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专业规范与发展战略11-7分解

合集下载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

ZB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 1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988-05-29 发布 1990-0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部批准ZBD 10001-89目次1 总则1.1 般规定1.2 平面控制测量1.3 高程控制测量总则1.4 地形图的基本要求1.5 地形图规格1.6地质勘探工程测量2 平面控制测量2.1 一般规定2.2平面控制网的主要技术要求2.3 选点、造标、埋石2.4 长度测量2.5 水平方向观3 高程控制测量3.1 一般规定3.2 选点、埋石3.3 水准仪及水准标尺检验3.4 水准观测3.5 光电测距高程导线测量3.6 三角高程测量3.7 跨越障碍物的高程测量3.8 高程成果的验算3.9 高程计算4 光电测距4.1 一般规定4.2 仪器的检验4.3 测距边的选择4.4 光电测距的技术要求4.5 光电测距的作业要求4.6 各项计算5 平板仪测量5.1 一般规定5.2 图根测量5.3 测站点5.4 地形测图5.5 地物、地貌测绘的内容及取舍5.6 图廓边测绘和接边6 地面摄影测量6.1一般规定6.2 像片控制点的布设6.3 摄影基线6.4 摄影与暗室处理6.5 像片调绘及补测6.6 内业测图7 航空摄影测量7.1 一般规定7.2 对航摄资料的要求7.3 航外控制点的布设7.4 航外控制点测量7.5 像片调绘7.6 综合法测图7.7 航测内业7.8 纠正镶嵌7.9 精密立体测图仪测图8 地质勘探工程测量8.1 一般规定8.2 勘探网测量8.3 勘探线剖面测量8.4 勘探坑道测量8.5 定位测量9 地形图清绘及复制9.1 一般规定9.2 地形图着墨、刻绘9.3 原图接边9.4 地形图复制10 观测成果记录、整理及上交资料10.1 观测成果的记录与整理10.2 上交资料项目附录部分附录A 三角点点之记和三角点的位置说明(补充件)附录B 重新埋设中心标石点报告表(补充件)附录C 各等级三角点标石埋设规格(补充件)附录D 水平方向观测度盘配置表(补充件)附录E 水准点标志、标石及埋设规格(补充件)附录F 图根埋石点标石规格及埋设(补充件)附录G 地面标志的布设(补充件)附录H 控制像片正面整饰格式(补充件)附录I 控制像片反面整饰格式(补充件)附录J 调绘像片的整饰格式(补充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l0001-89地质矿产勘查测量规范Specifications Of survey for Geologicaland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1 总则1.1 一般规定1.1.1本规范规定了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控制测量、1∶1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平板仪测量、航空摄影测量、地面摄影测量及地质勘探工程测量标准。

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

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

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地质类专业以地球作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学探测为服务领域,涉及到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

人类一直在进行着四大科学探索工程——“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它们都与地球科学技术有深厚的联系。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文明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

而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局部地方的工业公害转移到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上来,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源的枯竭,迫使人类去勘探开发埋藏更深、条件更艰苦的新型资源;环境的恶化,则需要人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规避或消除影响因素。

这些工作都需要科学家们利用地质的技术手段来了解最直接的信息。

因此,在未来,培养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地质类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问题主要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和培养多少人才的问题。

一、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1.我国地质工程专业办学现状2O世纪9O年代,我国设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共有61所,分别属于15个部委、8个行业公司和省市政府。

其中,工科类地质专业15个。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也有1O多个,主要有: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

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引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大专业——地质工程专业。

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长安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焦作工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办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石油大学等2O所;办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24所。

我校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我校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

The Study of Developing Strategy of Geological Engineering Discipline and Specialty at Anhui
University
作者: 姚多喜[1];严家平[1];刘盛东[1];成春奇[1];宋珍炎[1]
作者机构: [1]安徽理工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系,安徽淮南,232001
出版物刊名: 中国地质教育
页码: 51-54页
主题词: 地质工程;学科专业;发展战略
摘要:本文介绍和分析了安徽理工大学地质工程学科专业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地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知识结构和社会需求现状与预测分析,提出了本学科专业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发展的基本思路,并从3个方面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地球科学十一五发展战略

地球科学十一五发展战略

地球科学“十一五”发展战略(2005年12月15日)1.前言探索地球形成与演化规律,利用地球资源,减轻自然灾害,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当代地球科学的主要任务。

地球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对其产生、形成和演化规律的探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一方面,一些重大科学发现往往缘于科学家本人的好奇心及对科学奥秘的孜孜不倦的追求,创新的思维和一些偶然因素。

