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周期资本缓冲_监管压力与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性_许坤.caj
逆周期监管之惑_逆周期监管
逆周期监管之惑_逆周期监管逆周期监管之惑_逆周期监管2021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金融业和实体经济造成了自大萧条之后最严重的冲击。
痛定思痛,全球金融监管机构对监管框架和理念做了深层反思,有两个教训成为共识:一是货币当局应更加关注金融市场的失衡问题。
长期以来,包括美联储在内的大多数中央银行认为,央行只应该关注通货膨胀,而对资产泡沫和金融市场失衡普遍采取一种放任的态度。
从某种意义上,它们过度相信金融市场的自我调节和修正能力,也低估了资产泡沫和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
这一观念在金融危机之后已渐渐遭到摈弃。
二是金融监管对宏观审慎观念的引入。
传统银行监管体系着重于对单个银行的监管指标,比如以资本充足率为核心的巴塞尔协议一版和二版(分别简称为巴I和巴II)在计算最低资本比率要求时,只考虑了单个银行资产的风险,而忽视了由金融机构群体效应导致的系统性风险以及风险的动态变化。
在改进后的新巴塞尔协议(巴III)中,相应地加入了两个新内容: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的额外资本要求和逆周期的资本要求。
逆周期监管思路认为,在金融体系的周期里,虽然问题的爆发(如资产泡沫的破灭和银行不良贷款率的上升)出现在金融或经济周期的下行期,但是问题的积累却往往发生在周期上行阶段。
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显示,当一个经济体的信贷增长大幅超出正常的速度或资产价格(尤其是房地产价格)上涨过快时,该经济体在未来两三年出现银行危机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
因此,逆周期的监管理念强调防患于未然,要求银行体系在经济的上行期提高各项监管指标的要求,以用于提高银行业在经济下行阶段的稳定性。
在新巴塞尔协议中,两项新的要求体现了这一逆周期的监管思路。
一是规定银行必须额外预留 2.5%的储备资本(capital conservationbuffer),二是监管当局可以随周期的变动酌情要求0-2.5%的逆周期资本(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
宏观审慎管理政策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的影响——以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为例
一、文献综述
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都是经济金融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前者侧重于稳定物价、 降低失业,后者则着眼整个金融系统稳定。一直以来,学术界对二者作用、关系以及具体 政策工具进行了深入探讨,不断厘清和丰富了宏观审慎管理的政策思路和理论内容。
1975年巴塞尔委员会下的库克委员会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概念,认为对单个银行的 微观审慎监管需要配合宏观经济形势综合考虑。1989年巴塞尔委员会强调,金融自由化与 创新放大经济金融体系波动并威胁金融安全,需特别重视,并于1992年提出评估金融稳定 的宏观审慎指标(Macro-prudential Indicators,MPIs),作为潜在系统性风险的预警信 号。2008年的危机给不注重宏观审慎管理的监管机构带来了惨痛的教训,2009年国际清算 银行从解决“大而不倒”、金融监管标准过于宽松等问题出发,提出着眼于整个系统的宏 观审慎管理。2010年,巴赛尔委员会正式提出系统的逆周期监管框架,主张建立涵盖金融 机构最低资本要求的顺周期性、推动建立具有前瞻性拨备计提体系、引入能够控制风险的 杆杠率、逆周期资本缓冲四方面内容的监管框架。201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金融稳定委员会(FSB)和国际清算银行(BIS)联合发布了关于宏观审慎政策权威定义, 即:宏观审慎政策使用审慎工具来预防系统性风险,从而减少金融危机的频率以及它们对 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而逆周期资本是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资本金的构成之一,本质 是对最低资本金要求的一种补充,属于宏观审慎管理中时间维度下的主要工具之一。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研究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研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逐渐成为当前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
论文认为,现阶段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金融机构的顺周期性,特别是对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机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对这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降低其顺周期效应;另一方面引入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工具,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适当的逆周期机制,从而通过降低信贷活动、资产价格以及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来减小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论文将重点讨论在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的逆周期机制和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工具问题。
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既有金融机构的内部因素,也有外部规则因素。
内部因素包括风险计量方法和模型采用过短的时间跨度、鼓励追求短期利益的激励机制和金融机构在发展战略、风险管理模型和风险暴露方面的趋同性等。
首先,论文分析了宏观审慎监管的基本理论,宏观审慎监管,是指金融监管机构对金融业整体运行状况的监管,而不是仅仅监管某个方面,主要是找出金融机构的各类风险,并对这些风险进行分析,通过一系列的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对这些风险进行检测并消除。
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要素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管理工具和宏观审慎的政策安排,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逆周期资本缓冲原理是避免或者削弱金融机构与经济周期波动之间的正向关系,主要是在宏观经济过热时,为了避免经济的过热,吸收一部分金融资本,从而给实体经济降温,而在经济萧条时,为了推动宏观经济的复苏,则释放大量的金融资本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避免经济进一步衰退。
