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7《短文两篇》
七年级语文下册 短文两篇难点解析与精读精练 苏教版
《短文两篇》难点解析与精读精练【难点解析】《短文两篇》难点解析1.《黄鹤楼》中用精美的语言描写了黄鹤楼的结构特点以及雄伟高大,那么作者是如何借助描写将之表现出来的呢?[解析] 《黄鹤楼》中具体描写黄鹤楼的语句是:“观其耸构巍峨,高标巃嵸,上倚河汉,下临江流;重檐翼馆,四闼霞敞;坐窥井邑,俯拍云烟:亦荆吴形胜之最也。
”这段描写十分生动,从空间上看,由上而下,由外而内。
作者首先引导我们从外部,观察黄鹤楼,“耸构巍峨”可见其雄伟的外形,“上倚河汉”耸入云天,在夸张中极写其高大;“下临江流”矗立江边,表现其地理位置之险要。
再者是走进黄鹤楼的内部,看其结构特点,飞檐翘起,四门大敞。
然后是写在黄鹤楼中所见之景,“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这一切都是紧紧围绕黄鹤楼“高大雄伟”这一特征进行描写的。
这段文字综合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既有比喻,也有夸张。
从表达方式上看,既有生动的描写,也有点睛的议论。
2.学习《于园》一课时,有同学认为“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两处可以删去,因为它们并没有具体描写于园的建筑艺术,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呢?[解析] 不可删去。
我们知道《于园》这篇短文主要表现园林工匠高超的建筑艺术,突出了磊石三奇。
这可以说是正面描写。
那么作者为什么又要交代上面两段文字呢?这其实是运用了对比衬托的表现手法。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
葆生叔同知瓜洲,携余往,主人处处款之。
”交代了“我”之所以能够成游的原因。
“非显者刺,则门钥不得出”,如果不是有声望,有地位的人投名帖,是不能够进入园子的。
进入于园,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
这就衬托出园子的与众不同,可见其在瓜洲园林中的重要地位。
再看“瓜洲诸园亭,俱以假山显,至于园可无憾矣。
”更是将于园与其他诸园进行对比,进一步写出了“我”游于园之后的感受,进而表现于园建筑之奇。
这两段话言简意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 注释:- 逐走:竞跑,赛跑。
-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 河、渭:黄河和渭水。
- 大泽:大湖。
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雁门山北。
- 邓林:桃林。
2. 主题思想。
- 这篇短文通过讲述夸父逐日的故事,表现了夸父胸怀大志、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3. 艺术特色。
- 想象奇特。
夸父能与太阳赛跑,在口渴时能饮尽黄河、渭水甚至想北饮大泽,他的手杖还能化为桃林,这些想象都充满了奇幻色彩。
- 语言简洁。
文章用简短的篇幅就叙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如“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没有过多的修饰,却生动地塑造了夸父的形象。
4. 重点字词积累。
- 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行走”。
例如“夸父与日逐走”中的“走”是“跑”的意思。
1. 原文及注释。
- 原文: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
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 注释:- 共工:传说中的部落领袖,炎帝的后裔。
- 颛顼:传说中的五帝之一,黄帝的后裔。
- 天柱折,地维绝:支撑天的柱子折了,系挂地的绳子断了。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有八根柱子支撑,地的四角有大绳系挂。
维,绳子。
绝,断。
- 水潦(lǎo):泛指江湖流水。
潦,积水。
2. 主题思想。
- 文章通过讲述共工怒触不周山的神话故事,解释了天地日月星辰的运行和江河地势的形成等自然现象,反映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探索、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
3. 艺术特色。
- 情节夸张。
共工愤怒之下能将支撑天的柱子撞折,系挂地的绳子撞断,这种情节极度夸张,展现了神话故事的独特魅力。
- 富有想象力。
它用神话的方式解释了天地的倾斜、日月星辰的移动以及江河的流向等自然现象,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与思考。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 》同步练习(含答案)
年级下册语文第 17 课《短文两篇》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找出各组中注音有错的一项,将选项填在括号内()。
A.陋室(lòu)B.德馨(xīng)C.调素琴(tiáo)2.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可爱者甚蕃(多)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应当)C.不蔓不枝(长枝)D.亭亭净植(种植)3.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下列对文章内容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效力、建功立业的远大志向。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写出了环境的清幽雅致。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写出了作者生活情趣的高雅。
