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实词
必修一文言实词、虚词
必修一文言实词、虚词文言文必修一梳理(一)劝学一、实词1、学不可以已(停止)2、金就砺则利(靠近,接近)草创未就(完成)诸侯各就国(回到封地)侯嬴乃谢客就车(登上)就极刑而无愠色(遭受)3、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快,引申为洪亮)4、而致千里(达到)则两将之头可致于麾下(送到)致意(表达)致食客三千(招引,引来)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牵连)5、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6、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停止)7、用心一也(因为)用之所趋异也(因为)二、虚词1、于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从/比)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引出对象)2、而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转折)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吾尝终日而思矣(修饰)吾尝跂而望矣(修饰)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修饰/转折)顺风而呼(修饰)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因果)蟹八跪而二螯(并列)3、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兼词,“于之“)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语气词)4、之青,取之于蓝(代词)輮使之然也(代词)不如须臾之所学(助词,定中之间,无义)蚓无爪牙之利(定后标志)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的)三、常见的文言句式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状语后置)译: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译:(二)师说一、实词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岂,难道)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惑矣(糊涂)3、作《师说》以贻之(赠送)二、常用词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圣人之所以为圣(…的原因)2、是故无贵无贱(所以,因此)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一定)4、如是而已(罢了)三、虚词1、而人非生而知之者(承接)惑而不从师(转折)吾从而师之(承接)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并列)小学而大遗(并列)则群聚而笑之(修饰)2、之古之学者必有师(的)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主谓取独)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主谓取独)圣人之所以为圣(主谓取独)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前标志)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类,这一类)六艺经传皆通习之(音节助词)作《师说》以贻之(代词)3、其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代词)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代词)其皆出于此乎(推测,大概)其可怪也欤(多么)吾其还矣(祈使,还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祈使,一定)其孰能讥之乎(反问,难道)4、于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比、在)而耻学于师(向)于其身也(对于)其皆出于此乎(从)不拘于时(被)5、乎生乎吾前(在)其闻道也固先乎吾(比)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语气词)其皆出于此乎(语气词)6、乃今其智乃反不能及(竟然) 7、焉犹且从师而问焉(代词)四、常见文言句式翻译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译:2、不拘于时(被动句)译: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必修1文言实词知识归纳(完整版)
必修1第二单元文言实词归纳四.《烛之武退秦师》一、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
)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4.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5.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三、重要词语的含义1.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从属二主)2. 若不阙.秦(阙:quē侵损,削减)3. 因人之力而敝.之(敝:损害)4. 晋军.函陵(军:驻军)5.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若:假如)6.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犹:尚且)7.夜缒.而出(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8.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既:已经)四.一词多义1.鄙①越国以鄙远(边邑,这里用作动词)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庸俗,鄙陋)③孔子鄙其小器(看不起,轻视)2.许①许君焦、暇(答应,允许)②杂然相许《愚公移山》(赞同)③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约数)④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表处所)3.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没有,用来表示一种否定的假设或条件)②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含蓄,深奥)③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④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⑤见微知著(成语)(隐蔽,不显露)4.封①既东封郑(疆界,这里用作动词)②又欲肆其西封(疆界,名词)③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匣子)④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封存,动词)五.《荆轲刺秦王》一、通假字1.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高兴yuè)2.日以尽矣(以“”通“已”,已经)3.今日往而不反者(“反”通“返”)4.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震慑)5.图穷而匕首见(“见”通“现”)6.秦王还柱而走(“还”通“环”,绕)7.卒起不意(“卒”通“猝”)二、古今异义1、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重点实词】1、贰①从属二主。
(本文: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例: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左传•隐公元年》)②离心,背叛。
(例:夫诸侯之贿,聚于公室,则诸侯贰。
《左传》)③不专一。
(例:贰则疑惑。
《荀子•解蔽》)④再,重复。
(例: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雍也》)2、鄙(边境界封疆藩篱)①边邑,边远的地方。
(例:《为学》:“蜀之鄙有二僧。
”)(本文:“越国以鄙远”)②庸俗,鄙陋。
(例:《左传•庄公十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③看不起,轻视。
(例:《左传•昭公十六年》:“我皆有礼,夫犹鄙我。
”)3、许①准许。
(同现代汉语)②答应,听从。
(例:本文:“许之”、“许君焦、暇……”)③赞同。
(例《愚公移山》:“杂然相许。
”)④约数。
(例:《小石潭记》:“潭中鱼可百许头。
”许,左右)⑤表处所。
(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何许人,何处人)4、阙①què皇宫,引申为朝廷宫阙。
①què城楼,城阙。
①quē侵损,削减。
(本文:阙秦)①quē通“缺”5、微①没有。
(如果没有)(“微斯人,吾谁与归?”)(本文: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细小,轻微。
(同现义)③衰败国势衰微。
④精微微言大义。
(成语)⑤微服暗访:乔装。
⑥卑贱,人微言轻。
(低微)《史记•曹相国世家》:“参如微时,与萧何善。
”⑦隐蔽,不显露,悄悄。
见微知著(成语)微访(暗中查访)6、敝①坏,破旧。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使史更敝衣草屦。
”敝帚自珍②谦词敝人。
③疲惫。
(例:《资治通鉴》:“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④损害,衰败。
(本文:因人之力以敝之。
)使……疲敝。
【重点虚词】1、以①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
②敢以烦执事——以乱易整——拿,用,介词。
③越国以鄙远——表目的,来,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表结果,用来,连词。
⑤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把,介词。