在实证研究中,根据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将银行信贷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信贷余额/GDP),确定计算结果,对比这个指标与一段时间内的趋势值的离差程度,根据这个指标判断计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必要性以及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数量。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
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调整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构建张金城;李成【摘要】商业银行信贷以及监管当局的监管资本要求具有顺周期性,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是影响宏观经济波动、调控政策有效性和金融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总结分析顺周期性产生和强化的机制,探索银行资本监管逆周期性的监管框架和政策工具以缓解顺周期性.根据金融监管变革的趋向,强化银行的风险管理,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将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建立资本约束的逆周期机制.【期刊名称】《金融理论与教学》【年(卷),期】2011(000)001【总页数】5页(P18-22)【关键词】资本监管;顺周期性;逆周期;宏观审慎【作者】张金城;李成【作者单位】哈尔滨金融学院,金融研究所,黑龙江,哈尔滨,150030;西安交通大学,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西安,71006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1.59顺周期性是指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之间动态的相互作用(正向反馈机制)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会扩大经济周期性的波动程度,并造成或加剧金融部门的不稳定性。
从广义上可以定义为主要金融变量(如信贷、利差、期限、贷款损失准备等)与实体经济变量随着经济周期的共同运动。
历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伴随着信贷的扩张和资产价格的上涨,内在的机理很大一部分便来自于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
伴随着次贷危机的逐步蔓延、各大银行的相继转型和破产,引发了人们对《巴塞尔资本协议Ⅱ》的争论。
银行信贷与资本监管的双重顺周期性,为次贷危机后《巴塞尔资本协议Ⅱ》下银行的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创新带来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资本监管通过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特别是信贷行为的影响,对宏观经济的运行态势具有同方向的推动作用。
在宏观经济衰退时期,在资本强约束和主动避险的双重作用下银行紧缩信贷,使实体经济进一步萎缩,加剧了经济衰弱的程度;在宏观经济繁荣时期,银行对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要素的估值较低,导致基于内部评级的监管资本要求较低,得商业银行有能力、也有动力进行信贷扩张,从而刺激经济的繁荣,加速经济的上升趋势。
逆周期资本监管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
逆周期资本监管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金融危机发生后,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旨在规避银行的顺周期调节行为,长期内增强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从而确保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我国也参考巴塞尔协议Ⅲ提出了逆周期资本监管的要求,但尚未有具体的实施方案。
因此,要预先考量该政策在我国的适应性以及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以备后续使用。
为了更好的量化逆周期资本监管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银行微观行为与资本监管的DSGE模型,将微观经济部门与宏观经济变量联系起来。
通过刻画家庭、厂商、资本品生产者、商业银行以及政策制定部门的最优行为决策,将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与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调节行为纳入整个模型进行分析。
通过对DSGE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本文探讨了资本监管冲击的传导机制,并引入监管部门逆周期资本监管措施,刻画其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此外,本文还基于基础模型引入银行顺周期资本调节行为下逆周期资本监管的资本监管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不同影响效应,得出以下重要结论:一、逆周期资本监管在短期和长期都能起到平滑经济波动的效果;二、逆周期资本监管相较于无逆周期的监管延长了政策作用时间;三、银行顺周期行为会放大宏观经济的波动,使政策效果偏离预期,引入逆周期资本监管具有重要意义;四、逆周期资本监管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最后提出政策建议,认为我国有实施逆周期资本监管的必要,可以监管当局应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商业银行应该配合政策的实施。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政策研究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政策研究常雅芳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后,银行资本监管问题受到广泛关注,打破金融周期的顺周期性,缓解银行的脆弱性,强化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各经济体金融监管的共识。
