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
[君子和而不同]和而不同一:[和而不同]论语读后感之五论语读后感既然我们可以有这么多朋友,那么朋友有没有种类之分呢?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和”可视为开放与包容,“同”可视为封闭与单一。
从人际交往来说,“和”指与不同类型的人交往,“同”是指只与气息相投的人交朋友。
不同类型指得又是什么呢?我觉得“朋友”这个词事实上很难定义,在很多场合,“朋友”只是“有用的熟人”的代名词。
勉强加以分类,可以以一个个体为中心,从他的主观角度出发,以工具性目的和价值或情感认同性目的各自所占比例为尺度,画圈。
围绕个体最紧的是主要以纯粹价值认同为纽带的朋友,越外围的朋友,工具性越重。
当然,所谓工具性和认同性只是为了划分方便,在实际中,两者搀杂在一起,很难一刀切。
不过,也会有极端情况,如果我们对于一个人毫无感情可言,与他相交只剩利用价值了,我想我们即使称之为朋友,其内涵也变味儿了。
这还仅仅是主观的划分,客观的现实生活常常让我们与工具性朋友保持最密切的关系,而认同性朋友可能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但两个人的心还是相通的,客观不能,主观也无须见面。
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可能指的就是这种情况。
但是这种划分仍不严密,只考虑了常态、共时的情况。
在人生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结交上述两种朋友。
有的朋友相伴一生,有的朋友只解燃眉之急,有的朋友只在人生旅途中同路一段。
最值得珍惜的是老朋友,最难忘的是在人生的关键时刻出现的,又不能永远在一起的朋友。
这虽然是人生憾事,话又说回来,我们也不必刻意去保持联系。
因为情感的相投、价值的认同往往只在某一情境、某一机缘下才产生。
执着地追求全面的了解可能会使刹那的美感烟消云散。
所谓距离产生美,我和他不可能在每一方面都取得一种和谐,该散就散,回忆有时更加美好。
所以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
”(子罕)再进一步说,如果我们能欣赏他人异于己的地方,那和他们交朋友也不是件困难的事。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两面性
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两面性就像硬币有正反两面,世间的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好与坏、积极和消极、显性和隐形的综合体。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哲学已经做过关于此的精密的论证,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来理解事物的两面性。
纵然在现在一个对以往任何狂热过的对象进行全方位反思的时代,马克思老人家这种对事物用客观、全面的分析看待的态度仍值得我们学习。
作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人,这种理性便是我们存在的基础。
因此,对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个儒家的经典思想,我希望运用现代的理性分析之。
传统意义上,我们总是习惯正面的理解之。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儒家的思想,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这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话的解释。
作为人之为人的准则和人与人相处的王道,君子和小人的界限泾渭分明,我所理解的这一切的根本就来自于每个人对利益的认同方式。
何谓君子,我将他理解为一个正义的人,有德性的人,客观的对待人性的善与恶,对利益公正的分配之,这是内在的德性,表现出来的外在便是孔老夫子喋喋不休的“礼”,在与人相处上,便能坚持自己的原则,但同时又力求维持一种和谐的状态。
相对于小人,过度放纵自己的欲望,将人性中的趋利避害发挥到了极致,正是这种控制不力,在行为的外在表现上就是同而不和,因其一切以利益为根本,并且是自己的私利,所以表里不一,阴奉阳违。
二者综合考虑之,便能引申出这样一条真理:人之为人,或者说所谓的君子,应该是思想自由和人格独立的。
人格在民法意思上理解时是享有权利义务的资格,而在这里是一种精神权利,更是人区别于任何生物的优越性之所在。
确保人格的独立是获得尊严的前提,今年的新年讲话中,温家宝提出了“为人民尊严的活着而努力”,人只有自爱,让自我的人格独立而不依附于他人,让自己的思想自由,才能真正有尊严的生存。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出自《论语·子路》,这是大教育家孔子留下的一句千古名言,是儒家的思想,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所谓“同而不和”则是指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
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因为富有哲理,故耐人寻味。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某一问题持有不同的看法,这本是极为正常的。
真正的朋友应该通过交换意见、沟通思想而求得共识;即,使暂时统一不了思想也不会伤了和气,可以经过时间的检验来证明谁的意见更为正确;因此,真正的君子之交并不寻求时时处处保持一致;相反,容忍对方有其独立的见解,并不去隐瞒自己的不同观点,才算得上赤诚相见、肝胆相照。
但是,那些营营苟苟的小人却不是这样,他们或是隐瞒自己的思想,或是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思想,只知道人云亦云、见风使舵;更有甚者,便是党同伐异、以人划线:凡是“朋友”的意见,即使是错了也要加以捍卫;凡是“敌人”的观点,即使是对的也要加以反对。
这样一来,人与人之间就划出了不同的圈子,形成了不同的帮派。
其“朋友”的真正意义也便荡然无存了。
或许,这种“同而不和”的小人之交是出于一种生存的需要。