因此,重大科学发现不能一概通过规划和预测产生。

另一方面,地球科学的发展有其内在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可以进行规划和预测的。

但地球科学战略规划的重点不是确定具体的研究题目,而是要凝练出“源头”科学问题,明确重大战略研究方向,提出重要的保证措施,包括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等。

对一些有丰厚科学积累、可望取得突破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可以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多学科联合研究,鼓励有创新思维的科学家,通过脚踏实地的工作和不懈努力,最终取得突破。

这种突破性的进展往往出现在多学科交叉领域或在一些综合性的重大疑难科学问题上。

此外,自由探索是实现地球科学重大突破的前期铺垫,是凝炼重大战略方向的基础。

反过来,重大战略研究方向又会提出新的探索方向,形成新的生长点,新的生长点经过突破后,会形成更高层次上的重大战略研究方向。

矚慫润厲钐瘗睞枥庑赖。

依据上述认识和发达国家的经验,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发展战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由探索,它既是凝炼重大科学问题的基础,也是规划地球科学发展的关键。

拟将主要经费(约占总经费65%)按学科分类,通过量大、面广的自由申请项目给予稳定支持,推动各学科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学科的纵深发展和新兴学科的布局。

二是优先发展领域和重要方向,它是地球科学基础研究的战略性选择。

对于那些已经有了基本认识,能够根据科学规律和经验做出规划,并预示着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将有重要突破的科学问题,进行前瞻性部署,设立优先资助领域,通过指南宏观指导下的自由申请给予支持(约占总经费的20%),来推动和加快相关领域的发展,逐渐形成若干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主流方向和科学学派,带动地球科学的整体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经济的进步。

穿行天下资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

穿行天下资源——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

( 二) 。 十五 防治工作成就及存
在的 问题 “ 十五 ”期 间 ,我 国地 质 灾害 防 治 工 作 不 断 加 强 ,防 灾 减 灾 取 得 一 定 成
效 , 因灾 死 亡 和 失 踪 人 员 总 数 为 4 7 28 人, “ 比 九五 ”期 间 的62 人 同 比下 降 61
低 ,应 急反 应 能 力较 差 。三 是许 多 重大
免了重复规划建设问题。
比 下降 了 3.3 。这 主 要得 益 于 以下 几 33%
个方 面 :

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 临的形势 .


是 地质 灾害 调 查工 作取 得 重要 进
( 一)地质灾害现状 我国地质和地理环境复杂 ,气候条 件时空差异大,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 广 、危害大, 是世界上地质灾害最严重
为严 重 。
开 。从 20 年起 , 国土 资源 部 与 中 国气 03 象 局 合作 开 展 了 国家级 地 质灾 害气 象 预 报 预 警 工 作 。 目前 ,全 国 各 省 ( 、 区 市 )和 部分 市 、县也 开展 了这 项工 作 。 四是 应急 预案 体系 得 到初 步健 全和 完善。 《 国家 突 发地 质 灾 害应 急预 案 》 于 20 年 5 l 日 由国 务 院 发布 ,各 省 05 月 4 ( 、市 )和 大 部分 地质 灾 害 易发 区 的 区
地 面塌 陷 灾 害 地 面 塌 陷 主 要 包 括 岩溶 塌 陷和 采 空塌 陷 。岩 溶塌 陷灾 害 分 布 在 2 个省 ( 、市 ) 的 30 4 区 0 多个 县 ( ),塌 陷坑 总 数 达 45 多个 , 中 市 .万 南 、 西 南地 区最 多 ,约 占总 数 的 7% 0。 全 国有 2个 省 ( 、 市 )发 现 采 空 塌 o 区 陷 。黑 龙江 、 山西 、安 徽 、 山东 等省 最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11 崩塌分类及其发生模式教案》

水文与工程地质专业《11 崩塌分类及其发生模式教案》

课题:崩塌分类及其发生模式教学目标1了解崩塌的概念。

2掌握崩塌的分类方法。

3培养学生对地质灾害调查与评价课程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1崩塌的分类方法。

2各类崩塌发生的机制和力学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程引入我们知道,崩塌:指位于陡崖、陡坡上〔通常为前缘〕的局部岩土体,在重力或其他因素作用下,突然与母体别离,发生翻滚、跳跃崩坠崖底或塌落在坡脚〔或沟谷〕的过程与现象如图2。

具有崩塌前兆的不稳定岩土体称为危岩体。

崩塌块体的运动十分复杂,以滚动、跳跃,碰擦为主,次为滑动,速度很快。

据调查观察,崩塌块体在小于25°的斜坡上作减速运动,在25°~30°的坡面上做匀速运动,在大于35°的坡面上作加速运动。

崩落体的运动形式主要有两种:脱离母岩的岩土体顺坡滚动;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落〔如图1〕。

