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问世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问世年份年表先秦时期:《诗经》 - 11世纪BC《春秋》 - 5世纪BC汉朝:《楚辞》 - 3世纪BC《汉书》 - 1世纪BC《史记》 - 1世纪BC魏晋南北朝:《红楼梦》 - 18世纪《水浒传》 - 14世纪《西游记》 - 16世纪《金瓶梅》 - 16世纪唐代:《唐诗三百首》 - 8世纪《长恨歌》 - 8世纪宋代:《宋词三百首》 - 12世纪《宋史》 - 14世纪元代:《元曲三百首》 - 13世纪《元史》 - 14世纪明代:《红楼梦》 - 17世纪《金瓶梅》 - 16世纪《水浒传》 - 14世纪《西游记》 - 16世纪清代:《红楼梦》 - 18世纪《红楼梦续集》 - 18世纪以上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问世年份的简要年表。
这些名著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学成就,也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瑰宝。
同时,这些作品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大读者所喜爱。
古代文学名著的问世年份与时代背景密不可分,每一部作品都承载着时代的思想、文化和价值观。
例如在先秦时期,《诗经》和《春秋》是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这些诗歌和记载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儒家的道德观念等。
在汉朝,出现了大量的史书和文学作品。
《楚辞》以其华丽的辞藻和深邃的思想深受汉朝文人的喜爱。
《汉书》和《史记》则是对汉朝历史的详细记载,为后世的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文学迎来了一个高峰。
《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等作品问世,成为了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哲理,深受读者的喜爱和传颂。
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出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人和作品。
《唐诗三百首》是唐代最有代表性的诗集之一,其中包含了许多传世佳作。
而《长恨歌》则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以其抒发爱情之苦的深情词句而闻名。
宋代文学以词和诗为主,出现了众多优秀的文学作品。
《宋词三百首》收录了宋代最著名的词作,其中既有爱情之苦苍凉的抒发,也有对时代变迁的隐忧。
学习_清代文学概述
• 二、 清代文学概况
长篇小说:《儒林外史》《红楼梦》
短篇文言小说:《聊斋志异》《阅微草堂笔记》
短篇白话小说:《无声戏》《十二楼》(李渔)
教P257)
《玉娇梨》《平山冷燕》(才子佳人小说
传奇:《长生殿》《桃宋派(钱谦益)、神韵派 (王士祯)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概述
1644—1842 (努尔哈赤 天命)、(皇太极 天聪、 崇德) 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一、清代与文学有关的几点社会状况: (一)自始至终存在的民族矛盾 (二)文化的高压禁锢政策
1、文字狱 2、禁毁书籍 3、科举取士 (三)清代前期启蒙思想的理论及特点
经世致用: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由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 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 反对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
乾嘉学派 “汉学”,亦称“朴学”,指东汉诸儒考
据训诂之学。至清代中期,形成了推尊汉儒朴 学风尚,以训诂、考据治经的乾嘉学派。他们 反对明末空疏不学的风气及王学流弊,主张根 据经、史立论,通经致用。以汉儒经、注为宗, 专从文字学入手,以训诂考据方法治经史乃至 诸子,治学谨严缜密,不尚空谈,于古籍整理、 辨伪辑佚、语言文字的研究,及古代历史地理、 天文历法、典章制度等方面的考索求证,做出 了较大的贡献。但它又是适应当时文化制度的 产物,逐渐丧失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与独立思考 的批判精神,有脱离社会、逃避现实的倾向。
格调派(沈德潜)、肌理派(翁方纲)、性灵派(袁 枚)
词:阳羡派(陈维崧)、浙西派(朱彝尊)、常州派(张 惠言)
古文:桐城派
清代文学概述
7.嘉庆:清仁宗(1760—1820年),清朝入关 后第五位皇帝。1795年九月公开立为皇太子, 次年元旦,受弘历内禅即位,以是年为嘉庆 元年,时年27岁。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 乾隆死,始亲政。在位25年。清朝已经开始 走向衰,土地高度集中,政府腐败,阶级矛 盾尖锐,农民起义不断发生,1813年天理教 起义,北京的一只起义军一度攻进皇宫。 8.道光:清宣宗 (1782—1850年),清朝入关 后第六位皇帝。1820年七月即位,以次年为 道光元年,时年29岁。在位30年。虎门硝烟, 签订《南京条约》。
9.咸丰:清文宗 (1831—1861年),清朝入关后 第七位皇帝。1850年正月即位,时年20岁。 在位11年。在父亲手里接了一个破烂摊,在 位初爆发太平天国农民起义,1856年第二次 鸦片战争,相继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英 法联军一直打到帝都,仓皇逃到热河避暑山 庄,从此没再返皇宫。 10.同治:清穆宗(1856—1874年),清朝入关后 第八位皇帝。5岁即帝位,终身成为其生母慈 禧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傀儡。在此期间,清朝 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 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等一系列的农民起义。 也办了一些所谓的“洋务新政”。但这些与 同治皇帝都没多大关系。当时的统治者实际 上是慈禧。亲政两年后,死于天花。
11.光绪:清德宗(1871—1908年),清朝入 关后第九位皇帝,慈禧太后第二次垂帘听政。 在其亲政期间,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他力主反击,但终战败。1898年,光绪帝启 用康有为,梁启超等进行“戊戌变法”,但 变法危及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受到以慈禧 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 袁世凯囚禁慈禧,但被袁出卖,从此被慈禧 幽禁在颐和园。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 称“百日维新”。 12.宣统:(1906—1967年),清朝末代皇帝。 醇亲王之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即皇 帝位。1911年2月12日,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 退位。此后,以逊帝身份居住在皇宫。1924 年11月5日,被冯玉祥驱逐出宫 。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年表
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年表一、前秦时期(公元前351年-前206年)1.《离骚》(屈原)2.《楚辞》(屈原)3.《诗经》(诗经编纂者不详)二、汉朝初期(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1.《论语》(孔子及其弟子)2.《史记》(司马迁)三、汉朝中期(公元25年-公元220年)1.《西京杂记》(刘向)2.《南京杂记》(刘向)3.《淮南子》(刘安)4.《汉书》(班固)5.《论衡》(王充)6.《齐民要术》(贾思勰)四、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1.《世说新语》(刘义庆)2.《草木子》(颜之推)3.《文心雕龙》(刘勰)4.《文选》(陆机)5.《神仙传》(陶弘景)6.《骆驼祥子》(老舍)五、隋唐时期(589年-907年)1.《古文观止》(刘学箕)2.《唐文粹》(季孟囗)3.《唐摭言》(张籍)4.《诗品》(钟嵘)5.《文苑英华》(赵翼)6.《唐代诗人选》(陈子龙)六、宋代(960年-1279年)1.《宋词选》(林则徐)2.《太学新说》(朱熹)3.《西江月》(辛弃疾)4.《牡丹亭》(汤显祖)5.《才子佳人》(兰陵笑笑生)七、元代(1271年-1368年)1.《元曲选》(王实甫)2.《元曲选及注》(郑光祖)八、明代(1368年-1644年)1.《水浒传》(施耐庵)2.《金瓶梅》(兰陵笑笑生)九、清代(1644年-1912年)1.《红楼梦》(曹雪芹)2.《西游记》(吴承恩)3.《金瓶梅续倩》(兰陵笑笑生)十、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烈日青年》(周作人)2.《纪实小说选》(鲁迅)3.《莽原》(戴望舒)4.《社会周刊》(思想与评论)十一、现当代文学(1949年至今)1.《红高粱家族》(莫言)2.《活着》(余华)3.《白鹿原》(陈忠实)4.《洗澡》(余华)5.《家》(巴金)6.《林海雪原》(巴金)7.《豆腐西施》(巴金)中国古代文学名篇年表列举了历史上各个时期的著名文学作品,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丰富多样和独特风格。
000清代散文名篇集粹第一批
朱鹤龄2(1606—1683)
西郊观桃花记
同里顾氏梅林记
傅山1(1607—1684)
仕训
林嗣环1(1607—?)