D.文章举诸葛庐、子云亭的例子,是为了说明“陋室”不陋的道理。
5.文学常识填空。
(1)《陋室铭》选自,作者是(朝代)著名诗人。
(2)《爱莲说》选自卷三,作者,是时期著名的家。
著有等。
6.课文理解填空。
(1)《陋室铭》紧紧扣住“”立意,以“”一句统领全篇,表达出陋室主人的节操和的情怀。
(2)《陋室铭》开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的方法,将名山、灵水与“陋室”相提并论,强调陋室具有“名”“灵”的性质。
“”一句为全文之“睛”。
(3)《陋室铭》作者紧扣“惟吾德馨”对居室从、、三方面来描写,突出作者的美德。
7.根据《爱莲说》课文理解填空。
(1)作者从、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2)作者将菊、牡丹、莲一一拟人,分别说它们是、、的化身,并借此再次表明自己不慕富贵、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3)这篇短文,采用衬托的写法,用菊和牡丹作和,含蓄而深刻地表达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案【三篇】篇二一、在学习《夸父追日》的基础上,拓展训练激活思维1、朗读余光中的诗。
夸父为什么要苦苦去挽救黄昏呢?那仅仅落日的背影。
也不必吸尽大洋与长河,那仅仅落日的倒影。
与其穷追苍茫的暮景,埋没在紫蔼的余烬,——何不回身挥杖,迎面奔向新绽的旭阳,去探千瓣之光的蕊心?壮士的前途不在昨夜,在明晨,西奔是徒劳,奔回东方吧,既然是追不上了,就撞上!2、学生四人小组讨论,谈谈读后感受。
明确:余光中的诗引领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所谓“追不上”,也并不表示结束,面对人生的困境与僵局,不是一味的勇往直前,浪掷生命于错误的目标上,而是冷静理性地思索确认方向追逐希望,一切都将有峰回路转的突破。
(转换思维的视角,便柳暗花明。
这就是逆向思维。
)3、拓展思维训练。
例:《愚公移山》是个寓言故事,传统看法往往从愚公移山的目的、精神的角度正面肯定愚公为修建一条通往山外的通衢大道、改善生存环境造,福子孙后代的良好动机和勇于面对困难不怕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逆向思维:与其搬山,不如搬家;移山贻误子孙; “愚公移山,精神可嘉,方法不当” ;我们做事情仅仅具有满腔热情和锲而不舍的精神是远远不够的,还要有科学的方法,三者结合,才能把事情办好。
创设情景:(1)精卫填海:以自己弱小的力量要填平大海,写出他敢于向大自然挑战、持之以恒的精神。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2)蜗牛:守旧、爬行主义、慢慢腾腾、四平八稳等。
我们还能够这样思考……二、点评各组讨论结果。
三、进入第二篇《共工怒触不周山》1、作品简介《共工触怒不周山》(《淮南子天文》。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撰写的一部著作。
)2、导语据传说,颛顼是黄帝的孙子,号高阳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阳附近)。
他聪明敏慧,有智谋,在民众中有极大的威信。
他统治的地盘也大了很多,北到现在的河北一带,南到南岭以南,西到现在的甘肃一带,东到东海中的一些岛屿,都是他统治的地城。
第17课 《短文两篇》(课件)-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课堂(部编版五四制)(上海专用)
《爱莲说》 语气词
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花之隐逸者也; 噫!宜乎众矣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火眼金睛探“高频词
1、找出两文中反复出现的词或某一类词,完成表格,
文题
反复出现的词 文句 或者一类词语
《陋室铭》 反复出现的词: 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谈笑有鸿儒; “有”和“无” 和露只有;无白丁;无丝竹;无案 牍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比较两篇短文在言语形式,思想主旨方面的异同,感受作者的精神世界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刘禹锡的“陋室”与周敦颐的“莲”
1.阅读两文,看图填空。 刘禹锡的“陋室” 内:室主状态 所做的事: 远离的事:
外:生活环境 自然环境: 人文环境:
志趣追求:高雅脱俗的情趣
志趣追求: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一:刘禹锡的“陋室”与周敦颐的“莲”
2.略读《爱莲说》,按表格要求提取相关信息,并根据提示梳理各部分内容
(2)梳理内容
群花可爱
爱花:菊、牡 丹、莲花
展开描 写莲花
感慨三类人的 现实状况
评花:三种花象征三类人
课堂小结
本堂课我们积累了常见的文言字词,疏通了两篇短文的大意。并 依据一定的标准提炼了两篇短文相似的行文思路,由此发现了两文共 同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指将某种精神、品格、思想、 感情寄托在某一具体的物上,是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
活动设计
▲活动设计三:火眼金睛探“高频词
2、比较:只保留“有”的语句,去掉“无”的语句,表情达意上有何区别?
