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形成新的热潮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红色影视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红色影视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81a1676c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f6.png)
探析新媒体环境下红色影视剧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新媒体环境对红色影视剧的影响1.1 传播方式的多样化新媒体环境的到来,使得红色影视剧的传播方式变得更加多样化。
传统的电视播放仍然是红色影视剧的主要传播方式,但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剧、短视频平台等新媒体形式也成为了红色影视剧传播的重要渠道。
这种多样化的传播方式,为红色影视剧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也使得更多的受众能够接触到红色文化,使得红色影视剧的影响范围得以扩大。
1.2 传播效果的提升新媒体平台的互动性和及时性,使得红色影视剧的传播效果得以提升。
观众可以通过评论、点赞、分享等方式与红色影视剧进行互动,从而增加了受众对红色影视剧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而且,新媒体平台的实时更新和推送功能,使得红色影视剧的宣传和推广更加便捷和高效,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提升红色影视剧的传播效果。
1.3 观众需求的个性化新媒体环境下,观众对红色影视剧的需求变得更加个性化。
通过新媒体平台,观众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红色影视剧进行观看,而不再受限于电视台的播放安排。
这种个性化的需求反映了受众对红色文化的深入了解和思考的需求,也促使红色影视剧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现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内容,以满足不同观众群体的需求。
在新媒体平台上,红色影视剧的制作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相对于传统的电视剧制作模式,新媒体平台更加注重内容创新和观众体验,这也促使红色影视剧在内容质量和制作水平上有了较大的提升。
剧情更加紧凑、表现更加真实、演员更加精湛,这些特点使得红色影视剧在新媒体平台上呈现出更加出色的表现,得到了更多观众的喜爱和追捧。
2.2 主题内容的多样化在新媒体平台上,红色影视剧的主题内容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特点。
除了传统的革命题材和战争题材外,一些新的红色影视剧开始尝试新的题材和表现形式,如纪录片式的拍摄手法、史诗般的叙事风格等,这些新颖的尝试使得红色影视剧在新媒体平台上展现出更为丰富和多元的内容,吸引了更多的受众关注。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集体记忆”中的时代主题
![电视剧《跨过鸭绿江》“集体记忆”中的时代主题](https://img.taocdn.com/s3/m/9b9c09a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13.png)
|RADIO &TV JOURNAL 2021.5VR 、AR 技术,完全可以满足受众的感官需求,使得受众接受信息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所以,建设性新闻需要不断与新技术、新平台磨合发展,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对外传播。
(三)维护受众关注的可持续性尽管在后疫情时代建设性新闻的运用可以对冲西方日常的负面框架报道,给予受众情感慰藉和生活指导等,在短时间内能够赢得受众关注与好感度。
但必须认识到,在任何信息流中的受众都存在“内容脱敏”的问题,输出建设性新闻时也不例外。
所以,为了避免建设性新闻“昙花一现”,必须考虑在吸引受众之后,如何将受众发展为深度用户。
这就需要媒体在报道疫情信息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其他专题的建设性报道,例如经济建设类、文化普及类报道等。
如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 )在保持新冠肺炎疫情信息更新的同时,将中国各个领域的最新进展及时地同步报道给国际受众,带来了良好的国际反响。
除此之外,媒体还需要培育意见领袖,尤其是在运用建设性新闻时,往往通过与意见领袖的互动合作,能够探讨出更加符合受众需求的信息或方案,更加“接地气”,自然也能够将对外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四、结语后疫情时代,建设性新闻的快速发展和大范围运用绝不是偶然的,它既是媒体报道范式的主动扩展,也是受众市场的客观需求。
我国当前所处的带有强烈后疫情时代色彩的国际舆论格局既包含着挑战,同时也蕴含着机遇与新生。
将建设性新闻纳入对外传播话体系并不意味着我国对外传播这一艰巨任务的告终,相反,这是一个新的开始,是对于我国增强传播能力新思路的拓展,是更好地让世界听到中国声音的又一次尝试。
注释:①晏青,凯伦·麦金泰尔.建设性新闻:一种正在崛起的新闻形式———对凯伦·麦金泰尔的学术访谈[J].编辑之友,2017(08):5-8.②白红义,张恬.作为“创新”的建设性新闻:一个新兴议题的缘起与建构[J].中国出版,2020(08):3-8.③晏青,凯伦·麦金泰尔.建设性新闻:一种正在崛起的新闻形式———对凯伦·麦金泰尔的学术访谈[J].编辑之友,2017(08):5-8.④张建中,吉赛尔·格林.建设性新闻与新冠肺炎报道创新[J].青年记者,2020(19):84-85.⑤于运全.论后疫情时代的中国对外传播新发展[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22):84-91+115.⑥徐敬宏,郭婧玉,游鑫洋,胡世明.建设性新闻:概念界定、主要特征与价值启示[J].国际新闻界,2019(08):135-153.(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电视剧《跨过鸭绿江》在表现空间的拓展、题材纵深的开掘、叙事的完整性以及表现手法的多样性等方面达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前所未有的水平。
论红色文化在影视剧中的传播——以《觉醒年代》为例
![论红色文化在影视剧中的传播——以《觉醒年代》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728c6300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b9.png)
第34卷第7期 2021年04月Vol.34 No.7April 2021艺术科技1…红色文化的内涵及意义“中国的红色文化,形成于共产党的伟大革命实践中。
多少年来,支撑着中华民族砥砺前行、鼓舞人们实现伟大复兴。
它所象征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是中华儿女的不竭动力和可靠源泉。
”[1]新媒体时代,互联网信息的“井喷式”爆发吸引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娱乐休闲的内容占据了人们的大量时间。
相比之下,中国的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却无人问津,在内容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
新闻媒体作为精神文化的一大创造者,凭借其专业性承担着教化社会的责任。
拓宽红色文化的传播渠道,丰富红色文化的呈现形式,让红色文化以一种喜闻乐见的形式让社会大众认识和接受是传播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影视剧作为一种精神文化产品,除了能够让受众在观看时享受听觉盛宴,同时其清晰而直观的图像信息还能“使人们直接获取到信息,实现视觉上的满足。
”[2],成为传承和宣扬红色文化的主要渠道。
《觉醒年代》作为一部党史题材献礼剧,自央视首播以来,获得了许多关注。
从影视作品层面来说,《觉醒年代》剧本扎实、主创团队用心、制作精良;从事实层面来说,这部剧集尊重历史、尊重现实,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同,更是吸引了年轻人的关注,频上热搜,让网友们“在线催更”。
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觉醒年代》在人们面前逐步展现历史的真实面貌,红色文化精神也随着剧集的“火爆”在广大受众群体间传播。
2…优势凸显,吸引广泛关注《觉醒年代》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在立项起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央视全程参与其制作。
2.1…题材宏大,生动叙事《觉醒年代》讲述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的革命故事,以1915年《青年杂志》创办为始,将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进程呈现在人们眼前,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历史渊源以及对中国共产党创建过程的重要意义。
在这一宏大的历史背景下,导演将镜头对准这一历史时期在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以人物故事入手,将历史娓娓道来。
浅谈红色经典影视剧及其传播
![浅谈红色经典影视剧及其传播](https://img.taocdn.com/s3/m/863d1984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f.png)
浅谈红色经典影视剧及其传播1. 引言1.1 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定义红色经典影视剧是指以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主要讲述中国共产党党史、革命战争、革命英雄和优秀人物等内容。
这类影视作品通过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英雄人物的崇高形象以及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传递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增强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经典影视剧通常具有高度的历史性和现实性,能够在观众中引发深刻的共鸣和情感共鸣,具有较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这类影视作品在中国影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交汇点,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红色经典影视剧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湛的制作水平和高质量的表现形式,更在于其深刻的主题内涵和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
通过弘扬正气、传承文化,红色经典影视剧为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精神食粮,激励着人们传承先烈的优良传统和奋斗精神,推动着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1.2 红色经典影视剧的影响二、文化影响红色经典影视剧作为中国特色文化的一部分,其文化影响力也不可小觑。
这些影视作品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
通过这些影视作品的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得以传承和发扬,进一步增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自豪感。
三、情感影响红色经典影视剧在塑造人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方面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些影视作品多以英雄人物和革命斗争为主题,展现了革命者的崇高精神和英雄品质,能够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培养人们的正确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通过这些影视作品的感人演绎,人们对于伟大革命先烈和英雄人物的尊敬和崇敬之情得以充分激发,进一步凝聚了民族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红色经典影视剧在社会、文化和情感层面上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激发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报国热情都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其影响力之大不仅体现在文化领域,更是体现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的方方面面。
《特赦1959》观后感悟体会
![《特赦1959》观后感悟体会](https://img.taocdn.com/s3/m/52e852c1998fcc22bcd10df0.png)
《特赦1959》观后感悟体会2019年暑期,国内影视市场上爆款不断,交叉引爆话题,引发收视热潮。
