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讲课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学教材
心理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认为,当人的本我欲望受到 压抑时,会采取一些心理防御机制来 保护自我,如否认、投射、升华等。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人格发展阶段论
埃里克森将人格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 务和危机,成功解决危机可以促进人格的健康发展。
自我同一性
埃里克森认为,自我同一性是人格发展的核心任务之一,它涉及到 个体对自己的认识、评价和整合。
教育活动的组织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应该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注重活动的趣味性、互动性和启发性。同时,还 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合理安排活动内容和难度,以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 上的发展。
05
幼儿常见心理问题及干预措施
Chapter
攻击性行为问题及干预措施
攻击性行为的定义和表现:包括身体 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等。
游戏过程中的交流、协商和解决问题,有助于幼儿语言和思维能 力的发展。
激发情感和创造力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和创造力,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 乐、满足和成就感。
家庭环境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
01
家庭氛围的影响
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幼儿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而紧张、
冷漠的家庭氛围则可能导致幼儿心理问题。
02 03
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
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民主、平等的教养方式有助 于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品质,而专制、溺爱的教养方式则可能导致幼 儿依赖、自卑等问题。
家庭经济条件的影响
家庭经济条件的好坏对幼儿心理发展也有一定影响。优越的经济条件可 以为幼儿提供更好的教育和生活条件,有助于促进幼儿心理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02
主要研究3-6岁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学习特点和教育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精品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讲教学内容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发展与学习”,具体内容为:幼儿认知发展、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幼儿学习心理。
详细内容涉及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及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记忆、注意力、问题解决等心理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幼儿认知、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2. 培养学生分析幼儿学习心理,指导幼儿教育实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幼儿学习心理过程。
教学重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际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
2. 讲解理论知识:(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介绍四个阶段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2)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阐述近端发展区、支架式教学等概念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方面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
4. 例题讲解:(1)幼儿记忆力的培养:介绍有效方法及注意事项。
(2)幼儿注意力训练:探讨训练策略及实践操作。
5.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题目,让学生现场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2. 内容:(1)幼儿认知发展(2)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3)幼儿学习心理3. 板书结构:采用总分式,突出重点、难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2)谈谈你对维果茨基社会文化理论的理解及其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3)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幼儿学习心理过程。
2. 答案:(1)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包括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的第三章“幼儿认知发展”和第四章“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详细内容包括: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与培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及其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关注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意识,学会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正确引导幼儿的情感与社会性发展。
3. 提高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特点的认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幼儿认知发展理论在实际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培养方法。
2. 教学重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实物模型、卡片等。
2. 学具:笔记本、教材、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幼儿在认知、情感与社会性方面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兴趣。
2. 理论讲解:(1)讲解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2)讲解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理论,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讨论幼儿在认知、情感与社会性方面可能遇到的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问题。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关于幼儿认知发展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布置一道关于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练习题,让学生现场完成。
六、板书设计1.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讲课教案2. 内容:(1)幼儿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理论维果茨基理论(2)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特点培养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2)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如何运用维果茨基理论指导幼儿教育教学。
(3)谈谈你对幼儿情感与社会性发展的认识。
2. 答案:(1)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幼儿的认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4. 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性。
