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导学案 (3)
《兰亭集序》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及感情脉络。
2、在朗读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体悟情感。
【学习过程】一、检查复习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修禊事也/ 茂林修竹/ 况修短随化所以游目骋怀/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丝竹管弦之盛/ 俯察品类之盛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映带左右/ 一觞一咏人之相与/ 感慨系之矣/ 信可乐也/ 列坐其次/ 不能喻之于怀2、解释下列句子引以为流觞曲水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二、、赏帖知人,了解作者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邪临沂人。
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
出身名门,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王会稽”。
其作品《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与其第七子王献之并称“二王”。
他本人被世人尊为“书圣” 。
其家族是晋代屈指可数的豪门大士族。
他的祖父王正为尚书郎。
他的父亲王旷为淮南太守。
伯父王导更是名闻于世,历事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
而他的另一位伯父王敦是东晋的军事统帅。
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
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
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王羲之为人率真,不拘礼节,从小就具有比较旷达的性格。
很少为一些小事戚戚于心。
又因为少有美名,朝廷公卿都喜爱他的才干,屡次征召,他都坚辞不受。
他不喜当官,更喜欢清静。
《晋书·王羲之传》说:“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
虽然不喜当官、喜欢清静。
但是当他不得已而任官时,也是不慕荣利且为人正直。
任职期间,曾对宰相谢安和参与朝政的殷浩等人发表过重要而切实的政见。
他还对饥民开仓赈济。
这些都说明他的品格。
三、理清文章行文思路和情感脉络。
四、探寻作者情感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五、千古名序“名”在何处。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 (5)
景美
乐 人和
事雅
信可乐也
为何而痛?(从原文中找出相
关语句,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事迁
痛 景陈 岂不痛哉
寿短
为谁而悲? 为何而悲?(从
原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谈一谈自己的 理解)
古人
悲 今人
千古同悲
后人
1、语调、语速 第一二两段,以 清新明快语调读出,第三、四段要 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
2、重读 朗读时注意“乐、犹、 大、矣、痛、悲”等词。
❖ 二、解释下列句子 ❖ 引以为流觞曲水 ❖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概括文章要点,理清行 文思路。
2、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作 者的感情变化的字。
记会—修禊之乐 慨叹—死生之痛 明意—今昔之悲
为何而乐?
(请从原文中找出相关 语句,谈一谈自己的理 解)
,
你是
,
你是
,
作为后之览者,我想对你说:
。
第路 及感情脉络。
2、在朗读的基础上品 味语言、体悟情感。
字如其人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 ►“天下第一行书”
基础闯关
一、解释下列画线的词 1、所以游目骋怀 /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 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 2、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当其欣于所遇 3、 人之相与/感慨系之矣/信可乐也
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 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 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件一等奖35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Biblioteka 《兰亭集序》公开课课件一等奖
51、没有哪个社会可以制订一部永远 适用的 宪法, 甚至一 条永远 适用的 法律。 ——杰 斐逊 52、法律源于人的自卫本能。——英 格索尔
53、人们通常会发现,法律就是这样 一种的 网,触 犯法律 的人, 小的可 以穿网 而过, 大的可 以破网 而出, 只有中 等的才 会坠入 网中。 ——申 斯通 54、法律就是法律它是一座雄伟的大 夏,庇 护着我 们大家 ;它的 每一块 砖石都 垒在另 一块砖 石上。 ——高 尔斯华 绥 55、今天的法律未必明天仍是法律。 ——罗·伯顿
全国语文优质课一等奖《兰亭集序》PPT课件
◆曲水流觞,畅叙幽情
赏心:◆仰观俯察,游目骋怀
风物之美
人物之盛 吟咏之雅 视听之娱
视
一群乘兴而游的诗人们分坐 在水流的两侧,清风徐来,温 柔拂面,四周是崇山峻岭,身 旁是茂林修竹;酒杯从上游顺 流而下……
听
轻微的风声:“惠风和畅”。 流水叮咚之声:“清流激湍”。 鸟鸣之声:“茂林修竹”。 吟诗咏唱之声:“一觞一咏”。 谈笑之声:“畅叙幽情” 。 …………
海伦凯勒的故事
