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
钓鱼时如何判断鱼咬钩了
钓鱼时如何判断鱼咬钩了钓鱼作为一项古老且受欢迎的娱乐活动,一直以来吸引着无数的钓鱼爱好者。
然而,对于新手来说,在刚开始学习钓鱼的过程中,最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判断鱼咬钩了。
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一些判断鱼咬钩的方法,帮助新手们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一、观察浮漂变动在传统的钓鱼中,使用浮漂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装备。
观察浮漂的变动可以帮助我们判断鱼是否已经咬钩。
当鱼咬钩时,浮漂通常会有以下几种变化:1. 下沉:当鱼咬钩时,浮漂会突然下沉,表示鱼咬住了钓饵。
2. 飘动:鱼咬钩后,浮漂也可能会轻微地飘动,这是因为鱼咬钩时会带动浮漂的摆动。
3. 倾斜:当鱼咬钩后,浮漂可能会稍微倾斜,这也是鱼咬力的表现。
通过观察浮漂的这些变化,钓者可以迅速做出反应并收杆,确保鱼不会逃脱。
二、感受杆身震动除了观察浮漂的变动,经验丰富的钓者还可以通过感受杆身的震动来判断鱼咬钩了。
当鱼咬钩时,杆身会出现以下几个特征:1. 震动:当鱼咬钩时,杆身会有轻微的震动感,这是鱼咬下方的线组所引起的。
2. 拉扯:当鱼咬钩后,鱼会用力拉扯钓线,进而导致杆身震动更为明显。
这时钓者需要迅速做出反应,准备收杆。
对于有经验的钓者来说,通过感受杆身的震动可以快速判断是否鱼咬钩,提高捕捉的效率。
三、留意线组紧绷除了浮漂和杆身的变化,线组的紧绷也可以作为判断鱼咬钩的依据。
以下是几种线组紧绷的情况:1. 鱼线明显向前拉:当鱼咬钩后,鱼会用力往前拉钓线,如果感觉到鱼线被拉紧且方向向前,那么可以判断鱼咬钩了。
2. 线组呈弧形:当鱼咬钩后,鱼会用力拉扯线组,导致线组出现明显的弧形。
如果看到线组呈现弧形,那么也可以确认鱼已经咬钩。
通过留意线组是否紧绷,钓者可以准确判断鱼咬钩的情况,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总结:在钓鱼时如何判断鱼咬钩了是新手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通过观察浮漂的变动、感受杆身的震动以及留意线组的紧绷等方法,钓者可以准确地判断鱼是否已经咬钩。
然而,为了提高判断的准确性,新手们还需要通过实际的实践经验来逐渐熟悉和掌握这些技巧。
钓鱼浮标原理
钓鱼浮标原理
钓鱼浮标是钓鱼时常用的工具,它的原理是通过浮力来支撑钓鱼线的重量,使钓鱼者可以准确地掌握鱼的位置和鱼咬钩的情况。
钓鱼浮标通常由空心浮塑料制成,其上部分有一个孔用来穿过钓线。
浮塑料的浮力使得钓鱼线不会直接沉入水中,从而使得钓鱼者能够迅速察觉到鱼的咬钩信号。
使用钓鱼浮标时,首先需要将浮标线穿过浮标的孔,然后将钓鱼线固定在浮标线上。
当浮标漂浮在水面上时,它会随着水流的方向和力度做出相应的移动。
当鱼咬钩时,钓鱼线会向下拉动浮标,这会产生明显的水波纹和浮标的沉没。
钓鱼者通常会根据浮标的移动情况来判断鱼的位置和咬钩的力度,以作出相应的反应。
钓鱼浮标的设计也有一些变种,例如加装铅块的浮标可以增加浮力,使得钓鱼线可以承受更大的重量;另外,一些浮标还会增加闪光或发出声音等装置,以吸引鱼的注意力。
总的来说,钓鱼浮标通过浮力原理,使得钓鱼者能够准确地感知鱼的咬钩情况,从而提高钓鱼的效果和体验。
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
2. 双钩半水测目,测钩重。
上双钩,观察钩子下压浮漂的目数,测算钩子的重量。比如挂双钩后目数为5目。
ﻫ3. 挂饵半水测目,测饵重。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我感觉有必要先简单阐述一下日鲫钓法中的段差底钓法。笔者认为,日鲫钓法和悬坠钓法二者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做个比较,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悬垂钓法。
日鲫段差底钓法的钩距很大(一般为十公分以上),确定钩距的大小和子线的长短是玩好段差底钓的关键。段差底钓法的上钩饵团主要是诱鱼的物化饵料,无需长时间在钩上留存;下钩饵团则是真正骗鱼索饵的饵料。通常情况下,下钩饵团很小很轻,但具体的大小当然也是依据鱼情而定的。下面简单描述其水下之诱钓过程:
先挂单饵。半水。测目(比如3目)。再挂双饵。半水。测目(比如1目)。 这时候挂双饵露出的目数,即为钓鱼最灵的目数。下限。ﻫ
经过以上测试,就方便测算钩和饵的分别重量。ﻫ单钩
双饵双钩重=(2+1.5)×2=7目 ﻫ
4. 通过漂语了解水下状态
根据以上计算,可以方便通过漂语了解水下面钩饵的状态。ﻫ8目以上:双钩饵躺底。即钩饵全部失重。ﻫ6目:下钩躺底,上钩轻触。
通过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日鲫段差底钓法中,钩饵和浮漂漂尾的显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会明白其下钩中鱼的道理所在。这也是日鲫钓法程式化的步骤之一,其中是有值得深思之理由的。特别说明一下,日鲫钓法浮漂调整的过程有些繁复,是另一课题,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一: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