必修一 文言文重点实词
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实词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有二心)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驻扎、驻军)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边邑)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希望)图:(考虑)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假如没有)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依靠)敝:(损害)以乱易整,不武。
易:( 替代)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对待)顾计不知所出耳顾:(不过、只是,轻微转折)持千金之资币物币:(礼品)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并、列)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遭受)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宽容、原谅)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通“猝”,突然)鸿门宴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犒劳)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交往)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登记官吏、人民)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责备)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估计)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胜:(能承受、能承担)沛公起如厕如:(往、到)必修一文言文重点实词烛之武退秦师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贰:()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唯:()图:()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微:()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因:()敝:()以乱易整,不武。
易:( )荆轲刺秦王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遇:()顾计不知所出耳顾:()持千金之资币物币:()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比:()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被:()愿大王少假借之假借:()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卒:()鸿门宴旦日飨(xiǎng)士卒,为击破沛公军飨:()素善留侯张良。
善:()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游:()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籍:()闻大王有意督过之督过:()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度:()沛公不胜杯(bēi)杓(sháo)胜:()沛公起如厕如:()。
必修一课内120个文言实词汇总(学生用)
15、辞 (1)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荆轲刺秦王》) (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 (3)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 (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鸿门宴》) (5)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鸿门宴》) (7)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 16、从 (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鸿门宴》) (2) 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鸿门宴》) (3)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鸿门宴》) (4) 樊哙从良坐。(《鸿门宴》) (5)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 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 宴》) (6)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 至军中,公乃入。” (《鸿门宴》) (7)“···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烛 之武退秦师》) 17、殆 18、当 1、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2、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3、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19、道 (1)至易水上,既祖,取道。(《荆轲刺秦王》) (2)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 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 宴》) (3)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鸿 门宴》) 20、得 (1)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2) 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鸿门宴》) (3)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庄不得击。(《鸿门宴》) (4)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 轲刺秦王》) (5) 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荆轲刺秦王》) (6)诚能得樊将军首。(《荆轲刺秦王》)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归纳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归纳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包括文言文实词词义的教学,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一)治1.故治国无法则乱(管理,治理)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安定,有秩序,与“乱”相对)3.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医治)4.不效则治臣之罪(惩处,处置)5.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对付、抵御)王1.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国王)2.沛公欲王关中,(称王)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王师:朝庭的军队)望1.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看,观察)2.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盼望)3.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希望)4.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恶1.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2.廉君宣恶言(丑,劣,不好的)3.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微1.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3.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小,微小)4.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5.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小数名,寸的百万分之一,常喻指细小的事情)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二)悉1.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相1.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2.儿已薄禄相(容貌,貌相)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宰相,丞相)5.于是舍人相与谏曰(一起)谢1.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3.乃令张良留谢(辞别)4.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辞别)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感谢)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7.及花之既谢(凋落)8.