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绩效研究综述
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综述
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综述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是指对供应链中不同参与主体之间协同工作所产生的绩效进行研究和评估的过程。
此类研究旨在探索和分析供应链协同对绩效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改善协同关系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协同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它指的是不同参与主体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以实现共同目标。
通过协同,供应链各个环节之间的信息、资源和活动可以更好地协调,从而实现更高的效率和效益。
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协同关系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中各个参与主体之间的协同关系对供应链绩效有着重要影响。
良好的协同关系可以促进信息的共享、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活动的协调,从而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
2. 协同机制对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供应链中的协同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协同机制来实现,如协同计划、协同采购、协同生产和协同配送等。
这些协同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提升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和提高质量。
3. 协同绩效评估指标:研究者提出了一些协同绩效评估的指标,如供应链总体绩效、成本效益、质量水平、响应速度和顾客满意度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可以客观地评估供应链协同的绩效。
4. 影响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因素: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影响因素非常复杂,包括组织文化、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和组织结构等。
研究者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供应链协同绩效的提升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
总的来说,供应链协同绩效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和探索供应链协同绩效的影响因素和评估指标,可以为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高竞争力提供理论与实践上的指导。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一、概述供应链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营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在我国,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虽然迅速,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概述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概念、意义,以及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未来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的方向和建议。
供应链管理是指在满足客户需求的前提下,对整个供应链系统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供应链绩效最优化的过程。
它包括了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方面的管理,对于企业的运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之一。
近年来,我国在供应链管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在物流配送方面,虽然物流配送体系的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效率较低、配送时间和成本较高、质量不稳定以及网络覆盖面不够广等问题。
在供应链金融方面,我国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存在风险较大、融资渠道有限以及业务流程不够规范等问题。
在跨境电商物流方面,虽然已成为我国供应链管理中的重要一环,但也存在成本较高、时间和效率难以保证以及信息系统不够完善等问题。
针对我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学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供应链管理的定位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供应链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对供应链战略、流程和关系的优化。
在供应链管理的影响因素方面,学者们从企业内部、供应商、客户、竞争者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为企业优化供应链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
绿色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等也成为研究热点,为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向。
我国供应链管理研究在取得一定成果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未来研究应继续关注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加强供应链协调与合作、风险控制以及优化与决策等方面的研究,以提升我国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水平。
1. 供应链管理的定义及重要性供应链管理(Supply Chain Management, SCM)是一个涵盖了从供应商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产品流通过程的管理理念和策略。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第2 0卷第 6期 20 0 7年 1 1月
河南 商业 高等专 科学 校学 报
J un l fHe a u ie sC l g o ra n n B s s ol e o n e
V0 . 0 No 6 12 . No . 0 7 v 2 0
共享 ,可 以 形 成 成 本 和 服 务 的 协 同 作 用。 C r t hr h s p e io (9 8 0 0 19 ,20 )认 为 ,2 l世 纪 的竞 争 不再 是 产 品的 竞 争 , 而是供应链 的竞争。20 年 我 国发布 实施 的 《 流术语 》 01 物 国家标准规定 ,供应链 管理是利 用计算机 网络技 术全 面规 划供应链中的商流 、物流 、信息 流 、资金 流 等,并进 行计 划 、组织 、协调 与控制 。供应 链管理 已经 发展 成为一 种先 进的业务管理模式 ,不仅带来 了新 的管理理 念 ,而且 为企 业之间的信息 沟通 和交流 、创建 集成 的业 务流程 环境 提供 了原动力。但是 ,实施供应链 管理需 要消耗 大量 的时 间和 财力 ,而且会使企业 面临改革带来 的风 险 ,在 国内外应 用 成功率还不 高,究其原 因 ,在很大程 度上 就是缺乏 有效 的 供应链 管理绩 效评 估体 系 ( 晓军 ,20 ) 赵 0 5 。有 效 的供 应