为了说明问题,在谈这一问题之前,先设定一个前提:把线组(浮漂至钩子等)的总体质量在稳定的水体中半水调整平衡后(即:浮漂露出相应的格目点,也就是调目。),把八字环以上和以下分别看成两个部分。即;八字环(包括八字环)以上的主线、铅座、配铅、太空豆、漂座、浮漂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上部;八字环一下的子线、钩子、饵团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下部;再加一个概念,上部与下部的结合点以下简称支点。这样分的理由是,在悬坠垂钓的过程中,您设定好的调目后,上部的质量和状态是不会轻易改变的。下部则会根据垂钓的要求不同,需要适时根据鱼情调整其受力状态和角度。
想知道钓鱼时双钩在水底是什么状态,首先要弄清楚调漂的基本原理
想知道钓鱼时双钩在水底是什么状态,首先要弄清楚调漂的基本原理展开全文首先,心中要清楚调漂的基本原理。
它就是物理老师所说的力学平衡的原理。
也就是铅坠含连接环加上钩和钓饵的重量与浮漂的浮力达到平衡。
我以大家较熟悉“调四钓二”,来谈谈我怎么调漂和对双钩在水下的状况的理解。
一、铅坠沉底找最钝漂的目数可以理解为台钓和传统钓的分界点,我定义为“钝目”。
此时铝坠的重要大于浮漂的浮力,将浮漂带入水中,通过向上移动浮漂,能够让浮漂直立水中,不发生倾斜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就是“钝目”。
此时的目数都为高目,大约在十目左右。
这时双钩和铅坠是躺底的,向上移动铅坠上的太空豆,就是跑铅钓法。
二、带钩半水调“调目”。
通过修剪铅皮,让浮漂露出水面四目。
此时的四目就是你的“调目”。
三、下钩加铅调“钓目”。
在双钩下面的那个钩子上加挂铅皮,加挂铅皮的重量能把整支浮漂沉入水中。
此时通过向上移动浮漂,通过不断移动调整。
让浮漂露出水面二目。
此时的二目就是你的“钓目”。
这就是所谓的台钓法。
一钩触底、一钩悬浮。
四、上钩加铅找临界点可以理解为钓灵、钓钝的分界点,我定义为灵钝目。
在调好钓目的前提下,在双钩上面那个钩子上加挂铅皮,让上钓沉底,此时浮漂露出水面的目数就是“灵钝目”。
这时是一钩躺底、一钩触底。
此时的目数大约在二目左右大家可以理解为双钩间的距离为二目。
如果向上移动浮漂,浮漂显示的目数大于二目时,说明双钩都躺底了。
调漂的方法有许多种,调漂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因此了解调漂的基本原理,不断实践和总结。
你就能对双钩在水下的状态心中有数。
调漂找底正确方法与技巧
调漂找底正确方法与技巧1. 嘿,调漂找底可真不是件简单的事儿呀!就像你要在茫茫大海里找到那根定海神针一样。
比如你去钓鱼,水那么深,你怎么知道钩子到底在啥位置呢?这就得靠调漂啦!咱先把铅坠加重,让它带着浮漂沉入水底,这就好比给自己安上了导航。
然后一点点修剪铅皮,看着浮漂慢慢往上浮,哇,那种感觉就像是找到了宝藏的线索!2. 调漂找底的时候,千万别着急啊!这可不是一下子就能搞定的。
比如说你着急忙慌地就开始钓,那可能啥都钓不上来。
想想看,就像盖房子打地基,得慢慢来,根基稳了房子才不会倒嘛!咱得细心地调整浮漂的位置,一点点感受水下的情况,这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呀!3. 哎呀呀,调漂找底真的需要耐心哟!就好像你追求一个心仪的人,不能心急火燎的吧。
在调漂时,每次细微的调整都可能带来大不同哦。
你看,如果随意弄一下,那跟瞎猫碰死耗子有啥区别?必须得认真对待,就像对待一件珍贵的宝贝一样才行呢。
4. 你们知道吗,调漂找底可太有讲究啦!这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做好的事儿。
比如你在一个复杂的水域,那真得像个侦探一样去摸索。
要不断尝试,不断调整,直到找到那个最合适的状态。
这不就跟解一道难题似的嘛,得费点脑筋!5. 调漂找底啊,真的能让人又爱又恨!有时觉得怎么都弄不好,着急得不行。
就好比走在路上迷路了一样。
但一旦掌握了,哇,那感觉真是太棒啦!想象一下,浮漂精准地传递着水下的信号,那多有成就感呀。
6. 哇塞,调漂找底其实也挺有趣的呢!可别觉得这是个枯燥的事儿。
就像玩一个有趣的游戏,你得掌握规则和技巧。
比如调整浮漂的时候,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让你充满期待,这跟探险似的,多刺激呀!7. 调漂找底真不是随便搞搞就行的!这得用心去体会呀。
就跟学一门手艺一样,不花时间和精力怎么行呢?当你真正掌握了其中的奥秘,你就会发现钓鱼变得事半功倍啦。
这不,就是这么厉害!我的观点结论就是:调漂找底一定要认真对待,掌握正确方法和技巧,才能让钓鱼变得更有趣、更有收获。
钓鱼时如何判断鱼儿咬钩了
钓鱼时如何判断鱼儿咬钩了钓鱼是一项有趣的户外活动,但要想获得丰富的收获,需要有技巧和经验。
在钓鱼的过程中,判断鱼儿是否咬钩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帮助钓鱼爱好者判断鱼儿咬钩的时机。
一、观察浮漂使用浮漂是钓鱼中常见的方法。
当鱼儿咬钩时,浮漂会有明显的反应。
观察浮漂的动静可以判断鱼儿是否咬钩。
1.浮漂下沉:当鱼儿咬钩时,浮漂会迅速下沉或者向一侧倾斜。
这是鱼儿下口的表现,是上钩的时机。
2.浮漂漂移:鱼儿咬钩后,会试图逃离并带走钓饵,这时浮漂会随着鱼儿的拉扯而产生漂移。
如发现浮漂在水面上慢慢移动,说明鱼儿已经上钩。
3.浮漂抖动:有些鱼儿会在咬钩过程中轻轻啄食,这时浮漂会出现微弱的抖动。
钓手需要细心观察,以免漏掉这些不明显的信号。
二、感觉拉力除了观察浮漂外,钓手还可以通过感受钓竿的拉力来判断鱼儿是否咬钩。
1.拉力变大:当鱼儿咬钩后,会产生一定的拉力,从而使钓竿产生弯曲。
当你感受到钓竿有明显的变重和拉力增大,就意味着鱼儿已经上钩。
2.拉力突然消失:有时,鱼儿会在初始的啄食或者试探后突然放弃咬钩,这时钓竿上的拉力会突然消失。
钓手需要敏锐地感受到拉力的变化,及时做出反应。
三、听声辨位钓鱼场景中,鱼儿咬钩时还会发出特定的声音,钓手可以通过听声辨位来判断鱼儿是否上钩。
1.吞咽声:有些鱼类在咬钩的过程中会发出吞咽的声音,这是它们用力吸入钓饵的表现。
钓手可以仔细倾听,如果听到了明显的吞咽声,就可以确认鱼儿已经上钩。
2.拉扯声:当鱼儿上钩后挣扎拉扯,会产生一定的声音。
听到拉扯声,钓手就可以准确判断鱼儿的咬钩情况。
四、观察水花当鱼儿咬钩时,有时会出现水花溅起的情况,这也是一个判断鱼儿上钩的重要指标。