本文梳理了各经济体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主要内容及政策实践,并对我国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逆周期资本缓冲;宏观审慎一、政策内容(一)政策目标巴塞尔委员会设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主要目标是保护银行业免受信贷过度增长可能带来的损失。
在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多数国家将增加银行在经济下行期的损失吸收能力作为主要目标,部分国家将保持银行在经济下行期信贷供给能力作为主要目标,还有少数国家将抑制经济上行期信贷总量过度增长作为次要目标。
例如,美国使用逆周期资本缓冲的主要目标是在金融风险高于正常水平且银行潜在损失增大导致信贷供给紧张或已严重阻碍经济和金融活动时,提高金融系统韧性。
次要目标则是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对信贷波动进行“逆风干预”。
(二)比率设定截止2020年8月底,共有28个经济体出台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并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情况实施了0-2.5%不等的逆周期资本比率。
大多数国家都放宽了银行的资本要求,下调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如图1所示)。
截止2020年4月底,已经有16个经济体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曾设置高于0%水平,这些经济体基于自身国情,在巴塞尔监管框架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自由裁量权,丰富和完善逆周期资本监管政策。
图116个经济体2019年底和2020年4月9日CcyB水平但是部分经济体如美国,虽然制定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但自2016年起就将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一直维持在0%水平,尚未激活逆周期资本缓冲。
根据美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规定,美联储定期对逆周期资本比率的设定进行投票表决,在2017年12月和2019年3月的两次投票中,联邦储备委员会认为美国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在正常范围内,将逆周期资本缓冲比率维持在0%的水平。
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检验
我国商业银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检验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我国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方面也面临了许多挑战。
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风险,国内商业银行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
本文将探讨该机制的实施效果并进行一定的检验。
一、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概述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顾名思义,是指在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增加资本缓冲,以应对风险状况的一种反周期回应机制。
他可以在累积资本和缓解经济下行压力之间寻求平衡,有效管理系统性风险,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在实际操作中,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可以通过指定逆周期指标来确定缓冲资本所需水平。
商业银行应根据市场环境进行资本调整,并取得监管部门的同意。
总的来说,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是有利于加强金融机构应对经济周期波动的能力,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平衡经济发展的风险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可以通过缓冲资本要求的提高,防止经济周期波动过大对商业银行的资本构成影响,最大限度地保护经济发展的安全。
在经济下行时,商业银行通过增加资本缓冲,更好地应对企业违约风险等不良资产的问题,保证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2.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可以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具有一定的计划性,提高其综合风险管理水平和资本管理能力。
这使得商业银行可以更好地应对风险变化,从而提高机构在金融市场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更高的信誉评级和经营效益。
3.提升金融市场的稳定性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对整个金融系统稳定性具有积极作用。
在经济增速较快或市场投机波动明显时,掌控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商业银行可以更快地响应监管要求,在关键领域控制投资风险,避免投机资产泡沫的产生,进而推动金融市场健康发展。
三、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效果的方法为了检验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法:1. 比较国内外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施效果通过国内外商业银行采取的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实施效果的对比研究,可以得出不同制度对金融体系安全作用的比较,更深入地了解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实质。
宏观审慎视角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国际经验及借鉴
作者简介:修超男,女,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柴文梁,男,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庞昀曦,女,硕士,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
