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27a5d9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80.png)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一、培训背景在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育的重要工具。
为了提高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教学与信息技术紧密结合,我们决定开展校本级的信息技术培训。
此次培训旨在帮助教师们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培训目标1.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使每位教师都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2.培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提升教学效果。
三、培训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等。
2.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如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制作工具、教学资源库等。
3.信息化教学设计: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
4.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探讨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策略。
四、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通过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可以随时进行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专家讲座、实操演练、案例分析等,让教师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
3.混合式培训:将线上与线下培训相结合,充分发挥两种培训方式的优势。
五、培训安排1.第一阶段: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为期一个月。
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等。
2.第二阶段:教育教学软件应用培训,为期一个月。
主要内容包括教学平台、在线课程制作工具、教学资源库等。
3.第三阶段:信息化教学设计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训,为期两个月。
主要内容包括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提升教学效果,探讨信息技术在不同学科中的应用策略。
六、培训评估1.过程评估:对教师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确保培训效果。
2.结果评估:通过考核、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教师对培训内容的掌握程度。
3.反馈改进:根据评估结果,对培训方案进行修订,以更好地满足教师需求。
七、培训保障1.建立培训管理小组,负责培训的组织、协调和监督工作。
2.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确保培训顺利进行。
3.为教师提供培训补贴,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培训。
八、培训展望注意事项一:培训内容与教师实际需求不符解决办法:在培训前,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充分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确保培训内容与教师的教学实际紧密结合。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方案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30ac0e0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5e.png)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培训方案忠县花桥镇初级中学校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课程改革精神,根据《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有关文件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学校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设备的大众化普及,为优化教学组织方式,优化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教与学形式,提供了可能。
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与学的案例已不为鲜见,“可汗学院”、“李玉平微课程”、“广东佛山的课堂实录”等已为因材施教、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升教学效率、转变教学方式等提供了鲜活案例。
但放眼全国,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用于辅助优化教学的学校却凤毛麟角,我校亦如此。
二、学校信息化现状分析1.教师情况:我校有教职工46名.教师平均年龄40岁,其中,大学本科41人,专科15人.由市区财政按比例补贴,教师个人购买的笔记本电脑46台。
学校教师全部参加了中小学教师教育信息技术初级的培训并考试合格.2.信息技术配备情况:现在学校有计算机教室1间,配有电脑39台,办公电脑10台。
学校每班都实现了“多媒体教室”(电脑+电子白板方式)。
三、组织领导学校成立以校长张义坤为为组长的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小组,由教导处、体卫艺处、总务处、信息中心等相关人员组成,由参加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的教师和全校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我校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校本培训工作。
组长:张义坤副组长:余校波谢建平任亮成员:刘海泉潘训龙潘建平余建廷四、总体目标以提高全校教职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核心目标,重点培养一线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制作微课程进行教育教学。
五、培训方式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分散自学:教师要通过自学,基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培训的内容。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e493fef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cb.png)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1. 提高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开展学习、探究和创新活动。
2.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使其能够正确、安全、合理地使用互联网和其他数字化资源。
3.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力,使其能够运用信息技术创造新的学习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与技能培养:1.1 基本硬件设备的认识与使用:计算机、平板电脑、打印机等。
1.2 常用软件操作技能: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
1.3 互联网与信息安全知识:网络浏览、搜索引擎、电子邮箱等的正确使用方法,网络安全意识培养。
1.4 编程与创客教育:简单编程语言(如Scratch)、机器人编程、3D打印等基本技能的学习与应用。
2. 应用能力培养:2.1 多媒体制作与展示:学生学习使用多媒体工具(如PPT、视频编辑软件等)进行内容呈现与展示。
2.2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学习使用电子表格工具(如Excel)对数据进行整理、筛选、计算、图表绘制等操作。
2.3 网络资源利用与评价:学生学习如何从互联网中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评价和整理。
2.4 信息检索与学习方法:学生学习使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检索,培养学习的自主能力和方法。
2.5 创新与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项目式学习,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3. 课程融入与跨学科学习:3.1 各学科课程的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信息技术工具,提升学生在语文、数学、科学、社会等学科的学习效果。
3.2 艺术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学习使用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进行艺术创作。
3.3 科学与信息技术的结合:学生学习使用传感器、编程等技术手段进行科学实验与观测。
3.4 信息技术与社会实践的结合:学生学习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社会调查、信息整理与社会问题解决。