图片1为崩塌的运动方式示意图;图片2为崩塌示意图。

那么崩塌有哪些分类方法和发生模式呢?这是我们这节课重点学习的内容。

崩塌主要有以下几种分类方式:其中,崩塌的力学特性分类相比照拟复杂。

1按崩塌发生的地点分类:〔1〕山崩;〔2〕库岸崩塌〔图3〕2 按崩塌物的岩性特征分类:〔1〕岩体崩塌;〔图5〕〔2〕土体崩塌;〔图6〕〔3〕混合体崩塌〔图4〕3按别离面的特性、形状及其崩塌发生的原因分类:〔1〕顺断层或风化层的崩塌;〔2〕沿裂隙面的;〔3〕探头崩塌4按力学特性分类:〔1〕倾倒式崩塌;〔2〕滑移式崩塌;〔3〕鼓胀式崩塌;〔4〕拉裂式崩塌;〔5〕错断式崩塌图片3为库岸崩塌示意图;图片4为混合体崩塌示意图;图片5 为岩石崩塌示意图;图片6为土体崩塌示意图。

二、倾倒式崩塌及其发生模式倾倒式崩塌以坡脚的某一点为支点发生转动性倾倒。

在河流峡谷区、黄土冲沟地段或岩溶区等陡坡上,岩体以垂直节理或裂隙方向与稳定的母岩分开。

通常坡脚遭受掏蚀,在重力作用下或有较大水平力作用时,岩体因重心外移倾倒产生突然崩塌。

倾倒式崩塌崩塌途径为:①在重力作用下,长期冲刷掏蚀直立岩体的坡脚,由于偏压失去重心,使直立岩体倾斜,最终导致崩塌;②当附加特殊的水平力〔地震力、静水压力、动水压力以及冻胀力等〕时,岩体可倾倒破坏;③当坡脚由软岩层组成时,雨水软化坡脚产生偏压,引起崩塌;图7为倾倒式崩塌;照片显示不稳定危岩体垂直节理发育,且节理顺坡发育;增加了崩塌发生的概率。

19二十一世纪新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

19二十一世纪新构造地质学发展战略
1.超越板块构造:流变作用与大陆造山作用; 2.丢失的联系:从地震到造山作用; 3.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系统的动态相互作用; 4.地球与生命的共同演化.
一、超越板块构造:流变作用 与大陆造山作用
板块构造作为固体地球一个统一的理 论是在对大洋洋底的观察基础上发展起来 的.大洋壳的变形、地震和火山作用均发 生在两个相邻板块的边界上.
张本仁院士的《二十一世纪初地球化 学参与构造地质学研究的思考》报告中提 出更新学术观念,通过中国大陆构造研究、 探索板块构造、大陆动力学与地幔动力学 的科学问题。滕吉文院士的《21世纪地球 物理学的机遇、挑战与导向》报告中论述 了地球物理学在21世纪地学研究中的重要 作用。马瑾院士以《从地震工作出发对构 造地质发展战略的几点思考》为题,结合 地震的一些研究成果对构造地质发展战略 提出讨论。
取得的主要认识或共识
1.在当代地球系统新的地球构造观与新的构造理 论与方法的发展创建中,我国构造地质学界应 立足于中国地质实际,对比全球与宇宙,充分发 挥我国地域优势,提出几项前沿关键科学问题, 进行系统深入创造性研究。如果说过去由于多种 原因失去参与国际地学重大发展时机的话,则现 在应该不失时机地参与当代地学理论的新的重大 发展与竞争。
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的动态相互作用
过去的10年间,构造-地表-气候 耦合系统引发了人们愈益增加的兴趣.
预言,这种兴趣将随新技术和新理 论的发展而持续增温.
问题:气候反馈的性质和强度?剥蚀与沉积系 统的耦合性质?等等
研究问题与机会: 1.质量灭绝与生物发散 2.大地构造和气候对显生宙生物
多样性的影响 等等
大型剪切应变的组构发育和各向异性
丢失的联系:从地震到造山作用
地 震-历时10秒钟(10的-6次方) 现代仪器测量-可以作到很精确