改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 馨,笑有鸿儒,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 云:何陋之有?
明确:“有”是作者想要表现的,“无”是作者不想关注的,主动与 之隔绝的:从“有”和“无”的强烈对比中,强调的是自己的“有”, 为自己“有”这样的“德”而自豪自得
七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17 短文两篇 爱莲说 课件(共22张ppt).ppt
这是对君子太少的世风的悲哀、惋惜和遗憾, 也是对世上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人太多的鄙弃。
整体 赏莲
“莲,花之君子者也。”
写作 背景
周敦颐很喜欢白莲,舅舅郑向就在自己家宅院前的西湖凤凰 山下修建了一个小亭子,种上了许多莲花,周敦颐就在这里 参经悟道。为官后,他每居一地,都要于堂前凿池种莲。
周敦颐20岁时,步入仕途。在此后三十多年的官宦生涯中,他辗转多地,
虽然官职都不算高,但是周敦颐每到一地,都是尽责尽职,一身正气,讲原
爱莲说 周 敦 颐
课文 导入
看图 说诗
课文 导入
看图 说诗
作者 简介
湖南道州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 濂溪书堂 讲学,世称“ 濂溪先生 ”。
文体 知识
古代的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
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 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
“爱莲说”——谈谈喜爱莲花的道理,说说喜 爱莲花的道理。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参考译文】
历来那些关于种植的书,其他的花都写得很简略,唯独讲到牡丹、芍药与菊花
方很详尽。人们都认为这三种奇花可以同等看待,只有我判定它们截然两样
什么呢?牡丹、芍药的美,全靠天工,不是靠人力。种植这两种花,不过是冬天
肥,夏天浇浇水,如此而已。开花时,色彩烂
漫,气味芬芳,不会因
力不勤,而稍稍减少姿态和颜色。
“事冗不知筋力倦周,敦官颐清在赢南康得郡梦做魂官安时”,,曾这率两属句下更开是挖道了一出块了四他十为余官丈的宽宗的旨池。塘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短文两篇》课文详解预习须知一、文题解读本篇课文内容是《陋室铭》和《爱莲说》两篇文言短文。
“陋室”意思就是简陋的屋子。
“铭”是记载的意思,在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陋室铭”即作者给陋室作的铭。
“爱莲”即喜爱莲花。
“说”是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言论。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对莲花的喜爱。
二、作者简介和背诵提示《陋室铭》作者是刘禹锡,字梦得,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
此篇需背诵。
《爱莲说》作者是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此篇需背诵。
知识重点一、全文展示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主题概述《陋室铭》:本文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赞美简陋的居室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保持高尚节操的愿望和不求闻达、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爱莲说》:本文通过将陶渊明独爱菊,世人甚爱牡丹的风气与自己独爱莲进行对比,表达了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委婉地批评了当时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表达了作者保持自己正直操守的情怀。
三、文言知识积累(一)古今异义1.惟吾德馨古义:德行美好;今义:散布得远的香气。
2.无案牍之劳形古义:形体、躯体;今义:形状。
3.亭亭净植古义:树立;今义:植物,种植。
4.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二)一词多义1.濯清涟而不妖(清澈)香远益清(清芬)2.香远益清(远播)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从远处)(三)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作动词,出名,有名)2.有龙则灵(名词作动词,神异)3.苔痕上阶绿(名词作动词,蔓延到)4.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扰乱)5.无案牍之劳形(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劳累)6.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藤蔓)7.不蔓不枝(名词作动词,生枝茎)8.香远益清(形容词作动词,远播)(四)重要虚词1.之①无丝竹之乱耳(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②无案牍之劳形(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③何陋之有(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④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⑤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⑥花之隐逸者也(助词,的)2.而①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连词,表转折,却)②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连词,表转折,却)(五)特殊句式1.判断句①斯是陋室。