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和规律,了解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包括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等。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领域,如教学设计、教育评估、心理健康支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 实践操作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如观察幼儿行为、设计教育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提问、讨论等。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逻辑思维、团队合作等。
3. 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包括观察记录、教育设计、效果评价等。
4. 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检验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材,用于引导学生学习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 案例资料:提供相关的幼儿教育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实践基地:提供幼儿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践操作。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源,如学术文章、教育视频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视野。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2. 掌握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相关理论模型;3. 理解幼儿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4. 培养对幼儿进行心理疏导和教育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1.2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2. 幼儿发展的阶段特征和相关理论模型2.1 幼儿认知发展的理论模型2.1.1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2.1.2 信息加工理论2.2 幼儿社会情感发展的理论模型2.2.1 社会发展理论2.2.2 情感发展阶段理论2.3 幼儿身体运动发展的理论模型 2.3.1 肌肉发展理论2.3.2 运动发展阶段理论3. 幼儿教育中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方法 3.1 幼儿注意力障碍与干预3.1.1 注意力障碍的定义3.1.2 幼儿注意力障碍的原因3.1.3 幼儿注意力障碍的干预方法 3.2 幼儿行为问题与纠正3.2.1 幼儿行为问题的类型3.2.2 幼儿行为问题的原因3.2.3 幼儿行为问题的纠正方法 3.3 幼儿情绪问题与调适3.3.1 幼儿情绪问题的表现3.3.2 幼儿情绪问题的原因3.3.3 幼儿情绪问题的调适方法4. 幼儿心理疏导和教育的能力培养4.1 幼儿心理疏导的基本原则4.2 幼儿心理疏导的技巧与方法4.3 幼儿心理教育的策略与实施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示范演示法。
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相关图表、案例和视频,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听讲表现、提问和讨论等。
2. 作业评估:布置相关阅读与讨论作业,评估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期末考试:对学生对本课程的整体理解和应用进行综合评估。
五、教学资源1. 《幼儿心理学导论》教材,作者:XXX,出版社:XXX;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相关案例分析和视频资料。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研究方法。
应用领域: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讲解: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应用领域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阶段。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教学内容基本理论:介绍皮亚杰、维果茨基等心理学家的认知发展理论。
阶段: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
影响因素:介绍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对幼儿认知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幼儿认知发展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阶段。
案例分析: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理解影响因素的作用。
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掌握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
2. 教学内容基本理论:介绍情绪发展理论和社会性发展理论。
影响因素:介绍遗传、家庭、同伴等因素对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3. 教学活动导入:通过引入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实例引发学生兴趣。
讲解:讲解幼儿情绪与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理论。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影响因素的作用。
4. 教学评价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影响因素的理解程度。
第四章:幼儿语言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的基本理论和阶段。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教案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3. 教学活动:引入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教育与心理学的关系。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介绍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引导学习者思考幼儿发展的心理过程。
教案第二章:幼儿认知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2. 教学内容: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认知行为,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感知、记忆、思维和语言发展。
介绍幼儿认知发展的评估方法和促进策略,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认知发展。
教案第三章: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理解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掌握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
3. 教学活动:通过观察和分析幼儿的情绪和情感表现,引导学习者了解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基本过程和特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探索幼儿的情绪调节和情感表达。
介绍幼儿情绪和情感支持的策略和方法,引导学习者思考如何有效地支持幼儿的情绪和情感发展。
教案第四章:幼儿社会性发展1. 学习目标:了解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阶段。
理解幼儿的自我意识、同伴关系和道德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让宝宝们快乐成长的小秘密一、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嘿,亲爱的家长们,你们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幼儿教育心理学。
简单来说,幼儿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以及如何更好地帮助他们成长的学问。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了解这个呢?因为只有了解孩子的心理,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他们,让他们在快乐中茁壮成长。
二、孩子们的心理特点1.好奇心旺盛小朋友们天生就有一颗好奇心,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探索的欲望。
他们喜欢摸摸这,碰碰那,总是想要知道一切事物的来龙去脉。
所以,作为家长和老师,我们要满足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在探索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
2.模仿能力强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他们会模仿大人的动作、语言和表情。
所以,我们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一个好榜样。