①参见BCBS (2010), ‘Guidance for National Authorities Operating the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 December. ②参见Measuring and mitigating cyclical systemic risk in Irel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 Financial Stability Note No.4 2018.宏观审慎视角下: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国际经验及借鉴修超男 柴文梁 庞昀曦(中国人民银行长春中心支行,吉林长春 130061)摘 要:巴塞尔协议Ⅲ提出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两项逆周期政策工具。
通过资本缓冲这一工具达到限制银行信贷过度波动的目的,以此减缓资本监管和银行体系的内在顺周期性。
2020年突发COVID-19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国际国内实体经济受到冲击。
本文在宏观审慎框架下,概述了主要发达经济体通过释放逆周期资本缓冲削减不良影响的政策选择,初步探讨其对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建立可借鉴的经验,并结合实际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宏观审慎;逆周期;资本缓冲;国际经验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109(2020)10003004一、逆周期资本缓冲概述(一)逆周期资本缓冲框架特点和基本原理逆周期资本缓冲(CCyB)是一种可变资本要求。
巴塞尔委员会(BCBS)在2010年《各国监管当局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操作指引》中指出①,逆周期资本缓冲旨在提高全球银行体系弹性,其目的是保护银行系统免受未来因信贷增长而导致的系统风险增加所带来的潜在损失。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顺周期性及逆周期监管
我国保险资金运用顺周期性及逆周期监管李红坤;田立欣;陈利【摘要】构建出保险资金运用质量顺周期与数量顺周期两个模型对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烦周期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保险资金运用存在显著顺周期性,使得保险公司经营顺经济周期而波动,并加深宏观经济波动程度.该研究创造性地从保险资金运用数量与运用质量两维度描述保险资金运用与宏观经济变量之间周期性关系,揭示保险资金运用数量与运用质量之间内在联系;在数据上首次采用月度数据和季度数据研究保险资金运用顺周期问题,做出了更稳健的实证研究,对我国保险行业实施逆周期政策以缓解顺周期性对保险业和宏观经济环境冲击、降低整个保险体系系统性风险、提高我国保险业逆周期监管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经济与管理评论》【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9页(P110-118)【关键词】保险资金;质量顺周期模型;数量顺周期模型;逆周期性【作者】李红坤;田立欣;陈利【作者单位】山东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山东济南250014;东北煤田地质局勘察设计院,辽宁沈阳110013;山东财经大学保险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4承保业务和保险资金运用业务是一个国家保险业健康发展的左膀右臂。
从2004年到2013年10年期间,我国保险业资金规模不断扩大,保费收入、资金运用余额、保险资产总额在十年间分别实现21%、29%、27%的年均增长率,截止2013年末,保险资产总规模约73 545.73亿元,保险资金投资额约6.85万亿元。
在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漫长复苏周期、我国经济经历了21世纪头10年高速发展后面临巨大下行压力、保险资金运用规模迅速扩张之际,而我国保险业经营理念、行为模式和风险暴露又具有较高同质性,这种局面会导致我国保险业运营过程中部分变量如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保险资金运用收益率等所具有的顺周期性诱发宏观经济周期波动大幅度增加;而宏观经济中一些周期性波动变量又会通过影响承保与投资业务导致保险供求变动,最终形成保险资金运用周期性波动加剧。
监管压力、经济周期与宏观审慎政策效果
REGULATORY PRESSURE, ECONOMIC CYCL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ACRO-PRUDENTIAL
POLICY
作者: 马勇姚驰[1];姚驰[2]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100872 [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
出版物刊名: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页码: 5-16页
年卷期: 2017年 第10期
主题词: 资本缓冲 监管压力 经济周期 宏观审慎政策
摘要:本文基于我国52家主要银行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监管压力和经济周期对宏观审慎政策效果的影响。
相关实证结果表明:(1)监管压力的上升能够显著促使银行增加资本缓冲,逆周期的宏观审慎政策在总体是有效的。
(2)监管压力的上升会促使银行加快其资本缓冲的调整速度,这在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等中小银行表现得尤为明显。
(3)经济周期会对宏观审慎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一定影响,但这一影响在不同性质的银行中有所不同。
对于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经济上行期的政策效果相对较弱,而在经济下行期,政策效果相对较强。
对于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经济周期的影响恰好相反。
(4)在顺周期性机制下,银行行为存在过度承担风险以获取高收益的倾向,通过提升监管压力可以有效抑制这一倾向,从而促使银行降低风险,提高稳定性。
部门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及对中国的启示