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信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诚实,忠诚,信用)2.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相信,信任)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5.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6.信誓旦旦,不思其反(信誓:真诚的誓言)7.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可靠的)8.言必信,行必果(守信用)10.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使者,送信的人,此指媒人)兴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兴起,发生)2.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发动,调发)3.大楚兴,陈胜王(兴盛,复兴)4.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5.夙兴夜寐(起、起来)6.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兴办、举办)高中语文必修文言文实词(三)行1.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行走)2.赵王畏秦,欲毋行(去,离开;前往)3.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实行;做)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5.白居易的《琵琶行》古诗的一种体裁幸1.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侥幸)2.大王亦幸赦臣(幸而,幸亏)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宠爱)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皇帝到来)5.阙然久不报,幸勿为过(希望)修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修理,整治)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修建,修造)3.邹忌修八尺有余(长,高)4.掌修国史(撰写)5.恐修名之不立(美好)6.臣修身洁行数十年(修养)徐1.不徐不疾(迟缓)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慢慢地、缓缓地)许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答应,允许)2.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期望)3.高可二黍许(表示大约和数量)4.不知何许人也(处所)。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实词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实词总结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的文言文实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物实词:
1. 描述人物特征,如貌、颜、容、姿、态、貌美、容貌、形貌等。
2. 描述人物行为,如行、止、立、坐、走、立定、行止等。
3. 描述人物心理活动,如忧、喜、悲、思、怀、恐惧、惊喜等。
二、动物实词:
1. 描述动物特征,如鸟、兽、犬、马、鱼、虫、翅、羽等。
2. 描述动物行为,如啼、叫、啼鸣、嘶鸣、嗥叫、嘶嘶等。
三、自然景物实词:
1. 描述天空,如云、月、星、日、晴、阴、雨、雪、风、霜、
露等。
2. 描述地面,如山、水、石、土、岸、岩、泉、泽、岭、崖、峰、峡等。
3. 描述植物,如花、草、树、林、叶、茂、芳、松、竹、柳、
桃等。
四、物品实词:
1. 描述器物,如车、舟、剑、弓、箭、鞍、缰、舆、盾、甲等。
2. 描述食物,如肉、酒、食、飧、粥、羹、饭、菜、果等。
3. 描述衣物,如衣、冠、巾、袍、带、履、袜、衫、裳、裙等。
五、抽象实词:
1. 描述情感,如爱、恨、怒、喜、悲、忧、思、欢、忿、怀、思、恋等。
2. 描述思维活动,如思、虑、念、想、忆、记、怀、思索、回忆等。
3. 描述道德品质,如仁、义、礼、智、勇、忠、信、诚、孝、悌、节等。
以上仅是高一语文必修上册文言文实词的一些例子,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实词。
这些实词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用于描绘人物形象、自然景物、物品等,丰富了文言文的表达方式。
高一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
高一文言文实词归纳整理一、名词1.人名: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中的“烛”是地名,“之武”是人名。
2.地名:如《过秦论》中的“山东”,是指崤山以东。
3.书名:如《陈情表》中的“李密”,是书名,也是人名。
4.官名:如《鸿门宴》中的“沛公”,是指刘邦,他曾被封为“沛公”。
5.事物名:如《阿房宫赋》中的“阿房”,是指地名,也就是阿房宫。
6.方位词:如《兰亭集序》中的“会稽山阴”,是指山的南面和北面。
7.时间词:如《过秦论》中的“孝文皇帝”,是指孝文帝的时期。
二、动词1.及物动词:如《师说》中的“教”,是指教诲的动作。
2.不及物动词:如《陈情表》中的“逃”,是指逃亡的行为。
3.使役动词:如《鸿门宴》中的“使”,是指派遣、命令的行为。
4.判断动词:如《师说》中的“是”,是指确认事物的动作。
5.能愿动词:如《师说》中的“能”,是指能够做到的动作。
6.趋向动词:如《劝学》中的“登”,是指攀登的动作。
7.形式动词:如《陈情表》中的“当”,是指担任、充当的动作。
三、形容词1.性质形容词:如《劝学》中的“高”,是指高度。
2.状态形容词:如《祭十二郎文》中的“悲”,是指悲伤的状态。
3.方位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东”,是指东方。
4.数量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百世”,是指许多世代。
5.疑问形容词:如《兰亭集序》中的“何许人”,是指什么样的人。
6.否定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不仁”,是指不仁爱。
7.时间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先”,是指从前。
8.程度形容词:如《师说》中的“优”,是指优秀、优越。
9.情态形容词:如《祭十二郎文》中的“痛定思痛”,是指极度痛苦后的反思。
10.区别词:如《劝学》中的“特殊”,是指与一般不同的。
11.关系形容词:如《过秦论》中的“之所以”,是指...的原因。
必修一古文实词
兵: 诸郎中执兵。名词,兵器。斩木为兵,揭竿 为旗\短兵相接\兵荒马乱\兵不血刃\秣马厉 兵\兵戎相见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名词,士兵。 秦兵旦暮渡易水 名词,军队。\兵强马壮 兵者,国之大事也。名词,战争,军事。\废 池乔木,犹厌言兵
兵不厌诈 动词,用兵打仗\兵贵神速
解
1、可以解燕国之患 动词,解除,解救。 2、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动词,此用本义,用刀 剖开动物肢体。 3、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动词,分开。 4、 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动词,解释。 5、毁其盆,解其棕缚 动词,解开。\解民倒悬 6、土崩瓦解 动词,分裂,涣散。 7、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动词,解答。 8、谓颜太师以兵解 动词,解脱躯壳而成仙, 解脱。 9、缉捕使臣已将秋公解进 动词解送,读jiè。 10、解元 乡试中第一名为“解元”,读 ji è。 11、太后之怒少解 动词,缓解,缓和 12、排忧解难 动词,排解,和解 \浑身解数 \解
将军岂有意乎 古义:有心意,此引申为同意、愿意。 今义还有“故意”之意。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遇:古义:对待。今义: 遇到,碰上。 深:古义:刻毒,今义:有深度,与“浅”相对。 持千金之资币物币:古义礼品;今义货币。 诸郎中持兵郎中,古义宫廷的侍卫;今义中医医生。
•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 古义:在这时,今义; 表顺承关系或另提一事。 终已不顾 古义:不回头。今义:不照顾,不考虑, 不顾忌。 左右乃曰 古义:皇帝周围的侍卫人员。今义:表两 种方向;或表大体范围;有时亦有控制之义。
• • • •
4、阙 ①què 古代宫殿前两边的高建筑物。 ②què 城楼 ③què 皇宫,引申为朝廷 诣阙上书,书久 不报。 • ④quē 侵损,损害,削减。若不阙秦,将焉 取之? • ⑤ quē 豁口,空隙。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 连山,略无阙处。 •
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
高一语文必修一中的文言文实词虚词总结在高一语文必修一的学习中,文言文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掌握其中的实词和虚词,对于理解文言文的含义、提升阅读和翻译能力至关重要。
以下是对必修一中常见实词和虚词的总结。
一、实词1、爱喜爱,喜欢。
如“晋陶渊明独爱菊”(《爱莲说》)。
爱护。
“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
2、安怎么,哪里。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
安稳,安定。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被表示被动。
“同舍生皆被绮绣”(《送东阳马生序》)。
通“披”,穿。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4、倍加倍。
“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5、本草木的根或茎干。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
本来,原来。
“此之谓失其本心”(《鱼我所欲也》)。
6、鄙边疆,边远的地方。
