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和验证

合集下载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实践课程,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

药物分析是药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对药物的分析,可以评价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成分,确定其适应症和剂量,保证药物的安全使用。

下面我将重点介绍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一、实验目的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了解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有效成分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 药物质量评价药物质量评价是药物分析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药物的外观、溶解性、熔点、比重等性质的测定,来评价药物的质量。

2. 药物含量分析药物含量分析是药学实验中最常见的实验之一,通过对药物的有效成分含量的测定,来评价药物的质量。

可以采用比色法、化学分析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药物含量分析。

药物稳定性分析是为了评价药物在不同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有效成分的降解情况,可以采用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对药物进行暴露实验,然后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药物稳定性分析。

5. 药物无菌检验药物无菌检验是为了评价药物是否符合无菌标准,可以采用菌培养和菌落计数法进行药物无菌检验。

三、实验思考1. 实验设计在设计实验时,需要考虑到实验操作的可行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实验安全的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实验的条件,合理安排实验步骤。

2. 实验数据处理药物分析中的数据处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算药物的含量、纯度和稳定性等指标,然后进行数据比对和结果分析。

3. 实验结果分析在实验结果分析中,需要对实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并给出合理的结论,判断药物的质量、纯度、稳定性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的设计与思考极其重要,可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药物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今后从事药学研究和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药物的分析方法与验证

药物的分析方法与验证
• (3)对于有机酸的碱金属盐,通常采用水-乙醚双相溶剂,用盐酸滴定液滴 定。如苯甲酸钠的含量测定。
• (4)对于易水解的酯类药物,可采用定量过量加入碱滴定液水解后,用酸 滴定液回滴的剩余滴定法。如氯贝丁酯、阿司匹林片的含量测定。
• 示例: 氯贝丁酯(Clofibrate,降血脂药)的含量测定
• 取本品2 g,精密称定,置锥形瓶中,加中性乙醇(对酚酞指示液显中 性)10mL与酚酞指示液数滴,滴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lmol/L)至显粉红色,再 精密加氢氧化钠滴定液(0.5mol/L)20mL,加热回流1小时至油珠完全消失, 放冷,用新沸过的冷水洗涤冷凝管,洗液并入锥形瓶中,加酚酞指示液数滴, 用盐酸滴定液(0.5mol/L)滴定,并将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每1mL氢 氧化钠滴定液(0.5mol/L)相当于121.4mg的C12H15ClO3。
第二法:测定有机弱酸及其盐类(异维A酸、苄氟噻嗪、环吡酮等)
• 第二法:除另有规定外,精密称取供试品适量 [约消耗碱滴定液(0.1 mol/L)8 mL],加各品种 项下规定的溶剂使溶解,再加规定的指示液 1~2滴,用规定的碱滴定液(0.1 mol/L)滴定。 终点颜色应以电位滴定时的突跃点为准,并将 滴定的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
• 为消除这些酸性物质的干扰,采用两步滴定法:
第一步—中和供试品中的各种酸性杂质,消耗的氢氧化钠量较少,故采用较 稀的碱滴定液(0.1mol/L)
第二步—水解后返滴定,加入定量过量较浓的碱滴定液(0.5mol/L),进行加热 回流1h,以保证水解完全,并可以准确滴定剩余量。
(三)氧化还原滴定法
• 该法是以氧化还原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法,既可直接测定具有氧化性或还 原性的物质,又可间接测定不具有氧化性或还原性的物质。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药物分析旨在对药物的组成和含量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确定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以下是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1. 实验目的:确定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2. 实验方法: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来分析药物中的有效成分,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紫外分光光度法(UV-Vi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等。

根据药物的性质和分析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3. 样品准备:根据分析方法的要求,制备合适的样品。

常见的样品制备方法包括提取、粉碎、溶解等。

4. 方法验证:对所选择的分析方法进行验证,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常用的方法验证指标包括线性范围、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等。

5. 标准曲线建立:通过制备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利用所选择的分析方法测定各浓度下的峰面积或峰高,建立标准曲线。

6. 样品测定:用所选择的分析方法测定样品中的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含量。

7. 结果处理与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计算出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8. 结果评估:根据样品中有效成分的含量,评估药物的质量和疗效。