地学主要分支学科及其发展战略报告

地学主要分支学科及其发展战略报告
• 开展室内模拟实验、分析
青藏高原环境变化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 大陆碰撞与高原隆升实验室 2个实验室
2.2.1.6.全球变化研究
全球变化:
指可能改变地球支撑生命能力的环境变化, 包括气候变化、陆地生产力变化、海洋和其 他水资源变化、大气化学变化以及生态系统 变化等。(刘闯.全球变化研究国家策略分析-美
综合景观学派
主要从发生学的观点,用综合方法 划分地表类型,其始于德国近代地理学 (施吕特尔等)。
他们把地表划分为自然景观与人文 景观两类,建立、发展了景观形态学、 景观生态学、景观地球化学等学科。现 已逐渐形成土地系统综合研究的一个重 要领域。
生态-环境学派
是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研究人地关 系问题的学派。早期拉策尔(德)等人 过于强调环境的作用。
地理科学【A】
• 自然地理学 【综合、部门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学 【经济地理、文化地理、历史地
理……】
• 地图学、地学遥感、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科学【B】
• 基础理论层次 -自然地理学:
气候学、地貌学、生物地理学、山地学
-人文地理学:(社会文化地理学)
{社会文化地理、旅游地理、历史地理}
• 应用理论层次 -自然地理学
1.1 地球科学
• 以地球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为研究对象
• 探究发生在其中的各种现象、过程及 过程间的相互作用
• 以提高对地球的认识水平,并利用获 取的知识为解决人类生存与可持续发 展中的资源供给、环境保护、减轻灾 害等重大问题提供科学依据与技术支 撑。
1.2 当代地球科学 的主要任务
探索地球形成与演化规律, 利用地球资源,减轻自然灾 害,优化环境质量,促进人 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针对当今世界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 问题,广泛开展资源调查、土地评价、城 乡规划、国土整治、环境保护、防灾减灾、 旅游开发、农业生产基地建设等应用地理 研究,乃是当今地理学研究的主流。

岩土地质勘察规范最新标准

岩土地质勘察规范最新标准

岩土地质勘察规范最新标准岩土地质勘察是确保工程安全、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岩土地质勘察的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制定的岩土地质勘察规范:1. 勘察目的与范围:勘察工作应明确其目的,包括为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评估工程地质条件、预测可能的工程地质问题等。

勘察的范围应根据工程规模、类型和地质条件确定。

2. 勘察方法:勘察方法应包括地质调查、钻探、取样、试验、原位测试等。

应根据地质条件和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勘察方法。

3. 勘察深度:勘察深度应满足工程设计和施工的需要,通常应达到工程基础深度以下一定范围内的地质条件。

4. 勘察精度:勘察精度应根据工程的重要性和地质条件的复杂性来确定。

对于重要的工程,勘察精度应更高。

5. 地质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勘察过程中应收集全面的地质资料,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等,并进行综合分析。

6. 工程地质评价:应根据勘察结果对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评价,包括稳定性评价、承载力评价、渗透性评价等。

7. 风险评估:对可能影响工程安全的地质问题进行风险评估,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和处理措施。

8. 勘察报告:勘察报告应详细记录勘察过程、结果和结论,包括地质图、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并附有必要的地质参数和推荐意见。

9. 勘察质量控制:勘察过程中应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勘察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10. 后续服务:勘察单位应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服务,包括地质问题咨询、地质条件监测等。

11. 环境保护:在勘察过程中应遵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12. 技术更新:勘察规范应定期根据新的科研成果、技术进步和工程实践进行更新和修订。

本规范旨在指导岩土地质勘察工作,确保勘察结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勘察单位和工程技术人员应严格按照本规范执行勘察任务,以保障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0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

02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2015年4月前言煤矿地质工作是在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直接为煤矿安全生产服务的地质工作,是煤田勘查工作的继续。

我国煤矿分布范围广、地质条件复杂,煤矿事故时有发生。

据统计,在我国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约有60%~70%为冒顶、瓦斯爆炸、突水等事故,而所有这些事故都与煤矿井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

煤矿生产实践和大量的事故教训业已证明,煤矿地质工作是保障煤矿安全生产的前提,煤矿企业必须加强煤矿地质工作,更好地研究和解决煤矿建设和生产中出现的各种地质问题。

煤矿地质工作是煤矿建设和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煤矿设计、建设、生产都必须以可靠的地质资料为依据。

地质工作贯穿于煤矿建设-生产-闭坑的全过程,煤矿地质工作必须坚持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服务的方向。

煤矿地质工作是通过观测、探测、分析等,研究和解决煤矿建设和生产中所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的技术工作,并为煤矿建设和生产提供准确而完备的地质资料,有效的煤矿地质工作是确保煤炭资源合理开采和利用的前提工作。