近 年 来 国 内外 研 究 文 献 的 基 础 上 ,对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研 究现 状 进 行 分 析 ,对 研 究 方 法进 行 了分 类 , 对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中的 几 个 主要 问题 :供 应链 绩 效 指标 的 设 计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方 法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 的 对 象进 行 了
一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构 建 了一 个供 应链 综 合绩 效评 价 指标体 系 ,对 综 合评 价供 应链 绩 效有 一定 参 考
价 值 。史 丽萍 等建 立 了供 应链 企业 外 部
构成方案》 ,包括 5 个一级指标 ,1 2级 5个
ui n SCO R框架对供应链 Blg l er 等人用
,
卡法 , 从供应链业务流程 、 财务 、 客户 、 学
习及发展 四个方面建立绩效评价指标体 系。
( u pyCh i Op rt n eee c ) Spl an e ai sR f rn e 模 o 型 中提 出了度量 S C绩效的 1 项指标 ,它 1 们 是:交货情况 、 订货满足情况( 括满足 包
R b rS・ a l o et K pa n等人提出了 “ 衡 平
记分卡”B ln e c rc r ( aa c d S oe ad简称 B C) S
评价 体系。B C不仅是一种评价体 系而且 S 是一种管理思想 的体现 ,其最大 的特点 是 集评价 、 管理 、 沟通 于一体 , 即通过 将短期 目标和长期 目标 、 财务指标 和非财务指标 、
价体系
的内部效率 ;学习和创新角度显示企业未
来 成 功 的基 础 。
唐 国锋 、王丰 等(0 6  ̄ 用平衡记分 2 0 ), J
供应链 运作参考模型( u py Ch i Sp l an Op rt nR frn emo e 简称 S eai eee c d l o C0R ) 是 目前影 响最大应 用面最广 的参考 模型 , 它能测评和改善企业 内、 外部业务流程 。 使 战略性 的进行企 业管t S rtg cE t r  ̄(tae i ne — p i n g me t r eMa a e n 简称 S M) 为可 能。 s E 成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共3篇
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共3篇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研究述评1近年来,全球环保理念不断加强,企业不仅需要关注自身利益,更需要重视环保问题。
面对客户、监管部门和社会环保组织的压力,企业应积极采取绿色供应链管理策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从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绩效评价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绿色供应链管理绿色供应链管理是指企业通过改进供应链组织结构、商务合作模式和供应链流程,促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其核心价值在于降低企业环境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实现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前提是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和义务观念。
同时,企业应了解供应链环境压力和供应链环境管理方案,建立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环境保护指标。
绿色供应链管理应该涵盖供应链的每一个环节,从产品研发、采购、生产、物流到销售等方面全面推进。
二、绿色供应链绩效评价对于绿色供应链绩效的评价,主要包括环境绩效、经济绩效和社会绩效三个方面。
企业应该依据具体情况制定适合自身的评价指标,如节能减排、减少废弃物数量和处理方式、供应商环保认证情况、环保投入等。
评价标准不仅仅评价企业环境保护能力的好坏,同时考虑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此外,企业应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绿色供应链实时监控和预警,确保供应链各环节的数据信息精准和实时的获取。
绿色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数据汇总、报表分析和方案优化等功能,帮助企业制定科学绿色供应链策略和管理模式,实现企业环保发展。
总之,绿色供应链管理将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
企业应加强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管理模式和评价体系,加强环保意识和责任感,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的统一绿色供应链管理能够有效地降低企业的环境风险和成本,提高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企业应树立环保意识和义务观念,了解供应链环境压力和管理方案,制定绿色供应链标准和环保指标,并全面推进绿色供应链管理。
评价绿色供应链绩效应该考虑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方面,使用信息技术实时监控和预警,并制定科学的绿色供应链策略和管理模式。
企业绩效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
《品德与社会》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在我教授《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过程中,我深感这门课程对于学生的品德塑造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我认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任务。
通过讲解案例、进行讨论和分享,我尽可能让学生意识到人生的意义不仅仅在于个人的成功和物质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追求真理、善良和美好的品德。
我鼓励学生从小事做起,培养自己的优秀品质,比如勤奋、诚实、耐心等,让他们理解这些品质对于个人幸福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其次,在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通过介绍社会公益活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到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我们有责任为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
我带领学生参与一些社区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和成就感。
此外,我还进行了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体验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以及不同人才的价值,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此外,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
在课堂上,我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进行小组讨论和辩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我引导他们学会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以及在解决问题时的创新思维。
我也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思考,提出新颖的观点,并勇敢地尝试新的事物和做法。
最后,我通过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例如,我安排学生分组进行社会调查,让他们亲自了解社会问题和现实的复杂性。
