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方言参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浅谈昆明方言词汇

【作者】林瑜

【关键词】

【指导老师】杨雅丽

【专业】汉语言文学

【正文】

引言

昆明位于西南边陲的云由省境内,是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地处高原,著名的高原湖泊滇池是云南省最大的湖泊,昆明就位于滇池之滨。昆明具有亚热带气候特征, :干湿季节分明,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四季如春,被誉为“天气常如二三月,花技不断四时春”, 昆明因此又有“春城”之称。

现全市人口625万,以汉族为主,占全市常住人口的86.52%。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市常住人口的

13.48%。绝大多数昆明人讲的是昆明方言,因为昆明分为五区八县, 因此昆明方言存在地域特色, 相互同有微小的差异, 体现着不同的文化意义。云南历来就是民族聚居之地,历朝统治者皆视云南为蛮荒之地,不列入正式版图范围。历史上有汉武帝逐彩云到云南,而彩云落地,故名彩云之南,曰云南,又有蜀相诸葛亮七擒孟获平蛮夷定边疆的历史故事,还有唐皇助皮罗阁建大理国的记载。

可见云南与中原一直保持紧密关系,一直是中原藩国,自元代起,云南才正式归入祖国版图, 1928年设昆明市, 1950年3月成立昆明市人民政府, “又相传如今的昆明居民多由南京迁入昆明,据推断应是明清以后的事,所以昆明话应是由元朝统治者带入,结合明古都方言南京方言并

融合当地少数民族方言而形成的,这应该就是从历史沿革推断9明话隶属官话方言的原因,”[1] (P12)“昆明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1](P18),它和汉语共同语同源异流,具有浓郁

的地域特色,展现了昆明的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等,昆明方言中有1些和汉民族共同语不同

的同的词汇,这些词汇的形成,反映着昆明丰富多彩的民俗特点,,方言学家杨灼认为: “昆明

方言是在明朝初期,以江准方言为基石出,同时吸收了华北方言,以及其他-些江南省份方言特

点形成的汉语方言,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南官话语系中的一个,它的形成与云商地区的汉族移民史息息相

关”[2](P114-116),云南最早的移民开始于战国后期,汉代至唐初只有少量移民进入云n,但到

了唐玄宗时期,唐与云南多次发生大规模战争,大批汉族人被俘虏, 进入云n,直至明代,大批内地汉族军民到云南屯垦开f,并在此定居下来,使得汉族人口比例第一次超出了云南当地的土著居民,汉语当仁不让地成为昆明地区的通用语言,到了清代和近代,华北、四川的移民也大量进入云南,从云南的移民史来看,昆明方言的成型即在明朝时期,而对昆明方言的形成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战国时期和明朝,昆明方言是一门古老的、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语言,因此,它是研究昆明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汉语方言的研究源远流长,从西汉杨雄编集的«方言»1书算起,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运用现代语言科学技术来调査方言也有七十多年的历史, 1940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组织了云南方言的调査:1969年杨时逢将原先收集到的方言材料加以整理,出版了«云南方言调査报告»(中

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出版) 1989年, 吴积柱编写了«云南省志?汉语方言志» (云南人民出版社) ; 1997年张华文、毛玉玲编著了«昆明方言词典»(云南教育出版社) 。这是对昆明方言

词汇研究极为重要的著作。

现在研究昆明方言成就较高的是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的,丁崇明教授,他关于昆明方言主要发表了«昆明方言的形容词复杂形式» (《语言学论丛»2007年第36缉)荣晶、丁崇明«昆明话的“着”字及其语法化过程中的历时择一与共时制衡问題» ( «中国语文»2004年第3期,又转载于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2004第8期,该文收入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编的2005年出版的«中国学术年鉴») ,丁崇明«昆明方言的儿化»(«中国方言学报»2006年第一辑) , 丁崇明«昆明方言的特殊“V得”及其句式» ( «汉语方言语法研究»2007年第二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荣晶、崇明«昆明话动词重叠的句法组配»(«方言»2000年第1期) ; 丁崇明、荣晶«昆明话“着”的语义语源探究»(2003年«汉语方言研究和探索一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讨论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等。还有杨灼«昆明方言词的文化保留价值与传承作用浅谈»(2008 年人文社会科学专辑第34卷)李光元«昆明方言中的形容词与普通话中形容词之异同的比较»(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高慧宜«现代昆明方言的主要特征及其发展趋势»(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8月第26卷第4期) , 张映康«昆明汉族亲属称谓之探究»(云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年10月第27卷第5期)等。

这些著作都是前辈们研究昆明方言的结晶, 我根据自已的实地调査、文献搜索等, 获得大量的语料,并且参阅了前辈们的成果,对昆明方言词汇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解,虽然方言词汇是一个系统的研究, 由于时间以及作者知识水平的限制,本文仅对昆明方言中的特色词汇进行探讨,希望能通过自已的研究提出一些新观点。

一、昆明方言中的称谓词

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其它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 昆明方言中有许多根据不同的情感和习俗而产生的一种加了前綴的新的称谓词,这些加了前缀

的新称谓词往往蕴含着不同的用意以及感情色彩,例如:

1.以“阿”作前缀的称调词,阿,加在表示亲属称谓的语素前构成一个合成同,表示亲切、

亲昵之感,它不放在姓氏的前边,也很少放在排行前面,也不常常放在名字或小名前面,如:阿爹、阿哥、阿妹、阿奶、阿老表等,云南花灯①«包二接姐»云: “我~姐编着一大辨羊尾巴,” [3](P153)

阿,现多被少数民族使用,如:讲述傣族青年恋爱的电影«芦笙恋歌»中的插曲«婚誓»的歌词: “阿哥阿妹的情意长, 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这首歌旋律柔和幽雅、委婉回荡,用傣族的柔情似水唱出阿哥阿妹的情意绵绵,用了“阿”在称谓前,表现了哥哥和妹妹之同的亲密无间,也说明了两人的关系并非是来属,而是恋人或是相互爱慕的男女。

还有彝族歌曲«阿老表», “阿者表,阿老表,你要来呢嘎?不来就说不来的话, 莫给小妹白等着……”这是一首彝族人民用来欢迎客人的歌曲,彝族喜火,以火作为神圣的象征,热情、奔放、好客是彝族人民的特点,歌曲旋律欢快,气氛热闹, 配上彝族特有的大三弦、左脚舞以及燃烧旺盛的篝火, 更让人体会到彝族的热情,“老表”是彝族人民表兄弟、堂兄弟之间的互称,也可以用作熟人或年龄相近的、不认识的成年男子之间的客气称呼,据调査,在昆明市团结乡的彝族就将自已的表兄弟或堂兄弟称为“老表”,也有人将自已的朋友称为老表的,体现了他们奔放、豪爽的民族性格,见人便招呼“老表”,是彝族人民热情的象征,在“老表”前加上一个“阿”,更体现了他们相互之间既热情又亲切的关系。

2.以“老”作前缀的称谓词。老,附在亲属称谓前,表示排行最末的,如:老舅, “我~都还没回来呢,等他回来再吃饭,”这家人有兄弟、姐妹三人, 老大、老二是姐姐,老三是弟弟,姐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