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不同埋藏条件地下水
第三章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
第三章地下水分类及其特征3.1 地下水分类地下水这一名词有广义与狭义之分:a. 广义地下水––––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及饱水带岩石空隙中的水(subsurface water––––包括soil water和ground water)。
b. 狭义地下水––––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ground water)。
长期以来水文地质学着重研究饱水带中的重力水。
现在开始重视包气带水的研究。
因为人们认识到在“三水”(大气水、地表水、地下水)转化过程中包气带是必经之路。
由于埋藏条件,含水介质类型对地下水水量、水质的时空分布有决定意义,所以按埋藏条件和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对地下水进行划分:1.按埋藏条件: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2.按含水介质(空隙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3.综合分类(见P27:表3–1地下水分类表)。
如:孔隙潜水,孔隙承压水。
大 气3.2 包气带与饱水带地下水面以上称为––––包气带,或非饱和带(unsaturated zone)。
地下水面以下称为––––饱水带,或饱和带(saturated zone )。
地下水面输送水分,获得补给。
雨季,包气带中的水以下渗为主,雨后,通过蒸发与植物蒸腾向大气圈排泄。
包气带是饱水带与大气圈联系的必经之路。
饱水带通过包气带获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又通过包气带蒸发与蒸腾排泄到大气圈→参与水循环。
饱水带岩石空隙全部为液态水所充满。
水体是连续分布的,能够传递静水压力,在水头差的作用下,可发生连续运动。
饱水带中的重力水––––是开发利用或排除的主要对象。
书上内容:包气带水主要是土壤水和上层滞水。
(一)土壤水埋藏于包气带土壤层中的水,称土壤水。
主要包括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和毛管水。
靠大气降水的渗人、水汽的凝结及潜水由下而上的毛细作用补给。
大气降水向下渗入,必须通过土壤层,这时渗入的水一部分保持在土壤层中,成为所谓的田间持水量(即土壤层中最大悬着毛管水含水量),多余的部分呈重力水下渗补给潜水。
3.地下水的分类
山区基岩互层 较厚的含水层(互层) 一个 较厚的含水层(互层)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潜水 一个封闭的含水层 潜水? 潜水
开采前—潜水含水层 开采前 潜水含水层 开采后—承压含水层 开采后 承压含水层
开采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例:潜水与承压水的转化
第三章结束
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
①承压含水层 ②隔水顶板 ③隔水底板 ④ 承压含水层 厚度( 厚度(M) ⑤埋深(D) 埋深( ⑥ 测压水位线 (面)(初
见 水 位 H1 、 测 压水位H 压水位H2) D H2 H1
⑦承压高度-H 承压高度⑧补给区 ⑨承压区 ⑩排泄区 ⑾自溢区 0
3.4 承压水与承压含水层
1/20000
2) 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层颗粒间承受压力增加 骨架被压缩 孔隙水压力降低,岩层颗粒间承受压力增加—骨架被压缩
颗粒不变—骨架压缩 空隙体积减小(排列改变) 颗粒不变 骨架压缩 = 空隙体积减小(排列改变) ———发生释水(挤出来)水 发生释水(挤出来) 发生释水
承压含水层的储水与释水 补给增加水量: 补给增加水量:通过水的密度加大及含水介质空隙的增加 而容纳。 而容纳。 排泄减少水量: 排泄减少水量:表现为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变小及含水介质 空隙缩减。 空隙缩减。 弹性给水度 µe
剖面线方向,水位,含水层岩性、厚度、 剖面线方向,水位,含水层岩性、厚度、隔水层位置 以及它们的变化等。水文地质点位置、标高、 ,以及它们的变化等。水文地质点位置、标高、水量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某地潜水等水位线图(平面)
河 流
河
流
补排关系
3.4 承压水
3.4.1 承压水定义
充满于2个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 充满于 个稳定隔水层(或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 个稳定隔水层 称为承压水。 水,称为承压水。(图 P35,图3-9) , ) 层间无压水:含水层未被充满时,称为层间无压水。 层间无压水:含水层未被充满时,称为层间无压水。 潜水—承压水含水系统 潜水 承压水含水系统
地下水类型及特征(5)
3.3 潜水与潜水含水层
二、基本要素(专业术语) 1、潜水面:潜水有一个自由水面,称为潜水面。 2、潜水位:潜水面上任一点的高程称为该点
的潜水位。 3、潜水含水层-赋存潜水的岩层 4、含水层厚度-从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距离。 5、潜水埋深-潜水面到地面的距离。 ❖潜水含水层厚度与潜水面潜藏深度随潜水面
的升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9
潜水与潜水含水层图
3—高 水位期 潜水面Βιβλιοθήκη 4—低 水位期 潜水面10
三、主要特征
1、补给(来源):降水入渗,河湖入渗 2、排泄(汇):泉,(河)泄流,蒸发 补给或排泄通
过含水层厚度变化而储水与释水!