人教版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陋室铭
《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陋室铭》一、 1.本文是托物言志的名文,你知道本文所托之物是什么吗?2.本文用什么比喻陋室,又用什么类比陋室?二、探究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有龙则灵()2.斯是陋室()3.惟吾德馨()4.草色入帘青()5.鸿儒()6.白丁()7.无丝竹之乱耳()() 8.调素琴()9.无案牍之劳形()() 10.阅金经()1.本文从几个层面来展现陋室主人品德的高尚的?2.作者在文章首尾分别运用了比喻和类比手法,其意图是为了强调什么?3.默写“苔痕上阶绿”至“无案牍之劳形”*一.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给画线句加上标点*2.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的写法5.选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龙”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渲染了居室恬静的气氛*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表现了作者对知识分子的歌颂,对无学问之人的鄙薄*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反映了室主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弃*6.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子陋还是不陋呢?7.完成下面的对偶句创作*上句:品千古美文下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莲说》1. 本文写了几种花?主要写哪种?2.反复诵读描写与赞美莲花的语句,说说作者可能意在赞美怎样的品质?二.解释下列加横线词语的意思*1.可爱者甚蕃()2.出淤泥而不染()3.香远益清()4.亭亭净植()5.濯清涟而不妖()()6.不可亵玩焉()7.陶后鲜有闻() 8.同予者何人?() 9.宜乎众矣()三.填入句中省略的词*先用文言词,再在句后横线上解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1.指出下列句中名词活用成动词的词*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说出下列语句的通常语序*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快速工整地默写直接描写与赞美莲花的文字*2.根据课文,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具有哪些美好的品质?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讽刺当时怎样的世态?1、《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品质的名句是2、《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4、“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5、文章的主旨句是1、本文的作者是,代道州人,家.2、本文运用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所言的的志是*3、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这样写的作用是,本文写“莲”的品质,用作正面映衬,用作反面映衬*4、“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是指我们学过他的一首诗是一篇文是5、写出你喜欢的一种花,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花名是:喜欢的原因是:一、翻译下列句子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陶后鲜有闻4、中通外直,不蔓不枝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四.课文阅读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解释句中加横线的词*①自李唐来()②不蔓不枝()③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④可爱者甚蕃()⑤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⑥宜乎众矣()2.选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何: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 B.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独: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之:水陆草木之花莲之爱3.下面分析不准确的一项是()A.“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B.“香远益清,亭亭净植”比喻君子志洁行廉,芳名远播*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不可能受到大多数人的理解*D.“出淤泥而不染,濯请涟而不妖”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诩.4.简答*①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②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句子是:5.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6.这篇文章在写法上一个突出特点是:答案:第一部分:一.略二.1.多2.