三、培训方式与措施:1. 教师培训与提升:1.1 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参加专业培训,提高其信息技术知识与理论水平。
信息技术校本提升培训计划
![信息技术校本提升培训计划](https://img.taocdn.com/s3/m/fe62703ef56527d3240c844769eae009581ba28b.png)
信息技术校本提升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有效应用,我们制定了信息技术校本提升培训计划。
二、培训对象本培训计划面向所有学校的教师,包括小学、中学和高中的各类教学科目教师。
培训对象覆盖得越广泛,培训效果也就越好。
三、培训内容1.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介绍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和意义,指导教师正确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为教师提供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培训,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知识、多媒体教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3.信息技术教学应用: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中去,包括课堂教学设计、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在线教学环境构建等方面的具体操作。
4.信息技术课程设计:指导教师如何设计信息技术相关课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思维能力。
5.信息技术评价与反思:教师如何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6.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分享:邀请有丰富信息技术教学经验的教师进行分享,让其他教师学习借鉴。
四、培训形式1.线下集中培训:邀请专业的信息技术教育专家进行培训,针对性强,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
2.在线网络培训: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培训,灵活性高,方便教师根据自身时间安排进行学习。
3.教学实践:引导教师将信息技术教学理念应用到实际教学中,通过实践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五、培训时间本培训计划将持续6个月时间,每月进行一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2-3天。
其中线下集中培训将占据大部分时间,网络培训和教学实践将作为培训的补充和延伸。
六、培训评估1.培训前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面试的形式,了解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水平和需求,从而制定针对性的培训计划。
2.培训中评估: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测验和作业,检测教师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培训内容和方法。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5e4ee06172ded630a1cb614.png)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研修计划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培训质量的指导意见》(教师【2013】6号)文件的要求、《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甘肃省相关文件的要求、漳县教育体育局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校教育装备情况和教师队伍实际,制定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校本研修实施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教育技术培训打下坚实基础。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成立领导小组组长:张爱红校长副组长:高峰青教导处主任徐博教导处副主任组员:李金平副校长颜爱军德育处主任贾国泽教导处干事、综合组组长、少先队大队辅导员王冬芳英语教研组组长刘晓艳数学教研组组长韩立军语文教研组组长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导处主任(信息技术教师)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各教研组、科室协调配合。
三、培训对象漳县四族小学全体任课教师四、培训内容1、开好培训动员会2、组织教师注册、填写相关资料,了解培训内容3、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相关内容的学习4、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工作坊了解与相关内容学习5、电子白板的应用、教学一体机应用6、微课程的设计、微课程制作工具培训(ppt、office2013、摄录像等)7、相关软件学习(草料二维码、问卷星、PP匠、码书、作业帮、UMU平台等)五、培训方式培训采取学校集中培训和教师个人分散学习相结合、网上交流和定期研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六、培训时间与地点时间: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自2016年9月上旬开始,2016年12月中旬结束。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e7ef40195f312b3069a594.png)
附件1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和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1.培训全体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紧紧围绕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3种环境下的学— 1 —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0项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以下简称能力点,详见附件2),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到2022年底,三年内每人培训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
加强深度贫困县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
依托“四川云教”,通过“三个课堂”等开展线上协同研修、协同教学,探索“双师教学”模式陪伴式教师培训改革,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与均衡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2.培训校长及管理团队,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组建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为主线,分级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管理团队的专项培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b3fd231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27.png)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校本级培训方案是指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设计并实施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计划。
下面是一个例子,介绍了一个包括培训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要素的校本级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1. 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学水平。
2. 推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3. 培养教师信息技术教学创新能力,激发教学热情。
二、培训内容:1. 基础知识培训:包括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教育技术知识、学科教育知识等。
2. 教学设计与创新培训:包括教学设计理论、教学资源开发与共享、教学创新案例等。
3. 教学工具与平台培训:包括电子白板、教学管理平台等常用教学工具与平台的使用。
4. 网络教学与远程教育培训:包括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在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5. 学科特色教学培训:结合不同学科的特点,进行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三、培训方式:1. 集中培训:举办全校性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由专家进行讲座、示范和互动。
2. 分组培训:根据教师的不同需求和水平,组织小组进行针对性培训。
3. 在线培训:通过网络平台提供在线教学资源和研讨活动,供教师参与学习。
4. 学习小组:利用学习小组的方式,促进教师互相学习、交流和分享。
四、培训评价:1. 反馈问卷:通过发放问卷,收集教师对培训效果、内容和方式的评价和建议。
2. 教学观摩:安排培训学员进行教学观摩活动,评估培训效果。
