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权论
马汉海权论要点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 (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的这一论述最大程度的拓展了海权的内涵和外延。他所说的海权应该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包括附属的基地、港口等各种设施,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和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及其能力,也就是国家海洋经济力量的总和。从物质形态上来说,海权实际上就是一个国家在海洋上的综合实力。建立和发展强大的海上力量对促使国家经济的繁荣和财富的积累、夺取制海权和打赢海上战争以及维护国家国际政治地位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此观点看,海权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利用海洋和控制海洋的总体能力,同时也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否成为一个伟大民族。因此,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一是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二是自然结构。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三是领土范围。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四是人口数量。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五是民族特点。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六是政府性质。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马汉在书中用大量战例具体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浅析马汉的“海权论”及其影响
这 种 对 海 洋 的 热 爱 。 3、领土范围。马汉认 为国土 的大小必须 与人 口、资 源及其 他权力
因素相配合。一个国家人 口的总数与海 岸线 总长度 的比例 ,具极大重要 性 。否则广大 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如面积太 大,而人 口与资源 不 成 比例 的国家 ,防守密度低 ,国家的危险性 增高 ,假使 又被河川或港 口 所 割裂 ,则 更 是 一 大 弱 点 。
4、人 口数量 。人 口数量和素 质对海权 均为重要 基础 ,海权 国家 不 仅应有相 当数量 的从事航业人 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 洋生活的人数更应 站相当高度 的比例 。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足以决定其海 军在战争 中的持 久力。英 国即为典型例证 ,他不仅是航海国家 ,而且也是造船和 贸易国 家 ,拥有发展海权 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2o14 3
浅析马汉的 “海权论 " 及其影响
文/易容 黄强
摘 要 :“海权 ” 古 就 有 之 ,从 海 洋 被 人 类 认 识 的 那 一 刻起 海 权 这 个 名 词 就 诞 生 了。 回 顾 世 界 历 史 ,我 们 不 难 发 现 曾经称霸世界的 国家都 曾是 海洋强国,比如古 时候的雅典 ,中世纪的葡 萄牙、西班牙和荷 兰,以及 近代的英 国、 日本 和 美国。“海权 论” 最早是 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马汉提 出的。该理论的 问世 立即风靡全球 ,对 当时的世 界和后世 历 史均发 挥 了 重要 的作 用 。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
海权论读后感500字(原创版2篇)目录(篇1)1.引言2.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3.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重要性的理论。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战略家马汉提出。
海权论的出现,对于当时的海洋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海权论认为,一个国家要想获得繁荣和安全,必须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
海上力量不仅仅是指海军,还包括海上贸易、海上运输、海洋科研等方面。
海权论的出现,与当时的海上霸权争夺密切相关。
三、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海权论对于当时的海上强国如英国和美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它帮助这些国家认清了海上力量的重要性,并制定了相应的战略。
在当今世界,海权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上贸易和海上运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同时,海上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海上力量的建设对于国家的安全保障至关重要。
四、结论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重要性的理论。
它对于当时的海洋国家如美国和英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当今世界,海权论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上贸易和海上运输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
