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教育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问题情境:创设问题,如“二氧化碳为什么能灭火?”“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是什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
2.通过问题驱动,让学生自主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小结的实施:本节课通过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和化学性质,使得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活动来检查自己对二氧化碳知识的掌握程度。这种作业小结的实施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反思能力。
2.学生自我评价,检查对二氧化碳知识的掌握程度。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
四、教学实践
1.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2.设计实验情境,让学生感受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应用。
4.组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包括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大等。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如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生活中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保鲜、灭火等。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二氧化碳在农业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应用。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等思维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内在动力。
2.通过二氧化碳的应用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实践意识。价习惯。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性评价,注重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的全面发展。
4.结合评价结果,给予学生针对性的反馈,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存在,如火山喷发、碳酸饮料等,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的普遍性。
3.介绍二氧化碳的应用领域,如灭火、植物光合作用等,让学生认识到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操作,鼓励他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2.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讨论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背后的原因,如二氧化碳为什么能溶解于水?二氧化碳与碱反应的原理是什么?
3.培养学生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积极的学习态度,养成他们勤奋、思考、创新的品质。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存在,如火山喷发、碳酸饮料等,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普遍性。
2.通过实验现象,如二氧化碳的溶解实验、与水的反应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二氧化碳的性质。
3.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如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植物光合作用等,让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的应用价值。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教案
6.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
在课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查找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手段:通过播放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应用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用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小组汇报:各小组代表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情况,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
(四)反思与评价
1.学生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收获和不足,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2.同伴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学习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2.生活实例引入:以碳酸饮料为例,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3.实验现象展示:通过演示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如二氧化碳使石灰水变浑浊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讲授新知
1.引导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等。
4.注重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播放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实验探究:引导学生进行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课堂优秀教学案例
2.教师总结:汽水中的气泡主要是二氧化碳,今天我们将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了解它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如无色无味、密度大于空气、不支持燃烧等。
2.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解释为什么澄清的石灰水会变浑浊。
3.教师讲解二氧化碳的来源和排放途径,引导学生认识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如温室效应等。
4.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通过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环保方面的责任和使。
