论爱因斯坦的感知发展理论认为,婴幼儿通过感觉和认知的互动来理解世界。
他提出了感知模式的阶段性发展,包括运动感知、物体常存和空间关系等。
2.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婴幼儿通过生理和认知能力的逐渐发展,形成了一系列的认知结构和心理模式。
他提出了婴儿期和幼儿期的认知发展阶段,并描述了儿童思维的主要特征。
2.3 阿道夫·黑尔的社会情感理论阿道夫·黑尔的社会情感理论认为,婴幼儿在情感和社交关系中的发展对其个人和情绪生活具有重要影响。
他关注婴幼儿与父母或照顾者的互动,并提出了依恋理论和情感调节的重要性。
第三部分:婴幼儿心理发展的重要阶段3.1 运动和感知发展阶段运动和感知是婴幼儿心理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出生到一岁,婴幼儿逐渐掌握头部控制、抓握、爬行和行走等运动技能,并对声音、光线和物体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
3.2 语言和认知发展阶段语言和认知发展是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
幼儿认知心理学解析
幼儿认知心理学解析幼儿阶段是人类认知发展的重要阶段之一。
幼儿认知心理学旨在研究儿童在认知、思维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规律变化,并梳理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基本框架。
一、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基本框架1. 感知感知是儿童认知心理发展的最基本环节。
幼儿在感知中,通过接收、分辨、组合各种外界信息来了解世界,然后构建与之对应的感知形象或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感觉、运动和思考等都发挥作用。
2. 注意注意是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节。
儿童的注意是一种更高级的心理活动,它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幼儿的注意过程包括向外界刺激保持持续的关注、集中到自我兴趣的信息和探索新的信息等方面。
3. 记忆记忆是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节,它包括记忆的形成和回忆两个基本环节。
与注意相似,幼儿在记忆方面也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进化。
在记忆的过程中,环境刺激、注意和意识都有助于幼儿记住某些信息。
二、幼儿认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1. 0-2岁在这一关键期,幼儿的感官信息引发了大脑的发展和组织,对未来的认知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在这个时期,幼儿逐步成为“学习之树”的新芽,他们能够了解和模仿人类世界中的动作和语言。
2. 2-7岁在这一关键期,幼儿的思维能力发展极为迅速,逐渐通过分析、综合、判断和比较等方式对周围的事物进行理解和解決问题。
在这个关键期,幼儿通过观察、吸收和探索来发展他们的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 行为实验法行为实验法是幼儿认知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观察儿童的行为反应以推测其认知状态。
通过测试幼儿的语言、数量、形状等方面的认知能力,研究者可以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和表现方式。
2. 脑成像技术脑成像技术是通过神经影像了解大脑结构和活动的一种方法,这种技术也被广泛用于幼儿认知心理学的研究中。
通过脑成像技术,研究者可以了解儿童大脑功能的发展和变化,解析幼儿认知心理学的相关问题。
四、幼儿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意义幼儿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对于提高幼儿教育质量、推动幼儿教育的变革具有重要意义。
婴儿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同化
只要是四条腿的就是动物
路途遥远,步行太慢,换辆摩托车。
顺应是个体调节自己的内部 结构以适应特定刺激的过程。
同化
带毛的生命体就是动物
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熟:生理的成熟。 2.物理环境:儿童对动作的练习和习得经验。
皮亚杰认为,知识主要来源 于动作,通过动作的联系和经验 获得知识。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皮亚杰 皮亚杰是心理学界著名的儿 童心理学家。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首先,皮亚杰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 结果,既不依赖于遗传,也不依赖于环境。