在有些人看来,孤立的个体是很容易吃亏和受到伤害的,如果不加入某个帮派、不挤进某个圈子,就缺乏必要的安全感:殊不知,这种安全感的获得却是以牺牲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为代价的。
当一个人连真实的思想都不敢表达,连自己的见解都无权具备的话,这个人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与小人不同,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注重人际往来中的利益纠葛,但在大是大非面前却勇于坚持立场;真正的君子并不十分计较人际往来中的是非恩怨,但却能在正视不同意见的基础上求同存异。
因此,真正的君子或许也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他至少能保持思想的自由和人格的独立“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事物的多样性,强调的是有机的统一。
君子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解
君子和而不同的哲学理解在重温经典的今天,尤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孔子的“君子和而不同”非常流行。
“君子和而不同”原话出自《论语子路第十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对这句话,历来有不同的注解。
比如,何晏《论语集解》对这句话的解释是:“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就是说,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其外在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天下谋,有些人出仕做官,有些人则教书育人,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在何晏注解的基础上,宋儒更明确地以义利观来解释“和而不同”,认为君子的“和”是“义”的结果,小人的“同”是“利”的驱使。
这种解释思路一直延续到清末,比如刘宝楠《论语正义》所说的“和因义起,同由利生”,与宋儒一脉相承。
孔子的本意是否如此,或者说,孔子是否认同后人的解释,不得而知。
但是,不管从哪方面对它进行注解,都是可以理解的,因为经典的意义在于,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与时俱进地对它进行重新诠释。
所以,今天我们以孔子的言论来为“构建和谐社会”探寻理论上的历史渊源,这是可能理解的。
同样,我也可以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孔子的原话。
在哲学的理论原理中,“矛盾”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特别难于理解的概念,所以,在给学生讲解“矛盾”这一概念的时候,我试过采用很多种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给学生作通俗的讲解,但学生的理解还是比较困难。
但是,在我用了孔子的这一思想来解释之后,问题好象变得简单多了:从哲学的理论角度来讲:矛盾指的是“对立统一”,即任何一个事物都存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存在于一个统一体中。
用孔子的思想来解释:“和”是指和谐、统一,“同”是指相同、一致;“和而不同”,就是在一个统一体中,存在不同的东西。
“君子和而不同”,就是指任何事物(即使是君子)都存在矛盾(有不相同的地方),矛盾中所包含的对立(不同)又是统一的(和)。
君子不合而同,小人不同而合作文素材
君子不合而同,小人不同而合作文素材《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不知道从啥时候起呀,老祖宗就留下一句话:“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当时年纪小,还不太懂这是啥意思,随着慢慢长大,经历的事情多了,也就咂摸出点滋味来了。
你看哈,君子呢,他们就像是一群有意思的怪人,各有各的想法和个性,但是呢,相处起来却特别和谐。
就好比一群武林高手,各自有着独特的武功秘籍,但在面对共同的目标或者困难时,却能齐心协力,互相配合。
他们不会因为别人的观点和自己不一样就吹胡子瞪眼,反而会尊重他人的想法,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出一个最佳方案来。
这样的相处模式,既有趣又高效,就像一场精彩的头脑风暴,让人觉得无比过瘾。
而小人呢,那就有意思了。
他们表面上看起来好像都一个样,天天凑在一起,可实际上心里都各怀鬼胎呢。
他们会因为一点小利益就争得头破血流,谁也不肯让步。
而且呀,他们还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去附和别人,哪怕心里根本不认同,也要装出一副很赞同的样子。
这种“同而不和”的状态,就像是一群塑料花姐妹,看着光鲜亮丽,其实一戳就破。
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
有时候我们可能会遇到那些和我们观点不同的君子,这时候可别急着反驳或者争吵,要静下心来听听他们的想法,说不定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呢。
而当我们遇到那些表面上和我们很要好,但实际上却心怀叵测的小人时,那可得多长个心眼儿,别被他们的花言巧语给骗喽。
其实呀,不管是君子还是小人,我们都得学会和他们相处。
对于君子,我们要以真诚的心去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对于小人,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躲避或者对抗,要学会用智慧去应对,既不让他们伤害到我们,也不能让自己变成和他们一样的人。
总之呢,明白了“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后,我们就能更好地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啦。