煤矿地质工作的开展根据煤矿不同地质条件,按照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

在煤矿实际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开展实时的地质工作,及时指导调整煤矿建设和采掘设计,指导工程施工,合理调整煤矿建设和生产计划等,可有效避免各类事故的发生,保障煤矿合理设计和开采,对促进煤矿安全生产,增强煤矿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煤矿生产效率、节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多年来,我国煤矿和相关单位一直沿用原煤炭工业部1984年颁布实施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和1983年颁布实施的《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至今已有30年的历史。

两部规程凝聚了老一辈煤矿地质工作者的心血,其在指导煤矿地质工作、保障煤矿建设和生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于煤炭工业体制变化、科学技术进步、煤矿开采地质条件变化和新的标准及规范颁布等原因,现行规程已不能满足煤矿建设和安全生产的需要,修订势在必行。

最新-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 精品

最新-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 精品

地质项目专业发展战略问题地质类专业以地球作为研究对象,以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建筑物地基及地下工程的施工、地质灾害的治理和地下深部科学探测为服务领域,涉及到资源和环境两大主题。

人类一直在进行着四大科学探索工程——上天、入地、下海、登极,它们都与地球科学技术有深厚的联系。

到2020年我国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实现上述目标,离不开资源与环境问题。

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文明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因素。

而环境问题关注的焦点已经从局部地方的工业公害转移到全球和区域的环境问题上来,成为地球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资源的枯竭,迫使人类去勘探开发埋藏更深、条件更艰苦的新型资源;环境的恶化,则需要人类探索更深层次的原因,从根本上规避或消除影响因素。

这些工作都需要科学家们利用地质的技术手段来了解最直接的信息。

因此,在未来,培养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地质类专业人才,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的根本问题主要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和培养多少人才的问题。

一、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1.我国地质工程专业办学现状2世纪9年代,我国设有地质类专业的学校共有61所,分别属于15个部委、8个行业公司和省市政府。

其中,工科类地质专业15个。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简介》,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也有1多个,主要有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专业。

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引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大专业——地质工程专业。

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南大学、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长安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焦作工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办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石油大学等2所;办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24所。

地质工程专业所学课程

地质工程专业所学课程
恢复生态学与生态工程(工程管理模块课程)
26
专业选修课程
工程爆破(兴趣培养模块)
27
专业选修课程
工程灌浆(领域拓展模块)
28
专业选修课程
钻探测试技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技术模块)
地质工程专业所学课程
序号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1
专业基础课程
普通地质学
2
专业基础课程
矿物岩石学
3
专业基础课程
构造地质学
4
专业基础课程
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
5
专业基础课程
土力学
6
专业基础课程
岩体力学
7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测量及现代遥感技术
8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与环境物探
9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CAD
10
专业基础课程
地基与基础
钻井液工艺学
19
专业核心课程(钻掘工程方向)
掘进工程学
20
专业核心课程(钻掘工程方向)
钻探工程学
21
专业核心课程(钻掘工程方向)
地质工程施工
22
专业选修课程
环境地质学(地质基础模块)
23
专业选修课程
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保险(地质灾害评估课程)
24
专业选修课程
城市地质学(岩土设计模块课程)
25
专业选修课程
11
专业基础课程
地理信息系统
12
专业基础课程
工程地质数值法
13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地质方向)
工程岩土学
14
专业核心课程(工程地质方向)
工程地质分析原理
15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讲解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考讲解

我国农业地质发展战略思虑姚华军颜世强(中国地质检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行的第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大纲》明确提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睦社会”、“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等现期间的战略目标和新的任务。

今年也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增强地质工作的决定》第一年 , “增强地质灾祸和地质环境检查监测”是《决定》给予新期间地质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全面推动农业地质、城市地质、矿山环境地质检查工作”是此中一个重要方面,“是推动城乡建设、展开领土整顿的重要基础,是防治地质灾祸、改良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

这些均与农业地质工作亲密有关,特别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乡村”工作更是对农业地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地质势必在改良农业土壤和水环境,促使农业增产增收,发展特点农业、绿色农业、精美农业,调整乡村家产结构,新乡村建设选址等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农业地质是现代地质工作主动服务于现代农业的创新之举,也是地质检查与科学研究有机联合的成功试试。

跟着经济社会发展,农业对农业地质工作将提出更高的需求。

一、农业地质发显现状多年以来,我国农业地质工作获得了明显成绩,特别是地质大检查项目实行以来,我国多目标地球化学填图检查工作更是获得重要进展与打破,农业地质工作获取迅猛的发展,到2005 年年末,农业地质检查面积覆盖了105 万平方公里。

1、农业地质的观点及服务领域“农业地质”一词是十九世纪中期提出来的,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近年来“农业地质”的观点渐渐成熟,并形成了此刻的观点:研究农业生长地质背景农业土壤地质以及促使农业发展的农用矿物岩石应用的科学,可是当前适应社会主义新乡村建设的需要,我国农业地质工作的观点又有所扩大,它宽泛地波及到乡村、农业发展的多个领域。