在这种观念下,皮亚杰提出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概念。 图式是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 知发展的实质。 它主要通过两个方式发展,一是同化,二是顺应。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 过程。
3.社会环境:人与人之间的 相互作用和社会文化的传递。已 有的社会经验同样会影响儿童的 心理发展。
儿童心理发展的制约因素
4.平衡:心理发展的决定因素,它调和了成熟、物理环境和 社会环境的作用。
因此,根据皮亚杰的理论,可以让婴儿尽可能通过动作和外 界环境接触,丰富他的认知结构,促进心理发展。
幼儿心理学第四章婴儿的认知发展
第四章 婴儿的认知发展――学习辅导一、婴儿感知觉研究的方法(一)反射法新生儿出生的时候已经具备了一套完整的无条件反射装置,包括吸吮反射、抓握反射、觅食反射、瞳孔反射等。
如果某个刺激就引出相应的无条件反射行为,这说明婴儿能感觉到该刺激,否则就很难判断。
(二)习惯化与去习惯化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应,比如头部或眼部运动、呼吸或心跳频率的变化。
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到完全消失。
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
此时,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的身体可能又会发生新的变化,这个过程被称为去习惯化。
例如当婴儿听到b 的声音……p 的声音……。
如果婴儿产生了去习惯化现象,说明他们能够区分前后两种不同的刺激,如果婴儿对后一个刺激没有任何反应,则说明两个刺激物的差异过于细微,婴儿察觉不到。
婴儿能对各种各样的刺激物表现出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因此,这种方法是测量婴儿感觉和知觉能力的有效方法。
最近有一些研究者利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方法发现,婴儿若能长时间地注意与前一刺激类似的对象,这些婴儿在后几年的智商测定中得分也较高。
这一发现吸引了许多人的注意,图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呈现给婴儿一幅儿童的脸部图片,使之产生习惯化后,在第二阶段加入另一幅老人脸部图片。
观察婴儿此时的反应来判定婴儿是否对新刺激表现出去习惯化。
图 习惯化这一概念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为何在如此嘈杂的环境中这个婴儿依然睡得很香。
研究人员试图利用这种方法增加IQ的可预测性。
(三)视觉偏好法所谓视觉偏好法是指研究者同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更感兴趣。
范茨同时给婴儿出示两个图案,测量婴儿注视每个图案的时间。
结果发现,婴儿喜欢中等复杂水平的某一类图案。
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如眼动技术的出现,实验不仅能测量婴儿注视哪一个刺激,而且能精确测量婴儿正在注视哪个地方及怎样从刺激的一个部分扫描到另一部分。
眼动记录不仅有助于确定婴儿在辨别刺激时利用了什么信息,也能够表明刺激的哪些方面引起婴儿注意或在哪些方面婴儿能够维持注意。
心理学对婴儿认知发展的探讨
心理学对婴儿认知发展的探讨引言:婴儿的认知发展是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认知发展是指婴儿从出生到成长过程中,逐渐获取和运用知识、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的过程。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对婴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成果,希望能够加深对婴儿认知发展的理解。
一、感知的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感知是其认知发展的基础。
婴儿通过感知,能够感知到外界的刺激,并对其进行处理和理解。
例如,婴儿能够通过听觉感知到声音,通过视觉感知到光线和物体。
在感知的发展过程中,婴儿会逐渐对不同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表现出对刺激的偏好和厌恶。
二、认知的发展婴儿的认知能力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迅速发展。
他们开始能够对外界的刺激进行注意和观察,并逐渐建立起对物体的概念和记忆。
例如,研究发现,婴儿在三个月左右能够通过观察和记忆辨认出不同的面孔。
此外,婴儿还能够通过对物体的操作和观察,逐渐理解物体的属性和功能。
三、语言的发展语言是婴儿认知发展的重要方面。
