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 2.3 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形成原理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大气环流,一般是指具有世界规模的、大范围的大气运行现象,既包括平均状态,也包括瞬时现象,其水平尺度在数千公里以上,垂直尺度在10km以上,时间尺度在数天以上。
接下来小编为你整理了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地理大气环流知识点(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
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气压带风带1.形成:●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
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
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
高一地理必修1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 课件
地面冷热不均形成的空气环流——叫热力环流。 思考:请比较a b c d四处气压值的大小。 在同一水平面上出现的大气水平运动,叫风。
探究1:理想状态下地球两极与赤道之间的
热力环流
北极
赤道
赤道
南极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冬 季
探究2:亚洲大陆与太平洋之间的大气环流
夏 季
探究3:海陆风的形成
2.3 大 气 环 境
二. 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 大气的水平运动
实验探究
观察: 实验中上下两层纸片飘动方向。
思考: 为什么纸片会这样飘动?
动手:请画出实验中气流运行图。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高空 低气压 d 热力环流 高气压 c 地面 高气压 b
低气压 a
冷
热
(百帕) 1002 风向 1004 1006 1008 1010
a.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
b.垂直于空气的运动 方向(即风向);
(北半球)
地转偏向 力
c.由低纬向高纬增大;速度越
大,受到的地转偏向力越大
(2)近地面空气的受力和运动状况与高空一样吗? 低 压 高 压
高空
高 压 近地面
低 压
冷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冷
热
1.水平气压 梯度力
面
平 水
b.大小:与气 压梯度相关
c. 作用:是使 空气分子运 动的原动力
a. 方向:垂直于 等压线,并由高 压指向低压
思考:(1)空气分子会沿直线从高压到达低压吗? 高空 低 压 高 压
高 压
低 压
地面
【高中地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ppt
海边夜排档
2.3 大 气 环 境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和大气的水平运动
活 动
假设某一理想区域,地表 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
Pa1、Pa2、 Pa3大小如何? 高空 b3. a3. c3.
h3
b2. b1.
B
a2. a1.
A
c2. c1.
C
h2
h1
地面
活 动
假设某一理想区域,地表 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
Pa1>Pa2 >Pa3 高空 b3. a3. c3.
h3
b2. b1.
B
a2. a1.
A
c2. c1.
C
h2
h1
地面
活 动
假设某一理想区域,地表 性质均一,且受热均匀。
结论: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高空 b3. a3. c3. h3
b2. b1.
B
a2. a1.
A
c2. c1.
C
h2
Hale Waihona Puke h1课外探究你认为上海地区 此时除了城郊热 力环流之外,是 否还存在着其它 的热力环流?你 发现的热力环流 会随着时间的变 化而发生变化吗? 上海某日14时等温线分布图
谢
谢
大
家
执教 : 舟 山 中 学 方建福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21、你的假装努力,欺骗的只有你自己,永远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 22、成长是一场和自己的比赛,不要担心别人会做得比你好,你只需要每天都做得比前一天好就可以了。 23、你没那么多观众,别那么累。做一个简单的人,踏实而务实。不沉溺幻想,更不庸人自扰。 24、奋斗的路上,时间总是过得很快,目前的困难和麻烦是很多,但是只要不忘初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的朝着目标前进,最后的结局交给 时间来定夺。 25、没什么好抱怨的,今天的每一步,都是在为之前的每一次选择买单。每做一件事,都要想一想,日后打脸的时候疼不疼。 26、运气是努力的附属品。没有经过实力的原始积累,给你运气你也抓不住。上天给予每个人的都一样,但每个人的准备却不一样。不要羡 慕那些总能撞大运的人,你必须很努力,才能遇上好运气。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1、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其形成过程为:受热地区大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而高空形成高气压;受冷地区相反,从而在近地面和高空的水平面上形成了气压差,促使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的热力环流。
热的地方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冷处收缩下沉。
于是上空相同高度处,热地方单位面积空气柱重量(即气压)大,冷地方高空气压小,高空形成热-冷的气流。
热处气流流失后,整个空气柱减轻,地面形成低压,冷处则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冷-热的气流。
加上上升、下沉气流,构成了热力环流。
2、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
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空气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异→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空气水平运动,形成风。
由于地面状况不同,热量环流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例如海陆风的形成,山谷风的形成,城市与郊区的热力环流,森林(或水库)与裸地的热力环流等。
2.3 大气环境(二)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309
·
1000
D A
·
请比较ABCD的气压高低: A>B>C>D
高
B
·
1014
·
3
1 4 2
等压面
2000米
A
受热
B
冷却
地面
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绘出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A、B 哪受热,哪冷却?
