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2020-2021学年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试题及答案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专题练习(一)人物1、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谒金门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碧玉骚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举头闻鹊喜。

【注】挼,读ruó,“揉搓”之意。

试简析词中主人公的形象。

【参考答案】本词细腻而含蓄的笔墨刻画了一位寂寞难遣、被相思困扰的思妇形象。

(要点一)开头景物具有象征意味春风荡漾,吹皱了池水,也吹皱了思妇的心;闲逗鸳鸯、揉搓杏蕊的细节,玉簪斜坠独倚栏干看斗鸭等动作情态体现了更深的愁苦相思及孤单寂寞。

(要点二)表现了女子思念情人,急盼情人归来的急切心情。

(要点三)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将军形象?1【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意气风发,踌躇满志的将军形象。

颈联写将军返营驰骋之疾速,真有瞬息“千里”之感,与其前面射猎时飒爽英姿相吻合。

表现了主人公的轻快感觉和喜悦心情。

尾联写将军猎归所见之景。

遥遥“回看”向来行猎处之远景,已是“千里暮云平”。

写出了将军归后的踌躇满志与从容自得的心境。

同时抒发了作者人生志远、意气风发的豪情。

(意思对即可)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溪居即事崔道融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余湾。

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

这首诗纯用白描,不做作,不涂饰,朴素自然,平淡疏野,诗人在给我们展现一幅素淡的水乡风景画的同时成功摄取了一个农村儿童的形象,试对该形象加以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作者用“疑”、“急”二字,把儿童那种好奇、兴奋、粗疏、急切的心理状态,描绘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诗人捕捉住这一刹那间极富情趣的小镜头,成功地勾画了一个热情纯朴、天真可爱的农村儿童的形象。

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题葡萄图2(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

新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及答案解析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元日陈与义①五年元日只流离,楚俗今年事事非。

后饮屠苏②惊已老,长乘舴艋竟安归。

携家作客真无策,学道刳心③却自违。

汀草岸花知节序,一身千恨独沾衣④。

【注】①诗人曾在朝廷任职。

南宋建炎四年,金兵大举南侵,诗人避难湖湘间。

此诗作于建炎四年。

②屠苏:屠苏酒。

③刳(kū)心:道教语,谓摒弃杂念。

④独沾衣:传说战国时齐景公在牛山落泪,感慨人世无常。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扣题,回忆自昔至今五年来的辗转奔波的生活,每逢“元日”,只有“流离”,可见诗人的生活境况。

B.“惊”字写诗人饮屠苏酒时蓦然发觉自己垂老的惊惶之态,“竟安归”表达了对最终竟然安然归乡的欣喜。

C.“携家作客真无策”呼应首联上句,是说自己五年来漂泊辗转,客居他乡。

“真无策”透露出诗人的内心感受。

D.颈联第二句,写诗人原本决心学道以清除内心杂念,后来却违背了自己原本的意愿,步入仕途,自感追悔莫及。

(2)本诗尾联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阁夜①杜甫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

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②可怜子,无衣③何处村。

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注】①766年,诗人移居夔州,初寓山中客堂,秋后,离西阁。

该诗写于移居西阁时。

②击柝,敲梆子巡夜。

《易》:“重门击柝,以待暴客。

”是说设置多道屋门,击柝巡夜,以防强盗。

③《诗·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描绘日暮景色,山雾缭绕;颔联描绘山上夜中见闻,动静结合,景色相映成趣。

B.前两联,“暮”“昏”着眼时间,“雾”“风”“月”着眼景物,内容富有层次感。

C.诗歌善用修辞,比如“白雾昏”“月侵门”采用了比拟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

D.诗歌尾联直抒胸臆,安史之乱虽已结束,诗人却依然关注纷乱时局,担心百姓疾苦。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①辛弃疾汉中开汉业,问此地,是耶非?想剑指三秦②,君王得意,一战东归。