口技
金人瑞4(1608—1661)
与嵇匡侯书
与任升之
与熊素波
与家伯长文昌
吴伟业1(1609-1671)
张南垣传
黄宗羲7(1610—1695)
原君
书侯振东
命说
刘大櫆20(1698—1779)
游三游洞记
游万柳堂记
论文偶记(节录)
《海舶三集》序
窦祠记
祭舅氏文
胡孝子传
息争
章大家行略
张弘勋诗集序
游晋祠记
送姚姬传南归序
程易田诗序
恐吠一首别张渭南
答吴殿书
马湘灵诗集序
游大慧寺记
无斋记
樵髯传
骡说
彭端淑1(1699—1779)
《奇零草》序
朱彞尊4(1629—1709)
寄谭十一兄左羽书
游晋祠记
叶妪冢铭
《看竹图》记
唐甄1(1630—1704)
室语
陆陇其1(1630—1692)
崇明老人记
郑日奎3(1631—1673)
醉书斋记
游钓台记
与邓卫玉书
宋荦1(1634—1713)
游姑苏台记
王士祯9(1634—1711)
沈德潜1(1673—1769)
游虞山记
谢济世1(1689—1757)
戆子记
郑燮6(1693—1765)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四书
范县署中寄舍弟墨第五书
第八篇清代文学(1644-1840)课件
三、王士祯、朱彝尊、 查慎行、赵执信、 施闫章、宋琬
第一节 遗民诗人
“遗民”之含义 广义 狭义
中国历史上的两代“遗民”:宋代、明代 宋代:林景熙、郑思肖、谢翱、谢枋得等 明代: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屈大均、吴嘉纪等 “遗民”产生的原因: 一、古人的民族观念:“华夏”、“夷狄”、“禽兽” 二、士人的“君亲”、“君父”观念
吴伟业的“梅村体” 诗歌创作,将古代叙事诗 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对当时和后来的叙事诗创 作起了很大的影响。
代表作有《圆圆曲》《听女道士卞玉京弹琴歌》 等。
吴兆骞、陈维菘 推崇唐诗 “梅村派”或“娄东 派”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 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 天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 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花。 许将 戚里空侯伎,等取将军油壁车。 家本姑苏浣花里, 圆圆小字娇罗绮。 梦向夫差苑里游,宫娥拥入君 王起。 前身合是采莲人,门前一片横塘水。 横塘 双桨去如飞,何处豪家强载归? 此际岂知非薄命, 此时只有泪沾衣。 熏天意气连宫掖,明眸皓齿无 人惜。
2.吴伟业与“梅村 体”
吴伟业(16091671), 字骏公,晚号梅村, 江南太仓人。
“贰臣传”
有《梅村家藏稿》。
“梅村体”
是清初诗人吴伟业号梅村的七言歌行体诗歌创 作 所体现出来的一种 从内容到形式的 稳定的 艺术个性。
1、从内容上说,它多写故国怆怀和身世荣辱, “可备一代诗史”。
2、从形式上说,首先它以叙事为主。它吸取 了元白等人的歌行体的写法,重在叙事写人。 它往往以人物命运浮沉为线索,叙写实事,映 照兴衰。其次,在语言上它吸取了初唐四杰的 采藻缤纷和温庭筠、李商隐深情绵邈的风情韵 味。再次,情节上,它融合了明代传奇曲折变 化的戏剧性,极尽俯仰生姿之能事。
【中国古代文学史】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1644-1839)清初至清中叶的文学概况:1、小说获得长足发展;2、戏曲方面,也取得了重大成就;3、诗、文、词出现众多重要作家和流派,取得相当大的创作成就;4、讲唱文学繁衍出许多新的品种。
第一章《聊斋志异》——蒲松龄一、作者蒲松龄: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山东淄川(今淄博市)人。
19岁考取县、府、道三个第一,此后屡试不第。
31岁在江苏宝应县衙做幕僚一年。
40岁起在同邑名人毕际有家为塾师,直到七十岁才撤帐归家。
71岁补为岁贡生,四年后病逝。
《聊斋志异》的写作过程:《聊斋志异》的创作前后至少经历了30多年的时间:二十岁左右开始写作《聊斋志异》,三十九岁时进行初步结集,并且定下书名,此后仍在不断地写作,直到年逾花甲,方才慢慢地停止。
《聊斋志异》的主要版本:铸雪斋抄本乾隆16年;青柯亭刊本 1766年,最早刻本;张友鹤“三会本”目前收录篇目最完备的本子(近500篇 )二、《聊斋志异》的取材1.采自社会传闻或抄自友人笔记:《黑兽》“闻李太公敬一言”;《五羖大夫》“毕载绩先生志。
”2.改写前人作品:《凤阳士人》唐白行简《三梦记》中的一梦 ;《种梨》《搜神记²徐光》 ;《续黄粱》唐沈既济《枕中记》3.蒲松龄的虚构创造 :《王桂庵》《婴宁》《黄英》《叶生》《娇娜》三、《聊斋志异》的思想内容1.歌颂爱情《聊斋》中最经典的爱情故事排行榜NO.1 《连城》,NO.2 《阿绣》,NO.3 《婴宁》,NO.4 《聂小倩》,NO.5 《乔女》,NO.6 《香玉》,NO.7 《阿宝》,NO.8 《娇娜》抨击封建礼教和婚姻制度,歌颂纯真爱情1)、深刻的社会内容:喜剧故事《婴宁》,狐母所生、鬼母所养、天真无邪、爱花爱笑的少女婴宁,与痴情种王子服在元宵灯会由相识到相爱,曲折地表现对封建礼教、世俗婚姻的不满。
悲剧故事《晚霞》,阿端堕水进入龙宫与舞女晚霞相爱,因被吴江王、人间王阻挠,晚霞自毁其容。
清代文学概述
清代文学概述对于清代文学,结合政治与社会变化的情况,大致地分为三个时期:自清入关至雍正末年(1644-1735)为前期,自乾隆初年至道光十九年(1736-1839)为中期,自道光二千年鸦片战争至宣统三年辛亥革命(1840-1911)为后期。
清前期到中期约二百年间的文学,既没有出现明代前期那种明显的低落,也似乎看不出很明显的高潮。
在明末清初诗坛上,钱谦益是影响最大的诗人。
到乾隆时代,沈德潜倡导以“温柔敦厚”为准则的“格调说”,翁方纲倡导重学问、重义理的“肌理说”,袁枚所倡导的“性灵说”。
袁枚的思想很多地方接受了晚明思潮的影响,有些直接来自于李贽。
袁枚的诗歌主张大体就是公安派理论的重兴,其核心也是强调真性情的自然流露,重视轻灵活泼的趣味。
到了嘉庆、道光时期,出现了杰出思想家兼优秀诗人龚自珍。
他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他的诗歌以一种高傲和尖锐的个性精神抗击社会的沉闷与压抑,乃是中国社会本身所积蕴的变革力量的产物,也是元明以来的进步文化向现代方向发展的必然结果。
清代文学概况清代文学集封建时代文学发展之大成,是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
各种文体无不具备,诸多样式全面繁荣。