1、3、 4、2
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空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气压差异 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受热不均,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气压- 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大气柱的重量(百帕)
通常高压和低压是指同一水平高度的气压高低状况
等压面 -垂直方向上气压相等各点连成的面
1、气温、气压、气流的关系 气温-气压: (近地面)气温高→ 气压低
气压-气流:
气温低→ 气压高 高气压→低气压
1010
等压线愈密集,表示 气压梯度愈大。这和 地形分布图上地形等 高线的疏密分布表示 坡度的平陡也有相似 之处。
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风力
等压线密集处 单位距离内气压差异大 水平气压梯度力大
风力越强
地转偏向力
水平气压
梯度力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偏向力
方向:垂直于风向 N:右 S:左 地转偏向力 大小:赤道为0,纬度越高 地转偏向力越大 特点:只改变方向,不改 变速度大小
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二力作用风向:平行于等压线 (高空风) N背风而立,低压在左, 风向与气压分布的关系 风压定律 高压在右
高中地理知识点: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应用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应用1. 原理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地球表面的温度差异而形成的大气环流。
它的形成原理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1. 1. 热力不平衡热力环流的形成首先源于地球表面的不均匀加热。
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分布和地球自转等因素,导致地球各地的温度差异。
热力环流利用了这种温度差异,使得热量在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之间进行平衡传递。
1.2. 库仑力热力环流的形成还与库仑力有关。
库仑力是由于大气层中的气体分子的热运动而产生的,在温暖的地区,气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空气密度较低,而在较冷的地区,气体分子热运动较弱,空气密度较高。
因此,温暖的空气会上升,形成低压区,而冷空气则下沉,形成高压区。
1.3. 科里奥利力科里奥利力是指地球自转导致的效应,它对大气运动产生了影响。
由于地球的自转,它的气流在北半球会偏向右边,而在南半球会偏向左边。
这种偏转使得热力环流形成了典型的环状运动,从而形成了大气环流。
2. 应用热力环流的原理在地球科学和气象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热力环流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2.1. 气候变化研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有助于解释气候变化。
通过分析大气环流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模式。
这对于预测气候变化以及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非常重要。
2.2. 气象预测热力环流的原理在气象预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大气环流的特点和运动规律,可以帮助气象学家预测天气现象,如台风、气旋、降水等。
这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重要的影响。
2.3. 可再生能源开发热力环流的原理也可以应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开发。
例如,利用大气环流和风力资源,可以建设风力发电场。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能够有效地满足能源需求,并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2.4. 建筑设计了解热力环流的原理还对建筑设计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炎热的地区,设计建筑物时可以利用热力环流的原理,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建筑方式,以降低室内温度,提高舒适度。
3. 总结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应用非常广泛。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三地理热力环流知识点地理热力环流是地球上空气和海洋之间的热量传递和循环运动。
它对于地球的气候形成、降水分布、风向风速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在高三地理学习中,热力环流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
1. 热力环流的基本原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由于地球的赤道部分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强,而极地地区辐射能量较弱。
这种能量差异导致了空气的温度差异,从而驱动了大气环流的形成。
具体来说,太阳辐射能量在赤道附近的地表上升,使空气发生上升运动,形成低层对流层的热低压,形成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
而高层对流层的冷空气则向极地地区运动,形成高气压带和寒带气候。
2. 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地球上主要的热力环流系统有三个,即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和极地低压带。
赤道低压带是由于赤道地区热力带来的上升运动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降水量大。
副热带高压带是由于副热带地区的下沉空气形成,主要特点是气温高、相对湿度低,适宜旱作农业的发展。
极地低压带则是由于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空气密度大,形成低压带,盛行东北风等冷风。
3. 热带气旋与台风热带气旋是指在热带洋面上形成并进化的气旋性天气系统,主要在副热带地区生成。
其中,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通常称为台风。
台风是一种具有强风和暴雨的气象现象,对于沿海地区的人们生活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台风的形成与地区的热导、水汽含量、地球自转等因素有关。
4. 季风与热带雨林季风是一种与季节性风向变化相关的气候现象,主要发生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的一些地区。
季风导致了这些地区在一年内气候、降水和温度等方面的显著变化。
热带雨林则是在季风气候影响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植被类型,具有潮湿的气候和丰富的生物资源。
5. 地球系统及其相互作用地球上的热力环流与其他地球系统之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作用。
