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
西方服装发展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答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围巾的构成。
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
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
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在前面用大约10cm长的别针固定起来。
西方服装发展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简述古代西亚和北非服装的种类与特点,并举例分析它们对古代欧洲服装产了怎样的影响?答 1、古代西亚最具有代表性的服饰有(1)苏美尔服饰,最大的特点就是单纯,男女同质同形,用一种称为卡吾拉凯斯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2)巴比伦服装是缠绕式,衣长至膝下的卷衣。
(3)亚述服饰流苏穗饰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4)波斯服饰一种是坎迪斯长衣,袖子呈现喇叭状,在后肘处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另一种是合身的齐膝上衣和齐足的长裤。
2、北非服装(1)腰衣罗印克里斯用一块布围裹于腰臂上的简单装束,以长短、褶饰的变化来区分阶段,平民较为简单,贵者复杂,衣前加三角形饰纹,用糨糊把布固定出直线褶。
(2)筒形衣裙合体简单呈筒形紧身,从胸下直到踝骨,用腰带或背带固定,图纹丰富。
(3)褶纹衣式样有两种: 套头式卡拉西里斯,一种套头的简单长袍,短袖,无纽扣;包缠式的多莱帕里是以长布缠绕披挂在身上形成垂褶装束(4)组合装束是上衣和下裙或裙衣和围巾的构成。
欧洲服装的源头来自亚非的文明古国,经数千年演变最后形成西方服装的本土风格.这一文化脉络清晰可见,埃及女子的筒形衣、波斯人的坎迪斯、克里特岛女子的紧身上衣与钟形裙、希腊的希顿和希玛纯、罗马的托加和丘尼卡都是代表性服装,而且彼此之间有着本质上的联系,希腊的希顿、罗马的托加和埃及的多莱帕里、巴比伦的卷衣可说是一脉相承。
2、举例说明古代希腊的服装样式及其特点,并比较希顿的两种样式的形制与审美特点。
多里克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
一般用一块长方形的白色毛织物,长边等于伸平两臂后两肘之间距离的2倍,短边等于从脖口到脚踩的长度再加上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穿着时,先把长方形向外折,折的量等于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这段折返叫“阿波太革玛”。
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地布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上从后面提起布,在前面用大约10cm长的别针固定起来。
中外服装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西安工程大学
第一章测试1.“十字型、整一性、平面化,”是西方服装结构特征。
A:错B:对答案:A2.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发展的。
A:错B:对答案:B3.服装史是一部不同地域人类的风俗史,因为()A:地域的差异B:社会习俗的不同C:人类居住环境D:民族的不同答案:ABCD4.学习《中外服装史》还需涉及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如()A:哲学B:文化艺术C:宗教D:经济科技答案:ABCD5.中国传统服装从结构特征看,其特征为()A:立体形B:平面化C:十字型D:整一性答案:BCD第二章测试1.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发现了一枚古针。
A:对B:错答案:A2.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饲养家蚕和制作丝绸的国家。
A:错B:对答案:B3.胡服的形制特征为:短衣、长裤、革靴、裹腿,款式窄紧,便于活动。
A:错B:对答案:B4.商朝时期,服装主要采用上衣下裳制。
A:对B:错答案:A5.春秋战国时期,服装上最明显的变化为()的盛行,胡服的出现。
A:深衣B:袍服C:汉服D:长衫答案:A6.下列那项不属于冕冠的组成部分()A:笄、纽B:旒、黈纩C:丝、紘D:綖板、充耳答案:C第三章测试1.“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制国家。
A:对B:错答案:A2.男子在袍服的里面会穿内衣,称为中单。
A:错B:对答案:B3.秦汉时期,男子袍的特点为()A:上衣下裳连属B:交领C:“张袂成荫”D:右衽答案:ABCD4.秦汉时期的女子,由于绾髻的方式不同,所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古人给这些髻式起了不少新鲜的名称()A:迎春髻B:垂云髻C:倭堕髻D:双环望仙髻答案:ABC5.汉代流行的“堕马髻”是由谁发明的()A:卫子夫B:赵飞燕C:蔡文姬D:孙寿答案:D第四章测试1.以下哪些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男子的着装风尚?A:戴冠B:褒衣博带C:扎巾D:长衫为尚答案:ABCD2.魏晋时期女子在腰间穿一个(),主要是用来束腰的,款式长短不同叫法略有不同。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答案
中外服装史复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 古代中国的服装体系以______为代表,其特点是上衣下裳,宽袍大袖。
2. 欧洲中世纪的服装风格以______为典型,强调垂直线条和对称性。
3. 16世纪法国的______是当时欧洲最流行的服装款式之一,其特点是紧身胸衣和宽大的裙摆。