“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鄙陋,目光短浅。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
7、兵兵器,武器。
“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过秦论》)。
军队。
“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8、病疾病。
“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
困苦不堪。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9、察观察,仔细看。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石钟山记》)。
明察,了解。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10、朝早晨。
“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廷。
“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
朝代。
“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
11、曾曾经。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行》)。
连……都……,竟。
“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12、乘驾,坐。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趁着,凭借。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过秦论》)。
13、诚真心,真诚。
“帝感其诚”(《愚公移山》)。
如果,果真。
“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
14、除授予官职。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总结在高一语文学习中文言文是不可缺少的,而文言文要注意的就是实词虚词等,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一)安1.风雨不动安如山(安稳)2.何故置某于安闲之地。
(安全)3.然后得一夕安寝(安逸)4.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5.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安置、安放)6.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哪里)7.衣食所安(养生)8.既来之,则安之(使——安)爱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爱护)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喜欢,爱好)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4.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慕,欣赏)6.古之遗爱也(恩惠)7.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通“薆”。
隐蔽,躲藏)倍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3.焉用亡邻以陪郑(通“倍”,增加)4.每逢佳节倍思亲(越发、更加)(《孙子兵法?谋攻篇》中说:“凡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即用兵的一般原则和方法,兵力十倍于敌时就包围它,五倍于敌时就进攻它,两倍于敌时就分化它,以造成绝对优势,然后将其各个击灭。
和敌人势均力敌时有战胜敌人的能力,数量少于敌人时有骚挠(“逃”为“挑”之借字,训为“挠”)敌人的能力,力量弱于敌人时有避开敌人的能力。
)被1.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表示被动,助词)3.将军身被坚执锐(通“披”,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4.被发行吟泽畔(通“披”,披散)5.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被子)6.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高一语文文言文实词(二)本1.凡植木之隆,其本欲舒,(草本的根或茎干)2.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3.本在冀州之南(本来,原来)4.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5.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6.若止印三二本(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7.此之谓失其本心(天赋的善心)8.本未倒置(树根,树梢,引申为主次,先后等)9.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3.鄙人不知忌讳。
高中语文必修一实词归纳.doc
10《赤壁赋》望1.望:看。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译:向西看夏口向东望见武昌山峰2.望:名声。
先达德隆望尊译:前辈老师德高望重3.望:望口。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FI如1.如:至I」。
纵一苇之所如译:听任小船飘流到各处,凌于苍茫的万顷江而Z上2.如:如同。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译:因而只能把箫声的余音寄托给这悲凉的秋风。
尾声凄切,婉转,悠长,如同不断的细丝3.如:不如。
明日,徐公来,孰视Z,自以为不如译:第二天,徐公来,我看见后,自以为不如他好看4.如:一致。
玉如其言译:大约是说言行一致吧安1.安: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译:风雨吹不动,安稳如泰山2.安: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译:这样Z后才知道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3.安;养生.衣食所安弗敢专译:衣食这类养牛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有,一立把它分给别人4.安:代词,哪里。
而今安在哉译:而今在什么地方呢?5.安:怎么。
燕雀安知鸿鹄Z志哉译:燕雀怎么知道鸿鹄的志向呢?之1.之:代词,他们。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译:这吐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人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倍任他们2.之:取独。
取之不尽,用之不蝎译:取得不用禁止,使用不会蜩尽。
3.Z:。
壬戌Z秋七刀既望译:壬戌年秋,七月十六日11《陈情表》朝1.朝:早上。
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译:性命就要不保,早上的时候还不知道晚上是否还活着。
2.朝:晋朝建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译: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看清明的政治教化3.朝:朝拜。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译:燕赵韩魏这儿个国家听说齐国的政绩厉都到齐国朝拜许1.许:准许。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译:想姑H迁就私情,但是报告申诉乂得不到准许2.许:左右。
潭中鱼可百许头译:小石潭中有鱼人约一百条左右3.许:什么地方。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译: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则1.贝山这。
此则岳阳楼Z大观也译: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壮丽的景彖啊2.贝IJ:那么。
盖将白具变者而观之则犬地曾不能以一瞬译:如果从它变化的方而去看,那么天地间没有一样事物是相同的,一瞬间都没有保持过原状3.贝ij:可是。
必修一文言实词整理
必修一文言文字词整理一、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
(有:同“又”。
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知:同“智”,智慧。
)4.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同“授”,教授。
)6.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同“逗”,句中停顿。
)7.或师焉,或不焉。
(不:同“否”。
)8.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同“凭”。
)9.山川相缪。
(缪:同“缭”,连结,盘绕。
)10.举匏尊以相属。
(尊:同“樽”,酒杯。
)11.自余为僇人。
(僇:同“戮”,刑辱。
)12.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趣:同“趋”,往,赴。