诗、词、散文等传统文学样式,在清代得到复兴;小说、戏曲、民间讲唱等新兴文学样式,在清代达到了登峰造极的高度。
诗歌。
清代诗人提倡兼学唐宋诗歌的长处,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风格多样,流派林立,在数量上和总体成就上都超过了元、明两代,使已经走向衰微的古代诗歌又呈现出“中兴”的局面。
清初的遗民诗人,抒写家国之痛,张扬民族气节,关注民生疾苦,铸就了一代史诗。
另外一些诗人则在诗艺方面有所拓新,如:钱谦益(江苏常熟人)主盟的虞山诗派,吴伟业领袖的娄东诗派等。
虞山诗派是明末清初以常熟虞山命名的东南诗坛重要流派,代表人物是钱谦益。
虞山诗派最大的特点是学古而不泥古,积极主张诗歌革新并能取诸家之长而自成风格,对东南诗坛的繁荣作出了一定贡献,开创了有清一代新的诗风。
清代文学史
3.黃遵憲(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生;光緒三 十一年,1905年卒),字公度,廣 東嘉應人。同治十二年(1873)舉人,曾充駐 日使館參贊,新加坡、舊金山總領事等外交官 。其詩歌題材多取時事,故可考見甲午戰爭前 後政治社會真相。陳衍石遺室詩話曰:「公度 詩多紀時事;惜其自注不詳,閱者未能盡悉。 如書憤有云:「一自珠崖棄,紛紛各效尤。」
故其論詩,反對前後七子所標榜之盛唐,而推 尊蘇軾、元好問等人。馮班鈍吟雜錄曰:「牧 翁每稱宋、元人,以矯王、李之失。」康熙時, 宋、元詩風行一時,實受有謙益之影響。茲錄 其詩一首為例: 忠驅義感國恩賒,板蕩憑將赤手遮。星散 諸侯屯渤海,颷迴子弟走長沙。神看玉璽 歸新代,天任銅人別故家。遲暮自憐長塌 翼,垂楊古道數昏鴉。(病榻消寒雜咏四 十六首之ㄧ)
晚清詩人
晚清詩人,可分成以淺近詞句描寫社會離亂
,有白居易遺風的一派,以鄭珍、金和和黃遵 憲為代表;另一派以沈子培、陳三立為主的同 光體,完全學步宋詩。同光體作家亦步亦趨的 模擬宋詩,既不能反映時代,亦無甚特殊成就 ,故略。
1.鄭珍(嘉慶十一年,1806年生;同治三年, 1864年卒),字子尹,晚號柴翁,貴 州遵義人。道光十七年(1837)舉人,選授荔 波訓導。 鄭珍壯年科舉不利,困處窮鄉;晚年又遭太 平天國之亂,貴州首當其衝,流離轉徙,歷盡 艱辛,故其詩歌採白居易之寫實路線。
6.袁枚(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生,嘉慶二年 1797年卒),字子才,號簡齋,浙江 錢塘人。幼時家貧,刻苦力學。年十二,為縣 學生。乾隆四年(1739),成進士,曾知溧水 、江浦等縣。為官勤於職守,敏於斷事,所至 有能聲。以不堪迎送大官,三十八歲丁父憂後, 即不復出。
袁枚辭官前曾購得江寧小倉山麓舊織造園,隨 其高下,點綴池臺,改名隨園。故世稱隨園先 生。歸隱後專以書籍詩文為事,頗放情於聲色 ,尤好賓客。四方之士,投詩文無虛日。為騷 壇盟主長達四十餘年。 袁枚論詩,反模擬雕琢而主性靈。其云 :「詩不成於人,而成於其人之天。其人之天 有詩,脫口能吟;無詩,雖吟而不如其無吟」 (序何南園詩集)
清代文学( 1644 — 1839 )
清代文学的分期 前期 清人入关-雍正末年(1644-1735)
中期 乾隆初年-道光十九年(1736-1839) 近代文学 鸦片战争(道光二十年)-辛亥革命 (1840-1911)
一、清代社会特点及对文学的影响 1. 自始至终存在着民族矛盾。 2. 统治者通过文字狱、禁止和销毁书 籍等手段,进行文化高压禁锢政策。
《圆圆曲》
鼎湖当日弃人间,破敌收京下玉关。 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红颜流落非吾恋,逆贼夭亡自荒宴。 电扫黄巾定黑山,哭罢君亲再相见。 相见初经田窦家,侯门歌舞出如 花。……家本姑苏浣花里,圆圆小字 娇罗绮。……传来消息满江乡,乌桕 红经十度霜。教曲伎师怜尚在,浣纱 女伴忆同行。旧巢共是衔泥燕,飞上 枝头变凤凰。长向尊前悲老大,有人 夫婿擅侯王。……
(二)才人之诗文
1. 郑燮(1693~1765) • 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著有 《板桥集》。 • 乾隆元年进士,历任山东范县、潍县 知县十馀年,饶有政声,后以疾辞官, 寄居扬州,卖画自给。 • 以书画诗名世,号称“三绝”,为 “扬州八怪” 之一。 • 论诗提倡三真:“真气”、“真意”、 “真趣” ,推崇杜甫“历陈时事,一 寓谏诤”,故诗作质朴泼辣,别具一 格。
• 字容若,满州正黄旗人,太傅明珠 长子。康熙十五年进士,官至一等 侍卫。 其词吸收李清照、秦观的婉约特色, 铸造出个人的独特风格。 其词真挚自然,婉丽清新,善用白 描,不事雕琢,运笔如行云流水, 纯任感情流泻于笔端。 著有《通志堂集》、《纳兰词》等。
•
•
•
• 况周颐《蕙风词话》 : “国初第一词人” 。
二、清中叶诗文 (一)沈德潜与“格调说”
1. 字确士,号归愚,官任内阁学 士。 2. 有《归愚诗文集》,选编《古 诗源》、《唐诗别裁》、《明 诗别裁》。 3. “格调说”: 是沈德潜提出来的论诗主张: “诗贵性情,亦须论法”。即 在思想感情上,讲求温柔敦厚, 含蓄委婉;形式上讲究格律声 韵,重视体式,提倡学古,但 反对完全摹拟古人。其基本倾 向属于封建正统派的诗论。
清代文学
3、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 清中叶反传统、尊情、求变、 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 放的人文思潮,使袁枚“性灵说”诗论、诗 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 作的构建,表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精神叛 逆特色。 儒林外史》 红楼梦》 逆特色。而《儒林外史》、《红楼梦》中杜 少卿、贾宝玉等新人形象,则是人文意识觉 醒的生动标志。
3、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成就巨大 新兴的小说、戏曲空前飞跃,
②清代小说
总体进入独创期 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 拟话本结束了改变旧作的老路; 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 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 小说; 小说; 长篇小说纷繁多样: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 世情小说《醒世姻缘传》 英雄传奇《水浒后传》 英雄传奇《水浒后传》 才学小说《镜花缘》 才学小说《镜花缘》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不朽巨著《红楼梦》 不朽巨著《红楼梦》。