4. 日本和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时期,其设计体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美学。
5. 20世纪初,______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服装的诞生,其特点是简洁、实用和舒适。
二、选择题1.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服装的特点?A. 宽袍大袖B. 垂直线条C. 绣花装饰D. 丝绸材质答案:B2.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服装风格发生了哪些变化?A. 强调人体曲线B. 采用直线剪裁C. 服装颜色单一D. 服装材质粗糙答案:A3. 巴洛克时期的服装特点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复杂的褶皱B. 明亮的色彩C. 简洁的线条D. 装饰性的蕾丝答案:C4. 以下哪一项不是日本和服的特点?A. 直筒形设计B. 多层布料C. 宽大的袖子D. 紧身胸衣答案:D5. 20世纪60年代,以下哪一项是服装界的创新?A. 迷你裙B. 紧身胸衣C. 宽大裙摆D. 长筒袜答案:A三、简答题1. 简述古代中国服装的主要特点。
答:古代中国服装以汉服为代表,其特点包括上衣下裳的设计,宽袍大袖的剪裁,以及精美的绣花装饰。
服装材质多采用丝绸,体现了中国古代的纺织技术和审美观念。
2. 描述欧洲中世纪服装的主要风格。
答:欧洲中世纪的服装风格以哥特式为典型,强调垂直线条和对称性。
服装剪裁多为直线,颜色较为单一,材质以羊毛和亚麻为主,体现了中世纪社会的宗教氛围和保守思想。
3. 说明16世纪法国服装的特点。
答:16世纪法国的服装特点是紧身胸衣和宽大的裙摆,这种设计强调了女性的腰身曲线和优雅姿态。
服装材质多采用丝绸和天鹅绒,装饰性蕾丝和珠宝也是常见的元素。
4. 阐述日本和服的文化意义。
答:日本和服是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筒形设计和多层布料体现了日本的审美观念和礼仪规范。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
中国服装史复习整理1、 贯口衫 : 用相当于两个身长得一块衣料对等相折 , 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口 , 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 , 前后两片 , 以带系束成贯口衫。
2、 司服: 专管服制实施 ,安排帝王穿着得官员。
3、 内司服 : 专管王后在仪式上穿着得官员。
4、 冕服 :包括冕冠 ,玄衣纁裳 ,腰间束带 ,前系蔽膝 , 足登舄屦。
玄衣熏裳 (玄:黑; 纁: 绛 红)上以象征未明之天 , 下以表示黄昏之地 , 然后施之以纹。
5、 十二章纹饰 :( 上绘下绣 ,上下各六章 )绣日月星辰 ,取其临照 ;绣山形,取其稳重 ;绣 龙形取其应变 ;绣华虫(雌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绘藻,取其洁净 ;绣火取其光明 ; 绣粉米 (白米 )取其滋养 ;绣黼(斧) 形取其决断 ;绣黻 (双兽相背形 )取其明辨。
6、 蔽膝 : 腰间束带 , 带下佩之为蔽膝。
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 , 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 , 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得尊严了。
冕服中称为“芾” , 祭服中曰“黼”或“黻“。
其 它服装上成韦 bi 。
7、 百家争鸣导致列国服饰异俗 : 儒家提倡“宪章文武”“约之以礼”“文质彬彬” 道家提出“被 (披)褐怀玉”“甘其食 , 美其服” 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奢华 , “食必常饱然后求美 , 衣必常暖然后求丽 ,居 必常安然后求乐”荀况: 强调“冠弁衣裳 ,黼黻文章 ,雕琢刻镂皆有等差” 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得同时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 , 反对修饰”8、 深衣 : 春秋战国特别就是战国时期盛行得一种最有代表性得服式。
“续任钩边”, 开得很低 ,领口露出内衣 ,袍服下摆花饰边缘 , 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 ,并根据下 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
11、 秦汉时期冠有 :冕冠(平天冠 ) 、长冠(多为宦官、 侍者用“高祖冠或刘氏冠” )、()()12、 秦汉冠得诸多样式 :冕冠: “平天冠”长冠: “高祖冠”、“刘氏冠” , 多为宦官、侍者用。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中西服装发展史(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中国服装史(上)1. 简述人类服装的始创过程?答:一裸体时期距今是300万到20万年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进入了直立行走时期称为猿人,使用简单的石器和天然火。
这期间地球上经历了三次冰河时期,人类那时候靠的是自身的体毛来调节体温;二兽皮草叶装饰期:距今25万年---1万年前,进入了智人阶段,晚期智人能利用股骨头制作鱼叉、鱼钩和骨针,还能利用兽牙、贝壳、石子制作成项链,人们还学会了人工取火并能把兽皮经过简单的处理之后包裹身体。
用草叶来制作服装来修饰自己;三:纤维织物时期:随着冰河时期的结束,气温开始变暖,人们的生活方式开始改变,开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也开始发展起来,并使用了新的工具和用品,人类逐步掌握了制造皮革以棉、麻、毛和编织等技术,原始的服装有了很大的进步。
2.关于人类着装的动机有那些?分析具体内容,并谈谈你对人类为何穿衣服的看法?答:一、生理需求:1.气候适应学说,人类在地球上了经历了多次的冰河时期,一开始的时候是利用自身的体毛来维持体温,后来就利用动物的兽皮来制作服装来保护自己的身体抵御寒冷。