3. 教学设计与实施:要求教师在培训结束后设计并实施一节信息技术应用教学课程,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4. 学习成果展示:组织教师展示自己在培训期间学到的技能和成果。
五、培训实施计划:1. 培训前期准备:确定培训目标、内容和方式,邀请专家和教研人员参与。
2. 发布培训通知:通过学校官方渠道发布培训通知,邀请教师积极参加培训。
3. 培训实施:按照培训计划进行集中培训、分组培训、在线培训、学习小组等活动。
4. 培训总结和评估:培训结束后,组织专家进行培训总结和评估,收集教师的反馈和建议。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ebfae58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df.png)
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方案一、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学校在教学中越来越需要借助信息技术来提升教学质量和效果。
为了增强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供全面的教育服务,本校决定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级培训。
本方案旨在规划和组织一系列培训活动,提高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
二、培训目标1.增强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2.提高教职员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能力和水平;3.探索和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最佳实践;4.培养教职员工的信息技术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培训内容本次培训将涵盖以下方面的内容:1.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知识;2.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和高效办公技巧;3.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4.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设计;5.数据分析与利用。
四、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组织专业的信息技术培训师进行面对面教学,通过讲解、演示和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培训;2.线上培训: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课程和研讨会,提供学习资料和在线答疑等服务。
五、培训计划根据培训内容的具体安排和教职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如下培训计划:时间内容方式第一周基本计算机操作和网络知识线下培训第二周办公软件的基本使用和技巧线下培训第三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线下培训第四周在线教育平台的使用方法和教学设计线上培训第五周数据分析与利用线上培训六、培训评估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和教职员工的学习成果,将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培训前的入门测试,以了解教职员工的基础知识和能力水平;2.培训中的课堂测试和实践操作,用于检验教职员工的学习情况和应用能力;3.培训后的培训满意度调查,以了解教职员工对培训的评价和建议。
七、培训资料和资源为了支持教职员工的学习和应用,将提供以下培训资料和资源:1.培训课件:提供详细的培训课件,包括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指导;2.学习资料: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书籍,供教职员工深入学习和拓宽知识面;3.在线支持:设立在线答疑平台,及时解答教职员工在学习和应用中遇到的问题;4.实践机会:为教职员工提供实践机会,鼓励他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7f5583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91.png)
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校本培训,提高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应对信息化教育的需求,更好地进行信息技术教学。
下面是一个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校本培训方案,主要包括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和培训评价等部分。
一、培训目标1. 提高小学教师的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包括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利用等。
2. 培养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创新能力,使其能够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改进。
3. 增强小学教师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使其能够有效应对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问题和挑战。
4. 提升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教学能力,使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二、培训内容1. 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训练a. 操作计算机的基本技能,包括系统启动、文件管理、文档编辑等。
b. 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包括Word、Excel、PPT等。
c. 网络资源的查找和利用,包括教学资源的搜索、下载和制作等。
2. 信息技术创新能力培养a.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和方法。
b.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改进。
c.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科知识的探究和实践教学。
3. 信息技术教育认识培养a. 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
b. 信息技术对学生发展的影响和需求。
c. 信息技术教育中的教学问题和挑战。
4. 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a.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评价和教学反思。
b. 设计和制作教学资源的能力培养。
c.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和教学示范。
三、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通过专家讲座和学术论坛等形式,给教师提供系统的信息技术培训课程,使其了解基本的信息技术知识和理论。
2. 实践操作在计算机实验室或教室中,让教师亲自操作计算机软、硬件,练习操作技能和应用软件,培养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3. 教学设计让教师参与教学设计,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的改进,培养信息技术创新能力。
2021年XX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实施方案
![2021年XX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b2729f27284b73f3425078.png)
2021年XX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项目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根据湖南省教育厅《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 实施意见》的文件精神,为全面完成学校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培训任务,构建未来教师信息化培育体系和评价体系,提升教师跨学科融合教学能力,推进技教深度融合,推动育人理念更新、教学模式变革和教育服务转型,培养新时代创新人才,特制定本方案。
二、组织领导成立衡东县2021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培训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成员:XX各项目校校长领导小组下设三个工作小组1.统筹策划组:XX2.工作实施组:XX3.后勤保障组:XX组建四支团队1.校级管理考核团队:由各校自主组建2.县级管理考核团队:由县教育局组建3.县级专家指导团队:由县教育局在全县教师中遴选4.教师工作坊管理团队:由县教育局在全县教师中遴选三、目标任务全县中小学坚持“师训统筹、校长负责、整校推进”的原则,依托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网,以教师工作坊为载体,以校本研修为主要形式,以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为重点内容,开展全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培训,切实提升广大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真正实现“技术创新课堂”。
四、培训对象全县150个项目学校各学科任课教师,共4297人(县直学校、民办学校1475人,乡镇2822人)。