可以比较样品与标准要求的差异,评估药物的合格性。

9. 结论与总结:根据实验结果和评估结果,得出结论,总结本次实验的主要发现和经验。

1. 实验室条件:根据实验室现有的设备和技术条件,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制备方法。

2. 药物特性:考虑药物的溶解性、稳定性、光稳定性等特性,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制备方法。

3. 实验时间:考虑实验的时间限制,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样品制备方法,确保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

4. 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通过方法验证和标准曲线建立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操作,遵守实验室的安全规定,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与验证药物分析方法是药物研究的重要环节之一,它的开发和验证对于药物的质量控制和治疗效果的保障至关重要。

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和验证需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流程,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是指根据药物的特性和需求,设计出一种可靠、准确、灵敏、重复性好的分析方法。

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需要进行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分析目标:首先需要确定要分析的药物种类、成分及其含量范围等,以及需要达到的分析指标和要求。

2. 确定分析方法:根据药物的化学特性、分子结构等,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如色谱法、质谱法、光谱法等。

3. 优化实验条件:进行实验前,需要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如样品前处理、色谱柱选择、流速和波长等参数的调整等。

4. 确定分析参数: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分析参数,如检测限、定量限、线性范围、精密度和准确度等。

5. 编写操作规程:根据实验结果,编写操作规程,确保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准确性。

二、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是指通过一系列实验,证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预期的分析指标和要求。

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需要遵循以下几个步骤:1. 确定验证参数:根据药物特性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验证参数,如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检测限和定量限等。

2. 进行实验验证:根据操作规程进行实验验证,并记录实验结果。

3. 数据处理:对实验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计算出各项验证参数。

4. 判断结果:根据验证结果,判断该方法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并进行合理解释。

5. 编写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并加以存档。

总之,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和验证是药物研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方法开发和验证出可靠的分析方法,才能保证药物质量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的有效性。

因此,在药物研究中,应高度重视药物分析方法的开发和验证工作。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药物分析 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2. 验证方法
(1) 含量测定
1)基质无(原料药)/可模拟(制剂)
回收率(%)=
测得量 加入量
100
2)基质不可模拟(制剂、中药)
回收率(%)=
测得量 - 本底值 加入量
100
(2) 杂质检查——方法同2)
2. 验证方法(其他方法)
• 可与已知准确度的另一方法的测定结果比较 ——药典标准方法 / 经过验证的方法
• LOD是一种限度检验效能指标, 反映方法的灵敏度
1 直观法
目视法评价的方法: 化学反应 / TLC ——鉴别的显色法; 杂质检查的TLC
2 信噪比法
3 标准偏差/ 标准曲线
显示信号与噪声水平的方法: HPLC ——S/N=3(2) 时的相应浓度或量
其他分析方法: UV-Vis法
LOD 3.3 / S δ空白响应偏差
含量水平
限度(%)
100 % 10 % 1% 0.1%
98~101 95~102 92~105 90~108
0.01 % 10 g/g (ppm) 1 g/g (ppm) 10 g/kg (ppb)
85~110 80~115 75~120 70~125
(二) 精密度
1. 定义 • 同一均匀供试品多次取样测定 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 相对标准偏差(%, RSD);
• 也可由所测定的精密度、线性和专属性推算 ——原料药含量HPLC测定法
3. 数据要求 • 9个测定结果(n=9)
3水平×3样品 • 化药:1 ︰ 0.8、1 ︰ 1、1 ︰ 1.2 • 中药: 1 ︰ 0.5、1︰1、1︰1.5
3. 数据要求
样品中被测成分的含量水平 与回收率限度 要求的关系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综合性药学实验中的药物分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该环节主要是对药物进行一系列物理化学检验,这些检验包括对药物的形态特征、理化性质、杂质、稳定性、含量、纯度等方面的检测,从而为药物的质量控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在实验中药物分析的内容设计与思考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实验目的与要求设计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要求,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进而设计相应的实验流程和分析项目。

需要明确实验中所涉及的药物种类、药物的来源和制备方法等基础信息,对于待检测得药物特性和预期结果,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干扰因素等方面有比较深刻的理解。

2. 实验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是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因此需要根据药物的特性和分析目的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和仪器设备,包括色谱、质谱、红外光谱、紫外分光光度法、滴定法、电化学分析法等等。