)二、词类活用1、意动用法(1)孔子师.郯子、苌弘(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2)吾从而师.之(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5)而耻.学于师(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6)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7)望西山,始指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奇异)2、使动用法(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形容词使动用法,使……走得快)(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动词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3)苏子愀然,正.襟危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正,整理)3、名词作状语(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名词作状语,每天)(2)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名词作状语,向上;向下)(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4)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5)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4、名词作动词(1)吾师.道也(名词作动词,学习)(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名词作动词,从师学习)(3)君子不齿.(名词作动词,提及,谈论)(4)其下.圣人也亦远矣(名词作动词,低于,不及)(5)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作动词,游泳)(6)歌.窈窕之章(名词作动词,歌咏)(7)下.江陵,顺流而东.也(名词作动词,攻占;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9)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5、形容词作动词(1)位卑则足羞.(形容词作动词,感到羞耻)(2)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穷尽)(3)入森林,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到……尽头,穷尽)6、形容词作名词(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作名词,圣人;愚人)(2)小.学而大.遗(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3)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7、数词作形容词用心一.也(形容词作数词,专一)。
必修一课内120个文言实词汇总(学生用)
必修一课内120个文言实词汇总姓名:开始时间:完成时间:1、爱2、安1、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2、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3、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4、倍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本6、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4)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7、兵(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荆轲刺秦王》)(2) 秦兵旦暮渡易水。
(《荆轲刺秦王》)(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5)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6)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荆轲刺秦王》)(7) 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鸿门宴》)8、病9、察10、朝11、曾12、乘13、诚(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荆轲刺秦王》)(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14、除15、辞(1)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荆轲刺秦王》)(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3)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鸿门宴》)(5)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6)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7)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烛之武退秦师》)16、从(1)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
语文必修一课本文言文重点实词虚词解释归纳
高一课内重点文言文复习1、木直中.绳:合于,符合2、金就砺.则利:磨刀石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广泛的学习,广博的学习4、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明:明达5、吾尝终日而.思矣:表修饰6、而见者远:但远处的人也能看得见7、假.舆马者:借助8、非利.足也:使……快9、而绝.江河:横渡;渡10、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天性,禀性11、风雨兴焉.:兼词,在这里12、而.神明自得:表因果13、故不积跬步..:半步14、锲.而不舍:雕刻15、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16、用.心一也:因为17、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藏身,托付古今异义18、古之学者..必有师:求学的人19、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用来……的受通“授”教授2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状语后置21、是故..无贵无.贱:因此无论22、吾师.道也:学习23、其.皆出于此乎:表推测语气,大概24、彼.童子之师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那些25、或.师焉,或否焉:有的26、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学习27、师不必..贤于弟子:不一定28、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29、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30、少焉.:形容词词尾31、纵一苇之所如.:往32、倚.歌而和之:按着33、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意动用法34、顺流而东.也:东下,名词作动词35、固.一世之雄也:本来36、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竟然,简直37、自余为僇.人:通“戮”刑辱38、始指异.之:认为……奇异39、穷山之高.而止:最高峰形容词作名词40、然后..知是山之特立:这样以后41、故为之文以志.:记42、萦青.缭白.:形容词作名词青山白水补充:1、輮.以为轮:使……弯曲2、虽有槁暴...:通“又”槁:枯暴:通“曝’晒干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检验反省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清楚5、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善行形容词作名词6、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难道7、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一般人8、而耻.学于师:以……为耻9、爱其子,择师而教之,於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糊涂10、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11、或不.焉:通“否”不从师12、吾子不齿..:不屑一提13、圣人无常.师:固定的14、郯子之徒.:一类人15、术业..有专攻.:学问和技艺研究,学习16、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赞赏赠送17、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越过18、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19、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通“凭”20、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21、倚歌而和.之:唱和22、正.襟危坐:使……端正整理23、山川相缪.:通“缭”盘绕2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破攻下:斟酒横执长矛25、酾酒..临江,横槊赋诗26、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2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渔砍柴名词作动词28、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伴侣29、寄蜉蝣..于天地:像蜉蝣一样30、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轻易得到31、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最终32、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果3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通”食”享用34、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怨:哀怨。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文