目录(篇2)1.引言2.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3.海权论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4.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海权论是一种强调海上力量对于国家繁荣和安全的重要性的一种理论。
它起源于19世纪末,由美国海军历史学家阿尔弗雷德·马汉提出。
海权论的核心思想是海上力量的四个要素:海军、海上贸易、海上防御和海上进攻。
二、海权论的概念和背景海权论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兴起的,随着全球贸易的快速发展,海上交通和贸易成为了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时,海上力量成为了国家实力的一个重要标志。
海权论的提出,正是为了解释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在海上掌握主导地位,而有些国家则处于劣势。
马汉海权论
一、海权的六项基本要素:(一)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
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二)地形: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三)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四)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
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
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五)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
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
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
《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第一篇:《海权论》读书心得稿子尊敬的各位领带、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海权论》读书心得。
1890年,美国著名海军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总结了大不列颠这个“日不落帝国”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提出了海权理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该著作的产生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海军伴随着一支和平运输的船队应运而生,随海运的发展而兴盛、随海运的消失而消散,海权的存废不在于海军的强大或者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是这两者的结合体,海军的强大保障了海上贸易的兴旺,而海上贸易的兴旺又给耗费巨大的海军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和发展的动力。
下面大家看这张图,这是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思。
“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通过欧亚铁路连接东亚、西亚、欧洲的陆路交通贸易网,“一路”是“海上丝绸之路”串联东南亚和亚欧非经贸一体化。
现在中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国际贸易,也越来越离不开航路的通畅,通过海洋,中国从中东运回石油,从澳大利亚运回铁矿石,向国外出口中国制作的商品,我们现在所需的石油三分之二靠进口,百分之八十要经过东南亚的马六甲海峡,但我们对海外贸易线的保护几乎无能为力,这对当代的中国来说是致命性的,诸多严峻现实表明,中国要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必须大力发展海权。
借海强身,以海兴国,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带一路”的背后是中国工业“走出去战略”的具体实现,一要疏散过剩产能,二要创新升级“工业2.0”计划。
这一切的背后都离不开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国家持续关注职教的发展,加大职教投资力度,都是为了顺利实施“一带一路”计划,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我们责无旁贷,要趁着好形势,加快发展步伐,与时代看齐。
下面我们看《海权论》的主要内容“影响海权发展的六大要素” 地理位置、形态构成、领土范围、人口数量、国民特性、政府特性第一方面:地理位置。
“海权论”指导下的美国全球海洋扩张战略实践
“海权论”指导下的美国全球海洋扩张战略实践马汉的海权论于1890年发表,并对美国的国家政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美国在该理论的指导下,通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借助美西战争、一次世界大战、二次世界大战这几场战争,构筑了全球海洋战略体系,并最终取代英国,成为世界的海上霸主直到今天。
标签:海权论理论指导全球海洋战略体系海上霸主一、海权论产生的背景、内容1.马汉的“海权论”产生背景马汉“海权论”这本重要著作是由杰出的美国军事理论家马汉在1890年至1905年期间完成,并且此人在美国海军院担任过两任院长。
马汉在著作中指出若要主宰国家并且决定世界命运的走向就需要争夺海上的主导权,此观点长久不衰的在世界上盛行了百余年。
而海权论对众多国家的国家战略都起到重要影响,其中对美国的影响最为深远。
就算到了现在,这本军事名著《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也被认定为对历史有巨大的影响。