1.水花溅起:当鱼儿咬钩时,会发出一定的声音并使水面产生水花。
这是鱼儿上钩的表现,钓手可以凭借这一观察指标来判断鱼儿的咬钩情况。
2.水花消失:如果水花只是短暂的溅起而又很快消失,这可能是鱼儿在试探或者轻轻啄食而没有上钩。
如何判断鱼儿的咬钩方式
如何判断鱼儿的咬钩方式鱼儿的咬钩方式在钓鱼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鱼种在咬钩时有各自的特点,因此钓鱼者要能准确判断鱼儿的咬钩方式,才能提高钓鱼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判断鱼儿咬钩方式的方法。
一、观察浮漂观察浮漂是判断鱼儿咬钩方式的常用方法之一。
当浮漂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可以判断鱼儿已经咬钩。
1.浮漂突然下沉:当浮漂在水中突然迅速下沉或者稍微下沉后又突然悬停不动时,很有可能是鱼儿主动咬钩。
2.浮漂摆动频繁:当浮漂在水面上来回晃动、左右摆动频率较高时,很可能是鱼儿在咬钩或者玩态。
3.浮漂剧烈震动:当浮漂在水中出现明显的剧烈震动,尤其是上下跳动,说明有比较大的鱼儿咬钩。
二、触摸鱼竿触摸鱼竿也是一种判断鱼儿咬钩方式的方法。
鱼竿在咬钩时会有以下几种反应。
1.鱼竿抖动:当鱼竿在水中出现轻微的抖动,尤其是颤动频率较高时,说明有鱼儿正在咬钩或者慢慢咬钩。
2.鱼竿明显弯曲:当鱼竿呈现明显的弯曲形状,说明有较大的鱼儿在咬钩。
3.鱼竿突然向下拉:当鱼竿在咬钩时突然向下拉动,说明有较大的鱼儿迅速咬钩。
三、感知线组通过感知线组也可以判断鱼儿的咬钩方式。
当线组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可以判断鱼儿咬钩。
1.线组突然松弛:当钓线组突然松弛,原先在水中紧绷的线变得松软,说明有鱼儿在咬钩。
2.线组微微晃动:当线组在水中出现轻微的晃动,说明有鱼儿在咬钩或者吞吐钓饵。
3.线组突然紧绷:当线组原先松弛的状态突然变得紧绷,说明有比较大的鱼儿咬钩。
四、观察鱼儿水花观察鱼儿产生的水花也可以帮助判断鱼儿的咬钩方式。
不同鱼儿在咬钩时所引起的水花有一些特点。
1.鱼儿小水花:当鱼儿在咬钩时,产生的水花较小而不连续,说明有小鱼在慢慢咬钩。
2.鱼儿大水花:当鱼儿咬钩较有力时,会产生较大而连续的水花,说明有比较大的鱼儿在咬钩。
3.鱼儿水花变化:当鱼儿在咬钩时,水花的大小和连续性会有明显的变化,这表明鱼儿在不同的阶段咬钩。
总结:判断鱼儿的咬钩方式是每位钓鱼者需要掌握的技巧之一。
调漂技巧之如何找底及调目钓目的设定
调漂技巧之如何找底及调目钓目的设定调漂技巧是钓鱼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帮助钓者更好地掌握鱼的活动情况,更准确地调节漂浮在水中的鱼饵位置。
下面是关于如何找底及调目钓目设定的一些建议和技巧。
一、找底1.观察水流:在调漂之前,首先要观察水流的情况。
可以找一处没有钓竿的地方或者投掷一个浮漂进行观察,看看水流的流速和流向,以及水底的起伏情况。
2.确定鱼的活动区域:根据钓点的水深和水底的情况,可以大致判断出鱼的活动区域。
一般来说,鱼在水流稍缓的地方更容易觅食,如下滑道、漩涡等地方。
3.投掷漂浮:根据水流情况和鱼的活动区域,将带有适量饵料的浮漂投掷到目标区域,然后观察漂浮在水中的情况。
4.调整漂浮深度:如果漂浮太深,表示鱼的觅食区域较底部较远,这时可以适量加重漂浮,使其漂更浅一些。
反之,如果漂浮太浅,可以加重或者更换较重的鱼饵。
5.找到底部:如果漂浮停在水中不动或者稍有调节仍然不动,表示漂浮可能已经接触到底部。
可以轻轻提起竿尖,如果漂浮上升,证明漂浮碰到了底部。
根据离底的远近,可以进一步调整漂浮深度。
二、调目钓目设定1.观察鱼的活动:在找底的过程中,可以观察鱼的活动情况。
如果看到鱼群在一些特定的区域频繁觅食,就可以判断这个区域是鱼的目钓目。
2.调节漂浮位置:根据观察到的鱼的活动情况,可以调整漂浮的位置。
将漂浮调整到离鱼的觅食区域较近的位置,以便更好地吸引鱼接近。
3.调整饵料的颜色和味道:根据目钓目的鱼的偏好,可以调整饵料的颜色和味道。
一般来说,鱼对亮色或者闪光的饵料更感兴趣。
可以在饵料中添加一些香味物质,以增加其吸引力。
4.调整鱼饵的形状和大小:根据目钓目的鱼的口腔特点,可以选择合适形状和大小的鱼饵。
比如,鱼的嘴较大的话,可以选用较大的鱼饵,以增加咬钩机会。
总之,找底及调目钓目设定需要钓者具备良好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并且要不断尝试和调整,才能找到最合适的位置和设定,从而提高钓鱼的成功率。
钓鱼时如何正确判断鱼咬钩信号
钓鱼时如何正确判断鱼咬钩信号在垂钓的过程中,判断鱼咬钩信号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准确判断鱼咬钩信号,我们才能及时做出反应,提高捕获率。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如何正确判断鱼咬钩信号的方法和技巧。
一、观察浮漂浮漂是钓鱼过程中最直观的信号,正确观察浮漂的动作能够帮助我们判断鱼咬钩的情况。
当浮漂突然下沉并快速震动,或者突然停止晃动,这很有可能是鱼咬钩的信号。
此时,我们需要立即做出反应,提竿钓鱼。
二、观察钓组张力除了观察浮漂外,观察钓组张力也是判断鱼咬钩信号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鱼咬钩时,鱼会对钓组施加拉力,使钓组张紧。
我们可以通过手感来觉察钓组的张力变化。
当感觉到钓组突然变得紧绷,或者感觉到明显的拉扯感,那么就有可能是鱼咬钩了。
三、观察水花或涟漪在钓鱼时,当鱼靠近饵料或者咬住钩组时,会产生水花或涟漪。
这是另一个判断鱼咬钩信号的指标。
所以,我们在垂钓时要时刻留意水面的情况,特别是饵料周围。
如果突然有水花或涟漪出现,那么就要迅速提竿钓鱼。
四、听觉判断除了通过观察外,听觉也是判断鱼咬钩信号的方法之一。
当鱼咬钩时,往往会有一些声音产生。
这可能是鱼咬住钩组的声音,也可能是鱼咬动浮漂的声音。
所以,我们要在钓鱼时,保持安静,用耳朵倾听水面的声音,一旦听到有异响,就要及时做出反应。