第八编 清代文学
(1644—1839) 1644—1839)
绪论
一、清代文学的范围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 清王朝从1644年定都北京至1911年辛亥革 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 命,共有国267年。不过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 包括顺至、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 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三、清代文学发展概况 1、众体皆备,集历代文学之大成 众体皆备, 清代文学繁富、驳杂,蔚为大观: 元明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 元以来新兴的小说、戏曲依然 兴盛; 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 已呈弱势的诗、古文,已经衰落 的词、骈文重新振兴; 词、骈文重新振兴; 各类文体均有传世佳作。
清代文学绪论
清代文学绪论一、概说1644李自成进京、明亡,清军入关、经40年征战,统一中国。
清代文学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时期:(一)清入关至雍正末年(1644—1735)为前期。
(二)自乾隆初年至道光十九年(1736—1839)为中期。
(三)自道光二十年至宣统三年(1840—1911)辛亥革命(1840—1911)为后期,也即通常所说的近代文学。
前期与中期,是中国社会按照其自身规则发展变化的时期,文学方面也是如此。
后期(即通常所说的“近代”)则是中国社会受到外来力量强烈冲击而发生剧变的时期,文学同样受到这种历史剧变的深刻影响。
二、清代社会政治文化特征1.政治上:清王朝统治中国267年(1644—1911)初经四十多年征战统一中国,入关后迅速清除尚存的部落军事联盟遗迹,全盘接受明朝政治体制, 强化君主专制。
2.在思想文化上:(1)提倡儒学,以之为正统,力争获得汉族士大夫的支持。
提倡理学,推崇朱熹为“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继承明朝科举八股文制,取《四书》、《五经》命题。
通过编书控制思想文化。
康熙、乾隆开“博学鸿词科”以网罗名士,康熙开始编修《明史》、《康熙字典》、《佩文韵府》、《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等。
乾隆年间编的《四库全书》收典籍三千四百余种,近十万卷,为我国古代文化典籍之大总汇。
主编纪昀等人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三千四百余种和未录的六千七百余种书籍作简要介评,但毁掉的也有三千余种。
(2)大兴文字狱,案件之繁多,株连之广,惩治之残酷,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
举例:①庄廷鑨修订前人的遗著《明史》。
②“维民所止”:内阁学士查嗣庭为科举考试出《诗经》“维民所止”为题,有人牵强附会将其理解为“砍雍正帝头”,激怒雍正,结果查与其子均被处死。
③乾隆时,有个叫胡中藻的人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一句“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大发雷廷,以为“加…浊‟字于国号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与师友、亲属全被杀掉。
清王朝用此打击汉族文人的民族意识、人格尊严,文人普遍怀有忧谗畏讥、惴惴不安心情,形成畏惧、郁闷的心态和见风使舵的处世态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四 清代文学整理
第八编清代文学(1644-1839)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历史进入近代。
这之后的文学是近代文学。
第一章清代诗词文第一节清代诗歌一、清初诗歌(一)清初遗民诗人:1.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论诗“主性情”,反对模拟,提倡“文须有益于天下”。
其诗抒发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的主题,反清复明和坚守气节是突出色调,格调质实坚苍,沉雄悲壮,往往接近杜甫。
《秋山》、《精卫》、《海上》等,抒写亡国之痛和复国决心,对清初和晚清诗坛影响巨大。
黄宗羲诗歌情感真实,沉著朴素,具有爱国精神和高尚的情操;王夫之善用香草美人寄托情怀,表现“孤愤”是其诗突出的内容。
三人以气节高尚被后世敬仰。
2. 吴嘉纪、屈大均遗民诗人可与顾、黄、王并肩的,当推吴嘉纪和屈大均。
吴多作危苦之词,如《过兵行》;纯用白描,幽淡似陶,沉痛似杜,形成质朴古淡的苍劲风格,如《绝句》。
屈则富于浪漫幻想,兼学屈原《离骚》和李白、杜甫,诗歌奔放激昂;五律出色,如《大同感叹》。
屈大均在清初影响颇大,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
(二)清初入仕诗人1. 钱谦益与虞山诗派钱谦益在明朝时期仕途坎坷,《初学集》中诗歌愤郁苦闷;入清后其诗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羁囚”哀音,如《有学集》《投笔集》等。
他主张转益多师,建立“诗有本”的真情论。
其诗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
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入杜堂奥,学得神髓,如《后秋兴》。
虞山诗派受钱谦益影响,代表人物:冯班。
2. 吴伟业和“梅村体”叙事诗吴伟业,号梅村,感慨兴亡和悲叹失节是其吟咏的主要内容。
他以唐诗为宗,五七言律绝具有声律妍秀、华艳动人的风格特色。
他最大贡献在七言歌行,在继承元、白诗歌的基础上,自成一种具有艺术个性的“梅村体”,影响深远,代表作《圆圆曲》《永和宫词》等。
清代文学 概说
(3)清中叶,明清之际启蒙思潮又重新抬头。