高中语文必修一文言知识(练习3)篇目:《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烛之武退秦师》——《左传》一、文言实词1.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语气词,了)(2)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3)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侵损,削减)(5)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6)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2.古今异义(1)贰于楚也古义:从属二主,动词今义:“二”的大写,数词(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3)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使者,出使的人今义: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今义:尊称别人的妻子3.词类活用(1) 名词作状语。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在东方、在西方)夜缒而出(在夜里)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夕:在早上、在晚上)(2) 名词作动词。
晋军函陵(驻军、驻扎在函陵)(3) 形容词使动用法。
阙秦以利晋(使……受益)(4) 形容词用作名词。
越国以鄙远(鄙:远方的土地)共其乏困(乏困,缺少的东西)(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邻之厚,君之薄也(变雄厚,变削弱)(6) 动词使动用法。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亡)/阙秦以利晋(阙:使……损害)烛之武退秦师(退:使…退却)4、一词多义说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欢喜,高兴)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陈述)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杂说,一种文体)微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则名微而众寡(细小,轻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略微)辞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停数日,辞去(告别)不辞劳苦(推托)二、文言虚词三、文言句式1.判断句2.省略句(1)(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主语“烛之武”)(2)(晋惠公)许君焦、瑕(省主语“晋惠公”)(3)子犯(晋侯)击之(省动词宾语“晋侯”)(4)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介词宾语“之”)(5)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省介词宾语“之”)(6)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介词“于”)3.倒装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介宾结构后置)(2)且贰于楚(于楚贰,介宾结构后置)(3)佚之狐言于郑伯曰(于郑伯言,介宾结构后置)(4)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宾语前置)《荆轲刺秦王》——《战国策》一、文言实词1 . 通假字秦王必说见臣(说,通“悦”,yuè,高兴。
人教版必修一课文120个文言实词汇总
必修一课内120个文言实词汇总爱安1、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疑问代词,怎么、哪里2、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鸿门宴》)疑问代词,什么地方、哪里被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动词,遭受、蒙受。
倍1、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通“背”,违背、背叛、反叛。
本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名词,边界、疆界(2)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形容词,见识短浅(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烛之武退秦师》) 名词作动词,变成边界/当作疆界;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变成边界/把···当作边界。
(4) 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荆轲刺秦王》)形容词,粗俗兵(1)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荆轲刺秦王》)名词,军队(2) 秦兵旦暮渡易水。
(《荆轲刺秦王》)名词,军队(3) 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名词,军队(4)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荆轲刺秦王》)名词,兵器。
(5) 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荆轲刺秦王》)名词,兵器。
(6) 方急时,不及召下兵。
(《荆轲刺秦王》)名词,士兵、侍卫。
(7) 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
(《鸿门宴》)名词,军队病察朝曾乘诚(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
(《荆轲刺秦王》)表假设,如果、果真(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荆轲刺秦王》)副词,的确、确实除辞(1)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荆轲刺秦王》)动词,辞别、告别(2)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鸿门宴》)动词,推辞、拒绝(3)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鸿门宴》)动词,辞别、告辞(4)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高一语文文言实词集锦
高一语文文言实词集锦学习语文文言文,高一学生必然会遇到各种实词,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文言实词,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文言实词(一)鄙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名词)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形容)3.鄙人不知忌讳。
(鄙人,复合词,自称的谦辞)4.孔子鄙其小器(轻视,动词)兵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兵器,军械)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士兵,军队)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用兵策略,战略)4.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名词作动词)5.赢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兵符,复合词,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病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疾病,名词)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形容词)3.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名词)4.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动词)5.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动词)6.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动词)察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仔细看,观察)2.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3.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4.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形容词)5.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看清楚)6.人至察则无鱼(精明,形容词)朝cháo1.朝服衣冠(zhāo早晨)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朝见,朝拜)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朝见,朝拜)4.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廷)5.两朝开济老臣心(朝代)6.期年不听朝(朝政)7.坐南朝北(对、向,动词)高一语文文言实词(二)曾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副词,用作加强语气,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曾经,副词)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副词)4.是高、曾时为一户(与自己隔两代的亲属,名词)5.曾益其所不能(通“增”,增加,动词)乘chéng1.乘犊车,从吏卒(驾车,坐车,骑马)2.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趁着,凭借)3.自京师乘风雪(冒着,动词)4.比至陈,车六七百乘,(shèng量词,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5.