不被沾染3.更加清芬4.洁净地立着5.洗涤妖艳6.玩弄7.少8.我9.应当,当然*三.1.于于从在 2.蔓:生出枝蔓;枝:长出枝节3.爱菊爱莲爱牡丹四.1.略2.只要结合莲的特点,言之有理就可,不求统一答案*如高洁自重、谦虚正直不趋炎附势等 3.鄙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之风*第二部分:一.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3.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5. 莲,花之君子者也 6. 莲,花之君子者也二.1.周敦颐北宋哲学家2.托物言志莲既不消极避世,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3.衬托突出莲的高洁品质菊花牡丹四.1、从②枝蔓③亲近而不庄重④多⑤认为⑥应当 2.D 3.C 4. ①出淤泥而不染②香远益清 5.莲,花之君子者也 6.托物言志答案:第一部分一.1.陋室2.有仙人居住的山,有龙潜藏的水;诸葛庐子云亭二.1.灵异2.这3.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4.映入5.博学的人6.本文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7.指嘈杂的音乐;扰乱(或使……受到扰乱)8.调弄,弹奏9.官府的公文;使……劳累10.佛经三.1.就不感到简陋了*2.(1)苔痕绿上阶,草色青入帘*(2)有何陋?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四.1.三个方面,分别为环境幽雅、往来者渊博、。
第七课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 》 导学提纲
叩官初中七年级语文科活页备课
撰稿:马英兰定稿:解典亮、于善香周次:5本周备课序号:3
教、学课题:第7课短文两篇《第一次真好》
教、学目标:
1.抓住两个对比,学习行道树的自我牺牲精神;
2.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1.抓住议论性的文眼,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2.培养独立质疑和探究的能力,培养合作研讨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看导语,默读《第一次真好》。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借助注释、词典,读一读,写一写。
雏形丰硕稀疏珍重累累低回沉甸甸眼巴巴玲珑剔透具体而微回味无穷不可磨灭
二、合作探究:
自主学习中我的问题:
合作学习中我们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
1、《第一次真好》——“好”在哪里?怎样才能使生命多姿多彩?
2、文章的内容哪些详写,哪些略写。
3为什么说是“一幅秋日风情画”,不说是“风景画”“风光画”?
三、拓展延伸.
请讲讲你自己生活经历中的“第一次”,看谁讲得最精彩。
四、系统小结
五、巩固练习
速读全文,独立完成下列各题
1. 文中详写了几个“第一次”,各写了什么事?作者的感受怎样?
2. 为什么“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使人回味无穷”?
3. 为什么“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谈谈你的理解。
4. 是否所有的“第一次”都值得去尝试、值得珍重?试谈谈你的看法。
5. 你的成长中难忘的第一次经历是什么?请简单叙述,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80字以内)
六、当堂反思:
七、学习评价:。
七年级下《短文两篇》课文
七年级下《短文两篇》课文七年级下《短文两篇》课文夸父逐日《山海经》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两小儿辩日《列子》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远。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概,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进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智乎?”《短文两篇》知识点一、重点字词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盘盂yú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逐走:竞跑,赛跑。
(2)见两小儿辩斗辩斗:争辩,争论。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1.《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体裁),选自《山海经·海外北经》。
2.《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
《夸父逐日》神话,选自《山海经》词语解释:P190 注释2、3、5、61.文章主题:表现夸父地英雄气概,反映古人探索、征服自然的愿望和顽强意志。
2.夸父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两小儿辩日》选自《列子·汤问》(相传作者是周朝列御寇)词语解释:P191注释3-7;P192 注释1-4通假字:“知”通“智”文言归纳:《三》P271-272 五至八1.启示:(1)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出的结论也就不同。
课文中两小儿分别从视觉(车盖、盘盂)、触觉(仓仓凉凉、热如探汤)得出太阳一大一小的不同结论。
(2)反映了古人的大胆质疑、独立思考的精神(3)“孔子不能决”反映了他实事求是、谦虚的态度。
2. 句子翻译:P192 课后练习三。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