我们要努力让自己成为那个“和而不同”的君子,用我们的智慧和包容去感染身边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更加和谐!哈哈,加油吧!。
君子和而不同读后感
《君子和而不同》读后感
《君子和而不同》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文章,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以及保持独立见解的重要性。
读完这篇文章,我深受启发,对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文章中提到的“君子和而不同”的观点,让我认识到了和谐的真谛。
在我们的生活中,和谐往往被理解为一致和无矛盾。
然而,《君子和而不同》却告诉我们,真正的和谐并非完全的一致,而是在保持各自独特见解的基础上,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
这种和谐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交流,需要我们拥有宽广的胸怀和深厚的修养。
文章强调了独立思考的重要性。
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受到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思考。
然而,《君子和而不同》告诉我们,真正的君子不仅能够与他人和谐共处,同时还能保持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这样的君子在人际交往中既不盲从附和,也不固执己见,而是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寻找共鸣,并尊重他人的不同声音。
这篇文章也教会了我如何与人交往。
在我们与他人的交往中,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
如果一味地坚持己见,不肯退让,就会导致人际关系的紧张甚至破裂。
《君子和而不同》则教会我,在与人交往时,要保持一颗宽容的心,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他人的立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与人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君子和而不同》这篇文章给我带来了许多深刻的启示。
它让我认识到和谐的真谛是相互尊重、理解和包容;让我明白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还教会我如何与人交往。
我相信这些启示会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更好地与他人相处,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而不同*同而不和"的现实意义文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腾飞西华孔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此话一路品味过来,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经典,有哲理。
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
也就是说,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
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
这样的人进步是很快的,也容易与人相处。
庸者聚合,在感情和义气上会很快的溶和,以求大家和和气气。
在这样的群体中,伤和气是大忌,会离心离德,会因小事难脱大祸,这样的群体是短命的。
做君子是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的。
胸怀宽阔,就善于与人沟通,交流;就听得进各种意见;别人的意见能使你清醒,能使你看到自己的短处和缺点。
改正缺点,就是进步。
庸者一般来说都会自以为是,好大喜功;说不得,摸不得;听不进别人的意见,无缘无故地瞧不起人,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遇到大的困难或一走了之,或死撑硬扛,不善于因势化解,曲折解决。
还有的本身就是迷迷糊糊,从来就没有大是大非而又喜于贪图小利,这样的人在一起,基本上是趣味和义气相投而不能长久。
君子共事,一定都是很懂得坚持原则的,也就是俗称的:按游戏规则办事。
这是很要水平的,是一定人生经验的积累,不是那些纸上谈兵的人可以真正做到的。
因为,坚持原则与沟通是一对矛盾,这又是做事业所必须的。
坚持原则本身就是件得罪人的事情,是在认认真真地扫除阻碍事业发展的障碍,是永无穷尽的;沟通就是要让参入者都明白按游戏规则办事的道理,坚持原则不是粗暴的排除异己,沟通也不是无原则的迁就。
把二者辨证地,和谐地统一起来,没有宽阔胸怀和懂得何为是非的,君子精神的人是根本做不到,也做不好的。
所以君子在一起,虽然意见和观点经常不同,但总是能够通过沟通与斗争达成共识,能够长久地相处。
君子与小人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人生语录】关于人生态度的名人名言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人生语录】关于人生态度的名人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
不和
【人生语录】关于人生态度的名人名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没有播种,何来收获;没有辛劳,何来成功;没有磨难,何来荣耀;没有挫折,何来辉煌
我可以偷走人的任何东西,但存有一样东西没用,这就是在特定环境下挑选自己的
生活
态度的民主自由。
今日的世界,并不是武力统治而是创新支配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例如浮云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人。
——罗曼·罗兰