我们也要教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让他们在模仿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
3.情感丰富小朋友们的情感世界非常丰富,他们会因为一点小事就高兴或者难过。
所以,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情感变化,及时给予关爱和鼓励。
我们还要教会他们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学会与人沟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如何帮助孩子们快乐成长1.尊重孩子的个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给他们足够的自由空间。
不要强迫他们做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过分干涉他们的生活。
让他们在自由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
2.激发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特长,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可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让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
我们还要教育孩子们学会承担责任,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培养孩子的独立性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们要逐步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比如,可以让他们自己整理书包、穿衣服、收拾玩具等。
这样既能锻炼孩子们的能力,也能让他们在独立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4.注重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培养孩子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套教案)
第一篇导论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教学目的1、明确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任务及研究内容。
2、理解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与意义。
3、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难点重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含义、研究对象、原则。
难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教学时数: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节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任务一、什么是幼儿幼儿一般指的是3—6、7岁的儿童二、什么是教育广义:教育是造就、培养人才的经验传递系统。
Eg:①你父亲教你怎样做人。
②看了这场电影对你有什么意义。
狭义:指的是学校教育△教育的本质:“3个人”人教育人成人人(教师)(学生)(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人;体现做人的人;使他懂得有尊严的人)(家长)(子女)三、学校教育的分类:大学中学小学幼儿园教育等等1、幼儿教育: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2、幼儿教育的最典型的形式——幼儿园教育3、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主导幼儿反馈教师四、什么是心理学心:心思、思想、感情理:规则、规律心理学——psychologyPsychology=psyche(灵魂)+logos(科学)1、心理学——研究人的心里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现象(心理活动)3、心理现象包括的内容心理现象:<1>心理过程(共性)①认识过程(感、知、记、思、想)②情感过程③意志过程注:注意伴随整个心理过程<2>个性心理(个性差异):①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②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4、心理学的分类(把它形象的比喻成一棵大树)普通心理学:感觉心理学知觉心理学记忆思维言语情感等心理学意志心理学个性心理学等等发展心理学:1、比较心理学:①动物与人比较心理学②动物之间比较心理学2、年龄及发展心理学:①婴儿、幼儿(婴幼儿)心理学②儿童心理学③青年心理学④成年心理学⑤老年心理学等等应用心理学:①教育心理学②工业心理学③医学心理学④护理心理学⑤司法心理学⑥艺术心理学⑦体育心理学⑧军事,商业心理学等等五、什么是幼儿教育心理学1、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的一门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案概述1. 课程目的:帮助教师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提高教师对幼儿心理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培养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运用心理学知识的能力。
2. 适用对象:幼儿教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
4.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学习心理、幼儿情绪管理、幼儿行为指导。
二、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1. 教学目标: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2. 教学内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教育实践、心理咨询、教育评价。
3. 教学活动:讲授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教育案例,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第二章:幼儿心理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掌握幼儿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发展。
2. 教学内容: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
幼儿认知发展:感知觉、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
幼儿情感发展:情绪的种类、情感的表达、情绪调节。
幼儿行为发展:行为规范、社交行为、自我控制。
3. 教学活动:讲授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理解幼儿心理发展在教育中的重要性。
四、第三章:幼儿学习心理1. 教学目标:理解幼儿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心理机制。
掌握幼儿学习的策略和方法。
2. 教学内容:幼儿学习的基本过程:动机、感知、记忆、思维、动作。
幼儿学习的心理机制:奖励、惩罚、强化、反馈。
幼儿学习的策略和方法:观察学习、操作学习、游戏学习。
3. 教学活动:讲授幼儿学习的基本过程和心理机制。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了解幼儿学习心理在教育中的运用。
五、第四章:幼儿情绪管理1. 教学目标:理解幼儿情绪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幼儿教育心理学 全讲课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全第一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幼儿:一般是指三至六七岁的儿童。
广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企业培训)狭义(在学校情景中的教育)幼儿教育:即以幼儿为对象的教育。
幼儿园教育非幼儿园教育教育的一种典型形式。
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与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门科学。
②发展性原则③实践性原则④综合创造性原则⑤教育性原则②作品分析法言行表现进行考察,然后分析处理,从而判断被观察者心理和行为活动的一种方法。
分析研究,以了解、评定儿童身心发展的状况与特点的一种方法。
②提高幼儿教育的效能③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第二章幼儿教师心理②幼儿人格的塑造者③幼儿心理卫生的保健者④幼儿教育科学的研究者热爱幼儿教育事业,恪守职责团结互勉,善于合作广泛而浓厚的求知兴趣②幼儿教师的个性特征积极而稳定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健全的性格③幼儿教师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坚实的幼儿教育理论基础观察能力④幼儿教师的教育能力与幼儿沟通的能力创设教育活动的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创设丰富的物质环境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使用适当的言语要注意与幼儿的目光接触掌握沟通的技巧①提出幼儿能够回答的问题②依个别幼儿的能力调整难度进行有效的提问④面向全体,注意差异⑤恰当回应幼儿的答案第三章 幼儿心理发展概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广义-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一生的心理变化狭义-从出发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心理演变与扩展心理活动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心理活动从笼统向分化发展心理活动从零乱形成体系②定向性与顺序性 ③不平衡性 ④差异性心理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具有连续、累积性。