追亡事③,今不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

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空肥。

一编书④是帝王师,小试去征西。

更草草离筵,匆匆去路,愁满旌旗。

君思我,回首处,正江涵秋影雁初飞。

安得车轮四角⑤,不堪带减腰围。

【注释】①这首词是孝宗淳熙八年(1181)秋天,作者在江西安抚使任上,为原江西路转运判官张仲固奉调兴元知府设宴饯行,有感而作此词。

兴元,汉中。

②指刘邦占领关中事三秦,即雍、塞、翟三国地。

③追亡事:韩信投奔刘邦之初不得重用,趁机逃跑,萧何知道韩信是难得的人才,将韩信追回,并在刘邦面前力荐,韩信遂得刘邦重用。

④一编书是帝王师:张良闲步游下邳,有一老者给他一卷书说,读了这卷书可以辅佐君王。

⑤车轮四角:车轮生出四角,意为使离人无法即刻离去。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开篇两句,追忆了汉初三杰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基业的历史往事,既写出了刘邦开创基业的雄豪意气,也表达了自己渴望光复故土,洗去金军侵略耻辱的一腔报国之志。

B. “一编书”,用张良佐汉的故事,写出张仲固可堪帝王之师;“小试”,有微讽之义,既讽刺宋朝不重用大才,又暗含词人勉励张仲固帅兴元只是牛刀小试,今后必能为国大用。

C. 本篇语言颇为精练,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如“山川满目泪沾衣,富贵荣华能几时”原是唐代李峤的诗句,但词人却能一扫消极情绪,以之恰到好处地描写了热泪纵横的爱国情景。

D. 词的最后两句,以对方思念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词人对友人别后相思的满腹离愁,这种抒情方式与“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本词的结构颇为紧凑,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上阕先追忆刘邦以汉中为据,重用贤才,多谋善战,剑指关中,开创汉朝基业的雄豪意气;接着笔锋一转,以“追亡事,今不见”一句加以过渡;由历史的回顾转向眼下的现实,既感慨再也见不到汉初风云际会,君臣相得的盛况,又痛惜眼前山河分裂、神州陆沉的现状。

部编高中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高中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

部编高中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试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凉州①馆中与诸判官夜集岑参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州七里十万家,胡人半解弹琵琶。

琵琶一曲肠堪断,风萧萧兮夜漫漫。

河西幕中多故人,故人别来三五春。

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注】①凉州:甘肃武威,河西节度使设于此地,写作此诗时,岑参在凉州做客。

凉州河西节度使幕府中,使人有许多老朋友,常欢聚夜饮。

(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月亮从地平线上升起,次句写月亮在城头升高。

月光的照耀,清晰地呈现出了凉州城的全貌。

B.诗歌四五句两次出现琵琶声,所指内容情感相同,都表现了琵琶演奏的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特点。

C.诗歌前六句写环境,用顶针手法,句句用韵,两句一转,构成轻快咏唱的情调,表现凉州的宏大繁荣。

D.本诗和范仲淹的《渔家傲》都写边城,写秋天,写少数民族音乐,但二者表现的时代气氛有很大不同。

(2)岑参是盛唐诗人,本诗的“盛唐气象”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同耿拾遗春中题第四郎新修书院卢纶得接西园会,多因野性同。

引藤连树影,移石间花丛。

学就晨昏外,欢生礼乐中。

春游随墨客,夜宿伴潜公。

散帙灯惊燕,开帘月带风。

朝朝在门下,自与五侯通。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纶的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中唐时我国早期书院春天生活的基本情景。

B.诗人能参加西园会,主要是因为与其他人一样有追求自由不驯顺的性情。

C.诗人运用了对偶、典故、写景等手法从多角度题写这所新修书院的生活。

D.诗人在末句表达了参加书院聚会的愿望,体现了卢纶读书交游的功利性。

(2)结合全诗内容,概括一下诗中反映那时书院的特点。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附答案详解)

2020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真题汇编(附答案详解)★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奉和袭美①抱疾杜门见寄次韵陆龟蒙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②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③蕙,欲采商崖④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

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

裁诗:作诗。

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

”比喻培养人才。

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

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

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与外界不通音讯。

B.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走进自然,领略美好春光。

D.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15.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案】14.A15.①表达了不能与友人相聚,一起赋诗饮酒、饱览春色的遗憾;②宽慰友人,表达对友人能够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对以后美好生活的展望。

【解析】14.本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A项,诗歌的题目是《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考生要理解好其中的“奉和”与“见寄”的意思。

唐朝的时候,诗人通过寄送诗词酬唱的情况比较多,类似现在的笔友。

诗的题目给出了写这首诗的原因,即皮日休抱病在家,闭门谢客,但是给作者写了一封信,作者回信以示酬和。

由此可见,选项A“与外界不通音讯”是错误的。

15.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把握诗歌的情感,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从诗歌本身抓住诗歌标题、意象意境、情感关键词、表达技巧等进行分析;另一方面也可以结合诗人经历、创作心境及创作背景等因素来理解。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及答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一)8.诗人捕捉到落叶、大雁和北风三个最具代表性事物写出了“早寒”特点(3分),树叶飘落、鸿雁南飞的深秋景象突出了“早寒”,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寒冷氛围。