3、动态:受气象,水文因素影响明显,变化快 (水量、水位季节性变化) 受人为因素影响也显 著,易污染。
道;“重力水”通过包气带获得降水、地表水的入渗 补给(补充),部分水又通过包气带将水分传输,蒸 发,消耗出去。
4
三、饱水带
1、特点:岩石空隙被水完全充满 →是二相 介质(固相+液相水)。
2、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 ①重力水 ② 结合水
3、重力水:连续分布(孔隙是连通)→传递 压力→在水头差作用下,地下水(空隙中 的水)可以连续运动。
储存于疏松岩层孔隙中的水称为孔隙水;广泛分布在第四纪 和第三纪未胶结的沉积物中。 2、特点: ✓ 岩石颗粒大而均匀,则孔隙大、透水性好、 水量大; ✓ 岩石颗粒细小而不均匀,则孔隙小,透性性 差,水量小。 3、埋藏条件:可形成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在较多的情 况下以潜水出现。 4、用途:重要的供水水源;对采矿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在第 四系覆盖较厚的地区建井及露天采矿时,孔隙水对其影响较 大。
16
2、自流斜地:赋存承压水的单斜构造。 ➢ 由断层形成的自流斜地: ⅰ断层不导水:承压水无独立的排泄通道,当补给水量大于含水层
浅谈不同类型地层岩性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储藏条件
浅谈不同类型地层岩性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储藏条件【摘要】地下水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地下水具有给水量稳定、污染少的优点,常被作为农业、工业、生活的重要水源。
因此了解、科学合理的开采地下水资源,在保障城乡居民生活、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持生态平衡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探讨不同岩层中地下水的埋藏环境及开采技术条件。
关键词:地下水、分布规律、含水层富水情况。
引言地下水是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石孔隙中的水,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很多,根据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可分为包气带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主要类型,同时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埋藏和开采技术条件,将地下含水层划分为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碳酸岩岩溶水、基岩裂隙水三大类。
各类型地下水再按其各自特点,采用井、孔涌水量和地下水径流模数等富水性指标划分出不同的富水性级别。
以下浅析不同类型地下水分布规律及储藏条件。
一、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河流沿岸阶地上,赋存于松散沉积物孔隙中的地下水。
由于孔隙的相互连通性,孔隙水具有分布连续,同一含水系统中的水具有水力联系和统一的地下水面、水量比较均匀等特点。
不同成因类型的松散沉积物,赋存于其中的孔隙水具有不同特征,山前冲洪积扇的砂砾石层,形成巨厚层的潜水含水层,自山前向平原至盆地内部,砂砾于粘性土交互成层,构成承压含水层,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
河流漫滩及阶地堆积物常呈二元结构,上部多为细粒土,下部为砂砾石层,岩性及厚度变化大,富水性受岩性、地貌及补给条件控制,变化较大,一般情况下Ⅰ级阶地冲积砂砾石层较厚,富水性较强,Ⅱ级阶地一般冲洪积层较薄,又多为基座阶地,富水性弱,甚至不含水。
冲积平原中,游荡的河床构成纵向延伸的多个带状含水层,富水性不强但分布比较均匀。
湖积层由湖盆边缘向湖心颗粒由粗变细,富水性亦相应减弱。
滨岸地带由于沉积物颗粒较粗,可构成良好的含水层。
过渡地带,砂砾石与黏土互层构成的承压水层,富水性强而不均匀,水体交替较差,资源不易得到补充。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
地下水的基本知识1.地下水的概念地下水是指以各种形式埋藏在地壳空隙中的水,包括包气带和饱水带中的水。
地下水也是参于自然界水循环过程中处于地下隐伏径流阶段的循环水。
地下水是储存和运动于岩石和土壤空隙中的水,那么地下水必然要受到地质条件的控制。
地质条件包括岩石性质、空隙类型与连通性、地质地貌特征、地质历史等。
地下水环境是地质环境的组成部分,它是指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贮存空间及其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作用下所形成的状态总和。
2.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岩石和土体空隙既是地下水的储存场所,又是运移通道。
空隙的大小、多少、连通性、充填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决定着地下水埋藏条件。
根据成因可把空隙区分为孔隙、裂隙与溶隙三种,并可把岩层划分为孔隙岩层(松散沉积物、砂岩等)、裂隙岩层(非可溶性的坚硬岩层)与可溶岩层(可溶性的坚硬岩石)。
孔隙岩层中的空隙分布比裂隙可溶岩层均匀,溶隙一般比孔隙、裂隙岩层中的空隙规模大。
这三种空隙的大小分别以孔隙度、裂隙率与岩溶率表示,即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裂隙和溶隙体积与岩石总体积之比,以百分数表示。
岩石空隙中存在着各种形式的水,按其物理性质可分为气态水、吸着水、薄膜水、毛细水、重力水和固态水。
此外,还有存在于矿物晶体内部及其间的沸石水、结晶水与结构水。
水文地质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饱和带的重力水,即在重力作用支配下运动的地下水。
岩石空隙是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将岩石空隙作为地下水储存场所和运动通道研究时,可分为三类,即:松散岩石中的孔隙,坚硬岩石中的裂隙和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1)孔隙。