同时心理发展又是一个逐渐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随着新质的出现,心理发展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且这种顺序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度直线发展的。
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表现为发展的速度、方向、程度等方面都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展模式。
发展有共同规律,有表现出个别差异,即共同性中包含着特殊性,共性是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来的。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第一节:导言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的心理发展和教育方法的学科。
在幼儿教育中,了解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以及有效的教育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教案旨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指导。
第二节:幼儿教育心理学概述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心理特点、心理发展规律以及对幼儿实施有效教育的学科。
幼儿期是儿童个体发展的重要阶段,他们的身体、心理和社会能力都在迅速发展。
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对于教育者制定合理教育方案至关重要。
第三节:幼儿认知发展幼儿的认知发展在早期的探索和后期的逻辑思维之间经历了多个阶段。
在幼儿教育中,针对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特点,我们应该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例如,在幼儿园阶段,通过互动游戏和故事阅读等方式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积极探索和学习。
第四节:幼儿情感发展幼儿情感发展是幼儿教育中另一个重要的方面。
在这个阶段,幼儿发展出对他人的关注和情感表达的能力。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智力,帮助他们学会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并促进积极的社会互动。
第五节:幼儿行为发展幼儿行为发展涉及到幼儿与他人的互动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中,我们需要教育幼儿遵守规则,理解他人的需求,并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冲突的能力。
通过自我管理的训练,幼儿将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
第六节: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为实际教育提供了指导。
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教育者可以根据幼儿的年龄和发展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具,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通过了解幼儿的心理需求和发展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设计课程内容、制定教学计划,并与家长合作,共同推动幼儿的成长。
结语:幼儿教育心理学是幼儿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通过了解幼儿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特点,教育者能够更好地应对幼儿教育中的各种挑战,并为幼儿提供一个积极、有益的学习环境。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学习特点。
3. 学会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2. 幼儿的心理发展:讲解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幼儿的学习特点:分析幼儿的学习方式、兴趣和动机。
4. 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行为主义、认知发展和情意发展理论。
5. 幼儿教育心理学应用:探讨如何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和方法进行教学实践,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原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话题,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教育实践活动,如观察幼儿、设计教学方案等,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积极性。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案例的分析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设计方案:评估学生设计教学方案的能力和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原理的情况。
4. 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教材和参考书籍。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视频资源:收集相关的幼儿教育心理学视频资料,用于案例分析和教学实践。
4.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更多的幼儿教育心理学信息和实践案例。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案例,引发学生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兴趣和思考。
2. 讲解基本概念: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研究对象和意义。
3. 分析幼儿心理发展:引导学生分析幼儿在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幼儿教育心理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系统中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的科学。
它旨在揭示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幼儿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二、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幼儿及幼儿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它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幼儿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是幼儿教育过程中幼儿心理现象的变化和规律。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观察法是通过观察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行为表现,记录并分析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实验法是通过控制一定的条件,观察幼儿在实验环境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心理活动的变化规律;调查法是通过调查了解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变化规律。
三、幼儿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1、阶段性:幼儿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不同。
例如,3-6岁幼儿的思维发展主要处于具体形象阶段,他们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认识世界和理解问题。
2、具体形象性:幼儿的心理活动主要具有具体形象性。
他们通过具体的事物和形象来认识世界和理解问题,例如,他们通过观察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来认识事物。
3、好奇心强:幼儿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他们对于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喜欢问问题、探究事物。