(2分)9.①颈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思乡之情。

“乡泪客中尽”,实写自己的思乡之情;“归帆天际看”作者想象家人遥望天际的归舟,盼望自己的回家,一实一虚,尽显思乡之情。

(正面落笔和对面落笔相结合,作者不仅从自己的角度写出了对家乡的思念,也从家乡亲人的角度写出了他们对自己的极度思念和迫切期盼。

两种手法写出一点即可)②尾联用典和烘托,表达了对前途的迷茫。

“迷津欲有问”,借孔子与隐士间关于从政与隐居的冲突,表达了自己隐居与从政难以抉择的矛盾心理。

“平海夕漫漫”,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象,完全烘托出作者的迷茫心理。

(“平海夕漫漫”答情景交融亦可。

)(手法、情感、赏析各2分,如果赏析尾联必须答出两种手法,答出一种给3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答案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①《论语微子》有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两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讥笑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孔子的一番慨叹。

8.诗的首联借助了哪些意象写出了“早寒”特点?试具体分析。

(5分)9.本诗颈联、尾联分别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赏析。

(6分)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精选题(二)疏帘淡月秋思张辑梧桐雨细,渐滴作秋声,被风惊碎。

润逼衣篝①,线袅蕙炉②沉水③。

悠悠岁月天涯醉。

一分秋、一分憔悴。

紫箫吹断,素笺恨切,夜寒鸿起。

又何苦、凄凉客里。

负草堂春绿,竹溪空翠。

落叶西风,吹老几番尘世。

从前谙尽江湖味。

听商歌、归兴千里。

露侵宿酒,疏帘淡月,照人无寐。

【注】①衣篝:熏衣用的竹熏笼。

②线袅蕙炉:香炉中的烟雾呈线状缓缓升起。

③沉水,一种名贵的香料。

8.有人评价张词“一分秋、一分憔悴”一句“看似平淡,实经熔炼,读来意蕴沉厚,耐人回味”,这句诗妙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经典题目(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临江仙·寒柳①(清)纳兰性德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

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②。

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

湔裙③梦断续应难。

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

【注】①一般认为这是一首悼亡之作。

②相关:关心。

③湔(jiān)裙:溅湿了衣裙。

这里用遇柳枝姑娘的典故,柳枝表示三天后将涉水湔裙来会。

(1)这首词押韵的字数正确的一项是()A. 4B. 5C. 6D. 8(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杨花飞絮飘泊零落。

又遭冰雪摧残,以物喻人,形象写出凄苦命运。

B. “春山”往往比喻女子眉毛,这里指代女子,由咏柳引出怀念之人。

C. 两人无缘相会,面“梦断”之后连梦中的欢会也不可得,更添愁苦。

D. “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

(3)鉴赏上阙划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答案】(1)C(2)D(3)“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五更寒”“明月”写出夜阑天寒,明月映照的环境,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写明月关心寒柳,运用拟人手法(移情),更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也可以说:以树喻人,寄托词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解析】【分析】(1)本词押韵的字是“残”“寒”“关”“山”“难”“弯”,共六个。

故选C。

(2)D项,“‘眉弯’即柳叶,这是拟人修辞”以及“言西风有恨却无法吹去枝头柳叶”错,“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意思是“再强劲的西风也吹不散我眉间紧锁的不尽忧愁”,可知“眉弯”并不是柳叶,也没有用到“拟人”。

故选D。

(3)用词方面:“疏疏”“憔悴”刻画寒柳萧条、稀疏、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侧面描写:“五更寒”“明月”侧面烘托寒柳的萧瑟之状。

手法方面:“爱”“相关”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作者对寒柳的挚爱之情。

故答案为:⑴C;⑵D;⑶“疏疏”正面描写寒柳萧条、稀疏的形态,又以“憔悴”刻画其弱不禁风、惹人爱怜的情态。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100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100

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100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书于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首联可以看出诗人手不释卷,酷爱读书。