幼时她因疾病变得又聋又哑又盲,然而在这黑暗又 寂寞的世界里,她并没有放弃,在老师帮助下,以顽强 的毅力克服生理缺陷所造成的精神痛苦。她热爱生活, 会骑马、滑雪、下棋,还喜欢戏剧演出,学会了读书和 说话。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 一个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 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 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 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她虽然无法左右命运,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但她最大 限度地拓展了生命的宽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司马迁
白活等于早死。
——歌 德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 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小结:
序文结构
作诗缘由: 群贤毕至,曲水流觞 作诗情形: 一觞一咏,畅叙幽情 成书经过: 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结集目的: 后之览者#34; 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 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 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 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 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 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 (1)
《兰亭集序》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用法。
了解序文的特点。
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2.诵读、品味文章,体会文章精炼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
3.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悲感情的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4.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品味文章,体会文章精炼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欣赏其中描绘的自然风光掌握修禊、癸丑等重点字词及文章大意;难点:通过诵读,感受和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乐到悲感情的变化,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时数】2课时。
【预习要求】1.利用平板电脑在网上搜集王羲之的资料;2.听电子书包中“互动讨论”里链接的名家诵读,然后朗读《兰亭集序》并以声音形式上传。
欣赏同学的朗读作品,为好的作品送上鲜花;3.自由诵读文章,完成“互动讨论”:兰亭集会有哪些可乐的因素。
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中国的书法史上,有一件迷一样的珍宝,它就是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据历史记载,唐太宗千万百计搜觅真迹,得到以后日夜赏玩临摹,以至形成了宫廷上下竞相临书的盛况。
关于这幅绝世珍品的下落,传说很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他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墓中。
我们责怪这位皇帝自私的同时,还是能感受到一丝安慰,因为有许多唐朝的书法家的临摹本,我们在鉴赏书法美的同时,也不可忘了欣赏文中描写的兰亭胜景,品味作者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吧!二、作者介绍:要读懂作品,就需要对作者有一定的了解。
在预习环节中,请同学们搜集了王羲之的相关资料,下面请同学来介绍一下。
【明确】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
字逸少。
官至右军参军,世称王右军。
因与扬州刺史不和称病离郡,放情山水,弋钓自娱,以寿终,后人辑有《王右军集》2卷。
《兰亭集序》的一等奖说课稿
《兰亭集序》的一等奖说课稿《《兰亭集序》的一等奖说课稿》这是优秀的说课稿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兰亭集序》的一等奖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简析《兰亭集序》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序文,也是叙议结合的游记散文。
它不仅是文学史上的佳作,更是享誉中国书法史的名作,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它的作者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王羲之。
作为一篇书序,文章由叙事而写景,感物抒怀,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作者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2、本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入选新教材正体现了这一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就能认识作者深沉的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对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很有帮助,同时又能感受我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对提高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3、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认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略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同时要求,应学会运用工具书读浅易文言文。