《部门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及对中国的启示》摘要:为此,我国银行业应以部门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出台为契机,尝试运用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调控经济部门的杠杆率,借鉴部门逆周期监管理念细化MPA考核指标,加快构建符合国情的逆周期监管指标体系,持续拓宽银行资本补充渠道,适时出台逆周期资本监管实施细则,不断提升我国逆周期资本监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前瞻性,鉴此,本文对此次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改革背景以及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基本框架和主要特点进行分析和解读,并就我国未来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提出建议,以期对进一步完善我国逆周期资本监管框架有所启示,Association, Beijing 100033, China; 2. The HSBC Financial Research Institute at Peking University, Shenzhen 518055, China; 3.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Postal Savings Bank of China, Beijing 100808, China; 4. Postdoctoral Research Station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China)巴曙松尚航飞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青年项目(18CGJ004)、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9M660940)作者简介:巴曙松(1969—),男,湖北武汉人,博士,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汇丰金融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监管与宏观经济;尚航飞(1988—),男,河南郑州人,金融学博士,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后,研究方向:金融风险管理。
摘要:2019年11月,巴塞尔委员会发布了《实施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的指导原则》,进一步完善了《巴塞尔协议Ⅲ》逆周期资本缓冲政策框架,并建议各国监管当局可以针对信贷过快增长的信贷部门实施部门逆周期资本缓冲要求,缓解特定信贷部门的周期性失衡。
金融改革中的逆周期监管——十二五规划金融业发展的新起点
二 、 融 经 济 发 展 的 现 状 和 风 险 金 1中 国 金 融 经 济 发 展 的 现 状 . 目前 , 国 金 融 业 所 处 的 大 环 境 已 经 不 同 。2 1 我 0 O年 我 国 经 济 总 量 跃 居 世 界 第 二 , 汇 和 财 政 收 入 位 居 世 界 前 列 。 国 经 济 分 外 中 量 在 加 重 的 同 时 , 国 经 济 的 作 用 也 发 生 了 根 本 性 的 变 化 。 联 合 中
触 目惊 心的 巨额损失 ,危机 也 凸显现 有金 融监 管体 系的脆 弱性 。
其缺乏 防范抵 御金融 危机 的能力 。 上 次世 界经济 大萧 条到这次 从
国发 表 的 2 0 0 9年 世界 经济报 告指 出 , 果 中国能 够在 2 0 如 0 9年 实 现8 %的经 济增 长 , 对世 界经济 增长 的贡献将 达到 惊人 的 5 %. 0 这 意 味着 中国经济 当之 无愧地 成为 2 0 0 9年 带动全 球经 济复 苏的 最
稳 定 的 目标 。 在 日前 召 开 的 “ 观 审 慎 政 策 : 洲 视 角 高 级 研 讨 宏 亚 会 ” , 国 人 民银 行 行 长 周 小 川 表 示 : 国 际 金 融 危 机 重 大 教 训 上 中 “
期监 管 ” 新 思维 。 期 望在 中 国践 行 。 “ 的 并 在 十二 五 ” 划的 金 融 规
塞尔 委员 会研究 提 出缓解顺 周期 问题 的政 策 工具。 促使 银行 在经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及实际经验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理论及实际经验【摘要】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通过监管政策来缓解经济周期带来的金融风险和波动。
本文从理论基础、目标原则、国际机构要求、中国实践经验、局限性挑战等方面系统阐述了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和实际运作。
在结论部分强调了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维护金融稳定的重要手段,需要政策机制不断完善,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应用将有助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理论基础、监管机构、实践经验、局限性、挑战、重要性、政策、完善、配合。
1. 引言1.1 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是理解金融市场运行规律和提高金融风险管理能力的基础。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金融风险随时可能发生,对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在金融监管框架下的一种重要监管方法,旨在通过调整金融政策和监管手段,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在金融市场波动过程中有效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的安全稳定。
了解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可以帮助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更好地把握市场运行规律,及时发现金融风险,有效防范风险传染和蔓延的可能,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运行,维护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
1.2 介绍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是指在经济周期波动中,通过调整金融监管政策的力度和方向,以预防和缓解金融系统的潜在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的一种监管模式。
在传统的宏观审慎监管中,主要注重在防范金融风险的发生和扩大,而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则更加强调在不同经济周期下采取不同的监管政策,以应对周期性的金融风险。
金融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的核心是通过灵活的监管政策,及时地调整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和资产配置,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积累,避免金融过度周期性波动对实体经济的冲击。
银行资本监管作为逆周期调节工具的经济学解释——基于逆周期“资
一
、
引 言
2 0 0 8年全 球金 融 危机 的爆 发对 各 国实体 经 济造 成 了不 同程度 的冲击 。国际社 会 在力 图摆 脱
衰退 困境 的同 时 , 也对 这场危 机 进行 了深刻 反思 。 在本 轮危机 中 , 《 巴塞 尔协 议》 中将 资本金 数量 与
黄宪 , 武 汉 大 学 经 济 与 管 理 学 院 教授 , 博士生导师 , 武 汉 大 学 金融 发 展 和 政 策 研 究 中心 主 任 , 经济学博士 ; 熊启 跃 , 中 国银 行 总 行 博 士 后 ,经 济 学 博 士 。 本 文是 国家 社 会 科 学 基 金 重 大 项 目“ 完 善我 国宏 观 金 融 调 控 研 究 ” ( 项 目编 号 : 1 2 & Z D 0 4 6 ) 和 国 家 自然 科 学 基金 面 上项 目“ 货 币政 策 银 行 资 本渠 道 ” ( 项 目编号 : 7 1 0 7 3 1 1 3 ) 的 阶 段 性 成果 。