2.身体保护学说:人类在采集和狩猎的时候,难免受到伤害,尤其在直立后的人类性器官的保护于是发明了不同的保护性衣服,来保护头部,驱赶,四肢以及性器官保护,于是发明了皮带,尾饰物等来驱赶蚊虫的叮咬;二、心里需求论:1.护符说:原始的人类相信万物有灵,对给人们带来疾病灾害的凶灵,需求来躲避,在求安的形式在身体上披挂了饰物,这样就不让凶灵来威胁自己。
2.象征说:原始的人们中的勇敢者、首领、富有者为了自己的地位和力量、权威与财富用一些有象征意义的物件挂在自己的身上,诸如动物的牙齿、珍禽的羽毛、稀有的贝壳、玉石等。
3.装饰审美说:为了美化自身,原始人类在自己的身上刻画纹样、染齿、涂甲等;三、性需求学说:遮羞学说、吸引学说1.影响服装变化的因素有那些?答:一、环境因素:1.自然环境2.社会环境:政治思想、科技与经济、习俗心理与时尚;二、功能因素:物质功能因素、精神功能因素2.服装变化的速率依赖于哪两股作用力?它们分别包括哪些内容?答:一、阻力因素:⑴落后的经济:经济不发达的时候人们是怎么样生活的?只有人类解决了生活的问题物质和精神都好的时候才更人也追求服装的变化,如果基本的温饱问题都解决不了谈不上服装的变化。
西方服装史答题简版
外国服装史复习题汇总附参考答案1、古埃及人喜用什么材质的服装面料最喜用哪一种服装色彩是通过何种方式将缤纷的色彩代入其服饰之中的答:1古埃及人喜欢用亚麻的服装面料;2古埃及人的服装最喜用亚麻的本白色;3古埃及人通过首饰、配件装饰手段将缤纷的色彩带入到其服饰之中.2、古埃及服饰是以怎样的方式体现穿着者的身份和地位的答:古埃及各阶层的人都穿麻织物制成的胯裙、卡拉希利斯等服装,体现穿着者身份地位的方式主要在于:1面料用料的多少,长短程度,褶裥细密程度2面料的精美程度厚薄程度3装饰配件的象征性涵义4配饰的精美程度3、古代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服饰的特点是什么1流苏装饰2羊毛面料及毛皮材料3长衫外缠绕以带有流苏边饰的披巾4男子蓄发留胡须,并施以卷烫等装饰,突出男性的阳刚之美4、古希腊服饰的基本特征是什么1服装的悬垂性和服装线条的流畅性2服装的披挂性和缠绕性3服装简洁、单纯富有内含的单纯4服装的自由性和变化性5服装的功能性,适合人体的各种动态活动6突出人体的肩部、腰部,四肢暴露,面料虽较为沉重,但藏不住对人体整体的感觉,故称为“无形之形”的服饰5、分析古希腊“多立安旗同”与“爱奥尼亚旗同”的异同之处相同点:(1)它们都是取自平展的矩形面料,不经过缝合,直接在人体上披挂;(2)它们都采用饰别针固定服装前后片的上缘,用腰带对服装进行束扎;(3)它们的表面均具布有丰富的垂直型褶裥,线条自然流畅.不同点:(1)多立安旗同采用面料的长度比爱奥尼亚旗同多出一个肩部的翻折量;(2)多立安旗同采用面料的宽度较之爱奥尼亚旗同窄,肩部左右各用一个饰别针固定,多余的面料在肩头处自然悬垂;爱奥尼亚旗同采用面料则比较宽,从颈侧点至手腕处左右各用5-6个饰别针固定服装的前后片,自然形成衩口装饰的效果,经过腰带的束扎后而形成两个袖子.6、分析古希腊“希马申”与古罗马“拖嘎”之间的关系及异同之处.渊源关系——古罗马的“托嘎”是在古希腊的“希马申”的基础上,继承、发展而来.相同点:(1)它们都是取自平展的几何形面料,不经过缝合,直接在人体上披挂缠绕成形的;(2)它们都作为外衣穿着,其穿着方式均始于左肩,经缠绕后,布料的末端在搭至左肩或左手臂.不同点:(1)古希腊的“希马申”呈矩形,而古罗马的“托嘎”则呈“半圆形”;(2)两者相比较,托嘎的服饰象征意义和标识作用更突出;3 希马申披挂缠绕后形成的衣褶比较悬垂流畅,而“托嘎”的衣褶则更多地呈现出圆浑曲线的力度感.7、西方男子“上衣下裤”,女子“连衣裙”的基本形式是在哪个世纪形成的答:在欧洲中世纪后期,形成了男子服装“上衣下裤”,女子服装“连衣裙”的基本形式.8、中世纪拜占庭服饰的三个基本特征是什么继承了古罗马宽展而具有悬垂性的服装——长衫显现出东方服饰的魅力——华丽的色彩、图案、织物、饰边、流苏、和首饰在穿着观念上体现出基督教早期的禁欲主义思想——不分性别,讲究服饰对身体的遮盖和隐藏9、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造型是如何在同时期服饰上体现的,举例说明.(1)中世纪哥特式建筑造型总体呈现出长长的尖角型造型,以及锯齿形造型;(2)这样的造型表现在同时期男女服装纤细修长的造型线上:男子上穿短上衣,下穿紧身的胡斯裤,头戴高筒尖帽,脚穿长尖角鞋;女子身穿合身连衣裙,裙摆带有长长的裙拖;头戴高筒尖帽.(3)这样的造型还表现在同时期的服饰细节和服饰配件上,如尖顶帽、尖角鞋、锯齿形袖口等.10、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前所未有的服饰现象,举出三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并加以具体说明.答:文艺复兴时期出现了许多新颖独特的服饰现象如:衩口装饰、褶皱领拉夫领、女子的紧身胸衣和僵硬的裙撑等等.女子的紧身胸衣——此时出现了束缚女性胸部和腰部的紧身胸衣,有硬制金属材料制作和软制多层材料衲缝、抽带束勒而成,经紧身胸衣的束造,女性的胸部被抹平出现平板僵硬的外观,腰部被勒得极其纤细.女子裙撑——此时出现了人为塑造女子下体服装造型的裙撑.主要有西班牙式圆锥形和法式轮状填充腰垫,使裙子呈圆拱形及英式法式腰垫上加以圆形的盖,使裙子上部形成圆形扩展的平台.褶皱领拉夫领——此时始创的独立于服装而存在的一种领饰.采用白色布料或蕾丝材料,经上浆处理,用锥形熨斗制作成连续的8字形褶裥,围合后呈轮状造型.11、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用什么进行服饰装饰的时代答: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用珠宝装饰的时代.12、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在男女服装造型上出现了怎样大的区别这种区别是以怎样的手段体现的欧洲十六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在造型上出现了男装上宽下窄,女装上窄下宽的明显区别.这种区别是通过以下手段体现的.男装:1在肩部和胸部填充和衬垫大量衬料;2采用肩翼飞肩或大型的泡袖灯笼袖;3采用多层上衣层叠堆积在上体的方法;4腿部采用长统袜或紧腿的胡斯裤营造并夸张表现了男装上身宽厚,下身瘦劲的造型女装:1采用紧身胸衣束勒上体的方法;2采用各种裙撑扩展下体的方法营造并夸张表现了女装上窄下宽的造型.13、对比分析荷兰式服饰风格与巴洛克服饰风格答:荷兰式服饰风格朴素、自然巴洛克服饰风格华丽、复杂、大量采用褶皱、花边、假花、荷叶边、14、十七世纪上半期和下半期分别出现了男装女性化的倾向,分析之间的区别.