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1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中,幼儿是 整个活动的行动者、承担者、探索者和 体现者。
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理应享有选择
2
与决定的自主权、探索与行动的自主权、
表达与展示的自主权。
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与教师 都是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因素,二者不可 或缺但作用不同。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10
2. 教育活 动的规范性
计与指导
设计与指导
设计与指导
与指导
PART 01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概念与特点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6
一、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概念
广 义 VS 狭 义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7
(一)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在幼儿园开展的一切活动。
生活活动
经验取向
课程是为儿童提供有益于其 身心发展的经验。
25
课程价 值取向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26
二、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就是幼儿在园的各种活动,既包括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也包
括幼儿在园的游戏活动,还包括幼儿在园的学习活动和运动。 (一) 幼儿园生活活动与幼儿园课程
(1) 幼儿在园的生活活动既是幼儿的自然生活活动,也是幼儿园的一种教育活动(广义),通过幼 儿园的生活活动,实现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 (2) 幼儿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幼儿园,面临的最大问题是独立生活,因此,生活技能的习得将决定 着他们适应幼儿园生活的速度和发展。
学前 教育
幼儿园教育活动 设计与指导
目录
CATALOG
理论篇
第一章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1]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是指为实现教育目标,要 求儿童学习、获得的知识、技能和行为经验的总和
二、教育活动内容的类别与分析 (一)认知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 1、言语信息 2、智力技能 3、认知策略 (二)动作技能和情感态度类教育活动内容的分析 1、动作技能类 2、情感态度类
第二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一、幼儿园教育资源及其种类 (一)幼儿园资源 (二)教育对象资源 (三)教师自身资源 (四)儿童家庭资源 (五)社会资源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选择的原则 (一)与幼儿生活经验密切联系 (二)从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出发 (三)就地取材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资源的利用 (一)家庭资源的利自优势,构建家园互动平台 3、引导家长参与幼儿园的课程建设和管理 (二)社区资源的利用 1、社区中自然资源的利用 2、社区中的人文资源的利用 3、社区中的生活设施资源的利用 4、幼儿园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多种资源的整合 教材P85—86的案例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环境创设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 (二)参与性原则 (三)可变性原则 (四)安全性原则
三、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指向 (一)行为指向 (二)认知指向 (三)社会化指向 (四)健康指向 (五)视觉指向 (六)文化指向
四、幼儿园物质环境创设 1、室外环境的创设 2、室内环境的创设 3、创设物质环境的注意点 (1)创设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活动环境 (2)创设与主题内容相符合的活动环境 (3)创设富有教育性、创意性的活动环境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
第一节 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分析 第二节 教育活动设计中的内容分析 第三节 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与设置
第一节 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分析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二版)教案第一章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活概述
授课日期
班 级
课题名称:
幼儿园教育活动活设计概述一
课时
2
教学目标要求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2.掌握幼儿园教育活的特点以及基本分类;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2.掌握幼儿园教育活的特点以及基本分类;
授课方法
小组讨论法、讲授法、拓展训练法
教学参考及教具含多媒体教学设备
5分
5分
25分
25分
25分
3分
2分
(三)综合性和整合性
在《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
(四)随机性和潜在性
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是《纲要》中非常重要的精神。
时间
【课前】
职教云查看课前学习任务,完成课前学习
【课中】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课程导入)
同学们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幼儿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体现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设计、实施、评价中,我们首先学习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二、自主、合作、探究(新课讲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三、课堂总结
总结本课重难点,归纳课程内容。
四、布置作业
1.什么是幼儿园教育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3.幼儿园教育活动分为哪些种类或形式?