根据这些理念,我确定了本文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全文,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掌握实词“修、期、致、临、次”的意义。
(2)能力目标:品味文中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理清课文内容层次,分析作者状物抒情的特点。
(3)情感目标: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4、重难点本文虽是一篇书序,却“以抒情的笔调出之,淋漓满纸,美不胜收;加以文笔洗练,自然有致,更足以发人深思。
”因此我是这样确定文章的重难点的:重点: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在诵读的基础上鉴赏。
依据:①教材中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要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 (2)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通过品读、鉴赏、探究,体会文中蕴涵的情致、理趣。
2、体会认识作者的人生观,提高自己对社会,对人生的认识水平。
教学重难点:通过亲近文本,体悟作者的心路历程,从而达到对生死这一问题的积极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由介绍此次集会导入。
二、赏析书法作品,介绍作者。
三、播放录音,学生听读,边听边校正自己的字音、句读错误。
学生自读并认真体悟作者情感的变化,找出表明作者心境的语句。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推选学生范读情感句。
四、读写“乐”的段落,看作者是如何写“乐”的。
请学生回答,师引导补充:(1)时间:“永和……岁在……暮春……”地点:“会于……兰亭”目的:“修禊事也”(2)人物:“群贤……少长……”(3)环境:“此地有……又有……”(4)活动:“引以为……一觞一咏…”(5)天气:“是日也……”(6)感受:“仰观……俯察……信可乐也”概括:辰雅、景雅、人雅、事雅情景交融、情趣盎然五、由乐转悲,是否突兀?体会过渡句。
1、分析由乐转痛,痛由何生。
欣于所遇所之既倦向之所欣已为陈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概括:人老、事迁、景陈、寿尽理趣深沉2、补充背景,分析并体会作者深沉之悲。
悲与痛区别。
六、作为后之览者,读完此文,有何感想呢?七、课堂小结人的觉醒人生价值八、作业布置(1)背诵全文。
(2)小练笔。
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月下门推心细如你脚步碎/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周杰伦《兰亭序》读《兰亭集序》,你读出其中的哪些美?请用你的妙笔,抒写你的发现。
(点拨:不妨从它的景物美、情感美和理趣美等方面选取一个角度思考。
)九、板书设计兰亭集序乐天地痛人生俯仰悲古今。
《兰亭集序》公开课一等奖
像
一个个
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
即使
情趣
亦将有感于斯文。
这次(集会)的诗文
阅读思考
找出语段中体现作者情感线索的字词。 岂不痛哉——痛 悲夫 ——悲
情感把握 痛
论生死:为何而痛?
俯仰一世 老之将至 —— 人生苦短之痛 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 世事无常之痛 向之所欣 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修短随化 终期于尽 —— 生死难测之痛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暮春之初”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聚会人多 天气晴朗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景色美丽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活动雅洁
阅读思考
“信可乐也”在第1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1、总结聚会的情景 2、突出情感——“乐”
第二课时
穷尽 乐趣
实在
阅读思考
朗读1、2自然段,按提示查找内容要点:
时间:“永和……癸丑……暮春……” 地点:“……兰亭……” 人物:“群贤……少长……” 环境:“此地有……,又有……”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 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受:“……信可乐也”
阅读思考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1、2自然段 ): (叙事、写景)概述兰亭集会的情况 和作者心情。
第二部分( 3、4自然段 ):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乐与忧、生 与死的感慨。
课文研读
第1自然段
“于会稽山阴之兰 亭会”,状语后置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
助词,无义 会集
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熟读背诵课文2.掌握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3.体会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教学重点:1.理解背诵2.由景入情的写作方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直接进入新课。
1.教师板课题:兰亭集序2.由美文到美书①《兰亭集序》书法掠影:古今书法学习的范本。
②抽学生写作者名:王羲之。
并由此链接到:晨曦;熙熙攘攘。
后让学生试将“王羲之”“晨曦”“熙熙攘攘”三个词语组合造句,以加深书写印象。
3.由美书到美文:《兰亭集序》是千古传诵的名篇。
4.了解作者情况,简述写作背景,明确文章体裁。
二、如果有学生在预习时已能背诵,先抽一二学生试背。
三、指导第一段的背诵,点拨理解句意,强调关键词语,注重文言基础知识教学。
过程中要让学生反复读背。
背诵线索:时间──地点──事件──人物──环境──活动──天气──感觉。