4、模仿性强:幼儿具有较强的模仿能力,他们通过模仿成人的行为和语言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行为和语言。
5、自我中心:幼儿在心理发展初期,往往以自我为中心,他们的行为和思考往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难以考虑到别人的感受和需要。
四、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1、创设适宜的环境:根据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创设适宜的环境,提供丰富的材料和资源,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学习兴趣。
幼儿教育心理学 名词解释
幼儿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幼儿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幼儿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它旨在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表现,从而优化教育教学方法,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是指幼儿从出生到成熟期间,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所发生的一系列有规律的变化。
这包括幼儿的感知觉发展、注意力发展、记忆力发展、思维能力发展等。
感知觉是幼儿认识世界的开端。
幼儿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知觉在出生后的前几年迅速发展。
例如,新生儿的视力相对较弱,但随着年龄增长,他们能够逐渐看清更远处和更细小的物体。
注意力是幼儿集中精力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幼儿的注意力通常较为短暂且容易分散,但随着年龄增长和大脑发育,他们能够逐渐延长注意力集中的时间。
记忆力在幼儿时期也不断发展。
幼儿往往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发展出更复杂的逻辑记忆和意义记忆。
思维能力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核心。
幼儿最初的思维是直观行动思维,随后逐渐发展为具体形象思维,最终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二、幼儿学习特点幼儿的学习具有独特的特点。
首先,幼儿的学习是在游戏中进行的。
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也是他们获取知识和经验的重要途径。
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发展身体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等。
其次,幼儿的学习具有直观性。
他们更多地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来学习,而不是依靠抽象的讲解和理论。
再者,幼儿的学习具有无意性。
他们常常在不经意间学习到新的知识和技能,并非有意识地去追求学习的结果。
另外,幼儿的学习具有个别差异性。
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和速度,教育者需要关注并尊重这些差异。
三、幼儿情绪情感幼儿的情绪情感丰富而多变。
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事而高兴或伤心,情绪的表达较为直接和强烈。
幼儿的情绪情感发展对其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影响。
积极的情绪情感有助于幼儿建立自信、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和调节,可能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发展。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3、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教育中的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和阶段特点。
(2)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规律。
2、难点(1)如何将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幼儿教育情境中。
(2)理解幼儿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个体差异及其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系统讲解,让学生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知识。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和合作学习。
4、观察法安排学生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加深对幼儿心理特点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幼儿活动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幼儿的行为和表现,提出问题:“你从这段视频中看到了什么?幼儿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从而导入课程。
2、知识讲解(约 40 分钟)(1)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案例分析(约 30 分钟)展示几个幼儿教育中的实际案例,如幼儿的攻击行为、分离焦虑等,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4、小组讨论(约 20 分钟)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设计适合的教育活动”,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5、课堂总结(约 10 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6、布置作业(约 10 分钟)(1)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幼儿,记录他们的行为表现,并分析其心理特点。
(2)要求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论文,写一篇读后感。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
4. 提高对幼儿心理需求的识别和应对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和个体差异性。
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问卷法等研究方法。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际应用,如教学设计、心理健康支持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
3.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活动法: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思考表达能力。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报告质量。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期中期末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教材。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教学内容。
3. 案例资料:收集相关的案例资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4. 实践场地:安排适当的实践场地,进行实践活动。
六、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周:讲解幼儿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
3. 第三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第四周: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5. 第五周:案例分析,应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资源1. 参考书籍:推荐《幼儿教育心理学》、《幼儿心理发展》等书籍。
2.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在线文章、研究报告和视频资料,供学生自主学习。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
3.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目标和意义。
2.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探讨幼儿认知、情感、社交和道德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幼儿的需求:分析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需求和关注点。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介绍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
