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曲线图
劳动力供给和工资关系曲线
劳动力供给和工资关系曲线
劳动力供给和工资之间存在着曲线关系,这被称为劳动力供给曲线。
劳动力供给曲线表示在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者愿意提供的劳动力数量。
通常情况下,劳动力供给曲线呈现正向斜率,即工资水平上升时,劳动力供给量也会增加。
这是由于高工资能够提供更多的经济激励,使人们愿意提供更多的劳动力。
然而,随着工资水平的不断增加,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可能会减缓或停止。
这是因为一些劳动力供给是有限的,例如受教育水平、技能和可用的劳动力人口等因素都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限制。
此外,个人的时间和收入偏好也会影响劳动力供给曲线。
例如,如果工资过低,可能会导致劳动力缺乏激励去提供更多的劳动力;相反,如果工资过高,某些人可能会选择减少工作时间以获得更多的休闲时间。
总之,劳动力供给和工资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劳动力供给曲线能够反映出劳动者对不同工资水平的反应。
同时,其他因素如教育水平、技能和个人偏好等也会对劳动力供给产生影响。
劳动力供给—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家庭劳动力曲线(劳动经济学课件)
0
A Q
家庭生产时间 市场工作时间
市场商品数量
当工资率提高时,时间的价格上升,市场商品 的价格相对便宜,消费者就会选择购买更多的 市场商品和减少家庭生产时间,增加市场工作 时间来生产相同数量的家庭商品。
当工资率提高时,收入增加,消费者就会选择 购买更多的市场商品和增加家庭生产时间,减 少市场工作时间来生产和消费更多的家庭商品。 0
C1Leabharlann 可能的收入效应BC2
A
替代效应
Q2 Q1
家庭生产时间 市场工作时间
当工资率提高时,替代效应使得家庭劳动供给增加, 收入效应使得家庭劳动供给减少。但是,工资率提高使得 家庭劳动供给到底是增加还是减少,最终取决于替代效应 和收入效应的相对大小。
加里·贝克尔 (Gary S.Becker)
理论基础:新家庭经济学
家庭实际上是将时间和各种购买的商品结合 起来以生产家庭商品来获得效用。
市场商品数量
在生产同样家庭商品产量的家庭生产时间
和购买物品的不同要素组合的轨迹。
B
在家庭等产量曲线上,任何两点所对应的 时间和物品投入组合都不相同,但是每种 组合都能够生产相同的产量。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形态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形态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形态通常被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它描述了在不同工资水平下劳动力的提供数量。
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以呈现不同的形态,取决于劳动者个体和市场的特征。
1. 正斜率的供给曲线:在大多数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是正斜率的。
这表示随着工资的增加,劳动力的供给数量也会增加。
这种情况下,劳动者更愿意参与到工作中,因为他们可以获得更高的回报。
2. 水平的供给曲线:在某些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能是水平的。
这意味着工资的变化对劳动力的供给没有直接的影响。
可能的原因包括劳动力市场的僵化、劳动力供给受限或者劳动者难以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等。
3. 负斜率的供给曲线:在罕见的情况下,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能是负斜率的。
这表明当工资增加时,劳动力的供给减少。
这种情况可能发生在劳动力过剩的情况下,工资增加无法激励更多的劳动力参与到工作中。
需要注意的是,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在现实中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教育水平、技能需求、就业机会、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等。
因此,劳动力的供给曲线可能会在不同时间和地点发生变化。
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
劳动力供给曲线与劳动力供给弹性(—)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形状极其经济学的含义:是劳动者个人劳动力供给意愿随工资率变动而变动的规律。
曲线的形状是向后弯曲的,它表明,在某一工资率水平(图中为)之下,工资率的上升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增加;而在此工资率水平之,工资率的上升反而会导致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1.收入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劳动者相当于获得了一种“非劳动收入”,而非劳动收入的增加会导致劳动者劳动力供给时间的减少。
工资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回促使劳动者减少劳动力共给时间,多享受闲暇。
相反,工资率下降的收入效应则导致劳动者好像失去了某种非劳动收入,从而导致劳动者为了维持原有的收入水平而增加劳动力供给时间。
2.替代效应:工资率的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消费闲暇的机会成本,因此会促使劳动者减少闲暇时间的消费,转而增加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从而获得更高的收入。
相反,在工资率下降的情况下,替代效应则回导致劳动者增加闲暇时间的消费,而减少市场劳动力供给时间。
当工资率上升的时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
与工资率上升的情况相对应,当工资率下降的时候,如果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时,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增加;反之,如果替代效应大于收入效应,那么,劳动者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时间减少。
通常的情况是,在工资率比较低的时候,劳动者的总收入水平较低,因而他们的需要层次也相应地比较低,满足物品或服务需要的愿望比较强烈。