在甜萌情感剧、玄幻传奇剧、都市家庭剧等流量电视剧组团来袭的荧屏上,一部革命历史题材剧作《特赦1959》以其视角独特的题材开掘、丰富深刻的主题立意、构思精巧的故事讲述、质感细腻的影像呈现,创造了骄人的收视率与口碑。
该剧的热播,既高度契合了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也有力彰显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守正创新、引领示范的价值与意义,为新时代中国电视剧探索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重要的创新经验与实践样本。
一、填补空白,独特题材开启“以剧读史”新通道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向来是我国影视创作的特色类型与重要资源,标志着国产主旋律精品力作的高原与高峰。
与此同时,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内容优势与特色,能否转化成为面向主流人群实现积极传播的创作生产和传播的优势,这是很多主旋律作品创作面临的突出问题。
如何加强主旋律影视作品与主流受众的有效对接,做到既叫好又叫座,《特赦1959》对不同代际观众的调动与培育经验值得关注。
作为国内第一部以战犯特赦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巨制,《特赦1959》无疑拥有得天独厚的题材优势。
相比于该领域中被影视创作不断深耕、广大观众耳熟能详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等主要革命历史时期,该剧所关涉的1959年战犯特赦的特定历史还鲜为人知。
它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首次特赦一批改造成功的高级战犯的重大历史事件为故事线索,对新中国历史上这一段特殊时期进行了全景式地呈现与创作。
该剧的推出,客观呈现了改造特殊战犯的复杂性与艰难程度,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和平年代新中国如何从攻城之战转向攻心之战,如何在军事上打败敌人之后在心灵上征服敌人的历史命题。
该剧的热播,从革命历史影像志的层面填补了这一领域的题材空白,在2019年度众多礼赞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影视作品中别具一格。
《特赦1959》以细腻的笔法,精准刻画了被俘高级战犯们从抗拒改造到心悦诚服、脱胎换骨的曲折过程。
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思考
![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创作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f6f02fa81c758f5f61f67cf.png)
V o 1 . N 1 4 N o . 6
o v 2 0 1 4
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剧 创作 的思考
柴 德 闯
( 贵州师范大学 文学院 , 贵州 贵 阳 5 5 0 0 0 1 )
[ 摘
要 ] 重大革命历 史题 材在 我国影视 剧 中 占据重 要位置 , 电视剧 比重较 大 , 电影 比重逐 年减
由于 此 , 重 大革 命 历史 题 材 影视 剧 的创 作 出现
出现的一种影视表现手段 , 对我国重大革命历
史 事件 或 重要 历 史 人物 的经 历进 行 回顾 , 也 是 对 当下 有 警 示 作 用 的一 类 影 视 题 材 。我 国在 8 0年代 初 曾对 这类 题材 下 过 明确 的 界定 , 塑造 的人 物应该 “ 担 任 过或 曾经 担任 过 中共 中 央政
反映自辛亥革命 以来对我国和我党前进道路起 到发展和转折作用的革命历史事件的影视作品。
二、 重大 革命 历史 题材 影视剧 的现 状
电视剧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个结构 自 从8 0年代
以来就没有改变过 ; 而在电影方面 , 重大革命历
史题 材却 处于 弱势 , 正在逐 渐流 失市 场份 额 , 这
损, 但 达到 了影 片 的宣 传教 育意 义 。进 入 2 1世 纪, 我 国重 大革 命 历 史题 材 影 视剧 的拍 摄投 资 情 况 直线 下降 , 作 品不 少 , 但 好 的不多 。在 电视 剧方 面 , 重 大革 命 历 史题 材 影 视剧 占据 着我 国
也就是说 ,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影视剧应该 是
命历史题材一般划分为两类 : 一类是辛亥革命 以来对我 国历史进程产生重要作用的事件 ; 另
一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共产党人形象的构建逻辑与演变路径
![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共产党人形象的构建逻辑与演变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6b6f364f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68.png)
中国共产党在无数次艰难困苦和迂回曲折的斗争中,走过百年光辉历程。
在社会变革潮流之中,不胜枚举的优秀共产党人始终凭借自身勇往无前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不仅赢得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胜利,而且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创了新时代,取得了辉煌而伟大的成就。
承载着民众集体记忆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以其独特的影像深刻地影响着民众的审美价值观念,引领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具有重要的社会文化实践意义。
著名电影编剧石方禹先生认为,“所谓革命历史题材,指的是从1921年建党前后到1949年全国解放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时,以我党领导的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的革命斗争事迹为题材的影片创作。
”[1]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不仅可以为观众构建一个不在场的“想象社会”,而且还能以其逼真的影像再现一个在场的“现实世界”,从而引发观众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性思考。
基于此,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一方面是与重大革命历史事件紧密融合,真实地呈现于观众面前,向观众诉诸历史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又与娱乐性和商业性相结合,不断吸引观众,成为观众集体记忆的重要载体。
一、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中共产党人形象的生成语境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共产党人形象,既然承载着观众的集体记忆,成为观众内心世界的某种客观反映,必然与整个时代社会和精神文化紧密相联,所承载的精神内核和思想指归也会随着整个社会文化语境的转变而发生相应变化。
(一)“英雄观念”与“人民观念”互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十七年,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的共产党人银幕形象,往往是革命英雄人物占据主导。
可以说,在特殊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英雄被赋予了特殊意义。
但这些英雄却源自普通人民群众,而人民群众又是历史的推动者和创造者。
因此,共产党人银幕形象的生成语境始终在“英雄观念”和“人民观念”这两种美学实践中相互交融。
换言之,该时期的共产党人银幕形象遵循着“英雄人物普通化”和“普通人物英雄化”的美学观念,这是由特定时期下特殊语境所赋予的。
《觉醒年代》:主旋律剧中的新典范
![《觉醒年代》:主旋律剧中的新典范](https://img.taocdn.com/s3/m/cf23a3ed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b2.png)
第2课时函数的最大(小)值学习目标 1.理解函数最值的概念,了解其与函数极值的区别与联系.2.会求某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在群山之间穿梭,感受了每一个山峰与山谷的优美之处,而今天我们誓要寻找最高的山峰和最低的峡谷,我们既要有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拿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也要有仰望一切的谦虚和胸怀,更要有“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勇气,这其实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函数的最值.一、极值与最值的关系问题1如图是y=f(x)在区间[a,b]上的函数图象.显然f(x1),f(x3),f(x5)为极大值,f(x2),f(x4),f(x6)为极小值.你能找到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吗?提示最大值y=M=f(x3)=f(b)分别在x=x3及x=b处取得,最小值y=m=f(x4)在x=x4处取得.显然函数的最值是函数的整体性质,且要求函数是连续不断的,而最值不同于极值,如果有最大(小)值,则唯一存在.问题2开区间上的连续函数有最值吗?提示如图.容易发现,开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不一定有最大值和最小值,若有最值,则一定是在极值点处取到.知识梳理函数最值的定义(1)一般地,如果在区间[a,b]上函数y=f(x)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那么它必有最大值和最小值.(2)对于函数f(x),给定区间I,若对任意x∈I,存在x0∈I,使得f(x)≥f(x0),则称f(x0)为函数f(x)在区间I上的最小值;若对任意x∈I,存在x0∈I,使得f(x)≤f(x0),则称f(x0)为函数f(x)在区间I上的最大值.注意点:(1)开区间不一定有最值,闭区间上的连续函数一定有最值;(2)函数f(x)在闭区间[a,b]上连续是f(x)在闭区间[a,b]上有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充分不必要条件.例1如图是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写出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最大值和最小值.解由题图可知,y=f(x)在x1,x3处取得极小值,在x2处取得极大值,所以极小值为f(x1),f(x3),极大值为f(x2);比较极值和端点值可知函数的最小值是f(x3),最大值在b处取得,最大值为f(b).反思感悟最值与极值的区别与联系(1)极值是对某一点附近(即局部)而言,最值是对函数的定义区间的整体而言.(2)在函数的定义区间内,极大(小)值可能有多个,但最大(小)值只有一个(或者没有).(3)函数f(x)的极值点为定义域中的内点,而最值点可以是区间的端点.(4)对于可导函数,函数的最大(小)值必在极大(小)值点或区间端点处取得.跟踪训练1设f(x)是区间[a,b]上的连续函数,且在(a,b)内可导,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f(x)的极值点一定是最值点B.f(x)的最值点一定是极值点C.f(x)在区间[a,b]上可能没有极值点D.f(x)在区间[a,b]上可能没有最值点答案C解析根据函数的极值与最值的概念知,f(x)的极值点不一定是最值点,f(x)的最值点不一定是极值点.可能是区间的端点,连续可导函数在闭区间上一定有最值,所以选项A,B,D 都不正确,若函数f(x)在区间[a,b]上单调,则函数f(x)在区间[a,b]上没有极值点,所以C 正确.二、求函数的最值例2求下列函数的最值:(1)f(x)=2x3-12x,x∈[-2,3];(2)f(x)=1x+sin x,x∈[0,2π].2解(1)因为f(x)=2x3-12x,x∈[-2,3],所以f ′(x )=6x 2-12=6(x +2)(x -2),令f ′(x )=0,解得x =-2或x = 2.因为f (-2)=8,f (3)=18,f (2)=-82,f (-2)=82,所以当x =2时,f (x )取得最小值-82;当x =3时,f (x )取得最大值18.(2)f ′(x )=12+cosx ,令f ′(x )=0,又x ∈[0,2π],解得x =2π3或x =4π3.因为f (0)=0,f (2π)=π,f =π3+32,f =2π3-32.所以当x =0时,f (x )有最小值f (0)=0;当x =2π时,f (x )有最大值f (2π)=π.反思感悟求函数最值的步骤(1)求函数的定义域.(2)求f ′(x ),解方程f ′(x )=0.(3)求极值、端点处的函数值,确定最值.注意:不要忽略将所求极值与区间端点的函数值进行比较.跟踪训练2求下列函数的最值:(1)f (x )=2x 3-6x 2+3,x ∈[-2,4];(2)f (x )=x -1e x .解(1)f ′(x )=6x 2-12x =6x (x -2).令f ′(x )=0,得x =0或x =2.又f (0)=3,f (2)=-5,f (4)=35,f (-2)=-37,∴当x =4时,f (x )取最大值35.当x =-2时,f (x )取最小值-37.即f (x )的最大值为35,最小值为-37.(2)函数f (x )=x -1e x的定义域为R .f ′(x )=1·e x -e x (x -1)(e x )2=2-xe x ,当f ′(x )=0时,x =2,当x 变化时,f ′(x ),f (x )的变化情况如表所示.x (-∞,2)2(2,+∞)f ′(x )+0-f (x )单调递增1e 2单调递减∴f (x )在(-∞,2)上单调递增,在(2,+∞)上单调递减,∴f (x )无最小值,且当x =2时,f (x )max =f (2)=1e 2.