戴震:“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 数,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汪中:“本不知礼,而自谓守礼,以陨其生,良可 哀也。”(《述学·女子许嫁而婿死从死及守节议》)
(4)反传统,尊情,求变,思想解放思潮。
袁枚是突出的代表人物。
“情所最先,莫如男女”。(《小仓山房文集·答蕺 园论诗书》)
二、清代文学概况
三千年古代文学的一个光辉总结。
各种样式、各种体裁最为完备,小说、戏曲、诗 歌、散文、词,甚至民间创作等,都有值得称道 的作品。
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红楼梦》 等;
戏曲:“南洪北孔”《长生殿》、《桃花扇》;
清代文学
清代文学,指清前期至清中叶的文学:
清前期(1644—1735)清入关——雍正末, 包括顺治、康熙、雍正几朝。
清中叶(1736—1839)乾隆初——道光19年, 包括乾隆、嘉庆、道光20年前。
从1840年鸦片战争始,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中国 历史进入近代,为近代文学范围。
绪论
1644年——1911年,清朝时期。 明神宗万历44年(1616),努尔哈赤建立了大金
《明史》案一干“人犯”七十余人(写序的、校对 的,卖书的、买书的、刻字印刷的以及当地官吏), 或凌迟、或杖毙、或绞死,一时血溅人间天堂。 “主犯”庄廷鑨照大逆律剖棺戮尸,另有数百人 受牵连发配充军。
沈天甫案、戴名世《南山集》案、汪静祺案、吕 留良、曾静之案等。
“今之文人,一涉笔唯恐触碍于天下国家。”
诗文:“神韵说”、“格调说”、“肌理说”和 “性灵说”;
词:阳羡派、浙西派、常州派、纳兰词;
清代文学的完整版
第四节 清中叶戏曲与讲唱 文学
• 一、中国戏曲的发展 • 1、孕育形成期 原始歌舞——汉:“角抵戏”(《东海 黄公》)——南北朝: “歌舞戏” (《踏摇娘》)——唐:“参军戏” 、 “俗讲”和“变文” (通俗说唱形 式)——宋代:“宋杂剧”——金: “金院本”,南方“南戏”——元: “北杂剧”、南戏
第三节 《桃花扇》
二、《桃花扇》的历史背 景
• 南明弘光政权 • 1644年5月——1645年5月
三、《桃花扇》的主题
• • • • 1、揭示明王朝覆灭的原因 权奸误国 文争武哄 昏君荒淫
2、“悼明”还是“颂清”: 关于民族意识
• 三十五出《誓师》是抗清英雄的赞歌 • 一出《先声》吹捧康熙王朝:“尧舜临 轩,禹皋在位,处处四民安乐,年年五 谷丰登”。 • “悼明”说在60年代就很盛行,该剧共 40出,与侯方域和李香君恋情相关的只 有15出。 • “颂清”说 • “悼明颂清并存”说
3、世情小说
•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清前期顺治) 一世(前22回) 二世 • 晁源 狄希陈 • ︱ ︱ • 计氏(妻) ———→ 童寄姐(妾) • ︱ ︱ • 珍哥(妾) ——→ 珍珠(婢) • ︱ ︱ • 狐精 ——→ 薛素姐(妻)
• • • • • • • • • •
4、才子佳人小说 张匀《玉娇梨》 张匀《平山冷燕》 《好逑传》 5、神魔小说 李百川《绿野仙踪》(清前期) 6、才学小说 李汝珍《镜花缘儒林外史》
侯方域
不是一般才子佳人剧中的“才子” 形象,包含了作者对士人委婉含蓄的谴 责: (1)自命名士风流而实则流连声色; (2)书生议论,无实际扶危救困本 领;自负为中兴栋梁,实则平庸无能; (3)自许为大节凛然,实则动摇妥协。
•
2、艺术构思:“借离合之情, 写兴亡之感”
清代文学课件
长篇小说
十八世纪中叶,首先产生了吴敬梓的长篇小说《儒林外史》, 它运用辛辣的讽刺笔触,尖锐批判了罪恶的科举制度,及其理论基 础——程朱理学。同时,通过赞美市井人物的才能品格、个性自由 等表现了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这使它成为中国古代最成熟的讽刺 艺术杰作。曹雪芹的长篇小说《红楼梦》,以精湛丰富的艺术构思 和技巧,生动地表现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亡史。以封建 贵族阶级子孙不肖、后继无人问题为核心,展开了贵族阶级各个生 活侧面的描写,无情地揭露和鞭挞地主阶级的种种罪恶,热情地讴 歌和赞美新生力量的叛逆精神,全面地批判了封建制度,深刻地提 示出封建社会和地主阶级必然崩溃和没落的历史命运。《红楼梦》 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巨著,它把中国古代小说创作推进到 高峰,给我们祖国的灿烂历史文化增添了绚丽的光辉。十九世纪初 叶,李汝珍的《镜花缘》也是比较优秀的具有一定民主倾向的浪漫 主义小说。《水浒后传》、《说岳全传》等小说,或写揭竿再起, 反抗封建统治的梁山后劲;或写忠贞报国,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 爱国英雄。清初“才子佳人小说”:《好逑传》(名教中人)、《 玉娇梨》(又题《双美奇缘》,荑秋散人)、《平山冷燕》(荻岸 散人)、《定情人》(撰者不详)等,虽然充满封建道德的说教, 但反映世态人情,亦时有可观。
5、颜元(1635—1704)字易直,又字浑然,号习斋,博 野(今属河北)人。颜李(塨)学派创始者,幼贫,出卖给人 当养子,青年时曾从事“耕田灌园”,晚年主讲肥乡漳南书院 ,建立规制,设文事,武备、经史、艺能诸科。反对宋明理学 脱离实际,说:“书本上见,心头上思,可无所不及,而最易 自欺欺世”(《言行录》)。“空谈易于藏丑”(《存性编· 性理评》)。主张“习行”“实学”著作有《四书正误》《四 存编》《习斋记余》等。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表
清代诗歌发展脉络图代诗人屈大均《翁山诗外》《翁山诗略》屈大均诗以屈原为楷模,效法注重民生的诗圣杜甫,但又自铸伟辞,开辟出自成一家的“翁山诗派”,形成词语璀璨瑰丽、情感沉烈恢宏、意象雄奇的独特风范,将文采美、性感美与理性美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的文采美发自情感美,而情感美又遵循着理性美,这种完美的结合,使得他的诗文具有动人心魄的艺术感染力。
人的空疏浅薄,恢复了诗歌的风骚传统和斗争精神,为清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其中以顾炎武、屈大均最有代表性。
吴嘉纪《陋轩诗集》他终日把卷苦吟,写出了大量反映社会黑暗,民不聊生的诗篇。
他的诗以其真实而深刻的内容和高度概括的手法,反映了当时劳苦大众苦不堪言的生活困境和自己的思想感情。
清代自珍亥杂诗》表示态度和愿望。
他以政论作诗,但并不抽象议论,也不散文化。
实际他写得多的还是五七言“古体侓诗”,七言的“近体诗”,而以七言绝句为大宗。
一般趋向是不受格律的束缚,自由运用,冲口而出。
这也以七言绝句表现得最突出。