5.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技巧:分享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于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技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对幼儿教育心理学应用方法的理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教育心理学技巧的应用,促进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演练法:进行角色扮演或模拟教学,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分享中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分组讨论的深度和提出的见解。
3. 实践演练表现:评估学生在模拟教学或角色扮演中的表现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教材或指导书籍。
2. 案例材料:提供实际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相关视频或图片,增强教学效果。
4. 实践演练材料:提供模拟教学或角色扮演所需的道具和材料。
六、教学活动1. 观看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视频,引发学生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关注。
2. 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
3. 组织学生进行模拟教学或角色扮演,锻炼他们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实际教学的能力。
4. 开展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彼此在幼儿教育心理学领域的见解和经验。
七、教学计划1. 第一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第二周:探讨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
3. 第三周: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
幼儿教育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 掌握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
3. 学习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4. 培养幼儿教师的教育心理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讨论幼儿认知、情感、社会和道德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3.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介绍幼儿发展心理学、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4. 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探讨幼儿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幼儿教育实践中的具体案例,引导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问题。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策略,促进学生互动和思考。
4. 实践演练法:组织学生参与幼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素养。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和回答问题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提出的观点。
3. 实践演练报告:评估学生在实践演练中的表现和成果。
五、教学资源:1. 教材:推荐使用《幼儿教育心理学》等相关教材,提供系统的理论知识。
2. 案例集:收集幼儿教育实践中的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影视资料:播放与幼儿教育心理学相关的影视资料,丰富教学手段。
4. 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网络资料和学术文章,帮助学生拓展视野。
六、教学活动安排:1. 第一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2. 第二周:探讨幼儿的心理发展特点和需求。
3. 第三周:学习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4. 第四周:介绍幼儿教育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5. 第五周: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
七、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幼儿教育心理学知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教育心理学:倾向于,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2.幼儿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幼儿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学习与教育的心理现象及其基本规律的科学。
3.观察法:是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连续地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方法。
4.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计划的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了解、材料的搜集来认识教育问题或探讨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方法5.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运用一定的认为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察、测量、比较等方式探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
6.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解释教育活动的效果,探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7.学习:从广义上讲,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中通过实践和训练而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心理变化过程。
狭义的学习主要指人的学习,它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一语言为中介,自觉地、有目的地、有计划地、积极主动地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
8.学生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掌握书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未参与未来生活实践做准备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特殊认知活动。
9.机械学习:指获得任意的、认为的和字面的联系的过程。
10.意义学习:是以符号为代表的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11.学习准备:指的是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他原有的知识水平和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程度。
12.关键期: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容易学习和获得某种心理与行为反应并且一旦错过就难以弥补的特定阶段。
13.敏感期:是指儿童学习某种知识或行为比较容易,心理某方年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14.学习理论:是解释人类学习活动的本质和规律,解释和说明学习过程的心理机制,指导人类学习,特别是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心理学原理或学说。
15.试误说:桑代克根据动物学习实验提出的一种学习理论,认为机体处在问题情况中会发出许多反应,由于满意的结果,最终学会正确反应。
16.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知觉的重新组织,是主体借助于问题情境中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突然顿悟的过程。
17.效果律:桑代克认为,决定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习者的行为后果,凡是导致满意行为反应后果的刺激与反应的连结就会加强,凡是带来令人烦恼的行为反应后果的刺激与反应的连结就会被削弱。
18.操作条件(作用)学习: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个反应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应的连结。
19.顿悟说:格式塔学派对学习的解释,认为学习是突然领悟到的知觉经验的重新组织。