4.观摩幼儿园教课后】
复习本节课知识,完成课后作业。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一般分析
案例
丁丁在玩水和沙,他将一杯水慢慢倒进了一 杯沙里,发现水“没”了···(1+1≠2)
明明在木工房里,想给一块小方形木板的四 个角上都挂上铃铛,但找来找去也只找到了3 只铃铛。于是,明明将角锯掉一个——他惊 讶地发现,木板的角变成了5个!——没少, 反而多了一个······(4-1≠3)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三)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领域出发
1.健康领域
2.语言领域
3.社会领域
4.科学领域
5.艺术领域
思考
在幼儿园,只有老师“教”之时才是 幼儿“学之时吗?幼儿在幼儿园里获 得的知识都是向老师学来的吗?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育活动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 式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1.幼儿教师如何 引导幼儿? 2.幼儿在教育活 动中的地位? 3.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形式?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一)整合性
(二)生活性
(三)趣味性
(四)动态性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第一节 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一般分析
思考
1.幼儿园内的活动有哪些? 2.幼儿园教育活动有哪些? 3.作为幼儿园教师怎么样组织 教育活动?
教学目录 contents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类型
(例如:语言活动、数学活动、科学活动、音乐活动、 美术活动和体育活动六种类型.) 2.主题单元结构的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主要类型
(例如:“国庆节”、“春节”主题活动.)
教案-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第一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可修改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的基本理论
课题名称:第一节我国幼儿园教育制度的发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我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历史进程。
2.明确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颁布的时间、内容、意义。
3.增强学生振兴幼教事业的使命感。
重点/难点:影响中国幼儿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文件
教学准备:各种文件版本
课题名称:第二节幼儿园课程的发展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了解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
2.了解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
3.了解中国幼儿园课程发展的趋势,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教学重点:幼儿园课程的概念、及其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
教学难点:中国著名儿童教育家的主要教育观念和课程理念教学过程:
课题名称:第三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课时:3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指导纲要》的框架结构,熟悉其基本内容
2.明确《指导纲要》的基本指导思想及其具体体现3.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学重点:《指导纲要》的基本内容和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概述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
生活 游戏 活动 活动
劳动 学习 活动 活动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选择的原则
1. 内容和目标相一致的原则 • 内容层次应与目标层次相一致。 • 内容是实现目标的载体。
表1-1 小班主题“我自己”活动列表
活动名称 我的模样
我在长大
我有一双能干 的小手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是教师指导幼儿园活动
的一般原理和设计教育活动计划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和指导思想。
(一)科学性、思想性原则
• 科学性原则是指教师设计的教育活动内容应该是健康、
科学的,内容和方法应该是正确规范的,能够帮助幼 儿正确感知客观事物和现象,形成正确的概念和对事 物的正确态度。 1. 教育活动的目标要科学合理 2. 教育活动的结构要科学合理 3. 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要对幼儿的健康发展有利
泼、主动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 广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 是指幼儿园中一切教育活动的总和。 • 具体包括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生活活动。
• 狭义的幼儿园教育活动:
• 是指幼儿教师在一定时间内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1.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 2.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引导幼儿主动活动的。
形式,让幼儿在感兴趣的活动中不断积累经验,调节 和更新认知结构而获得发展。 1. 给幼儿充分的活动机会 2. 激发幼儿主动活动
(四)整合性原则
• 整合性原则是指在设计教育活动时,不仅要充分发挥
活动内容、形式、过程等各因素的功能,还应加强各 因素间的协调、配合,发挥其整合效能,从而促进幼 儿的整体发展。 1. 注重教育内容的整合 2. 强调教育活动形式的整合 3. 实现教育环境的整合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二版)教学课件第一章第二节
• 其次,教师向幼儿传授的观念、知识技能应是正确
的、准确的。
• 再次,动静结合,多种方式相结合。
• 最后,目标、内容、形式、环境创设等要合理。
• 最近发展区:维果茨基 • 现有水平和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距离叫最
近发展区。
•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 人的智能存在着一种结构,其中包括8种智能,即语
• (一)以“目标”为起点设计的活动程序
• 【例】训练幼儿的小肌肉(目标)→幼儿对剪窗花感 兴趣(兴趣、需要)→准备安全剪刀、彩纸(材料) →欣赏剪纸,学习剪四瓣花(活动内容)。
• (二)以“兴趣、需要和经验”设计的活动程 序