3.培养学生具有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勇于创新。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在小组内,学生共同完成实验、讨论问题、总结性质等任务。小组合作能有效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同时,教师应关注每个小组的进展,适时给予指导,确保小组合作的有效性。
(四)反思与评价
反思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本节课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帮助他们巩固知识,提高认识。同时,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学习效果。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等。通过反思与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二氧化碳现象为导入,如碳酸饮料、灭火器等,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无处不在。
2.设计实验现象,如“二氧化碳吹灭蜡烛”、“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3.创设生活情境,如温室效应、化石燃料等,引导学生关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4.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资源,丰富教学手段,增强课堂趣味性。
2.问题导向:通过提出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促进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的提升。这种教学策略能够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探索和发现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小组合作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其影响。
4.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主动求知的精神,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系统整理。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的主题是“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性质》”,我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深入研究了本节课的内容,并结合学科特点和课程主要内容,制定了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在案例中,我以实际生活中的情景为导入,让学生感受到二氧化碳的存在和重要性。通过设计实验和观察现象,引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使其能够自主发现和总结二氧化碳的特点。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全国优质课获奖案例)
《二氧化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
2.能利用二氧化碳的性质对生活中某些现象加以解释。
(二)过程与方法1.加深对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的认识。
2.感受对比、归纳等科学方法在化学探究过程中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进一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体验合作与交流的乐趣。
3.通过走进三个情境,感受化学在改善人类生活与环境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
二、学生情况了解:学生通过小学科学、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已经对二氧化碳有所了解,比如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能供给呼吸等;在日常生活中,学并不陌生,知道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知道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
生对CO2三、重点:(1)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2)CO的性质以及与生活的联系2的相关性质。
四、难点: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同学之间交流讨论、分析得出CO2五、设计思路:化学来源于生活,本课题设计思想是从生活中的文化娱乐、常见碳酸饮料、城市环境三个角度让学生体会二氧化碳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生活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感受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生活之中,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自主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相关性质。
随着学习的深入,利用生活与化学知识的完美融合,不断激发兴趣、挖掘潜能,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式,增强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愿望。
六、设计流程:情境一:舞台云雾效果舞台云雾效果引入干冰,明确干冰即固态二氧化碳,进一步通过探究得出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质,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适时的引导,由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来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等性质。
情境二:碳酸饮料通过了解碳酸饮料中的食品添加剂是二氧化碳,以及碳酸饮料的部分生产流程等信息,引导学生探究碳酸饮料生产中隐含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自主探究得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的性质。
情境三:绿色植物通过图片展示,引入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对改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所起的作用,激发学生挖掘与二氧化碳相关的更多的知识,认识到利用化学知识改变环境、改变世界的必要性。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
“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一〕相关内容在教科书体系中的意义、地位和作用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课程中另一个需要重点学习的物质,其重要性和学习价值并不逊于氧气。
二氧化碳是酸性氧化物的代表物,与氧气相比化学性质更为简单,可以与水反响生成碳酸,可以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发生反响,二氧化碳的学习丰富了学生了解的物质类别和物质间的反响关系。