3. 实验操作流程设计药物分析的实验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进行比较严谨的实验操作流程设计,包括样品的制备、药物检测的前处理、检测参数的准备和仪器操作等方面。

因此,需要明确每个步骤的精确操作细节,避免实验操作中出现误差和对结果的不利影响。

4. 实验数据处理和结果分析实验数据的处理和结果的分析是实验的重要环节。

药物分析常采用的数据处理工具包括Excel、SPSS等,分析数据的方法则包括平均数、标准偏差、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

同时,对实验结果的合理解释和评估也是不可少的环节。

综合性药学实验中药物分析内容的设计与思考需要综合考虑药物的来源和特性,选择合适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设计合理的实验操作流程和数据处理方法,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最终为药物质量控制提供有力支持。

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与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与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与验证一、引言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与验证是药物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保证药物质量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优化方法和验证方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二、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旨在提高其准确性、灵敏度、选择性和可重复性等指标,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1. 优化实验条件优化实验条件是提高药物分析方法准确性和灵敏度的关键步骤。

在确定药物分析方法时,需要考虑样品的物理化学性质、药物的稳定性和分析仪器的特性等因素。

通过调整温度、pH值、柱温等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分析效果。

2. 优选分离方法药物分析中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色谱分析和电泳分析等。

在优化分离方法时,可以针对不同药物的特性和分子结构选择合适的分离柱和流动相,以达到最佳的分离效果。

3. 优化检测方法药物分析的检测方法直接影响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质谱法和荧光法等。

通过调整检测器的参数和采集条件,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4. 优化数据处理方法数据处理是药物分析方法优化中的关键环节。

合理选择数据处理的算法和参数,可以减小误差、提高信噪比和准确性。

常用的数据处理方法包括基线校正、样品纠正和数据拟合等。

三、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是为了证明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验证过程包括验证方案的确定、实验条件的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和稳定性的评估等。

1. 验证方案的确定验证方案的确定是药物分析方法验证的首要步骤。

验证方案应包括验证目标、验证样品的来源、验证参数的选择和验证实验的流程等。

2. 实验条件的验证验证方法的实验条件包括仪器的准确性、灵敏度、选择性和可重复性等。

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和参比方法,可以对实验条件进行验证,确保方法的有效性。

3. 方法准确性的评估方法的准确性是评估药物分析方法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回收率、准确度和稳定度等。

通过对多次重复实验和与参考方法的对比分析,可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为: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
毛细管凝胶电泳、毛细管等电聚焦、毛细管等
速电泳和毛细管电色谱法。上述这些方法近几
年来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均得到不一样程度应
用。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4页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15页
• 选取何种方法进行体内药品分析为好呢?普通 要依据药品理化性质、结构持征、药品浓度大 小、干扰成份多少、预处理方法、试验目标以 及试验室条件等原因综合起来进行考虑。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9页
1、HPLC法
• HPLC法在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已大大超出其 它分析方法,成为体内药品分析中应用最广泛 技术之一。与GC法相比,它含有以下优点:
• (1)适用范围广,可在室温下进行检测。对于 挥发性低,热稳定性差,分子量大以及离子型和评价
(一)以纯品进行测定
• 取药品或其代谢物纯品适量,按确定方法测 定,求得浓度与测定响应值之间关系,进行线 性范围、最适测定浓度、检测灵敏度、测定最 适 条 件 ( 如 pH 值 、 温 度 、 反 应 时 间 等 ) 等 选 择。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和方法的设计和评价
第21页
(二)空白样品测定
• 取空白生物样品,按确定方法进行处理,测定 空白值(或色谱图)。空白值高低或色谱图情况 将影响到方法灵敏度和专属性,应力争将空白 值降低。在色谱分析中应力争降低体内样品中 内源性杂质峰,对无法消除内源性杂质峰应设 法使其从待测物色谱区域内移开。能否取得良 好样品空白试验结果,是决定测定方法实际可 行性主要步骤,必须设法处理。
• 另外,还有一些含抗生素类药品生物样品,它 们可用微生物方法测定,利用抗生素在琼脂培 养基内扩散作用,比较样品与药品标准品二者 对接种试验菌产生抑菌圈大小,借以测定样品 内抗生素药品浓度。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一、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所要做到的事项新药申报时,药品质量标准中分析方法必须验证;药物生产工艺变更、制剂的组分变更、原分析方法进行修订时,则质量标准分析方法必须进行验证;药物分析检验时药品生产的GMP的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是保证药物分析结果准确性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实现药物分析检测GMP的必然要素。

