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与丝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清小说与丝绸
自动化1班张彬B09330128
一.明清小说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衍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二.丝绸文化
丝绸是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中国古老的丝绸业为中华民族文化织绣了光辉的篇章,对促进世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中国丝绸以其卓越的品质、精美的花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闻名于世。
几千年前,当丝绸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向欧洲,它所带去的,不仅仅是一件件华美的服饰、饰品,更是东方古老灿烂的文明,丝绸从那时起,几乎就成为了东
方文明的传播者和象征。目前已知的最早丝织物,是出土于距今约4700年良诸文化的遗址。
关于丝绸中国有一个悠远的传说:远古时代,黄帝打败了蚩尤,"蚕神"亲自将她吐的丝奉献出来以示敬意。黄帝命人将丝织成了绢,以绢缝衣,穿着异常舒服。黄帝之妻西陵氏嫘祖便去寻找能吐丝的蚕种,采桑饲蚕。后世民间崇奉嫘祖为养蚕的蚕神,黄帝为织丝的机神。采桑养蚕与制丝织绸,便成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的基本劳作手段。
中国是家蚕丝的发源地,养蚕,缫丝是我国古代在纤维利用上最重要的成就。早在新石器时代,我国已发明丝绸织造以及朱砂染色技术,此后随着织机的不断改进,印染技术的不断提高,丝织品种日益丰富,并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染织工艺体系,使我国古代的丝绸染织技术领先于世界各国。
三.明清小说与丝绸
1.《红楼梦》与丝绸
据历史考证,曹雪芹祖上曾为清代江宁织造局的世袭织造( 官职名) ,历任六十年之久。《红楼梦》前八十回中频繁接触到与丝绸相关的服装与饰物、丝绸面料、陈设用品等,其专业知识的精确宽泛,品种的繁多和真实,无不令人惊叹。曹雪芹向我们生动翔实地展现了清代中后期的丝绸发展状况,浓郁的丝绸文化气息从原著的叙写中可窥见一斑。《红》中荟萃的丝绸品种不下十几种,虽不全面倒也丰富,现分类粗作整理,并加以解释。
(1)薄型织物
纱罗是一种质地轻薄、纱线组织稀疏的丝绸织物,“方孔日纱,椒孔日罗”,古人常以“蝉翼”、“轻烟”来比拟轻薄柔软的纱罗,《红》中称纱罗为“软烟罗”、“霞影纱”。且听第四十同,贾母由窗纱引发的一番议论:“那个软烟罗只有四种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作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地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软烟罗:那银红的叫做‘霞影纱’。”“老祖宗”既是丝绸专家,又是艺术家,诗情画意的描述颇值玩味。刘姥姥离开贾府之际,收到赠别礼品,其中就有“实地子月白纱”,实地纱是纱中最厚密的,接近于白的浅蓝色厚密纱,用平儿的话说用作衣服里子。可见,在清代,纱除用作居室饰品,如窗屉、窗纱、灯笼罩子等,还广泛用于服饰。纱是古代夏季普遍使用
的衣料,曾有“衣必华,夏必纱,冬则裘”的说法,但透过《红》中的表述纱在当时多用于内衣或者棉衣夹袄的里子,已经不算是高贵面料了。要不送与刘姥姥的为什么不选择绫缎而送青纱和茧绸呢?
此外,薄型织物还涉及到绢、绫、纨等,绢是一种质地薄而坚韧的丝织品,适用于作画或装裱之用,四十二回宝钗嘱咐丫鬟向风姐要一块“重绢”,就是用于作画料的。纨只在二十三回中“水亭处处齐纨动”提到,并且纨是十二钗之一李纨的用字,纨是较细密的白色细绢,团扇以此为料,也兼作夏季衫裙用料。
至于绫,是缎纹组织,像缎比缎薄,在清朝用于服饰面料。如第三回黛玉初进贾府,“只见一个穿红绫袄青缎掐牙背心丫鬟走来”,又对宝玉的家常穿着这样描述:“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第八回宝玉探望病中的宝钗,而宝钗的穿戴是:“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的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二十一回“林黛玉严严密密裹着一幅杏子红绫被,安稳合目而睡。”二十四回“鸳鸯穿着水红绫袄儿”,二十六回袭人穿着“白绫细折裙”。再如四十回,贾母见宝钗房内太素净,吩咐拿几件摆设来,其中有一项“白绫帐子”;四十五回,宝玉雨夜访黛玉,匆忙中,里面只穿“半旧红绫短袄”,四十六回,鸳鸯的家常穿戴“半新的藕合色的绫袄”。分析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绫在那时除作普通衣料外,还作褥帐等寝具。
(2)厚型丝绸织物
缎类织物在《红》中地位非常突出,出现频率之高,花色品类之丰富,在丝绸织物中当属首位。缎的质地较厚,由于丝线交织的特殊结构,其中的一面具有平滑光泽的效果,所以在本书中赋予“闪缎”的称谓,极其形象到位。青缎:青缎是黑色的普通缎料,运用最广泛,是丫鬟媳妇们背心的通用面料,还用作陈设物品,如:青缎靠背引枕、青缎靠背坐垫等。另外,青缎是制靴的主要面料,据《清稗类钞》载“靴之材,春夏秋皆以缎为之,冬则以建绒”。如“青缎粉底小朝靴”系宝玉脚蹬的靴子。妆缎:妆缎亦即妆花缎,是明清以来宫廷专用丝织品,据载是明代南京丝织工人在织锦缎技法基础上,吸收了刻丝的手法,结合运用于提花丝织物的妆彩上,花纹配色极度自由,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妆缎中织有龙蟒纹的,又称蟒缎,据《关于江宁织造曹家档案史料》载,雍正三年三月十五日内务府奏折中,亦有上用满地风云龙缎、大立蟒缎、妆缎等名目。《红》中多处引用蟒缎,贾母的屋内陈设有金钱蟒缎靠垫,引枕和大条褥等套具,宝玉身着秋香色立蟒白狐箭袖等。可见,蟒缎应属高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