寿命的延长与思想的虚耗成正比。
——达尔文
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
——泰戈尔
生命,那就是自然可以给人类回去打磨的宝石。
——诺贝尔
用心,努力,付出,您得到的将比想要的还要多。
顺利须要成本,时间也就是一种成本,对时间的珍视就是对成本的节约
人生
伟业的创建,无此能够言,实乃在试问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具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同时实现梦想才就是一种能力
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世上没恐惧的处境,只有对处境恐惧的人
心态若改变,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人生就跟着改变。
什么就是失利?无非就是迈入更好境界的第一步。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完美版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篇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曰:“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何为“和而不同”,何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际中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和而不同”追求内在和谐统一,而不是表面上的相同。
今天,“和而不同”更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法则。
君子总是与人相协调,并不盲目地附和别人;小人一但见到别人成功就一窝蜂随波逐流。
美国开发西部的早期,形成了淘金热,人们都想借此发财。
史密斯也是如此,但他不像别人一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
结果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而他却大发一笔。
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去淘金这是“不同”。
加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成为富翁是他应有的回报。
君子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小人强求一致,往往造成矛盾冲突。
一个乐队,想要奏出美妙的音乐,需要多种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乐交汇在一起形成美妙的交响乐。
反之,如果只有一种乐器,那单调乏味的声音可想而知。
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一个性别,无法交媾,无法造就新的生命,那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黑色。
我们的世界本来就该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美丽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和局面呢?”答案就是“不同”。
只有在“和”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同繁荣。
我们要通过接触、交流、对话来达到共识,以达到“和”。
我们所生活的该是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更是一个以“和而不同”的社会。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个人要发展,人民要幸福,国家要富强,世界要和,这一切要需要“和而不同”。
感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对于论语见解很浅,略读过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时以想起“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论语,源于在村长博客所见村长对此的感悟,细之品味深感其中蕴涵的道理,经典赋有哲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儒家的思想,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
和者,无乖戾之心。
同者,有阿比之意。
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有阿比这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这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话的解释。
自古至今,人与人处世交往,君子与小人之分也就如此。
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在其外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国为民为天下而谋,有些人出仕做官,谋云智酬;有些人则教书育人,倾心为后,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如何来看待不同的观点,是人们所探讨而辩之的话题。
诸如世间万物都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人和人的想法也不会完全一样。
正是这些不同的事物或想法相互碰撞,相互切磋,从而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新的智慧,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以求“和”而不失独特标新的见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不断的向前迈进,向前发展……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