五、培训学时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工程2.0培训每人计50学时 (其中线上课程学习40学时,线下集中面授10课时),另外校本实践与应用计22学时。
六、培训内容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为重点,围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点(见《湖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考核范围(试行)》),参培教师线上选择课程进行研修,线下进行校本实践与应用,接受省、县、校三级应用能力考核。
七、培训形式采取“以校为本,区域统筹”的培训模式,推行线上线下混合研修,以教师工作坊为研修载体,区域研修与校本小组研修同步开展,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有机整合,搭建有效平台,让教师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8f84656b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d8.png)
2023年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一、培训目标小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旨在帮助小学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提高信息化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具体培训目标包括:1. 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使其能够熟练操作各类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
2. 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使其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
3. 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4. 推动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二、培训内容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通过系统的理论培训和实践操作,让教师深入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掌握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和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
2.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与评价培训通过案例分析和模板设计,培养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的能力,包括如何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教学课件等。
同时,培训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教学评价,包括设计合理的评价方案、利用教学管理平台进行评价等。
3. 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培训通过案例研讨和实际操作,培养教师将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进行融合的能力,包括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资源开展数学、语文、英语等学科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4.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与创新能力提升通过学生信息素养培养活动和创新实践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并合理运用,锻炼学生的信息检索、信息分析、信息处理和信息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培训方式1. 理论培训通过专家讲座、学科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向教师介绍信息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巧。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室教学和实际课堂教学活动,让教师亲自操作信息技术工具和软件,熟悉各类教学资源的使用方法。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教师思考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设计具有创新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
4. 教研分享建立教师教研团队,定期组织教师教研活动,分享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师间的交流和合作。
塔城市第二“双语”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实施方案
![塔城市第二“双语”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56860dd15abe23492f4dae.png)
塔城市第二“双语”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校本研修实施方案为落实文件精神,提高我园教师信息技术素养,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决策部署,根据《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和《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 年)》总体部署,大力提高我园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有效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我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实现学校跨越式发展。
特制订如下方案:一、总体介绍我园有教职工17人,其中30岁以下教师11人,30 至35岁3人,35岁以上教师3 人,年龄结构比较年轻;任课教师中,大学本科10人,专科7 人。
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能力较弱。
一部分老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有兴趣但能力不足操作力较差,平时在教学当中使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没有创新按部就班,学校全体任课教师全部参加了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1.0 的培训并考试合格。
二、学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现在学校现有多媒体教室一间,任课教师人手配备电脑,班班配备一体机,网络全覆盖。
三、实施目标1.成立信息化领导小组组长:李芳校长副组长: 学爱娜(园长)王珂(幼儿园教研主任)成员:马玲刘晓璐倪玉玲魏荣张韵轩杨欢王丹等专任教师2.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团队组长:马玲成员:刘晓璐倪玉玲魏荣张韵轩杨欢王丹丁美君黄巧云马尔占阿尔达克哈力亚奴西瓦克韩慧哈丽玛李瑾萱。
任务:负责在线上及线下活动中的技术难题及相关教师培训3.制订切实可行的信息化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 学校( 2019-2022)规划、年度校本研修方案、考核方案4.开展“智慧校园” 建设,出台促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提升的各种规章制度及奖励措施。
5.整体推进,完成线上学习及线下成果提交。
6.结合研修课题有效开展线下教研活动,提高教师信息素养,完成线下校本研修学时。
7.结合研修课题,开展相关信息技术培训,并进行考核。
8.进一步提高幼儿园信息化硬件水平和教师信息技术素养,逐步使幼儿园由多媒体教学环境向混合型教学环境、智慧型教学环境转变。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9f54cff705cc175527097b.png)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印发《XX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实施细则》,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一、指导思想以全面提升我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镇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推动我镇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广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全校教师。
XXXX年首批参培对象:学科教师XX名。
四、培训实施(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
(二)培训方式。
根据县师培中心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
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XX年XX月中旬)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元坝镇初级中学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