松散岩石是由大小不等的颗粒组成的。
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是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
孔隙度是指某一体积岩石(包括孔隙在内)中孔隙体积所占的比例。
03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影响潜水面变化的因素: i)地形——潜水面通常随地形起伏 而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较地形平缓; 山区地形切割较强烈,潜水面起伏幅 度较大,潜水面坡度较大,排泄条件 好;平原地区地形切割微弱,地势平 坦,潜水面起伏很小,排泄条件差。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潜水的排泄方式
泉——地形低洼处,地形切割到潜水面,潜水流 出地表,形成泉水。潜水补给的泉一般又称为下 降泉。泉水出流一般很平静,没有向上喷涌的情 况。下降泉的类型有侵蚀泉(a)、接触泉(b)、 溢流泉(c、d)。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地表水——潜水高于地表水位时,地表水体附近 潜水流向地表水。湖泊周围、河流中上游常见。 为散流(线状)排泄。
结合水、毛细水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很有意 义。
上层滞水通常季节性存在,与地下水面脱节, 可向地下水面流动。水量小,动态变化大,一 般没有供水意义。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2、潜水 (1)潜水的概念
潜水是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之上, 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iv)人为因素——人工浇灌、排水等也会 影响潜水面的高低及形状。人工浇灌可导 致潜水面的上升;而排水又可能形成潜水 降落漏斗(围绕着排水区的漏斗状的水位 下降区)。
第三章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
(4)潜水面的表示方法 1)水文地质剖面图
编制方法:在一般的地质剖面的基础 上加绘水文地质资料编制而成。按一 定的比例尺在具有代表性的坡面线上 绘出地形剖面,然后在图上表示出水 位、含水层、隔水层的岩性、厚度及 其变化等地质、水文地质要素。
水文地质学基础第三章
水文地质学§3.1包气带与饱水带§3.1包气带与饱水带§3.1包气带与饱水带§3.2 含水层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区别区别::含水层与透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含水层、§3.2 含水层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3.2 含水层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3.3地下水分类§3.3地下水分类§3.3地下水分类§3.3地下水分类表3-1 地下水分类表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岩溶化岩层中的水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各类裂隙岩层中水山间盆地及平原松散沉积物深部的水承压水裸露于地表的岩溶化岩层中的水裸露于地表各类裂隙岩层中的水各类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水潜水裸露岩溶化岩层上部岩溶通道中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裂隙岩层潜部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及毛细水土壤水,局部粘性土隔水层上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上层滞水)、过路重力水及悬留毛细水包气带水岩溶水裂隙水孔隙水含水介质类型埋藏条件§3.4上层滞水二、形成上层滞水的条件二、形成上层滞水的条件§3.4上层滞水§3.4上层滞水§3.5潜水潜水示意图§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5潜水§3.6 承压水§3.6 承压水图3—6 基岩自流盆地中的承压水2005.5.3趵突泉胜景§3.6 承压水潜水和承压水对比潜水承压水1、基本定义在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水面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充满于两个隔水层之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的地下水。
2、要素一个隔水底板一个隔水底板一个隔水底板,,一个隔水顶板一个隔水顶板。
潜水面测压面潜水位测(承)压水位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水面水面~~隔水底板含水层厚度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距离。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的埋藏条件是指地下水形成和存在的环境条件。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等。
地下水的补给条件是指地下水补给的来源和方式。
地下水的补给主要有降雨、河水、湖水、冰川融水等。
其中降雨是地下水补给的主要来源,通过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
地下水的补给方式有自然入渗和人工补给两种。
自然入渗是指降雨水经过土壤渗透进入地下,形成地下水;人工补给是指通过开凿井、注入水等方式将水直接补给到地下。
水文地质条件是地下水形成和存在的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包括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地下水的赋存状态和地下水的赋存空间等。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是指地下水形成和存在的地质环境。