婴儿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开始能够发出一些简单的声音,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逐渐能够模仿成人的语音,并开始能够理解和使用一些简单的词汇。
研究表明,婴儿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会通过听觉和触觉感知到语音和语言的特征,并逐渐建立起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四、理论的发展心理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关于婴儿认知发展的理论,其中最为著名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皮亚杰认为,婴儿的认知发展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认知特征和能力。
这一理论为婴儿认知发展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结论:通过对心理学对婴儿认知发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婴儿的认知能力在出生后的早期阶段就开始迅速发展,并逐渐建立起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婴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精彩的过程,需要通过不断的观察和研究来深入理解。
希望未来的研究能够进一步揭示婴儿认知发展的机制和规律,为儿童教育和发展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婴儿心理学洞察婴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
婴儿心理学洞察婴幼儿认知和情感发展过程婴幼儿期是人类生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这个时期,婴儿经历了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对其后的成长和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婴儿的心理学是研究婴儿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学科,为我们深入了解和关注婴幼儿的身心健康提供了指导。
一、婴儿的认知发展婴儿的认知发展是指婴儿通过感知、注意、记忆、思考等心理过程的发展。
在0-2岁的婴幼儿期,婴儿的认知能力经历了显著的发展。
科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以下认知特点:1. 感知能力的培养:婴儿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逐渐增强,能够感知声音、形状、颜色等基本感觉刺激。
2. 注意力的发展:婴儿的注意力在婴儿期不断发展,他们能够集中注意力观察和关注某一对象,同时忽略其他无关的刺激。
3. 记忆的增强:婴儿的记忆能力逐渐增强,他们可以记住一些简单而重复的事件,如家人的面孔和声音。
4. 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婴儿在这个阶段的思维仍然是非常简单的,但他们开始通过试探和探索的方式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二、婴儿的情感发展婴儿的情感发展是指婴儿从早期对自身的情感反应,到慢慢形成对他人的情感关系和互动的过程。
婴幼儿期是婴儿情感发展的关键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与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婴儿与主要照顾者(通常是母亲)之间建立了特殊的情感和亲密关系,这种关系为婴儿提供了安全感和保护感。
2. 情感表达的发展:婴儿逐渐学会通过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有助于婴儿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
3. 情感调节的能力:随着婴儿的成长,他们逐渐学会通过情感调节来控制自己的情绪,以适应不同的环境和情境。
4. 形成概念和情感联系:婴儿逐渐能够将不同的情感体验与特定的人或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情感概念和情感记忆。
三、婴儿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婴儿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多个因素对其认知和情感发展的影响。
1. 遗传因素:婴儿的认知和情感发展部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如遗传基因决定了婴儿脑部结构和功能的发展。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总论护理课件