四, 巴塞 尔资本 协议 Ⅱ的施行 , 强化 了资本 缓冲 与经 济周 期 的负 向变 动关 系 , 从 而加 剧 了
宏观 经济 波 动。基 于上述 结论 , 本 文得 出 了监 管 当局科 学运用 逆周 期 资本 缓冲 工具 的 相
关政 策建 议 。
关 键词 : 资本 缓 冲 宏 观经 济波 动 逆 周 期调控
馈机制。 从 一般 意义 上讲 , 金融( 信贷 ) 周 期 与经 济周 期存 在 着高 度 的相关 性 , 缓 释金融 ( 信贷 ) 周 期
的 资 本 监 管 政 策 可 理 解 为逆 经 济 周
期 的资本 缓 冲机 制 。 逆周期 资本缓 冲机制 的内在逻辑
逆周期监管
己 向 高层 次 、 高 效 益 企 业 转 变 。 “ 对 金 融 机 构 而 言 .发 展 碳 金 融 既 有
— —
摘 自全国政协 委 员,河北省 农林科学 院副院
长 王 海 波在 “ 会 ” 上 的 观 点 两
义 的要 求 .更要 有 利 的推 动 。因
此 ,解 决 碳 金 融 义 利 不 统 一 的 问 题 ,强 化 碳
能 力或舍不 得花更高工钱雇人。解决这个问
题 ,企 业 自身 要 有 适 应 结 构 调 整 、转 变 发 展
方 式 的 战 略 眼 光 和 自觉 性 ,应 积 极 地 调 整 自
摘 自全国政 协委 员、中 国人寿保险 ( 团 ) 集 公
司 总 裁 杨 超 在 “ 会 ” 上 的 观 点 两
金 融 发 展 的 内生 动 力机 制 ,打 造 赚 钱 的
碳 金 融 ,应 该 成 为一 项 紧迫 的任 务 。 ”
— —
农 村金 融
在 管 理权 限和 农信 社 适度 规模 经营
之 间 需 要 寻 找 平 衡 点 。可 以在 各 地 市 通 过 股
摘 自湖 南大学 金融学院 副院长 ,碳金 融研究
业的发展 。
— —
根本解决 。”
— —
摘 自全国人大 代表 、中国人 民大学商学 院教
授 郭 国庆 在 “ 两会 ”上 的观 点
“ 用 工 荒 其 实 是 经 济 发 展 、 劳 动 力价 值 提 升 的 一 种体 现 .反 映 了 劳 动 者 随 着 生 活 水 平 的 提 高 .正 逐 渐 贵 起 来 招 不 到 工 的现 象 ,暴 露 出 部 分 中小 企 业 仍 处 在 贱 的状 态 ,效 益 较 差 、 留 不 住 人 、又 无
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下中小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作者:吕蒙罗巧玲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22期在逆周期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近年来中小银行业受经济下行、利率市场化加快推进、互联网金融兴起、同业竞争加剧、监管新规约束的影响,以及自身定价能力薄弱的缺陷,且融资渠道仍显单薄等原因,其经营压力增大,利差逐渐收窄,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矛盾日渐突出,综合管理难度加大。
在当前全球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引发的流动性虹吸效应下,国外从开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到货币政策收紧,尤其美联储加息、缩表预期的档口下,国内继续强化宏观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在此背景下,中小银行业需要根据经济体系和金融体系的周期性变化,合理性评估内部流动性风险,从资产负债的总量、结构、期限等方面积极调结构、去杠杆,采取顺周期的流动性风险策略,增强中小银行抵御流动性风险的能力,保持流动性总体平稳运行,稳健经营。
一、引言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固有的风险类型,具有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特点。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是指其无法以合理成本及时获得充足资金,用于偿付到期债务、履行其他支付义务和满足正常业务开展的其他资金需求的风险。
信贷资产逾期率和不良率上升、汇率或利率市场大幅波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等都有可能诱发流动性风险。
2019年5月国内金融市场在遭遇包商银行事件打破刚兑的冲击下,市场风险偏好快速下行,对中小金融机构的信用预期降低,货币市场产生流动性分层,同业业务萎缩,尤其同业存单发行成功率大幅下降。
虽然央行通过货币总量的充裕来缓解流动性结构分层的影响,意在“维稳”流动性,使得货币市场资金价格一再下行,流动性宽松边际加大,但面对信用风险暴露增加,我国银行业中低评级的中小银行主体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压力陡然增大。
当前国家宏观层面实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的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宽松的货币政策,旨在遏制经济增速的下滑和通货膨胀。
对国内商业银行而言,逆周期调节的货币政策通过宏观审慎监管MPA框架,约束商业银行资本广义信贷增速,进一步逆周期调节流动性覆盖率、净稳定资金比例等主要流动性风险指标。
每日名词逆周期调控
今日名词:逆周期调控▼知识定位:新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二《经济与社会》-01-逆周期调控 |简介逆周期调控是一种宏观审慎政策。
央行等相关部门应在客观准确判断宏观形势的基础上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进行灵活的逆方向调控,建立健全与新增贷款超常变化相联系的动态拨备要求和额外资本要求,通过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平滑信贷投放、引导货币信贷适度增长,实现总量调节和防范金融风险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金融监管的弹性和有效性。
简而言之,逆周期调控是指通过一些政策工具和措施让整个周期波动性平缓下来,负面冲击小一点。
-02-逆周期调控 |背景经济周期的存在使金融体系在经济扩张时期加速风险的集聚,并且在经济衰退时期集中释放,从而进一步加剧金融体系和宏观经济的波动,这种现象被称为金融体系新周期性。
如何实施监管制度的变革,缓解银行体系新周期性的负面影响,促使银行业在经济扩张时期集聚的风险在经济衰退时平稳释放,使宏观经济运行更加稳定,是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变革的应有之意。
逆周期监管理论认为,周期性会导致商业银行在经济上行时期大量放贷积聚风险,助推经济泡沫,经济下行时期引发信贷紧缩,从而扩大宏观经济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波动幅度,并最终加剧金融体制风险。
-03-逆周期调控 |作用逆周期的作用是对周期当中的系统性风险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对冲和缓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经济模式都是在波动中发展的。
这种波动大体上呈现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的阶段性周期循环,即为经济周期。