构成药物分析中的检测方法验证,这要涉及到以下些方面的内容:1、分析方法验证成功的前提条件:(1)仪器已经确认、校正并在有效期内(2)经过培训的人员(3)可靠稳定的对照品(4)可靠稳定的实验试剂(5)确认受试溶液的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无降解。

2、分析方法学验证所要求验证的内容:(1)含量的测定(2)杂质的含量测定(3)药物的定性鉴定(4)药物的含量均匀度测定(5)药物的微生物检测(6)药物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二、验证内容:1、准确度:准确度是指用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真实值或参考值接近的程度,用百分回收率表示。

测定回收率R(recovery)的具体方法可采用加样回收试验法来进行测定。

加样回收试验已准确测定药物含量P的真实样品+已知量A的对照品(或标准品)测定,测定值为M。

数据要求: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高、中、低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2、精密度:(重复性、中间精密度和重现性精密度是指在规定条件下,同一个均匀样品,经多次取样测定所得结果之间的接近程度。

用偏差(d)、标准偏差(SD)、相对标准偏差(RSD)(变异系数,CV)表示。

(1)重复性(repeatability):在相同条件下,由同一个分析人员测定所得结果的精密度;在规定的范围内,至少用9次测定结果评价,如制备三个不同浓度样品各测三次或把被测物浓度当作100%,至少测6次进行评价(2)中间精密度同一实验室,不同时间由不同分析人员用不同设备所得结果的精密度(3)重现性(reproducibility)不同实验室,不同分析人员测定结果的精密度(4)数据要求:需报告SD,RSD和可信限。

新药研发中药物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PPT课件

新药研发中药物分析方法建立与验证PPT课件

10
一、分析方法的选择
体内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
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决定分析方法的首要因素 生物样品中药物或其特定代谢产物的浓度低、样品量少
——难以通过增加取样量提高方法灵敏度 ——通过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适应样品分析需求
2021/3/20
11
二、分析方法的建立
分析方法建立之前 查阅文献资料——充分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动力学过程,使所
标准曲线——用模拟生物样品建立 ——线性范围(不包括零点)应能覆盖全部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不能使用外推的方法求算未知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建立标准曲线所使用的模拟生物样品
——应使用与待测的含药生物样品相同的生物基质液的浓度范围
至少含5~9个浓度点(不包括零点,即空白) ——可覆盖全部待测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浓度
2021/3/20
15
2. 空白生物基质试验
空白生物基质 (blank biological matrix) ——如空白血浆
考察目标 ——生物基质中内源性物质对测定的干扰(方法特异性)
——在待测药物(或特定的活性代谢物、内标物质等)的“信号窗” (信号附近的有限范围)内不应出现内源性物质信号
2021/3/20
2021/3/20
3
一、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体内存在状况
准确测定生物样品中的药物或其特定代谢物 ——预处理——待测物从结合物或缀合物中释放
选择样品预处理方法——首先应考虑 ——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存在状况 ——药物在生物体内的生物转化(代谢)途径
2021/3/20
4
(一)待测药物的理化性质
—— 使各物质具有足够的方法灵敏度(LOQ)
良好的色谱参数(n、R、T)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的方法学验证是指针对某一特定的分析方法,通过一系列的实验验证其可行性、准确性、精密度、重复性、稳定性、线性范围、灵敏度、特异性、精确度等性能指标,确保该方法符合要求。