做君子是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的。
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
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
这样的人进步是很快的,也容易与人相处。
庸者聚合,心怀所图,互为己利为目的,故而在感情和义气上会很快的融和,以求各自所得。
因此庸者而聚,大忌惟恐是伤和气,会因各自心怀不轨而彼此猜疑,而众叛亲离,会因己利、小事加以争执,心不团而不结。
庸者一般来说都会自以为是,为功而傲;目中无人,似天下之人都在他们之下,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君子群而不党
君子可以与他周围保持和谐融洽的氛围,但他对待任何事情都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而不是人云亦云,盲目附和;小人则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虽然常和他人保持一致,但实际并不讲求真正的和谐贯通。
君子合群而不与人结党营私,小人与人结党营私而不合群。
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论语·卫灵公》)2、译文:孔子说:“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强斗胜,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3、这句话讲述了君子的所作所为以及与小人的不同。
孔子认为,君子他应当注重义、礼、逊、信的道德准则;他行为庄重,与人和谐,但不结党营私,不以言论重用人,也不以人废其言。
扩展资料矜而不争是庄重自尊,自己对自己很有信心,但却并不骄傲自满,所以也就不会去和他人争强斗胜。
群而不党也就是孔子在《为政》篇里所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的意思。
周而不比就是群而不党,普遍团结人而不搞宗派,不拉小团体,不结党营私。
君子出于公心,小人囿于私利。
出于公心所以能胸怀宽广,纳百川而归于海,搞五湖四海而不搞拉帮结派。
出于私利所以就心胸狭窄,结党营私而排除异己,搞宗派主义而不讲道义原则。
君子小人,周比群党不同。
说起来的确如阴阳清楚,昼夜分明,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总是雾晨黄昏,阴晴不定,难以识别得清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君子对事物各有看法,观点虽不同但彼此尊重;小人表面附和,却面和心不和,背地里尽是尔虞我诈。
尊重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的,而要取得别人的信任,便要讲真话。
看人下菜碟是小人的做法,表面的观点一致,其实不过是一种伪装。
“时间识人,落难知心”,平日里称兄道弟,诸事附和的人,未必最值得信赖。
这样的人容易表面一套背后一刀,小人不容易防范,但可以通过观察其言行,做出自己的判断,早日远离他。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俗话说:“小人无错,君子常过。
”君子严格要求自己,小人遇事常要求别人。
君子常在自己身上找原因,小人则从他人身上找借口。
《孟子》有云:“行有不得,反求诸己。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例子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例子
《论语》中有一句话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用来形容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不同。
在这个语境中,“和”表示和谐、融洽,而“不同”则表示有差别、不相似。
小人则相反,他们喜欢趋同、随波逐流,缺乏独立思考和自我判断,容易失去原则和立场。
下面是一些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不同例子:
1. 孔子在《论语》中说:“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这句话表明了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不同。
君子注重团结合作,彼此互相尊重,不互相勾结;而小人则喜欢拉帮结派,互相攀比,不和谐。
2. 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另一个不同点是对待问题的态度。
君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不会对问题进行恶意攻击和指责;而小人则喜欢掩盖自己的错误,并对他人进行恶意攻击和诽谤。
3. 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另一个重要不同点是价值观。
君子注重道德和品德的培养,以正义和公正为准则,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而小人则喜欢追求权力和财富,缺乏道德和品德的约束,只注重个人的利益和享受。
君子和小人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君子注重团结合作,小人喜欢拉帮结派;君子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小人则喜欢掩盖自己的错误;君子注重道德和品德的培养,小人则注重权力和财富的追求。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应该倾向于成为君子,而不是小人。
我们应该学会尊重他人,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坚持正义和公正的原