(二)市场或单个企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力供给曲线的几种基本情况:(1)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是在劳动者可以在行业和职业间自由流动的情况下所形成的行业(或职业)市场上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这种劳动力供给曲线所反应的是比较常见的行业市场劳动力供给情况。
在劳动力可以在行业或职业之间流动的情况下,劳动者很容易根据各行业之间的工资率对比关系来调整自己的劳动力供给的行业,因而,对于任一行业来说,若本行业的工资率相对于其他行业有所提高,便会从其他行业吸引来较多的人到本行业提供服务:反之,若本行业的工资率相对低于别处,则愿意向本行业提供服务的劳动者减少,部分人流向其他行业。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又被称为“耶克斯曲线”,是一种经济学上的理论模型,用来描述人们的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的关系。
它是由瑞典经济学家贝尔曼·耶克斯多德森于1930年提出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证分析,被广泛应用于劳动力市场的研究和政策制定。
耶克斯曲线的基本原理是,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劳动力的供给也会相应增加,而劳动力需求则会减少。
这是因为较高的工资会吸引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从而增加了劳动力的供给。
同时,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会减少劳动力的需求。
这种供需关系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即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状态。
耶克斯曲线的形状通常是一个倒U型曲线,如下图所示。
曲线的左侧表示工资较低的情况下,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关系。
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曲线向右上方弯曲,表示供给增加但需求减少。
最终,当工资达到一定水平时,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曲线开始向右下方弯曲。
耶克斯曲线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在劳动力市场中,政府和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曲线来预测和调整劳动力供需关系,以实现市场的平衡。
例如,当劳动力供给过剩时,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培训和教育机会,以及提供创业支持,来促进劳动力需求的增加。
而当劳动力需求不足时,政府可以采取减税或提供贷款等措施,来刺激企业招聘和扩大生产。
此外,耶克斯曲线也可以用于研究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问题。
当供给与需求不匹配时,会导致结构性失业,即某些行业或地区的劳动力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
政府可以通过培训和转职业指导等措施,来解决结构性失业问题,以促进劳动力市场的平衡。
然而,耶克斯曲线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它假设劳动力市场是完全竞争的,忽视了其他因素对劳动力供需关系的影响,如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等。
其次,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可能会受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影响,因为不同地区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政策环境存在差异。
综上所述,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曲线是一种重要的经济学模型,用于描述劳动力供需关系的不平衡。
劳动供给曲线
劳动供给曲线参见图1和图2。
先看图1。
图中横轴H 表示闲暇,纵轴y 与以前一样表示收入。
消费者的初始状态点正现在表示的是非劳动收入Y 与时间资源总量16小时的组合。
假定劳动价格即工资为0W ,则最大可能的收入(劳动收入加非劳动收入)为0K =160W +Y 。
于是消费者在工资0W 条件下的预算线为连接初始状态点正与纵轴上点0K 的直线0K 。
0K 与无差异曲线0U 相切,切点为0A 与点A 对应的最优闲暇量为0H ,从而劳动供给量为(16—0H )。
于是得到劳动供给曲线(参见图2 )上一点a(0W ,16—0H )。
图1 时间资源在闲暇和劳动供给之间的分配图2 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再回到图2 。
现在让劳动价格上升到1W ,再上升到2W ,则消费者的预算线将绕初始状态点正顺时针旋转到E 1K 和E 2K ,其中1K =161W +Y ,2K =162W +Y 。
预算线E 1K 和E 2K 分别与无差异曲线1U 和2U 相切,切点分别为B和C 。
均衡点B 和C 对应的最优闲暇量分别为1H 、和2H ,从而相应的劳动供给量一个为(16—1H ),一个为(16—2H )。
现又得到劳动供给曲线(参见图2 )上两点:b(1W ,16—1H )、c(2W ,16—2H )。
重复上述过程,可得到图1中类似于A 、B 和C 的其他点。
这些点联结起来,即得到图1 中的价格扩展线PEP ;相应地,在图2 中可得到类似A 、B 和C 的其他点,将所有这些点联结起来即得到消费者的劳动供给曲线S 。
与一般的供给曲线不同,图2 描绘的劳动供给曲线具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即它具有一段“向后弯曲”的部分。
当工资较低时,随着工资的上升,消费者为较高的工资吸引将减少闲暇,增加劳动供给量。
在这个阶段,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但是,工资上涨对劳动供给的吸引力是有限的。
当工资涨到1W 时,消费者的劳动供给量达到最大。
此时如果继续增加工资,劳动供给量非但不会增加,反而会减少。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练习1:
当现有的工时总量不足以完成预期的生产任务时,有三种办法: (1)招聘新雇员或雇佣临时工; (2)增加现有雇员制度工作时间内的工作负担; (3)组织雇员于制度工作时间外加班。 分析哪一种办法对企业来说适用?