以“故人”喻“书卷”,喻体新巧;“多情”“相亲”又用拟人手法,体现诗人对读书的喜爱。

B. 颔联运用夸张的手法,“三千”与“一点”构成鲜明对比,“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全无”体现用心之专,心无旁骛。

C. 尾联以“寻芳客”与“我”对比,表明闭门读书之乐胜于四处游玩,“金鞍玉勒”的物质富贵远不如拥书而读的精神富有。

D. 本诗体现了诗人以书为友、勤于读书、高雅不俗的人生志趣,语言朴素直白,直抒胸臆,虽有用典,但浅近易懂。

(2)本诗抒写了诗人的读书之乐,于谦认为读书有哪些乐趣?请结合诗句简要概括。

【答案】(1)B(2)①读书给人种亲切感。

书如故友知音,晨昏不弃,忧乐相随。

②读书可以荡涤心胸。

自己沉醉于书海中之中,陶然忘机,内心洁净无尘。

③读书可以让自己增长新知。

书如源头活水,不断更新着、丰富着自己的知识,让自己的世界不是一时新,而是时时新。

④读书可以让自己放松身心,自得其乐。

结尾诗人感叹,什么样的风光、游乐都比不上读书之美。

【解析】【分析】(1)B项,“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句意为:眼前浏览过无数的文字后,胸中再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

“‘直下’意在体现读书时速度之快”错误,此句意在体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身心愉悦和巨大收获。

故选B。

(2)本诗首联通过“似敌人”和“每相亲”写出了对书籍的感情就像是多年的朋友,拥有它的陪伴,亲切而温暖;颔联通过“直下三千字”和“全无一点尘”写出了无半点尘世间世俗的杂念,读书可以荡涤心胸,表达了因读书而感受到的快乐和舒畅;颈联运用典故,写出了读书可以增长新知,让自己变得更丰富;尾联通过“寻芳客”和“别有春”,写出了读书带来的快乐,就如同欣赏美景一样让自己放松、轻快。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经典压轴题附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诗歌赏析题老学庵壁陆游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平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注释】此诗为陆游晚年蛰居故乡山阴时所作,此时金兵已占领北方领土,宋朝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描述了老学庵的概况,由竹子搭建、茅草覆盖而成,十分简陋。

B. 诗人把老学庵当作自己的精神家园,可以在书斋中读书度过一整天。

C. 颈联写诗人虽年老退居山阴,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

D. 尾联是对诗人日常生活境况的描述,照应首联中的“萧然”,同时充满生活气息。

(2)诗人为什么“少睡眠”?请根据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解析】【分析】(1)C项,“可看到百姓生活太平无忧,依然感到高兴”错误,颈联其实是说国土沦丧,百姓却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所以诗人为此担忧。

故选C。

(2)要求概括诗人“少睡眠”的原因,注意根据诗句的内容作答,此题可根据首联中的“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茆只数椽”可以看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颈联“太平民乐无愁叹”写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因而“少睡眠”;“衰老形枯”写诗人年事已高,形神衰老,因而“少睡眠”。

故答案为:⑴C;⑵①从诗歌首联和尾联看,诗人生活窘迫,心生忧愁;②从颈联看,诗人一方面因年事已高,晚上本来就睡不好觉;另一方面,更因统治者偏安江南一隅,百姓安于现状,只有高兴,没有愁叹,诗人感到忧虑。

【点评】⑴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

统编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训练及答案(精选)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张十一功曹①韩愈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②闲开艳艳红。

未报恩波③知死所,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斗④觉霜毛一半加。

【注】①张十一:名署,与韩愈同任监察御史,因劝谏德宗皇帝,两人同时被贬。

韩愈被贬广东阳山,张署被贬到湖南临武。

②踯躅:杜鹃花科。

③恩波:皇帝的恩泽。

④斗:通“陡”。

(1)前四句描写景物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略加分析。

(2)诗歌的颈联寄寓了作者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以声衬静,猿的哀鸣打破了山村的宁静;②拟人,“竞长”“闲开”写出了春天的生机;③寓情于景,猿的哀鸣触动了诗人内心的悲愁,色彩鲜艳、充满生机的春景反衬了诗人的哀怨之情。

(2)①无辜被贬的愤怨与哀愁(苦闷、悲愤);②对自己从此消沉下去的担心;③自己被贬南荒回归无望的叹息;④对未来建功立业的憧憬。

【解析】【分析】(1)本题,“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红”,意思是春山明净,春江空阔,清澈得以见到江底的沙粒,悲伤哀怨的猿啼声处处可听;粗大的筼筜与纤纤嫩笋争相滋长,羊踯躅清闲自得,随处开放出鲜艳的花朵。