则,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不是随波逐流、趋同他人。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范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范文
听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去了。
君子嘛,就是那种在一起时能聊得嗨,但各自有各自的想法,
不非得一样。
就像吃火锅,君子们可以各自挑自己喜欢的菜,但都
能坐在同一张桌子边,享受这顿饭。
可小人们呢,就像那种非得大家都吃一样的菜,看似一团和气,其实心里各有各的小九九。
就像那种大家一起点的麻辣烫,每个人
都得吃一样的,有的人其实并不喜欢,但为了合群,也只能硬着头
皮吃。
君子的和,是那种心灵上的契合,就像音乐里的和弦,虽然每
个音都不一样,但合在一起就是那么和谐。
而小人的和,就像那种
硬凑在一起的五音不全,听起来就别扭。
所以啊,我觉得做人还是得像君子那样,有自己的想法,但也
尊重别人的不同。
这样,世界才会因为我们的不同而更加精彩嘛!。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作文时间:2017-12-31 10:33:19 | 作者:学霸【篇一: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何晏曰:“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何为“和而不同”,何为“同而不和”?君子在人际交际中能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
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
“以和为贵”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和而不同”追求内在和谐统一,而不是表面上的相同。
今天,“和而不同”更是我们发展的重要法则。
君子总是与人相协调,并不盲目地附和别人;小人一但见到别人成功就一窝蜂随波逐流。
美国开发西部的早期,形成了淘金热,人们都想借此发财。
史密斯也是如此,但他不像别人一样去淘金,而是去向淘金的人卖水。
结果许多淘金者空手而归,而他却大发一笔。
他顺应了淘金的潮流,这是“和”;但他没有去淘金这是“不同”。
加起来就是“和而不同”,所以他比别人高明,成为富翁是他应有的回报。
君子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小人强求一致,往往造成矛盾冲突。
一个乐队,想要奏出美妙的音乐,需要多种不同的乐器,不同的音乐交汇在一起形成美妙的交响乐。
反之,如果只有一种乐器,那单调乏味的声音可想而知。
生物分雌雄,动物分公母,人类分男女,倘若世界上只有一个性别,无法交媾,无法造就新的生命,那我们的生活将充满黑色。
我们的世界本来就该是一个“和而不同”的美丽世界。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和局面呢?”答案就是“不同”。
只有在“和”的前提下,承认差异,包容差异,尊重差异,才能化解矛盾,共同繁荣。
我们要通过接触、交流、对话来达到共识,以达到“和”。
我们所生活的该是一个“和谐社会”,是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又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更是一个以“和而不同”的社会。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_作文1900字_高三议论散文_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谓的君子,往往都有自己深刻而独立的见解,君子与君子相处过程中,往往能尊重彼此的见解,并且又拒绝苟同,却又能相处融洽!我和你关系好,敬重你的人品,但不代表我一定要同意你的主张。
我反对你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并不意味着对你个人道德品质的否定。
待人做事有原则、有分寸、有底线。
这,才是君子。
北宋曾经有两个宰相,一个叫司马光,一个叫王安石。
一个是保守派,一个是改革派。
君子和而不同。
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政治上的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方针荒谬至极,却又是生活中的好朋友。
既然要改革,司马光就被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询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
后来王安石又因改革失败被罢官,很多人落井下石,向皇帝告他的黑状。
皇帝来征求司马光的意见。
司马光恳切地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
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皇帝听完说了一句话:卿等皆君子也!我敬重你的人格,但我未必同意你观点;我反对你的理念,并不意味着否定你的全部。
这种张弛有度、和而不同的相处,这才是君子关系!王安石从小书读得很好,“名传里巷”,他老成持重,年纪轻轻就不苟言笑。
少年得志,官运亨通。
执掌朝廷大权,“严己律属”。
除了不爱洗澡,穿衣服相当不讲究外,经常头发蓬乱就上朝觐见天子,号令文武。
按当时的标准,他基本上算是神经病。
然而皇帝很欣赏他,尽管王安石是典型的“脏乱差”,依然“皇恩殊厚”,成为当朝宰相,锐意改革,推行“一条鞭”法,想方设法为大宋收税,充盈国库。
司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异,又是政敌,两个人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做宰相,相当的不对付。
他们两人的政治主张,相差十万八千里。
在庙堂之上,司马光和王安石是死对头,彼此都认为对方的执政方针荒谬至极。
彼此都觉得自己比对方高明,比对方正确,比对方更了解国情。
所以在争夺权力的过程中,两人丝毫都不客气,用各种手段,向对方痛下杀手。