我还组织学生参观企事业单位,让他们亲身感受到不同职业的特点和岗位的重要性。
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总之,教授《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未来的成长中成为有品德、有责任心、具备创新能力的社会栋梁。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综述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对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的运作情况进行评估和衡量的过程。
通过绩效评价,供应链管理者可以了解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和各个环节的强弱,并为改进和优化供应链运作提供依据。
本文将综述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方法。
1.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常用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之一、通过比较供应链运作过程中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和评价供应链的效益水平。
这种方法主要关注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平衡,通过成本控制和效益提升来提高供应链的绩效水平。
2.指标体系法指标体系法是一种综合评价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指标来评价供应链绩效。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供应链的成本、交付时间、质量、灵活性、可靠性等方面的指标。
通过测量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评估供应链的运作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3.数据包络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法是一种基于数据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通过收集供应链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计算得出供应链各个环节的效率水平。
这种方法可以用来衡量供应链中各个参与方的效率,发现供应链中的瓶颈和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4.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通过层次结构图,将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和指标进行层次化排列,然后采用专家打分法或对比判断法来进行权重确定。
最后,可以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供应链的总体绩效水平。
5.可拓维度评价法可拓维度评价法是一种较新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
该方法通过构建供应链的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基于模糊理论和可拓理论的数学模型,进行供应链绩效的评估。
可拓维度评价法能够考虑到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提高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综上所述,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有很多种类,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特点。
供应链管理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并结合多种方法来评估供应链的绩效,以实现供应链的优化和改进。
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
供应链管理研究综述1. 什么是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是指将生产、运输、仓储、销售等所有环节相互联通,以形成一个高效率、低成本的供应链系统。
其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库存量、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优化整个供应链流程。
2. 供应链管理的重要性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需要更加高效地管理供应链,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供应链管理能够帮助企业提高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制造效率、减少废品、提高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3. 供应链管理的实际案例最典型的供应链案例之一是沃尔玛的供应链管理。
沃尔玛运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利用智能化排产和物流管理系统,优化采购和库存管理,进而提高了货品周转率、降低了成本,同时也带来了更快更准确的配送和更好的客户满意度。
4. 供应链金融随着供应链系统的不断完善,企业之间的融资问题成为了供应链管理中的一大瓶颈。
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通过融资将资金链延至供应链,为制造和销售双方提供融资支持,实现了资金的有效流转,降低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率。
5. 未来展望未来,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不断推进,供应链管理也将更加智能化和高效化。
同时,随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供应链管理也需要更多地考虑跨境物流、海外采购和进出口贸易等因素,建立更为完整、便捷、无缝的全球化供应链网络。
6. 总结供应链管理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手段。
它能够将生产和销售环节紧密衔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升客户满意度等重要目标。
未来供应链管理将更加智能和全球化,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企业绩效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共3篇
企业绩效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共3篇企业绩效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现状1近年来,企业绩效和供应链绩效评价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衡量指标,受到了广泛关注。
企业绩效评价是对企业经营成果的一种度量,而供应链绩效评价则集中在供应链的效率、透明度和可持续性方面。
本文将探讨当前企业绩效及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以及相关问题。
一、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企业绩效评价一直是业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企业绩效评价的目的是比较企业在不同时间段的经营表现,从而确定企业的优劣势,以便进行战略规划和决策。
企业绩效评价的方法主要包括财务指标法和非财务指标法。
财务指标法主要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而非财务指标法侧重于评价企业管理质量、创新能力、客户满意度等方面,从而形成全面的评价指标。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企业绩效评价也将更加智能化和精准化。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供应链绩效评价是评估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和贡献度,以获得整个供应链的优化和提升。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指标主要包括供应链效率、成本效益、协作效果、风险防范等。