2.“海权论”本质的内容海权论本质的论点,实际上就是为什么要夺取海权,以及怎样夺取海权。
其理论主要内容概括如下:第一,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
控制世界通过夺取制海权其实是马汉海权论的本质理论,因为要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的体现就在于能否有控制海洋和利用海洋的能力,即这个国家是否有强大的海权。
第二,自然的结构,领土的范围,地理的位置,民族的特点,人口的数量及政府的性质这六大要素也影响着海权,只有这六个要素都具备或者有优势的海洋国家,才会在海权的争夺中取得优势。
第三,陆权“依托”海权。
马汉指出:海权对陆权的巩固有着重要的意义,陆权和海权是互相依存且是互相制约的,因此,一个国家的海军建设,离不开海军基地以及对重要海上咽喉要道的控制。
二、美国早期海洋扩张战略1.海权论出台与大规模的海军建设开始马汉在1886年出任海军学院的院长,其理念对美国的第一个直接影响是促使美国开始大规模的海军扩建。
在海军部长特雷西1889年提出的年度报告中,体现了马汉的大舰巨炮的思想。
他在1890年的年度报告中建议建造20艘战列舰的舰队,但国会最终只批准其中3艘。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海权论读后感的范文(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
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海权论读后感的范文(通用6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权论读后感1严格地讲,这本《海权论》不是经典的“海权论”,正宗代表马汉理论的是“海权论”三部曲,即《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
很惭愧,这三部经典都未读过,所以只能对这本《海权论》稍作品评。
作者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是美国杰出的军事理论家,曾两度担任美国海军学院院长,他在1890年-1905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
美国政界,特别是前总统罗斯福(连任四届的那位富兰克林,做过美国海军助理部长)深受海权论的启发,在门罗主义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洋业、大幅强化海军力量、大肆扩充海外基地,为当今美国海军成为世界独一无二的海上霸主打下坚实的基础。
马汉在发表充实自己理论前夕,世界刚刚经历了几百年的大航海大探险的帆船时代(姑且算西葡二牙和荷兰的时代),进而英、法、德、俄又借着欧洲工业革命的东风以及法国大革命的旋风,从大陆和海洋两个方向横扫亚非拉地区,从此,英法西葡荷等小语种就像病毒传播一样,迅速占领世界各土著人的语言高地,在这种情况下,貌似全球蛋糕已瓜分殆尽。
此时,美国作为后起之秀,经过独立战争、南北战争以及一系列巧妙而周密的买骗抢,迅速成为世界移民大国和第一经济强国。
以马汉为代表的美国政军界精英,清楚地看到世界的陆权(除了菲律宾和夏威夷,其实还是海权)已不在美国掌控之中。
而当时,美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美国国内的市场不足以消化其迅速膨胀的社会化大生产,换句话讲,美国的经济支柱是对外贸易,这要求必须打开其他国家的国门,而且要与其他欧洲强国享受平等的关贸待遇(比如中国这块大肥肉),从而完成其产品向自然资源丰富经济状况羸弱国家的最大化倾销。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
“海权论”的主要内容“海权论”的主要内容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出生在丹麦一个移民家庭,父亲丹尼斯·哈特·马汉是美国西点军校的教授,良好的家庭背景孕育了马汉对军事题材著作的兴趣。
他尤其喜欢阅读英国军官撰写的拿破仑军队海上作战的著作。
14岁那年,他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后转入安那波利斯海军军官学校。
毕业后先后担任炮舰和巡洋舰舰长之职。
在20余年的海上生活中,马汉似乎无心于热闹的舰艇生活,唯独对军事、历史题材和军事理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885年,受美国海军学院院长卢斯将军之邀,马汉进入海军学院出任海战史和海军战略及战术课程讲师。
宁静的学院生活为他潜心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1890年,美国战略理论家马汉发表《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从而正式提出了"海权论" 思想。
首先,马汉从海洋与国家兴衰的角度,率先提出并深刻阐明"海权概念及深刻内涵。
1884年,马汉随舰至秘鲁,在利马一家英国俱乐部中阅读蒙森的《罗马史》,当读到该书"第二次布匿战争"时,他对汉尼拔进军罗马的路线提出了质疑,为什么汉尼拔舍近求远,不是取道海路直取意大利半岛,而是绕远路先占伊比里亚半岛,尔后再沿地中海北岸,打击罗马?深究下去,原来伽太基人缺少一只强大舰队,缺乏对地中海的制海权。
马汉不禁扼腕兴叹,一个曾经是历上盛极一时的民族,却因为缺乏制海权而昙花一现。
进而他又发现,在历史上,还有不少帝国如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和法国等,因缺乏对海权的认识而盛极而衰。
他认识到,海洋控制是一个尚未为历史学家系统认识并加以阐述的重大历史性因素。
从另一方面看,"海洋使其本身成为最重要和最惹人注目的是其可以充分利用的海上航线。
"利用海洋的便利扩大海外贸易,寻求海外市场、输出商品、输入生产原料和进行殖民掠夺,国家才能走向繁荣富强。
海权论的读后感
海权论的读后感《海权论的读后感》这是优秀的读后感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海权论的读后感海权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这周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书中以英国在拿破仑称霸大陆时代因为取得制海权而最终战胜那时的法国来阐明海权的重要性。