三、利用最值证明不等式例3已知函数f (x )=e x -e(ln x +1),求证f (x )≥0恒成立.解由题意知f ′(x )=e x -e x=x ex-e x,设F (x )=x e x -e(x >0),则F (x )在(0,+∞)上单调递增,且F (1)=0.当x ∈(0,1)时,F (x )<0,∴f ′(x )=F (x )x <0,f (x )单调递减,当x ∈(1,+∞)时,F (x )>0,∴f ′(x )=F (x )x >0,f (x )单调递增.f (x )的最小值为f (x )min =f (1)=0,∴f (x )≥0恒成立.反思感悟证不等式恒成立,用导数的方法求出函数的最值,进而可求出结果;有时也可根据不等式直接构成函数,利用导数的方法,通过分类讨论研究函数的最值,即可得到结果.跟踪训练3已知函数f (x )=12x 2+ln x .求证:在区间(1,+∞)上,函数f (x )的图象在函数g (x )=23x 3的图象的下方.证明设F (x )=g (x )-f (x ),即F (x )=23x 3-12x 2-ln x ,则F ′(x )=2x 2-x -1x=(x -1)(2x2+x +1)x.当x >1时,F ′(x )=(x -1)(2x 2+x +1)x>0,从而F (x )在(1,+∞)上单调递增,∴F (x )>F (1)=16>0.∴当x>1时,g(x)-f(x)>0,即f(x)<g(x),故在区间(1,+∞)上,函数f(x)的图象在函数g(x)=23x3的图象的下方.1.知识清单:(1)函数最值的定义.(2)求函数最值.(3)函数最值的应用.2.方法归纳:转化化归、分类讨论.3.常见误区:忽视函数的最值与极值的区别与联系.1.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若f(x)在[a,b]上有极大值,则极大值一定是[a,b]上的最大值B.若f(x)在[a,b]上有极小值,则极小值一定是[a,b]上的最小值C.若f(x)在[a,b]上有极大值,则极小值一定是在x=a和x=b处取得D.若f(x)在[a,b]上连续,则f(x)在[a,b]上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答案D解析函数f(x)在[a,b]上的极值不一定是最值,最值也不一定是极值,极值一定不会在端点处取得,而在[a,b]上一定存在最大值和最小值.2.函数y=x-sin x,x∈π2,π的最大值是()A.π-1 B.π2-1C.πD.π+1答案C解析y′=1-cos x,当x∈π2,π时,y′>0,则函数在区间π2,π上单调递增,所以y的最大值为y max=π-sinπ=π. 3.函数f(x)=x3-3x(|x|<1)() A.有最值,但无极值B.有最值,也有极值C.既无最值,也无极值D.无最值,但有极值答案C解析f ′(x )=3x 2-3=3(x +1)(x -1),当x ∈(-1,1)时,f ′(x )<0,所以f (x )在(-1,1)上单调递减,无最大值和最小值,也无极值.4.函数f (x )=(x +1)e x 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1e2解析f (x )=(x +1)e x ⇒f ′(x )=(x +2)e x ,当x >-2时,f ′(x )>0,f (x )单调递增,当x <-2时,f ′(x )<0,f (x )单调递减,因此当x =-2时,函数有最小值,最小值为f (-2)=(-2+1)e -2=-1e2.课时对点练1.设M ,m 分别是函数f (x )在[a ,b ]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若M =m ,则f ′(x )()A .等于0B .小于0C .等于1D .不确定答案A解析因为M =m ,所以f (x )为常函数,故f ′(x )=0,故选A.2.函数f (x )=x +2cos x 在区间-π2,0上的最小值是()A .-π2B .2C.π6+3 D.π3+1答案A解析f ′(x )=1-2sin x ,因为x ∈-π2,0,所以sin x ∈[-1,0],所以-2sin x ∈[0,2].所以f ′(x )=1-2sin x >0在-π2,0上恒成立.所以f (x )在-π2,0上单调递增.所以f (x )min =-π2+=-π2.3.函数f (x )=x 3-3x +1在区间[-3,0]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A .1,-1B .1,-17C .3,-17D .9,-19答案C解析f ′(x )=3x 2-3=3(x -1)(x +1),令f ′(x )=0,得x =±1.又f (-3)=-27+9+1=-17,f (0)=1,f (-1)=-1+3+1=3,1∉[-3,0].所以函数f (x )的最大值为3,最小值为-17.4.当0<x <1时,f (x )=ln xx,则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是()A .f 2(x )<f (x 2)<f (x )B .f (x 2)<f 2(x )<f (x )C .f (x )<f (x 2)<f 2(x )D .f (x 2)<f (x )<f 2(x )答案D解析根据0<x <1得到0<x 2<x <1,而f ′(x )=1-ln xx 2,所以根据对数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当0<x <1时,1-ln x >0,从而可得f ′(x )>0,函数f (x )单调递增,所以f (x 2)<f (x )<f (1)=0,而f 2(x )>0,所以有f (x 2)<f (x )<f 2(x ).5.函数f (x )=13x 3-x 2+a ,函数g (x )=x 2-3x ,它们的定义域均为[1,+∞),并且函数f (x )的图象始终在函数g (x )图象的上方,那么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A .(0,+∞)B .(-∞,0)-43,+∞答案A解析设h (x )=f (x )-g (x )=13x 3-x 2+a -x 2+3x ,则h′(x)=x2-4x+3=(x-3)(x-1),所以当x∈[1,3)时,h(x)单调递减;当x∈(3,+∞)时,h(x)单调递增.当x=3时,函数h(x)取得极小值也是最小值.因为f(x)的图象始终在g(x)的图象上方,所以h(x)min>0,即h(3)=a>0,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0,+∞).6.(多选)下列关于函数f(x)=(2x-x2)e x的判断正确的是()A.f(x)>0的解集是{x|0<x<2}B.f(-2)是极小值,f(2)是极大值C.f(x)没有最小值,也没有最大值D.f(x)有最大值无最小值答案ABD解析由f(x)>0得0<x<2,故A正确.f′(x)=(2-x2)e x,令f′(x)=0,得x=±2,当x<-2或x>2时,f′(x)<0,当-2<x<2时,f′(x)>0,∴当x=-2时,f(x)取得极小值,当x=2时,f(x)取得极大值,故B正确.当x→-∞时,f(x)→0,当x→+∞时,f(x)→-∞,且f(2)>0,结合函数的单调性可知,函数f(x)有最大值无最小值,故C不正确,D正确.7.若函数f(x)=x3-3x在区间[0,3]上的最大值、最小值分别为m,n,则m+n=________.答案16解析f′(x)=3x2-3,令f′(x)=0,得x=1或x=-1(舍去).f(1)=-2.又f(0)=0,f(3)=18,所以m=18,n=-2,m+n=16.8.设0<x<π,则函数y=2-cos xsin x的最小值是________.答案3解析y ′=sin 2x -(2-cos x )cos x sin 2x =1-2cos x sin 2x.因为0<x <π,所以当π3<x <π时,y ′>0;当0<x <π3时,y ′<0.所以当x =π3时,y min =3.9.求下列函数的最值:(1)f (x )=sin x +cos x ,x ∈-π2,π2;(2)f (x )=ln(1+x )-14x 2,x ∈[0,2].解(1)f ′(x )=cosx -sin x .令f ′(x )=0,即tan x =1,且x ∈-π2,π2,所以x =π4.又因为f =2,f 1,f 1,所以当x ∈-π2,π2时,函数的最大值为f =2,最小值为f 1.(2)f ′(x )=11+x -12x ,令11+x -12x =0,化简为x 2+x -2=0,解得x 1=-2(舍去),x 2=1.当0≤x <1时,f ′(x )>0,f (x )单调递增;当1<x ≤2时,f ′(x )<0,f (x )单调递减,所以f (1)=ln 2-14为函数f (x )的极大值.又f (0)=0,f (2)=ln 3-1>0,f (1)>f (2).所以f (0)=0为函数f (x )=ln(1+x )-14x 2在[0,2]上的最小值,f (1)=ln 2-14为函数在[0,2]上的最大值.10.已知函数f (x )=a ln x -bx 2,a ,b ∈R ,且曲线y =f (x )在x =1处与直线y =-12相切.(1)求a ,b 的值;(2)求f (x )在1e ,e上的最大值.解(1)f ′(x )=ax-2bx (x >0).由曲线y =f (x )在x =1处与直线y =-12相切,(1)=0,1)=-12,-2b =0,b =-12,=1,=12.(2)由(1),得f (x )=ln x -12x 2,定义域为(0,+∞).f ′(x )=1x -x =1-x 2x.令f ′(x )>0,得0<x <1,令f ′(x )<0,得x >1,所以f (x )在1e ,(1,e]上单调递减,所以f (x )在1e ,e 上的最大值为f (1)=-12.11.已知函数f (x ),g (x )均为[a ,b ]上的可导函数,在[a ,b ]上连续且f ′(x )<g ′(x ),则f (x )-g (x )的最大值为()A .f (a )-g (a )B .f (b )-g (b )C .f (a )-g (b )D .f (b )-g (a )答案A解析令F (x )=f (x )-g (x ),∵f ′(x )<g ′(x ),∴F ′(x )=f ′(x )-g ′(x )<0,∴F (x )在[a ,b ]上单调递减,∴F (x )max =F (a )=f (a )-g (a ).12.已知函数f (x )=x 3-3x -1,若对于区间[-3,2]上的任意x 1,x 2,都有|f (x 1)-f (x 2)|≤t ,则实数t 的最小值是()A .20B .18C .3D .0答案A 解析因为f ′(x )=3x 2-3=3(x -1)(x +1),x ∈[-3,2],所以f (x )在[-1,1]上单调递减,在[1,2]和[-3,-1]上单调递增.f (-3)=-19,f (-1)=1,f (1)=-3,f (2)=1,所以在区间[-3,2]上,f (x )max =1,f (x )min =-19,又由题设知在[-3,2]上|f (x 1)-f (x 2)|≤f (x )max -f (x )min =20,所以t ≥20,故选A.13.已知函数f (x )=ln x -ax ,其中x ∈[1,+∞),若不等式f (x )≤0恒成立,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为()A.[1,+∞)1-1e C.1e ,+∞ D.[0,+∞)答案C 解析当x ∈[1,+∞)时,不等式f (x )≤0恒成立等价于a ≥ln x x在[1,+∞)上恒成立,令g (x )=ln x x ,则g ′(x )=1-ln x x 2.当0<x <e 时,g ′(x )>0;当x >e 时,g ′(x )<0;所以g (x )max =g (e)=1e ,所以a ≥1e.故选C.14.已知函数f (x )=-23x 3+2ax 2+3x (a >0)的导数f ′(x )的最大值为5,则函数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是________.答案15x -3y -2=0解析∵f ′(x )=-2x 2+4ax +3=-2(x -a )2+3+2a 2,∴f ′(x )max =3+2a 2=5,∵a >0,∴a =1.∴f ′(x )=-2x 2+4x +3,f ′(1)=-2+4+3=5.又f (1)=-23+2+3=133,∴所求切线方程为y -133=5(x -1).即15x -3y -2=0.15.已知f (x )=-x 2+mx +1在区间(-2,-1)上的最大值就是函数f (x )的极大值,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4,-2)解析f ′(x )=m -2x ,令f ′(x )=0,得x =m 2.由题意得m 2∈(-2,-1),故m ∈(-4,-2).16.已知函数f (x )=e x -x 2-ax .(1)当a =-1时,求函数f (x )在点(1,f (1))处的切线方程;(2)当x >0时,f (x )≥1-x 恒成立,求实数a 的取值范围.解(1)f ′(x )=e x -2x +1,f ′(1)=e -1,f (1)=e ,切线方程为y -e =(e -1)(x -1),即y =(e -1)x +1.(2)当x >0时,f (x )≥1-x ,即a ≤e x x -x -1x+1,令g (x )=e x x -x -1x+1(x >0),a ≤g (x )min 成立,g ′(x )=(x -1)(e x -x -1)x 2.设F (x )=e x -x -1,F ′(x )=e x -1,x ∈(0,+∞),F ′(x )=e x -1>0,所以F (x )min >0,所以当x ∈(0,1)时,g ′(x )<0,g (x )单调递减,当x ∈(1,+∞)时,g ′(x )>0,g (x )单调递增,故g (x )min =g (1)=e -1,所以a ∈(-∞,e -1].。
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
![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0e200514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ef.png)
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红色影视产业是指以传达红色文化、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为目标的影视创作、制作和发行的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产业的逐步兴起,红色影视产业也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对于中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一、影视产业在中国发展的背景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国家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文化娱乐的需求也逐渐增长。