富而深刻。
而表现方法也十分多样,或直率,或奇诡,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
宋诗派与同光体宋诗派郑珍《下滩》何绍基创作倾向是“合学人、诗人之诗二而一之”。
宋诗派学古并不主张机械地拟古,他们也吸收了宋人学唐而“力破余地”的艺术创造精神,追求诗歌的独创性。
成就较为突出的郑珍以刻炼之笔出以平易面目,确有独自风格。
不过由于他们缺乏新思想,又或为达官贵人,或为贫寒学者,生活面狭窄,尽管尖锐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也曾在他们的诗歌中激起一点回响,但总体说来,诗歌的现实内容是较为贫乏的。
宋诗派至光绪年间衍为“同光体”。
清诗简论课程作业清诗发展脉络表班级:140901 班学号:14090101138姓名:朱春燕。
清代文学资料
清代小说的主题与人物塑造
主题
• 社会现实:反映社会风气,揭露社会弊端
• 家庭伦理:描绘家庭关系,强调家庭伦理
• 侠义精神:歌颂侠义英雄,强调正义与道义
人物塑造
• 人物形象:人物形象丰满、鲜活,具有鲜明的个性
• 人物性格:人物性格多样,既有正面人物,也有反面人物
• 文学政策:实行宽松政策,文学繁荣发展
• 文学成就:诗词、散文、戏曲、小说均有较高成就
03
晚期(1821-1911年)
• 文学政策:政治腐败,文学走向衰落
• 文学成就:小说方面有所创新,诗词、戏曲逐渐衰退
02
清代诗词的成就与特色
清代诗词的创作风格与技巧
创作风格
创作技巧
• 清新:注重意境、神韵,追求自然、清新之美
• 儒家影响:儒家思想对清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文学观念、创作
方法等
道家思想
• 文学作品:清代文学作品反映了道家思想,如无为而治、清净无为等
• 道家影响:道家思想对清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文学观念、创作
方法等
清代文学研究的未来趋势与展望
研究领域
• 文学作品:清代文学作品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如诗词、小说、戏曲
• 音乐风格:清代音乐风格受到文学作品的影响,如地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画、写意画等
戏曲、民间音乐等
清代文学与思想文化的关联
佛教思想
• 文学作品:清代文学作品反映了佛教思想,如因果报应、轮回转世
等
• 佛教影响:佛教思想对清代文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如文学观念、创
作方法等
儒家思想
• 文学作品:清代文学作品反映了儒家思想,如忠孝节义、礼义廉耻等
清代文学史
二、讴歌男女爱情, 寄托人生理想 (1)塑造“情痴”、 “情种”形象。 (2)强调心灵契合 的知己之爱,进步 的爱情观。 (3)赞美超越生死 的爱情力量。 (4)追求理想的家 庭婚姻生活。
三、一生久困场屋,对 科举的腐败,有切 肤之痛。 (1)科场的是非颠倒和考 官的“心盲或目 瞽”。 (2)科举给士子造成的种 种悲剧。 (3)应对科举考试进行改 革。 四、歌颂高尚的道德情 操 五、带讽刺意义的训诫 故事
第五节 词的中兴和纳兰性德
一、陈维崧为首的阳羡(宜兴古名)派 其词模仿苏、辛,以豪放为主。 二、朱彝尊与浙西派 内容: (1)据说为妻妹而作的情词 (2)怀古咏史之作
三、纳兰性德
崇尚李煜(出语天 然),用自己的语言 写自己的人生感受。 表现男女之爱和悼念 亡妻。 善于将华丽的语言和 自然朴素的语言相结 合,表现真实而深切 的人生感受,绝非矫 揉造作。
第三节 李渔的短篇小说
成就最大的李渔《无声戏》、《十二楼》。两部,共30 篇,内容较为庞杂、四类。 描写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生活的作品。 市民阶层生活。 社会黑暗。 反映生活经历和思想情趣 艺术特色 (1)故事新鲜奇巧,情节跌宕多姿。 (2)结构单纯,主线明确。 (3)语言通俗浅显,幽默风趣。 (4)笔触绮丽轻巧,婉转自如。
第五章
《儒林外史》
第一节 吴敬梓与〈儒林外 史〉的创作
第二节 封建末世的儒林群相
一、对科举制度的严峻评判 1、儒生形象: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 (1)利欲熏心,热衷功名的腐儒。 (2)沉迷八股而自害害人的迂儒。 (3)道德败坏,招摇过市的骗子。 2、官绅形象: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 3、名士形象: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以为高, 被人耻笑者。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明亡。
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
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政权。
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作有诗《后秋兴》104首等,其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得转变。
吴伟业为“娄东诗派”领袖,作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与宫词》等,继承元白“长庆体"而有所发展,被称为“梅村体"。
明末清初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逐渐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张匀〔?〕)、《好逑传》(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长篇弹词《天雨花》(陶怀贞)约作于本年前,为较早得弹词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侯方域卒(生于1618年)。
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等。
魏禧作有《江天一传》、《大铁椎传》等.汪琬作有《陈处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金人瑞(圣叹)卒(生于1608年)。
金人瑞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与毛宗岗评点得《三国志演义》同为清初评点派小说戏曲理论代表著作。