常见的方法学验证包括以下方面:
1.线性范围:检验药物浓度与信号响应之间的线性关系,通常需要使用多个浓度水平进行验证。

2.准确度:准确度是指药物分析方法在测量结果中接近真实值的程度。

比如通过添加标准品或对标,验证测量结果与标准值之间的误差。

3.精密度:精密度指药物分析方法的测量结果在重复性试验中的一致性。

通常使用多次测量同一样品,计算其相对标准偏差(RSD)或方差。

4.稳定性:稳定性是指药物分析方法在一定时间内,分析结果的变异程度。

通常通过长时间存储、变温、光照等实验验证。

5.特异性:特异性是指药物分析方法针对目标分析物的选择性。

通常需要验证该方法能否识别和测量其他可能存在的干扰物质或杂质。

6.检测限和定量限:检测限是指药物分析方法中能够被检测到的最低限度,定量限是指能够准确测量药物浓度的最低限度。

7.精确度:精确度是指药物分析方法在测量结果中的一致性。

通常通过同一样品在不同条件下进行测量,比较测量结果的一致性。

在药物分析中,以上方法学验证通常需要符合某些国际标准或药典规定,如美国药典、欧洲药典、日本药典等。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指的是对药物分析方法学进行验证,以确认其具有可靠性、精确性和准确性等质量特征的过程。

该过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 确定验证目标和既定准则:包括确定药物分析方法的目标、参数、特性以及有效性、准确性等的既定标准。

2. 设计验证方案:根据既定标准,设计验证方案,确定验证的样品、测试条件、测试参数等。

3. 进行验证实验:根据验证方案,进行验证实验,记录数据,以确定药物分析方法的性能能否符合既定标准。

4. 分析和评价结果:对比验证数据和既定标准,评价药物分析方法的可靠性、精确性和准确性等质量特征。

5. 确定结论和建议:根据分析和评价结果,给出结论和建议,确定药物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适用性和可信度。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是保障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重要手段,其结果能够提供对药品质量的保障,对药品生产和使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分析方法的方法学验证一、方法验证1.准确度该指标主要是通过回收率来反映。

验证时一般要求分别配制浓度为80%、100%和120%的供试品溶液各三份,分别测定其含量,将实测值与理论值比较,计算回收率。

可接受的标准为:各浓度下的平均回收率均应在98.0%-102.0%之间,9个回收率数据的相对标准差(RSd)应不大于2.0%。

2.线性线性一般通过线性回归方程的形式来表示。

具体的验证方法为:在80%至120%的浓度范围内配制6份浓度不同的供试液,分别测定其主峰的面积,计算相应的含量。

以含量为横坐标(X),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行线性回归分析。

可接受的标准为:回归线的相关系数(R)不得小于0.998,Y轴截距应在100%响应值的2%以内,响应因子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3.精密度1)重复性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由一个分析人员在尽可能相同的条件下进行测试,所得6份供试液含量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2)中间精密度配制6份相同浓度的供试品溶液,分别由两个分析人员使用不同的仪器与试剂进行测试,所得12个含量数据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4.专属性可接受的标准为:空白对照应无干扰,主成分与各有关物质应能完全分离,分离度不得小于2.0。

以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纯度分析时,主峰的纯度因子应大于980。

5.检测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3。

6.定量限主峰与噪音峰信号的强度比应不得小于10。

另外,配制6份最低定量限浓度的溶液,所测6份溶液主峰的保留时间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7.耐用性分别考察流动相比例变化±5%、流动相pH值变化±0.2、柱温变化±5℃、流速相对值变化±20%时,仪器色谱行为的变化,每个条件下各测试两次。

可接受的标准为:主峰的拖尾因子不得大于2.0,主峰与杂质峰必须达到基线分离;各条件下的含量数据(n=6)的相对标准差应不大于2.0%。

药物分析方法优化与验证研究

药物分析方法优化与验证研究

药物分析方法优化与验证研究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与验证是药物研究与开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准确、可靠的分析方法对于确定药物的质量、纯度和安全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讨论药物分析方法的优化与验证,包括方法优化以提高灵敏度和选择性、方法验证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药物分析方法优化1. 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灵敏度是衡量分析方法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优化分析条件、改善仪器设备和样品前处理等方法,可以提高分析方法的灵敏度。

例如,使用较高灵敏度的检测器、优化柱温和流速,增加样品对分析物的含量等。

此外,合理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如固相萃取、液液萃取等也可以提高方法的灵敏度。