同时,中国政府也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之一。
在这个背景下,影视产业成为了文化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并且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
红色影视产业是中国影视产业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拥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红色影视作品以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建设社会主义等为题材,以真实再现历史事件和英雄事迹为目标,在中国观众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和影响力。
二、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现状红色影视产业在中国拥有广泛的受众群体和市场基础。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视剧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电影市场的快速崛起,红色影视作品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不仅有大量优秀的影视制作公司和导演涌现,还有一批具有优秀创作实力和艺术水准的演员和编剧。
这些人才的培养和崛起为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同时,红色影视作品的传播平台和渠道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
红色影视作品不仅在国内各大院线和电视台有着广泛的播放,还在国内外的各个影视节上获得了许多的奖项和认可。
与此同时,通过互联网技术和平台的发展,红色影视作品也开始向海外市场输出,并受到了一些国际影迷的喜爱和关注。
红色影视产业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市场的需求。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由传统电视向互联网转型,鼓励电影工业化发展,并加强对红色影视产业的扶持和引导。
同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和文化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优秀红色影视作品的需求也在逐渐增加。
三、红色影视产业的发展趋势1. 产业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随着红色影视产业的不断发展,专业的制作团队和精品化的制作水准将成为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论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宏大叙事
![论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宏大叙事](https://img.taocdn.com/s3/m/7d001a51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4.png)
论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宏大叙事【摘要】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中国革命历史的再现和诠释,向观众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
本文从定义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意义和重要性入手,探讨了其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代表作品等方面。
分析了这类电影的创作技巧以及对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对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总结了其对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贡献。
这些电影不仅是中国现代史的镜像,也是对先烈的纪念和对后人的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必将继续发扬光大,为中国电影事业增添新的辉煌篇章。
【关键词】引言:定义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意义和重要性正文:发展历程、特点和风格、代表作品、创作技巧、影响和意义结论:未来发展趋势、历史和文化的贡献1. 引言1.1 定义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以中国建国70年来的革命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为题材,通过电影形式再现和解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斗争、建设事业和社会变革。
这类电影旨在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塑造和叙事手法,展现中国革命历史的光辉篇章,彰显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中国人民的奋斗精神。
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文化认同感,是对中国现代史重要阶段的再现和反思,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人民斗争取得的伟大成就的赞美和颂扬。
这类电影通过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塑造,传达了爱国主义、革命精神、奉献精神等正能量价值观,激励人民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是中国电影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对革命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的再现和诠释,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提升国人的历史文化自信心和思想道德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意义和重要性新中国7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作为中国电影史上重要的一个题材类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新、缺失及发展策略
![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新、缺失及发展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4788c26a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f4.png)
第37卷第4期兰州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V o l .37,N o .42021年7月J o u r n a l o f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ofA r t s a n dS c i e n c e (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s )J u l .2021ʌ收稿日期ɔ2021G03G20ʌ基金项目ɔ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8L Z U J B W Z Y 017)ʌ作者简介ɔ周仲谋(1982-),男,河南南阳人,兰州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当代文学与影视文化研究.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新㊁缺失及发展策略周仲谋(兰州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㊀730000)ʌ摘要ɔ新世纪20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取得了明显的突破和进展.取材范围更加广阔;艺术审美方面,对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曲折㊁引人入胜,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㊁生动㊁多元,视听语言和表现技巧更加丰富;对革命历史的思考也更加深入.不过,在消费文化冲击下,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存在消费革命历史㊁价值观念迷失等问题.树立正确的历史观㊁建构价值信仰㊁处理好 义 与 利 的关系㊁不断探索创新,是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持续发展的可行之路.ʌ关键词ɔ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题材范围;艺术审美;历史思考;发展策略ʌ中图分类号ɔJ 971.4㊀㊀ʌ文献标识码ɔA㊀㊀ʌ文章编号ɔ2095G7009(2021)04G0098G07O n t h e I n n o v a t i o n ,D e f i c i e n c y 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yo f t h e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 i s t o r y T e l e p l a y s i n t h eN e wC e n t u r yZ HO UZ h o n gGm o u (S c h o o l o f 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 ,L a n z h o uU n i v e r s i t y ,L a n z h o u 730000,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 i s t o r y t e l e p l a y s h a v e o b t a i n e d t h e o b v i o u s b r e a k t h r o u g h a n d t h e p r o gr e s s i n t h e f i r s t 20y e a r s o f t h en e wc e n t u r y .I na d d i t i o n t o aw i d e r r a n g e o fm a t e r i a l s ,m o r e i n Gd e p t hh i s t o r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t h e a e s t h e t i c a s pe c t s a r e a l s od e l i g h tf u l ,f o r e x a m p l e ,t h e s t o r i e s a r e v i v i d ,t w i s t y ,a n d f a s c i n a t i n g,t h e c h a r a c t e r s a r em o r e t r i d i m e n s i o n a l ,v i v i d a n dd i v e r s e ,t h e a u d i o Gv i s u a l l a n g u a g e a n d p e r f o r m a n c e s k i l l s a r e r i c h e r .H o w e v e r ,t h e r e a r e s o m e d e f i c i e n c i e s o f t h e r e v Go l u t i o n a r y h i s t o r y t e l e p l a y s ,i n t h e c o n t e x t o f c o n s u m e r c u l t u r e ,s u c ha s t h e c o n s u m i n g o f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 i s t o r y an d t h e l o s s o f v a l u e s .T h e f e a s i b l e r o a d f o r s u s t a i n a b l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t h e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 i s t o r y t e l e p l a y s i s e s t a b l i s h i n g t h e c o r Gr e c t v i e wo fh i s t o r y ,b u i l d i n g v a l u eb e l i e f s ,h a n d l i n g 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I d e o l o g i c a lv a l u ea n dc o mm e r c i a lv a l u e w e l l ,a n de x p l o r i n g a n d i n n o v a t i n g c o n t i n u o u s l y.K e y w o r d s :r e v o l u t i o n a r y h i s t o r y t e l e p l a y s ;r a n g e o fm a t e r i a l s ;a e s t h e t i c ;h i s t o r i c a l t h i n k i n g ;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r a t e g y ㊀㊀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是中国当代影视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弘扬革命历史㊁建构价值信仰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意义.