地下水的赋存条件主要有含水层、含水夹层、地下水层和地下水裂隙等。
地下水的赋存状态是指地下水在地下的状态,主要有地下水饱和带、不饱和带和地下水分区等。
地下水的赋存空间是指地下水分布的范围和形态,主要有流域地下水、岩溶地下水和盆地地下水等。
水文地球化学条件是地下水形成和存在的化学条件。
水文地球化学条件主要包括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的化学性质和地下水的地球化学过程等。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是指地下水中溶解的物质,主要有溶解氧、溶解二氧化碳、溶解有机物和溶解无机盐等。
地下水的化学性质是指地下水溶液的酸碱性、氧化还原性和溶解能力等。
地下水的地球化学过程是指地下水与岩石、土壤等地质环境发生的化学反应,主要有溶解、沉淀、离子交换和氧化还原等。
地下水的埋藏条件对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起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具备适宜的地下水补给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和水文地球化学条件,地下水才能形成和存在。
同时,不同的地下水埋藏条件也导致地下水的分布和利用存在差异。
因此,对地下水的埋藏条件进行深入了解和研究,对于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供水水文地质整理
供水水文地质整理供水水文地质整理By Guo Xinzhang绪论1、地下水: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空隙中的水称之为地下水。
2、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供水水源具有优势:P11)地下水在地层中渗透经过天然过滤,水质良好,一般不需净化处理2)地下水(特别是深层地下水)因有上部岩层作为天然保障,一般不易受到污染,卫生条件较好3)地下水水温较低,常年变化不大,特别适宜于冷却和空调用水4)地下水取水构筑物可适当地靠近用水户,输水管道较短,构筑物较简单,基建费用较低,占地面积也小5)水量、水质受气候影响较小,一般能保持较稳定的供水能力,因此在很多缺少地表水的地区(如干旱半干旱的山前地区、沙漠、岩溶山地),地下水常常是唯一的供水水源6)可以利用含水层调蓄多余的地表水,增加有效水资源总量,工业上还可以利用含水层的保温盒隔热效应,开展地面水的回灌循环,达到节能、储水、节水的目的3、我国总人口的75%引用地下水第一章地质基础知识一、地球的构造与形态1、地球赤道半径6378.16km,极半径6356.755km,两者相差约21.4km2、地球内圈特征:地壳(莫霍面)地幔(古登堡面)地核P33、外圈特征:大气圈、水圈、生物圈P44、地壳表面特征:最高:喜马拉雅山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最深: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海平面以下11034m5、陆地地形:山地,丘陵,平原,高原,盆地,洼地P56、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大陆基,海沟,岛弧,深海(大洋)盆地,洋中脊等7、地壳中的主要成分的硅、铝的氧化物二、矿物与岩石1、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晶形、颜色、光泽、条痕、硬度、解理和断口、相对密度等详见P8表格2、岩石的分类:P9岩石是在各种地质条件下由一种或几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1)岩浆岩:P9岩浆沿着地壳岩石的裂隙上升到地壳范围内或喷出地表,热量逐渐散失,最后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就叫岩浆岩,又称火成岩。
岩浆上升侵入周围岩层中所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侵入岩又可分为深成岩和浅成岩两大类。
《工程地质》第三章——地下水岩溶水库渗漏分析
2. 岩溶形态的垂直分带 位 置:地表以下、最高地下水位以上
岩溶垂直发育带 水流特征:垂直运动 岩溶特点:岩溶连同性差 位 置:地下水最高水位和最低水位之间
岩溶交替发育带 水流特征:水平、垂直两向流(分期) 岩溶特点:岩溶连通性较好
垂直发育带
最高地下水位
交替发育带 最低地下水位
岩溶水平
位 置:最低地下水位以下,下限为地方性侵蚀基准面 水流特征:水平方向为主
Ic 可—能陷临因,界近此水千导人力致疏坡土散度壤。据疏初松
分类
化学 潜蚀
Ic(G 1 )(1n )0 .5 nG
分为 发 展 型
n
非发展型
—引发步土塌分颗析陷粒,。密事度故原因可能 — 是陷土主。的下孔水隙道度爆裂(小引数发地)
渗流 渗流力 土颗粒被带走 潜蚀发生
管涌 形成 过程
岩土体渗透变形(结构变松、强度降低) 渗流出口处侵蚀成孔洞
指:由渗透水流的动水压力冲塌走陷细的,贫小民未颗区造粒突成然人发员生地伤陷亡,。
潜蚀
机械 潜蚀
产生 条件
单位动水压单力位≥动潜水蚀压处力的北的D细京工造深当小市作成度地w颗I一为一政人粒个家1污员0w的直三0 水说米L径口h浮处,的为被重污理塌当7度0水场系陷米坑淹、统处。
渗透水流的水力坡度>产下生方死潜有,蚀另一的有污临2水0界多井间水渗房力水屋坡下,度
现象
渗透系数越小,排水性能越低,愈易形成流砂
危害
影响开挖工作面上的施工 影响开挖工作面附近地面建筑物的稳定
4. 砂土液化
均容易发生在饱水的粉倒细塌砂的土楼层房中位于上海
砂土液化
相同或 相似处
中山南路,这是正在 机理上均与土层的瞬时施排工水中不的畅地有铁关4号线 结果上均造成了地基土(层浦承东载南力路的至降南低浦大
水文地质学-教学大纲
《水文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译名】:Hydrogeology【适用专业】:地质工程【学分数】:2【总学时数】:32【实践学数】:0一、本课程教学目的和课程性质《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
本课程重点讲授有关的基本概念、地下水赋存、地下水运动的规律、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地下水的物化性质、地下水资源、地下水的生态环境特性。
介绍了地球上水的循环、包气带水的运动、化学成分成因类型、地下水的动态与均衡等。