答:17世纪上半期男装女性化特征(1)大的坠落领产生溜肩的视觉效果;(2)采用高腰线的形式;(3)在裤子臀部处打褶、衬垫,形成丰臀的效果;(4)腿部穿长统靴,比较瘦紧;(5)总体形成了“枣核形”的造型,产生女性化感觉倾向.17世纪下半期男装女性化特征(1)长波浪假发;(2)遍布于全身上下里外的花边、花结、刺绣、蝴蝶结、褶皱、饰带圈,装饰得过于繁缛和华丽;将两者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前者外观朴素,它的男装女性化特征是通过整体女性化造型形成的;而后者则是通过极其丰富的装饰手段和装饰效果营造出男装女性化特征的.15、17世纪上半期又被称之为“三L”时期,指的是哪三L1long hair 长发;2lace蕾丝花边;3leather皮革16、男子套装外套、背心、短裤的雏形是在何时形成的答:是在17世纪下半期巴洛克时期形成的.17、十七世纪下半期女子服装呈现怎样的造型同时流行什么样的发型答:十七世纪下半期女子服装呈现强调夸张后臀形的造型,流行“方坦基发式”.18、分析比较十八世纪罗可可风格女装与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的特点.答:两个时期的女装特点截然不同,具体分析如下.18世纪罗可可风格女装特点:(1)华丽繁复,装饰过剩缎带蝴蝶结、皱褶飞边、蕾丝、鲜花、刺绣等遍布全身内外;(2)纤细、精致、轻巧、高雅、女性化;(3)人为化矫揉造作夸张的造型被紧身胸衣勒细的纤腰,用向两侧扩展的裙撑增多体积的下半身(4)雅致清淡的色调;(5)多层叠积效果,变化细微丰富.19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女装风格特点:1简洁、纯朴的外观服装表面很少装饰2自然舒展的造型去掉了僵硬的紧身胸衣和H形造型3希腊古典风格的回归高腰节,长裙,自然、柔和、流畅的线条,女性化4轻薄面料的衣裙,单纯的色彩;从以上分别例举出的两个历史时期女装的风格特点来看,两者在女性化方面具有共同之处,但一个是人为化的矫揉造作的女性化,另一个是自然的柔和清新的女性化,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另外,在装饰程度上,两者有着鲜明的对比反差;一个是繁缛、过剩,另一个是简洁、纯朴.19、比较17世纪上半期、下半期和18世纪男子头发之分.117世纪上半期男子留及肩部的自然的长发;217世纪下半期男子流行戴长波浪披散的深色深棕色或黑色假发;318世纪男子流行戴灰白色束扎黑色缎带蝴蝶结的长型假发,两耳上部通常有1-3层横向的发卷,典型式样有:鸽尾式,马尾式,长辫式. 20、男子普遍穿长裤是何时开始的答:男子普遍穿着长裤是在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之后,19世纪初开始的.21、十九世纪新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克里诺林时期、巴瑟尔时期和欢乐的90年代女子服装在造型上各有何特点1新古典主义时期——H型高腰造型;2浪漫主义时期——X型造型脱肩式大泡袖;3克里诺林时期——庞大的圆锥形造型;4巴瑟尔时期——强调后臀的巴瑟尔造型;5欢乐的90年代——X型造型大泡袖从肩线内侧抛出22、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是谁首先采用真人模特儿进行服装展示的他是法国什么的奠基人和开创者答:在世界服装发展史中,是英国设计师FC.华斯沃斯首先采用真人模特儿进行服装展示的;他是法国高级女装协会公会的奠基人;还是公主线女装结构的创始人.23、爱德华时期流行的是怎样的服装造型答:流行的是S型造型.24、二十世纪初出现的“蹒跚女裙”是由那个设计师推出的此名的由来是什么答:波瓦列特,由于这种女裙在款式结构上将女子膝盖部分束缚住了,致使女子穿着这样的服装不能正常迈步行走,而出现迈小碎步行走的蹒跚形态,以此命名.25、女子晚装流行穿大面积露背式样可以追溯到哪个世纪哪个年代答: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广为流行.26、请对二十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女装风格特点进行比较分析.答:20年代——H型造型,扁平的“男童化”胸部处理,低腰线,裙摆大幅度提升,至膝盖,参差不齐的裙摆,齐耳短发,盔形小帽,体现小野禽风貌.30年代——裙摆下降,再次回复到脚踝;腰线回复至女性正常位置;大量使用“斜裁”的工艺,使整件服装具有自然流畅的线条和女性曲线.晚装流行大面积露背的式样.同时也流行较为素整的套装形式.27、“New Look”服装是由那位设计师在什么时候推出来的新外观服装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一开始遭到抵制而很快取得成功答:是法国服装设计师迪奥在20世纪40年代末1947年推出来的.新外观服装具有十分女性化的特点:溜肩、丰乳、细腰、宽臀,下装为长至小腿中部,多褶展宽裙或紧身裙.新外观时装的推出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际.战后物资严重短缺,广大人民的生活出于贫困潦倒的状态.自然,此时推出新外观服装,会遭到广大劳动妇女的抵制,甚至上街游行,发泄她们的不满.但毕竟追求安定美好生活,追求时尚美观的装扮是隐藏在广大妇女内心深处的愿望,因此,在经济形式稍有好转后,很快,迪奥的新外观服装受到了广大妇女空前的青睐.“新外观”服装是由设计师迪奥在1947年,二战结束后推出来的.28、二十世纪60年代风格具有那些特点请具体分析.露——迷你裙、比基尼等透——钩编透孔服装,塑料透明服装瘦——紧窄的服装造型样式,紧窄的牛仔裤新颖奇特——出现许多前所未有的服装形式如:太空服、金属服装、塑料服装、迷你服、波普服、欧普服等等;街头时装——摇滚乐服装、嬉皮士服装等29、何谓“Anti-fashion”答:这是二十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日本设计师群体倡导的一种具有反时尚外观的时装潮流,即一反欧洲传统主流服装造型样式和精致优雅的外观风格,而推出以松垮的、无立体结构的、不对称的、披挂缠绕式服装造型样式,以及原始风味的“乞丐装”、“补丁装”、“石磨水洗的服装”.这样的服饰风潮在当时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思潮的背景下被接纳成为流行,致使日本设计登上了世界时装舞台,日本成为世界时装中心.30、学习西方服装史的体会。