在过去,供应链绩效评价主要以企业为基础,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整个供应链的效益与影响因素。
此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供应链中可能面临的风险也愈加复杂,如自然灾害、政治风险、物流延误等,这些风险也需要被考虑在内。
三、企业绩效和供应链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在实际应用中,企业绩效和供应链绩效评价面临以下问题:1.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和适应性。
现有的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不能完全满足企业和供应链的多样化需求。
2.信息不对称。
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和参与者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影响评价的准确性和全面性。
3.评价结果单一化。
现有的评价方法主要以指标为基础,结果存在单一化的问题,容易忽略多元化的特点。
4.评价过程的精细化缺失。
评价过程往往缺乏精细化的分析方法和实验。
总之,企业绩效和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研究现状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2024年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供应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作为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探讨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1.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概念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对供应链整体及各节点企业的运营绩效进行度量、分析、评估和改进的过程。
它旨在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
2. 供应链绩效评价的框架供应链绩效评价框架包括评价指标体系、评价方法和评价过程。
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定量指标和定性指标,如准时交货率、库存周转率、成本降低率等。
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价法、多维度评价法等。
评价过程包括明确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指标体系、收集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和撰写评价报告等步骤。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1. 关键绩效指标法(KPI)关键绩效指标法是一种常用的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通过设定关键绩效指标来衡量供应链的运营绩效。
这些指标通常包括准时交货率、库存周转率、成本降低率等,能够全面反映供应链的运营状况。
2. 平衡计分卡法(BSC)平衡计分卡法是一种综合性的绩效评价方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分解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过程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
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平衡计分卡法可以帮助企业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估供应链的运营绩效。
3. 数据包络分析(DEA)数据包络分析是一种基于数学规划的绩效评价方法,通过比较决策单元的输入和输出数据,评估其相对效率。
在供应链绩效评价中,数据包络分析可以用于评估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各节点企业的效率,帮助企业识别改进方向。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应用研究1. 应用于企业内外部协调通过供应链绩效评价,企业可以了解自身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和作用,与上下游企业进行更好的协调和合作。
同时,供应链绩效评价还可以帮助企业了解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更加合理的战略和计划。
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方法、对象研究综述
F n l ,i c mme t n t e a h e e n sa e iiso h u r n t d e nd p i t u h i c in frf t r f r— ial t o y n s o h c iv me t nd d fc t f t e c re tsu i sa o n so tt e d r to o u u e e o t e
B a n 19 ) 为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估 指 标 可 以分 为 定 性 和 定 量 emo (9 9 认
的核算 和 效评估 。目前 , 于供应链绩效评估指标 和方法 的 关 研究虽然 有 了一定的成果 , 绿色供应链 、 集成供应链 等绩效评 估研 究也 方兴未艾 , 还未形成统一 、 但 系统和被广泛认 可 的绩 效评估体 系
两类 , 还归纳总结 出了供应链建模 时的绩效评估指标I C a . h n (0 3 进 一 步 综 合 考 虑 了定 性 和 定 量 指 标 , 中 部 分 指 标 采 20 ) 其 用 实 际统 计 量 , 他 指 标 采 用 相 对 比 例 、 家 评 价 等 方 法 进 行 其 专
研 究 与 探 讨
d i 03 6 4i n1 0 - 5 X2 1 . . 4 o: .9 9 . s .0 5 1 2 .0 0 0 1 s 19 0
物流技术 2 1 年第 3 卷第 9 总第 20 01 0 期( 4 期)
Hale Waihona Puke 供 应 链 绩 效 评 价体 系 方法 、 象研 究综 述 对
te rt a s s m u pyc anp r r a c v u t na d a a zsi d x ss m e a ai to s n vlaino jcs h oe c y t o s p l h i ef m n ee a a o n n l e s n e yt , v l t n me d de a t bet il e f o l i y ti e u o h a u o
《2024年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范文
《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管理已成为企业竞争的重要手段。
供应链绩效评价作为衡量供应链管理效果的重要工具,其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基础、常用方法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
二、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供应链绩效评价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和方法,对供应链的运营过程和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估,以反映供应链的运营效率、效果和竞争力。
其理论基础主要包括:1. 供应链管理理论:强调企业间协同合作,优化供应链流程,提高整体效率。
2. 绩效评价理论:包括目标管理、关键绩效指标(KPI)等理论,为供应链绩效评价提供方法论指导。
三、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1. 基于财务指标的评价方法:如投资回报率、成本率、利润率等,用于衡量供应链的财务绩效。