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体现出不同的风格特点.进入21世纪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与以往相比,有了明显的突破和创新,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然而在消费文化冲击下,一些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存在消费革命历史㊁价值观念迷失等问题.本文试图对新世纪二十年来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进行全面梳理,探讨取得的艺术成就,分析存在的缺失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尝试提出合理化的发展策略,以期有助于创作出更多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精品,更好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一㊁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突破创新进入21世纪之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生产制作数量呈不断增长趋势. 2001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只有16部,218集,2005年增加到20部400集,2010年达到49部1559集.[1]从892011年到2019年,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与以往相比,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但数量显著增加,而且在题材范围的拓展㊁艺术审美的表达㊁以及对革命历史的深入思考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题材范围的拓展从题材范围来看,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取材范围更加广阔.既有以革命领袖人生经历为内容的伟人剧,也有表现某一地域光辉革命历史的地域剧,还有表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战争剧,以及谍战剧㊁反特剧㊁剿匪剧等.例如,表现领袖人物革命经历的伟人传记剧有«毛泽东»«开国元勋朱德»«彭德怀元帅»«刘伯承元帅»«粟裕大将»«陈赓大将»«上将许世友»«聂荣臻»«陈云»等;表现地域革命历史的有陕北革命剧«延安颂»«保卫延安»㊁江西革命剧«井冈山»㊁湖北革命剧«铁血红安»㊁重庆革命剧«烈火红岩»«重庆谋战»等;战争剧有«解放大西南»«亮剑»«战长沙»«血战长空»«勇士之城»«炮神»等;谍战剧有«暗算»«潜伏»«悬崖»«麻雀»等;反特剧有«一双绣花鞋»«猎鹰1949»«雾都猎狐»«无名卫士»«光荣时代»等;剿匪剧有«林海雪原»«大西北剿匪记»«烽火线»«擒狼»等;表现军队浴血奋战的有«八路军»«新四军»«绝命后卫师»«东北抗日联军»«中国远征军»等.在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还有表现少数民族革命历史的,以及表现国际化内容的.前者如«草原春来早»«民族英雄马本斋»«彝海结盟»«锻刀»等,后者如«二十四道拐»«南侨机工英雄传»等.其中,«草原春来早»讲述了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与反动军阀㊁日本侵略者斗争的革命历史;«锻刀»呈现了云南少数民族青年江小刀一步步走上革命㊁成为共产党员的历程;«二十四道拐»讲述了 二战 期间共产党㊁国民党㊁美国军队三方合作,共同守护运输抗战物资的滇黔公路的故事.这些电视剧充分挖掘中国革命历史的资源宝库,极大地丰富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题材范围和内容领域.(二)艺术审美的创新在艺术审美方面,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取得了令人欣喜的进步.首先,叙事手法更加多样化,对故事的讲述更加生动曲折,引人入胜.以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强调政治教化和宣传教育,往往采取严肃的正剧叙事,直接表达政治革命话语,追求史诗性的宏大叙事风格.进入新世纪后,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叙事风格和叙事手法上更加丰富,既有像«长征»«红军东征»等表现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壮举,以及像«八路军»«新四军»«太行山上»等表现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浴血抗战这样的宏大叙事,也有表现革命者生活细节和内心情感的生活化叙事.还有一些作品把宏大叙事与生活化叙事结合起来,一方面表现了波澜壮阔㊁气势磅礴的革命战争史,另一方面通过生活化的事件和细节,在娓娓道来的讲述中,展示人物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和面对亲情㊁友情㊁爱情时丰富的内心世界,如«延安颂»«东方»«井冈山»«解放»等.此外还有采用传奇叙事㊁浪漫叙事手法的作品,表现革命英雄的传奇经历和英勇事迹,如«亮剑»«雪豹»等.多样化的叙事手法,使电视剧作品讲述的故事更加生动曲折㊁引人入胜,也更能打动观众,激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其次,对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立体㊁生动㊁多元.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有不少表现领袖人物等老一辈革命家的作品,如«毛泽东»«海棠依旧»«开国元勋朱德»«彭德怀元帅»等.这些作品对领袖人物的塑造,与以往相比有较大的突破.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像以往同类题材影视作品那样,一味以仰视的姿态把领袖人物送上 神坛 ,而是以平视的视角呈现领袖人物的各个方面,既表现出他们坚定的革命意志㊁奋斗的革命历程,以及带领中国人民走向解放的丰功伟绩,也表现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流露出的普通人的情感.例如«毛泽东»«毛泽东三兄弟»«延安颂»«长征»«解放»等剧中,在展现毛泽东坚定忠贞的革命信念㊁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卓越出众的军事才能的同时,也以较多的篇幅反映了他的爱情经历和婚姻家庭生活,揭示了他的喜怒哀乐,以及对家人的关心,对子女的疼爱.可以说, 这些作品叙写了作为领袖的毛泽东伟大中的平凡㊁平凡中的伟大的人格魅力,塑造了一个完整的㊁丰满的㊁更易被感知的毛泽东艺术形象. [2]«海棠依旧»«周恩来在重庆»等电视剧,一方面凸显了周恩来心系国家的伟大情怀㊁艰苦奋斗的革命者本色㊁巨大的工作热情和人格魅力,另一方面也生动细腻地表现了他与邓颖超的真挚爱情㊁相濡以沫的深厚夫妻感情,从而极大地增加了领袖人物形象的亲和力与感染力.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还塑造了不少个性鲜明㊁栩栩如生的基层指战员和普通战士形象.例如«十送红军»中的钟石发,既是一位革命老兵,99也是四位红军战士的父亲,他在执行任务时与儿子们相遇,共赴战场,最后为掩护大部队撤退,与儿子们生离死别.作为父亲,钟石发对儿子们有着深沉的父爱和不舍之情;作为红军老战士,钟石发铁骨铮铮,舍生忘死.钟石发和儿子血染沙场㊁壮烈牺牲的英雄形象,像雕塑一般傲然屹立,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像«十送红军»中替牺牲战友实现愿望的高福星,«绝命后卫师»中从目不识丁的老汉成长为红军连长的赖老石头,«我是红军»中从复仇者转变为革命者的聂九 他们在与敌人的战斗中,在与自我的抗争中,一步步成长为有着坚定革命信念㊁能为信仰牺牲的无产阶级战士.在这些坚强㊁勇敢㊁不向恶势力和苦难低头的普通革命者身上,闪耀着为国为民的崇高光芒.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塑造这些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为无数抛头颅㊁洒热血的无名烈士树立了一座精神的丰碑.在塑造传奇性的革命英雄形象时,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有突破. 十七年 和新时期影视文艺作品中的一些革命英雄,往往被塑造成有着超越常人的钢铁意志和超凡能力㊁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如«平原游击队»中的李向阳㊁«烈火金刚»中的史更新和肖飞等.但这些传奇英雄远离世俗日常㊁不涉儿女私情㊁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坚守革命纪律,除了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外,没有任何欲望,在情感上显得单一,形象上也有些单薄.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以往的传奇革命英雄形象进行了新的挖掘和拓展,塑造了一批颇具个人魅力的另类传奇英雄,这些人物不再像以往那样是革命意念的直接体现,而是有着鲜明性格特征和自我独立意识的活生生的人,如«亮剑»中的李云龙㊁«历史的天空»中的姜必达㊁«雪豹»中的周卫国等.他们的形象不再是完美无缺㊁通体光明的,而是有着普通人的缺点,偶尔不守纪律,有时会骂脏话,讲情义㊁重义气,个性极强,甚至会违抗上级命令.例如在«亮剑»中,李云龙视如兄弟的警卫员 和尚 被土匪杀害,李云龙为了给 和尚 报仇,在知道土匪已被八路军收编的情况下,宁肯事后受惩罚,仍向其发动进攻,并手刃真凶,还了 和尚 一个公道.为救被日本人抓走的妻子秀芹,李云龙不向上级请示就对日本人占领的县城发起进攻,引发了一场 围点打援 的精彩战役.这些情节设置,打破了以往影视作品中革命英雄刻板化㊁扁平化的定势,不仅没有使人物形象矮化,反而突出了其重情重义的特点,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喜爱.再次,视听语言和表现技巧上的开拓创新.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运用独具匠心的视听语言,营造新颖的影像风格,在表现手法和技巧上也做出了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例如«海棠依旧»运用象征手法,以中南海西花厅盛开的海棠花,象征周恩来总理对党和国家的一片赤诚之心,以及他与邓颖超同志的深挚感情,同时也象征了新中国的新面貌和新发展.该剧的内景镜头运动节奏舒缓,以缓慢的推拉摇移,配合悠扬婉转的音乐旋律,再加上海棠花的人格意象,可谓融情入景,情景交融,颇有诗意,其优美的意境让人回味悠长.«长征»«长征大会师»等剧,多次使用空镜头㊁俯拍镜头㊁升降镜头呈现红军长征途中的自然景观,如太阳㊁雪山㊁高原㊁江河㊁草地等,使这些自然意象与红军战士跋山涉水艰苦战斗的精神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视听语言方面还追求真实性效果.不少作品采取实景拍摄的方式,真实再现革命历史场景和战争场面,例如几部以 长征 为题材的电视剧,在拍摄时,摄制组都重新走了一遍当年红军走过的道路,在沿途取景并进行实景拍摄,把红军不畏艰难的革命精神表现得更加真实感人.除了实景拍摄外,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其他方面也体现出求真求实的努力.例如,«海棠依旧»按中南海西花厅的原貌搭建了同样规格大小的建筑,厅中器具㊁摆设也都参照实物进行仿制和还原;«彭德怀元帅»在服装方面精益求精,对剧中主人公穿过的每一套军装都做了详细考证,确保无误.表现中国空军与侵略者英勇战斗的«血战长空»,不仅仿制了多种型号的 二战 时期战斗机型,并聘请专业团队制作了长达两万秒的特效镜头,逼真地呈现了多场激烈的空战画面.其他一些表现革命战争的电视剧,也大都以生动的场景㊁动人的音乐㊁逼真的特效,给观众以身历其境的真实感和震撼感.苏珊 朗格指出, 艺术,是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的创造 把艺术符号化的作用就是为观众提供一种孕育感情的方法 .[3]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运用新颖别致的视听语言符号和颇具新意的表现技巧,营造或诗意化或真实化的美学效果,正是为了打动观众,激发观众的情感,使其自然而然地生发出对历史的尊重和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三)对革命历史的深入思考历史思维与审美思维,是人类把握世界和历001史的两种不同方式 历史思维发现了历史的骨架,审美思维充实了历史的血肉. [4]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不仅在艺术审美方面有诸多创新,在对历史的思考方面也更加深入客观,直面历史的真相和复杂性,对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给予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既体现出对历史的严肃态度,也体现出对历史思维和审美思维的辩证把握.不少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而是通过严谨的调研㊁考证,还原历史原貌,洞察历史真相,坚持科学正确的历史观,对革命历史进行深入思考和审美呈现,把以往难以把握和处理的创作难点变成了艺术表现的亮点.例如«延安颂»正面表现了延安时期的一系列复杂历史问题,包括 张国焘问题 王明问题 肃反问题 黄克功案件 王实味案件 等.