西洋服装史 (2)
罗马的男子服与希腊服装文化相比,特点一:在衣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上是从单纯和朴素向复杂化发展;特点二:罗马服装具有更加明确的性别意识。
(1)托加:1.托加?普拉: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毛织物的罗马市民的正式服装。
2.托加?普莱泰克斯塔:紫色边饰的官员制服。
3.托加?康迪达:经漂白处理过的竞选官吏专用的托加?普拉的一种。
4.托加?普尔拉:灰暗色、深褐色、接近黑色的丧服。
5.托加?佩克塔:紫色织物上有金线刺绣花纹的豪华托加,凯旋将军和皇帝穿用。
6.托加?特拉贝阿:是大礼服,有紫色边饰的彩色托加,颜色依据地位而不同。
(2)其他以方形为基础的外衣:1.拉凯鲁那2.萨古姆3. 帕鲁达门托姆4.阿宝拉5.帕留姆6.佩奴拉7.比尔鲁斯8.莱纳(3)丘尼卡内衣丘尼卡,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在肩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袖长及肘,也有长袖和无袖,男子的丘尼卡衣长及膝,女的衣长及踝,腰部系带子。
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还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饰,-“克拉比”,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
根据丘尼卡衣长、袖长、用途、及其装饰“克拉比”的变化,可分为:1.丘尼卡?塔拉里斯:衣长及踝、一般有长袖,主要用于女性。
2. 丘尼卡?印提玛:作为内衣,男女都穿。
3.达尔玛提卡:衣身前后都有两条紫色的装饰线-“卡拉比”,帝政后期成了基督教徒的象征物。
5. 丘尼卡?昂古斯提卡拉比亚: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窄条装饰的达尔玛提卡,是上流阶级的标志,公元300年后纯粹成了装饰。
6. 丘尼卡?拉提卡拉比亚:指那两条紫色装饰条较宽,是元老议员门穿的不束腰的丘尼卡。
7. 丘尼卡?帕塔嘎塔:女性专用的丘尼卡,衣身前中央有一条宽阔的装饰带。
8. 丘尼卡?帕尔玛塔:在紫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纹样,由凯旋将军发展为皇帝专用,拜占庭时成了宫廷服。
9. 丘尼卡?佩克塔:也是一种有刺绣装饰的丘尼卡,是神官穿的衣服。
毫无装饰的丘尼卡叫丘尼卡?阿塞玛。
四、罗马的女装(1)斯拖拉:与希顿是一个意思,已婚妇女的衣服,穿在丘尼卡?印提玛外面,衣长直达地面,甚至后下摆托地,贵妇下摆有滚边装饰。
中西服装史习题
1.服装的社会功能:(简答题)(1),服装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是一种符号。
他代表个人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是从恪守本分,不得跨越,因此,自古国君为之道,服装是很重要的一项。
服装制度的完成,政治制度也就完成一部分,所以在中国传统上,服装是政治的一部分,其重要性远超出服装在现代社会的地位。
(2)服装也是一种场合的象征。
2.上衣下裳的意义:(1),颜色上玄下纁。
(2),有天地崇拜而来,给后世的服饰制度以深刻的影响。
在服饰发展的最初阶段,并没有等级差别,作为文化的表征,只说明人类文化发展到了新水平。
十二章序;一曰日,二曰月,三曰星辰,取其三光照临,象征帝王统治天下;四曰山,象征帝王如山之稳重,安镇四方为人仰;五曰龙,象征帝王如龙善变,随机教化百姓;六曰华虫,象征帝王有华美之德;七月宗彝,为二兽,虎取其猛,蜼取其智,象征帝王智勇双全;八曰藻,即水草,象征帝王为正廉洁;九曰火,象征百姓取暖似的归附君王;十曰粉米,象征帝王对百姓有给养之德;十一曰黼,取其能割断,象征帝王有决断之力;十二曰黻,象征背恶向善或君臣离合。
十二章序;日月星辰,山·龙·华虫,作会,宗彝,藻,火粉米,黻黼,,3,胡服骑射对后世的影响:(论述题,自己再找些资料)(1),改变了军队的服装装备。
(2),弱化了服饰的身份标识功能,强化了服饰的实用功能,是胡服求便利成为中国服饰文化的变化。
(3),减弱了华夏鄙视湖人的心理,增强了湖人对华夏民族的归一心理。
缩短了二者之间的心理距离,奠定了中原华夏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服饰交流的基础。
进而推进了民族之间的融洽,促进了秦汉时期全国各民族大统一局面的形成。
4,春秋战国对中华服饰的影响;(1),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服饰变革的第一个阶段,奴隶制的倒下改变了社会的传统观念,并在服饰文化中反映出来。
主要表现在,服饰用料发展,纺织原料,染料,和纺织品的流通领域不断扩大。
(2),服饰色彩观念的改变,稳重华丽的紫色,被视为权贵和富贵的象征,取代了朱色成为正色。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第一章、先秦服装课后练习题 2 [- s(一、选择题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葛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A. 棉花B. 亚麻C. 涤纶D. 蚕丝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A. 冕冠上的“充耳”B. 綖板前低俯C. 衮服上的绣黻D.衮服上绣绘宗彝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A.黑色 B .白色 C .绿色 D.黄色4、春秋战国时期主张胡服骑射的是()A.赵武灵王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晋文公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 、先秦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北京(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1、深衣的内涵: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东方美德。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中外(西洋)服饰史考试要点