记忆护 理
记忆护理
通过有意识地进行记忆训练,如重复讲述故 事、歌曲等,增强婴幼儿的记忆能力。
音乐记忆
故事记忆
经常给宝宝讲述一些有趣的故事,并尝试让 他们复述,以锻炼记忆能力。
通过播放宝宝熟悉的音乐或歌曲,帮助他们 回忆起过去的经历和情感。
02
01
游戏记忆
通过与宝宝一起玩游戏,如躲猫猫、找玩具 等,促进短期记忆的发展。
特点
婴幼儿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连续性 和差异性,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特 征和发展规律,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 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 个重要分支,通过对婴幼儿认知 发展的研究,可以深化我们对人 类认知发展过程的认识。
实践意义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 以为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供科学 的育儿指导,促进婴幼儿的全面 发展。
详细描述
让婴幼儿接触各种音乐和舞蹈,鼓励他们跟随音乐节奏 摇摆身体、拍手等,以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音乐天赋。
总结词
提供创意玩具和游戏。
详细描述
为婴幼儿选择一些创意玩具和游戏,如拼装玩具、智力 拼图等,让他们在玩耍中激发创造力。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05
在家庭中的应用
促进亲子互动
通过了解婴幼儿的认知发展阶段 和特点,家长可以更好地与孩子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总 论护理课件
目录
•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概述 •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 •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的护理方法 •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的挑战与解决方
案 •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概述
01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婴幼儿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0-3岁 婴幼儿认知发展规律的学科,主要探 讨婴幼儿如何通过感知、记忆、思维 等活动来认识世界。
幼儿认知发展心理理论共17页文档
二级错误信念任务
陈玲和小恺在在公园里帮卖冰激凌的老爷爷在卖冰 激凌,很好玩,而且小恺总是讲一些有趣的笑话给陈玲 听。但是陈玲不得不要回家了,她感到很难过。小恺说: “别难过,下午你还可以再来,下午我还会在公园里帮 老爷爷卖冰激凌。”“那太好了!也许下午我也会来” 陈玲说。
陈玲回到家。过了一会儿,老爷爷和小恺也要离开 公园。老爷爷对小恺说:“这里生意不好,我想换个地 方,到电影院门口去卖冰激凌,那里可能生意会好一些。 下午你会和再帮我卖冰激凌吗?”小恺说:“好的!可 是陈玲不知道我们下午要去电影院那里呀。你回家的时 候刚好经过陈玲家门口,能顺便告诉她一声吗?”“好 的,我会告诉陈玲的。”老爷爷说。
四、心理理论的发展研究
基本观点:儿童之所以能快速地学会一定类别 的信息,是因为儿童拥有有关特别重要领域的 基本理论。领域特殊性理论
A、有关物理的理论:指儿童对物理现象的因 果关系进行推断的朴素理论 B、有关心理的理论:指儿童对心理现象的因 果关系进行推断的朴素理论 C、有关生物的理论:儿童对生物因果规律和 原理的朴素理论
幼儿认知发展心理理论
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 心理理论
三、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3岁3个,6岁6个 记忆发展特点
▪ 无意识记为主 → 有意识记 ▪ 机械记忆为主 → 意义记忆 ▪ 形象记忆为主 → 词的记忆
记忆策略形成
记忆策略是人们为了有效地记忆而对输 入信息采取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方法。
▪ 记忆策略的发展:
产生缺失(production deficience):出于纯粹 缺乏恰当表现某种策略所需的能力或技能之外的原 因。(已具备产生策略能力但却无法产生策略) 中介缺失(mediational deficience):不能自发 利用这种策略以帮助自己回忆 利用缺失(utilization deficience):能自发产生 策略,当这些策略对记忆没有帮助,很少有帮助或 这种帮助小于年长儿童的策略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深 度 知 觉 ——空间知觉