农业地质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地质背景、地球化学、矿物岩石应用及土壤地质 4 个方面。

理工类部分专业发展战略

理工类部分专业发展战略

`理工类部分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汇编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二○○八年十月前言2003年教诲部高教司启动了理工科各学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课题,全国包袱研究任务的各讲授指导委员会从2004年起相继颁发了一系列学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最早的一份相关陈诉是2004年11月颁发的《盘算机本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最新一份相关陈诉是2008年7月颁发的《地质工程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

我们收集了与我校相关学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汇编本钱册,供学校各级领导决策和西席教改研究与专业建立参考。

电子版本可在高教研究与评估中心的网页:http://www. 下载。

目录1.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 (1)1.1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生长历史与现状 (1)1.2 我国石油产业生长战略及其对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生长的影响 (15)1.3 石油天然气学科专业生长战略目标和步伐 (24)2. 地质工程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 (37)3. 电子科学与技能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 (58)4. 盘算机本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 (73)5. 化学类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 (88)6. 数学学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陈诉........................................... 错误!未定义书签。

7. 质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生长战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7.1 社会经济的生长和质料科学与工程学科演变之间的干系错误!未定义书签。

7.2 质料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规格与培养模式的演变纪律错误!未定义书签。

7.3 社会对证料科学与质料工程相结合的综合性人才的规格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

7.4 质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教诲改造与创新的步伐与发起.. 错误!未定义书签。

8. 机器学科专业生长战略研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2篇--第11章

第2篇--第11章

第十一章减轻地质灾害与可持续发展第一节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与基本构成一、可持续发展的总体原则人类经过漫长的奋斗得到不断发展,特别是从产业革命以来,伴随机械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人类前进的步伐加快,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发展经济的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不但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而且加速推进了文明发展进程。

然而,在这一进程中,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无节制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导致日益严重的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灾害加剧,成为阻碍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继而威胁人类未来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

面对严峻的人口――资源――环境――灾害形势,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和过去走过的历程,思考人类发展历程中,特别是工业化以来的得失,努力探求人口、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减灾协调的长久发展之路。

经过近30年的不断探索,可持续发展在世界范围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人类的共同口号。

但迄今对可持续发展还没有统一的认识。

目前被广泛接受的解释是: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在对自身发展进行深刻总结和长远前瞻的基础上提出的战略性发展纲领,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改善和提高世世代代人的生活质量。

可持续发展具有丰富的内涵,它所体现的发展原则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公平发展原则。

即实现本代人的公平发展和前后代之间的持续性公平发展。

一方面给当代全体人民以平等发展机会,满足他们要求较好生活的愿望,同时又不能为当代人的幸福而损害后代人生存与发展的条件,要给子孙后代以公平利用资源与环境的权利。

第二,共同发展原则。

尽管世界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异,但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世界上,拥有共同开发利用地球资源与环境的权利,与此同时也共同担负保护地球,促进资源、环境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责任。

因此,只有世界各国共同行动,维护共同利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第三,协调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各种因素可归结为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战略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战略

134管理及其他M anagement and other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战略赵 均1,赵雨婕2(1.江西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地矿测绘院,江西 南昌 330030)摘 要:针对在实际工作环境中,地质勘察技术落后导致工作效率低的问题,分析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战略。

从当前研究进展和研究本课题的价值入手,探讨发展战略的构建需要从构建地质新技术方法,发展核心业务战略两个方面考虑。

关键词:地质技术;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中图分类号:TP34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1)20-0134-2收稿日期:2021-10作者简介:赵均,男,生于1970年,汉族,云南施甸人,本科,研究方向: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技术与管理。

地质勘探是一项基础性,社会性的工作,是整个地质工作开展的基础,对国家资源安全、环境生态保护和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且会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式的变化影响,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从整个世界发展来看,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的经济架构进入了分解重组的调整变革,这种变革对中国的经济影响也在过程中逐渐体现出来。

在此过程中,发达国家的再制造业的发展和发展中国家的规模性投资产业已经成为了全球产业链联系的两股新力量。

我国高度重视技术创新发展,新兴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

全球能源结构的供需关系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并且全球气候变化也会影响地质勘测工作的进行。

从我国的发展规划来看,十二五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从整体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出发,对地质勘探工作的新技术、新思路进行全方位地推进。