乘鄂渚而反顾兮(登上)6.以乘韦先,牛二十犒师(shèng四,数词)辞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言词,言语)2.皆好辞而以赋见称(文词,文学)3.动以朝廷为辞(藉口)4.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推辞)5.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告别,辞别)6.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古代的一种文体)7.大礼不辞小让(讲究,计较)8.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辞令,应酬的言辞)9.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辞谢,婉言道歉)10.近者奉辞伐罪(命令)从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使…跟随,带着)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顺从)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向——学习)4.樊哙从良坐(依傍)5.从此道至吾军(由,自,介词)6.弟走从军阿姨死(参与)7.其从如云(随从的人,名词)8.欲不可从(放纵,动词)9.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zòng次于最亲的亲属,堂房亲属,名词)10合从缔交,相与为一(通“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必修一文言文实词整理表姓名:职业工种:申请级别:受理机构:填报日期:A4打印/ 修订/ 内容可编辑文言文实词一词多义集录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
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
②通“促”,催促。
8.劾:举报,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
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①听说,听见;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
对于义项②要特别注意。
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当:判刑,判罪。
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
“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二、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
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
(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
“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三、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
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
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
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
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四、相对稳定的通假字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 (《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 (《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 (《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
“无内诸侯军”9.郤,通“隙”:隔阂,矛盾。
“令将军与臣有郤” (《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五、表示时间的词高考文言文的第三题,错误项设置的一般特点是:个别字词的错译和打乱原文的六要素,即主要是人与时、地、事的错接。
错译的字词以上面的词为常见。
至于人与时、地、事的错接,也就是故意让这几个要素和主人公张冠李戴,因此,我们不应忽略一些能暗示前后事件关系的时间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六、官员调动升迁的相关字词1.表示授予、提升:①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②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推荐,任以官职。
③荐、举、引:由地方或某官员向中央推荐,任以官职。
④简、铨:选拔。
⑤起:起用,起家就是起于家,在家里受征召任以官职。
⑥拜、除、授:任命,授以官职。
⑦擢、拔:提升;⑧主、秉、典:主管;后面带的经常是管理的职责。
⑨知、守,尹:主管,主持。
后多跟地点,知某州、守某郡、就是做某州(郡)的长官,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尹京,即做京城的长官。
2.表示降职、罢免:①贬:降职。
②迁:降职(明显的有“左迁”,但“累迁”多是升职)。
③谪:被流放或被贬职。
④罢、免、黜、废:免官,废弃不用。
⑤放:驱逐,流放。
⑥出:离开京城,外调(古人以入京任官为荣)。
3.表示调动:迁、补、转、调、徙、改。
4.表示兼职:领:同时掌管、兼任较低的官职。
5.表示代理,暂时担任:署、权、行或行走。
七、其他常见实词考查义项1爱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爱惜,吝惜)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爱惜,吝惜)古之遗爱也(恩惠)爱而不见,搔首踯躅(隐蔽,躲藏)2安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安抚,抚慰)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衣食所安(养生)3被禹,汤被之矣(蒙受,遭受)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覆盖)4倍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背叛,违背)五则攻之,倍则分之(一倍,加倍)焉用亡邻以倍郑(增加)5本盖亦反其本矣(根本。
基础)今存其本不忍废,道中手自钞录(版本,稿本)是无难,别具本间章(臣子给皇帝的奏章或书信)抑本其成败之迹(推究本源、考查)6鄙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边界地方)鄙*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庸俗,浅陋,鄙俗)孔子鄙其小器(轻视)7兵左右欲兵之(用兵器杀人)8病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困苦,困乏)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毛病,缺点)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担心,忧虑)夫粜,二十病农,九十病末(损害)今人乃以俭相诟病(责备、羞辱)9察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详审)虽不能察,必以情(了解,弄清楚)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察察,洁白的样子)人至察则无鱼(精明)10曾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有时相当于连----都----或竟、竟然)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竟然)11就金就砺则利(接近,依*)连辟公府不就(赴任,就职)轲自知事不就(完成,达到目的)当日知其所亡以就懿德(成就)12举举类迩而见义远(举出,提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发动,举行)永元中,举孝廉不行(推荐,推举)吾不能举全吴之地(总合,聚合,拿)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全,皆)杀人如不能举(尽)兔起凫举(飞)主人不问,客不先举(动问)卒叫,函谷举(攻占、占领)13绝佛印绝类弥勒(极,最,非常)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横渡)14堪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经得起,忍受)可堪回首,佛狸祠下(能够,可以)不堪吏人妇,岂合今郎君(胜任)15克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能够)然操遂能克绍(战胜,攻破)子克家(肩负,引申为担当、胜任,担当家务)克已奉公(克制、约束)与克期俱至(限定、约定)16类有植土龛岩,亦此类耳(种类)举类迩而见义远(事例)中会殿阁,类兰若(类似,象)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类推)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条例)17怜独不怜公子姊耶?