五、经验总结除了上述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外,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钓鱼是一门技术活,只有通过积累经验,才能更准确地判断鱼咬钩信号。
因此,我们要多实践,多总结,不断完善自己的钓鱼技巧。
综上所述,正确判断鱼咬钩信号对于提高钓鱼的成功率至关重要。
通过观察浮漂、钓组张力、水花涟漪和听觉判断,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我们可以更准确地判断鱼咬钩的情况,并及时做出反应。
希望以上的方法和技巧能够对广大钓鱼爱好者有所帮助,让大家在钓鱼时能够享受到更多的乐趣。
精确调漂和找底图解,新手可不要再错过啦~
精确调漂和找底图解,新手可不要再错过啦~
1,大铅到底,浮漂所露出水面目数到铅坠上端即为水深
2,再将浮漂往下撸一个子线距离加20公分,再修剪铅皮,使浮漂露出5目调目完成。
调漂尽量靠近水底,这样水深浅的密度变化和水线的长度变化对漂的影响最小。
第二步测钩重,饵重
1,确定钓目以后,挂上双饵,假设浮漂此时露出1目,即双饵总重4目,也就是单饵为1目。
称饵重最好重复多次,拉出的饵大小要尽量一致。
3,调五钓七
调目(5目)-双饵重(4目)=钓目(7目)-水底承担力,得出水底承担6目。
也就是双钩饵总重6目完全由水底承担,即双钩饵躺底,子线弯曲,此时为最顿状态,用最上面一颗太空豆记录。
作者:浪里小白条。
调钓的灵与钝和饵料在水底状态的对应关系(精髓)
调钓的灵与钝和饵料在水底状态的对应关系(精髓)调漂的灵和钝,跟鱼饵是否好入口,之间有哪些关系?首先我们要先了解什么是灵什么是钝。
也需要了解调整好的浮漂,根据钓目的变化,双饵在水底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这也是调漂的精髓所在。
化老师常说“把方便留给鱼,把麻烦留个钓鱼人”,无非就是把双饵在水底的状态弄成鱼更容易入口的状态,又能保证漂相反映明显而且及时。
一、调漂的灵顿问题我们通常说钓的灵,从表象来说应该是信号传递非常及时,而且小信号也能顺利传递。
要达到这种效果,就需要子线和主线是绷紧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信号才会传递的更及时,就连大鱼进窝导致的浮漂点动也能反映出来。
子线主线绷直,自然鱼饵也是被子线拉紧的,否则难以达到绷直的状态。
我们常说的钝,一般指的是信号传递有损失,传递速度可能变慢,甚至部分小动作根本就传递不出来。
要达到这种效果,那子线肯定不是绷直的,是松弛弯曲甚至是躺在水底的。
二、鱼饵的状态问题如何知道鱼饵在水底的状态呢?是双饵到底了,子线弯曲;还是子线绷直,子线拉着鱼饵?方法就是挂饵看浮漂下降几目来确定,推断出鱼饵在水底是什么状态。
假设我们空钩半水调8目,钩距是3目。
单饵降3目,那双饵降6目,如果半水状态下挂单饵,目数是5目,如果挂双饵目数就是2目。
于是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钓底的时候钓目是2目;一饵触底一饵悬浮,钓目在2-5目之间;下饵躺底,上饵触底,长子线弯曲,钓目达到5目多一点;双饵开始到底,如果还增加钓目,双饵就躺底,短子线也开始弯曲。
三、什么样的饵料状态更容易进鱼嘴1、如果拉饵被子线拉紧,在鱼进食的时候就容易出现饵料吃不进去的情况。
虽然这种情况下非常灵,信号也有,漂相也明显,但是就是不中鱼。
因为通常鱼的进食动作是吸,饵料被子线拉着肯定不容易吸进去了。
如果双饵躺在水底,子线对鱼饵没有拉力,自然更容易被鱼吸进去。
2、调漂到底是为了看漂亮的浮漂动作,但是不中鱼,还是看不明显的浮漂信号,但是可以中鱼?在信号明显和饵料好入口之间是矛盾的,也就是说钓的越灵,饵料越是不好入口,但是信号很好;钓的越钝,饵料越是好入口,但是信号传递有所损失。
调漂之找底技巧,如何知道饵料是否到底?
调漂之找底技巧,如何知道饵料是否到底?
关于找底,直接重铅找底就行了,如何做到挂饵后一钩躺底一钩轻着底或悬空呢,前提条件是每杆饵料的重量要把握好,然后在此基础了进行如下步骤:
一、无钩(无子线)重铅找底,鱼漂调至平水(漂尖与水面平齐或露一目),留一个太空豆标记最高点,这个太空豆标记的是铅坠已着底。
二、挂上子线,下拉浮漂超过子线长度的距离,剪铅皮直至浮漂露出你需要的调目。
三、下钩挂重饵使下钩着底,留一个太空豆标记下钩着底的位置。
四、此时,你可以根据鱼情,使浮漂在最上面的太空豆和最下面的太空豆之间自由移动,越靠近最上面的太空豆,越钝,越靠近最下面的太空豆,越灵。
这个是傻瓜调漂法,简单、实用。
台钓钩饵在水中有四种状态这样调校省时省力
台钓钩饵在水中有四种状态这样调校省时省力台钓钩饵在水中有四种状态,一是双钩处于悬浮状态,二是一钩悬浮一钩触底,三是一钩轻触底一钩躺底,四是双钩躺底。
下面就具体说说这四种状态的调漂技巧,钓者可根据实情控制钩饵在水中的状态。
【其一】让双钩处于悬浮状态首先卸下铅座上的铅坠,附加一块较大的铅坠后抛钩入水,见浮漂整个没入水中,再上移漂座,使漂尖与水面齐平,此时水深即为漂尖到下钩的垂直距离。
假定水深两米,如果想让下钩离底1.5米,只需将漂尖到下钩的垂直距离调为1.5米即可,调好后卸下下钩的铅坠,并还原铅座上的铅坠,双钩挂饵。
慢慢剪掉铅皮,直到浮漂露出的目数是自己想钓的目数,注意前提是双钩挂饵。
【其二】一钩悬浮一钩触底跟双钩处于悬浮状态一样,也是先卸下铅座上的铅坠,附加一块较大的铅坠后抛钩入水,浮漂没入水中后上移漂座,想钓四目的话就调至四目。
此时可知水深是浮漂四目以下直至下钩的垂直距离。
同样,卸下下钩的铅坠并还原铅座上的铅坠,双钩挂饵,浮漂没入水中后,逐步剪掉铅皮,见浮漂露出的目数是四目即可,注意前提也是双钩挂饵,这时刚好下钩触底,上钩处于悬浮状态,当然钓目可以自己调节。
【其三】一钩轻触底一钩躺底也是首先卸下铅座上的铅坠,附加一块较大的铅坠于上钩后抛钩入水,见浮漂整个没入水中后上移漂座,如果是钓四目的话就调到四目,此时也可知水深是浮漂四目以下直至上钩的垂直距离。
卸下上钩的铅坠并还原铅座上的铅坠,双钩挂饵,浮漂没入水中后,逐步剪掉铅皮,见浮漂露出的目数是四目即可,注意前提同样是双钩挂饵,这时刚好下钩躺底,上钩轻触底。