酸和碱是初中阶段要求的基于物质类别生疏的物质,因此,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后期,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生疏不会局限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钙的一两个反响中,可能进展到二氧化碳能与碱这一类物质发生反响,不过不要求推断反响产物。
二氧化碳对于动植物的生存、生长具有重要意义,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效应、碳排放等环境问题中的焦点物质。
另外,作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二氧化碳又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的重要结点,因此合理使用二氧化碳,有效把握二氧化碳的生成和转化,是化学科学界重要的争辩课题,也是学生们应当有意识的主动关注的问题。
〔二〕教科书对相关内容的处理1.内容选取各版本教材的二氧化碳性质这局部教学都包括:二氧化碳的色、味、态,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不支持燃烧、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内容。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二氧化碳的性质在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 中,其标题和教学内容见以下图。
图2-2- 1 教科书中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内容2.组织特点不同版本教材安排二氧化碳的位置不同,选取二氧化碳教学的突破点和侧重点也就不同,发挥的教学价值功能也就不同。
上教版教材将二氧化碳与空气、氧气安排在同一章中,二氧化碳的学习过程是对学习氧气时从物理性质到化学性质的思路的应用,也是对从氧气学习中形成的气体制备的思路方法的迁移应用。
另外,将二氧化碳与氧气一起安排在初中化学课程的其次章,在分子、原子、元素、质量守恒定律等概念原理学习前学生接触了更多的物质、更多的反响,使概念原理学习的例证更丰富。
给学生一个轻松和谐的舞台——《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
给 学
生 一 个 轻 松
和 谐
的 舞
台
《 氧 化 碳 的 性 质 》 学案例 二 教
龚 玉珍
( 京市九龙中学 , 苏 南京 南 江
一
203 ) 10 5
、
引 言
化 学课 程标 准将 科 学 探 究 作 为 课 程 改 革 的 突 破 口,倡 导 以科 学探 究 为主 的多 样 化 学 习 方 式 。实 验 探 究 能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造性 思 维 , 发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 升 学 生 的 能 力 。 如 何 发 激 提 挥 学生 在 学 习 过 程 中 的 主 动性 、 极 性 和 创 造 性 , 被 动 学 习 积 变 为 主动 参 与 ? 何 使 教 师 由 知识 的传 授 者 、 输 者 转 变 为 学 生 如 灌 主 动学 习 的组 织 者 、 导 者 和促 进 者 ? 指 我认 为 教 师 应 改 变 传 统 的 实验 教 学 模 式 。 切 以学 生 的发 展 为 本 。在 教 学 活 动 中教 师 一 要 为学 生 创 造 一 个 轻 松 和 谐 的 舞 台 。让 学 生 积极 投入 到探 究 活 动 中去 ,给 他 们 展 示 自我 的 机会 。 在设 计 和选 择 教 学 策 略 时 . 师必 须 重 视 和 加 强 探 究 式 教 学 活 动 , 书本 中 的 一些 验 教 将 证 性 实 验 改 成探 究性 实 验 。 对 于 二 氧化 碳 的 溶解 性 .在教 学 时 大 多 数 老 师都 是把 书 上 的实 验 验 证一 下 , 出 一个 结 论 : 氧化 碳 能 够 溶 于 水 。《 得 二 南 京 市 初 中化 学 教学 建 议 》 求 教 师 深 度 解 读 教 材 , 造 性 地 使 要 创 用 教 材 , 分 挖 掘 教 材 中 的教 育 功 能 和 价 值 。 师 要 对 教材 中 充 教 各栏 目, : 如 课后 习题 、 论 、 片 、 表 等 的 设 计 目的 、 求 和 讨 图 图 要 功 能 作 精 细 的分 析 和刻 意 的揣 摩 ,否 则 教 材 中潜 在 的教 育 意 义 和价 值 就会 被 忽 略 . 以 我 把教 材P 2 页 的 习 题4 计 了 以 所 10 设 下 的教 学 片 断 二 、 例 部 分 实 录 案 师 :把 一瓶 雪 碧 饮 料 放 在 讲 台上 )二 氧 化 碳 气 体 能 溶 于 ( 水吗? 生 : 溶 于 水 , 瓶 饮 料 中就 溶 有 二 氧 化 碳 。 能 这 师 : 要 留 心 , 饮 料 也 能 喝 出学 问 , 决 化 学 问题 。 们 只 喝 解 你 能 够 利 用 所 提 供 的用 品设 计 实 验 来 证 明 二 氧 化 碳 溶 于 水 吗 ? 把 你 的设 计 方 案 用 图 示 或 文字 表 示 在 每 组 的 小 白板 上 。 ( 供 的 用 品 ) 装满 二 氧 化碳 的集 气瓶 , 满 二 氧 化 碳 的 提 : 装 软 塑 料 瓶 , 碧一 瓶 , 清 的石 灰 水 , 管 , 槽 , 。 雪 澄 试 水 水 生 思考 . 小组 讨 论 生t取软塑料瓶加入一定 量的水 , 荡 , 塑料瓶变瘪 . : 振 软 说 明 二 氧化 碳 溶 于 水 , 为二 氧化 碳 溶 于水 . 得 瓶 内的 压 强 因 使 减 小 , 以 瓶子 变瘪 。 所 师 : 位 同学 很 好 . 有 心 . 联 系 测 定 空 气 中氧 气 含 量 这 很 他 的 原理 , 果能 成 功 , 定 是 一 个 很 有 趣 的 设计 。 如 一 生 2 向盛 有 二 氧 化 碳 的集 气 瓶 中倒 入 一 定 量 的 水 . 上 : 盖 玻 璃 片 充 分 振 荡 , 手 试 试玻 璃 片是 否 容 易 拿 开 。 用 生 3 向盛 有 二 氧 化 碳 的集 气 瓶 中倒 入 一 定 量 的水 , 上 : 盖 玻 璃 片 充 分 振荡 , 集 气 瓶倒 置 , 玻 璃 片是 否 掉 下 来 。 将 看 生 点 头 同意 。 生4: 充 满 二 氧 化 碳 的集 气 瓶 倒 扣 于 水 中 , 察 集 气 瓶 将 观
初中co2教案
初中co2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及用途。
2. 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酒精灯、石灰水、集气瓶等。
2. 实验试剂:大理石或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气体有哪些?2. 学生回答: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
3. 教师总结: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二氧化碳这种气体。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5分钟)1. 实验室制法1.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制取二氧化碳?1.2 教师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1.3 学生动手操作:根据教师的演示,自己尝试制取二氧化碳。
2. 实验现象2.1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过程中有哪些现象?2.2 学生回答:固体大理石或石灰石消失,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3. 化学反应方程式3.1 学生写出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3.2 教师点评并讲解方程式。
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10分钟)1.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哪些?1.1 学生回答: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2. 实验验证2.1 学生动手操作:用集气瓶收集二氧化碳,观察其密度。