诗的前半部分写景。

“山净江空水见沙,哀猿啼处两三家”,勾画出阳山地区的全景。

春山明净,春江空阔,还传递出一种人烟稀少的空寂。

淡淡几笔,生动地摹写了荒僻冷落的景象。

接下来是两组近景镜头,“筼筜竞长纤纤笋,踯躅闲开艳艳花。

”这一联,可以说是作者为前面一联的冷落景象又点缀了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了些许春天的生气。

“竞”字把嫩笋争相滋长的蓬勃景象写活了;“闲”字则把羊踯躅随处开放、清闲自得的意态托写出来。

这四句诗,先写远景,后写近景,层次分明。

有淡墨涂抹的山和水,又有色彩艳丽的绿竹和红花,浓淡相宜,形象突出。

再加上哀猿的啼叫,真可谓诗情画意,交相辉映。

这首诗中的景物,是与作者此时的处境与心情紧密相连的。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

2020-2021高考语文一模试卷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含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牧童词①张籍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鸟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垅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②【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

②北魏时,拓跋辉出任万州刺史,从信都到汤阴的路上,因为需要润滑车轮的角脂,派人到处生截牛角,吓得老百姓不敢把牛放出来。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两句交代了牧童远牧的原因:村子四周禾黍稠密,怕牛吃了庄稼。

B. “白犊时向芦中鸣”写出了牛儿时而低头吃草,时而举头长鸣的情状。

C. “还鼓长鞭三四声”用“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

D. 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明白如话,结尾借放牛娃之口,点明全诗主旨。

(2)这首诗结尾两句运用了怎样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C(2)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解析】【分析】(1)C项,“‘鼓长鞭’这一动作写出牧童们放牛时相互嬉戏的情景”分析错误,这句诗的意思是牧童抖动几下手里的长鞭,怕牛儿相斗,“鼓长鞭”是对牛的警告。

故选C。

(2)牛本自在食草,牧童却担心牛被官家割牛角,一自在一忧虑对比,用了北魏拓跋辉生截牛角的典故,借古讽今,写出封建剥削的残酷,百姓的忧怕和作者寄予的同情。

故答案为:⑴C;⑵①运用了用典、反衬的手法。

诗的前八句生动地描绘了牧童的心理活动和牛的动态,情趣盎然,结尾两句用典,写牧童之忧与上文形成了反衬。

②结尾两句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封建剥削的残酷性,写出了人民对官府的畏惧,表达了诗人对安史之乱后农家命运的担忧、同情。

新部编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高考 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1)

新部编人教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训练及答案(1)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安西馆中思长安唐•岑参家在日出处,朝来喜东风;风从帝乡来,不异家信通。

绝域地欲尽,孤城天遂穷。

弥年但走马,终日随飘蓬。

寂寞不得意,辛勤方在公。

胡尘净古塞,兵气屯边空。

乡路眇天外,归期如梦中。

遥凭长房术,为缩天山东。

(1)从题材看,本诗属于________诗;从内容看,可做本诗诗眼的一个字是________。

(2)全诗是如何运用多种手法来表现诗歌主旨的?请结合诗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归田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一)①欧阳修春风二月三月时,农夫在田居者稀。

新阳晴暖动膏脉,野水泛滟生光辉。

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

田家此乐知者谁,吾独知之胡不归。

吾已买田清颍②上,更欲临流作钓矶。

【注】①此诗作于诗人回京,任翰林院修撰期间。

②颍:指颍州。

作者于皇祐元年由扬州移知颍州,第二年七月改知应天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开篇交代了春天农夫们的生活情状:忙于农耕者多,闲居者少。

B.诗人深知田园风光的优美和农家生活的美好,表达了自己的喜爱之心。

C.诗中“知者谁”和“吾独知之”自问自答,暗含远离官场归隐的意思。

D.诗人在颍州水畔种田为生,垂钓自娱,表达了悠闲生活的快乐与惬意。

(2)有评论者认为“鸣鸠聒聒屋上啄,布谷翩翩桑下飞。

碧山远映丹杏发,青草暖眠黄犊肥”四句写景精妙,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的宋词和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令赵长卿笙歌间错华筵启,喜新春新岁。

菜传纤手,青丝轻细,和气入,东风里。

幡儿胜儿①都姑媂②。

戴得更忔戏③。

愿新春以后,吉吉利利,百事都如意。

立春(节选)杜甫春日春盘④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⑤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⑥。