第一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是一篇关于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的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以两篇短篇小说为例,从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出发,对写作技巧进行了全面评估,并给出了对于写作的个人观点和建议。
我们来看第一篇短文《雪夜思母》。
这篇小说以雪夜为背景,描绘了主人公思念母亲的情感。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动人的情感,将读者带入到了雪夜的氛围中,深深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使文章富有情感,还让读者更加容易产生共鸣。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我们看第二篇短文《家》。
这篇小说以家为主题,通过对家的描绘,展现了主人公对家的情感和对未来的向往。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了家的温馨和美好。
在这篇小说中,作者运用了对比和排比等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生动和富有节奏感。
这样的写作风格不仅使文章更加丰富多彩,还让读者更加容易沉浸其中。
通过这篇短文,我们可以学到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和节奏感。
总结回顾来看,这两篇短篇小说都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情感。
通过深入的描写和精准的情感把控,作者成功地打动了读者的心灵。
对于这两篇短篇小说,我个人的观点是,作者将写作技巧发挥到了极致,让人感受到了语言的力量和魅力。
我也认为这两篇短篇小说给了我很多启发,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写作的魅力和艺术。
在以后的写作中,我会更加注重对细节描写的把控,同时也会尝试运用更多的修辞手法,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感染人心。
我相信,在不断的尝试和实践中,我会有所成长,写出更加优秀和有价值的文章。
以上是对《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的全面评估和个人观点的共享。
希望这篇文章能给你带来启发和帮助,也期待你在写作中有所收获和进步。
结束。
第二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7课短文两篇笔记》是一篇关于写作技巧和写作风格的文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25课《短文两篇》精练精析(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训练·达标检测一、双基积累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1)夸父与日逐走..( )(2)欲.得饮( )(3)北.饮大泽( )(4)化为邓林..( )(5)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6)怒而触.不周之山( )(7)地维绝.( )(8)故水潦.尘埃归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译文:(2)弃其杖,化为邓林。
译文:(3)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
译文:3.下列朗读语句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夸父/与日逐走B.北饮/大泽C.怒而触/不周之山D.故水潦尘埃/归焉4.填空。
(1)《夸父逐日》选自,里面保存了不少远古的,对古代的历史、地理、文化、交通等均有参考价值。
(2)《共工怒触不周山》选自,该书以家思想为主。
5.《夸父逐日》要表达古代人民怎样的愿望与精神?答:6.如何理解《共工怒触不周山》中结尾的两句话?答:二、课内阅读阅读《共工怒触不周山》,回答7~11题。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共工与颛顼争为.帝( )(2)地维.绝( )(3)故.日月星辰移焉( )8.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怒而触.不周之山(碰、撞)B.故日月星辰移焉.(相当于“于是”)C.天倾西北..(指西北方)D.故水潦尘埃归.焉(归向,这里指流向)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天柱折,地维绝。
译文:(2)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译文:10.“怒而触不周之山”中的“怒”字表现了共工怎样的性格特点?答:11.这篇神话故事表现了共工怎样的精神?答:三、美文品析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回答12~15题。
【甲】《夸父逐日》全文。
【乙】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làn,焚烧)焱(yàn,火焰)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部编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教学设计
16短文两篇课题短文两篇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积累一些文言字词。
2.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过程与方法1.加强朗读训练,提高朗读能力。
2.把握两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陋室铭》,感受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学习作者高洁傲岸的节操。
2.学习《爱莲说》,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感受其高雅脱俗的情怀。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文学家。