海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反观我国,沿海一带大都以平原丘陵为主,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闽浙丘陵、珠江三角洲等等土地肥沃地区,人们丰衣足,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就能得到很好地收成又何必冒着大风大浪的去开发海洋呢?这就是我国一直以来缺乏海权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我国又何尝不是呢?在战争期间,英国远征军以区区几万人就打败了在沿海设防的几十万绿营和八旗兵,可谓教训深刻,需要防守的面积太大,而兵力不能集中。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以海权论》是英国海军史学家马汉所著的一部关于海军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的著作。
在这本书中,马汉详细分析了海军在世界历史上的重要作用,以及海军力量对国家的影响。
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马汉指出了海军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以及海权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这本书让我深刻理解了海权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也让我对海军力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首先,马汉在《以海权论》中指出了海军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
他通过对世界历史上各个国家的海军力量发展和对比分析,得出了海军力量对国家的重要性。
他指出,海军力量不仅可以保护国家的海上利益,还可以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海军力量的强大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地位和命运。
这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海军力量对国家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海权对国家的影响。
其次,马汉在书中详细分析了海军力量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他指出,海军力量的强大可以保护国家的海上利益,保障国家的贸易和航运安全,也可以在国际上树立国家的威望和地位。
海军力量的发展还可以带动国家的经济发展,促进国家的贸易和海洋资源的开发。
此外,海军力量的强大也可以对国家的文化产生影响,塑造国家的形象和价值观。
这些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了海军力量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也让我对海权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最后,马汉在《以海权论》中提出了海权对国家的重要性。
他认为,海权不仅是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
海权的强大可以保护国家的海上利益,保障国家的安全和发展,也可以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海权的意义远远超出了海军力量的发展,它关乎着国家的命运和发展。
这些观点让我对海权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明白了海权对国家的影响。
总之,《以海权论》是一部关于海军力量对国家命运的重要性的重要著作。
通过对海军力量的发展和影响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马汉指出了海军力量对国家的重要性,以及海权对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试述马汉的海权理论及其影响
试述马汉的海权理论及其影响1、试述马汉的海权论及其影响艾尔弗雷德·塞耶·马汉(Alfed Thayer Mahan,1840-1914)是美国海军学院院长、海军少将、历史学家和军事理论家。
他以历史学家的理性和军事学家的智慧深入研究了17世纪60年代到20世纪初期的世界海洋战争,写成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等书,正式提出被西方资产阶级奉为经典的“海权”理论。
这一理论成为推动十九世纪末及二十世纪初美国海外扩张的理论基础,并为以后美国历届政府推行对外政策和制订战争计划、谋求世界霸权地位产生了重要影响和指导作用。
马汉通过对近代欧洲海上争霸史,特别是17、18世纪英国崛起的历史进行研究后,首次明确提出:“自有史以来,海权都是统治世界的决定性因素,任何国家要称霸世界,并在国内达到最大限度的繁荣与安全,控制海权为首要之务。
”他认为,海洋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财富,从战略角度看,海洋的商业利用价值与军事控制价值是不可分割的。
海洋的主要航线能带来大量商业利益,因此必须有强大的舰队确保制海权,以及足够的商船与港口来利用此一利益。
从权力基础来看,马汉认为一国海权的发展受制于地理位置、自然结构、领土范围、人口数量、民族特征、政府性质等六项基本因素的影响。
马汉也强调海洋军事安全的价值,认为海洋可保护国家免于在本土交战,而制海权对战争的影响比陆军更大。
他非常重视海战的作用,认为制海权只有同敌国海军进行大规模决战才能真正获得。
他认为海上交通线是支持海上作战的生命线,能否保持稳定的交通运输,对于海战的胜负起着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素。
他主张美国应建立强大的远洋舰队,控制加勒比海、中美洲地峡附近的水域,再进一步控制其他海洋,再进一步与列强共同利用东南亚与中国的海洋利益。
马汉同其他人一样,其言论充满着强烈的帝国扩张主义色彩,直接为美国国家利益及战略考虑服务。
他认为,美国强大的经济实力应该同寻求战领国外市场的机会相结合,美国的剩余产品要跨越新的“边疆”——海洋——寻求市场,这种经济扩张过程必然会导致国家间冲突甚至战争,因此,美国应该拥有强大的海军作为其海外扩张的保证。
海权论
简介(海权论
Sea Power Theory )