【其四】让双钩都躺底首先卸下铅座上的铅坠,在8字环上包住一块铅皮,入水后浮漂浸没水中,接着也是上移漂座,如果是钓四目的话就调到四目,此时也可知水深为:浮漂四目以下直至8字环底部的垂直距离。
卸下8字环上包住的铅皮并还原铅座上的铅坠,双钩挂饵,浮漂浸没水中后,逐步剪掉铅皮,见浮漂露出的目数是四目即可,注意前提也是双钩挂饵,这时刚好双钩都是躺底的状态。
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
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总结)前些日观看李保安的视频,了解了无钩调漂法。
主要就是找到灵与钝的上限和下限。
但发觉原理没有阐述清楚,其实就是了解漂的浮力和铅皮,钩,饵的重量关系。
经过研究整理整理,特归纳如下。
希望拍砖。
~1.无钩半水调目,定上限。
这是确定你想要钓鱼的最钝的目。
这个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鱼情,天气,能见度等自己决定。
比如无钩调8目,这8目就为最钝(除跑铅外)。
调目就通过加减铅皮来实现。
上限2.双钩半水测目,测钩重。
上双钩,观察钩子下压浮漂的目数,测算钩子的重量。
比如挂双钩后目数为5目。
3.挂饵半水测目,测饵重。
先挂单饵。
半水。
测目(比如3目)。
再挂双饵。
半水。
测目(比如1目)。
这时候挂双饵露出的目数,即为钓鱼最灵的目数。
下限。
经过以上测试,就方便测算钩和饵的分别重量。
单钩重=(8-5)/2=1.5目单饵重=5-3=2目双饵双钩重=(2+1.5)×2=7目4. 通过漂语了解水下状态根据以上计算,可以方便通过漂语了解水下面钩饵的状态。
8目以上:双钩饵躺底。
即钩饵全部失重。
λ6目:下钩躺底,上钩轻触。
λ4目:下钩触底,上钩悬浮λ2目:下钩轻触底,上钩悬浮λ1目:双钩悬浮,可钓浮。
即钩,饵全部承重。
4目以下为钓灵,以上为钓钝。
可任意调目,直到找到适合当天的最佳钓目。
通过移动太空豆来调目,同时保留最上限的太空豆和最下限的太空豆,在这两者之间任意调整即可。
悬坠钓法中钩饵和漂尾格目的辩证关系(转载)先声明一下,发表前自己又看了一次帖子,确实有点“又臭又长”的意思,但是,只要您有点耐心,会发现里面还真有点真东西。
笔者愚钝,确实没有好办法把一些很绕人的东西再简练了,请您多担待吧。
看到有不少朋友在关心钩距和漂尾调目的问题,饵料的状态等细节问题,做为一个资深的钓鱼人(资深不代表水平高哦),我很欣慰。
这说明钓鱼的细节问题在逐步被大家重视。
关心细节,是探索钓鱼奥秘的重要步骤之一;尊重科学,是钓鱼必须的基本功。
钓鱼中鱼的5种漂相
钓鱼中鱼的5种漂相
1.沉底漂:将鱼钩沉底,通过漂浮在水面的漂浮物来判断是否有鱼咬钩。
这种漂相适用于深水或者潜伏在底层的鱼类。
2.飘流漂:通过让钓鱼线随着水流漂动,来引诱鱼咬钩。
这种漂相适
用于水流缓慢的场合,如河流、湖泊等。
3.离岸漂:将鱼钩放置在水面离岸较远的位置,通过漂浮在水面的漂
浮物来判断是否有鱼咬钩。
这种漂相适用于较深的水域,如海洋、湖泊等。
4.抛掷漂:将鱼钩通过快速抛掷的方式投掷到水中,通过漂浮在水面
的漂浮物来判断是否有鱼咬钩。
这种漂相适用于需要远投的场合,如海岸、湖边等。
5.输送漂:将鱼钩通过输送线送到一定距离的位置,通过漂浮在水面
的漂浮物来判断是否有鱼咬钩。
这种漂相适用于需要长距离钓鱼的场合,
如深海、大型湖泊等。
浮漂信号要怎么去解读?6个技巧帮你
浮漂信号要怎么去解读?6个技巧帮你浮漂信号是钓鱼的一个重要指向标,我们通常都是要靠浮漂的动静来判断上鱼情况,但是因为浮漂在水里受到很多情况的干扰,你能知道浮漂的每一次晃动真正的意义吗?1.钓钩入水以后,浮漂受力直直的竖在水面上是常态的表现。
如果你发现抛竿入水后,浮漂没有竖起,反而是软塌塌的躺在水面上,或者没有原因的快速移动,就需要多加注意了。
以上两种表现,多半都是鱼钩并没有快速的沉入预定位置带来的,而无法到达预定位置最常见的原因就是小鱼在半路里截胡了。
鱼钩还在水下中层或者上层的位置时,就有小鱼围上来咬钩了,所以钓友们遇到这种情况,千万别以为自己运气不错,急慌慌的提竿却发现什么都没有。
2.水深并不会干扰到浮漂的下降速度,由浅入深的过程中,浮漂的速度是恒定的。
而在浮漂快到底的时候,速度出现了异常的情况,八成是有鱼碰到钓饵或者正在咬钩造成的。
在具体的表现中,多是速度加快,放慢,或者停止在与预定数目有异的位置。
3.鱼钩到底,浮漂应该是会呈上升的趋势,有幅度的活动在预定的钓目范围内的。
如果出现了上升途中,突然的浮漂下坠的表现,一般是有鱼吃钩了。
除此之外,在上升的途中并没有出现短促的停顿,而是阶段性的停留,也应该及时的提竿。
这种浮漂表现都是标志性的鱼儿吃钩的指向标,中鱼几率非常大,需要钓友多多留心才行。
4.有些钓友应该也遇到过这种情况,就是浮漂到位,并有一个等待的过程后,突然出现鱼漂下沉,而且下沉的比例非常的大。
很多人见到这种情况,都是心下一喜,认为有大鱼上钩了,手下动作很快的,但是提竿之后,却发现鱼倒是没有一条,反而线缠在一起了。
这是就是错误的预判了鱼漂的活动原因,浮漂到位后的大幅度下沉,多是因为鱼线在水下撞在一起。
越是提竿及时,线越是容易缠在一起,所以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是仔细观察一点,等到鱼漂再次上浮,才能扬竿,收回岸上查看鱼线情况。
5.对于浮漂来说,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在鱼漂还没到位时出现了上浮或者停顿现象。
钓鱼时如何判断水中鱼咬钩的力度经验分享
钓鱼时如何判断水中鱼咬钩的力度经验分享钓鱼是一项独特而受欢迎的休闲活动。
对于钓鱼者而言,准确判断鱼咬钩的力度是提高钓鱼技术的关键之一。
本文将分享一些经验,帮助钓鱼爱好者在钓鱼时更好地判断水中鱼咬钩的力度。
一、观察浮漂的行为浮漂是钓鱼中用来判断鱼咬钩力度的重要工具。
当鱼叼住鱼饵咬钩时,浮漂会有明显的反应。
判断浮漂的行为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浮漂的震动:在鱼叼住鱼饵咬钩的瞬间,浮漂会轻微地震动。
如果震动很大,可能是较大的鱼咬钩,此时需要做好准备。