一、填空选择。
A、中国1.关于服装起源的学说:保护说,装饰说,羞耻说。
2.骨针的发明使用,成了我国远古居民缝制衣服的发端,它标志着中国服装史已进入发祥期。
3.中国是蚕丝的发源地,是世界上最早发明植桑养蚕,蚕丝织绸的国家4.西周时,冕服形制在前两代的基础上变化,最终定型并形成具有严格等级差别的冕服制度。
5.冕服是中国古装种类中最重要的礼服,即为古代帝王卿相在举行祭祀活动中所穿的祭服。
6.深衣创始于周代。
流行与战国时期,它是上下衣裳连在一起的服装,即上下连属制。
特点为:方形领,圆形袖,下摆不开叉,续衽沟边。
7.胡服骑射是中国服装史上一次重大的改革,它对汉族兵服和民服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8.冠、巾、帻均为秦汉男子收服,在服装中地位特殊。
9.汉代袍服根据袍服襟摆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曲裾袍和直裾袍两种。
10.秦汉时期的女装大体沿袭以前服式以深衣为礼服,襦裙为常服。
11.深衣制到了魏晋南北朝中女子服装中较有代表性的服饰杂裾垂髾服。
12.魏晋南北朝受北方少数民族影响代表性服装裤褶、裲裆。
13.唐朝女子服装在不同时期与不同风格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襦裙服,二是女着胡服或着男装。
14.唐代男子常用服装以团领袖、幞头为主。
15.唐代运用最广泛的是唐卷草纹16.方心曲领在宋代朝服上广为应用17.元代女子最具特色首服为顾姑冠18.丝织物中采用加金的技术,这是元代的特色,又称纳石矢19.明代以网巾、四方平定巾和六和统一帽最为流行20.旗袍是清代妇女(满族)的代表服饰21.辛亥革命后中国男子服装主要以长袍、马褂、中山装、西装为主22.明代水田衣是一般妇女服饰B、外国1.古代埃及主要使用的服装材料:亚麻织物2.古代埃及两种主要典型服装形式:罗印·克罗斯,邱尼卡3.古希腊服装从服装形态上大体可分为:希顿和希玛纯4.古代罗马服饰在服装方面也继承和吸收了希腊的服饰文化,也可以说是希腊服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5.古罗马人是最先在服装上表现明确的阶级差别,代表性服饰:巨大的托加6.拜占庭服装史一直与希腊罗马、东方艺术有广泛联系的,有深受宗教影响的独具风格的服饰艺术7.拜占庭帝国时期代表性服饰史:达尔马提克8.罗马式后期女服中出现了收紧腰身,显露体型曲线的款式9.哥特式时期,格陵兰长袍的出现,使东西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和观念上有了更明显的区别10,拉夫领即轮状皱领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衣领,有各种样式11.古罗马时期的女装中紧身胸衣和裙撑、填充物与支架的大量使用,使服装轮廓更加夸张和任意。
中外服装史第一二章做业及答案
第一篇总论第一章人类服装的起源第一节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距今300万年前—公元前2100思考:原始社会的人穿什么?原始社会的服饰状况分三个时期:☆“裸”态生活期;☆兽皮叶草与装饰期;☆纤维织物期。
1、裸态生活期(距今300万年前—20万年前左右)属旧石器时代早期①人类进入猿人即直立人阶段。
②“裸”态一意指原始人类利用自身体毛生活的状态。
当时的人类赤裸身体靠自身体毛和火抵御寒冷,以果实根茎为食。
2、兽皮叶草与装饰期(距今约25万年前-1万年前)属旧石器时代中期和晚期(1)人类进入智人阶段。
(2)御寒衣物:兽皮、羽毛、树叶、茅草(3)晚期智人能制造石器、骨针、骨锥,能用兽牙、贝壳、石子整理项链等饰物。
(4)原始社会的人体装饰现象①皮肤着色②文身(刺痕、瘢痕等)③人为变形(穿鼻、穿唇等)。
刺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浅的人群,瘢痕文身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群。
3、纤维织物期(1)约从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人类进入野蛮时代,出现了原始农业和畜牧业。
(2)从新石器时代开始用麻、蚕丝、毛和棉等纤维织布做衣。
进入纤维织物阶段,开始了真正意义的衣服发展历程。
①人类最早的羊毛织物出现在欧洲及北美大陆;②在印度发明了最早的棉织物;③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亚麻织物是在瑞士发现的约1万年前的亚麻残片。
④中国发明了最早的丝织物(蚕丝织物)。
蚕丝的利用是我国为首。
距今5000年至1.5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已利用野蚕。
⑤苎麻的发源地是中国。
苎麻发现是在距今6000年前。
世界上80%的苎麻产在中国,因此,苎麻也称“中国草”。
第二节原始人类的着装动机(服装起源的诸种理论)思考:人为什么要穿衣和装饰?一、生理需求论1、气候适应说气候适应说:为抵御寒冷、酷热、干燥而创造了服装。
2、身体保护说身体保护说:认为穿衣可保护肌体不受损伤。
保护说:当人类直立行走时,原来处于安全的性部从身体的末端位移至中央,男性尤为敏感,最易受伤,因此,为了保护这个部位就需要腰布。
中西服装史课后练习题
《中国服装史课后练习》第一章、先服装课后练习题一、选择题1、传说中黄帝元妃嫘祖“始教民育蚕,治丝茧以供衣服”说明中国远古时期的纺织材料,既有藤、苎麻等剥制的植物纤维,也有在世界上相当一段时间中唯一拥有的()A.棉花B.亚麻C.涤纶D.蚕丝2、《周礼》中,帝王冕服上起着规劝帝王广纳言路功用的是()A.冕冠上的“充耳”B.綖板前低俯C.衮服上的绣黻D.衮服上绣绘宗彝3、周代冕服中“玄衣纁裳”,“纁”是指()A.黑色 B.白色 C.绿色D.黄色4、春秋战国时期主胡服骑射的是()A.武灵王 B.齐桓公 C.楚庄王 D.晋文公二、填空题1.周代冕服的十二章纹中,日、月、星辰,取其(照临);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绣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2、胡服是与中原人宽衣大带相异的北方少数民族服装。
其主要特征是(短衣)、(长裤)、(靴)或裹腿,左衽、衣袖偏窄,便于活动。
