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法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湿法烟气脱硫除尘一体化技术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60个国家10~15年的监测发现,全球污染最严重的
10个城市中我国就占了8个,我国城市大气中二氧化硫和总悬浮微粒的浓度
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气环境符合国家一级标准的不到1%,62%的城市大气中
二氧化硫年日平均浓度超过了3级标准(100mg/m3)。全国酸雨面积已占国土资源的30%,每年因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造成的损失高达1100亿元。1997 年下半年,世界银行环境经济专家的一份报告指出:中国环境污染的规模居世
界首位,大城市的环境污染状况在目前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全球大气污染最严
重的20个城市中有10个在中国。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与降水溶合成酸雨,现在中国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的第三大酸雨区。大气污染严重破坏生态
环境和严重危害人体呼吸系统,危害心血管健康,加大癌症发病率,甚至影响
人类基因造成遗传疾病。
我国政府对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十分重视。1990年12月,国务院环委会
第19次会议通过了《关于控制酸雨发展的意见》;1992年国务院批准在贵州、长沙等九大城市开展征收工业烧煤二氧化硫排污费和酸雨结合防治试点工
作。1995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
染防治法》,规定在全国划定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并在“两控区
”内强化对二氧化硫和酸雨的污染控制。1998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酸
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划分方案》。为了实现两控区的控制目标,国务
院文件还具体规定:新建、改造烧煤含硫量大于1%的电厂,必须建设脱硫的
设施。现有烧煤含硫量大于1%的电厂,要在2010年前分期分批建成脱硫设
施或采取其他相应结果的减排SO2的措施。
削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控制大气二氧化硫污染、保护大气环境质量,
是目前及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课题之一。
二氧化硫污染控制技术颇多,诸如改善能源结构、采用清洁燃料等,但
是,烟气脱硫也是有效削减SO2排放量不可替代的技术。烟气脱硫的方法甚
多,但根据物理及化学的基本原理,大体上可分为吸收法、吸附法、催化法
三种。吸收法是净化烟气中SO2的最重要的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吸收法通常
是指应用液体吸收净化烟气中的SO2,因此吸收法烟气脱硫也称为湿法或湿
式烟气脱硫。
湿法烟气脱硫的优点是脱硫效率高,设备小,投资省,易操作,易控制,
操作稳定,以及占地面积小。目前常见的湿法烟气脱硫有:石灰石/石灰—
—石膏法抛弃法、钠洗法、双碱法、威尔曼——洛德法及氧化镁法等。
1 湿法烟气脱硫的基本原理
(1)物理吸收的基本原理
气体吸收可分为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两种。如果吸收过程不发生显著的
化学反应,单纯是被吸收气体溶解于液体的过程,称为物理吸收,如用水吸收SO2。物理吸收的特点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被吸气体的吸收量减少。
物理吸收的程度,取决于气--液平衡,只要气相中被吸收的分压大于液
相呈平衡时该气体分压时,吸收过程就会进行。由于物理吸收过程的推动
力很小,吸收速率较低,因而在工程设计上要求被净化气体的气相分压大
于气液平衡时该气体的分压。物理吸收速率较低,在现代烟气中很少单独
采用物理吸收法。
(2)化学吸收法的基本原理
若被吸收的气体组分与吸收液的组分发生化学反应,则称为化学吸收,例如应用碱液吸收SO2。应用固体吸收剂与被吸收组分发生化学反应,而将其从烟气中分离出来的过程,也属于化学吸收,例如炉内喷钙(CaO)烟气脱硫也是化学吸收。
在化学吸收过程中,被吸收气体与液体相组分发生化学反应,有效的降低了溶液表面上被吸收气体的分压。增加了吸收过程的推动力,即提高了吸收效率又降低了被吸收气体的气相分压。因此,化学吸收速率比物理吸收速率大得多。
物理吸收和化学吸收,都受气相扩散速度(或气膜阻力)和液相扩散速度(或液膜阻力)的影响,工程上常用加强气液两相的扰动来消除气膜与液膜的阻力。在烟气脱硫中,瞬间内要连续不断地净化大量含低浓度SO2的烟气,如单独应用物理吸收,因其净化效率很低,难以达到SO2的排放标准。因此,烟气脱硫技术中大量采用化学吸收法。用化学吸收法进行烟气脱硫,技术上比较成熟,操作经验比较丰富,实用性强,已成为应用最多、最普遍的烟气脱
硫技术。
(3)化学吸收的过程
化学吸收是由物理吸收过程和化学反应两个过程组成的。在物理吸收过
程中,被吸收的气体在液相中进行溶解,当气液达到相平衡时,被吸收气体
的平衡浓度,是物理吸收过程的极限。被吸收气体中的活性组分进行化学反应,当化学反应达到平衡时,被吸收气体的消耗量,是化学吸收过程的极限。这里用Ca(OH)2溶液吸收SO2加以说明。
SO2(气体)
||
SO2(液体)+Ca(OH)2→CaSO3+H2O
←
化学吸收过程中,被吸收气体的气液平衡关系,即应服从相平衡关系,
又应服从化学平衡关系。
(4)化学吸收过程的速率及过程阻力
化学吸收过程的速率,是由物理吸收的气液传质速度和化学反应速度决
定的。化学吸收过程的阻力,也是由物理吸收气液传质的阻力和化学反应阻
力决定的。
在物理吸收的气液传质过程中,被吸收气体气液两相的吸收速率,主要
取决于气相中被吸收组分的分压,和吸收达到平衡时液相中被吸收组分的平
衡分压之差。此外,也和传质系数有关,被吸收气体气液两相间的传质阻力,通常取决于通过气膜和液膜分子扩散的阻力。
烟气脱硫通常是在连续及瞬间内进行,发生的化学反应是极快反应、快
反应和中等速度的反应,如NaOH、Na2CO3、和Ca(OH)2等碱液吸收SO2。为此,被吸收气体气液相间的传质阻力,远较该气体在液相中与碱液进行反应的阻力大得多。对于极快不可逆反应,吸收过程的阻力,其过程为传质控制,化学反应的阻力可忽略不计。例如,应用碱液或氨水吸收SO2时,化学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过程的阻力为气膜传质阻力。
液相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快反应和中等速度的反应时,化学吸收过
程的阻力应同时考虑传质阻力和化学反应阻力。
(5)碱液浓度对传质速度的影响
研究得出,应用碱液吸收酸性气体时,碱液浓度的高低对化学吸收的传
质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当碱液的浓度较低时,化学传质的速度较低;当提高
碱液浓度时,传质速度也随之增大;当碱液浓度提高到某一值时,传质速度
达到最大值,此时碱液的浓度称为临界浓度;当碱液浓度高于临界浓度时传
质速度并不增大。
为此,在烟气脱硫的化学吸收过程中,当应用碱液吸收烟气中的SO2时,适当提高碱液的浓度,可以提高对SO2的吸收效率。但是,碱液的浓度不得
高于临界浓度。超过临界浓度之后,进一步提高碱液的浓度,脱硫效率并不
能提高。可以得出,在烟气脱硫中,吸收SO2的碱液浓度,并非愈高愈好。
碱液的最佳浓度为临界浓度,此时脱硫效率最高。
(6)主要化学反应
在湿法烟气脱硫中,SO2和吸收剂的主要化学反应如下
(7)同水的反应
SO2溶于水形成亚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