新世纪以来,我国还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不能像过去为了资源而毫无节制地利用自然、破坏自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更进一步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举措,更表现出我国发展中的环境保护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具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学校
目前,国内办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大学有28所:中南大学、 西南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学院、长安大学、淮南工业大学、 山东科技大学、焦作工学院、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 院、中国矿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石油大学、同济大学、 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19所; 办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成 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石油大学等20所;办有资源勘查 工程专业的大学有:中国地质大学、贵州大学、昆明理工 大学、吉林大学、长安大学等。 为了保持原行业的需要和特色,在这些地质专业名称下,各学 校根据需要各有不同侧重面,例如有的侧重煤炭,有的侧 重石油,有的侧重有色金属,有的侧重工程等方面。因此, 同一个专业,各学校设置的课程差异很大,培养规格也不 一样。
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存在四个突出问题
①人才培养在面向工程实践方面普遍弱化;
②工程人才培养的类型单一,缺乏层次;
③工程教育尚未真正主要面向工业企业;
④人才培养中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培养。
17
四.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地质工程专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地质工程专业发展的特点不一 地质工程是多学科交叉、实践性较强的应用 技术型专业。长期以来,由于各校办学历史和办 学指导思想的差异,目前仅在中国地质大学、成 都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具有专业内涵所要求的两 个专业方向,在其他学校工程地质的发展比较快, 岩土钻凿工程方向较少或根本没有。
8
按照教育部规定理解,这三个新专业 不能并列,地质工程涵盖资源勘查工程和 勘查技术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你要么 使用“地质工程”这个引导性专业目录, 要么使用“资源勘查工程”和“勘查技术 与工程”这两个一般性专业目录。 目前大多数院校都没有严格遵守这一 规定,而是按本校特点,各取所需,产生 了全方位的混乱,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地质 类专业的认识混乱,给国际、国内间学术 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带来了困难,从而 影响了整个学科的正常发展。
22
(2) 人才培养目标
必须打破原来的统一模式的培养方案,制定 出符合产业部门特点和需要的不同层次的培养计划 和培养目标。 地质工程专业本科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类进步为己任,立 志祖国的地质工程事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与健康个性和谐统一,基础知识宽广而扎实,受到 地质工程专业技能和实践技能的系统训练,建立初 步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思维方法,培养具有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综合性工程技术人才。