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
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事件:修稧事也。
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天气: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感觉: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四、学生自读背诵5分钟。
五、抽一至二名学生试背课文,教师可作必要的线索提示。
第二课时一、听名家示范朗诵,学生小声跟读。
二、复习巩固第一自然段的阅读背诵。
三、朗读、解析第二自然段,理解文章“由叙入感”的写作结构。
明确:第一段记兰亭畅游,乐视听之娱;第二段感人生易老,悲死生之大。
1.注意本段的结构层次2.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掌握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四、诵读、讲析第三自然段,完成以下内容:1.学生质疑,教师指导、点拨,帮助学生理解句意、文意。
2.归纳结论:睹物伤情,诗文叙怀,记于今,留之后,古今一理。
3.交代文章的写作意图(由学生找出相关文句,强调此乃“序”类文体的重要内容之一)五、学生列举“古今文人论生死”。
兰亭集序教案一等奖5篇
兰亭集序教案篇16【课前梳理】《兰亭集序》以前在教学的过程中接触过,而且有相应的书法方面的总结,知识上是基本够用的。
主要是要考虑怎样才能让学生摆脱以前以翻译为主的套路,在课堂上建立文本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来辅助教学,从而加深对文本的认识。
开头的部分(头两段),可以从学生的“聚会经历”入手,即生活中的感受会有哪些?一次成功的聚会所要具备的因素有哪些?时间、地点、天气、人齐、环境、活动、感受等等,那么这样一来课文的内容就不是很难懂了。
第三段是作者进一步展开论述的部分,是一种普通人感情变化的规律,即不同的人都能通过不同的方式获得精神上的愉悦,然而“好花不长开,好景不长在”,美时易逝,美景难留,不能不引起人的伤怀感叹。
由美好的短暂过渡到人生的短暂,是一种必然的发展。
第四段中。
可以考虑由“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引发学生对生死价值的思考。
可涉及生命长短以及生命的价值等方面的内容。
可作为参考的资料,《有的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强调对生命的感悟与思索是每一个人都会有的经历,我们每个人都要经历从生到死的过程,也就不能不为王羲之的文章所感动。
因为这个话题是一个人类永恒的话题。
整体上看这片课文的教学要求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通过与学生生活经历的.联系初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能力,进而启发学生进行人生的思考,唤起学生的生命意识,为若干年后学生可能清醒完整地进行自我观照做一点儿准备。
【教学设想】用时两课时。
【教学目标】1、体会王羲之在文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
2、学习本文的记叙方式。
3、引发学生进行人生思考。
【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生自读、齐读三、以“聚会”的经历和关键词语指导学生分析文章脉络四、引发思考【课堂简述】第一课时一、由“墨池临书”和“入木三分”导入二、学生自读,指导诵读三、比较下面两种表述顺序的不同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兰亭集序》的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兰亭集序》的教学设计篇11教学要点:1、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并能背诵1、体会作者由乐到悲的思想感情。
教学要求:一、导入课文书法是中国的国粹,先请同学们欣赏一幅书画作品:王羲之的《兰亭序帖卷》。
我们从这精美的书法作品感受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美,也读出我们中国象形文字的古雅与优美。
王羲之有书圣之美称,东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他和众多名士共四十一人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出示图片)。
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记下了他们的千古风流,王羲之为这些诗作的书序《兰亭集序》,更以其文采书艺双绝而脍炙人口。
二、听录音(再出示碑贴全文)三、自由读四、赏析第一段本文记叙了这次兰亭集会的盛况,让我们先来看,这是怎样的一个集会?作者用简洁雅净、铿铿有致的语言,写出了宴集之地优美的自然风光。
崇山峻岭,气势高峻;茂林修竹,幽深静谧;清澈溪流,洁净明朗;湍急的流水,飞花溅玉,这些景物清澈明朗,而又生机盎然。
文人都是高雅之士,因此,他们的聚会免不了酒与诗,酒是感情的催化剂,诗是情感的产品,他流觞曲水(把盛酒的杯放在水面上循曲水而下,流到谁的前面,谁就取来饮酒),于是诗兴大发,他们纷纷临流赋诗。
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
接下来,乘着快意,信步登上兰亭的最高处。
作者仰看,世界是如此阔大,宇宙是如此浩渺;俯视,大自然万物是如此繁茂昌盛,生机盎然。
王羲之,纵展目力,开畅胸怀,要把大自然的美景尽收眼底。
使自己的感官得到最大的享受,尽享人生的快乐。
作者发出由衷的感叹,信可乐也。
这实在是人生的极致。
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
五、再读第一段。
六、范读第二段,表现了作者什么心情?找出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一个字“痛”。
作者因何而痛?“俯仰”:指社会人事的应酬进退相联。
人要真实地生活在现实里,总要与各种人、事打交道,这就是世俗生活。
如何面对世俗生活,作者概括了两类不同的人生态度。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把自己的胸怀抱负,在室内畅谈。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 (2)
赏读文段,体悟情感
小组合作:第四段最能表明作 者情感的字是“悲”,找出引发作者 “悲”情的句子, 分析作者因何而 “悲”。
赏读文段,体悟情感
作者因何而“悲”?