黄宗羲得《明夷待访录》约撰于本年至次年间。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杜濬、钱澄之、归庄、吴嘉纪、魏禧等。
均为清初得明遗民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反清得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
顾炎武作有《日知录》等。
王夫之作有《黄书》、《噩梦》及《薑斋诗话》等.公元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兴庄廷鑨私修《明史》狱,次年结案,杀70余人,株连近200人。
有清一代、“文字狱”接连不断,较历代为烈。
顺治至康熙初期诗坛,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时号“南施北宋”;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后称“岭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李玉卒于本年后(大约生于1610至1620年)。
李玉与朱鹤(素臣)等改革传奇创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苏州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清代文学史简明年表公元1644年(清世祖顺治元年)明亡。
清兵入关,清王朝统治开始。
顺治十八年(1661),清灭南明政权。
清初,钱谦益与吴伟业、龚鼎孳并称“江左三大家”。
钱谦益为“虞山诗派”领袖,作有诗《后秋兴》104首等,其散文标志着明末清初文风的转变。
吴伟业为“娄东诗派”领袖,作有七言长篇叙事歌行《圆圆曲》、《永和宫词》等,继承元白“长庆体”而有所发展,被称为“梅村体”。
明末清初以后,才子佳人小说逐渐流行,其早期作品有《玉娇梨》(张匀)、《平山冷燕》(张匀〔?〕)、《好逑传》(署“名教中人”)等。
公元1651年(清顺治八年)长篇弹词《天雨花》(陶怀贞)约作于本年前,为较早的弹词代表作品。
公元1654年(清顺治十一年)侯方域卒(生于1618年)。
侯方域与魏禧、汪琬并称“清初三大家”。
侯方域作有《癸未去金陵日与阮光禄书》、《李姬传》、《马伶传》等。
魏禧作有《江天一传》、《大铁椎传》等。
汪琬作有《陈处士墓表》等。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金人瑞(圣叹)卒(生于1608年)。
金人瑞曾评点《水浒传》、《西厢记》等,与毛宗岗评点的《三国志演义》同为清初评点派小说戏曲理论代表著作。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约撰于本年至次年间。
黄宗羲与顾炎武、王夫之、杜濬、钱澄之、归庄、吴嘉纪、魏禧等。
均为清初的明遗民作家,创作中普遍存在着反清的民族思想或民主思想。
顾炎武作有《日知录》等。
王夫之作有《黄书》、《噩梦》及《薑斋诗话》等。
公元1662年(清圣祖康熙元年)兴庄廷鑨私修《明史》狱,次年结案,杀70余人,株连近200人。
有清一代、“文字狱”接连不断,较历代为烈。
顺治至康熙初期诗坛,施闰章与宋琬齐名,时号“南施北宋”;屈大均、陈恭尹、梁佩兰齐名,后称“岭南三家”。
公元1671年(清康熙十年)李玉卒于本年后(大约生于1610至1620年)。
李玉与朱鹤(素臣)等改革传奇创作,使之符合演出要求,形成“苏州派”。
李玉于明末作有《一笠庵四种曲》(包括《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合称“一人永占”),入清后作有《千锺禄》、《清忠谱》《与朱□等合撰)等。
朱鹤作有《十五贯》等。
公元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朱彝尊于本年编成《词综》,其创作开“浙派词”端绪。
清初以来,一变明人不重视词作的风气,词坛渐趋兴旺。
公元1679年(清康熙十八年)李渔卒〔?〕(生于1611年)。
李渔作有传奇集《笠翁十种曲》(《风筝误》等10种),又撰有戏曲理论著作《闲情偶寄》等。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约于本年前后基本写成,此后不断有所修改,为清代短篇文言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褚人获的长篇小说《隋唐演义》约写成于本年前后。
公元1682年(清康熙二十一年)陈维崧卒(生于1625年)。
陈维崧开创“阳羡词派”;又与毛奇龄同为骈文作家。
骈文自唐以后趋于衰落,至此复振。
公元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钱彩的长篇小说《说岳全传》约写成于本年或乾隆九年(1744),为清代英雄传奇小说代表作品。
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纳兰性德(满族)卒(生于1655年)。
纳兰性德词自成一家,作有〔长相思〕(山一程)、〔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等。
公元1688年(清康熙二十七年)洪昇撰成传奇《长生殿》。
次年因在皇后丧期内演出,洪昇被革除国子监生员籍,观剧者赵执信被革职,查慎行被除籍。
查慎行为康熙年间“宋诗派”代表诗人,作有《金陵杂咏二十首》等。
公元1699年(清康熙三十八年)孔尚任撰成传奇《桃花扇》。
孔尚任与洪昇齐名,时号“南洪北孔”,同为清代戏曲代表作家。
公元1703年(清康熙四十二年)叶燮卒(生于1627年)。
叶燮撰有《原诗》,倡“才、胆、识、力”之说,为清代诗话的代表著作。
公元1704年(清康熙四十三年)洪昇卒(生于1645年)。
洪昇还作有杂剧《四婵娟》等。
公元1711年(清康熙五十年)王士禛卒(生于1634年)。
康熙时期,王士禛编有《唐贤三昧集》,推崇唐诗,提倡“神韵说”,流行一时。
其论诗之语后被辑为《渔洋诗话》、《带经堂诗话》。
其诗歌作品有《秦淮杂诗》等。
兴戴名世《南山集》文字狱。
方苞被株连入狱,后作有散文《狱中杂记》。
公元1715年(清康熙五十四年)蒲松龄卒(生于1640年)。
蒲松龄还作有俚曲《墙头记》等14种。
公元1718年(清康熙五十七年)孔尚任卒(生于1648年)。
孔尚任还与顾彩合作有传奇《小忽雷》等。
公元1719年(清康熙五十八年)沈德潜的《古诗源》编成于本年。
沈德潜又编有《唐诗别裁集》、《清诗别裁集》等,撰有诗话《说诗啐语》,提倡“格调说”,于雍正、乾隆年间流行一时。
公元1736年(清高宗乾隆元年)乾隆前期,郑燮诗文自成一家,作有诗《私刑恶》、文《家书》等。