(怜悯,同情)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可怜:可爱)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爱戴)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可惜)18弥夜雪初霁,荠麦弥望(满,遍)奉之弥繁,侵入愈急(越,更加)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经、终)19莫至莫夜月明(通暮读mu,日落的时候,傍晚)其事体莫须有(表测度、或许)20乃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你)悉使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于是,就,才)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却,竟然)至城东,乃有二十八骑(只,仅仅)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求之,自以为得其实(表意外,竟然)21内家有一堂二内(内室)距关毋内诸侯(通“纳”,接纳)内狼于囊(通“纳”,放进)百姓内粟千石,拜爵一级(交纳)22期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希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周(年),月)期曰:“暮见火举而俱发”(约定,约会)23奇大将军邓骘奇其才(以----为奇,惊异)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零数)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适宜,适合)此奇货可居(珍贵的)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佳、好、宜)24迁战,守,迁皆不及施(迁移)终继五国迁灭,何哉(改变)再迁为太史令(调动官职)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贬谪,放逐)25请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请求,请求对方做某件事)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请求,相当于请允许我,请让我)乃置酒请之(宴请)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谒见、谒问)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困窘,处境困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不得志,不显贵,与达相对)所识穷乏者得我欤(贫困)穷巷陋室穷山恶水(僻、荒)公孙衍穷张仪(困窘)27去欲呼张良与俱去(离开)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距,距离)人所畔者,天所去也(丢弃、厌弃、失掉)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去去:越去越远,往前走了又走)28劝一曰主用足,二曰民赋少,三曰劝农功(勉励,奖励)夫有功者必赏,则爵禄厚必劝(受到鼓励)29却相如因持壁却立(退,退回)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使---退,击退)却之为不恭(拒绝,推却)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还,再)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回头)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但是、可是)30如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到 ---去,往)先生如其指(依照,遵从)恂恂如(----的样子)31若若入前为寿(第二人称代词,你,你的,也表示复数,你们)32善素善留侯张良(友好,亲善)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擅长:善于)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
引申为揩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做好、处理好)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喜欢、羡慕)33少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稍微)显王左右素习知苏秦,皆少之(瞧不起、轻视)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能承受,禁得起,能忍住)刑人如恐不胜(尽)予观夫巴陵胜状(优美的,好的)35识鄙夫寡识(知识,见识)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记住)36使时周瑜受使至番阳(使命)周公之逮所由使也(主使,指使)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假使)37是觉今是而昨非(正确,认为正确)是又在六国下矣(这个,这样,这些)38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到……去)贫*有此女,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从上观之适与地平(恰好)适为虞人逐(刚才)又以适去,竟不自得(流放,贬职)39孰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谁,哪个)40属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连接,连缀)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掌管)若属皆且为所虏(等、辈)41数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命运)数吕师孟叔侄为逆(列举)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法则、规律)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技艺、方术)42率大率用根者,若有宿根,须取无茎叶时采(大致,一般,这个意义又说成大率)六国互丧,率赂秦耶(全都,一概)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顺着、沿着)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规格、标准)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频率、比率)43私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私见张良(私下,私密地)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私交、秘密的活动)45素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白色的生绢)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白色的)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空,白白地)素善留侯张良(向来,一向)披心腹,见情素(真情、本心)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没有文采的)46汤臣请就汤镬(热水,开水)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汤药)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汤汤:大水急流的样子)47涕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涕零:流泪)48徒徒以吾两人在也(只,仅仅)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徒属:所属的人)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门人、弟子)高祖亭长,为送徒郦山(指服劳役的犯人)49亡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逃亡,逃跑)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失去,丢失)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通无没有)孔子伺时其亡也而往拜之(出外、不在)50王沛公欲王关中,(称王,统治天下)51望在丁卯三月之望(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并、汾乔木,望秋先陨(临近)怨望(埋怨)52恶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厌恶,嫉妒)以小易大,彼恶知之(怎么,哪)53微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偷偷地,悄悄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不暴露,深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如果不是)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表否定,不、不是)54悉赵王悉召群臣议(都,全)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周全,详尽)丞相亮其悉朕意(知道)料大王之卒,悉之不过三十万(尽其所有)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详尽地叙述)55相伯乐学相马(观察,审察)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帮助,辅助)杂然相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代词)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起)某亦守法,与公甚相得(相得,相投合)56谢阿母谢媒人(推辞,谢绝)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道歉,认错)乃令张良留谢(辞别)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告诉)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请问)57信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确实,实在,的确)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随意,随便)欲信大义于天下(同“伸”,伸张)58兴遇游僧澄源至,兴甚浓(兴致)事不成则礼乐不兴(作)59行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行为,品行)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将,将要)古诗的一种体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