2. 浮漂的沉浮:当鱼叼住鱼饵咬钩之后,浮漂会有一定的下沉或上浮。
这种沉浮的程度可以帮助判断鱼咬钩力度的大小。
3. 浮漂的位置变化:当鱼叼住鱼饵咬钩后,浮漂可能会发生位置的变化。
如果浮漂明显向一侧倾斜,表明鱼的咬钩力度较大。
二、感受鱼咬钩的力度除了观察浮漂的行为,钓鱼者还可以通过感受鱼咬钩的力度来准确判断鱼的大小和咬钩力度。
以下是一些经验分享:1. 把手握紧:当鱼叼住鱼饵咬钩时,可以通过握紧手柄来感受到钓竿传来的力度。
如果力度较大,可能是较大的鱼咬钩。
此时需要稳住自己的姿势,并逐渐用力。
2. 注意手指的感觉:在垂钓的过程中,钓鱼者可以将手指轻轻放在钓竿上,借助手指的敏感度来感受到鱼咬钩的力度。
如果鱼咬钩力度较大,手指会有一定的震动。
3. 观察钓竿的弯曲:当鱼咬钩时,钓竿会出现一定的弯曲。
通过观察钓竿的弯曲程度,钓鱼者可以初步判断鱼咬钩的力度。
根据弯曲程度,适时施加力度,以避免鱼脱钩。
三、根据经验和感觉调整钓鱼技巧钓鱼是一门技术含量较高的活动,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经验积累。
钓鱼者在判断鱼咬钩力度时,应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感觉,灵活调整钓鱼技巧。
1. 了解鱼的习性:不同种类的鱼在咬钩力度上有着不同的习性。
钓鱼者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鱼的习性,根据鱼的种类来调整判断鱼咬钩力度的方法和技巧。
2. 多次实践调整:只有在实际的钓鱼过程中,钓鱼者才能不断积累经验并调整技巧。
通过多次实践和总结,钓鱼者可以逐渐提高判断鱼咬钩力度的准确性。
钓鱼浮漂原理
钓鱼浮漂原理
钓鱼浮漂是钓鱼时常用的装备之一,它的原理是通过漂浮在水面上的浮漂来判断鱼儿咬钩的情况。
浮漂通常由材质轻质的塑料或者竹木制成,形状多样,常见的有圆形、椭圆形或者管状。
钓鱼浮漂的原理基于浮力和重力平衡的物理原理。
当钓鱼时,线组和鱼钩的重量使得浮漂下沉到水面以下一定深度,同时浮漂上部的浮力使其浮在水面上。
当鱼儿咬钩时,鱼钩下沉,拉紧了钓线,造成了线组和鱼钩的重量增加,导致浮漂下沉更深。
钓手通过观察浮漂的位置变化,可以推断鱼儿是否咬钩,甚至可以判断鱼的大小、力量等。
浮漂的使用需要注意一些技巧。
首先是浮漂的选用要根据钓鱼的环境和目标鱼种来选择,以保证浮漂的浮力和敏感度。
其次,要注意浮漂的调整,即调整线组和鱼钩的重量,使得浮漂在水中保持适当的位置。
最后,要善于观察浮漂的变化,通过细微的线张力的变化来判断鱼儿的咬钩情况。
总结起来,钓鱼浮漂的原理是基于浮力和重力平衡,通过观察浮漂的位置变化来判断鱼儿是否咬钩。
这是钓鱼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钓鱼技巧如何正确使用浮漂沉底法
钓鱼技巧如何正确使用浮漂沉底法钓鱼技巧一直是钓鱼爱好者们关注的话题,而浮漂沉底法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钓鱼技巧。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浮漂沉底法的正确使用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喜爱钓鱼的朋友们。
1. 什么是浮漂沉底法浮漂沉底法是指利用浮漂来判断鱼儿的活动位置,并将鱼饵沉底以吸引鱼儿上钩的一种钓鱼技巧。
通过准确地控制浮漂的浮沉来判断鱼儿的活动深度和位置,从而提高钓鱼的效果。
2. 使用浮漂沉底法的准备工作在使用浮漂沉底法之前,需要做好一些准备工作。
首先,选择合适的浮漂。
根据钓鱼地点和鱼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浮漂形状和尺寸,以确保浮漂能够正常浮沉。
其次,选择合适的鱼线和鱼钩。
根据目标鱼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鱼线和鱼钩,以确保钓鱼时的控制力和稳定性。
最后,准备好合适的鱼饵。
根据目标鱼的喜好选择合适的鱼饵,以增加吸引力。
3.正确使用浮漂沉底法的步骤(1)选定钓点:选择一个适合使用浮漂沉底法的钓点。
通常,水流平缓、水深适中的地方较为适合。
(2)上浮漂:根据钓鱼目标和钓点情况,选择合适的浮漂,并将其固定在鱼线上。
(3)调整浮漂浸没深度:将鱼线缓慢放入水中,观察浮漂的浮沉情况。
根据需要,调整浮漂在水中的浸没深度,以便准确判断鱼儿的活动位置。
(4)沉底:在浮漂下方挂上相应重量的铅坠,以确保鱼饵能够沉入水底,吸引鱼儿上钩。
根据水流情况和鱼儿的喜好,适当调整铅坠的重量。
(5)下鱼饵:将合适的鱼饵挂在鱼钩上,然后将鱼钩固定在鱼线的末端。
(6)投放钓竿:将装备好的钓竿投放到浮漂预定的位置,并稍作调整,使浮漂保持水平或者稍向下倾斜的姿态。
4.注意事项在使用浮漂沉底法时,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钓鱼的顺利进行。
首先,合理控制浮漂的下沉速度。
如果下沉太快,鱼儿可能没有反应;如果下沉太慢,可能无法吸引到鱼儿。
其次,根据钓点的情况,灵活调整浮漂的浮沉位置。
如果发现鱼儿活动的水层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浮漂的浸没深度。
此外,合理选择鱼饵,不同的鱼种对鱼饵的喜好有所差异,选择合适的鱼饵有助于提高钓鱼效果。
调漂技巧:想知道双饵在水底是什么状态效果?可以看这些找底公式
调漂技巧:想知道双饵在水底是什么状态效果?可以看这些找底公式不少钓鱼新手被台钓的调漂折腾很惨,晕晕乎乎,其实调漂没那么复杂,尤其是适合野钓的调漂方法就那么几种。
只要钓底肯定钓钝,只要钓钝调漂方法就没有复杂的。
上次说过,如果你实在不知道怎么调漂,担心饵料不到底,直接裹上较重的铅坠找底,调整到浮漂露出水面就可以了,对于夏秋季节钓鱼来说完全可行。
如果想要调漂更加精准,相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到你。
一、找底才是调漂的关键其实调漂中最难的是找底,找底首先有个思路。