2. 基于运营指标的评价方法:如订单履行率、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等,用于衡量供应链的运营效率。
3. 综合评价方法:如层次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用于对供应链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
四、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应用研究1. 国内外企业实践:许多国内外企业如华为、阿里巴巴等,通过建立完善的供应链绩效评价体系,实现了供应链的优化和管理。
这些企业的实践经验为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提供了实践支持。
2. 行业应用:不同行业具有不同的供应链特点和需求,因此需要根据行业特点选择合适的绩效评价方法。
例如,制造业更注重生产效率和成本控制,而零售业则更关注订单履行和库存管理。
3. 跨领域应用:随着跨领域融合的发展,供应链绩效评价也开始与其他领域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相结合,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效率。
五、结论与展望通过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供应链绩效评价在企业实践和学术研究中均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挑战和局限性,如评价指标的选取和权重的设定、数据采集和处理的难度等。
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MA N AGEMENT企业管理总之,医院文化建设是决定医院能否造就出一流的医院品牌的关键,对医院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作用,重视它,就可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主动权。
拥有一流的医院品牌,就意味着医院拥有了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必将为现代化医院发展拓宽道路,为医院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发挥其不可估量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崔月英论医院文化建设[]中国医院管理,,(6)636[]曹荣桂在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院文化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卫生,2004,(1):15-18.[3]薛迪,曹建文,陈红玲.医院文化的评价[J].中国医院管理,2005,25(2):57-59.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研究综述□李孟娟张文(河南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南焦作454000)摘要:供应链企业如何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增强企业间的竞争力,做好成员企业的绩效评价和激励机制成为现代企业研究的热点。
文中将绩效评价的文献分为:侧重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侧重绩效评价指标研究、侧重绩效评价的内容研究、侧重激励机制研究四方面进行综述。
关键词:绩效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指标随着顾客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市场需求变得日益多样化和个性化,制造商也不断地改变经营观念,注重加强供应链上成员企业间关系沟通和协调,以及建立了相应的绩效激励机制,提升了自身在供应链上的竞争实力。
供应链上的绩效评价以及激励机制的建立成了现代企业提高自身在供应链上竞争力所竞相考虑的一项措施,而有关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的研究文献很多,大致分为以下几类:1.侧重绩效评价方法的应用研究宋香暖[1]在其文中运用层次分析方法对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史成东[2]等人从知识发现和数据挖掘的角度,运用了粗糙集和BP神经网络的理论和方法;康世瀛[3]在现有供应链企业绩效等级评定基础上,提出了将多级动态模糊评判与BP神经网络方法结合对供应链企业绩效评价以及建立相应的评价决策支持系统;姜方桃[4]和于秀艳[5]分别在他们的文中运用了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应可福[6]等人以常林股份装载机生产链构成的虚拟企业为例,运用平衡计分卡方法对其绩效评价做实证研究;雷玲[7]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对供应链复杂系统分析,首次提出企业供应链管理综合绩效评价的熵值评估法,为熵理论、耗散结构理论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梅劲[8]在改进平衡计分卡方法的基础上将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运用的可变权重法,加上模糊数学评价法对ERP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叶艳[9]等人提出基于平衡记分卡(BSC)和供应链运作参考(SCO R)模型的3PL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杨辉[10]运用了模糊层次分析法;喻伟[11]等人基于平衡积分卡思想,并结合了主成分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华晓晖[12]等人运用了支持向量机方法;宋玉涛[13]在其文中将集成化供应链的绩效评价和平衡计分卡以及SCO R 绩效评价做了比较分析;姜方桃[14]用层次分析法对集成化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J Sar ki s[15]利用网络分析法对绿色供应链管理进行了评估,指出改善绿色供应链企业组织绩效、减少生产成本、保护自然环境等;Scot t D Johns on[16]利用平衡记分卡方法;方立[17]试用了现金周期模型;聂茂林[18]在可拓理论和变权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供应链整体绩效评价模型;姜超雁[19]以系统视角从从运作层、结果层、战略层三个层次展开评价。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
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文献综述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企业更注重供应链管理的构建和运用,因此,供应链绩效综合评价就成为企业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以下是一些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观点和研究现状:一、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重要性供应链绩效评价是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供应链中的瓶颈和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通过绩效评价,企业可以更好地理解供应链中的价值流和成本结构,从而制定出更加合理的运营策略。
供应链绩效评价还可以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协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竞争力和效率。
二、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的方法平衡计分卡:一种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方法,可以全面评价供应链的绩效。
关键绩效指标(KPI):通过设定一系列关键绩效指标,如交货准时率、库存周转率等,来评价供应链的绩效。
