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豆激酶_聂光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 1000-1336(2009)01-0134-04

纳豆激酶

聂光军 岳文瑾

(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生物化学工程系,芜湖241000)

摘要:纳豆激酶是一种枯草杆菌酶,具有较强的纤溶活性和溶栓功能,是一种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理想候选药物。目前,纳豆激酶分离方法、纳豆激酶功能、结构及其应用、纳豆激酶工程菌构建已成为纳豆激酶的研究热点,也成为未来纳豆激酶研究的导向。关键词:纳豆激酶;基因工程菌中图分类号:Q55

收稿日期: 2008-09-24

安徽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KJ2007B114);芜湖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2007-126)资助

作者简介:聂光军(1976-),男,硕士,讲师,联系作者,E-mail:join-us@163.com;岳文瑾(1979-),女,硕士,讲师,E-mail:yuewenjin_79@163.com

目前,全球每年因血栓病致死人数达1200万人,接近世界总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抗血栓药物需求量很大,但临床使用的抗血栓药物普遍存在着稳定性差和药效短等缺点,迫切需要一种低价高效、易吸收、体内半寿期长以及使用方便的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或保健品。纳豆激酶(nattokinase, NK)是一种高效血栓溶解酶,具有较好的纤溶活性和溶栓功能,它源于传统发酵食品,生产工艺简单,安全性高[1]。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研究NK,其中日本的研究较为广泛深入。我国很多高校和研究院所也在进行NK的研究。近期研究主要包括NK的酶学性质、结构、功能及其应用研究,以及NK的提取工艺、工程菌构建等。1. NK的稳定性

影响NK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有温度、pH值和金属离子等。NK低于45 ºC 时活性相对稳定,高于60ºC 逐渐失活,反复冻融5次后,该酶仍能保持95%以上的活性。室温下,在pH 7 ̄12范围内较为稳定,pH 7 ̄9范围内酶活性最为稳定,但pH<5性质则不稳定。王萍等报道[2]NK纤溶活性最适pH为8.0,pH 6 ̄10溶液中40 ºC 以下基本稳定,pH<5失去纤溶活性。模

拟胃环境的酸性条件下,粗酶失去纤溶活性,而纳豆浸提液纤溶活性保持25%。与煮沸的米汤、肉汤或血清蛋白、胃黏液混合可以明显提高该酶的稳定性,甚至在pH 2 ̄3的酸性条件还可保持7.5%的活性[3],因此,NK在黏性环境下可提高耐酸性,进而推测其在胃肠中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进一步验证其具有口服药物的开发价值。此外,添加甘油、丙二醇、牛血清蛋白、明胶、海藻酸钠等也有利于提高酶的热稳定性。

NK的活性还受一些金属离子的影响。Hg2+会使其完全失活,Cu2+、Zu2+、Al3+、Ca2+等离子对该酶有不同的抑制作用,而Mg2+、Co2+则对其有激活作用。此外,1 mmol/L DFP(二异丙基氟磷酸)和5 mmol/Lneguvon则能完全抑制NK的活性[4]。2. NK活性中心的保守性和底物的特异性

NK具有保守性的催化中心(D32、H64、S221和N155),如图1、2所示,在与不同底物反应时,其催化中心的位置及氨基酸组成都没有发生变化。研究发现NK对血浆纤溶酶底物H-D-Val-Leu-Lys-pNA最敏感,对凝血酶底物S-2238(H-D-Phe-Pip-Arg-pNA)和激肽释放酶底物S-2302(H-D-Pro-Phe-Arg-pNA)也有一定活性,而对尿激酶底物Pyro-Glu-Gly-Arg-pNA和弹性蛋白酶底物Pyro-Glu-Pro-Val-pNA不起作用。另据报道[5],NK对枯草杆菌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底物Suc-Ala-Ala-Pro-Phe-pNA也有高度水解活性。以氧化型胰岛素B链为作用底物,研究NK的酶切特性,发

现NK有严格的识别位点及限制性酶切位点:首选酶切位点在Leu15-Tyr16;其次在Ser9-His10;在Gln4-His5及His5-Leu6也有微弱的水解活性。因此,NK催化中心是保守的,其底物具有特异性。3. NK的分离提取

NK是胞外酶,与细胞、细胞碎片、其他代谢产物、残存底物及惰性组分等混合在一起,分离难度大,成本高。目前,对于NK的分离纯化研究很多,艺已较成熟。

3.1 传统的分离方法 NK传统的分离方法是从固体发酵纳豆中分离纯化NK,并经过4次盐析,3次层

析操作。因此该分离工艺步骤多,时间长,导致产品得率偏低(18% ̄50%),分离成本提高以及活性降低等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发酵与泡载偶合的分离方法,初步纯化NK,再经超滤脱盐,层析,分离得到了比活为9800 IU/(mg蛋白质)的NK,回收率为85.5%。刘俊果等[7,8]采用反胶团萃取技术分离NK,该方法步骤少、选择性高、成本低,经过一次萃取循环,蛋白质回收率为33.25%,酶活性回收率为80%。3.2 双水相亲和分配技术 目前,改进生物分离方法最主要的工作是缩短流程和提高单元分离的效率。分离技术的高效集成化使生物分离过程出现一个质的转变,即利用已有的或新近开发的生物分离技术,

将下游过程中的有关单元进行有效集成,或者把两种以上的分离技术合成为一种更有效的分离技术,达到提高产品得率、降低过程能耗和增加生产效益的目标。

亲和层析法的优点是选择性高、步骤少,但发酵液须经过一系列的前处理才能进行分离,而双水相分配技术则可以直接处理液固混合物,因此,二者结合可形成处理量大、效率高、选择性强的双水相亲和分配组合技术。陆瑾等[9]对PEG4000的羟基进行活化,以亚氨基二乙酸(IDA)为螯合剂,制取含有Cu2+的金属螯合亲和配基PEG-IDA-Cu(II),并以PEG和羟丙基淀粉(PES)形成双水相,用于直接处理NK的发酵液,如图3所示,经过两次分配分离流程后,NK的总回收率为81%,纯化因子达到3.52。3.3 膨胀床吸附技术 膨胀床吸附技术(EBA)是一项在

产物捕获阶段实现的过程集成生物分离技术,集固液分离、浓缩和初期纯化于一体,能直接从含有固体颗粒的发酵液捕获目标产物,减少操作步骤,降低分离过程的复杂程度,提高分离效率和产品的得率。胡洪波等[10]采用了离子交换型膨胀床吸附剂对发酵液中的NK进行了分离纯化,并与传统分离工艺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传统分离方法设备需求多、药品消耗大。与传统方法相比,膨胀床法分离纯化NK,操作步骤从6步减少为2步,操作时间缩短了8 ̄10小时,回收率提高了约50%。

3.4 基因重组定向分离技术 基因重组技术促进了代谢产物定向分离技术的发展,为生物分离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研究领域。Li等[11]应用DNA重组技术,

图1 NK与H-D-VLK-pNA结合的三维模式图[6]

图2 NK与底物Suc-AAPF-pNA结合的三维模式图

[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