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观止》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 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 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 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 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
——《古文观止》
创作
结合内容与作者情感创作一副对联。
上联:
乐
下联:
悲
修竹山水美美乐 兰亭生死叹叹悲
山林尤美觞咏乐 人生苦短世事悲
作业
对生命进行思考是所有 杰出人物曾有过的心路历程。 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 历,谈谈你对生命、人生的 感悟。形成200字左右的文 字。
轧,残杀,政治极为黑暗。儒家思 想土崩瓦解, “天下名士,少有全 者”,士大夫为保全性命,普遍崇 尚老庄,思想虚无,谈玄悟道,不 务实际,寄情山水,追求清静无为、 自由放任的生活。
话题:
“悲夫”
悲的意味深长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大可悲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言瞥见吾已杳无踪影, 犹如今日之古人杳无踪影 也,能不悲乎!”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无常之痛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
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古文观止》“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齐彭殇”出自《庄子·齐物论》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为虚诞,为妄作”
时代背景: 东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
《兰亭序》 唐 冯承素摹本
品情
诵读:
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话题:
“信可乐也”
乐在其中
时佳 景美 事趣 情雅
话题:
“岂不痛哉”
痛的深沉
人生短暂之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 世事无常之痛
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
“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 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 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 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 感叹之中,亦有无穷逸趣”。
——《古文观止》
创作
结合内容与作者情感创作一副对联。
上联:
乐
下联:
悲
修竹山水美美乐 兰亭生死叹叹悲
山林尤美觞咏乐 人生苦短世事悲
作业
对生命进行思考是所有 杰出人物曾有过的心路历程。 联系你的阅读体验或生活经 历,谈谈你对生命、人生的 感悟。形成200字左右的文 字。
轧,残杀,政治极为黑暗。儒家思 想土崩瓦解, “天下名士,少有全 者”,士大夫为保全性命,普遍崇 尚老庄,思想虚无,谈玄悟道,不 务实际,寄情山水,追求清静无为、 自由放任的生活。
话题:
“悲夫”
悲的意味深长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大可悲也。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
“言瞥见吾已杳无踪影, 犹如今日之古人杳无踪影 也,能不悲乎!”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
往事不再之痛
生死无常之痛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
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古文观止》“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一死生,齐彭殇”出自《庄子·齐物论》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为虚诞,为妄作”
时代背景: 东晋时期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
《兰亭序》 唐 冯承素摹本
品情
诵读:
找出文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
话题:
“信可乐也”
乐在其中
时佳 景美 事趣 情雅
话题:
“岂不痛哉”
痛的深沉
人生短暂之痛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
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 世事无常之痛
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
•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 ——《庄子·知北游》
•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操《短歌行》
•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古月皆如此。 ——李白《把酒问月》
•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赤壁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