练习2:
建立一组简单的模型, 说明医生的劳动力供给曲线与护士的供给曲线的区别。
企业、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一)劳动力供给弹性 定义: 因工资率变化而引起的劳动力供给的相应变动率。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比的比值。
E
=
劳动力供给弹性值的分布区间为 【0,∞】,根据劳动力供给弹性的不同取值,可将之分为五类: (1)无弹性,即Es=0。 (2)无限弹性,即Es→∞。 (3)单位供给弹性,即Es=1。 (4)供给富有弹性,即Es>1。 (5)供给缺乏弹性,即Es<1。
(二)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推导
1、 定义:体现的是在模型假设范围内个人按各种工资率所愿提供的各种劳动小时的连线。 2、 用供给理论推导 3. 用需求理论推导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 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 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 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曲线。
H1
H2
L1
L2
H1+L1=H2+L2
替代效应: 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两种商品价格相对变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收入效应: 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既定的情况下,某种商品价格变动引起实际收入水平变动,从而引起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变动。 价格效应: 在消费者的偏好和货币收入不既定的情况下,当消费者购买的两种商品中的一种价格发生变动时,消费者对该商品需求量的变动。
施工组织横道图及劳动力动态曲线
10人 35人
1
3
13 绑梁板筋
187.7 钢筋工 10人 1
2
14 混凝土
219.1 混凝土工 11人 1
2
15 砌砖
3523.8 砌筑工 36人 2
5
屋面工程
16 屋面板
22.25 防水工 13人 1
2
17 隔汽层
10.68 防水工 13人 1
1
18 架空隔热层
42.12 保温工 13人 1
4
19 保温层上水泥砂浆找平层 24.66 保温工 13人 1
施工进度计划/d
127 128
82
127 128
82
117
93 82
93 82
劳动力动态曲线图
72
## ## 93 82 ## ## ## ## ## ## 93 82 ## ##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7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2
20 卷材防水层
装饰工程
10.98 防水工 13人 1
1
21 铝合金门窗安装
318.4 安装工 7人 1
5
22 内墙抹灰&顶棚抹灰
3000.04 抹灰工 31人 2
5
23 首层地面&楼地面
189.2 抹灰工 4人 1
5
24 乳胶漆
1273.4 抹灰工 26人 1
5
25 踢脚线&厨卫瓷片&耐磨 1197.9 抹灰工 24人 1
模板工 钢筋工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的含义及供给曲线(劳动经济学课件)
2、家庭劳动力供给
家庭劳动力供给是指从家庭成立到解体,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的总和。
养育子女的劳动力供给取决于:成本与收益的对比。
1)养育子女的费用包括:
① 直接费用 ② 间接费用 ③ 心理损失
2)养育子女的未来收益:
① 货币收入 ② 提供劳务的效用
③ 成就感
④ 认同感
3、社会劳动力供给
。
• 第一,主体决策。在是否参与市场劳动以及劳动时间的选择方面,劳动者个 人或其家庭有充分的自由决策权。
• 第二,主体意愿。劳动力供给是对劳动力使用权的一种让渡,这种让渡是以 一定的报酬(工资率)为条件的,它是劳动者的劳动力供给能力与供给意愿 的统一,两者缺一不可。
• 第三,时间要素。劳动者愿意提供的时间
工资率w (元/小时)
1.5 2.0 2.5 3.0 3.5 4.0
劳动力供给量S (人) 150 200 280 380 500 700
组合
a b c d e f
工资率w (元/小时)
1.5 2.0 2.5 3.0 3.5 4.0
劳动力供给量S (人)
150 200 280 380 500 700
• 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是指劳动力供给量的变动对工资率变 动的反应程度,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
• 其计算公式是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百分 比的比值。设Es为劳动力供给弹性,△S/S表示供给量变动的 百分比,△W/W表示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则:
Es S/S W/W
A、供给无弹性 Es=0。 B、供给有无限弹Es→∞ C、单位供给弹性 Es=l D、供给富有弹性 Es>l E、供给缺乏弹性,即Es<l
1.劳动力供给主体的目标假设:效用最大化; 2.市场环境假设:竞争性市场和非竞争性市场 3.劳动力质量假设:同质性 4.劳动者自由支配自己时间的权利
劳动经济学--劳动力供给曲线
用供给理论推导
供给:一定时期内生产者在每一个价格水 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出售的商品和劳 务的数量。
供给规律:在影响供给的其他因素不变的 情况下,某种商品的供给量与这种商品 的价格之间存在着正向变动关系。
供给曲线:表示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关系的 曲线。
用需求理论推导:(推导的可能性?)