经济周期的波动与循环是经济总体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现象。
-04-逆周期调控 |调节方法第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并通过产业、科技、土地、贸易、劳动用工等政策协调配合,经济扩张时要防止投资过热、经济过热;经济收缩时要扩大融资总量、增加财政投资、鼓励产业投资。
第二,增加资本监管制度的“逆周期”要素,即根据经济周期的变化动态调整资本充足率,以实现在经济萧条时适度放松监管标准,在经济过热时适时提高监管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第6期总第388期第35卷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压力与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性许坤汪航摘要:本文主要从监管压力的视角出发,研究了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有效性。
理论分析表明,逆周期资本缓冲能够通过监管压力渠道对商业银行资本缓冲调整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稳定性。
本文运用我国106家商业银行2004~2013年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经验研究表明:(1)监管压力促使商业银行增加自身资本缓冲,从而提高商业银行吸收损失能力;(2)预警压力和惩罚压力对商业银行提高资本缓冲的正向影响存在明显差异;(3)逆周期资本缓冲抑制信贷增长的作用并不明显。
关键词: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压力;宏观审慎管理JEL分类号:G18,G21,G282010年9月,巴塞尔协议Ⅲ推出了区间范围为0~2.5%的逆周期资本缓冲作为宏观审慎管理工具之一,意图进一步提升商业银行的稳定性,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2011年,我国亦出台了《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指导意见》,正式引入了逆周期资本缓冲工具,并于2013年起开始实施。
逆周期资本缓冲作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工具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已有许多文献对资本缓冲周期性及其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逆周期资本的框架设计、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李文弘,2009;杨柳等,2012;陈忠阳和刘志洋,2014)。
但由于现阶段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机制的构建还处在探索完善的阶段,时间序列方面的数据较为缺乏,讨论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有效性的文献以及实证研究并不多。
根据巴塞尔委员会的设定,逆周期资本缓冲的主要目标是在信贷周期处于上升区间时,宏观审慎部门计提资本缓冲。
当信贷周期处于下行区间时,可释放缓冲资本,从而吸收损失,防止银行体系因监管资本要求而造成信贷紧缩。
尽管逆周期资本缓冲能通过提高信贷成本来抑制信贷过度扩张,但这只是一个“正面副作用”[1]。
那么,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是否能够提高商业银行吸收损失能力,与此同时兼备抑制信贷过度扩张的“副作用”呢?考虑到资本监管压力对商业银行资本和风险产生影响(江曙霞和任婕茹,2009;Nada Mora and Andrew Logan,2010;吴玮,2011,李维安和王倩,2012),本文试图通过实证研究在逆周期资本缓冲计提的情况下,监管压力渠道对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和信贷膨胀是否产生作者简介许坤: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讲师。
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与风险管理。
汪航:西南财经大学中国金融研究中心,博士;中国工商银行四川分行。
研究方向:商业银行与系统性金融风险。
*基金项目:本研究得到金融安全协同创新中心课题资助,资助号No.JRXT201611;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资助号No.JBK160168;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研究”(项目编号:13&ZD030)”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压力与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性显著影响,来检验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有效性。
一、相关文献回顾由于巴塞尔Ⅱ资本监管具有顺周期性,学者们关于资本缓冲的周期性研究逐步增多,如Ayuso et al (2004)、Coffinet et al(2011)等文献发现银行资本缓冲和经济周期存在负向变动关系,认为银行资本缓冲具有顺周期性。
但也有学者发现资本缓冲随经济周期具有逆周期性,如Fonseca and Gonzalez(2010);柯孔林等(2012);蒋海等(2012);党宇峰等(2012)。
随着资本缓冲研究的深入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提出,许多学者开始研究资本缓冲对商业银行经营的影响。
Nada Mora and Andrew Logan(2010)利用英国银行业数据,通过PV AR模型发现资本缓冲的正向冲击会导致信贷增长下降;回归分析发现随着资本缓冲增速的提高,商业银行的信贷增速会下降。
Benjamin M.Tabak et al(2011)利用巴西银行业数据,发现资本缓冲的增速与信贷增速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Jérôme Coffinet et al(2012)发现资本缓冲和信贷增长存在相互强化的机制,资本缓冲越大,其信贷增速将显著降低[2]。
国内方面,刘斌(2005)认为资本充足率越高的银行受到的资本约束越少,不同资本水平的商业银行表现出不同的借贷行为。
黄宪和熊启跃(2013)通过我国银行业数据主要研究了资本缓冲与信贷行为,并认为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调节能够有效抑制银行贷款总量和存款利率溢价在经济周期上行期间的扩大和上升的效应[3],但文中并没有考虑逆周期资本缓冲与资本缓冲差异。
陈伟平等(2015)利用我国12家上市银行研究了资本缓冲对商业银行资产配置和资本结构调整行为的影响,认为随着监管制度的加强,银行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的调整对资本缓冲的反应更为敏感[4]。
由于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并不能完全等同,资本缓冲对于商业银行经营所产生的影响并不能确保监管部门强制实施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对商业银行行为产生同样的影响。