本课程的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系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学会分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问题的基本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为学生从事该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水文地质的基本知识,熟悉水文地质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能阅读和分析常用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
通过以上学习,学生应具有分析、研究、解决水文地质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三、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学习前必须学习《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课程。
后继课程有《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等课程。
四、课程内容注:“*”为重点部分;“#”为难点部分。
绪论水文地质学概念;研究内容;地下水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水文地质学的分支;水文地质学的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
第1章地下水概论1.1 地球上的水及其循环地球上水的分布;*水循环的概念、水文循环、地质循环;*影响水循环的因素;我国水文循环概况。
*1.2 地下水的赋存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穴的概念、表征和特征;岩石中水的存在形式:岩石骨架中的水、岩石孔隙中的水(重力水*、毛细水*)。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和透水性的概念、表征及相互间的关系;有效应力原理与岩土压密:有效应力原理*、地下水位变动引起的岩土压密;包气带与饱水带:概念;含水层、隔水层与弱透水层:理解掌握概念;地下水的分类: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按介质条件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水文地质学---地下水的赋存 包气带与饱水带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④岩石的各向异性:
以沉积岩为例,由于不同岩性层的互层,有的层次发 育裂隙或溶穴,垂直方向上是隔水的,但在顺层的方向上 都是透水的。 例如,薄层页岩和石灰岩互层时,页岩中裂隙接近闭
合,灰岩中裂隙与溶穴发育,便成为典型的顺层透水而垂 直层面隔水的岩层。
下为示意图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2)包气带水的成分
①空隙壁面吸附的结合水
②细小空隙中含有毛细水
③未被液态水占据的空隙 中包含空气及气态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3)包气带水的补给与排泄
大气降水补给 地表水体的渗漏
补给
地下水面(饱水带)通过毛 细上升输送的水分
地下水蒸发形成的气态水
包气带水的赋存与运移受毛细力与重力的共同影响。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3.3 地下水分类
地下水概念的从“狭义”→“广义” 狭义: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重力水 广义:指赋存于地面以下岩土空隙中的水 包括:包气带及饱水带中所有含于岩石空隙中的水
从只研究“重力水”→研究“包气带水&重力水” 水文地质学从研究“地壳浅层地下水”→研究“地下水 圈”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埋藏条件:指含水岩层在地质剖面中所处的部位及受隔 水层(弱透水层)限制的情况。包气带水、潜水、承压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含水介质(空隙)特征: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第三章 地下水的赋存
含水层、隔水层概念的相对性(岩层渗透性能的相对性) ①利用地下水的工作——供水水源(需要水量) A)在利用地下水供水时,某一岩层能够给出的水量 较小,对于水源丰沛、需水量很大的地区,由于远不能满 足供水需求,而被视为隔水层;
第三章 地下水的类型及特征
• 即山口砂砾带,中间砂砾粘土交替带,边缘粘性土带.
(2)在铅直方向上的规律
由于洪流的季节反复性堆积,使洪积扇在纵向剖 面上呈相互叠置的倾斜沉积层。洪积扇的上游铅 直剖面上是以粗碎屑为主的厚层组合;下游铅直 剖面上是粗粒与细粒的互层,其中粗粒物质往往 愈来愈细而尖灭。
(3)在成分上的规律
• 洪流碎屑物质,一般搬运距离较近,所以 常常是磨圆度和分选性都较差,在纵向上 随着物质搬运距离愈来愈远,其磨圆度和 分选性就愈来愈好。当为冲积扇时,由于 长期水流作用,故磨圆度及分选性较洪积 物好。洪积扇中的水流经常集中的某些部 位,也会出现分选性良好的粗粒碎屑透镜 体或带状体。
(三)承压水等水压线图
绘制方法:
等水压线图绘制的方法与潜水等水位线 图相同。制作时,将各钻孔及地下水的 天然露头(泉)的承压水标高,标于一定 比例尺的地形图上,然后以内插法求出 各等间距的等水压线,即得等水压线图 (图3-15)。
承压水的等水压线图:分析承压水的形 成条件,掌握承压水的补给、径流、排 泄的情况,如确定地下水流向、水力坡 度、各含水层及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含水层厚度及透水性的变化等,同时对 于工程建筑及供水都有很大的实际意义
潜水面在图上的表示:剖面图,等水位线图
(1)水文地质剖面图 剖面线方向,包含水 位,含水层岩性、厚度、隔水层位置,以及它 们的变化等。如图3—9。潜水面可以是倾斜曲 线、水平线或上拱半椭圆曲线。
(2)潜水等水位线图(等高线图),图3-10
(3)潜水等水位线图的用途(1、2、3、4、5、6、7)
图3-9 甘肃古浪保和附近水文地质剖面示意图
三、承压水
承压水是充满在 两隔水层或弱透 水层之间含水层 中的地下水。 当这种含水层中 未被水充满时, 其性质与潜水相 似,称为无压层 间水。