如果把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 把劳动力供给作为因变量,则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与劳动力供给之间的关 系,这个函数称为劳动力供给函数。
S=f(X1,X2,X3,…..,Xn)(i=1,2,3……n)
只考虑劳动力供给 与市场工资率之间的 工 关系,假设其他条件 资 不变,市场工资率是 率 影响劳动力供给的惟 一因素。以W代表市 场工资率,则在该模 型基础上分析劳动力 供给曲线。
2、较高保留工资的影响。保留工资指个人愿提供工作时 数的最低工资水平。对于保留工资较高的人来讲,工资 率太低时,他们不愿提供市场工作,但他们的行为并不 会改变供给曲线的走向。当工资率较高时,工资率增加, 对他们替代效应远大于收入效应,因而将无限的增加他 们愿意提供的工作时效。
企业、行业所面临的劳动力供给曲线
经验描述:
W
W2
S
W0
W1
L
典型的个人劳动力供给曲线: 在工资率较低情况下,替代 效应的作用更大些,在工资 率较高情况下,收入效应更 大一些。
经济理论不能确定从哪一点 由斜率转向负斜率,这取决 于个人偏好,但转变是不可 避免的,原因:无论你多么 实利主义,一定会有一个较 高的工资率,你可以比现在 工作的少一些,但仍然有一 个奢侈的方式消费。
第二章 析
劳动力供给分
劳动力强度曲线(一)
劳动力强度曲线(一)劳动力强度曲线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劳动力投入增加所能获得的产出的曲线,也称为投入产出曲线。
它通常是呈现倒U型的,即随着劳动力投入的增加,产出先增加后降低。
下面将从定义、形态、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定义劳动力强度曲线是一种衡量利用劳动力的效率的曲线。
它能够说明企业在何种情况下产出最高的收益。
该曲线上每一个点代表着同样条件下的一种利用资源的方案。
其中,纵轴表示产量或生产效率,而横轴则表示用人数量。
二、形态劳动力强度曲线通常呈现倒U型,有三个阶段。
在第一阶段,即低劳动力投入时期,生产力不断增加,单位产量的劳动力成本降低,每雇佣一名新员工就会带来相对收益的增长。
在第二阶段,劳动力成本往往达到最低水平,这个最低点通常在曲线的最高处,当企业雇佣更多员工时,劳动力成本会上升,从而导致单位生产成本增加。
在第三阶段,劳动力成本急剧上升,并使产出开始递减。
最终,形成一个U型曲线。
这三个阶段反映了生产效率的变化。
企业需要在红线区间内,选择最佳劳动力数量,以实现最佳生产效率和利润的平衡。
三、影响因素1.技术水平劳动力强度曲线与企业生产领域的技术水平密切相关。
技术水平高的企业可以使用高级的机器和设备,减少高成本的人力,从而达到较高的生产效率。
2.企业规模企业规模也会影响劳动力强度曲线。
一般而言,较大的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规模经济,从而在生产的成本上达到更高的效率。
3.劳动力素质企业员工的素质水平将直接影响生产效率。
好的员工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快速适应新技术的能力,可以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提高效率。
4.管理水平企业管理水平的高低也会影响劳动力强度曲线。
优秀的经理可以调节和协调企业资源,提高生产效率,达到直接争取最大收益的最佳能力。
总之,在创造最高产出的同时,企业需要在找到最佳劳动力数量的努力上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企业利润。
劳动力强度曲线的优化,能够帮助企业实现更高的生产效益和企业价值,从而更好地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月 6 8 4 25 6 36 2 12 8
第五月 6 4 4 15 6 20 2 8 4
安装工程劳动力安排曲线图
40
35
30
25
第一月
第二月
20
第三月
第四月
15
第五月
10
5
0
工种 测量工 力工 机械工 车辆司机 模板工 砼工 电焊工 电工
劳动力投入安排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准备阶段
全面施工阶段
3
8
32
76
4
10
5
15
3
15
2
10
1
10
1
3
整理竣工阶段 2 20 2 4 2 2 1 1
30
20
10
0
测量工
力工
机械工 车辆司机 模板工
砼工
电焊工
电工
准备阶段 全面施工阶段 整理竣工阶段
工种 技术管理 汽车司机 吊车司机
焊工 电工 钢结构安装工 铆工 油漆工 起重工
第一月 2 2 4 6 2 4
4
安装工程劳动力投入安排
按工程施工阶段投入劳动力情况
第二月 6 8 4 10 4 16 2
8
第三月 6 8 4 15 6 36 2 8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