公元1746年(清乾隆十一年)厉鹗所编《宋诗纪事》于本年刊行,收辑宋代3800多家诗人诗作及有关资料。
公元1749年(清乾隆十四年)方苞卒(生于1668年)。
方苞提倡“义法”,开创“桐城派”古文。
袁枚辞官居江宁小仓山随园。
其论诗提倡“性灵说”,流行一时。
所著《随园诗话》(刊行于1790年)为清代影响最大的诗话之一。
同时稍后,主“性灵说”的诗人赵翼撰有《瓯北诗话》(成书于1802年)。
袁枚、赵翼与蒋士铨并称“乾隆三大家”(又称“前三家”)。
乾隆至嘉庆年间,骈文创作继续发展,逐渐形成与桐城派古文对立的骈文流派,其代表作家乾隆前期有胡天游等,乾隆中期以后有袁枚、汪中(作有《哀盐船文》等)、洪亮吉等。
藏族作家才仁旺阶的《勋努达美传》约产生于公元18世纪中期,为藏族第一部长篇小说。
柯尔克孜族长篇史诗《玛纳斯》约产生于公元16至18世纪(一说公元9至11世纪,一说公元7至9世纪)。
公元1754年(清乾隆十九年)吴敬梓卒(生于1701年)。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约写成于乾隆初期,为清代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品之一。
公元1763年(清乾隆二十九年)曹雪芹卒〔?〕(生于1715年?)。
曹雪芹的《红楼梦》(原名《石头记》)于其生前已开始传抄,乾隆五十六年(1791)由程伟元首次刊行,后四十回为高鹗所续。
《红楼梦》标志着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发展的高峰。
杨潮观的《吟风阁杂剧》于本年刊行,与蒋士铨的《四弦秋》同为杂剧发展至晚期的作品。
公元1768年(清乾隆三十三年)翁方纲的《石洲诗话》初撰于本年,后于嘉庆二十年(1815)修订刊行。
翁方纲推崇宋诗,提倡“肌理说”。
“肌理说”与“神韵说”、“格调说”、“性灵说”为清代前期诗歌理论的四大流派。
公元1779年(清乾隆四十四年)刘大櫆卒(生于1698年)。
刘大櫆继方苞之后发展了桐城派理论,撰有《论文偶记》(刊行于1796年)等。
姚鼐编纂的《古文辞类纂》于本年成书。
公元1782年(清乾隆四十七年)乾隆三十七年(1772),诏修《四库全书》,开“四库全书馆”。
至本年,纪昀等撰成《四库全书总目》初稿,于乾隆五十四年(1789)写定刻版。
乾隆后期至嘉庆年间,倾向于“性灵派”的诗人有黄景仁、张问陶、舒位、孙原湘、王昙等。
舒位、孙原湘、王昙继袁枚、赵翼、蒋士铨后被称为“后三家”。
长篇弹词《再生缘》(陈端生作,梁德绳续)约产生于乾隆年间。
公元1797年(清嘉庆二年)张惠言所编《词选》于本年刊行。
张惠言论词主“比兴寄托”,开创“常州词派”。
张惠言又与恽敬主张合采散文、骈文之长,于桐城派之后开创“阳羡派”散文。
公元1798年(清嘉庆三年)自乾隆五十四年(1789)至本年,纪昀陆续写成短篇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
长篇小说《施公案》约于本年前成书,标志着公案小说与侠义小说的合流。
公元1804年(清嘉庆九年)“宣南诗社”(初名消寒诗社)在北京成立,参加者有陶澍、朱□等,活动于嘉庆、道光年间。
公元1815年(清嘉庆二十年)姚鼐卒(生于1732年)。
姚鼐继方苞、刘大櫆之后成为桐城派古文集大成者,作有《登泰山记》等。
公元1821年(清宣宗道光元年)李汝珍的长篇小说《镜花缘》约成于道光初。
道光年间,宋诗派发展成为“宋诗运动”,倡导者相继为程恩泽、祁□藻及曾国藩等,参加者有何绍基、郑珍、莫友芝等。
道光年间,桐城派古文出现“中兴”局面,代表作家为姚鼐门下四弟子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及曾国藩等。
公元1826年(清道光六年)魏源于本年编成《皇朝经世文编》,次年刊行。
魏源与包世臣、龚自珍均提倡经世致用之文,开启近代经世思潮,同为中国近代改良主义启蒙思想的先驱者。
公元1838年(清道光十八年)年底,林则徐受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成为当时抗战派领袖。
林则徐为道光年间代表作家之一。
公元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龚自珍本年辞官归杭州,复北上接眷属,于往返途中作《己亥杂诗》,至次年春共得315首,为其诗歌代表作品。
公元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爆发。
本年后,反帝爱国诗篇大量涌现。
魏源作有《寰海》11首等,张维屏作有《三将军歌》等,贝青乔作有《咄咄吟》120首等,姚燮作有《惊风行》等。
自乾隆五十五年(1790)四大徽班进京以来,经过长期发展,至鸦片战争后,京剧逐渐形成并趋于兴盛。
此后,昆腔的地位逐渐为京剧所取代,传统的杂剧、传奇趋于衰落。
公元1841年(清道光二十一年)龚自珍卒(生于1792年)。
龚自珍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明良论》、《送钦差大臣侯官林公序》、《病梅馆记》等。
长篇弹词《榴花梦》(李桂玉等)约成于本年前,共4838000字,为弹词及古代小说中最长的作品。
维吾尔族诗人尼扎里的《爱情长诗集》约作于本年至次年间。
公元1849年(清道光二十九年)陈森的《品花宝鉴》刊行,为近代最早的狭邪小说。
其后,魏秀仁于咸丰年间作有狭邪小说《花月痕》等。
文康(满族)的长篇小说《儿女英雄传》成书于本年后。
公元1851年(清文宗咸丰元年)太平天国起义爆发。
林昌彝的《射鹰楼诗话》刊行。
咸丰前后,蒋春霖的词作于浙派和常州词派之外自成一家,作有词集《水云楼词》等。
公元1853年(清咸丰三年)俞万春旨在“尊王灭寇”的长篇小说《荡寇志》写成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咸丰元年(1851)经其子修订润色后于本年刊行。
公元1857年(清咸丰七年)长篇弹词《笔生花》(丘心如)于本年刊行。
公元1859年(清咸丰九年)洪仁玕所著《资政新篇》于本年冬刊行。
洪仁玕任太平天国文衡总裁,主管文化教育,为太平天国代表作家。
公元186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咸丰、同治年间,曾国藩继续提倡桐城派古文并形成“湘乡派”。
其后至光绪前期,“曾门四弟子”张裕钊、吴汝纶、黎庶昌、薛福成为此派代表作家。
咸丰、同治年间,冯桂芬、王韬等早期改良主义作家反对桐城派古文,主张打破陈法,为近代文体解放的先声。
公元1868年(清同治七年)黄遵宪于本年所作《杂感》诗中提出“我手写吾口”的主张,要求诗歌创作口语化,已开后来“诗界革命”的先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