• 马汉(Alfred Thayer Marhan 1840-1914 ),为 海权论的创立者,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一 八五九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 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略学的讲师; 一八八六年至一八八九年及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 三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一八九八年担任美西战 争的指挥官;一八九九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 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一九0二年至一九0三年 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美国海权 的建立而奉献。马氏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 散见于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其中以一八九0年 出版的『海权对一六六0--一七八三年历史之影 响』;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
•
• 必须拥有庞大之商船、港口及顺畅之海上航路, 并有海外商业及经济关系。
从海权的 意义来看,海权乃为控制海洋及利用海洋, 以达成国家目标之能力,而拓展海权之主要工具为海军武 力及商渔船队,武力用以制海以保障海上商渔船队与交通 线(海上航路)之安 全,而商渔船队可开发海外商业及 经济利益,厚植国力,平时商业船队可赚取大量经济利益, 战时可支援海军舰队作战,如马岛(即马尔维纳斯群岛, 阿方称为福克兰群岛)战争,英国即徵调很多油轮、货轮、 客轮、协助运 补兵力及战略物资。
•
(四)丹麦的日德兰半岛与西兰岛控制北 海与波罗的海的航道咽喉;直布罗陀海峡 紧扼大西洋与地中海的交通;苏彝士运河 为地中海与印度洋的海运衢道,若能掌握 这些战略要地,就可发挥以海制陆的优势。
范围
海权控制陆权的地带
(一)海峡
•
•
海峡是交通枢纽地带,掌握海峡即可控 制敌人之海上运输,阻止其海权之发展。
海权论
海权论
海权论,是阐述以控制海洋为手段,进而实现国家强大、达成国家战略目标的战略理论。
美国的马汉是海权论的创始人、世界著名的海军战略理论家。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恢宏丰富,虽然它是一种战略理论,但也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马汉把“民族特性”作为影响国家发展海权的6个因素之一,民族特性是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民族特性中所显现出来的海洋特征,是这个民族海洋文化中最凸显的部分。
马汉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民族特性将会推动海权的发展。
一、民众中从事商业贸易的强烈愿望哥伦布航海发现新大陆,达·伽马、麦哲伦开辟通往东方的新航线,都是受经济利益的驱使。
海权国家的发展首先是经济、特别是以海洋通道为载体的海外贸易推动的结果。
商业贸易是海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对商业贸易的愿望和追求是那些成为海上强大民族的明显特性。
追求财富和利益是一切民族的天性,但通过什么途径来追求财富,则直接影响到该民族海权发展的命运。
作为岛国的英国,土地贫瘠,荷兰地势低洼,都不利于农业生产。
因此,英国和荷兰把海外贸易作为财富的主要来源,其国民中有强烈的从事商业的愿望。
他们凭着自己敏锐的天赋,追逐着财富和利益。
贸易一天天扩大,航运一天天扩大,海权也在一天天发展。
历史上的法国则不同。
法国有中国那种“地大物博、土地肥沃、风调雨顺”的地理优势,法国人可以从脚下那肥沃的土地中获取财富,但这样的行为绝不会导致海权的自然产生。
在法国广大的贵族阶层中,有着深远的鄙视商业贸易的传统,由此影响到全体法国国民,经商是人们最不屑于从事的下等职业。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为鼓励发展海权,曾专门颁布法令,规定贵族从事海外贸易无损于贵族的身份。
然而,正如马汉所说的:一种深入到国民意识中并占有公开优势的偏见并不能轻而易举地被一纸法令消除掉。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是典型的农耕民族,尊农为本,视商为末。
但中国自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今天中国海洋文化中的商贸意识也非历史上可比。
海权论海权论
海权论
海权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汉(Alfred Mahan,1840~1914),他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战略家和航海史学家。
1890年他发表《1660~1783年间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一书,系统地提出了海权理论。
此书与后来出版的《1793~1818年间海权对法国革命和帝国的影响》及《纳尔逊生平——英国制海权的化身》一起构成了其“海权理论三部曲”。
马汉的海权论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强调民间商业航海及海军军事活动与国际政治间的联系;二是规定一系列指导美国海军战略决策的理论基础。
关于民间商业航海及海军军事活动与国际政治间的联系,马汉提出海军体系、运输体系和驻泊体系构成其海权论三个重要环节,并提出了影响国家海权的六个基本条件,即地理位置、自然结构(地形)、疆域、人口、民族性格和政治制度;关于对美国海军战略决策的理论的研究,1911年,马汉出版了《海军战略——与陆战原则的对比》一书,集中论述了海军战略原则和路线。
集中海上优势兵力摧毁敌人有生力量,并给予毁灭性打击,是马汉海权战略理论的基础。
海权论
马汉“海权论”年间相继完成了被后人称为马汉“海权论”三部曲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海权对法国革命和法帝国的影响:1793-1812》和《海权与1812年战争的联系》,其有关争夺海上主导权对于主宰国家乃至世界命运都会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观点,更是盛行世界百余年而长久不衰。