【注】①幡儿胜儿:新年里的装饰品。

②姑媂:整齐。

③仡戏:可爱。

④春盘:古代习俗,立春日用蔬菜、水果、饼饵等装盘,馈送亲友,⑤行:赐予。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答案

2021年高考语文真题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及答案

【新课标I】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两项是(5分)A.诗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环境,衬托出作者喜悦心情B.第三句重点在体现考生奋勇争先、一往无前,因此吧她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首要根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盼望,但愿她们可以成长为国家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事实,表达选材工作要依托其她考官来完毕。

15.本诗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精妙之处。

(6分)【新课标II】送子由使契丹苏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

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

②武林:杭州别称。

苏轼时知杭州。

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

日后入吐蕃会盟,酋长问她:“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与否?”李揆怕被扣留,骗她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典故,如下对此进行赏析不对的两项是(5分)A.本联用李揆典故精确贴切,由于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区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虽然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家世第一,很有也许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弟弟紧张,但愿她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体现了诗人什么样性格?请加以分析。

(6分)【全国III】编集拙诗,成十一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1 白居易一篇长恨有风情2,十首秦吟近正声3。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4。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最新诗歌鉴赏练习题(共十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送郑侍御谪闽中(1)高适谪去君无恨,闽中我旧过(2)。

大都秋雁少(3),只是夜猿多。

东路云山合,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行矣慎风波。

【注释】(1)侍御:官名,即侍御史。

负弹劾纠举不法之责。

郑侍御为高适的朋友。

谪:指官吏因过失,降职调遣到偏远的地方。

(2)闽中:就是现在的福建地区。

(3)大都:大概。

(1)诗歌的领联选取了那些意象?这些童象写出了闽中怎样的特点?(6分)(2)请简要赏析尾联在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5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青玉案[宋] 曹组碧山锦树明秋霁。

路转陡,疑无地。

忽有人家临曲水。

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

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

何处今宵孤馆里。

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3 分)(2)词人为什么说“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

(4分)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刘禹锡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裁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1)联系全诗,概括作者“开颜“的原因。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6分)(2)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5 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一(2)题。

(11分)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阅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

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5分)(2)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6分)五、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及答案诗句作用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水调歌头·和马叔度游月波楼辛弃疾客子久不到,好景为君留。

西楼着意吟赏,何必问更筹?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

鲸饮未吞海,剑气已横秋。

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

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谁念英雄老矣?不道功名蕞尔,决策尚悠悠。

此事费分说,来日且扶头!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诗歌上片重在写景,在写景中言情抒怀,前四句为情造文,描写有我之景,情景很好融为一体。

B.诗歌中“照我满怀冰雪”句生动形象写出作者的失意和无奈,将内心凄凉和感伤充分表现了出来。

C.诗中“鲸饮未吞海”句化用了杜甫“饮如长鲸吸百川”,极度夸张,具有一种豪迈精神和阳刚之气。

D.下片“野光浮,天宇迥,物华幽”三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承上片的写景,引出后面叙事抒怀。

E.这首词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行文波澜起伏,写景生动形象,议论富有情理,抒情真切动人。

2.词中“中州遗恨,不知今夜几人愁”有怎样的作用?请结合内容进行分析。

(6分)参考答案:1.BE(答对一项2分,两项5分,多选少选不给分)详细解析:B项中,满怀冰雪,指自己冰雪般纯洁的肝胆。

E项中,采用的是欲抑先扬的手法更多资料请关注创意语文工作坊。

微信 CL88283222.①这全词的主旨句,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作者不由愁思满怀。

②全词的基调也由前面的雄壮豪迈而变为后半部分的哀凉悲伤。

③作者忧心国事,雄心壮志,自然引出下文功业未建的感慨和无奈。

详细解析:6分,每点2分。

意思相近即可。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岁暮归南山①孟浩然北阙②休上书,南山归敞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③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注】①写这首诗时,诗人正是四十岁,长安科考落第。

②北阙:指帝宫。

③青阳:指春天。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匙(5分)A.“北阙休上书”,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2020-2021天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

2020-2021天津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综合题汇编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江月辛弃疾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注释】①楼台鼎鼐:楼台指相府,古时把宰相治国比作鼎鼐调味。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表达出对朝廷力量的肯定。