2.2 学生观察:二氧化碳是否溶于水?四、二氧化碳的用途(10分钟)1. 学生思考: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1.1 学生回答:灭火、化工原料、植物光合作用等。
2. 教师总结:二氧化碳在工业、农业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用途。
2. 教师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用途。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氧化碳性质教学案例
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在学习物质二氧化碳性质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应用燃烧中的化学现象和气体密度的知识,学习作出科学假说和进行科学思维的方法,老师对课堂设计中的一个二氧化碳性质研究实验进行拓展性研究,向学生提出如下一个问题:放在同一平面上的两支蜡烛,一高一低,点燃以后,用透明塑料罩罩在蜡烛上,问哪一支蜡烛先熄灭(右图)。
问题提出以后,学生们反应热烈。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低的蜡烛先熄灭。
老师没有问这些学生为什么认为低的先熄灭,而是问有没有学生认为高的蜡烛先熄灭。
只见某学生举起手来,说:“高的蜡烛先熄灭。
”话音未落,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就争论起来(此处将持有两种不同意见的学生分别称为高灭组和低灭组)。
老师说,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判断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为了证明自己提出的猜想是正确的,学生们开始实验。
实验的结果是高的蜡烛先熄灭了。
绝大多数低灭组的学生对实验的结果感到十分惊讶,为什么我们的判断错了?老师组织学生对为什么高的蜡烛先灭这一问题展开了讨论。
低灭组的学生说,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这是我们作出判断的出发点,燃烧的蜡烛会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气体要下沉,由此我们只能得到低的蜡烛先灭的结论。
错在哪里呢?关键的问题在于二氧化碳气体究竟是上升还是下降?低灭组的学生拿出了证据,他们翻开了有关气体密度的表格,上面写着的数据是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大。
老师引导学生阅读密度表,请学生看看表上的说明,学生们发现,表上注明了温度条件。
通过讨论,学生们了解了蜡烛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温度比周围空气温度要高许多,由此学生们得到了统一认识的答案。
就在此时,有一位学生提出了另一问题:罩子的大小和蜡烛高低的程度是否影响问题的答案老师在全体学生面前表扬了这位学生,确实这一问题的答案不是惟一的,请学生们课后再做进一步的探究和讨论。
案例评析这是一个小型的探究活动,需要的器材很容易解决,实验的难度也不高,但能够很好地体现科学探究的特征,整个探究活动围绕问题展开,重点在启迪学生领会如何提出猜想和假设,以及如何对收集的证据进行批判性思考。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方法和性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强调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总结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方案,制取二氧化碳并观察其性质。
2.演示二氧化碳的制取实验,讲解实验步骤、注意事项和操作技巧。
3.介绍二氧化碳的性质,如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等。
4.利用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引导学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如灭火器的原理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疑问。
2.引导学生针对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进行探究,提出改进实验方案。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等,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提问:“你们听说过二氧化碳吗?它有哪些性质和用途?”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
3.宣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讲授新知
1.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原理,如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等。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2.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化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问题导向
1.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碳的制取原理和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教学中,本案例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主线,通过实验、讨论、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感受到化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通过学习,学生能够了解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掌握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5.知识应用: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力,使化学知识真正为生活服务。
2.实验验证:本节课识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环保意识:本节课强调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例如:“二氧化碳是什么?它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2.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思考并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共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二氧化碳知识,分析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问题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4.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他们能够在没有教师指导的情况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通用14篇)
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通用14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二氧化碳制取研究教学设计(通用14篇)教学计划不仅是教师的一种工作规划,也是学生学习的规划,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案例