• 【例】大班幼儿参观天文馆后,对火箭和太空旅行感 兴趣(兴趣)→正巧有一个大的包装纸箱(材料)→ 帮助幼儿提高行动的目的性和坚持性,学习合作(目 标)→分组设计用纸箱制作火箭,并围绕太空旅行的 主题开展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形式)。
•
• 教师一般手中都有各种版本的教育活动设计可供参 考,此外教师多年的教育经验中也不乏成功精彩的活 动案例,因此可以选择他人已经设计好的或者自己以 往组织的比较成功的案例,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重新 设计,对于新教师来讲这更是一种动→思考它是否符合 这个班幼儿的需要和兴趣,是否符合阶段性教育目标 →是否有活动所需的材料→修改、调整原活动设计方 案。
•
直观性原则是指组织教育活动时要充分利用幼儿
的各种感官和已有经验,运用各种直观教学手段吸引
幼儿的注意力,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
•
常用的直观手段有:观察实物或模型及场景、运
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演示操作过程
、动作示范等。
• 2、趣味性原则 • 趣味性原则主要指选择的活动内容、采用活动形式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理论教学指导大纲XXXXXX《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理论指导篇)课时分配表教学内容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导论指导2讲授2第二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指导2讲授2第三章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指导2讲授2第四章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指导2讲授2第五章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指导2讲授2第六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指导2讲授2第七章幼儿园创造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指导2校外见活动4教师讲授14学时课时安排讲授2共32学时学生实践18学时注:期中测验和期末测验不列入计划学时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导论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初步概括地理解学前教育、素质教育的基本含义。
2.初步认识幼儿园教育举动设计与指导的特色。
4.激发学生研究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的兴趣与愿望,体验成就感。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1.本章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幼儿园教育举动设计与指导的课程结构特点。
2.本章教学难点是素质、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理论。
本章教学形式和方法:1.讲解演示法:教师讲解基本的概念和素质教育观点;2.分组讨论法:什么是素质教育。
本章教学内容和程序:第一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概述一、学前教育的概念二、素质教育的概念(一)素质的定义(二)素质的类型结构第二节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课程结构的特色一、课程结构“立体化”(一)社会教育——学会做人(二)科学教育——学会求知(三)健康教育——学会健体(四)语身教育——学会双语(五)艺术教育——学会审美(六)创造教育——学会创造二、课程目标“整体化”三、课程内容“结构化”四、教学过程“建构化”五、实施手段“游戏化”六、课程效果“最优化”第二章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1.初步认识社会教育活动的指导思想2.初步了解社会教育活动的整体目标3.XXX会教育活动的基本内容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是树立现代教育观念,重视“从小学会做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明确幼儿社会教育指导思想。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一章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练习一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一、填空1。
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育过程2。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3。
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的特点4。
教师在选择、组织、安排幼儿的活动时无论在形式、方法和内容上还是在过程中都要注意其、的特点5.幼儿园教育活动按幼儿一日生活的性质不同可分为、、;按教育内容不同分为、、、、五个领域6。
教师按组织形式的不同分为、、三种形式7。
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等8。
按幼儿学习方式的不同分为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其中适合中大班幼儿的学习方式主要是、二,名词解释1.幼儿园教育活动2。
幼儿园区域活动三,判断正误(正确的画y,错误的画×)1.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落实幼儿园教育任务的手段。
()2.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
(3.教育活动要注意其趣味性、游戏化的特点,因此,大班特别强调游戏化的一日生活。
4.各领域的教育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
()5,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中所胞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6.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因随机教育比比皆是,可替代计划中的教育。
()7.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活动不是幼儿园的教育活动。
(四、选择题1,户外游戏“老猫睡觉醒不了"“切西瓜”体现了教育活动()的特点。
A。
广泛性和启蒙性B.趣趣味性和游戏化C。
综合性和整合型D。
随机性和潜在性2。
雨后天空出现了彩虹,教师不失时机地组组织幼儿观看,体现了教育活动动的的()特点。
A.广泛性和启蒙性性B。
趣味性和游戏化C.综合性和整合型D.随机性和潜在性3.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逐渐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自自立的良好的生活习惯属于().A.区城活动B.生活活动 C。
教育活动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国幼儿园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采取的普遍形式是()A.小组活动 B。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和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第一讲概述1.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涵义:幼儿园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进程。