例如,热力环流对于地球的水循环、气候的稳定和变化、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热力环流的研究,可以进一步认识地球系统的运行规律,并为人类的生活、经济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大气热力环流与风知识点总结大气的受热过程考点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的削弱与保温作用原理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2.原理应用(1)利用大气的受热过程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2)在农业中的应用: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既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又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影响昼夜温差大小的因素热力环流的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形成:特别提醒(关注右图4个关键点)①气压垂直分布规律:气压随高度上升而降低(高空气压总比近地面气压低;高压气压区和低气压区是在同一水平上比较)②等压面在垂直方向上的弯曲规律:在同一高度,等压面向上凸为高气压区,向下凸为低气压区③建立气温、气压、等压面弯曲的关联。
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关系。
温压关系:(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④热力环流形成的实质热力环流的实质是地面的两个区域冷热不均引起气压差异和空气运动,所以只要是冷热不均或存在热力差异的两地,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如陆地与水面之间、裸地与绿地之间的热力性质有较大差异,在同样受热或受冷条件下温度变化幅度不一致,就可以形成热力环流。
常见热力环流①海陆风:“海陆风”顾名思义是指发生在海边,存在于海洋和陆地之前的风,其实海陆风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沿海地区,在较为广阔的陆地和水域之间,都有类似的现象。
海陆风示意图海陆风的形成是由于海水(水域)和陆地的比热不同,海水比热大,升温和降温都较慢,而陆地比热小,升温和降温都较快。
白天,陆地和海洋共同升温,陆地比热小,升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高,在近地面陆地上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称为“海风”。
晚上,陆地和海洋共同降温,陆地降温快,陆地温度比海洋低,此时陆地为高压,海洋为低压,风从陆地吹向海洋,称为“陆风”。
湘教版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大气环境 热力环流(讲义)
1. 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及过程。
2. 能够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利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城市热岛、海陆风的形成原因,分析热力环流与污染的关系,如工业、绿化带、卫星城布局与城市热岛的关系,是经常考查的内容)。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热力环流形成过程;2. 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
难点:热力环流形成过程。
一、热力环流1. 概念: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2. 形成原理:太阳辐射→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沉)→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差异→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3. 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一种空气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二、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一)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快,气温比海洋上高,近地面,陆地气压低于海洋,空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如图a)。
夜间,陆地降温快,气温比海洋上低,近地面气压比海洋高,使近地面空气由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如图b)。
(二)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形成谷风(如图c)。
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冷却,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形成山风(如图d)。
(三)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增多,工业发达,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燃料,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热力环流(如下图)。
【随堂练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某地受热,高空形成低压B. 某地受热,近地面形成低压C. 某地冷却,高空形成高压D. 某地冷却,近地面形成低压答案:B思路分析:某地受热,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某地冷却,近地面空气下沉,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例题1(荆州中学质检一)读下列四幅由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正确的为()A. ①①B. ①①C. ①①D. ①①思路分析: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形成低压,等压面下凹;近地面冷却,空气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上凸,高空等压面和近地面相反。
大气环境之热力环流教学设计与反思
2.3大气环境—热力环流教案一、课程标准解读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学情分析:由于高中开始阶段学生空间概念建立不牢固,所以对该节知识理解有难度。
教材分析:《大气环境》是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
旨在借用或绘制原理示意图,如大气热力环流示意图,认识导致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为后面学习大气环流、天气系统以及全球气候变化打下理论基础。
二、教学目标1、掌握热力环流的概念,熟练阅读热力环流示意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并养成观察、思维、想象和判断的能力。
2、绘制热力环流图,训练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的基本技能,提高绘图能力和理解问题的能力。
3、能够利用热力环流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热力环流问题。
提高对实际生活中地理事物的观测判断能力和运用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四、教学难点高低压的判断,等压面的绘制五、教学方法实验演示、合作探究六、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案七、课时安排1课时(40分钟)P=ρgh密度-密度越大,气压越高。