在表现中央对 张国焘问题 的处理时,«延安颂»没有回避因为此事件导致的毛泽东主席与许世友之间的激烈冲突,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基础上,该剧巧妙运用审美化的艺术手法和细节虚构,生动地演绎了他们从矛盾到和解的过程.在表现 黄克功案件 时,该剧没有掩饰黄克功因恋爱问题枪杀抗日军政大学女学员的真相,同时也表现了毛泽东主席拒绝黄克功戴罪立功请求的事实,并展开艺术想象增添了一个细节 黄克功被处以死刑时,没有到场的毛泽东主席听到枪声后留下了眼泪.这一细节颇有诸葛亮 挥泪斩马谡 的意味,既表现出了毛泽东主席坚持原则㊁捍卫红军纪律的一面,也表现出他对昔日革命功臣黄克功的惋惜之情.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历史复杂性的呈现,不仅没有影响党和领袖的形象,反而更体现出党和领袖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坚定态度,以及革命伟人的强大人格魅力.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还表现了历史的严峻性.«长征»«长征大会师»在真实展现红军长征壮举的同时,没有讳言当时红军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长征实际上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战略大转移,揭示了红军高层在军事路线上的分歧以及 左倾 错误决策造成的巨大损失.«开国元勋朱德»同样没有回避大队红军冒进湘南,造成井冈山根据地斗争 八月失败 的惨痛历史教训.这些电视剧作品通过对历史严峻性的表现和思考,反映了中国革命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客观地呈现了党和领袖勇敢正视错误㊁及时纠正弥补㊁并确立正确方向的伟大功绩.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还以客观的历史态度,表现了国共合作背景下全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壮举.«我的特一营»«铁血台儿庄»等剧,都围绕台儿庄战役,讲述了中国军人和平民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我的特一营»中的周天翼,原本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三集团军军长廖光义麾下,担任其警卫部队新一营的营长.在民族大义面前,周天翼不顾生死安危,毅然率领新一营官兵奔赴抗日前线,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几经血战之后,周天翼率部突围,却又被桂系军队当作 叛军 .台儿庄战役爆发,周天翼和一营官兵奋勇向前,几乎全部战死,用生命和鲜血书写了保家卫国的不朽传奇.«铁血台儿庄»中的萧换牙本是台儿庄商人,在日寇入侵造成的国难家仇面前,萧换牙毁家纾难,散尽家财组织敢死队,同日军周旋,并协助中国军队一同抗战.中国军民齐心协力,展开反攻,台儿庄战役取得了胜利.还有一些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通过讲述分属国共不同阵营的亲兄弟联合起来抗日的故事,以 家国同构 的情节模式,体现出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的历史文化观念,彰显出创作者拥护祖国统一㊁推进家国认同的努力.例如«人间正道是沧桑»中的杨立仁㊁杨立青兄弟,一个在国民党核心部门工作,一个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抗日战争期间,兄弟俩既联手对日作战,又暗中相互较劲;解放战争期间,杨立青所属的共产党阵营在人民拥护下,不断取得胜利,而杨立仁所属的国民党阵营失道寡助,一败涂地.该剧以杨氏兄弟之间的关系演变,折射出革命进程中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分分合合㊁成败胜负,揭示了历史的必然选择.«光荣使命»«伪装者»等剧,也是通过对兄弟故事的叙述,暗示国共两党同根并蒂的关系.剧中政治立场不同的兄弟之间虽有摩擦,但在国难当头之际㊁民族大义面前,都能够捐弃前嫌㊁抛开芥蒂,共同抗击侵略者,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亮剑»«炮神»等剧中,也都有国共两党军队并肩作战㊁携手抗日的情节.此外,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历史洪流中的个体命运给予了更多的人文主义关怀.例如传记剧«毛泽东三兄弟»从家庭伦理角度看待毛泽东与弟弟毛泽民㊁毛泽覃的革命成长,围绕家庭生活㊁兄弟感情讲述三兄弟如何一步一步走向革命,献身民族解放的伟大斗争.该剧在亲情㊁友情㊁爱情中与历史建立联结,使观众产生如同看到邻家兄弟关系般的亲切感,从而触摸到历史的脉101搏和温度.谍战剧«潜伏»不仅讲述了悬念迭起㊁扣人心弦的传奇谍战故事,也表现了主人公余则成由最初因爱情掩护左蓝,到成长为中共地下工作者的真实转变过程,真切地展示了打入敌人内部的潜伏人员在谍战工作中的艰辛不易,以及所承受的巨大压力,揭示了他们备受压抑的个体情感,不得不与爱人㊁家庭分离的辛酸,讴歌了他们为革命事业所做出贡献和牺牲.这些电视剧将人物个体放置到革命历史的具体事件和社会环境中,设身处地的表现人物在特殊境遇下的处境,在叙述革命历史的同时,增添了更多人性化的内容,更加符合观众的审美情感需求,使观众对人物感同身受,仿佛置身于那个激情澎湃的年代.卡尔 雅斯贝斯认为, 我们或者是能够通过观察我们所谙熟的某一重大事件,来了解我们历史的根源.我们是从过去的岁月中成长起来的,往事是我们的前车之鉴㊁后事之师. [5]以客观的态度正视历史真相,把历史思维与审美思维有效结合起来,对革命历史进行深入思考,从中获取对未来发展有益的经验教训,正是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重要创新之处.二、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缺失消费文化是伴随着消费社会而出现的文化现象,随着消费文化的兴盛,电视剧作为视觉消费文化产品的性质逐渐凸显出来,部分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渐渐呈现出较明显的消费色彩.不可否认,新世纪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在消费文化语境中,新世纪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亦不可避免地受消费文化影响,存在一些缺失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度消费革命历史,二是思想价值观念的迷失.(一)过度消费革命历史在消费文化语境下,影视作品越来越呈现出世俗化㊁娱乐化的倾向,以此满足大众的感官愉悦和世俗心理.受此影响,一些取材自革命历史的电视剧,也往娱乐化的方向发展,为了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甚至把革命历史当作 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随意篡改㊁虚构,编造出一些与事实严重不符的人物和情节,暴露出 消费革命 曲解历史 等严重问题.例如«狼毒花»中的主人公常发,电视剧一方面把他塑造成作战勇敢㊁令敌人心惊胆颤的战斗英雄,另一方面又表现了常发屡次违反纪律㊁爱喝酒㊁乱睡女人等毛病.显然地,该剧把打鬼子的热血男儿与带有匪气的酒色之徒两种相悖形象,奇异地扭结在常发这一人物身上,是希望以此增加该人物的复杂性㊁传奇性和对观众的吸引力.为了强调常发身上的传奇色彩,电视剧还设计了常发独自一人㊁双枪匹马勇闯鬼子据点的情节,在后来的战斗中,常发身中鬼子五枪,居然活了过来,而且在敌人密集的炮火中都可以安然无恙.如此超常的人物和情节,反而给人不真实的感觉.为了打破以往革命题材影视剧塑造英雄形象的固定模式,以至于过度突出英雄身上的世俗性㊁落后性,不仅造成与历史真相的严重不符,也会导致电视剧格调品味的低俗.有些电视剧在 消费革命 曲解历史 的歧途上走得更远,陷得更深.«抗日奇侠»把抗战剧拍成了武侠剧,虚构了四个身怀绝技武艺高超的民间高手抗击日寇的故事,为突出四位高手的不同凡响,剧中竟然出现了 手撕鬼子 的离奇情节.其他如«一个鬼子都不留»中的 裤裆藏雷 ㊁«永不磨灭的番号»中的 手榴弹炸飞机 ㊁«敌后便衣队传奇»中的 包子雷 等,也都是与历史真相相差甚远的夸张剧情.由于情节上的随意编造㊁严重失真,以至于媒体和观众把这些歪曲抗战历史的电视剧称为 抗战神剧 .2020年播映的«雷霆战将», 八路军战士 住豪华别墅,主角头上都抹着发胶㊁涂着发蜡.即便在战斗中也是一尘不染,保持着毫不凌乱的发型.该剧远离历史真相,人物形象和情节离奇得令人诧异,演员的表演也显得浮夸和脸谱化,因而播出没几集就被叫停了.此外,一些电视剧还打着革命历史题材的幌子,肆意改编红色经典,贩卖高度娱乐化的通俗故事.如改编自小说或样板戏的电视剧«林海雪原»(2003)㊁«红色娘子军»(2005)㊁«沙家浜»(2006)等,都给人物增添了大量的爱情戏,让以往的革命英雄不断上演 三角恋 ,显然也是不合适的.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中,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解放和独立自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与凶残的日本侵略者和腐朽的国民党政府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战斗,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和极大的牺牲,才取得了来之不易的胜利.如今,通过影视艺术重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革命历史,是为了缅怀先烈,同时也提醒后人铭记历史.而那些 消费革命历史 的电视剧,则大大背离了这一初衷,情节夸张,胡编乱造,严重歪曲历史真实,把革命历史当作消费素材,胡乱改写,以至于误导年轻观众,使201。
近二十年我国红色影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近二十年我国红色影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349ab5f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0.png)
近二十年我国红色影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近二十年我国红色影视研究的可视化分析一、前言红色影视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历史为题材,通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媒体来呈现的作品。
近二十年来,我国红色影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不仅推动了我国影视产业的繁荣,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革命历史的独特魅力。
本文将通过可视化分析的方法,综合考察近二十年我国红色影视研究的现状和趋势,探讨其影响及可能的发展方向。
二、方法与数据收集本研究基于可视化分析方法,通过搜集与红色影视相关的文献、报告、学位论文等,构建一个全面而丰富的数据集。
数据集包括我国红色影视作品的数量、类型、播出渠道、收视率等,以及相关研究的学科分布、关键词分析等信息。
三、红色影视发展趋势分析1.红色影视作品数量呈现上升趋势从数据集中可以看出,近二十年来我国红色影视作品数量持续增加。
其中,2000年至2010年之间增长较为缓慢,但在2010年之后迎来了爆发式的增长。
这与我国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弘扬革命传统的政策背景密切相关。
2.红色影视作品类型丰富多样在近二十年的红色影视作品中,除了传统的革命题材片,还出现了更多元化的类型。
例如,通过红色元素与社会热点结合,创作出具有强烈现实反映意义的影视作品,更好地吸引了年轻观众的关注。
3.红色影视播出渠道和收视率提高红色影视作品在近二十年来的播出渠道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除了传统的电视台播出,网络平台的崛起使红色影视作品能够更广泛地传播。
数据显示,红色影视作品的收视率稳步上升,特别是年轻观众群体的喜爱度逐渐增加。
四、红色影视研究现状分析1.红色影视研究学科分布通过对相关论文、学位论文等的分析,可以看出红色影视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十分广泛。
其中,历史学、文化学、影视学、传媒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较为突出,但也存在一定的学科边缘效应。
2.关键词分析对红色影视研究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研究者对于红色影视的关注点主要集中在红色元素、历史再现、传承与创新等方面。
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光效表达——以《建党伟业》为例
![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光效表达——以《建党伟业》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5ff4d527195f312b3069a5dc.png)
革命题材电影中的光效表达——以《建党伟业》为例摘要:光效在革命题材电影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以灯光所产生光效的艺术性表达为切入点,以革命题材电影《建党伟业》为依据,分析其在渲染影片题材的特殊气氛、奠定革命题材人物的性格、烘托剧中人物心理等方面表现出的作用。
关键词:革命题材光效《建党伟业》一、影视光源的分类及应用光效在影视作品中通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部好的影视作品离不开光效的运用。
在影视作品制作中利用好光效,可以使观看效果更加出彩。
不同的剧本题材与故事情节,其所运用的光效也大不相同,好的光效运用可以让观众更容易走进作品的精神世界。
在进行影视剧的创作时,通常把可以运用到的影视光源分为两大类别:自然光源和人工光源。
自然光源主要指日光和天光。
日光即太阳光,天光指太阳的漫射光;夜间又有月光、星光等。
自然光的特点一般是光照范围大,照明均匀,其中日光和天光的普遍照度高,人工无法控制。