2、首批参培人员注册、登录,进行“签到”、“诊断测评”。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cd7c76964bcf84b9d57bea.png)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研修方案为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推动教育信息化,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认真贯彻落实教育课程改革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组织开展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技术应用培训,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精神,按照《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 2.0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和“吉林省‘提升工程 2.0’项目协同实施对接工作会”的相关工作要求,根据专家指导点评意见,结合本校实情,制定我校有效的实施方案。
二、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评估教学硬件环境:班班通一体机全覆盖。
平台环境:学校没有办公管理平台、教学平台、教研平台、资源平台。
网络环境: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
教师队伍状况:学校的信息技术基础环境条件比较好;教师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基础。
教师队伍年龄偏大,比较难以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学校生源整体质量较低,可以尝试应用信息技术的方式作为突破。
三、目标任务(一)绩效目标(一年)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初步建立校本教学资源库;用好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平台。
分层培训信息技术,对不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强化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不断改善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完善已有的校园网建设,提高管理的质量和水平;开展“智慧校园”建设,使管理信息化。
提高师机比例;完善已有的班级信息化教学设施。
加强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使信息技术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二)愿景(三年)学生得以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显著提升。
教师具备良好的信息化素养及能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充分整合。
学校依托信息化发展形成办学特色。
四、制度措施(一)制度修改与完善。
1.明确培训内容,依照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执行。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0e80c80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e5.png)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培训方案(职教中心)一、培训目标我们要明确培训目标。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培训,让职教中心的教师熟练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现代化。
二、培训内容1.信息技术基础:包括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办公软件等。
2.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获取、整合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3.课堂教学应用: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教育教学评价: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评价,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5.教育教学管理: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三、培训方式1.线上培训: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线上课程,让教师随时随地学习。
2.线下培训:组织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让教师亲身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
3.实践操作:鼓励教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教学中,以实践检验学习成果。
4.交流互动:搭建交流平台,让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分享经验,共同提高。
四、培训流程1.开班典礼:介绍培训目标、内容、方式等,激发教师学习兴趣。
2.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培训:让教师掌握计算机操作、网络应用等基本技能。
3.教育教学资源开发培训:教授教师如何获取、整合和开发教育教学资源。
4.课堂教学应用培训:分享优秀教学案例,让教师学会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5.教育教学评价培训:介绍信息技术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提高教师评价能力。
6.教育教学管理培训:教授教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管理。
五、培训效果评估1.过程评价:通过观察、访谈等方式,了解教师培训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习态度等。
2.成果评价:通过教学实践、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价教师培训成果。
3.反馈改进: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培训方案,不断优化培训效果。
六、后期跟进1.建立长效机制:将信息技术培训纳入教师常规培训体系,持续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定期跟踪调查:了解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及时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校本培训方案
为加快我校教育现代化的进程,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步伐,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文件对教师应用能力提升的要求,和《教育部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指南的通知》(教师司函〔2014〕55号)等文件的相关要求,为保证校本研修理念的有效落实和校本研修的稳步推进,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中更好地发挥教学研究工作的作用。
以新课程为导向,改进和加强教研工作,立足学校,解决学校在课程实施中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建立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学生主动发展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为宗旨的校本研修制度,使学校成为学习型组织,特制订本校本研修制度。
一、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学科建设信息化、教师自主学习信息化、教育管理信息化为目标,推进信息技术与中小学教育的整合,进一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测评打下坚实基础。
充分利用现有技术设施设备,使全体教师应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二、领导小组
组长:石阳春
副组长:张玉琴
组员:郑华波、刘宏军、宋文芳、黄纯洁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管理员:张庆
全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在校长的领导下,由教务处组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管理员张庆具体负责实施,各科室协调配合。
三、培训对象
学校全体教师
四、组织实施
1、了解项目目标:
(1)了解项目目标和价值。
(2)把握研修模式和项目实施思路。
(3)理解课程内容框架。
(4)提升研修专业指导力。
(5)建立分享交流联动机制。
2、参训对象:区县管理者、区县级学科工作坊坊主、学校管理员及学员
3、项目周期:2015年9月——2016年6月
4、培训主要内容:
第一模块: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
第二模块:应用技术工具,加工教学资源;
第三模块: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
第四模块:应用技术工具,有效实施评价;
第五模块:应用研修社区,助力专业发展。
5、研修方式:
(1)采取诊断测评、按需选学、任务驱动、成果导向的方式;
(2)网络研修于校本研修相结合;
(3)成绩考核与成果生成相结合。
6、考核办法:
⑴完成研修网的考核(满60分);
⑵满足省平台的看课任务:2250分钟;
⑶完成省平台测评,达到85分。
⑷按时完成线下任务。
7、成果提炼流程:
个人提交作业-----学科坊推选作品----校级坊研磨优品---区域坊展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