2. 提高分析方法的选择性选择性是指分析方法能够准确且专属地测量目标化合物,并能与其他化合物区分开来。

在方法优化中,应采用适当的选择性技术,如使用具有吸附、化学反应、色谱分离等特性的固相材料,以准确确定目标化合物的存在并排除干扰物质的干扰。

3. 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样品前处理是药物分析方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通过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如提取、净化和浓缩等步骤,可以提高样品的纯度和测量的准确性。

合适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去除杂质,降低分析方法的背景噪声,提高下游测量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二、药物分析方法验证1. 确定分析方法的准确性药物分析方法的准确性是指方法测定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接近程度。

验证过程中,可以通过构建标准曲线、测定内部标准物质、对比测定结果等方法来评估方法的准确性。

同时,需要考虑方法的回收率、精密度、线性范围等参数,以评估方法在分析样品中的准确性。

2. 确定分析方法的可靠性药物分析方法的可靠性是指方法能够在不同实验条件下得到一致的结果。

为了评估方法的可靠性,验证过程中应进行重复性试验,即通过多次独立测定同一样品来评估方法的精密度和稳定性。

此外,还可以进行不同实验室之间的比对试验,以确定方法的可重复性和可复现性。

3. 确定分析方法的灵敏度灵敏度是指分析方法能够检测的最低浓度或最低量的目标化合物。

药品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分析方法验证

药品分析方法验证药品分析方法验证是确保药品分析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和合法性的一系列过程。

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的目的是验证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并检查分析方法是否满足要求,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药品分析方法验证的步骤通常包括下列几个方面:1. 目标和要求的确定:首先确定需要验证的分析方法的目标和要求,明确验证的目的是什么,要验证的参数是什么,例如准确度、精密度、线性范围、灵敏度等。

2. 文献调研:对已有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搜集和分析,了解和评估方法的基本原理、应用范围和验证方法,这有助于确定验证的方法和参考样品的选择。

3. 方法的选择:根据目标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可以根据药品特性和已有文献中的建议进行选择,例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要注意方法的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

4. 方法开发和优化:基于文献调研结果和实际的分析需求,对选择的方法进行开发和优化。

包括试剂的选择、仪器参数的优化、样品前处理方法的选择等。

5. 样品的准备和处理:根据方法要求,对参考样品进行准备和处理。

样品来源应该是可靠的,并按照一定的规范进行标识、保存和分装,以免造成样品的损坏或交叉污染。

6. 精密度和重复性的评价:通过重复测定参考样品,评价方法的精密度和重复性。

通常采用平行实验、中间实验、再现性实验等方法,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价精密度。

7. 准确度的评价:通过与参考方法进行比较,评价方法的准确度。

可以利用外部标准品进行对照测试,计算准确度限界(recovery)来评价方法的准确度。

8. 线性范围和灵敏度的评价:通过测试不同浓度的标准品,评价方法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根据测试结果计算相关系数、回归方程等指标来评价方法的线性范围和灵敏度。

9. 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设备:根据分析方法的验证结果,选择适合的仪器和设备。