数据包络分析(DEA):一种基于数学规划的绩效评价方法,可以用于评价多投入多产出的供应链的相对效率。
模糊综合评价:一种将模糊数学与综合评价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用于处理供应链绩效评价中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三、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中的主要问题数据问题:如何获取准确、全面的数据是供应链绩效评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指标选择问题:如何选择合适的关键绩效指标是供应链绩效评价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运营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指标。
评价方法选择问题:不同的评价方法有各自的优缺点,如何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评价目的来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
协同问题:供应链管理涉及到多个企业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如何促进协同合作也是供应链绩效评价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沟通和协作机制,以促进不同企业和部门之间的协同合作。
四、结论与展望供应链管理绩效评价是企业供应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企业识别供应链中的问题和瓶颈,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
供给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2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2)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述评供应链咨询机构PRTM在SCOR(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模型中提出了度量SC绩效的11项指标,它们是:交货情况、订货满足情况(包括满足率和满足订货的提前期)、完好的订货满足情况、SC响应时间、生产柔性、物流治理总本钱、附加价值生产率、担保本钱、现金流周转时间、供应周转的库存天数和资产周转率。
供应链绩效评价方法传统上,公司评价绩效是基于财务会计原理。
财务会计指标在评价运作变化是否在改良企业财务状况方面固然重要,但评价SC绩效还是显得缺乏。
因此,为弥补传统财务会计方法在评价SC绩效方面的缺乏,已经开发了各种评价方法,包括:物流记分板(The Logistics Scoreboard),基于活动的本钱计算(Activity- Based Costing, ABC)和经济价值分析(Economic Value Analysis,EVA)。
还有一些文献中,在评价SC绩效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
此外,在一些以单一指标(如本钱、利润、投资、投资回报、效劳水平)评价SC绩效的文献中,一般都是通过确定最大或最小值的方法进行评价。
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存在的主要题目供应链治理是个新近出现的理念,供应链绩效评价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先前的研究者对供应链绩效评价理论进行了非常有益的探索,但是还有诸多题目尚待解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很多研究的留意力放在供应链绩效的单维度评价上(如财务评价),很少有考虑把供应链绩效作为一个跨企业的、复杂的、***的、综合性系统来评价;缺乏供应链整体绩效与各成员绩效关系的'研究。
供应链的整体绩效受到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等各子系统的影响和制约,各节点企业的收益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是非线性关系,因此各节点企业的利益如何协调将直接影响供应链的正常运行。
但从现有的文献资料中还没有发现有谁对此作过深进的研究。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物流服务供应链绩效评价研究综述
口 郭 琳, 徐 国虎
武汉 4 3 0 0 7 3 )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湖北
பைடு நூலகம்
【 摘
要】 物流服务供应链是服务供应链 的一种特殊供应链 , 它是在提供 专业物流服务 的过程 中形成 的从 功能型物
流服务提供商——物流服务集成商—— 客户的链 状供 需结构 , 其绩效评估 对于改善物流客 户服 务水平起 着至关重要 的
s e vi r c e s i n t e g r a t o r— c us t o me r s , i t s pe r f o m a r n c e e v a l u a t i on p l a y s a c uc r i a l r o l e i n i mp r o v i n g c u s t o me r s e vi r c e l e v e l o f l o g i s t i c s . Th i s p a p e r r e v i e ws r e l e v a n t r es e a r c h a t ho me a n d a b r o a d f r o m t h e c o nn o t a t i o n o f l o g i s t i c s s e r v i c e s u p pl y c ha i n,i t s p e fo r r ma n c e
2 0 1 3年
第3 5卷
第 5期 总第 2 2 7期
物流工程与管理
L OG l S TI CS E NG I NEERI NG AND MANAGEMENT
供应链管理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4- 4 9 9 3 . 2 0 1 3 . 0 5 . 0 4 5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绩效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2016年25期总第832期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单个企业的独立经营很难参与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中,21世纪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Ageron 等指出,企业实践者和学者都非常重视供应链管理。
同时伴随着全球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以往以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对环境、社会造成了诸多的不良影响,已不再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要求。
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指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性的挑战。
在企业层面可持续发展议题刚提出时主要关注环境问题,而随着社会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Elkington 首次提出企业要履行经济、社会、环境(TBL )三方面的责任。
Bansal 也指出企业的可持续性被定义在很多方面,一个最具可能性的解释是“通过整合经济、社会和环境系统去创造有弹性的组织”。
Hassini 等定义企业的可持续性是能够使企业保持长期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收益的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及企业三重底线责任的影响下,对供应链管理绩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供应链管理不能仅以经济绩效为目标,同时需要兼顾社会与环境绩效,要在可持续性的基础上进行供应链管理。
Ashby 指出越来越多的整合可持续性与供应链管理证明,正在演变出一个二者相互作用的领域。
以很多学者将可持续性引入供应链管理中。
Carter 和Rogers 指出,可持续供应链就是整合社会、环境与经济问题在传统的供应链中。