那什么因素会影响密度呢?海拔-海拔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
比如我们现在在的四楼就比一楼气压低一些。
那还有什么会影响密度呢?温度-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密度减小,气压降低。
(PPT 展示书本A B 问:哪里的重量大些——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小!所以在喜马拉雅山上煮饭得用高压锅来增加压力。
)那高低压如何比较呢?不同海拔高度的无需比较,海拔高的气压低。
高压、低压:同一高度上(水平方向上),空气密度越大,气压值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值越小,称为低压。
注意:高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上的。
同一高度(水平面)上空气由高压向低压运动。
等压面:空间气压值相等的各点组成的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空气只受重力的作用,则形成的等压面是水平的。
并且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如图所示a=b>A=B,那假设A地热B地冷,A与B地还会不会相同呢?四、(探究活动二、热力环流形成过程及原理)师:大家都非常的棒,现在我要考考大家到底有没有学明白了。
高一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
高一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大气热力环流是指由于太阳辐射照射在地球表面上,导致气候变化和气象现象产生的一种循环运动。
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天气预测以及地球环境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高一学生需要了解的大气热力环流知识点进行介绍。
一、热带高压带和副热带低压带地球上的热带地区受到太阳直射,因此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强烈,产生高温气流。
这些高温空气会上升形成低气压带。
在赤道附近,产生了一个巨大的低气压带,我们称之为“热带低压带”。
随着空气上升,水汽在冷却过程中凝结形成云,沉积下来形成热带雨林。
在极地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弱,地表温度较低,空气下沉形成高气压带,这就是“副热带高压带”。
二、赤道低压带和副极地高压带赤道地区的空气上升形成了赤道低气压带,该带是地球上降水最多的地区之一。
在赤道低压带附近,空气上升后形成云层和降水,形成了大量的热带雨林和常年的降水。
而在副极地地区,空气下沉形成副极地高压带,那里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之一,几乎没有植被覆盖。
三、温带气候和亚热带气候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存在着一条带状地带,这个地带被称为“温带”,气温适中,四季分明。
在这个地带,气压和温度的变化使得风向也发生了变化。
而位于温带和副热带之间是亚热带地区,气候炎热,潮湿,降水量适中。
四、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在热带和副热带地区,受海洋表面水温变化的影响,形成了海洋性气候。
这种气候通常温暖湿润,降水量较大。
而在高纬度地区,受陆地和植被的影响,形成了大陆性气候。
这种气候通常寒冷干燥,降水量较少。
五、风系统大气热力环流形成了一系列的风系统,比如赤道东北贸易风、副热带西风带、季风、极地东北风等。
这些风系统对于气候变化和天气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赤道东北贸易风带来了热带地区的温暖和潮湿的空气,季风变化则会导致季节性的风雨。
通过了解以上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气热力环流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天气变化和自然环境变化。
高一地理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形成原理(课堂PPT)
就近地面而言:
23
热的地方形成低压(热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冷高压)。
C低
高D
B高
低A
地面
冷却
受热
1、绘出热力环流。
2、标出A、B、C、D的高低压状态。
3、判断A、B、C、D的气压大小关系。
B>A>D>C
24
高空
3
2
等压面
2000米
1
4
近地面
A 受热
B 冷却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1>3=4>2
12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2.若A地受热、B、C两地冷却后空气分子的运动 情况(以分子 为例)。
13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2页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问题3-5。
要求:
认真阅读题目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小组结论(时间3分钟)
14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3.假设一个分子代表5 hPa 的大气压,写出空气 分子 运动后,A、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和高 空气压数值,并画出气流运动的方向。
低
高
低
高
结论:冷B却
A 受热
C 冷却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降)
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
高空的气压与地面的气压名称相反; 22
同一水平面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低
高
低
高
结论: B 冷却
低
A 受热
高
C 冷却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大小比较:高压的气压值大于低压的气压值。 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大小比较:海拔越低气压值越大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
高中地理复习:解读热力环流原理及应用热力环流【背诵要点】1.热力环流的概念、形成原因、形成过程、示意图、原理应用2.海陆风(湖陆风)、山谷风、城市风的形成原因、示意图、影响3.等压面(等温面)的判读:判断气压(气温)值大小、冷热、气流运动方向(风向)、天气状况、下垫面状况4.气压的概念、影响因素;高压和低压的概念、形成原因【基础知识】一、热力环流原理(一)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它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二)形成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三)形成过程(四)示意图【思考探究】是不是气温越高热力环流越旺盛?答案:不是。
热力环流的旺盛程度取决于地区间冷热差异。
地区间温差越大,空气垂直运动越旺盛,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特别提醒】1、一个关键“一个关键”是确定近地面两地点的冷热。
热容量大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低,夜晚气温较高;热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天气温较高,夜晚气温较低。