仪器和设备应符合标准规范,并经过校准和验证。

10. 编写验证报告:根据验证结果编写验证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药物分析中的有效数字 一、有效数字 (一)定义:分析中,实际能测量到的数字。
根据测定方法和使用仪器的准确程度来确定,只有最
后一位欠准,欠准度为±1。
例: 电子分析天平读数0.3526 滴定管体积读数22.25
2、有效位数确定 (1)0在数据中位置不同,作用不同。
例:1.002---4位,0.0980---3位,2.0×103---2位
第三章 药物分析方法的设计和验证 第一节 药物分析方法的分类和设计 一、分类
常量分析(0.1~1g或10~100mL)
按取样量分
半微量 (10~100mg或1~10mL)
微量分析 微量 (0.1~10mg或10uL~1mL)
超微量(<0.1mg或10uL)
按测定原理与操作方法 分
重量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 滴定或容量分析法
一、误差及其分类 (一)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
(二)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1、系统误 差
(1)方法误差
解决方法
(2)仪器和试剂误差 (3)操作误差
对照或空白试验 校正仪器
2、随机误差-----多次平行测定
3、测量结果检验-----方差分析 (t检验、G检验、F检验)
一、准确度和精密度 (一)准确度(Accuracy)
50.11.45 0.281 50.11.4 0.3 51.8
(二)乘除法 以有效数字最少的那个测量值为准(相对误差最大)。
例:0.231× 20.24÷3.2=14.9618 ≈15
三、药物含量测定结果的表达法
测量结果的有效数字的保留取决于仪器的精确度和要求。一 般滴定和重量分析取4位有效数字;仪器分析取3 位有效数字。
实例分析
苯溴马隆
1、非水酸量法------------弱酸性药物 2、紫外分光光度法----药物结构中有共轭体系且吸光系数大 3、三氯化铁比色法------药物结构中有酚羟基结构 4、HPLC-UV-----成分较多且相互影响且紫外吸收的药物 5、TLC------------药物中杂质限度检查
小结:最佳方法------测定的目的与对象
(2)平均偏差
n
xi x d i1
n
(3)相对平均偏差(Relative average deviation)
Rd d 100% x
(4)标准偏差(standard
deviation)
2
S
xi x
n 1
(5)相对标准偏差(RSD or CV)
RSD S 100% x
(三)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四)应考虑干扰物质的影响 干扰物存在-------选择分离方法(TLC、HPLC)
合适测定方法 方法选择考虑因素
结论
结构性质 含量 干扰物 现有设备 测定技术 测定要求
(准确度、专属性、灵敏度、时效)
测定成本
验证内容
第二节 药物分析方法的验证 准确度(accuracy) 精密度(precision) (重复性、中间精密度、重现性) 专属性(specificity)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 定量限(limit of quantitation,LOQ) 线性(linearity) 范围(quantitation range) 耐用性(ruggedness)
(2)数据中的倍数或分数,可视为无限多位有效数 字 例 2.53÷3 +11.352 ÷2 ------3和2
(3)pH、logK等数值的有效位数取决于小数部分数 字的位数。
例 pH=3.02-------2位
(4)若数值的首位大于8,有效位数可多取一位。 例:9.48----4位
二、运算规则 (一)加减法 以小数点后位数最少的数据为准(误差最大)。
(1)重复性
同室同人同仪器对同样品的某物理量重复测定的 结果相互接近程度。
(2)中间精密度 同室不同人、不同设备、不同时间对同一样品的某
一物理量重复测定结果的精密度。
(3)重现性 不同人不同室不同仪器对同样品的某物理量测定
结果的精密度。
三、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关系
精密度是准确度的保证。测量值的准确度表示测量结 果的正确性;测量值的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的重现性、 重复性。
原料药含量测定----非水酸量法 制剂含量或溶出度检查----UV 杂质检查或鉴别----TLC 赋形剂干扰-----LC
(三)应与测定的具体要求相适应 1、成品分析或仲裁分析-----------准确度要求高 2、中间体分析或环境分析--------快速简便 3、微量分析或痕量分析-----------灵敏度要求高
仪器分析法
原料药含 干燥失重、 量测定 灼炽残渣
检查
制剂含量
溶出度或均匀 度检查
Rd千分之几
Rd百分之几
实例:配位滴定法测定复方氢氧化铝片中铝、镁
问题:还可选用哪种方法?
(二)应考虑被测组分性质 被测组分性质
测定方法
常用原则: ⑴纯度高样品-----容量分析法 ①酸或碱性------酸碱滴定法 ②氧化性或还原性----氧化还原滴定法 ③金属阳离子-----配位滴定法 ④卤素阴离子----银量法 ⑵复杂样品----色谱法 ①有一定挥发性-----GC ②非挥发性------LC,TLC
(mC+nR—CmRn) 吸收(UV,IR,AA,NMR)


发射(荧光,火焰)

质谱

旋光

折光
器 色谱分析 -----LC,GC,TLC,CE 分
析 电化学分析-----电位、电流 法
热分析----TGA,DTA,DSC
二、分析方法选择原则Leabharlann (一)应与被测组分的含量相适应
常量组分
微量组分
容量法 重量法
1、定义 表示分析结果与真实值的接近程度。
用绝对误差或相对误差表示. 2、评价方法 加样回收率(相对误差)衡量
R
回收值(测定值) 加样值
100%
(二)精密度(precision)
1、定义:平行测量的各次测量值(实验值)之间互 相接近程度。
2、评价方法
(1)偏差(deviation) d xi 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