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管理学原理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概述
第一节管理的必要性及含义
管理平台三大支柱:责任、权利、义务。
管理定义: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达到即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结论: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组织资源,管理的载体是组织,管理的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第二节管理的本质与特征
管理的本质:1管理工作是独立进行的。2管理又不是独立存在的。3本质是从事管理工作的人通过他人并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目标。
管理的特征:1管理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2管理是效率和效果的统一。
第三节管理二重性原理
含义:管理具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和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原理:1管理具有二重性是一种客观存在。2管理二重性是不可分割的,存在于同一管理过程之中。
第四节管理者概述
定义:在一个现代的组织里,如果一位知识员工能够凭借其职位和知识,对该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的影响该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就是一位管理者。
种类:1按管理者的层次划分(高层、中层、基层、作业人员)。2按管理人员的领域划分(综合管理人员、专业管理人员)。
第五节管理工作所面临的环境
贝塔朗菲的系统论特征: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和功能、环境适应性、动态性、有序性。组织与环境的关系:1环境是组织管理系统建立的客观基础。2环境是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3组织与环境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演进
第一节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之父:泰罗
主要原则:1用科学管理代替凭经验的管理方法。2按科学的操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工艺管理规程。3对工人进行科学的选择和培训,以此为基础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4使管理与作业劳动分离。
动作研究之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生产程序图、流程图、卡片制度即现行工作评价制度的先驱)
人际关系理论的先驱:哼利·劳伦斯·甘特(提出了任务和奖金制度,强调对工人进行教育的重要性,制定甘特图)
福特制:哼利·福特(制造方式标准化,流水式装配线,把服务大众作为宗旨,建立人事部门并关心员工生活)
法约尔的五大管理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法约尔的14项管理原则: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命令、统一领导、员工个人服从整体、人员的报酬要公平、集权、等级链、秩序、平等、人员保持稳定、主动性、集体精神。韦伯的组织理论:被称为“组织管理之父”。三大基础权利(传统权力、超凡权力、法定权利)和官僚组织模式。
韦伯的行政组织体系特点:有明确的组织目标、明确的分工、自上而下的等级系统、人员考评和教育、职业管理人员、遵守规则和纪律、组织中人员之间的关系。
韦伯理想官僚模式特点:1组织中的人员应有固定和正式的职责并依法行使职权。2组织的
结构是一层层控制的体系。3人与工作的关系。4成员的选用与保障。5专业分工与技术训练。6成员的工资与升迁。
第二节行为科学理论
侧重:研究人的心理、行为对高效率的实现组织目标的影响作用。
霍桑实验内容:1车间照明实验。2电话继电器装配实验。3访谈计划实验。4电话线圈装配工实验。
霍桑实验结论(人际关系学说):1职工是社会人。2在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3新型的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赫茨伯格双因素理论:激励因素基本是工作本身或工作内容,保健因素基本是工作环境和工作关系。(满足各种需要所引起的激励深度和效果是不一样的)
X理论—Y理论:前者代表传统理论,后者是自我实现需要的新理论。
第三节现代管理理论
社会系统学派: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三大现代组织柱石(1明确组织的目标、权力结构和决策机制,2明确组织的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3明确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马奇)。西蒙决策理论包括(1管理就是决策,2决策的过程,3决策的有限性原理,4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纽曼)。主张从企业管理的实际出发,研究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加以总结归纳,找出有共性的东西,并上升到理性认识,通过这种办法来学习管理,并为管理者提供有益的建议。
德鲁克管理思想:1目标管理的思想和理论(员工参与目标制定,建立目标体系,重视成果)。2有效的管理者理论(知道如何利用时间,努力产生必要成果贡献,工作建立在自己的优势上,精力集中在少数领域,善于做出有效决策)。
权变管理学派:在管理中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部条件随机应变,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寻求不同的最适合的管理模式、方案和方法。
管理科学学派:代表人物(布莱克特)。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字和统计模式,并把这种模式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之中。
第三章决策
第一节决策的含义与特点
含义:决策就是指在既定环境下,管理者从备选方案中选择一项行动方案的过程。即人们对行动目标和手段的一种选择或抉择。
特点:目标性,选择性,可行性,满意行,过程性,动态性。
第二节决策的原则和类型
基本原则:1系统化原则,2超前性原则,3经济性原则,4及时性原则,5满意原则,6创新性原则。
类型:1战略决策与战术决策,2程序化决策与非程序化决策,3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4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原则与非确定型原则,5初始原则与追踪原则。
第三节决策方法
计量决策方法:是指决策本身就表现为数量指标的决策。1决定型决策方法,2风险型决策方法,3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主观决策方法:在决策过程中充分发挥专家集体的智慧、能力和经验,在系统调查分析基础上,根据掌握的情况和资料进行决策的方法。1头脑风暴法,2德尔菲法(专家意见法)。决策的影响因素:1环境,2组织文化(企业文化),3过去的决策,4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5决策时间的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