B. 诗人化用孟子的名言,指出只要南宋上下齐心,共同抗敌,北伐是可行的。

C. 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却依然对北伐的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D. 本词语言晓畅,运用很多口语化的句子,读来朗朗上口,增加了词的魅力。

(2)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答案】(1)C(2)本词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解析】【分析】(1)C项“下片写诗人眼见政治腐败,山河破碎”表述错误。

下片先写今日治国,再写明年胜利在握,表达了对北伐大好前景充满信心。

故选C。

(2)本题要求从对北伐的情感态度上看,本词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相比,有什么不同?本诗中根据上片“堂上谋臣帷幄,边头猛将干戈。

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与曰可。

”可知上片分析北伐的大好形势;根据下片“此日楼台鼎鼐①,他时剑履山河。

都人齐和《大风歌》,管领群臣来贺。

”可知下片鼓励大家积极投入到抗金事业中去,表达了爱国军民企盼北代的共同心声,充满了胜利在握的豪情和壮志。

而“元嘉草草”三句诗人借元嘉帝轻率鲁莽,想建立不朽战功,却落得仓皇逃命的故事,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不要冒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练习题(及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各题。

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赵令畤春风试手先梅蕊,①姿冷艳明沙水。

不受众芳知,端须②月与期。

清香闲自远,先向钗头见。

雪后燕瑶池③,人间第一枝。

【注】① (pīng):光润而美的样子。

②端须:只该。

③瑶池:相传为西王母居住的仙境。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的起句奇绝。

“试手”二字采用拟人的手法,写春风独钟情于梅花,暗含对梅花的赞颂。

B. 上片第三、四句先扬后抑。

第三句削弱了梅花孤高的气势,隐含一丝落魄的哀伤;第四句则把梅花之清高孤绝与月亮相匹配。

C. 下片第一、二句写梅花的幽香。

正因为花香清雅而幽远,女子便纷纷把梅花装饰在头发上,一个“先”字强调了它与“众芳”的区别。

D. 整首词始终围绕梅花来写,赞誉梅花的品格。

词人一生仕途坎坷,以梅花自喻,寄托自己深沉的感情。

(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是怎样表现梅花清幽高洁孤绝的特点的。

【答案】(1)B(2)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解析】【分析】(1)B选项“先扬后抑”错误,此处应该是先抑后扬或欲扬先抑。

陆游《卜算子•咏梅》曾写梅花“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梅花不愿与百花争艳却遭来百花的妒忌,把梅花写得极为美丽又清高孤绝。

而此词的作者却说“不受众芳知”,梅花孤高的气势削减了,仿佛还有了一丝落魄的哀伤。

然而这只是铺垫,是作者刻意地压抑感情,接着“端须”一句就开始高扬——梅花之清高孤绝唯有月亮能与之相配。

这感情和气势已丝毫不让陆游之词。

这种先抑后扬的写法,使全词结构显得很精致。

故选B。

(2)诗歌中,直接描写了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的花色、清幽的花香。

也通过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明沙水”和高远、幽冷的仙境来衬托了梅花的高洁。

同时还借百花与梅花对比,来突出它的高洁。

故答案为:⑴B;⑵①通过直接描写梅花的外在来表现它的清高幽独。

“姿”写梅花美丽的姿容,“冷艳”写花色,“清香”写花香,暗指它清幽高洁的气质。

②通过环境的衬托来表现梅花的高洁。

“明沙水”是梅花生长的环境,这冰清玉洁、一尘不染的环境,凸显了梅花的高洁。

“雪后燕瑶池”一句想象瑰丽,瑶池高远华美,加上“雪后”修饰,营造出一种幽冷的氛围,烘托出梅花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仙姿”。

③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梅花的清高孤绝。

上片第三、四句以梅花与百花对比,写梅花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却与高洁的月亮约定日期来做伴,突出了梅花的高洁。

【点评】(1)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

(2)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分析。

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明技巧,再释运用,即结合诗句具体阐释如何运用表达技巧,最后分析效果,主要从对形象、意境、结构和情惑等方面的作用分析。

译文:春风最先试着让梅花吐出嫩嫩的花蕊。

花瓶中的梅花姿色美丽,冷韵幽香,伴随着它的是明沙净水。

它不卑不亢,从容自如,不能被其他花儿理解,应当与月亮约定日期来作伴。

它的香气清幽淡雅,传得很远,总是先在女子们的钗头上出现。

大雪过后。

梅花被王母宴请到瑶池,这是人世间报春的第一枝花。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点评】(1)本题考查鉴赏古诗的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古诗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