在一些现实主义电影或者纪录片中,大都采用自然光源来表述影视作品的真实性。
影视剧的外景拍摄也以自然光源为主,由于自然光难以掌控,所以在进行影视创作时,导演都会跟随自然光的变化规律而进行合理的运用。
此外,不同地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自然光在照度、色调和色温上有明显的区别。
因此,拍摄时会跟随自然光不同状态下的特点,选择符合创作意图的拍摄地点、时间和角度。
例如《美丽人生》这部电影中的一个镜头:主人公反手去拿车上的衣服就是运用了自然光当中的顺光,被摄对象受光均匀,表现出了被摄对象的本来面目。
人工光源主要指在摄影棚内各种灯具,其照度、方向、色调、色温以及光照的范围可以自由控制,艺术创作的余地较大。
室内拍摄多使用人工光源,便于把握艺术表达的氛围,其中“戏剧光效”为了创造特定的造型效果和艺术氛围,拍摄现场往往需要布光和补光,也就是对光线照明进行适当的安排调整。
影视剧中的戏剧光效主要指:主光、辅助光、轮廓光、背景光、修饰光(装饰光)、全景光、气氛光(效果光)等。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制作美学追求的创新与突破——电视连续剧《黎明前的暗战》观后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制作美学追求的创新与突破——电视连续剧《黎明前的暗战》观后](https://img.taocdn.com/s3/m/4680e73d67ec102de2bd89e0.png)
的故事性与揭秘性 ,也避免了正反面人物的符号化 、 脸
算》《 、潜伏》 《 、风语》 等许 多受到观众喜爱与欢迎的影视 谱化 , 很好地切合和满足了观众在观看和感受这一重大 作品 , 但是 , 重大革命历 史题材 的影视作品基本上都是 历 史事件时的心理期待。 用正剧风格 的艺术形式来表现的 , 重大革命历 史题材的 影视作品运用谍战片的类型风格式样 , 是一种艺术上的 这成为这部作品热播的重要基 础 ,也在重大革命
貌不惊人的市井百姓 , 才是 隐藏在幕 这部 电视连续剧将重大 历史事件 以谍战片这种观 党国的忠诚信仰 ;
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表现 出来 , 以虚实两条线索交织
展开 , 实中有虚 , 虚中有实 , 虚实相生 , 艺术地还原 了湖
南和平起 义的真实历 史事件 。 它将历 史正剧打造成别具
特色的悬疑谍战片 , 给趋 于疲态的谍战剧提供了新 的发 展路径 , 在影视作品中确 立了更好地 表现重大革命历 史 题材与主旋律主题的新 的影视类型样式 。 央视的开年大 戏往往会成为全年荧屏 的风向标 ,黎明前的暗战》 《 可望
构人物跌宕曲折的内心运动等等 , 这些人物 的内心斗争
引领历 史正剧和谍战巨片创造性“ 基因突变” “ 与 基因组
剧和谍战剧。 题材 、 正剧风格的影视作品 ; 近两年来 , 影视作品中的谍 战片这一艺术样式更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 ,产生 了 《 暗
合” 的新潮流 , 使未来荧屏涌现 出更多虚实结 合的历 史 与外在搏斗交织起来 , 深刻揭示 了在历 史的重要转折关 头, 多组 、 多层次人物不同的历 史选择 , 由此产生的内 及
历史与美学的统一: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法论探索以《觉醒年代》为例
![历史与美学的统一: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法论探索以《觉醒年代》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27024796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086936f.png)
历史与美学的统一:重大历史题材创作方法论探索以《觉醒年代》为例一、概述历史与美学的统一,是艺术创作中追求的理想境界。
在历史题材的创作中,如何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独特的艺术审美相结合,使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瑰丽,一直是创作者们不断探索的课题。
本文以近年来的重大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为例,探讨其在创作方法论上的独特之处,以期对今后的历史题材艺术创作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
《觉醒年代》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为背景,通过生动的人物塑造和细腻的剧情展开,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社会变革。
该剧在创作过程中,不仅深入挖掘了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还巧妙地将美学元素融入使观众在感受到历史的真实与残酷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艺术的魅力与感染力。
这种历史与美学的完美结合,不仅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也让观众在审美体验中获得了深刻的历史认知。
本文将从剧情构建、人物塑造、视听语言等多个方面,对《觉醒年代》的创作方法论进行深入剖析,以期揭示其成功的秘诀所在。
同时,本文还将结合其他历史题材创作的实践经验,探讨如何在创作过程中实现历史与美学的有机统一,为今后的历史题材艺术创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介绍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及其在中国影视产业中的地位。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们不仅是记录与再现历史的重要媒介,更是传递文化价值观、塑造国家形象、激发民族自豪感的关键力量。
在中国影视产业中,历史题材作品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它们以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悠久的历史画卷,为观众提供了认识历史、理解历史、反思历史的独特视角。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历史文化的传承上。
通过影视作品的生动呈现,观众可以更加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背景,从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理解。
这种传承不仅有助于保持文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还能为现代社会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智慧启示。
高三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三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c335061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66.png)
高三政治走进文化生活试题答案及解析1.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促进了农村文化从单纯娱乐向更高精神层面的跃升,形成了一股崇德向上的强大力量。
该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新农村文化建设要()A.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抵制农村通俗文化B.承袭农村传统习俗,提高农民道德修养C.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保障农民文化权益D.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答案】D【解析】本题材料中“某地政府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着力推进文化礼堂建设,建立学习讲堂、民风廊、励志廊等,并开展各种文化活动”,说明了该地政府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农民的基本文化权益,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由此可见,D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我们抵制的是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而不是农村通俗文化,故A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农村传统习俗中有精华也有糟粕,要批判地继承,故B项表述错误,不能入选;本题材料中并未涉及文化产业的相关知识,故C项不符合题意,不能入选。
因此,答案是D项。
【考点】本题考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相关知识。
2.有人说,大众文化就是眼球文化,只有受到大众的关注,文化的传播才变得有意义。
此观点没有看到我们倡导的大众文化是()A.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B.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形式多样的文化C.通俗的、多样的、人民容易接受的文化D.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先进的、健康的文化【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的要求,要从形式、性质两方面入手,材料中的观点忽视了对性质的要求,故D项正确。
3.山东省嘉祥县委县政府组织行政、事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观看以该县优秀共产党员朱庆来为原型而拍摄的电影《丰年》。
观看人员深受感动,坚定了社会主义的信念和信心。
这表明()①优秀的作品能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②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③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弘扬主旋律,反对多样化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②【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了发展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文化。
《2024年“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范文
![《2024年“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f818471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68.png)
《“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篇一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与传播研究一、引言红色经典,作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重要载体,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追捧。
近年来,随着影视艺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红色经典作品被改编成影视剧,通过大银幕和小荧屏传播至千家万户。
本文旨在探讨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创作特点、传播途径及社会价值,分析其影响和作用。
二、红色经典影视改编的创作特点(一)选材特点红色经典影视改编作品大多选取革命历史事件、英雄人物传记等为题材,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重现历史场景,展现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
(二)艺术表现在艺术表现上,红色经典影视作品注重细节刻画和情感表达,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和丰富的画面构图,将历史事件和人物形象呈现得栩栩如生。
同时,通过音乐、服装、化妆等手段,营造出特定的历史氛围。
(三)主题思想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是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再现和对英雄人物的塑造,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三、红色经典影视的传播途径(一)电视媒体传播电视媒体是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
通过各大卫视和地方电视台的播放,以及网络电视、IPTV等新媒体平台的推广,使得更多观众能够观看到这些作品。
(二)网络媒体传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也成为红色经典影视作品传播的重要渠道。
通过视频网站、社交媒体等平台的传播,使得作品能够迅速传播到全球各地。
(三)电影节展映电影节是展示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重要平台。
通过参加国内外电影节展映,能够提高作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推动作品的传播。
四、红色经典影视的社会价值与影响(一)弘扬革命精神红色经典影视作品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弘扬了革命精神,传承了红色基因。