两地温差越大,热力环流越旺盛。
2、两个气流运动方向:((先有垂直运动,后有水平运动))①垂直运动:与冷热差异有关,受热上升,冷却下沉。
②水平运动:与气压差异有关,从高压流向低压。
3、三个关系:(1) 等压面的凹凸关系:(近地面和高空的气压类型相反)受热:低空下凹、高空上凸。
变冷:低空上凸、高空下凹。
通常所说的高压、低压是相对同一水平面气压状况而言的。
在同一地点,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2)温压关系:热低压、冷高压(如上图中甲、乙、丙三地所示)。
注意:关于热力环流,具有“气温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切记该规律只适用于热力条件下的下垫面,受动力因素影响的大气环流或者高空不适用于该规律。
(3)风压关系:水平方向上,风总是从高压吹向低压。
(五)常见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①成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是前提和关键。
(海洋的比热容大于陆地)②影响与应用:海陆风使海滨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空气较湿润。
2、山谷风①成因分析——山坡的热力变化是关键。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
高考地理复习专题知识归纳总结—热力环流一、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二、基础知识知识点1: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
(2)温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温度高处,气流上升;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
(3)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
如下图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
(4)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
(5)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①海陆风ACBD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
①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
①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
知识点2:大气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三、难点辨析易错点1:风向的表示方法和风向的判读1.风向表示方法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用虚线表示)。
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
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错点2:风力大小的判读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
2.3.3热力环流
抚宁一中高一年级地理导学案热力环流[学习目标] 1.结合图示理解大气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2. 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热力环流现象;3. 等压面的判读及气压高低比较[预学案]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___________在地表的差异分布,造成不同地区________不同,导致水平方向上的________差异,引起大气运动。
2.热力环流的形成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而形成的一种环流形式,结合等压面示意图对其形成过程分析如下:可简单归纳为:近地面冷热不均→气流的运动(上升或下沉)→近地面和高空在水平面上差异→大气的运动→形成高低空热力环流。
3.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1)海陆风: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增温,气温比海洋上,近地面,陆地气压于海洋,空气由流向,形成风(如图a)。
夜间,陆地降温,气温比海洋上,近地面气压比海洋,使近地面空气由流向,形成风(如图b)。
(2)山谷风:白天因山坡上的空气增温,于是暖空气沿坡,形成风(如图c)。
夜间因近山坡空气迅速,密度增大,因而沿坡,流入,形成风(如图d)。
(3)城市风: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并不断,工业,居民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工具消耗大量的,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于郊区,形成“城市热岛”。
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了小型的 (如下图)。
[探究案]探究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读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出白天与黑夜A、B代表的陆、海近地面温度高低状况,并解释原因。
(2)画出图中各点之间的垂直气流和水平气流。
(3)判定A、B和A1、B1之间的气压高低,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高低与等压面凹凸有何对应关系?探究二;等压面图的判读气压是指从观测高度以上到大气上界的空气柱重量。
对于同一地点而言,气压总是随着高度的增加而。
空间值相等的各点所组成的面就是等压面。
在等压面图中,可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判读:1、根据等压面的分布a.在垂直方向上,高度越高,气压值越(如下图)。
b.若海拔相同、冷热均匀,等压面与等高面且与地面(如图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850百帕 900百帕 950百帕 1000百帕
等压面越往高空气压值越低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自主学习教材P47最后一段内容,完成《学案》
第2页“(一)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明确热 力环流产生的根本原因(时间2分钟)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阅读教材P48图2-29相关内容,完成《学案》第
2页小组合作探究内容,问题1-2。 要求: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4.在下图中找出空气分子
发生垂直运动后A、 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1000 hPa和高空850 hPa的位置,并用 标出。
845 855 845
1005
995
1005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5.根据分析数值,在图中画出空气分子
运动 后高空850 hPa和近地面1000 hPa 两个等压面 ,总结等压面凹凸变化的规律。
陆风
晚上为陆风
海洋降温慢 (热源)
海洋
你能找出图中的错误在哪里吗?
陆地
海洋
仔细阅读48页图2-30,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中补绘35.0℃、35.5℃两条等温线。 2、请描述此日上海地区温度分布的规律。
——温度由市区向郊区降低
为什么?