和柳宗元交谊甚厚,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
白居易称之为“诗豪”。
有《刘梦得文集》传世。
著名的诗作有《竹枝词》《西塞山怀古》《秋词》《江南春》《浪淘沙》等。
周敦颐(1017—1073),字茂叔,道州营道(今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
他用故乡营道濂溪给自己的书堂命名为“濂溪书堂”,世称“濂溪先生”。
与李宽、韩愈、张栻、黄干、朱熹、李士真,并称为“石鼓七贤”。
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写作背景《陋室铭》选自《刘禹锡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
唐顺宗时,刘禹锡因参加王叔文的政治革新运动,得罪了当朝权贵,失败后被降职为朗州司马,以后又任连州、和州刺史。
按当时的规定,他本应住衙门三间三厦的官邸。
但是,和州策知县是个势利之徒,他见刘禹锡贬官而来,便百般刁难,半年之间,让刘禹锡连搬三次家,住房由原先的三间屋缩小到一间半,一家老小无法安身,刘禹锡觉得这县官欺人太甚,愤然提笔写下了《陋室铭》一文。
《爱莲说》选自《周敦颐集》卷三(中华书局2009年版),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现在江西星子县)郡守时写的。
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
七年级下教参: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文档资料
七年级下教参:短文两篇(夸父逐日、两小儿辩日)课文研讨一、整体把握1.《夸父逐日》《夸父逐日》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之一。
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
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夸父是一位十分神奇的人物。
他是一个善于奔跑的巨人,他与太阳“逐走”。
他口渴如焚,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大泽的水而渴死。
他遗下的手杖,化为一片桃林,还能为人类造福。
夸父敢与太阳决一高低,可以奔驰于天地,可以饮干大河大江,可以化手杖为桃林,真是气概非凡,本领非凡。
夸父这一神话人物形象,具有超现实的想像、夸张的浪漫主义魅力。
这篇神话对后世影响很大。
人们常以“夸父逐日”或“夸父追日”“逐日”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如陶潜《读山海经》诗有“夸父诞宏志,乃与日竞走”句,柳宗元《行路难》诗有“君不见夸父逐日窥虞渊,跳踉北海超昆仑”句。
有时也用“夸父逐日”来比喻不自量力,但这是从消极方面理解这个神话,不合乎《夸父逐日》作为神话在本质上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2.《两小儿辩日》这篇短文写两个小孩儿对太阳在早上和中午时离地球上人的远近有不同的看法,各持一端,争执不下,连孔子也不能作出判断,以此说明人们懂得的东西总是有限的,知识无穷尽,即使是博学多闻的孔子也会有所不知。
这篇短文还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本文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争辩,然后摆出两小儿的不同看法,继而提出两小儿所持看法的依据,最后写孔子不能作出判断而受到讥笑。
全文仅一百多字,语言简洁,层次分明,主要通过对话来表现人物,展开情节。
二、问题研究1.对《夸父逐日》的结尾“弃其杖,化为邓林”应如何理解?夸父口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那么,什么是“邓林”呢?“邓林”实有其地,在现在大别山附近河南、湖北、安徽三省交界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短文两篇
苏芷莹七年级上册6号
(一)行道树
1.而我们居然站在这儿,站在这双线道的马路边,这无疑是一种duòluò()。
2.是的,我们的命运被安排定了,在这个充满车辆与yān cōng()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diăn zhuì()。
3.但我们苦熬着,牙龈咬得酸痛,直等到朝霞的彩旗rănrăn()升起,我们就站成一列致敬。
4.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tānlán()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5.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fán xián jíguăn(),都是hóng dēng lǜ jiŭ()。
(二)第一次真好
6.路过人家的墙下,偶尔一抬头,看见一颗jié shíléi léi()的柚子树。
7.一颗颗shuò dà()的黄绿色yòu zĭ(),chén diàn diàn()垂吊在枝头。
8.几年前,家中第一次养了一笼shí zĭ mèi()。
9.当母鸟第一次生下了几颗líng lóng tītòu(),比小指头还小的鸟蛋以后,我和孩子们边眼巴巴地等候小鸟孵出来。
10.我惊喜地走到鸟笼边一看,在鸟巢里面的所谓小鸟,只是两团小小的粉红色肉球,仅仅具有鸟的chú xíng(),身上只有稀疏的几根毛,两只黑黑的眼睛却奇大。
11.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棵果实如此丰硕的柚子树,shà shí jiān(),心头充满了喜悦与新奇。
12.我是个生长在都市,从不曾享受过田园生活的súzǐ()。
13.细细回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dīhuípǐn wèi ()?
14.课时,等到它们渐渐长大,羽毛渐丰,一切jùtĭér wēi()以后,我喜爱它们有甚于那些老鸟。
共14句
答案:1堕落2烟囱点缀3冉冉4贪婪5繁弦急管红灯绿酒 6 累累7硕大柚子沉甸甸8十姊妹9玲珑剔透10雏形11霎时间12俗子13低回品位
14具体而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