《二氧化碳性质》的教学案例【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以教师现场开启一瓶可乐时出现大量气泡这一现象引入课题,分外的增添了几分乐趣和兴致,加强化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让学生从品“可乐” 出发去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轻松自然,引人入胜。
为突出二氧化碳化学性质这一重点,课堂通过学生自主合作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渗透性质决定用途的学习思想。
为了突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这一难点,我充分利用学生做二氧化碳溶解性的实验成果进行再探究,把教材中的四个验证性实验细化为三个步骤,即“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了吗?”“反应生成了什么物质”?“碳酸有什么性质?” ,引导学生通过进行猜想、设计实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等步骤进行探究,适当调整了教材上的操作顺序,加强了现象对比,探究过程和结果更易让学生接受。
二氧化碳能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这一知识点同学们并不陌生,实验操作的方法也知道一些,在讲解这一知识点时,我采用了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手上的器材和药品,自己设计多个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充分锻炼了学生的设计实验以及动手实验的能力,真正做到了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特点,把新课程的指导思想应用在情景创设一科学探究一概括整合T拓展运用等教学环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②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①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和归纳;②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培养语言表达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让学生认识掌握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教学方法】采用“引导一一探究”的教学模式和学生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在多媒体辅助下,通过情景创设-科学探究一概括整合一拓展运用等环节,促成知识、技能和价值观的形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课堂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设计小组合作任务,如共同完成二氧化碳实验报告、共同探讨二氧化碳的应用等,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课堂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课为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第六单元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1、二氧化碳性质探究。二氧化碳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种常见的气体,又具有独特的化学性质。在本节课中,学生需要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掌握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及其验证方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人性化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1.课堂结束前,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存在的疑问。
2.学生互相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课堂氛围的营造,以亲切的语言、鼓励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放松心情,积极参与课堂。同时,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需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讲授新知
1.物理性质: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通过实验和现象讲解二氧化碳的特殊性质。
人教版九年级上6.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全国优质课获奖)
(二)讲授新知
1.介绍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药品和装置,如稀盐酸、大理石或石灰石、长颈漏斗等,让学生了解实验原理和实验材料的选择依据。
2.讲解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和实验操作步骤,如如何将药品放入长颈漏斗、如何控制滴加速度等,让学生掌握实验操作要领。
3.注重小组成员的平等参与,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对小组合作过程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完成合作任务。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的能力。
2.设计评价指标,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
3.总结小组讨论中的亮点和不足,鼓励学生在下一次活动中改进。
4.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给予积极的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五)作业小结
1.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报告,总结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2.鼓励学生进行家庭小实验,如利用家中物品制取二氧化碳,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了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探究意识。这样的问题导向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独立思考、寻找解决办法。
3.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划分学习小组,设计小组讨论和合作任务,让学生在讨论中交流思想、分享经验,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同时,注重小组成员的平等参与,鼓励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样的小组合作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分享、交流和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制备二氧化碳气体。
[设问]用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气体已经集满?