Seuring 和Muller 也指出,与传统供应链管理仅仅关注经济与财务绩效不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特点是延伸经济维度去整合环境与社会目标,最终实现TBL。
同时该二人又指出,可持续供应链管理是指在考虑到消费者与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前提下,供应链上各企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环境、社会三个维度的目标去合作管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绩效问题研究综述
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企业绩效问题研究综述发布时间:2021-05-08T07:37:35.64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4期作者:胡莞婷[导读] 由于经济全球化,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愈发需要提升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然而,国内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仍需开发,且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
因此,在阅读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绩效相关文献后,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绩效和评价模型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企业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
胡莞婷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710100摘要:由于经济全球化,企业在全球竞争中愈发需要提升可持续的供应链管理的绩效来增强自身竞争力。
然而,国内在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研究领域仍需开发,且缺少系统性和整体性。
因此,在阅读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绩效相关文献后,梳理了国内外学者对于可持续供应链管理的概念、绩效和评价模型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其进行综述,以期为企业提供可行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可持续供应链管理;企业绩效;综述一、引言在不断的与供应链可持续性事件的争议事件报道下,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正在努力改善全球供应链中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成果。
目前的市场竞争早已不仅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
在当今不断增长的经济中,过度消费和生产过剩加剧了全球环境恶化,如生物多样性的衰败、反常的气象等。
越来越多的公司被认为对其内部运营和供应商运营所造成的环境、社会和经济后果负责。
在供应链中,可持续性管理仍然是一个挑战。
从1990年代耐克在供应商工厂的童工,到2000年代初苹果被其供应商富士康的员工自杀事件所困扰,再到2016年制药公司面临印度供应商废料管理的压力,与供应链相关的可持续发展丑闻不断地出现在处于一条供应链的企业身上。
制造业供应链活动对全球变暖的贡献以及通过分配、运输和材料处置造成的自然、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社会不稳定,关税战和贸易壁垒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注意。
简述供应链绩效
简述供应链绩效
供应链绩效是衡量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和效益的指标。
它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评估,涉及到供应链上游、下游和中游的各个环节,包括采购、生产、物流、仓储、销售等方面。
供应链绩效的高低决定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供应链绩效的主要指标包括成本、质量、服务、速度和灵活性等。
在成本方面,企业需要尽可能地降低采购、运输、仓储和生产等环节的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利润率。
在质量方面,企业需要保障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声誉。
在服务方面,企业需要为客户提供快速、准确、周到的服务,提高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
在速度方面,企业需要缩短供应链的环节和时间,提高交货速度和响应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
在灵活性方面,企业需要具备快速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变化的能力,通过供应链的灵活性来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为了提高供应链绩效,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如优化采购和供应商管理、改进生产和物流流程、提高仓储和配送效率、增强信息技术支持、加强供应链合作和协调等。
供应链绩效的提升需要企业在内部和外部进行多方面的合作和改进,只有不断地优化和创新,才能使企业在竞争中获得更大的优势和机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综述本文对迄今为止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供应链绩效(衡量)研究的现状作了一个大致的梳理,这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一、关于绩效与供应链绩效问题理论界认为,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人们对绩效的研究侧重于以非财务绩效研究为主,但对20世纪90年代以前人们对“绩效”的研究重点的认识并不一致。
张涛和文新三(2002)认为,从19世纪初到20世纪初,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而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阶段。
赵红(2004)认为,18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指标衡量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90年代是以财务指标衡量为主的阶段。
马璐(2004)则认为,14世纪的复式记账法可以被认为是绩效的观察阶段,19世纪以后,可以被认为是成本绩效衡量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是财务绩效衡量的阶段。
然而,关于“绩效研究”的考察,有两点不容忽视,一是,绩效研究带来衡量观念和内容的变化,即:“传统绩效似乎就是从财务报表可计算出来的利润,如此定义绩效会使我们的思维走入死胡同。
正如杜拉克认为,“我们必须树立企业绩效的新观念,要发展新绩效的方式,比如绩效能以非财务来衡量”(冯侠圣,汪光武,2004)。
二是,自从产业组织理论形成以后,SCP范式使绩效研究已经涉及到各个产业及其所有问题,如产业绩效研究,企业绩效研究,组织绩效研究,甚至有政府机构的绩效研究等。
这些研究大都是从组织行为角度来研究绩效问题,Walker and Ruekert(1987)从组织的角度将绩效分为:效能(指产品与程序之成功表现程度)、效率(指资源投入与产出比值)、适应性(指企业的反应能力)三个维度;John B. Matchette和Hans von Lewinski(2005)研究的内容是,供应链组织是不是能够有效率,从而能够使供应链节点企业有增长和核心绩效。
目前,还有研究人员从绩效角度来研究绩效对组织和个人行为的影响,如Tim Breene 和Robert J. Thomas (2004)在核心绩效(High Performance)应用研究中提出了核心元素:领导与战略、人力开发、IT能力、绩效衡量和创新在组织中的作用。