幼儿园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幼儿园全数教育工作的总和。
狭义是指一按时刻内进行的教与学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标的手腕;幼儿园教育是教师指导下的幼儿的学习活动。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包括几方面内容:1)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与组织的教学活动2)幼儿园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3)幼儿自选活动(活动区)的提供与指导4)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和利用5)家长工作和社区联系等。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计划涵义:由幼儿园依据幼儿教育目标和幼儿园课程标准,有计划地,系统地设计,组织和安排各类教育活动。
4.环境创设的大体要求:1)自然2)朴素3)美观4)安全第四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1.科学的涵义: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
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取得查验和进展。
1)科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正确的熟悉,是反映客观事实和规律的知识体系2)科学是人们探索世界,获取知识的进程3)科学是一种看待世界的方式和态度2.科学技术的功能:熟悉功能1)科学知识令人们的思想日趋科学技术化2)对科学技术实践有指导作用3) 改变人们的精神和道德面貌生产力功能1)可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2)通过实践科学知识,进行技术发明,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生产水平3)扩大劳动对象,使原来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取得普遍利用4)现代化科技的进展,使现代化管理成为生产力的一种新要素。
3.二到四岁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直觉行动性——具体形象性):1)熟悉处于不分化的混沌状态例如把绿草绿叶叫做绿花爱向成人提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2)熟悉带有仿照性,缺乏成心性例如小男孩看到爸爸刮胡子以后学着给小鸡刮鸡毛致使小鸡丧命3)熟悉带有明显的拟人化偏向例如看到皮球从积木滚下就说它不乖看到四条腿动物就说它有两只手两只脚4)熟悉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4.四到五岁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1)好奇好问例如不但喜欢问是什么还爱问为何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表面和简单的因果关系例如树摇了,所以起风了火车会叫会动所以是活的东西3)开始按照事物的属性,功用和情境进行归纳分类例如把苹果梨桃归为一类以为能吃吃起来水多把太阳卷心菜归一类以为都是圆的把太阳和公鸡放在一组以为太阳一出来公鸡就喔喔叫5.五到六岁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特点(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1)有踊跃的求知欲望例如为何月亮会随着我走鱼儿为何能在水里游电视机里的人怎么会走路说话的2)初步理解科学现象中的比较内在的,隐蔽的因果关系例如解释乒乓球从倾斜的积木上滚落时说乒乓球是圆的积木是斜的球放上去就会滚3)能初步按照事物的本质属性进行归纳分类例如有的学前儿童只能把家畜,家禽归纳为动物而把昆虫排斥在动物之外以为昆虫是虫子不是动物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涵义: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觉,和提出问题,寻觅答案的探索进程。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组织幼儿园教育活动的技能及教育活动的评价
幼儿园五大领域教育活动设计
主要阐述了幼儿园教师在组织幼儿园教 育活动时应具备的基本技能,如导入、 讲解、提问、观察等,特别增加了如何 听课、评课、说课的技能,以帮助幼儿 教学,提高其分析能力、评价能力,促 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意义
是幼儿园教师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前提和基础。设计幼儿园教育活动首先要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含义 和特点、目标和内容,理解幼儿园教育活动对于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重要作用,这是进行教育活动设计的 前提和基础。特别是对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理解和对幼儿园内容的把握对于教育活动的设计至关重要。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特征
(3)技术性 •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中,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相关活动设计的 技术性的知识、技能和情感等因素,在教育实践中掌握一定的经 验、技能和手段,才能胜任教育活动设计所提出的要求。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 科学性原则 • 活动性原则 • 发展性原则 • 综合性原则 • 主体性原则
主要内容
主要按照健康、语言、社会、 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分别阐 述了各自的目标与内容以及幼 儿的发展特点,并以案例及案 例分析的方式说明幼儿园教育 活动设计的思路、方法、特点 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及目标 主要概括阐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 涵义、特点和基本类型,教育活动 计划、教育活动内容及教育活动方 法、幼儿园教育活动手段等设计的 基本要素。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 概念及原则、基本程序以及意义。 教育活动的目标及目标体系,教育 活动目标的去向与维度。
01
要密切联系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 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与技能 要联系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实际
02
03
04
养成搜集整理教育信息的良好习惯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 第一章-幼儿园教育活动概述
“豹孩”在被人类收养,回归人类社会为什 么仍然学不会人类语言与直立行走?