3、先服装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4、从出土实物来看,两万七千年前(山顶洞人)已懂得自制骨针,出现了缝制衣服的发端。
5、上衣下裳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基本的服装形制之一,大致形成于夏朝;“(裳),障也,所以自障蔽也。
”6、(胡服骑射)为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服饰变革。
三、简答题1、深衣的涵:深衣是最能体现华夏文化精神的服饰。
深衣象征天人合一,恢宏大度,公平正直,包容万物的美德。
袖口宽大,象征天道圆融;领口直角相交,象征地道方正;背后一条直缝贯通上下,象征人道正直;腰系大带,象征权衡;分上衣、下裳两部分,象征两仪;上衣用布四幅,象征一年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象征一年十二月。
身穿深衣,自然能体现天道之圆融,怀抱地道之方正,身合人间之正道,行动进退合权衡规矩,生活起居顺应四时之序。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电子教案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A:多利亚式希顿:先把长方形的一条长边向外折,折的量等于脖口到腰际线的长度(阿波太革玛)。
然后把两条短边合在一起对折,把身体包在这对折的布的中间,在左右肩的位置从后面提起布料,在前面用大概10cm的别针固定,多余的布自然地垂挂在身上,形成优美的垂褶,为强调优美的衣褶和便于行动,系上腰带,系时,把布向上提一提,使布在腰上形成膨臌的余量,以致垂下来盖住腰带(科尔波斯)还有一种穿法:一条带子系住阿波太革玛下面的高腰身处,另一条带子系在低腰身处,在上半身创造两层纵向的衣褶。
B:爱奥尼亚式希顿:两短边对折,侧缝留出伸手的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
从双肩到到两臂用安全别针固定(约8-12个),为便于行动,系腰带,系法不同,服装效果也不同。
区别见(P93)6. 以托加为例,说明古罗马服装的社会功能1、托加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表现出一种尊严,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它作为罗马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然而随着罗马的衰落,这种大的服装反复裹缠后形成一种横向的扩张,给人一种累赘和繁琐的感觉,与当时形势不符,所以逐渐变小,形成带子,它的变化可以看出罗马帝国的兴衰整个过程。
2、各时期的变化在王政时代男女都可穿,到共和时代成为男子的专门服装.到帝国时期上升为低度仪礼服,形制也变其大无比,穿着要别人辅助才行,于是成为有权势者的专用服装。
当帝国衰落时,托加也变小了,之后又变成带状,至公元7--8世纪消失。
名词解释1罗印.克罗斯:古埃及男子的衣服主要是用一块白色亚麻布缠裹在腰上的“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缠腰布。
法语称鲜提(Shenti)],其形式、种类较多,有缠裹后系腰带的,有兜裆的,也有用带子斜挂在肩上的。
2丘尼克:除奴隶外,妇女们一般穿丘尼克。
丘尼克是一种从胸到脚踝的筒型紧身衣,形式种类较多,这是古埃及妇女的正式服装。
3卡拉西里斯:随着新王国时期从西亚引进了卡拉西里斯这种宽敞的贯头衣,古埃及的女性也和男性一样,在举行宗教仪式时把这种衣服当作礼服穿用,而在穿法上与男子略有区别。
西洋服装史简答题
西洋服装史简答题第一章1,关于人类穿衣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P6保护说、羞耻说(隐蔽说)、护符说(含巫术说)、装饰说保护说:认为保护人体是人类穿衣的最初动机。
可分为保温和保护两种目的。
但人类几百万年的裸态生活历程等许多事例使这种说法显得苍白无力。
羞耻说(隐蔽说):认为人类的着装动机是因为羞耻心,服装是用来遮羞隐蔽人体的。
以上两点认为人类穿衣是为了“遮盖”或“隐蔽”人体,是生理和心理的被动的防护,是消极的。
护符说:是一种源自原始的图腾崇拜或巫术现象。
实际上是一种心理上的防护,其背后隐藏着装饰的动机。
装饰说:最受人们支持的一种学说,认为衣服最初是作为人类的装饰欲和美感的发展而产生的。
引人注目、炫耀自己是其特点,还有人认为人类的着装动机源自于人类装饰自身的本源性冲动,即夸耀和游戏。
这两种学说则是主动的、积极的,认为穿衣是人类对于某种东西的显示、炫耀和张扬。
2、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在今天的立场上,这种学说很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同。
但只要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自己上当了。
关于羞耻说的反对之声非常普遍,因为所谓“羞耻”是文明人的道德观和理论观,对于有几百万年裸态生活经验的史前原始人来讲,是不存在什么“裸体”和“羞耻”观念的,“羞耻”、“不道德”等观念正是因为人类穿衣后才产生的结果,而并非当初着装的动机。
因此,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一种学说。
第二章:古埃及、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1,简述古埃及的服装特性2,简述古埃及男装和女装的品种男装:绳衣“里嘎丘阿”(ligature)、腰衣“罗印·克罗斯”(loin cloth)、筒形连衣裙“丘尼克”(tunic)、宽大的贯头衣“卡拉西里斯”(karasilis)、长袍“罗布”(robe)、披肩“肖尔”(shawl)等。
女装:古埃及的女装与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只是女装在丘尼卡和肖尔这两个品种方面远比男装富于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幞头:是隋唐五代时期男子最为普遍的首服。初以以幅罗 帕裹在头上,较为低矮,后在幞头下另加巾子,以保证裹出固定的幞 头外形。幞头两脚,初似带子自然垂下,至领或过肩,后渐短弯曲朝 上插入脑后结内,皆谓之软脚幞头。中唐以后的幞头之脚或圆活阔, 犹如硬翅而且微微上翘,中间似有丝弦,以令其右弹性,谓之硬脚。