水资源利用与保护思考题答案 第三章
第3章水资源量评价1、决定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的三要素。
2、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地下水形成的基本条件是:(1)岩石的空隙性;(2)空隙中水的存在形式;(3)具有储水与给水功能的含水层。
3、地下水的分类?各类地下水的定义及其特点?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分为: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1)上层滞水:包气带中局部隔水层之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水量受季节影响特别显著。
(2)潜水:饱水带中第一个具有自由表面的含水层中的水。
潜水面之上一般无稳定的隔水层,具有自由水面;由潜水位较高处向潜水位较低处流动;潜水通过包气带与地表相连通;潜水的水位、流量和化学成分都随着地区和时间的不同而变化。
(水量较丰富,水体易受污染和蒸发影响。
)(3)承压水:充满于上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重力水。
有稳定的隔水顶板存在,没有自由水面,水体承受静水压力。
地下水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分为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1)孔隙水:疏松岩石孔隙中的水。
孔隙水呈层状分布,空间上连续均匀,含水系统内部水力联系良好。
(2)裂隙水:赋存于坚硬、半坚硬基岩裂隙中的重力水。
裂隙水分布不均匀,水力联系不好。
(3)岩溶水:赋存于岩溶空隙中的水。
水量丰富而分布极不均匀。
4、地表水资源数量评价的内容?(1)单站径流资料统计分析;(2)主要河流年径流量计算;(3)分区地表水资源量计算;(4)地表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分析;(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6)人类活动对河流径流的影响分析。
5、如何推求某一频率下的设计年径流量?1)有实测资料情况下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①分析实测资料有无代表性,对少于20年的短系列必须加以延展(可采用相关分析法);②计算经验频率,绘制经验频率曲线;③计算径流量均值及C v和C s;④用适线法确定理论频率曲线;⑤推求不同设计频率的年径流量。
适线时注意P>50%部分与经验频率点据的符合情况。
2)缺乏实测资料时设计年径流量的计算可借助频率曲线来估算设计年径流量。
水资源评价(第三章)详解
东北地区山地——<0.5以下, 松辽平原和三江平原——0.8以上; 黄河流域——0.6以下, 内陆河流域,山区的Cv——0.2~0.5之间,盆地——0.6~0.8, 高原西部——>1.0,最大可达 l.2以上。 (3)年径流量的季节变化 关键取决于河川径流的补给来源和变化规律.
Re = u ⋅ d < 1 ~ 10 r
式中 u——地下水实际流速,m/d; d——孔隙的直径,m; γ——地下水的运动粘滞系数,m2/d
(2)非线性渗透定律
当地下水在岩石的大孔隙、大裂隙、大溶洞中及取水构 筑物附近流动时,不仅雷诺数大于10,而且常常呈紊流状态。 紊流运动的规律是水流的渗透速度与水力坡度的平方根成正比, 这称为哲才公式,表示式为:
(二)径流
1.河流径流的补给 河流径流的水情和年内分配主要取决于补给来源。
(1)雨水补给 雨水补给是指降水以雨水形式降落。
(2)地下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河道的水量约占年径流总量的25%~
30%。
(3)冰川、融雪水补给 平均年径流量约50km3,约占全国年径流量的 1.9%
2.径流的时空分布
(1)径流的区域分布 (2)径流量的动态变化 降水补给的河流>冰川、融雪 、降水混合补给的河流>地下水补给的河 流Cv值。
一、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
因此,在讨论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分布时, 重点讨论构成地表水资源的河流资源的形成 与分布问题。
降水、径流和蒸发是决定区域水资源状态 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制约着 区域水资源数量的多寡和可利用量。
一、地表水资源的形成与类型
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
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
1. 哎呀呀,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之一就是包气带水呀!就好比你身上穿的衣服,有时候有点潮湿,但又不是完全湿透,这就是包气带水的状态哦!你想想,那种似有似无的水汽感觉。
2. 嘿,还有潜水呢!这不就像在浅水池子里玩耍,水就在那,你很容易就能接触到它,能感受到它的存在呀!潜水可是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中很重要的一种呢!
3. 哇塞,承压水知道不?就像是被压在一个密封的箱子里的宝贝,它有压力,但也很稳定呢!你说神奇不神奇?比如说地下深处的一些水,静静地待在那里,等待人们去发现。
4. 你看啊,在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里,不同的水就像不同性格的人一样。
包气带水有点飘忽不定,潜水比较直接,承压水则很沉稳呢,是不是很有趣呀?
5. 哎呀,要是不了解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那不就像在黑暗中摸索一样吗?怎么能搞清楚这些水都藏在哪里,是什么样的呀!就像你找东西,总得知道大概在什么地方吧。
6. 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可重要啦!想想看,如果不知道这些,怎么能合理利用水资源呢?难道要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吗?那可不行呀!
7. 说真的,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就像是打开地下水世界的一把钥匙,没了它可不行呀!一定要好好了解哦!