考生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的内容,然后将内容与选项进行认真的比对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内容及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需要审清题干要求,结合内容分析。

译文:高峻的峡谷中,烟云缭绕活动。

人的眼光随着峡中飞鸟,穿云而去。

几座经历风雨的青峰,相对而立,寂然无语。

朝阳照在峰顶上,深谷中苍烟凝结,云雾缭绕。

随着太阳升起,幽暗的山谷景色渐渐能看清了,刚才攀登过的路径现在都已经在自己的脚下了。

3.阅读下面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洞仙歌赵鼎①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

漫悲吟,独自拈断霜须。

还就寝,秋入孤衾渐爽。

可怜窗外竹,不怕西风,一夜潇潇弄疏响。

奈此九回肠②,万斛清愁,人何处、逖如天样。

纵陇水秦云③阻归音,便不许时闲,梦中寻访?【注释】①起鼎:南宋抗战名臣,遭秦桧谗言被貶,后绝食而死。

此词就是他谪居时所作。

②九回肠:喻愁极多。

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曰而九回。

”③陇水秦云:“陇水”和“秦云”本指陇头之水和秦岭之云这些环绕故都长安的山川云雾,词人在这里用来暗指那些昏庸无能的朝中奸佞。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集中写了独酌、悲吟、孤卧三个生活细节,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时光难度的悲吟。

B. “空山雨过,月色浮新酿。

把盏无人共心赏”词人以乐景衬哀情,表达了自己被贬谪此地孤苦伶仃的苦闷之情。

C.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

从“可怜”、“不怕”、“弄”等用语看来,词人含蓄地赞颂了竹子耐严寒的品质,以寄托诗人的情操。

D. 上片以行动描写为主,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深沉含蓄地抒发了自己不畏艰险,渴望回归故土,一心报国的满腔忠贞之情。

(2)请对这首词中运用的最突出的手法“赋”作简要分析。

【答案】(1)D(2)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解析】【分析】(1)D项,“下片先是心理描写,后是景物描写”错,应是先景物描写,后心理描写。

故选D。

(2)全词基本上采用了铺叙的手法,不以剪裁工巧取胜,而以描写深刻细腻见长,按时间顺序叙述,以行动、心理描写推进,精细、鲜明、轻巧,含而不露。

上片重点写了三个生活细节——独酌、悲吟、孤卧。

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共同表明作者处境的艰难、愁怀的激烈,以及日子的难以打发的感情。

下片集中描写他独卧孤衾中的所闻和所感,并且向更深的心理层次开掘。

“可怜窗外竹”三句,既是景语,更是情语,而且是整片意脉的枢纽。

窗外的竹子整夜被西风吹得飒飒作响,撩人愁思,于是有下面“奈此九回肠”的感叹。

“九回肠”,言愁怨极多。

此外亦言心中装满苦恨,致使愁肠百结,其可最主要的就是自己梦寐所求的人远天那边,同时也是暗诉自己被远抛闲置遥远的天这边。

前面总冠以一个“奈”字,赵鼎本人面对这些打击与迫害无可奈何,明显地流露出一种苦闷与不平。

词的结处又从悲怆的叹息,一转而为热烈而执着的追求:这几句说的是纵然有奸邪当道阻挡我回到朝廷,总不能不许我到梦中去寻求归路。

故答案为:⑴B;⑵①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这样词人写出了一个凄凉人难度凄凉夜的全过程,真实感人。

②描写细腻有层次,上片三个连续性的细节描写,下片先是景物描写,后是心理描写,描写层层深入,而且每一种描写都作了精细的刻画。

如月色、悲吟反衬无人与之共赏良辰美景,以拈断霜须表明悲吟的深切,以“万斛清愁”形容愁恨之多,以“邈如天样” 以形容朝廷之远,以“陇水秦云”暗指秦桧一类掌权奸臣等。

【点评】⑴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

这类题要在理解全诗意思的基础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赋”写作手法的掌握以及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赋,是与比兴并称的古代诗歌的基本手法。

赋陈,一作铺陈。

铺排,是铺陈、排比的简称。

学生要掌握其内涵。

这首词中运用了手法“赋”按时间顺序从空山雨过,独饮无绪,悲吟断须,孤衾独卧,一直写到夜阑不寐,闻风吹竹,一怀愁绪,梦寻旧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