(三)促进身心健康成长,培养良好的生活态度 “两个生命成长”生理成长(强壮、健康的
成长) 心理成长(聪慧、卓越的成长)
(四)促进听觉、视觉语言同步发展,促进幼儿 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应避免的误区
(一)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
幼儿主动活动的表现: 1.参与意识 2.操作意识 3.交往意识 4.表现意识
三、幼儿教育活动是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
不仅包括教学活动,还包括大量的生活活动、 游戏活动、节日娱乐活动、劳动等。方方面面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 动态的过程。
1.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作为一个不断发展成长 的生物体,其本身就是不断变化的。(如串珠子 ,小、中班要求不一样) 2.每个幼儿兴趣、需要、能力、经验的不同,决 定了教育活动的多元化和开放性,以便满足不同 幼儿的需要,促进每一个幼儿个性的成长和发展。
你对幼儿园了解多少?
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生活 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游戏
幼儿园教师
教师角色 教师-保育员 教师本领
幼儿教师资格证(各类证件) 其他软性条件:爱心、耐心、恒心,性格温柔, 平易近人,有敏锐的洞察力,琴棋书画都要会一 点,手工活要好好一点,创意要多一点。。。。。 弹琴,跳舞,唱歌,讲故事,绘画,写教案, 手工!!
附:“穿珠子”活动
材料:各种形状的珠 子(带孔)、尼龙绳 (吸管)、鞋带(不 宜太长)
设计宗旨:通过简单 的“串珠子”,锻炼 幼儿的动手能力、手 眼协调能力(身)和 基本的数学能力(心)
要求: 小班:能在规定时间内将珠子一颗颗如数
地穿到吸管上(简单的动手能力、计数能力) 中班:能够按形状有规律地将珠子穿到绳子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 4.活动过程的设计(重点、难点)
各活动环节组织过程设计的注意事项
• 开始部分:如何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和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如何展开活动并自然导入本次活动的主题?等…
• 基本部分:如何维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如何引导幼儿的多 种感官参与活动,发挥幼儿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提高幼儿的 学习能力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据,以幼儿为出发点,着眼于幼儿的发展。 • 2.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引发教师思考,选择行为策略 • 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可以优化活动过程,提高活动效果
拓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什么?
• 霍华德·加德纳的8种智能指的是什么?怎样去理解?在 幼儿园教学中怎样体现?
五、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社会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小班) 或写成
小班社会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活动名称三要素:年龄班+活动领域+活动主题
练习:写出活动名称、活动准备
背景:
孩子们刚入幼儿园又哭又闹,情绪很不稳定,为了 让孩子们尽快感受到幼儿园集体生活的快乐,喜欢上幼 儿园设计一个活动,列出可能的活动名称。
活动名称:妈妈上班我不哭(小班) 我爱我的幼儿园(小班)
• (4)情景表演导入: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或利用情境来进 行模拟表演,把幼儿带入教育活动中。
• 如大班综合活动”心情预报”,在活动开始时,教师为了 引起幼儿兴趣,请愿意模仿的幼儿模仿电视里的天气预报, 以此为切入点,进入“心情预报”的讨论。
• (5)游戏导入:以游戏的形式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 如大班主题活动“小鬼当家”,在活动开始时,教师组织 幼儿玩“小鬼当家”的角色游戏,幼儿自愿结合,佩戴胸 卡标志,进行一系列家庭活动的角色模拟活动,如领工资、 交水电费、超市购物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2) 依据各年龄班幼儿身心发展 的特点和课程内容的性质。
3.制定单元目标的依据
第二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3) •依据单元活动内容的性质。
(2) •依据上一单元活动的反馈信息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
(1) •依据年龄目标。
Page 28
第二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4.制定教育行为目标的依据
Page 31
第二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2.幼儿园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结构化, 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这里的课程含义等同于教育 活动的含义。具体来说,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基本方法。基本方法包括论理组织法和心理组织法。 (2) 常用方法。常用方法包括纵向组织法和横向组织法。