我的观点结论:地下水埋藏条件分类非常重要且有趣,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利用地下水。
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及按埋藏条件分类特征
地下水的分类方法及按埋藏条件分类特征Classific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urialconditions of groundwate姓名:张耀系别:地球科学与资源系专业:地质学学号:03209639 摘要: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它是中国北方城市重要的供水来源更是中国非常重要的战略储备资源,因此地下水环境的好坏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身体健康。
关键词:地下水埋藏条件abstract:Groundwate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water resources, is the material basis of human survival. It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water supply in the northern China city is very important strategic reserve resources in China, so the groundwater quality of the environment relat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health of people.Keyword:Groundwater Burial conditions一、什么叫地下水地下水,是贮存于包气带以下地层空隙,包括岩石孔隙、裂隙和溶洞之中的水。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水量稳定,水质好,是农业灌溉、工矿和城市的重要水源之一。
二、简易分类三、分类方法1、按起源不同,可将地下水分为渗入水、凝结水、初生水和埋藏水。
岩溶水渗入水:降水渗入地下形成渗入水。
凝结水:水汽凝结形成的地下水称为凝结水。
当地面的温度低于空气的温度时,空气中的水汽便要进入土壤和岩石的空隙中,在颗粒和岩石表面凝结形成地下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含水层介质
– 孔隙介质(porous media)——孔隙水 – 裂隙介质(fractured media)——裂隙水 – 岩溶介质(karstic media)——岩溶水
第 1节
概
述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Cross-section showing of terms used to describe subsurface water
第4节 承压水
第4节 承压水
– 初见水位(original piezometric surface):钻进时, 钻孔(井)揭穿承压含水层隔水顶板时所见到的水 位。 – 承压水位(测压水位)(piezometric level,pressure surface):井中静止水位的高程就 是承压水在该点的测压水位 。 – 承压水面(piezometric surface,pressure-water table) :承压含水层各点的承压水位所组成的面。 – 承压水头(piezometric head) :钻孔中静止水位到 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称为承压 水头。 • 正水头:承压水面高出地面时的承压水头。 • 负水头:承压水面低于地面时的承压水头。 – 自流水与自流区(artesian water,artesian region): 具有正水头的承压水。自流水的分布区。
– 承压水(confind ater,pressure water):充满于两 个隔水层(弱透水层)之间的含水层中的水,叫作 承压水 。 – 承压含水层(confined aquifer):赋存承压水的含 水层。 – 隔水顶板和隔水底板:承压含水层上部和下部的隔 水层(弱透水层)称作隔水顶板和隔水底板。 – 承压含水层厚度:隔水顶底板之间的距离为承压含 水层厚度。 – 承压水盆地(pressure basin):形成承压水的向斜 盆地。
第 3节
潜
水
第 3节 潜
水
An unconfined aquifer with a horizontal impermeable base
第 3节
潜
水
潜水特征
– 分布区与补给区一致 – 潜水面不承受除大气压力外的其他任何附加压力 – 两种排泄方式:径流排泄:泉和渗流形式泄出地表 蒸发排泄:土面蒸发和植物蒸腾 – 动态:受水文和气象控制和影响,呈季节性变化 – 水质和水量: • 水质取决于气候、地形及岩性条件 ;易污染。 • 水量易恢复,但缺乏多年调节性 。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包气带(aeration zone)和包气带水类型
地表以下第一个连续稳定自由水面以上的岩土层, 称为包气带。存在于包气带中的水,称为包气带水。
– 包气带类型
• 簿型(△H<Hc):厚度不大,几十cm~1m左 右;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途径短,地下水面上升 快;土层含水量大。 • 厚型( △H 》Hc ):厚度大,一般几十米;降 水入渗补给途径长,补给量减少;地下水蒸发明 显减弱,甚至完全停止;土层含水量小。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 厚型包气带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 过渡型包气带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上层滞水(perched groundwater)
包气带中位于局部隔水体以上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水。 有如下特点: • 补给:大气降水 排泄:蒸发、向隔水体边缘流散排泄 • 动态变化:雨季补给,旱季消耗,甚至没有。 • 水质水量:含盐量低,易受污染; 水量小,仅能作为小型或暂时性供水 水源。
第 3节
潜
水
潜水面形状及其影响因素