婴儿所感知道到的是个二维世界还是三维的世界 ”逐渐逼近“——如果你抬头,突然看到一个篮球向你逼近,你是何反应:你眨
眼,头后仰,扬起胳膊,并且将采取逃避行为。尽管有时是无意识的,但是对这种反 应,但你知道篮球是一个空间移动的三维物体——某种深度知觉能力对于婴儿的实验 一般利用投影仪,以形成很快逼近的样子,才1个月的婴儿,就会对这种刺激做出眨眼 的反应,3-4个月的婴儿会产生防御性的反应
1.婴儿视觉
• 视神经将眼睛和视皮层(visual cortex) (图中紫色区域)连接在一起,视皮层 是视觉信息处理的中心。婴儿视皮层的 细胞还没有像成人那样按照功能和类型 区分开来,并且,大多数细胞的外面还 没有被裹上髓磷脂(myelin),这种白 白的脂肪状的东西是用来辅助神经传输 的。右上图显示正常发展下,左右眼球 的树枝晶(dentrites)可以达到视皮层 的第4层,下图受损的左眼的树枝晶明 显就短了。而婴儿初生时的树枝晶就比 成人的要短许多。此外还有一种主要负 责分辨细致的线条和色彩的视锥 (cone),在一个大人在看东西的时候, 需要动用视网膜(retina)的中央凹 (fovea)里的5万个视锥细胞,当然, 对于婴儿来说,别说视锥远不够成熟了, 他连中央凹都还没有完全形成。
•
•
2.听觉
• • • • 新生儿听觉阈限比成人高10——20分贝 婴儿出生前有无听觉? 25周对声音反应出生理的变化和身体运动 28周对靠近母亲腹部的响亮的振动声音刺激,胎儿的反应 是紧紧闭起眼睑,有趣的是所有不能做出这一方式反应的 胎儿,在出生后往往带有听觉问题。 • 那么胎儿听到了什么? • 子宫内环境的记录:植入子宫的麦克风,发现来自外环境 的一些声音(噪音,母亲附近对话伙伴的言语声)——最 清晰传递到胎儿的声音是母亲的言语声
• 新生婴儿视物的最佳 距离就是母亲自然抱 起他在怀里时,母亲 的眼睛到他的眼睛的 距离,大约20厘米, 太远或太近就更看不 清楚了。
• 早期教育专家们做过有趣的实验,发现新生婴儿 虽然看不清楚,但已经有视觉偏好了哩(就像我 们长大了更爱看美女帅哥一样)。他们此时已经 具备形状恒定的感知,会在下面几样图案 (patterns)上注目更久: • 大而单一的元素(比如一个大圆点),成圆圈状 的线条(比如靶子),纵向的线条,以及轮廓分 明的图像(比如黑白相间的格子)。( Slater and Morison, 1985)爸爸妈妈可以打印一些诸如此类 的黑白图案,让宝宝不用太费力就能成功看到这 些图案本来的样子。
• • •
前运算阶段 (2—7 岁) 具体运算阶段 (7—11岁) 形式运算阶段 (11岁以后)
皮亚杰
• 日内瓦学派创始人、 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 学家和发生认知论的 开创者,他的关于儿 童智力发展的理论, 受到世界各国学术界 的重视,对发展心理 学的各个方面都有很 大的影响。感源自运动阶段认知发展的特点主要内容
• • • • • • • • • • • • • • • • 婴儿认知的生理基础
知觉: 视觉(深度知觉) 听觉(语音知觉) 不同感官的相互联系
婴儿的非社会认知 婴儿的社会认知 概念 性质 形成条件 社会认知与非社会认知的异同 认知装置 依恋的形成 自我意识
一. 婴儿认知的生理基础
• 知觉 • • •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 学前教育 韩影
认知发展
• 传统的认知看法限制在人类心智特别明确的 “智力”过程和产物,高级心理过程(知识, 意识,智力,思维,创造,推理等) • 当代心理学家认为应该增加一些成 分有些低级的较少需要皮层智力的活动 (婴儿有组织的运动和知觉)
• 认知包括:非社会认知和社会认知 • 非社会认知:物理认知(美好河山,世间 万物) • 社会认知:关于人的认知(你,我,他, 她)
• 背景 在心理学界,人们常常提起一则 有关S.B.先生的趣事。S.B.先生天生看 不见东西,直到他52岁时,一种新出现 的先进手术(即现在已很普遍的角膜移 植术)才使他恢复了视力。虽然S.B.获 得了视力,但并不意味着他自动地获得 了和我们正常人一样的视知觉能力。这 一点在手术后不久,他的视力还没完全 恢复的时候就变得十分明显。当S.B.从 医院的窗户向外望时,他十分好奇地发 现在下边的地面上移动着一些小东西, 于是他爬到窗边,想探出身子用手去接 近并仔细观察这些东西。幸亏医院的工 作人员几时阻止了他的行动。他当时住 在四楼,下面移动着的小东西是汽车! 尽管S.B.现在能够看见东西,但他不具 有知觉深度。心理学家对此很感兴趣, 为了确定这种知觉能力是习得的还是天 生的,必须把研究移到实验室中进行。 研究者想在实验室里科学地研究深度视 知觉能力。为此,他们构思并设计出了 一种“视崖”的实验装置。
“伸手触及”——3-4个月形成,能根据要著我的物体的大小而改变自己的手型。 陡坡——作为成人我们遇见陡坡能作出密切相关的反应?
1.我们会预测它的深度 2.走在边沿我们甚至只是经过,感觉害怕 3.我们十分明智的避免涉足这样引起害怕的陡坡 婴儿是否表现相似的深度知觉?
E.吉布森和R.沃克的“视觉悬崖” 实验
• •
• • •
• 尽管刚出生的孩子显得柔弱,父母觉得他 们好像除了吃喝拉撒什么都不会,但其实 一个正常的婴儿出生时,很多知觉能力都 已经完全地发展好了,如听觉、嗅觉、味 觉、触觉;但偏偏有一样,出乎一般父母 的想当然,远远没有发育充分,那就是视 觉。那看起来明亮亮的滴溜溜转的小眼睛, 远不像我们以为的那样成熟。
• 视觉与触觉:实验(特殊橡皮奶头——1个 月的婴儿能将触觉输入到视觉领域) • 视觉与模仿(新生儿具有)