Page 32
第二课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知识拓展
学前班应重点培养幼儿哪些能力 学前班客观上起着为幼儿入学做准备的作用,准备的重点应在与学科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准 备方面,如学习语文之前应让幼儿做好如下准备:准确的发音能力、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图形观察与辨别能力、上下左右方位知觉、规则意识及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知道从上至下和从左至 右的行笔方向等。在学习数学之前应让幼儿通过10以内数的学习,掌握10以内的数量关系,具体地 说就是让幼儿理解10以内数的互逆关系、相对关系、互补关系、互换关系、等量关系、守恒关系、等 差关系、传递关系、包含关系、函数关系等。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Page 2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一单元 幼儿园教育活动与指导概述 第二单元 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三单元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四单元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第五单元 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涵义与原则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涵义与基本特征
(一)涵义 是对教师教学组织行为的一种预先筹划,它是对一系列
外部事件进行精心设计和安排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支持 和促进儿童内部的学习。
对活动目标的设定; 对学习对象、学习需要的分析; 对学习情境的发展; 对活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对学习过程的安排和调整; 对学习对象行为的预测和评估等。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三)渗透性原则 1.教育活动内容相互渗透和整合 2.教育活动形式的相互渗透和整合
事事、时时、处处都能受到教育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四)开放性原则
1. 目标的开放、灵活和适时调整 2. 内容的开放、丰富和多元 3. 形式的开放、多向和灵活
教师应多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如提问、比较、观察、 游戏、示范、创造问题情境和联想等,让幼儿多看、多 听、多想、多说、多做,去获取知识和技能。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
(二)主体性
(三)渗透性
(四)开放性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 1.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出发点,适应儿童的 发展水平,考虑儿童的原有基础。(年龄、 经验、心理特点等) 2.以促进儿童的发展为落脚点。 3.包括儿童身心各方面的发展。
最近发展区
案例
在自然角,教师准备了种类繁多的蔬菜 让幼儿观察,面对这么多的蔬菜,幼儿一时 无从下手。许多孩子拣起这个又拿起那个, 并不停地调换。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案例二分析
这时幼儿虽然表现出对实物的操作和摆 弄,但其感知思维活动却是盲目的、停滞的。 教师发现后可以及时引导:“小朋友,你们 看哪些蔬菜的叶子是能吃的?我们先把这类 蔬菜挑选出来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动维度
基本观点: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参加了什么活动,课程应 为“在学校教师的指导下出现的学习者学习活动的总体”。 解决的问题:
避免了课程经验说的无标准性,比较好地把握了主体 与客体、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不足: 1、把研究者的注意力引向表层——活动的形式,造成本末 倒置,为活动而活动。 2、过分强调一切学习都要从活动实践开始,强调从实践中 获得的直接经验,也并不完全反映学校经验和学生学习的 本质特征
张宗麟 —— “幼稚园课程者,有广义的说之,乃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活动
也。”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 我国幼教先驱们对幼儿园课程的阐释
张雪门
—— 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用 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用各种的方法, 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幼儿园的课程是什么? 就是给三足岁到六足岁的孩子所能够做而且喜欢 做的经验的预备。
外在的客观对象和活动方式 通过主体活动内化为主观经验
主体的主观经验也可以“外化” 为态度、动作方式、技能等”
活动的双重转换性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3.活动一词更能反映幼儿学习的本质 和特点,因而也更适合于解释幼儿园 课程。
课程即是为儿童设计学习的轨道。 用动词形式解释:“奔跑”即“学习的过程”。
课程即是儿童对自己学习经验的认识。 英国学者斯宾塞(Spencer, H.)在《什么知识最有价 值?》(1859年)一文中首次提及课程。