把“绩效”问题放在“供应链”这一网络组织形式中研究,当然是因为供应链管理、分析及其进一步改善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以及供应链绩效需要衡量的缘故,这已是毋庸置疑的。
虽然绩效衡量一直以来都是一个经常引起关注与讨论的话题,但人们对它的确切概念仍然界定不清(Beamon,1999)。
为了能够较为清晰地理解供应链绩效衡量的实质,不妨在此引述Neely, A., Gregory, M. and Platts, K(1995)给绩效衡量所下的定义:所谓绩效衡量就是指通过组织行为的不断量化,以实现其最大效率和效果的过程。
过去对供应链绩效的简单的定性评估是比较模糊的,实际应用也是困难的,因此,转而去选择量化绩效的衡量方法是一种必然的需要,因为数据毕竟还是容易获得的,也能在很长一段时间被使用(Beamon,1999)。
目前文献中大量地使用数量方法来做研究,就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因为经济现象之间以数量关系的形式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客观现实和规律,所以,绩效衡量成了理论研究热潮的新视角。
在这个研究热潮中,用财务指标衡量供应链绩效只是传统方法的应用,显然不是什么创新之举。
这些财务指标无非是股东收益(TSR)、经济价值增长(EV A)、市场价值增长(MV A)、每股收益(EPS)、销售收入(ROS)、资本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运营成本等(Jon Hughes等,1998),而要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供应链绩效,除了财务指标以外,还需要大量的非财务指标。
正如Maskell (1991)认为的,对于策略制定与外部信息交换可运用财务绩效指标来评价,而对于内部生产控制、配送作业则应采用非财务绩效指标。
由于非财务指标获取范围和弹性太大,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中除了一般绩效指标外,Maskell还针对供应链的某一特征提出了关键绩效(Key performance Index)和核心绩效(High performance)指标,目的是使供应链绩效指标体系更加简约化,操作性更强。
二、关于供应链绩效的(衡量)模型问题目前,供应链绩效衡量模型最为成熟的主要有SCOR、平衡记分卡和标杆法模型,这些模型自提出以后,极大地推动了供应链绩效衡量的学术研究,不管这些研究的主要视角是从构念框架到一般性指标衡量的具体化,还是从一般指标到不同行业的指标衡量和战略性指标衡量的研究,它们都离不开这些模型的成熟框架,显示了这些模型在供应链绩效研究中的价值所在。
1、SCOR 行业通用模型[注]1SCOR 行业通用模型于1996年由美国供应链协会首次提出。
该模型通过计划协调把四个基本流程采购(Source)、生产(Make)、送达/交付(Deliver)、退货(Return)集成为三层最高的标准业务流程,再根据标准业务流程的三个最高层次,把测评指标进一步分解为三层。
第一层测评指标有5个纬度和12个指标(见表1)。
第二层测评指标是按供应链分类办法,先将供应链分为功能性属性和结构性属性两种,然后分别列出4个(采购特征、生产特征、配送特征、销售特征)纬度22个测量指标和2个纬度8个测量指标。
第三层指标依同样的方法进行再一次深入分解,最后形成适应性的指标体系(Hartmut Stadtler, Christoph Kilger,2000)。
表1 SCOR模型第一层测评指标面向客户的外部方面面向内部方面可靠性reliability 反应能力responsiveness灵活性flexibility成本Cost资产Assets交付/送达绩效订单履行的提前期供应链反应时间供应链管理总成本先进周转期订单完全履行率生产柔性增值生产效率保证成本供给库存天数订单履行率产品出售成本资产周转次数1 注:供应链运行参考模型(Supply Chain Operations Reference SCOR模型)是由美国供应链协会于1996年推出并已被证明的方法,它的设计基于商业目标、战略、业务流程和技术因素,是一个比较简易方便的行业通用模型。
有文章这样评价该模型,SCOR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流程参考模型,是供应链的诊断工具,它涵盖了所有行业。
它使企业间能够准确地交流供应链问题,客观地评测其性能,确定性能改进的目标,并影响今后供应链管理软件的开发。
流程参考模型通常包括一整套流程定义、测量指标和比较基准,以帮助企业开发流程改进的策略。
SCOR不是第一个流程参考模型,但却是第一个标准的供应链参考模型(姜铁虎,丁叔,2002)。
从文献数量上看,该模型大部分的应用和研究一直受到国外学者的青睐,但是在国内则不尽相同,应用和研究寥寥无几。
资料来源:Hartmut Stadtler, Christoph Kilger,2000后来的学者根据这个参考模型,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如Peter Bolstorff和Robert Rosenbaum(2003)在此基础上,从财务和非财务两个方面,提出了7个绩效衡量纬度,即盈亏报告、资产平衡表、关键绩效指标、员工满意度测量、消费者报告、市场竞争报告、分析师评述,通过运营战略(Operational Strategy)、物流(Material)、业务流(Work)、信息流(Information Flow),逐步实现预期的供应链绩效目标,并就物流绩效提出8个测量指标:收入、储存费用、运输费用、存货价值、准时绩效(on-time performance)、采购与订货期(lead-time)、回流价值(returns profile)。
而Kevin P. WcCormack、William C. Johnson和William T. Walker(2003)则从供应链流程角度在SCOR模型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供应链绩效理论模型,通过实证研究,验证了业务流程导向(Business Process orientation 缩写:BPO)与供应链绩效的相关性。
为了验证理论模型,他们在寻找相关指标时,通过主成份分析在7个BPO成份中筛选出6个流程因子,即流程措施/测量(Process Measure)、流程整理(Process Documentation)、流程岗位(Process Job)、流程结构(Process Structure)、流程价值和信任(Process Values and Beliefs)、流程信息支持(IT support)和4个绩效因子,即业务绩效(Business Performance)、销售时间(Sales Time)、配送绩效(Delivery Performance)、订购期间(Order Lead Time),作为绩效分析的框架。
2、平衡计分卡方法平衡计分卡是由卡普兰和诺顿通过对12家在业绩衡量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的企业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这一成果不断地在后来的研究中得以丰富,他们将其研究结果分为三篇文章分别刊登在1992年-1996年期间的美国《哈佛商业评论》上,1996年又出版了《平衡记分卡:化战略为行动》(王化成,2004)。
这一成熟的战略实施工具并没有离开其评价理论中最初提出的业绩评价核心,即衡量未来业绩的目标和驱动因素指标有四个维度:财务、客户、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
“每一个层面可能需要4~7个不同的指标,企业的平衡记分卡通常有多达25个指标”(卡普兰,诺顿,1996)。
如财务层面有:营业收入、资本报酬率、经济增加值等,客户层面有:客户满意度、客户保持率、客户获得率、客户盈利率等,内部业务流程层面有:创新流程指标和全新经营流程指标,学习与成长层面有:涉及到人的指标有员工满意度、员工保持率、员工培训与技能等,同时还涉及到与人员相关的系统和组织程序方面的具体指标。
这四个层面作为纬度,是绩效衡量的基本框架,每一个行业或产业内的公司主体完全是根据自身的特点,从上到下,或者从下到上相互结合地确定出自己的指标体系。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平衡记分卡问世以来,研究者们对其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大量的应用性研究见诸于公开的出版物中,这些研究在总结实际经验的同时,不断地从微观上升到了宏观战略的探索,这一方法也从早期具体公司行为的企业绩效衡量演变成了一种战略性的衡量工具。
3、标杆法标杆法(Benchmarking Methods)[注]2是将同类对象中最优秀的一家或几家暂时作为标杆(比较对象)并与其进行直接的定量分析比较后寻找不足的方法。
该方法在大量的应用和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它是被应用于绩效衡量中的另一个重要方法(Beamo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