3
成 果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专业规范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规范
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地质工程专业规范
应用地球物理专业发展战略
应用地球物理专业规范
4
二.专业名称与设置的建议
1952年国家教育部进行专业调整,地质类专业划 分较细,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相继又建立了一些 新的专业。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设有地质类专业 的学校共有61所,分别属于15个部委、8个行业公司 和省市政府。其中,工科类地质专业15个左右。 1993年,国家教委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 业目录》,工科类地质及相关专业有10多个,主要 有:矿产地质勘查、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应用地 球物理、应用地球化学、勘察工程、石油工程、石 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查等。1998年国家教委颁发的引 导性目录中,将所有工科地质类专业合并成一个大 专业——地质工程。 5
19
(3) (4) (5) (6)
教学条件有待进一步加强 创新意识与素质教育问题 师资队伍建设问题 强化课程改革,改革教学方法
20
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与教育
(1) 地质工程专业的发展规模 目前全国地质工程专业年招生人数近千 人。为稳定已有的优势,同时考虑国家经 济建设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保证各勘探施 工队伍和研究单位对人才的储备,有利于 科技队伍的健康成长,拟计划在未来10年 内的招生人数仍控制在每年1300~1500人 左右,其中工程地质约为1000~1200人, 岩土钻凿工程约为300~500人。
7
工科地质类的专业采用了二个层次的专 业目录:第一层次为引导性专业目录,规定 进入“211”工程的国家大学必须使用这一目 录,其它学校自愿。工科地质引导性专业目 录只有一个,叫“地质工程”,它涵盖了原 先工科本科专业目录中的所有专业。 第二层次为一般性专业目录,设有两个: 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前者涵盖 了老专业目录中的地质矿产普查、煤田地质 与勘探、石油与天然气勘探、非金属矿产勘 查等。后者涵盖了老专业目录中的应用地球 化学、应用地球物理、勘察工程(钻探工 程)、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部分)。
科学发展观与地质工程专 业发展战略及规范
汇报人:胡 斌 2006-11-07
1
提纲
研究工作的总体情况
专业名称与设置的建议
地质工程专业国内外现状
地质工程专业发展战略
地质工程专业规范
2
Hale Waihona Puke 一. 研究工作的总体情况2002年教育部下达地质工程教指委“战略” 和“规范”两个课题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成都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中南大学、长安大学等校牵头, 20余所高校、40余人参加 历时四年 各类研讨会5次(成都、武汉2、哈尔滨、淮 南)
13
国外设置有“地质工程”专业的国家有:⑴俄 罗斯圣彼德堡矿业大学、莫斯科矿业大学、托姆斯 克工业大学等;⑵美国路易斯安娜大学、科罗拉多 矿业学院、新墨西哥矿业与工业学院;⑶德国波鸿 大学;⑷乌克兰顿涅斯克工业大学、第聂波尔工业 大学。除此之外,捷克、保加利亚、匈牙利等东欧 国家的许多大学也设置了与此相近的专业。 每年培养出了相当数量的从事岩土钻凿工程施 工、油气钻井、海洋钻井工程、极地钻探等工作的 专业人员。不少大学设置了与工程地质和岩土钻凿 相同或相近的专业,从事地下资源勘察、油气钻井、 海洋钻井工程、极地钻探、岩土工程勘察、设计、 施工及相应的管理工作。 14
10
目前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京)、吉林大学、 成都理工大学、中南工业大学等院校都设立了地质 工程本科专业,设立有地质工程硕士点、博士点和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此外,全国还 有其他近10所大学开设了地质工程专业或其中的一 个专业方向(主要以工程地质为主),如河海大学、 长安大学等,并且也都设立有硕士点、博士点和博 士后流动站。从全国来看形成了一个比较强的学科 发展群体,具有比较强的办学能力。各校基本上都 招收1~3个标准班的本科生,每年共计招生近1000 人,其中勘察工程专业方向有300人,工程地质方 向有近700人。2001年后,各校根据社会对人才需 要的变化状况,对招生规模进行了适当的调整,扩 大了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招生规模。
15
地矿行业今后20—30年的发展
我国矿产资源的消耗强度将进入高峰期。我国矿产资源 形势十分严峻,矿产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 第53位。根据有关资料,我国已探明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 2010年可满足需求的只有21种;不能满足需求,需要长期进 口的有:石油、铁、锰、铜、铝、金、银、钾盐、硫铁矿等。 到2020年形势更加严峻,除煤以外,需求量大的石油、铁矿 石、铜、铝、钾盐等矿产品缺口进一步扩大,其保证度分别 约为42%、38%、9%、37%、10%,长期短缺已成定局。我国已 经探明的煤炭资源占世界总量的11.1%,资源总量大,但优 质环保型资源少,地质环境和煤炭评价工作薄弱;我国石油 和天然气只占世界总量的2.4%和1.2%,缺口越来越大,缺乏 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如何实现我国矿产资源可持续供应, 已成为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 16
11
其中“地质工程”涵盖工程地质和勘察工 程(岩土钻凿工程)专业。 较好地体现了专业特色 可以体现不同高校的特点 与研究生专业对应

12
三.地质工程专业国内外现状
严格说来,国外的高等院校内没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 程专业,地质工科教育一般分在工程领域。从设立的课程 可以看出,他们培养的学生主要侧重于地质学基本原理的 掌握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且招生规模较小,一般一 个专业每年只招收10余名学生。但是,要求学生对地质工 作方法有全面的掌握,在高年级学习了一定的专业课程后, 一般要求学生利用假期参加地质工程实习,因此,培养出 来的学生一般具有较强的能力。加之,国外学校拥有先进 的仪器设备,学生在校期间可自由使用。培养出来的学生 一般也都具有较强的独立实践工作能力。在走向社会后很 快能适应自己的工作。
21
地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1) 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趋势
1) 工程地质和岩土钻掘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融合以后(即目前的 “地质工程”专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 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使将来的勘察设计更加合理、更 具科学性。 2) 在课程设置上,引入计算机及信息化等现代技术,这将大大 提高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效率。 3) 课程设置还增加了设计、施工、监测及环境治理方面的知识, 使学生了解了地质工程工作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多学科的融合,体 现了“少、新、精”课程设置新理念,与西方的培养模式逐渐靠近, 增强了学生的适应性。 从长远的人才需求看,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 教育必须把人的综合素质培养放在首位,要追求人才的全面发展,建 立适合我国国情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能力、优良个性张扬、 个人潜质的发挥方面加强教育力度。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大专业基本 技能培训为重点,既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我国地矿高校数量
目前我国涉及地矿学科专业的高等院校 有79所。其中设有“地质工程”专业的高 校20所,设有“资源勘查工程”专业的高 校27所,设有“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的 高校28所,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校 28所,设有“矿物加工工程”专业的高校 19所,设有“矿物资源工程”专业的高校7 所,设有“石油工程”专业的高校14所。 在这79所高校中,地矿学科在校本科生、 研究生总数约46200多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