饵重在调漂中影响极大,所以调漂之后精确找底一定要使用实际使用的饵料找底。
你可以使用重物粗着地,但是之后一定要使用饵料进行微调。
因为重物的重量跟饵料重量不同,重物到底不表示饵料也到底。
就好像搓饵垂钓时,挂蚯蚓之后饵料不到底,其中的原理是完全一样的。
所以找底公式,就是如何判断钓组什么部分到底了。
二、找底公式1、如何判断饵料是否到底如果在实际垂钓中,你使用的饵料很重,那钓多少目饵料都是到底的,而且是双饵都到底。
判断如何到底,首先需要在半水状态下挂双饵,看看此时的目数。
比如说调4目,挂双饵之后浮漂剩下2目,挂双饵找底,当钓目开始大于2目的时候下饵开始慢慢触底。
所以如何判断下饵是够到底,只要钓目大于半水挂双饵的目数即可;如何判断上饵是否到底呢?还是半水状态下,挂单饵,假设调4目,挂单饵之后还有3目,挂双饵找底,钓目开始大于3目是上饵开始触底。
2、如何判断双钩是否躺底双钩躺底是个比较有意思的状态,是完全忽略饵重的一种调漂方法,尤其适合新手使用。
这种调漂方法中不管你饵料的轻重,绝对是到底的,减少了找底的困难,而且是钓钝的一种,双钩躺底双子线松弛弯曲,这种状态也是尤其适合野钓底层鱼类的。
假设空钩调4目,减掉双钩之后浮漂露出6目,那说明双钩重量是2目,只要钓目达到6目,就是这种双钩始终躺底的状态。
用公式表示一下就是钓目=(调目+双钩),那就是双钩始终躺底的状态。
如果空钩找底,钓4目多的时候下钩触底,在4-6目之间上钩都不是完全躺底的状态,对浮漂还有小小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通过漂了解水下钩饵状态(总结)前些日观看李保安的视频,了解了无钩调漂法。
主要就是找到灵与钝的上限和下限。
但发觉原理没有阐述清楚,其实就是了解漂的浮力和铅皮,钩,饵的重量关系。
经过研究整理整理,特归纳如下。
希望拍砖。
~1.无钩半水调目,定上限。
这是确定你想要钓鱼的最钝的目。
这个目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鱼情,天气,能见度等自己决定。
比如无钩调8目,这8目就为最钝(除跑铅外)。
调目就通过加减铅皮来实现。
上限2.双钩半水测目,测钩重。
上双钩,观察钩子下压浮漂的目数,测算钩子的重量。
比如挂双钩后目数为5目。
3.挂饵半水测目,测饵重。
先挂单饵。
半水。
测目(比如3目)。
再挂双饵。
半水。
测目(比如1目)。
这时候挂双饵露出的目数,即为钓鱼最灵的目数。
下限。
经过以上测试,就方便测算钩和饵的分别重量。
单钩重=(8-5)/2=1.5目单饵重=5-3=2目双饵双钩重=(2+1.5)×2=7目4. 通过漂语了解水下状态根据以上计算,可以方便通过漂语了解水下面钩饵的状态。
8目以上:双钩饵躺底。
即钩饵全部失重。
λ6目:下钩躺底,上钩轻触。
λ4目:下钩触底,上钩悬浮λ2目:下钩轻触底,上钩悬浮λ1目:双钩悬浮,可钓浮。
即钩,饵全部承重。
4目以下为钓灵,以上为钓钝。
可任意调目,直到找到适合当天的最佳钓目。
通过移动太空豆来调目,同时保留最上限的太空豆和最下限的太空豆,在这两者之间任意调整即可。
悬坠钓法中钩饵和漂尾格目的辩证关系(转载)先声明一下,发表前自己又看了一次帖子,确实有点“又臭又长”的意思,但是,只要您有点耐心,会发现里面还真有点真东西。
笔者愚钝,确实没有好办法把一些很绕人的东西再简练了,请您多担待吧。
看到有不少朋友在关心钩距和漂尾调目的问题,饵料的状态等细节问题,做为一个资深的钓鱼人(资深不代表水平高哦),我很欣慰。
这说明钓鱼的细节问题在逐步被大家重视。
关心细节,是探索钓鱼奥秘的重要步骤之一;尊重科学,是钓鱼必须的基本功。
在本文成型准备发表前,无意中看到了达奇先生的【达奇说浮漂之“灵.顿”——谈大师误导】一文,观点竟然和笔者相同,其专业的阐述和诙谐大胆的“欢迎对号入座”,使人耳目一新。
受其科学性的思路的启发,又一次对本文做了部分修改与完善,谢谢达奇。
科学的才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解钓鱼的每个概念,钓鱼才能少走弯路。
尽管牛有些“杠头”和“牛脾气”,但是,站在科学钓鱼的角度,我愿与“牛”为伍。
一: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为了说明问题,在谈这一问题之前,先设定一个前提:把线组(浮漂至钩子等)的总体质量在稳定的水体中半水调整平衡后(即:浮漂露出相应的格目点,也就是调目。
),把八字环以上和以下分别看成两个部分。
即;八字环(包括八字环)以上的主线、铅座、配铅、太空豆、漂座、浮漂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上部;八字环一下的子线、钩子、饵团是一部分,下文简称下部;再加一个概念,上部与下部的结合点以下简称支点。
这样分的理由是,在悬坠垂钓的过程中,您设定好的调目后,上部的质量和状态是不会轻易改变的。
下部则会根据垂钓的要求不同,需要适时根据鱼情调整其受力状态和角度。
比如:推拉太空豆调整钓目点,实际上主要是延长或者缩短水线,从而达到调整下部的位移和状态(受力平衡)的作用。
改变垂钓饵团的大小和粘散软硬状态来适应鱼情,实际上主要改变的是下部的受力幅度和角度。
当然,我这种说法可能不够严谨,因为上下是有机结合的受力体系。
但是为了更好的说明问题,您姑且受我“误导”一次吧。
因为一起来说,怕我说的明白,您听着糊涂。
本文设定:上部是一个已经调整到位的稳定体系,即:调目已经达到了实际垂钓的需求。
这样,线组上部体系中,就可以只关注漂尾的格目了。
那么,影响格目变化的就只有支点和其下部因素了。
悬垂底钓法是最容易出现误区的,理解了悬垂底钓法,其它问题就容易搞懂了。
故这次只谈悬垂底钓法。
上部体系已经设定不变了,现在,便可以只谈钩饵和漂尾格目的关系了。
至于其它因素,我们这次先不谈,“混为一谈”更容易出现概念性错误。
为了更清晰的说明问题,我感觉有必要先简单阐述一下日鲫钓法中的段差底钓法。
笔者认为,日鲫钓法和悬坠钓法二者是有很多共通之处的。
做个比较,或许能更好的理解悬垂钓法。
日鲫段差底钓法的钩距很大(一般为十公分以上),确定钩距的大小和子线的长短是玩好段差底钓的关键。
段差底钓法的上钩饵团主要是诱鱼的物化饵料,无需长时间在钩上留存;下钩饵团则是真正骗鱼索饵的饵料。