-4-
大特点。 25. 襕衫:两宋时期男子常服以襕衫为尚。即是无袖头的长衫,
上为圆领或交领,下摆一横襕,以示上衣下裳之旧制。一般用白色细 布,腰间束带,也有不施横襕者,谓之直身或直缀,居家时穿用取其 舒适轻便,其广泛程度可为仕者燕居、告老还乡或低级吏人服用。
26. 宋朝官员朝服样式基本沿袭汉唐之制,只是颈间多戴方心 曲领。
22. 大唐三百余年中的女子服饰形象,可主要分为襦群服、男 装、胡服三种配套服饰。
23. 半臂与披帛: 半臂似今短袖衫,因其袖子长度在裲裆与衣衫之间,故称其为半 臂。 披帛:从狭而长的帔子演变而来,后逐渐成为披之于双臂,舞之 于前后的一种飘带。 24. 女着男装,即全身效仿男子装束,成为唐代女子服饰的一
背心:无袖,即裲裆,直领对襟。(区别: 半臂加袖长可成背 子;去袖则为背心。)与某些裲裆肩处加襻有所不同。
29. 明代官服上海缝缀补子,以区分等级,似源于武则天以袍 纹定品级之始。明代补子以动物为标志,文官绣禽武官绣兽,袍色花 纹也各有规定。盘领右衽、袖宽三尺之袍上缀补子,再与乌纱帽、皂 革靴相配套,成为典型明代官员服饰。
中国服装史复习整理
1. 十二章纹饰:(上绘下绣,上下各六章)绣日月星辰,取其临 照;绣山形,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雌鸟)取其文丽; 绣绘宗彝,取其忠孝;绘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 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 辨。
2. 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 殖部位,后逐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 冕服中称为“芾”,祭服中曰“黼”或“黻“。其它服装上成韦 bi。
-3-
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对襟或左衽,腰间 束带,方便利落,显露粗矿剽悍之气。
缚裤:以锦缎丝带裁为三尺一段,在裤管膝盖部位下紧紧系扎, 以便行动。
裲裆:其一当背,其一当胸,形式为无领无袖,初似为前后两片, 腋下与肩上以襻扣之,男女均可穿着,后来裲裆形式运用于军服之中, 改为铁皮甲叶,套于衬袍外。这种服式一直沿用至今,南方称马甲, 北方称背心或坎肩,也有单、夹、皮、袄、棉等区别,并可着于衣内 或衣外,衣外者略长,衣内者略短。
11. 秦汉时期冠有:冕冠(平天冠)、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 “高祖冠或刘氏冠”)、武冠、法冠(獬豸冠)、梁冠(进贤冠)等
12. 秦汉冠的诸多样式: 冕冠:“平天冠” 长冠:“高祖冠”、“刘氏冠”,多为宦官、侍者用。 武冠:为武将用
-2-
法冠:獬豸冠(神羊),为执法官戴用 梁冠:“进贤冠”,为文官用。 13. 汉代官员戴冠,冠下必衬渍,并根据品级或职务不同有所 区别。文官的进贤冠要配介,而武冠的武弁大冠则要配平巾帻。 14. 帻:既是包发巾的一种,秦汉时不分贵贱均可戴用,戴冠 者衬冠下,庶民则可单着之。其形似便帽,多平顶的称“平巾帻”部由衣襟曲转盘绕而 形成两个尖角、 16. 襦群:襦是一种短衣,长至腰间,穿时下身配群,这是与 深衣上下连属所不同的另一种形制,即上衣下裳。 17. 战国末期哲学家、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运用五行相生的说 法建立了五德始终说,并将其附会到社会历史变动和王朝兴替上,汉 灭秦,以土德胜水德,于是黄色成为高级服色。 18. 魏晋男子服装以长衫为尚(袍有祛,而衫宽大敞袖,有单、 夹二式,喜用白)。 褒衣博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服饰风格,尤以文人雅士最为喜 好。 19. 帔:始于晋代,流行于以后各代的一种妇女衣物,形式围 巾,披在颈肩部,交与领前,自然垂下。 20. 魏晋南北长时期,北方民族最有典型意义的服装为裤褶和 裲裆。
9. 先秦服装意义重大,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 饰的基本形制,并显露出中国图案富于寓意(十二章纹),色彩有所 象征(玄衣熏裳)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
10.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 缩紧小,称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因而宽大衣袖常夸张为“张袂成 荫”,领口、袖口处绣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开得很低,领口露 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 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
27. 两宋时期劳动人民服式多样,但大都短衣、紧腿、缚鞋、 褐布以便于劳作。其工商各行均有特定服式,素称百工百衣。
28. 宋代妇女服装有襦、袄、衫、背子、半臂、背心、抹胸、 裹肚、裙、裤等,其中以背子最具特色,是宋代男女皆穿,尤盛行于 女服之中的一种服式。
背子:以直领对襟为主,前襟不施襻纽,袖有宽窄二式,衣长有 齐膝、膝上、过膝、齐裙至足踝几种,长度不一,另在左右腋下开以 长衩,似有辽服影响因素,也有不开衩者,穿着舒适合体典雅大方。
-1-
7. 冕服:包括冕冠,玄衣纁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 舄屦。玄衣熏裳(玄:黑;纁:绛红)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 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
8. 深衣: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 服式。“续任钩边”,不开叉,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 丝带系扎。上下分裁,然后再腰间缝为一体,因而上身合体下裳宽广, 长至足踝或及地,一时男女贵贱文武皆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