斗争的结果是王安石获胜,司马光从宰相宝座上被赶了下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论语见解很浅,略读过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一书,时以想起“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论语,源于在村长博客所见村长对此的感悟,细之品味深感其中蕴涵的道理,经典赋有哲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是儒家的思想,语出《论语.子路》,意思是:君子用自己的意见去纠正别人错误的意见,一切恰到好处,却不盲目附和;小人总是盲目附和,不肯表达自己的意见。
和者,无乖戾之心。
同者,有阿比之意。
因为没有乖戾之心,所以能君子之间能和谐,协调。
相反因为有阿比这意,所以人云亦云,阿谀附和。
“君子心和然其所见各异,故曰不同;小人所嗜好者同,然各争利,故曰不和。
”这是何晏《论语集解》对此话的解释。
自古至今,人与人处世交往,君子与小人之分也就如此。
君子内心所见略同,但在其外表现未必都一样,比如都为国为民为天下而谋,有些人出仕做官,谋云智酬;有些人则教书育人,倾心为后,这种“不同”可以致“和”;小人虽然嗜好相同,但因为各争私利,必然互起冲突,这种“同”反而导致了“不和”。
人与人之间该如何相处,如何来看待不同的观点,是人们所探讨而辩之的话题。
诸如世间万物都有他自身的发展规律,而人和人的想法也不会完全一样。
正是这些不同的事物或想法相互碰撞,相互切磋,从而才能迸发出新的灵感,新的智慧,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以求“和”而不失独特标新的见解,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才会不断的向前迈进,向前发展……
大智者共事,常常能够求大同,存小异。
做君子是要有胸怀,又要有坚持原则精神的。
在原则性的问题上,大家各自摆明自己的观点,经过讨论或争论之后,总能够达成一致,较少固执己见。
他们很会取人长,补己短。
这样的人进步是很快的,也容易与人相处。
庸者聚合,心怀所图,互为己利为目的,故而在感情和义气上会很快的融和,以求各自所得。
因此庸者而聚,大忌惟恐是伤和气,会因各自心怀不轨而彼此猜疑,而众叛亲离,会因己利、小事加以争执,心不团而不结。
庸者一般来说都会自以为是,为功而傲;目中无人,似天下之人都在他们之下,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看不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
困难面前或是一走了之,或是推而卸之,利益当前各自为政,不善于因势化解,曲折解决。
故庸者聚,基本上是趣味和义气相投而不能长久,是难以达到君子和而不同之境界。
在社会发展的追求中,智者总是追求和谐,为此而包容差异,在丰富多彩中达成和谐;庸者总是强求一致,因容不得差异而往往造成矛盾冲突。
君子共事,以坚持原则本,而坚持原则与沟通是一对矛盾体,怎样把原则与沟通二者的辨证,和谐地统一起来,就需要有宽阔胸怀,需要懂得何为是非。
君子精神的人是根本做不到,也做不好的。
所以君子在一起,虽然意见和观点经常不同,但总是能够通过沟通与斗争达成共识,能够长久地相处。
悟事而争论,必有不同的思想、文化的对立而生。
反对者,必反对与之对立方的一切言论。
支持者,必支持与之相许的一切言论。
终至,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支持而支持,全然丢了争论的本义。
于是,于不合者,言辞激烈者有之、明贬暗讽者有之;于同气者,赞而有之,吹捧者有之;而与双方,终究有些什么?
在中国“和而不同”的思想起源很早。
自周代起就有了“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等概念,世界万物,丰富多彩,不同生和,和孕着不同。
这才是和与不同的辨证关系。
张载对相争与相和也曾有过,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的说法。
因此和谐与和解是世界前进中同生、同存、同发展的一大趋势。
《中庸》中所讲,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国人的民族性是外圆内方,宽以待人,保留自己的个性,容许他人的不同。
历史留给中国人的是“和而不同”的哲学思维,历史也证明了它生命力的长久。
论语中有“君子群而不党”、“周而不比”等皆出于上面一个意思,强调的是,只有在保持个体的独立和特殊性的前提下,才能真正现实人际间乃至整个社会的和谐。
中国有句老话,叫做“时变,道亦变。
”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辨证的。
不论是战争时期的炮火相对,不论是和平时期的为官、为民、为商,都不能固守成规,因为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与事,事与人都应在时变,道亦变的社会发展中与时俱进,否则无论是社会还是人除了倒退,没有选择。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与小人也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所谓“同阅一卷书,各自领其奥。
同作一文题,各自善其妙。
”讲的就是人各一面,从来就是参差不齐的。
所以君子与小人不是天生的,也不是永恒不变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在坚持原则的同时,要有君子的宽阔胸怀,辨别是非的睿智头脑,而小人心有灵犀,能够在社会实践中悟出做人的道理,取人长,补己短,不断地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不断地进步,小人就会成为君子。
那么我们就能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中发现,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这大概就是矛与盾完美的结合吧。
“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就是要把握矛盾的对立面,站在中立的立场上,是矛盾统一,协调发展。
感悟“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古人深邃的哲理中不断更新观念,以适应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