通常情况下,下钩饵团很小很轻,但具体的大小当然也是依据鱼情而定的。
下面简单描述其水下之诱钓过程:抛竿待浮漂立直后,压带水线(大线)至与上部体系与水底和水平面垂直。
钩子饵团到底后,上钩的饵团托底子线绷直(短子线);下钩的子线(长子线)弯曲,钩饵躺底。
随着上钩饵料的物化,在线组上部的垂直带动下,上钩慢慢离底上浮,下钩子线慢慢绷直。
随着上钩诱食饵团的逐步物化,钩饵上浮,线组上部向上的牵引力逐步将下钩拖近物化区的中心区域。
这时下钩子线微微弯曲,钩饵的重量由池底和(受上部带动的)下钩子线(长子线)共同承担。
鱼在索食物化区域的饵屑时,将钩子和骗饵一同吸入口中.......再描述此时的漂尾状态:本文设定:1;全目为十一目的漂尾,空钩半水调整浮标为七目。
2;底钓时,调整好双钩挂饵抛投入水后,标尾格目露出一目。
3;上钩的钩饵重量在漂尾格目上的显示是五目。
4;底钩(计算上由池底承载部分的钩饵重量)实际显示在漂尾的格目重量是两目。
这时,漂尾格目随着上钩饵团的物化慢慢升起,逐步在水平面显现,升至接近六目时,上钩的诱饵基本化散。
随着上钩饵离底,漂尾格目上浮,下钩的子线逐渐被绷直,拖动下钩钩饵进入上钩钩饵物化所形成的窝料化散区,直至漂尾露出水面7目左右……。
此时,漂尾如果出现有力顿挫之鱼讯,抬竿、中鱼。
通过以上的过程,可以看出,日鲫段差底钓法中,钩饵和浮漂漂尾的显现有着密切的关系,会明白其下钩中鱼的道理所在。
这也是日鲫钓法程式化的步骤之一,其中是有值得深思之理由的。
特别说明一下,日鲫钓法浮漂调整的过程有些繁复,是另一课题,这里就不详细描述了。
二:钩重和漂尾格目的关系假设在水中,上述的例子中的单钩在漂尾格目刻度上显示的质量是2目,那么双钩的质量在漂尾上所占的格目刻度显示就是4目。
按上文所述漂尾的调整格目为7目,取下双钩,漂尾的格目显示应该为7+4=11目(假设每个格目的承载量相同)。
这时如果上钩离底,下钩的份量完全由池底承担,那么7+2=9,浮漂的格目应该露出水面9目。
现在开始,从主线上向钩饵方向逐步次移动浮标的位置后,再分别抛投。
浮漂的格目可以是九目、八目、七目半,到七目时下钩离底。
这说明:1;下钩的持底状态和钩子的重量有直接关系。
2;下钩的持底状态和漂尾的承载力有直接关系;3;漂尾格目的调整决定下钩子线对下钩作用的受程度,也就是子线的弯曲程度;4;上钩是线组配重的一部分,其作用之一是配合以线组上部体系(配铅和)八字环为中心形成受力支点,利于鱼索饵拉动下钩时的力在漂尾上显示。
5;下钩子线的倾斜角度不同传递到主线上的力的大小不同;6;下钩子线的弯曲程度不同传递鱼讯的速度不同;7;钩距的大小影响下钩子线的弯曲程度,钩距大了下钩子线弯曲的余地就大,反之下钩子线的弯曲余地就小;以上断章取义的谈了日鲫段差底钓法,举例说明了钩子、钩距和漂尾的关系,目的是为了对悬垂钓法的理解有所启发。
三:悬坠钓法的钩和漂尾格目的关系通过以上的描述您可以看出,日鲫段差底钓法除了钩距超大外,其一钩离底的形式和悬垂底钓法的一钩离底是有想通之处的。
悬坠钓法需要考虑上钩离底后,还有部分饵团的重量存留。
此外,似乎二者没有啥大区别了。
再说了,日鲫钓法的上钩饵料也未必就是全部化散的。
悬坠底钓法的主要特点是:标尾细承载力度小(特别是冬钓大棚所用的浮漂)。
多数情况是双钩拖底。
钩饵的持底状态不易理性的判断和把握。
这也就是多数钓友所说的找底难的原因之一。
另一个原因是,双钩的持底幅度很难在漂尾上准确衡量。
在实际垂钓过程中,调整不当的结果就是,要么不出动作,要么是有动作没鱼。
现在已经不难看出,钩饵和漂尾格目的显现有直接关系。
上部和下部是通过支点才能联动的,不动就没有意思了。
估计那头坏牛看了后第一想法肯定有点黄色,你有没有啊?道理上悬坠钓法和日鲫钓法是相通的,重叠的部分您在自己体悟一下,日本的苍井空女士和咱们的芙蓉姐姐大概还是有差别的吧。
这个我就不多讲了,如果你特别好奇,就去请教一下老牛达奇先生吧,面板告诉我,他在这一领域是必胜客。
下面分析一下不同点。
打个比方,如果说日鲫钓法和双钩之间的关系是妻妾分明、先后有序的话,那么悬坠钓法和双钩之间的关系就可谓妻妾双飞,主次难分了。
您看下面我分析的对否?悬坠底钓法在双钩托底的时候,线组受力状态如下:1;双钩拖底时,上下钩的作用都是双重作用到线组支点的,二者合力(多数情况是倾斜的,和垂直的线组上部是有角度的)由支点共同作用在线组上部的,直接受力点就是线组上部最下方的支点,下钩子线互为牵扯支点。
从线组下部双钩配重的角度而言,作用也是相互的。
也就是说,鱼索上钩之饵时下钩饵是配重,鱼索下钩之饵时上钩饵是配重。
而日鲫钓法的上钩在完成载饵诱食的作用后,作用就是单独的垂直配重了,下钩则是主钓鱼的。
2;双钩之中饵团大者起主导牵引配重作用。
因为较大饵团,与池底的摩擦力大。
其子线更容易被饵团与支点间的相互作用力牵引绷直。
3;双钩之间的距离(钩距)越大,上钩的配重作用越强,作用越明显,下钩则反之。
因为短子线的钩饵和支点之间的距离短,与线组上部垂直面形成的角度小。
同等大小的饵团,上钩作用到支点的作用力会更大(杠杆原理),更直接。
4;在池底,双钩饵的牵引力的合力的作用,显示到漂尾格目上后,很难分离计算。
只能依据垂钓者的经验,通过中鱼后的情况来判断钩饵的拖底状态。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造成错误判断而不自知。
从以上几点您不难看出,悬垂底钓法在双钩托底的情况下,如果单独的去考虑单个钩饵重量,得到的很可能是个糊涂的结论。
相对真确的结论,须要综合考虑后,再参照中鱼的情况加以判断才行。
这就好比与两个娘子同床双飞,就必须同时考虑到公粮分配和体力分配的问题,否则肯定有一方有意见,对吗?悬坠底钓法中,双钩饵的托底程度问题,是需要认真对待的,子线太松太紧都对鱼讯有直接的影响。
这就好比享受双飞乐趣的同时,您还必须考虑到保留部分体力,当个“必胜客”,肯定比“麦当(裆)劳”划算的。
怎样科学合理的通过漂尾格目来把握判断双钩双饵的拖底状态来享受高效、准确中鱼的乐趣呢?这好像要享受双飞的乐趣,就必须先明白双飞的门道才行。
1;了解钩子的重量在漂尾上显示的格目很有必要。
明确了调目,在除去双钩后,知道漂尾在水面上所显示的格目点,可以相对准确判断在垂钓时是否真正的过底,也就是上部拖底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