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它的颜色、状态。另外,我们请一个同学上来闻一下它的气味,并将结果告诉同学们。(强调:闻气味的注意事项)
学生主动参与探究
[回答]无色、无味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证明二氧化碳已满。
[归纳整理,巩固基础]
[小结]我们来总结一下本节课所学的二氧化碳的性质。(结合板书总结)
学生倾听
鼓励学生,让学生对学好化学充满信心。
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教学案例
———————————————————————————————— 作者:
———————————————————————————————— 日期:
ﻩ
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案例
“二氧化碳性质探究”教学设计
北戴河三中雷慧菊
一、课前准备
【教材分析】
二氧化碳是在继氧气之后的另一非常重要的气体。二氧化碳的密度、固体干冰等物理性质;二氧化碳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的原理等,这些知识和自然界的生命活动、日常生活都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本节课通过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本节课重在帮助学生形成研究物质的方法,探究物质的性质。在学生形成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步步引导,层层揭秘
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由被动变为主动。
[实验3]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塞,振荡。观察现象并分析。(请一位学生做实验,老师在一旁指导协助)
学生认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塑料瓶变瘪。
[分析]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指导学生实验)
[讲述]通过实验证明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不是二氧化碳,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性物质使它变红的,这种新物质就是碳酸。
[板书]
化学性质: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CO2+ H2O == H2CO3
碳酸不稳定
H2CO3== CO2↑+ H2O
[回答]想
[观察感受]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教学设计】
[1]在教材处理上:教材把二氧化碳的性质、制法、用途都放到了一起,如果分成两部分(性质和用途为第一部分,制法为第二部分)会更好一些。
[2]在教学方法上:二氧化碳是学生熟悉的物质,生物课也学过它的某些知识。可以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师生共同学习讨论,研究的情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本节活动简单易行,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同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吸引力。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实验探究、增强体验、探索新知增强学生析。(教师演示)
[追问]二氧化碳烧着了吗?由以上现象又能说明什么呢?
学生细心观察,记录实验现象。
[回答]点燃的蜡烛自下而上依次熄灭
[相互讨论、形成结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探究,体会探究乐趣,增强学习化学的自信。
[归纳小结物理性质]
[设问]根据实验1、2、3请大家总结一下,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板书] 一、物理性质: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板书] 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既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
学生总结前三个实验的分析结果,自己归纳出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填写探究报告。
[板书]
化学性质:3、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活动]请一位同学,用塑料管向盛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
学生观察现象并填写探究报告。
[过渡]到此为止,我们已经揭开了二氧化碳很多秘密,将来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继续研究二氧化碳不为人知的秘密,为我们人类能更好的利用二氧化碳开创先河。愿大家都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
【重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难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用具】酒精灯、火柴、烧杯、启谱发生器、集气瓶、塑料瓶、蜡烛、试管、试管夹、试管架、滴管
谜语引入
二氧化碳的性质
探究活动
归纳二氧化碳物理、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的用途
性质决定用途
【教学流程】
二、课堂教学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有一种物质,农民伯伯说它是“植物粮食”;消防官兵赞美它是“灭火先锋”;建筑师们却称它为“粉刷匠”;环境学家却指责它是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你们猜这种物质是什么呢?
[活动]请一位同学,向另一支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中滴加蒸馏水,看看会有什么变化?
再向第三只试管中加入实验3塑料瓶中溶有CO2的水,观察现象。
在酒精灯上加热第三只试管,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现象并填写探究报告。
给学生更多的实验机会,让学生充分体会探究的乐趣,同时,也学习作对比实验的探究方法。
[实验4]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中吹气,观察现象并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用途,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并且会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和方法:结合实验和同学们的日常生活经验,对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探究,体现科学探究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使学生形成“科学是一把双刃剑”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通过网络查询有关二氧化碳的内容,却发现相关的查询结果竟然约有4,220,000条!CO2为什么会受到如此的关注呢?物质的用途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性质决定的,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究CO2的性质。
[板书]二氧化碳的性质探究
充分调动学生兴趣。
思考、回答: 二氧化碳
谜语导课,隐含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避免了一开始就介绍理论知识可能会给学生学习带来的不利情绪。
[过渡]看来,二氧化碳的秘密还真不少,同学们想知道二氧化碳的更多秘密吗?
[讲述]在揭密之前,我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新朋友,这位朋友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层次的了解二氧化碳,它就是人称“小变色龙”的紫色石蕊,一遇到酸这条“龙”就变成了红色。
[演示]取一支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向试管中滴入几滴醋酸,请学生观察现象。(教师引导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