二.婴儿的非社会认知——物理知识
• 除了客体永久性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物理系形式。
• 斯佩尔克关于婴儿对客体运动和重力的认识所运用的一致和不一致事 件:上图婴儿出现习惯化,4个月婴儿对不一致事件的注士时间长, 表明敏感于物体运动规则。 • 贝恩基拉发现6个月的婴儿对不可能事件结果的注视时间长,表明他 们认识到接触和支持之间的关系。
视崖装置的组成:一张1.2米高的桌子,顶部是一块透明的厚玻璃。桌子的一半(浅滩)是用红白格图 案组成的结实桌面。另一半是同样的图案,但它在桌面下面的地板上(深渊)。在浅滩边上,图案垂直 降到地面,虽然从上面看是直落到地的,但实际上有玻璃贯穿整个桌面。在浅滩和深渊的中间是一块 0.3米宽的中间板。使用这种装置对婴儿施测的过程十分简单。 • 这项研究的被试是36名年龄在6~14个月之间的婴儿。 这些婴儿的母亲也参加了实验。每个婴儿都被放在视崖的 中间板上,先让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然后再 在浅的一侧呼唤自己的孩子。结果与讨论在研究中,9名婴 儿拒绝离开中间板。虽然研究者没有解释这个问题,但这 可能是因为婴儿太过固执。当另外27位母亲在浅的一侧呼 唤她们的孩子时,所有的孩子都爬下中央板并穿过玻璃。 然而当母亲在深的一侧呼唤他们时,只有3名婴儿极为犹豫 地爬过视崖的边缘。当母亲从视崖的深渊呼唤孩子时,大 部分婴儿拒绝穿过视崖,他们远离母亲爬向浅的一侧;或 因不能够到母亲那儿而大哭起来。婴儿已经意识到视崖深 度的存在,这一点毫无疑问的。“通常他们能透过深的一 侧玻璃注视下面的深渊,然后再爬向浅滩。一些婴儿用手 拍打玻璃,虽然这种触觉使他们确信玻璃的坚固,但还是 拒绝爬过去。” 这些研究结果能证明人类知觉深度的能力使天生的而不 是后天习得的吗?明显不能!这是因为这项研究中所有婴 儿至少已经有了6个月的生活经历,再这段时间内,他们可 能通过尝试和错误而学会了知觉深度。然而6个月以下的婴 儿由于不具备自主运动的能力,所以不能接受试验。 不足与后续研究吉布森和沃克所得的结论,受到了置疑, 它们是否能证明人类天生具备深度知觉。后有研究把年龄 在2~5个月的婴儿放在视崖深侧的玻璃,这时所有的婴儿 都表现心率变慢。这种心率变慢是感兴趣的信号,而不是 恐惧的信号,恐惧应伴随心率加快。这表明这些婴儿还没 有习得对落差的害怕,稍后,他们将学会躲避落差的行为。 这些发现与吉布森和沃克的结论恰恰相反。
视觉发展:6个月
• 到了孩子半岁的时候,他 看到的世界的模样已经和 我们看到的差不多了,仅 比大人差8倍左右。 • 他们能够像大人那样在不 同的距离上聚焦。物体大 小尺寸的守恒感知能力已 经发展起来,也就是说, 他看到的远处的皮球小, 滚到面前的皮球大,但你 的宝宝已经知道它们是同 一个大小的皮球。
(一)婴儿的认知理论
• 皮亚杰认为,根据儿童认知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变化 的规律可把儿童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 • 感知运动阶段 (0—2岁) • 反射练习时期——0~1个月
• • • • 初步适应和初步循环反应出现的时期——1~4.5月 有目的动作逐步形成时期——4月~9月 手段与目的分化协调期——9~11、12 感知动作智慧时期——12~18月 智慧综合时期——18~24月
视觉发展阶段:1个月
• 比初生的时候,在对比度 的敏感程度和颜色的分辨 上稍微有了一点进步,但 这种分辨能力仍然很弱。 声音,身体的接触,味道 的接触,大人们都可以为 宝宝控制在温和的水平, 但是这个世界扑眼而来的 视觉刺激太丰富和强烈 (除非你不让你的宝宝出 门),所以婴儿看似未发 展充分的视力从某种程度 上帮助他们防止了过度的 视觉刺激。
视觉发展:2个月
• 到了宝宝2个月的时候, 他就能够扫描所有的视觉 刺激了,就是说,他可以 看到图像内部的一些特征, 而非像从前那样只能辨析 轮廓。他可以分辨一些颜 色了,比如红色,蓝色, 和绿色。视觉的精确度和 对对比度的敏感已经大大 提高,但还是比大人视力 差20倍。
视觉发展:3个月
• 前面说的视皮层到了此时 已经能够较好地控制视力 了 • 形状变得更加清晰; • 对色彩的辨认已经和成人 接近; • 开始能够认识到物体运动 的方向; • 开始能够认识到不同远近 距离下的物体; • 开始能够辨认不同的脸。
视觉 听觉 各感觉器官的联系
(一)婴儿的知觉
• • • • 最新研究表明,婴儿的知觉能力远比我们过去想象的多得多! 为什么我们以前低估了婴儿的能力? 理论:哲学,心理学中认为生命开始时能力是极少的 方法论:由于婴儿生理方面的不足,有些实验无法进行,也很难证明 结果(语言动作没有形成,)无法从肢体运动中察觉,裸眼看不到的 未必就不存在。 新近研究婴儿知觉的 方法: 范茨1961年发明的“偏好方法”(呈现2张图片如果对其中的一张注 视的时间长)说明:婴儿知觉系统能区分和辨别,并且能知道婴儿辨 别了什么 吸吮行为:记录婴儿吸吮频率,当有声音强化是,频率高。过一会频 率降低,呈现新的声音,频率高。说明婴儿能够听出二个声音的差别 身体反应:心率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当重复出现某一刺激时,婴儿的兴趣足见下降, 当呈现新刺激时,兴趣出现——婴儿具备再认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