– 形状:一般情况下,潜水面是向排泄区倾斜的曲面, 起伏大体与地形一致而较缓和 。 • 水平状:平原地区、潜水湖盆地 • 抛物状:山区、河谷两侧 • 折线状:断层、岩性及含水层厚度变化地区 • 辐射状:河曲地段、孤山地形 • 漏斗状:抽水井附近 • 倒漏斗状:注水井附近
第三章 不同埋藏条件地下水
本章的主要内容: 概述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潜水 承压水
第 1节岩土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指赋存于饱水带岩土空隙中的水。 地下水分类
– 单一因素分类 • 按起源:初生水、再生水、凝结水、渗入水 • 按地下水动态:深入—蒸发型、深入—径流型 深入—蒸发径流(过渡型) • 按化学成分:TDS、酸碱度、硬度 – 综合因素分类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Perched aquifer and water table above a lens of low K clay
第 3节
潜
水
基本概念
– 潜水含水层:地面以下第一个具有连续自由水面的 含水层。 – 潜水:潜水含水层中的地下水。 – 潜水面:地面以下第一个连续自由水面。 – 潜水位:潜水面的海拔高程。 – 潜水层厚度:潜水面到隔水底板的垂直距离。 – 潜水面埋深:潜水面到地面的垂直距离。 潜水没有隔水顶板,或只有局部的隔水顶板;
第4节 承压水
第4节 承压水
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以此种形式释出的水, 远较潜水含水层水位下降时释出的为小。一般,承 压含水层的贮水系数为0.005—0.00005,常较潜水 含水层小1—3个数量级。 – 动态:一般稳定。 – 水质和水量: • 水质取决于埋藏条件及其与外界联系的程度,可 以是淡水,也可以是含盐量很高的卤水。 • 水量不易恢复补充,但由于含水层厚度大,往往 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第4节 承压水
• 两个承压含水层之间的补排关系:
第4节 承压水
– 承压斜地水(water of pressure slope) • 单斜构造:在一定范围内岩层产状基本不变的 倾斜构造。 承压斜地水:埋藏于单斜构造中承压含水层的 水。 • 三种情形: – 含水层沿倾斜方向在深部尖灭 – 单斜含水层被导水断层所截形成的承压斜地 水 – 含水层倾没端为阻水构造,如阻水断层、岩 脉或岩体。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 过渡型:厚度介于两者之间,明显的季节性,即 雨季为簿型,旱季为厚型。
– 包气带水的类型
• 土壤水分:包括 气态水
结合水 毛细水 暂时入渗的重力水(过路重力水)
• 上层滞水:为重力水,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分布。
第2节 包气带和包气带水
包气带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均质土在无蒸发和入渗的稳定条件下垂向分布规律。 – 簿型包气带土壤水分分布规律
裸露于地表的岩溶化构造中 的水
山间盆地及平原松散沉积物 深部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单 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各类裂隙岩 层中的水
组成构造盆地、向斜构造或 单斜断块的被掩覆的岩溶化 岩层中的水
第 1节
概
述
地下水埋藏条件(ground water mode of occurrence)
指含水层在垂直剖面上所处的位置及地下水 在其中的运动是否受到隔水层的限制。
由某时刻潜水位相等的各点连线组成的图件,称为潜 水等水位线图 。(某时刻潜水面的等高线图) – 确定潜水流向 – 确定潜水面水力坡度 – 确定潜水与地表水的补、排关系 – 确定潜水面埋深 – 分析推断含水层透水性及厚度变化 – 合理布置给排水工程
第 3节
潜
水
第 3节
潜
水
第4节 承压水
基本概念
第4节 承压水
承压水类型
– 承压水的形成条件 • 主要取决于构造条件:盆地构造、单斜构造等 • 其次是地层、岩性条件:透水性与地层的组合关 系 • 最后是地形地貌条件: – 盆地、谷地、山岭等影响补给与排泄 – 岩层组合关系影响蓄水条件
第4节 承压水
– 承压盆地水 • 埋藏于向斜构造的承压含水层中的水。 • 补、径、排特征: – 补给区:具有潜水性质 补给来源:大气降水、地表水体 水质与来源水接近,常为淡水 – 径流区:具有承压性,且不同位置的承压水 头不同 – 排泄区:上升泉、泄流、潜水含水层 TDS相对较高。
第4节 承压水
第4节 承压水
第4节 承压水
等水压线图 (Contour map of piezometric surface)
某承压含水层承压水面的等高线图。 – – – – – 确定承压水流向 确定承压水面水力坡度 确定承压水位距地表的深度 确定承压水头大小 确定与其他含水层或地表水体的关系。(需有等水 位线图或地表水体水位)
第 1节
含水介质类型 埋藏条件
概
述
裂 隙 水
裂隙岩层浅部季节性存在的重
孔 隙水
土壤水 局部粘性土隔水层上季节性 存在的重力水(上层滞水) 过路及悬留毛细水及重力水
岩 溶水
裸露岩溶化岩层上部岩溶通 道中季节性存在的重力水
包气带水
潜 水 承压水
力水及毛细水
各类松散沉积物浅部的水
裸露于地表的各类裂隙岩层中 的水
第4节 承压水
承压水特点
– 分布区(distribution area)大于补给区 (alimentation area)。含水层中心部分埋没于隔水 层之下,是承压区;两端出露于地表,这非承压区。 含水层从出露位置较高的补给区获得补给,向另一 个侧出露位置较低的排泄区排泄。 – 隔水顶板承受一定的静水压力。即静止水位高于初 见水位。 – 承压水面是虚构面,只有在揭穿隔水顶板时才存在。 – 含水层厚度不发生显著变化(弹性储水与释水)
第4节 承压水
第4节 承压水
承压含水层得到补给而水量增加时,增加的水 量通过水的密度的增加及含水介质空隙的增大而 容纳;因排泄而水量减少时,减少的水量表现为 含水层中水的密度减小及含水介质空隙的缩减。 • 贮水系数 (S)(storage coefficient):指测压 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单位水平面 积承压含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 • 贮水率(Ss)(弹性给水度):测压水位下降 (或上升)一个单位深度,从单位体积的承压含 水层释出(或储存)的水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