直至今天,《海权对历史的影响》仍被认为是历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军事名著之一。
马汉的海权论内容非常丰富,主要有以下四点:(1)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
马汉在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即海权。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马汉的海权论实际上是论述如何通过夺取制海权以达到控制世界的理论。
(2)影响海权的六个要素。
一是地理位置。
如岛国,既不靠陆路去保卫自己,也不靠陆路去扩张领土,而完全把目标指向海洋,比大陆国家拥有更明确的向海洋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发展海权的优越条件。
二是自然结构。
致力于发展海权的国家,必须拥有漫长的海岸线,要有许多能够得到保护的深水港湾以及深入内地的大河等条件。
三是领土范围。
国家发展海上力量必须要有一定面积的领土作为依托,领土的大小要与国家人口的数量、资源及其分布状况相称。
四是人口数量。
人口以从事海洋事业的人员为主,可以为海军的发展提供充足的兵员。
五是民族特点。
一个海军强国的人民一定要渴求物质利益,追求国内外有利可图的商业往来,也可概括为一个民族强烈地追求海外殖民地、追逐海外利益的民族精神。
六是政府性质。
政府要具有海洋意识且对海军重视,政策上具有连续性。
(3)海权与陆权之间的关系。
马汉认为:海权与陆权相互制约又相互依存,他非常重视陆上“依托”对海上力量的意义。
(4)海权的运用必须遵守“战争法则”。
马汉在书中用大量战例具体阐释了一些重要原则,如集中优势兵力原则、摧毁敌人交通线原则、舰队决战原则和中央位置原则等。
特别是与国家利益和海外贸易有关的主要交通线上的制海权,是国家强盛和繁荣的主要因素。
《海权论(英汉双语)》读书笔记模板
目录分析
1
第1章
2
第2章
3
第3章
4
第4章
5
第5章
0 1
第6章
0 2
第7章
0 3
第8章
0 4
第9章
0 6
第11章
0 5
第10章
第12章
第13章
精彩摘录
这是《海权论(英汉双语)》的读书笔记模板,可以替换为自己的精彩内容摘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海权
海洋
战略
双语
国家
发展
海权
内容摘要
《海权论》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关于海战史及海权理论的作品,马汉在本书中划时代地提出了“海 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战略层面。他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 的强大至关重要,同时主张大力发展海军、发展商船队、发展海洋贸易、建设海军基地和商港。本书从地理位置、 自然结构、国家疆域、人口数量、民族特性、政府性质等六大视角解读了“海权至上”的观点。作为一部海权名 著的同时,本书也不乏文学性,客观而生动地再现了历次海战的过程,不露声色地表达了对那些卓越海军将领的 赞美,详细阐述了海权在历史,尤其是1660年地理大发现至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世界史的发展中起到的作 用,同时论述了制海权的一些必要因素。该书一出版即引起,美国、日本、德国与前苏联等国都先后将其作为制 定国家发展战略的方向指导。自马汉去世以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已充分验证了海权论的 观点。
读书笔记
《海权论》是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关于海战史及海权理论的作品,马汉在本书中划时代地提出了“海 权”的概念,将控制海洋提高到国家兴衰的战略层面。自马汉去世以后,两次世界大战以及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 已充分验证了海权论的观点。
海权论读后感
海权论读后感关于海权论读后感(精选5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关于海权论读后感(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海权论读后感1海权是一个濒海国所必须面对的一种权力,但是往往人们只认为海权就是管理领海的权力,但是这就缩小了海权的范围了。
所谓海权,顾名思义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是“国家主权”概念自然延伸。
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这周我读了马汉的《海权论》,书中以英国在拿破仑称霸大陆时代因为取得制海权而最终战胜那时的法国来阐明海权的重要性。
海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洋对濒海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有决定性的意义,而要拥有海权,就必须发展强大的海军,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
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愤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反观我国,沿海一带大都以平原丘陵为主,如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闽浙丘陵、珠江三角洲等等土地肥沃地区,人们丰衣足,在土地上辛勤耕耘就能得到很好地收成又何必冒着大风大浪的去开发海洋呢?这就是我国一直以来缺乏海权意识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海权论是以实现对海洋空间控制为目标的基本战略理论
海权论是以实现对海洋空间控制为目标
的基本战略理论
海权论是以实现对海洋空间控制为目标的基本战略理论。
海权论认为,海洋空间是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基础,要维
护国家的海洋权益,就必须对海洋空间进行有效控制。
海权论的内容包括:
1.海洋战略意识:认识到海洋空间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建立海洋战略意识。
2.海洋战略目标:确定海洋战略目标,包括维护国家的海
洋权益、保护国家的海洋安全、发展海洋经济、促进海洋文化传承等。
3.海洋战略对策:制定海洋战略对策,包括加强海军建设、发展海洋科技、提升海洋综合执法能力、建立海洋国际合作机制等。
海权论是国家海洋战略的基本理论,为国家制定海洋政策、实施海洋战略、维护海洋安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海权对一个国家政治、经济、安全的意义?中国海权海权是海域国土主权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蓝色国土安全等权利的简称。
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但这种权力的范围涉及军事、政治、经济等多个领域。
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控制问题,更重要的是用海洋来开拓一个新的舞台,一个新的时代。
海权的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
,从历史上可以看出,那些称霸世界的国家都曾是海洋强国。
西塞罗曾经说过: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海洋是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拥有海权意味着拥有无可匹敌的安全优势。
中国拥有18400公里漫长的海岸线和300多万平方公里的专属海域,拥有众多的天然良港和沿海岛屿,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国家。
但是几千年来以农为本的经济结构,却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大陆民族。
面对着中国东部这一片浩瀚的海洋,孙中山先生曾发出了“伤心问东亚海权”的感叹,并警示后人:“惟今后之太平洋问题,则实关于我中华民族之生存,中华国家之命运者也”。
为了建立中国的“海权”,毛泽东缔造了人民海军,并发出了“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的号召。
如此可见,海洋的重要性。
而如今,中国面临着统一祖国,收复主权岛屿的严峻任务,因为台海两岸分治影响海上安全维护与海权拓展,这既是中国政府必须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又是中国捍卫国家海权的重要内容。
南沙群岛本属于中国,然而南沙群岛中有40多个岛礁被其他周边多国非法占领,其中越南占领29个。
中国仅实际控制少数岛礁。
中日在东海划界、钓鱼岛问题上仍存在争议。
在这种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势的暗潮涌动,域外大国是频频加紧插手中国周边海洋事务,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
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
同时,随着中国外向型经济模式的确立,国家安全观念将有一个质的变化,必然从本土扩展到本土以外。
我国的安全战略必须高度重视海权在国家安全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国人口众多而陆地资源有限,目前有4亿人口生活在沿海地区,全国60%的工农业产值也来自于沿海地区。
到了21世纪中期,按照现有的发展速度,中国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人口的趋海移动和沿海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将使全国人口的50%集中到沿海地区,这必然给沿海地区的资源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压力。
中国未来的发展,必然向海洋索求空间和资源。
在此,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凸显了中国海权问题。
地球实质是个水球,在陆地开拓完成、太空开发任重道远的今天,海洋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拓展的主要领域,它所给予人类的不仅仅是物理空间,还有丰富的物质资源;中国本应是个海洋大国,其发展前景能否乐观,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海洋空间的开拓和海洋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海权的概念如前所述,它是一个国家,为了国家利益,最有效的利用海洋的能力和程度,它包括与海洋事务有关的一切东西。
然而,中国海权随中国主权同生,而中国意识到并力求捍卫、强化中国海权的努力却起步不久。
中国目前的海权实践远没有达到追求"海洋权力" 的阶段,而只是处在捍卫其合法的海洋权利的阶段。
所以,中国应在海洋秩序、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承担更多责任,也将在海洋权益维护中面临更大的压力。
海权问题,现在已经成为我国刻不容缓的大问题。
中国从陆权到海权的过渡是历史必然。
因此,借海强身,以海兴国,建立海洋强国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
为了改变这一切对我们的不利现象,我们应该构建能够体现时代特征的中国海洋大战略。
第一,从战略高度认识海洋重要性,加快构建新时期中国海洋战略。
尽快制定出台21世纪的中国海洋发展战略,为中国海洋建设指明大方向,将海洋建设真正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
尽快完善国家海洋政策法规体系,为国家海洋战略的具体实施、细化落实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现代海洋管理机制。
第三,推进海上国际合作,加大与国际海洋组织交流。
因为中国海洋事业不健全,而且不是很先进。
所以学习先进国家的技术,是必要的。
第四,强化全民海洋意识,加强海洋资源利用,保障发展安全。
第五,充实海上力量,打造综合防护体系。