20.自我提高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指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
21.认知内驱力: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是一种要求掌握知识、技能和阐明、解释学业问题的需要。
22.附属内驱力:是一种外部动机,是指个体为了获得自己所附属的长者或权威的赞许和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
23.观察学习:是人们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这种行为对于观察者来说是新的行为)及其行为的结果,从而获得该行为的象征性表征,并引导学习者做出与之相对应的行为的过程。
24.替代强化: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25.自我强化:学习者根据一定的评价标准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监督,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
26.自我效能感:个体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一成就行为进行预期主观判断时所产生的体验。
2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是一个尚未成熟有可能崛起的学习理论流派。
28.幼儿学习:是指幼儿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进行的各种学习,不仅包括科学知识的学习,而且包括各种生活技能的学习。
29.肖像表征:指用意象、图形或表象来再现知识经验的一种方式。
30.知识系统化:是指在向学前儿童传授关于现实事物和现象的知识时,引导儿童理解知识的简单联系和规律性。
这种知识体系应当是最基础的,实在感性的实物活动过程中认识某种现象的各种联系,它不同于学校儿童的知识体系。
31.关系中的学习:在生活中,儿童个体经常与他人有某些联系,如同伴游戏、交流、合作、冲突等,这些联系或关系本身就代表着儿童的一种学习。
这种学习对于儿童个体来说是“向他人学习”,对于儿童之间来讲则意味“互相学习”或“共同学习”,这些统称为关系中的学习。
32.学习动机:是发动、维持个体学习活动,并使之朝向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机制。
是学习的动力。
33.迁移:是一种学习的普遍规律。
34.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
35.剩余精力说:代表人物:德国思想家席勒和英国哲学家斯宾塞。
其主要观点:认为,任何生物体都有一定的能量来满足其生存的需要,生存需要满足之后,若还有剩余的能量,那就是多余的精力。
多余的精力累积起来会造成压力,所以必须消耗掉。
游戏这种并不直接有益于生存的活动,就是消耗剩余能量的一种方式。
36.合作游戏法:指当儿童专注于游戏时,教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加入游戏过程,但仍然由儿童掌握游戏的进程。
37.指导游戏法:是由教师提议或实现设计一个游戏,并在指导游戏时扮演一个关键的角色,至少部分控制游戏的进程。
38.生活预备说:19世纪末,德国生物学家、心理学家格罗斯根据生物进化论的自然选择原理,提出的早期最全面的游戏理论。
在他看来,儿童游戏不是无目的的活动,而是未来生活的准备。
39.探索性活动:开始于婴儿早期并持续终身,当个体面临新的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出现。
40.规则游戏:开始于婴儿参与成人发起的嬉戏活动,以后在幼儿的自发的社会性游戏中出现了规则游戏的雏形。
41.游戏观察:不仅能提供游戏准备工作的基础,而且构成了准备工作和成人介入游戏的桥梁。
42.平行游戏法:指教师接近儿童,并且用相同的游戏材料玩同样的游戏,但教师不与儿童相互交往,不参与儿童游戏。
43.真实发言人:指教师处于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之外,使儿童保持游戏与外在真实世界的联系。
44.技能:是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动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
45.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组成的系统。
46.智力技能(认知技能,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
47.运动教育:就是把身体活动与问题解决有机结合,培养动作(运动)技能的一种教育模式。
48.技能学习:就是通过练习去逐步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
49.原型定向:就是了解智力活动的“原样”,了解原型的动作结构,及动作构成要素及动作次序,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50.原型定向阶段:是使主体掌握操作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的阶段。
51.表征:表象性思维的出现。
52.运算:是一种重要的认知结构,也是一种智力技能,是一种内化了的、可逆的动作。
53.内化:是指外部动作向头脑内部转变的过程。
54.概念:在逻辑学中,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方式,是思维的基本单位,任何一个概念有其内涵和外延。
在心理学中,一般从概念名称、概念例证、概念属性和概念定义四个方面进行概念分析,以把握一个概念的确切含义。
55.概念学习:就是获得概念的一般意义,即掌握概念的本质属性,并将具有共同特征的同一类事物以语词来加以概括。
56.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方法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
57.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关键特征,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结构中的过程。
58.守恒法:是由皮亚杰的守恒实验而演变过来的一种方法,目的在于了解幼儿是否获得了某些数学概念,或者所获得的概念是否具有稳定性。
59.变式:就是概念正例的变化,就是使提供给幼儿的各种直观材料或事例不断变换呈现的形式。
60.社会性:是个人所具有的作为社会存在的个人必须受社会规范的约束,其思考和行动必须符合社会条件的特性。
61.社会化:是个体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逐渐独立地掌握社会规范、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妥善自治,从而客观的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发展过程。
62.幼儿社会学习:是指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改变其行为的过程。
是幼儿学做人的过程,即从一个“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过程。
63.观察学习(替代性学习、模仿学习):指人可通过观察模仿习得新的行为模式。
64.移情:指对另一个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
65.角色扮演:就是承担一定角色的幼儿表现出该角色在履行职责、遵守规范时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即角色行为。
66.创造性: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特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心理品质。
67.创造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是在创造性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学习品质。
68.创造性四阶段论:华莱士把创造性活动划分为四个阶段,根据前人的研究认为人和创造活动的过程都包括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和验证阶段。
69.主观评定法:是指由有关专家或专门的研究者按照一定的标准,对幼儿的创造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
70.作品分析法:是指通过幼儿按要求完成作品的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来揭示其创造性水平的方法。
71.类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72.真创造: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用新颖、独创的方法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
73.自我表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各种各样的能充分发展各个幼儿创造性反应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
74.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根据一定的教育内容和组织形式,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
75.生活活动:是指日常生活各个方面的具体活动,从入园到离园期间内,除游戏、教学以外的一切活动。
76.游戏活动:指幼儿的自由游戏活动和教师的游戏教育活动。
77.自由游戏:是幼儿个人的自由活动,其特点是计划自定、材料自选、游戏方式方法自定、伙伴自选,学习的性质是发现学习。
78.教育活动设计:是指在幼儿园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对幼儿园教育过程中的一切预先加以筹划,从而安排教育情境,以期达成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系统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