这些作品让观众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增强了观众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二)促进文化传承红色经典影视作品的传播,有助于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与现实意义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与现实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0019cd1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23.png)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与现实意义《三体》、《红楼梦》、《西游记》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近年来备受欢迎,不仅在国内掀起了一股“热播热议”的风潮,也在海外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这些作品不仅仅是娱乐产业的产品,更是传达着中国文化的信息,成为中华文化向世界的窗口。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传播具有多重现实意义,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首先,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传达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对于全球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在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中得以展现,让观众能够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例如《镇魂》就在剧情中融入了中国的道家元素,唐朝玄奘法师的故事则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佛教文化的底蕴。
随着全球文化交流的加强,中华文化也在被更多人了解和认知,促进了全球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发展。
其次,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展现了唯美的历史场景,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载体。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所展现出的历史场景,如唐朝长安、明清宫廷、清朝太和殿等地方,成为了珍贵的历史遗产,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载体。
通过这些影视作品,观众可以领略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第三,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借鉴历史知识,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催化剂。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不仅仅是娱乐,也是传播历史知识的载体。
比如《琅琊榜》这部作品讲述了唐朝的六国混战,展现了唐朝以强制统一为基础的一统天下和平局面,弘扬了尚武精神,激发了青年观众的爱国热情。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所借鉴的历史知识,可以帮助观众加深对历史的认知,也能够激发观众的创新和思考能力,成为推动时代进步的催化剂。
最后,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提供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国内的热度已经形成了产业链,不仅仅是电影、电视剧的制作,更有其衍生产业如影视周边产品、网络漫画、文学创作等,形成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新契机。
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产业化、商业化发展将会成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推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崛起的一条重要途径。
总之,历史题材影视作品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现历史场景、借鉴历史知识、发挥文化创意产业作用等方面都展现出重要而且深远的现实意义。
《觉醒年代》:主旋律媒体视域下蛰伏迸发的“觉醒热”
![《觉醒年代》:主旋律媒体视域下蛰伏迸发的“觉醒热”](https://img.taocdn.com/s3/m/7c3cc5d6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c.png)
2021/11上文艺直通车热播冷评《觉醒年代》:主旋律媒体视域下蛰伏迸发的“觉醒热”阴曹智赵箫笛摘要:2021年《觉醒年代》作为一部主旋律的历史题材剧,以历史观照现实将大众引领至一百多年前的中国。
它与近年来流行的群像式影视作品相比可谓是上乘之作,文章深入剖析该剧对于人物塑造、影像书写以及构建爱国主义精神等方面的艺术创新,为主旋律影视剧的市场探寻“出圈”之径。
关键词:《觉醒年代》主旋律人物塑造影像符号创新表达基金项目:吉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微影像视域下乡土影像叙事与东北新农村形象传播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JKH20200709SK )。
《觉醒年代》是一部具有思想深度、历史深度和文化深度的优秀主旋律影视剧作品。
它首次将现代中国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五四新文化运动全景呈现,首次让观众生动地领略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新文化巨人的群体风采,首次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大环境下深刻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历史必然性,也是首次将五四新文化运动勇往直前、不惧强权的时代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将青年追求祖国平等自立、民主科学、思想自由解放的决心表现得青春激荡。
作为一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觉醒年代》并没有显得过于刻板和严肃,而是用一种平凡生活的烟火气息将观众拉回到那段风云激荡的革命岁月。
时代环境为人物塑造注入历史力量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佳作频现,不仅在艺术创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取得成功,而且在重要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和刻画上,较之以往也有所创新和突破。
[1]《觉醒年代》讲述的是一群人、一个大时代在特殊的历史情况下,中国的知识分子具有代表性,所涉及的人物灿若群星,即便次要人物也对历史产生过重大影响。
不管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还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者,不仅人数众多而且性格各异,但不管哪个方面的人物都塑造得真实可信,非常具有感染力。
[2]该剧在对陈独秀的人物处理上生动诠释了“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电视以艺术上所具的特殊感染力,深刻地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
作为历史真实的反映写照,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以崇高的精神内涵和昂扬乐观的革命浪漫主义激情,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光辉的历史,记载着我们民族近一个世纪走过的非凡历程。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影视业的发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1979年陆续推出的影片《西安事变》、《南昌起义》、《四渡赤水》等影片的热映,充分反映了观众的心声。
80年代,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也开始繁荣,如《秋白之死》、《周总理的一天》、《李大钊》等,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为了通过影视艺术更好地对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进行国情、近代史、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1987年,由中宣部提出,成立了包括党史、军史、文献和影视方面专家组成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领导小组”。
10多年的艺术实践证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在整个文艺创作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忠实地实践着“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光荣使命,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迎接建党80周年,广大影视工作者自觉承担起光荣的历史责任,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影视作品。
从《毛泽东在1925》到《走出西柏坡》,从《相伴永远》到《英雄无语》……15部最新摄制完成的优秀影片成为建党80周年献礼片的扛鼎之作。
中央电视台黄金时间推出的电视连续剧《长征》、《日出东方》、《忠诚》、《帕米尔医生》、《鹰击长空》等也在炎热的夏夜不断提高收视率。
“红色经典”能够在当前纷繁多元的影视创作环境中再度脱颖而出,这是我们影视创作者精品意识的提高,是电影观念的转变,也是我们观众群的日益成熟。
在近一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影视创作中,“以小见大”是一个突出的创作思路。
这些影片大多放弃了直接描绘壮阔的革命斗争场面,而是从与普通人生存空间、情感世界更为接近的地方落笔,描写伟人的亲情、爱情、友谊,与老百姓之间的鱼水深情。
一位大学生在谈到《毛泽东与斯诺》的观感时说,走下“神坛”的伟人,既平凡又伟大,既可敬又可亲。
影视界专家认为,这批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突破了以往相同题材过于执著历史背景和事件的铺叙,而使人物淹没其间的局限,更注重在大的历史氛围中塑造富有个性的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使艺术的真实与历史的真实相融合。
无论是叱咤风云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还是民族历史上的杰出人物、时代英模,透过他们性格迥异、多彩多姿的形象,凝聚的是我们的民族气派、民族感情、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人为本,在情感化的描述中,观众无须仰视,而又领悟到伟大灵魂的丰富与崇高。
影视是一种大众艺术,它必须要让观众在视听享受中再作用于心灵。
近些年来,我们的影视创作者以较快的步伐适应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电影观念有了明显转变,懂得了尊重市场、尊重观众。
创作手法的创新变化和高科技手段的运用丰富了银幕和荧屏。
例如,影片《毛泽东在1925》对于“火”的理解和运用,《紫日》对于战争片以新的角度阐释等,拓展了观众的思路,趋近了新的审美观念;此外,在《横空出世》等影片中大量使用了电脑画面,既强调了视觉冲击和观赏愉悦,又丰富了电影语言,出现了一种新的电影风格。
专家认为,艺术家们创作中的“精品意识”日益浓厚,近年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中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优秀作品越来越多,《大转折》、《红河谷》、《鸦片战争》、《长征》、《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横空出世》等一批影片,无论其思想艺术水平还是技术制作水平都不亚于所谓的进口“大片”,专家认为国产部分优秀影片已显现出“大片”品格。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正成为我国影视艺术画廊中独具魅力的灿烂篇章。
这些作品,对于中国影视艺术的发展和走向,对于中国影视爱国主义和现实主义传统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中国影视民族化、大众化的特征的形成和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作品,无论从美学观点还是历史观点来看,其特殊的认识、教育和审美功能,是其他题材作品难以替代的,它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影视艺术的宝库,将永远在中国影视艺术的星河中熠熠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