从一定意义上讲,海权就是国家安全。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海权意识逐步增强,为维护南海主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
为此,我们要不断发展我们的海军,因为,海军是国家海洋战略力量的核心部分,是“海权”必须依托的兵种。
,海军建设,我想我们应该按照“十二五”规划,一是带我们海军官兵中要加强对海洋知识、海洋权益的教育跟认识。
第二,要把我们自己的活干好,我们海军,尤其是我们北海舰队,把我们北海舰队建设好,把我们海洋权益保护好,我们既不要别人的一寸土地,我们也不能把我们自己的海洋国土缩小了,更不能弄丢了。
中国一定要有强大的海军,实现中国海,陆,空三军的全面建设。
我自认为,那些海上争端问题,与祖国统一大业,一定要用武力来解决,否则很难得到解决。
所以我们要壮大自己。
不能说我们是在破坏和平,不热爱和平,我们是在为实现维护中国的利益与安全得到切实的保证努力着。
为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
我相信在中国努力谋求军事上的发展时,有很多国家会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盯着我们,比如说美日印韩,不断阻挠我们前进的步伐。
因为,他怕我们强大起来危害他们的安全。
所以,在这里我们应该说明,中国的“海权”,是一种隶属于中国主权的海洋权利而非海洋权力,更非海上霸权。
是为了中国的利益而不断发展和加强的。
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真诚的、坚定的。
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人民将永远做亚洲人民可信、可靠的合作伙伴。
有人担心中国发展了、强大了,会给他国带来威胁,这种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21世纪是亚洲大有作为的世纪。
和平、稳定、合作、发展是亚洲的希望所在。
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需要亚洲各国坚持不懈的努力。
让我们同心协力,共创亚洲更加美好的未来!最后,我们应该坚信,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不断努力下,我国的海权事业会更加壮大,我们的海军力量会更加强大,我国的军事、政治、经济得到全面的发展。
我们会迎来祖国的完全统一。
和我国海上事业的顺利进行,最终实现我们国家的和谐和平有序的发展,实现世界的共同和平与发展。
为我们创造更好的生存空间与环境海权论一、简介:马汉( Alfred Thayer Marhan 1840-1914 ),为海权论的创立者,美国卓越的海洋历史学家,一八五九年毕业于美国海军军官学校,一生从军,最初担任新港海军学院历史学与战略学的讲师;一八八六年至一八八九年及一八九二年至一八九三年两度出任该校校长;一八九八年担任美西战争的指挥官;一八九九年代表美国出席海牙裁军会议,但坚决反对裁军;一九0二年至一九0三年被推为美国历史学会会长。
一生致力于美国海权的建立而奉献。
马氏著作甚多,有关海权的理论散见于其著作中,并未有专书。
其中以一八九0年出版的『海权对一六六0--一七八三年历史之影响』;一九一一年出版的『海军战略论』较著名。
二、海权的六项基本要素:(一)位置:最理想的位置是居中央位置的岛屿,靠近主要的贸易通道上,有良好的港口和海军基地。
例如英国以英吉利海峡和欧陆相隔,不仅有水为屏障,且距欧陆近,因此英国不须维持大陆军,而可集中国力发展海权,以优势的海军来封锁欧陆港口,并控制出入欧洲北部的航线。
与英国成强烈对比的是法国,他不仅要维持大陆军,而其海军也必须分驶大西洋与地中海,因此在海权竞争中,法国对英国自然居于劣势。
(二)地形:一国的海岸线是其边界的一部份,凡是一个国家其疆界易于与外界接触者,其人民便较容易向外发展,与外面世界相交往。
地形平坦、土地肥沃可能使人民安土重迁,不愿投身海洋,如法国;反之,则逼使人民不得不讨海维生,如荷兰、葡萄牙。
岛国、半岛国家受限于地形上的因素,若欲发奋图强,则必须重视海权的发展。
(三)国土之大小:马氏认为国土的大小必须与人口、资源及其他权力因素相配合。
一个国家人口的总数与海岸线总长度的比例,具极大重要性。
否则广大的领土可能反而成为弱点。
如面积太大,而人口与资源不成比例的国家,防守密度低,国家的危险性增高,假使又被河川或港口所割裂,则更是一大弱点。
以美国内战时的南方为例,以人口和资源的比例而言,其面积是太大了,尤其是有了太长的海岸线和太多的内陆水道,兵力易被分割而导致失败。
(四)人口数量:人口数量和素质对海权均为重要基础,海权国家不仅应有相当数量的从事航业人口,而其中直接参加海洋生活的人数更应站相当高度的比例。
国家的平时航海事业(包括航运和贸易)足以决定其海军在战争中的持久力。
英国即为典型例证,他不仅是航海国家,而且也是造船和贸易国家,拥有发展海权的必要人力与技术资源。
(五)国民性:国民对海上贸易的意愿及航海生产能力的心理因素亦极重要。
人人以向海洋寻求财富为荣,航海事业自然蓬勃。
海商与海军的结合,再加上殖民地的开拓,终使英国成为海权霸主。
(六)政府的政策:政府必须明智而坚毅,始能对海权作长期发展。
英国的成功主因即在此。
自詹姆士一世开始,英国的国家政策即一直以追求海外殖民地、海上贸易和海军优势为目的。
三、马汉海权论之中心思想:(一)马汉引证英国在拿破仑时代的战争中获得海上霸权的事实,来证明欲发展海权必须以强大的海军控制海洋,以掌握制海权:拿破仑几次企图渡过海峡征英皆告失败後,于一七九八年征埃时,其海军在尼罗河口海战时遭英国纳尔逊将军所率领的舰队重创,地中海制海权尽失,本国与埃及远征军的交通线被切断而告失败。
一八0一年,拿破仑为了削弱英国的商业,号召各国『武装中立』,俄国、丹麦、瑞典及普鲁士皆参加,一致反对在波罗的海行使交战国权利。
英国必须仰赖波罗的海各国输入橡木、绳索和帆布,所以无法容忍上述诸国参加武装中立,乃派遣波罗的海舰队,以武力来打破拿破仑的武装中立政策。
在哥本哈根海战中击败丹麦海军舰队取得进出波罗的海的自由後并进入芬兰湾,打破武装中立的政策。
( 参阅『中外战争全史』第九册第二十二篇第四章 )。
一八0五年在特拉法加海战中,英国舰队击败法西联合舰队,建立英国海军的无敌霸权。
(英国指挥官纳尔逊将军在此役中殉职)注:请参阅『中外战争全史』第九册第二十二篇第四章。
(二)海权的发展属外线作战,以攻击为主要任务,陆权则以防御为主。
(三)有优势之海军,优良的海外基地、海港,才能与敌人抗衡,发挥海权之力量。
1、马汉认为海军的目的在于会战,而最终的目的则为取得制海权以控制海洋,因此舰队所需要的不是速度,而是强力的攻击火力,拥有优势的海军,才能控制海洋。
2、拥有广大又富饶的海外殖民地及优良海港,有利于舰队补给、维修,对延伸海军战斗能力有很大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