城市中工厂、家庭和机动车等热量排放多而且集中, 再加上城市建筑高大而密集使城市和郊区相比,温度明 显偏高。这样城市就变成了一个温暖的“岛屿”,我们 称之为“城市热岛”。
845 855 845
1005
995
1005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6.
当地面冷热不均时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是否发 生了变化?
845 低压 855 高压 845 低压
1005 高压
995 低压
1005 高压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6.
当地面冷热不均时同一水平面上气压是否发 生了变化?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夏季
近地面等压线
低
陆地
海
风
高
海洋
空气对流实验:
A
B
C
在一间门窗紧闭的房间内,将一支点着的蜡烛靠近两 支点着的松香。 设问:图中哪一种现象最有可能发生?为什么?
高压
低压
高压
知识小结
太阳 辐射 在地 表的 差异 分布
冷热 不均
空气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 面上气压 差异
空气水平运动
低
高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基本的、
知识小结
太阳 辐射 在地 表的 差异 分布
冷热 不均
空气垂 直运动
同一水平 面上气压 差异
空气水平运动
低
高
热力环流
大气运动最基本的、
高 冷却 低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地面
受热
海陆风 城郊热力环流
山谷风
海陆风
白天吹海风
陆地升温快 (热源)
陆地
海风
海洋升温慢 (冷源) 海洋
海陆风
陆地降温快 (冷源) 陆地
高D
B高
低A 受热
地面
冷却
1、绘出热力环流。 2、标出A、B、C、D的高低压状态。 3、判断A、B、C、D的气压大小关系。 B>A>D>C
3
高空
2 1 4
等压面
2000米
近地面
A
受热
B 冷却
1、把1至4点按气压由高到低排序 3、A、B哪受热,哪冷却?
1>3=4>2
2、绘出2000米高空与地面之间的热力环流过程箭头
高 冷却 低
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地面
受热
垂直运动情况(以分子
为例)。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2.若A地受热、B、C两地冷却后空气分子的运动
情况(以分子
为例)。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自主学习完成《学案》第2页小组合作探究内容,
问题3-5。 要求:
认真阅读题目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形成小组结论(时间3分钟)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3.假设一个分子代表5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低
高
低
高
结论:
低
A 受热
高
C 冷却
B 冷却
等压面凸起的地方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的地方是低压区。 同一高度上的气压大小比较:高压的气压值大于低压的气压值。 不同高度上的气压大小比较:海拔越低气压值越大 就近地面而言: 热的地方形成低压(热低压),冷的地方形成高压(冷高压)。
C低
认真阅读题目内容 独立思考完成(时间2分钟)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1.假设地面受热均匀,描述等压面的分布特征。
地面受热均匀时等压面平行于地面。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2.试画出A地受热、B、C两地冷却后空气分子的
运动情况(以分子
为例)。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2.试画出A地受热、B、C两地冷却后空气分子的
城市风下沉距离
城市风下沉距离
上升气流
由郊区流向市区
由郊区流向市区
郊区
绿地
市区
郊区
化工厂
山谷风
白 天 吹 谷 风
增温快 (热源) 增温慢 (冷源)
增温快 (热源)
山谷风
晚 上 吹 山 风
降温快 (冷源)
降温快 (冷源)
降温慢 (热源)
1、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将“夜间” 换成“冬季”,海陆风具体情况会怎样? 白天(夏季):海风;夜间(冬季):陆风 2、请问:此图反映的是夏季还是冬季?
hPa 的大气压,写出空气 分子 运动后,A、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和 高空气压数值,并画出气流运动的方向。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3.假设一个分子代表5
hPa 的大气压,写出空气 分子 运动后,A、B、C三点对应的近地面和 高空气压数值,并画出气流运动的方向。
845 855 845
1005
995
1005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李 英
临河一中
取暖机和空调的安装位置有何不同?
壁式空调
暖风片
孔明灯
孔明灯
热力环流形成的原理
自主学习《学案》中“预备知识”,了解气温、
气压、等压面等概念。(时间2分钟)
预备知识
B
A
气压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
等压面
假设:地面受热均匀,则形成的等压面如下:
等压面为一个个水平面
低压
高压
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
6.同一水平面上气压发生变化后,气流如何运
动?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低压
高压
冷热不均引起的热力环流
低
高
低
高
低
A 受热
高
C 冷却
结论:
B 冷却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上升或下降) 同一等压面上气压值相同; 高流向低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