在平衡利润最大化和安全性的经营原则选择中,各商业银行的资本缓冲行为应具有利益最大化驱使下的内生性(黄宪和熊启跃,2013),而逆周期资本缓冲为监管部门强制要求商业银行计提的资本缓冲。
因此,随着研究范围和视角的深入,有学者从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的金融环境分析其有效性。
Rashmi Harimohan and Benjamin Nelson (2014)考虑到了宏观审慎管理实施的过程中信贷条件的影响[5]。
这些影响是基于金融体系、银行、金融投资者以及借款人对宏观审慎管理政策的反应。
文章认为宏观审慎管理的资本政策对借款的影响受到两个因素影响,一是政策的变化通过改变银行总体成本而对信贷供给的影响程度,二是政策变化对借款者贷款需求的影响程度。
他们认为其他的监管政策如流动性和杠杆率要求也可能会影响到银行调整资产负债表以应对宏观审慎资本要求监管,如巴塞尔Ⅲ中要求的流动性覆盖率指标,其可能影响到银行的资本状况。
Shekhar Aiyar et al(2012)认为资本监管能够控制信贷总供给的有效性有赖于两点:一是资本要求的变化影响到被监管银行的贷款供给;二是信贷的替代品(遗漏)不能完全抵消被监管银行的信贷供给[6]。
国内研究方面,邹传伟(2013)通过1980~2010年全球企业违约率数据,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发现巴塞尔Ⅲ逆周期资本缓冲可以降低银行破产概率并能够消除一部分顺周期影响,逆周期的资本缓冲在应对企业信用状况驱动的信贷顺周期性时有效性较高,在应对资产价格驱动的信贷顺周期性时效果有限。
曹森(2014)通过模型分析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的影响,发现在巴塞尔Ⅲ的资本监管框架下,当银行监管机构的资本规定对商业银行的借贷行为有约束作用时,留存资本缓冲和逆周期资本缓冲两项新增的资本规定可以降低银行信贷和企业投资的顺周期性[7]。
朱太辉(2012)主要是针对信贷内生性扩张对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效力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分析,认为在信贷扩张内生性较强的经济环境中,针对信贷供给的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的效力将被弱化。
另一方面,许多学者也从逆周期资本缓冲运行机制入手研究其有效性问题。
我国研究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文献多集中于此。
如杨柳等(2012)、李文泓和罗猛(2011)、田宝和周荣(2010)Counter-cyclical Capital Buffer,Regulatory Pressure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Macroprudential management等认为信贷/GDP指标能够反映银行业系统风险的累积程度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一个较好的计提指标。
而陈忠阳和刘志洋(2014)、胡建华(2013)等则认为信贷/GDP指标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从文献来看,已有的研究主要从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框架及其实施的外部环境等角度分析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有效性。
我国由于逆周期监管实施时间不长,故从逆周期资本缓冲自身研究其实施的有效性并不多。
在此情况下,为了分析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在我国的有效性,本文以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的监管压力渠道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其对资本缓冲以及信贷的影响来研究我国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的有效性问题。
二、理论分析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表现为资本缓冲增加。
逆周期资本缓冲实施很显然会增加银行面临的监管压力,监管压力增加会使得银行增加资本缓冲,从而实现宏观审慎管理的有效性。
(一)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性表现:资本缓冲增加银行在实际经营过程中,一般都会持有一定的资本缓冲。
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业银行持有资本缓冲进行了解释。
从融资角度来看,资本缓冲能够避免市场纪律约束下的融资成本上升(Lindquist,2004)。
由于银行和储蓄者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资本缓冲的多少能够作为衡量银行风险的大小的一个信号,存款者对于更高风险(低资本缓冲)的银行会要求更高的回报。
故商业银行通过持有资本缓冲降低其风险,从而降低自身的融资成本。
从监管方面看,持有资本缓冲可以防范违反最低资本要求监管而受到的惩罚(Jokipii and Milne,2008;Stolz and Wedow,2011)。
当监管部门的资本要求发生变化时,由于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行中,调整资本和风险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没有资本缓冲,将可能受到处罚。
从吸收损失方面来看,资本缓冲可以抵挡信贷风险,有效化解银行经营过程中遇到的负面冲击(Nier and Baum-man,2006),从而降低破产风险。
因此,银行持有资本缓冲越高,银行面临的风险越低。
但是,持有资本缓冲会增加银行资金成本,银行并不愿意持有高资本缓冲。
宏观审慎管理目的是防范金融风险,维持银行业稳健经营,实现银行资本缓冲增加是宏观审慎管理有效性的重要表现。
(二)逆周期资本缓冲、监管压力与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性逆周期资本缓冲抑制金融系统性风险的逻辑在于,在经济上行阶段,随着信贷需求增加、预期向好、内部评级法等因素作用下,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随之上升、持有资本缓冲的动力下降等因素将促使商业银行降低自身资本缓冲,扩大风险资产规模,增加资本消耗。
宏观审慎部门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促使银行增加资本缓冲,提高银行稳健性,同时抑制信贷过快增长。
逆周期资本缓冲最直接的目标是鼓励银行在经济向好时期增加缓冲,在经济下行时期释放缓冲。
虽然逆周期资本缓冲意图在于为商业银行提供额外的资本缓冲,但如果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不能对商业银行持有资本缓冲的动机产生影响,那么实施逆周期资本缓冲并不必然对商业银行资本缓冲实际调整行为产生影响,也不必然提高信用中介成本。
逆周期资本缓冲的有效性最终需要计提的逆周期资本缓冲对商业银行调整自身资本缓冲和风险资产配置行为产生显著影响,从而在宏观上达到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