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死生亦大 矣”。 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士大夫们意 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 三悲后人叩问今人:作者推测未来人的感情变化也 必和今人一样,等到现在的一切成为历史陈迹,未 来人也会像我们现在一样临今人之文而感叹岁月的 无情。
研读课文,思考人生
文章最后一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 于斯文”,今天,我们读他的文章,已 是“后之览者”,应该有许多体悟,请 结合历史人物,谈谈你是怎样认识王羲 之对人生的感悟的,你对人生又有什么 新的体悟呢?请在互动讨论上完成。
Hale Waihona Puke 课堂测试,查漏补缺打开电子书包“测试反馈”,完成 《兰亭集序课堂测试》。
岂不痛哉!
赏读文段,体悟情感
自由诵读第四段,找出和作者生 死观有密切联系的一句话,说说是什 么意思。
赏读文段,体悟情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赏读文段,体悟情感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明确]东晋是名士风流的时代,他们崇 尚老庄,大谈玄理,不务实际,思想虚 无,寄情山水,笑傲山野。作者对此作 了委婉的批评,认为应珍惜时光,做些 实事,体现了积极的人生观。
赏读文段,体悟情感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作 者记游山水是要抒发内心的情感,除 了“信可乐也”,作者在文中还抒发 了什么情感呢?请找出直接抒发情感 的语句。
赏读文段,体悟情感
齐读第三段,思考:作者概括了 哪两种不同的交往方式、人生态度, 你理解这样的人生态度吗?
《兰亭集序》一等奖完整版课件
‖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 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 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 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 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 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 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 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酒杯
排列 旁边
乐器 繁盛
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作诗
2024/9/19
之:定语后 置的标志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
这
和风
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
自然万物
可乐也。
用来
放开、 敞开
穷尽
实值 在得
2024/9/19
参考译文
永和九年,这年是癸丑年,三月初,(名士们) 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 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 的,也有年长的都聚集在一起。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 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 (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环形水 渠里来,让酒杯漂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 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一边饮 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悲之伤于怀。固知一死生为本虚来诞,齐彭殇为妄作。未后成之年视而今死,去亦的犹人
今之视昔明。白悲夫!故列叙一(时、相人齐等,,)录作动其词所。述把,…虽看世做殊一样事异,无所根以据
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一个个
纵使
情趣
2024/9/19
这次(集会) 的诗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本文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设想】1、安排两课时。
2、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1、2,应是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4、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5、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腾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①。
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文章语气、节奏和读音。
)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齐彭殇(shāng)趣舍万殊(qū)流觞(shāng)癸(guǐ)丑游目骋怀(chěng)修禊(xì)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文章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
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三、整体感知作品,理清文章思路讨论: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无常之痛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
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古文观止》“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齐彭殇”出自《庄子·齐物论》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为虚诞,为妄作”
时代背景: 东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古文观止》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 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 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 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 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
——《古文观止》
创作
结合内容与作者情感创作一副对联。
上Hale Waihona Puke :乐下联:悲
修竹山水美美乐 兰亭生死叹叹悲
山林尤美觞咏乐 人生苦短世事悲
作业
对生命进行思考是所有 杰出人物曾有过的心路历程。 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 历,谈谈你对生命、人生的 感悟。形成200字左右的文 字。
……
《兰亭序》 唐 冯承素摹本
品情
诵读:
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话题:
“信可乐也”
乐在其中
时佳 景美 事趣 情雅
话题:
“岂不痛哉”
痛的深沉
人生短暂之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
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 世事无常之痛
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轧,残杀,政治极为黑暗。儒家思 想土崩瓦解, “天下名士,少有全 者”,士大夫为保全性命,普遍崇 尚老庄,思想虚无,谈玄悟道,不 务实际,寄情山水,追求清静无为、 自由放任的生活。
话题:
“悲夫”
悲的意味深长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大可悲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言瞥见吾已杳无踪影, 犹如今日之古人杳无踪影 也,能不悲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