这里课程既可以指一门学科,也可以指学校所有学科。
•教育史上最有代表性的课程定义(四种维度)
教学计划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第二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中的环境与资源 第四章 不同结构化程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第五章 幼儿园各学习领域教育活动的设计 第六章 中、外著名学前教育课程中教育活动设计 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模式 第八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九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评价
一、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 我国“课程”的词源
在我国,“课程”始于唐代学者孔颖达,如“教 护课
程,必君子监之,乃得依法制也”;
宋朝朱熹在论学时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 紧着课程”。
——在此课程指的是功课及其进程
课程的内涵
• 西方“课程”的词源
在英语中,课程 curriculum 一词来源于拉丁“currere”。 用名词形式解释:“跑道”即“学程” 。
–学科(领域)维度
课程即学习课目或教材(教科书、教材)
–计划维度
课程即教学计划和培养人的蓝图
–经验维度
课程即经验
–活动维度
课程即活动
学科维度
基本观点:课程是指具体的学习科目的总和。 解决的问题:课程内容问题 不足: 1.限制了教师视野; 2.只关注“教什么”,不关注“为什么而教”和 “怎样 教”; 3.只关注知识的逻辑、结构和体系,不关注学生的需要、 兴趣、能力以及所学知识对学习者个人的意义; 4.只关注学生的认知学习,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对课程本身的理解仅局限于客观外在的间接经验,忽 略学习者在学校生活和活动中所获得的各种鲜活的直接
计划维度
基本观点: 课程是培养人的蓝图和计划。
解决的问题: 力图纠正“经验说”的失之过宽,教材说的失之过窄。 不足:
遗漏课程实施部分,过分强调静态设计、预成课程, 忽视动态设计、生成课程的倾向。
经验维度
基本观点:把课程理解为学生的学习经验, 解决的问题:
扩大了研究者的视野,转换研究者注意的中心,使教 师从过去主要关注“教什么”,到现在开始关注“为 什么教”、“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以及“这 样教会对学生产生什么影响”。 不足: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 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
目标---课程实现的核心能力
观察能力、测量能力 设计、组织、实施与评价幼儿园教育活
动的能力 环境创设能力及评价能力 教育资源的利用能力 创新能力 学习能力
课程安排
模块一:理论 4个学时 模块二: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理论12+实训12) 模块三:实践(微格教室或幼儿园)
第一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概述
教育活动设计,首先要考虑:我们要到哪里去——教育活动的目标是 什么——通过教育活动,幼儿要学习什么,将能得做什么;其次要考 虑:我们怎样才能到那里去——选择什么样的教育内容、教育策略和 教育方法;最后要考虑:怎样知道我们是否已经到达了目的地——如 何对教育活动进行评估,如何对幼儿发展进行鉴定。
课程的构成要素
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
课程的构成 要素
课程实施
什么是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Biblioteka 涵• 我国幼教先驱们对幼儿园课程的阐释
陈鹤琴
—— “幼儿园应该给儿童一种充分的经验,这种经验的来源有二: 一是与实物的接触,二是与人的接触。应该把儿童能够学而且应该 学的东西有选择地组织成系统,应该以儿童的两个环境——自然环 境和社会环境——为中心组织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小结
我国幼教先驱们对幼儿园课程的阐释 ——幼儿的经验、幼儿的活动、幼儿的
生活是课程关注的重心。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 当前在我国得到广泛认同的幼儿园课程定义 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
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
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课程的内涵
小结
每一种代表性的定义都有一定的指向性,都指向当时特定的社 会历史条件下课程所出现的问题,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存在某 种局限性。 对于课程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不是确认这种或那种课程定义, 而是意识到各种课程定义所要解决的问题和与之相伴随的新问题, 然后根据课程实践的具体要求作出自己明智的选择。
•对定义的解析
(一)幼儿园课程是“活动”
主观学习经验
客观学科教材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1.有利于改变课程工作者的视角,促使他们同 是注意问题的两个方面:学习对象(教学内 容)和学习主体(学生):
物 对象
人 主体
课程
用活动解释课程的优越之处
2.活动自身是一种存在方式,教师看得见,也 比较容易把握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