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 与 柳宗元

合集下载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合同协议、演讲稿、策划方案、报告大全、条据文书、公文素材、教育资料、散文诗歌、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texts for everyone, such as contract agreements, speech draft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documentary documents, official document materials, educational materials, prose and poetry,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柳宗元的寓言故事柳宗元的寓言故事4篇柳宗元的寓言故事1【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名篇

黔驴技穷出自柳宗元的寓言名篇1. 引言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有趣的故事,出自柳宗元的《黔驴技穷》。

这篇寓言,虽然是个古老的故事,却充满了智慧,能让我们在轻松的氛围中思考人生。

说到这个故事,很多人可能会问:“黔驴是什么鬼?”嘿,别急,慢慢听我道来。

2. 故事背景2.1 黔驴的身世黔驴,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贵州一带的驴子。

话说这只驴可不简单,它有一天误入了一个地方,结果被一群动物包围了。

可怜的驴子在外头哇哇叫,心里那个慌啊,就像被猫追的小老鼠,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不过,这驴子可没打算就此认输,它鼓起勇气,想办法把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

2.2 驴子的“本事”这只驴子自认为身怀绝技,想在众动物面前秀一秀。

可它拿不出什么好招数,最后只能用它的“本事”——长声吼叫。

结果可想而知,动物们听了半天,直摇头:“这也算是本事吗?”说白了,驴子的吼叫在这些动物眼里就像是黄鳝在水里打滚,没啥实用价值。

于是大家开始嘲笑它,甚至有人说:“这驴真是黔驴技穷!”3. 深入分析3.1 成语的由来大家可能会注意到,“黔驴技穷”这个成语就这样来了,意思就是形容人到了尽头,没什么招数了。

这让我想起那些平时自以为是的人,老是喜欢炫耀自己的一点点本事。

其实,真到了关键时刻,才发现原来那点东西根本撑不起场面,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3.2 启示与反思这个故事不仅仅是在讲驴子,更是在警示我们人要谦虚谨慎,别老是自以为是。

你想想,现在社会上,像这样的“黔驴”可不少,嘴巴上说得飞起,关键时候却一筹莫展,真是让人捧心头一笑。

有时候,明明是个小角色,却非要装大佬,结果只会被人笑掉大牙。

4. 生活中的例子说到这,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比如在班级里,某个同学平时说话特厉害,考试的时候却卡壳了,老师问问题,他的脸色瞬间变得跟霜打的茄子一样。

说白了,就是个“黔驴”,到头来什么都做不出来。

这样的人不少,不管是工作还是学习,总有那么几位爱“装”的角色。

在朋友圈里,大家有没有见过那些总喜欢分享各种“干货”的人?一开始还挺让人佩服,结果到最后,人家问他几个专业问题,他就开始支支吾吾,像个瞎子摸鱼。

柳宗元寓言对先秦寓言的发展

柳宗元寓言对先秦寓言的发展

柳宗元寓言对先秦寓言的发展柳宗元对于寓言小品文的主要贡献击中表现在对寓言故事创作成为独立文体和寓言小品文文学样式多样性的开拓上。

先秦诸子的寓言故事多是用来阐述自己思想主张和个人政治观念的例证。

不具备时效性和针对性,也没有出现代表某一类人、阶级的个性化人物。

先秦寓言故事并不单独出现,多是某个哲学思想内,为证明自己学说的例证。

柳宗元创作的寓言小品文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通过塑造多位经典艺术(神话、动物、虫等)形象讽刺社会病态、揭露政治弊端。

具备完整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寓意。

寓言故事创作独立成篇出现。

柳宗元寓言小品文的一个特点就是寓言故事独立成篇。

在先秦时代寓言作为附属品引证出现在先秦作品中。

直到千年之后,柳宗元开始创作寓言小品文才开始大量出现独立成篇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不论题材、文学样式大都独立成篇(也有不独立成篇,数量较少,不做深究)。

作为一个完整的寓言故事大多情节完整,描写优美,思想情感指向明确。

篇幅也从之前的三五句增加到百字、数百字。

一则寓言故事就是一篇独立的文章,单独地表现一种思想感情。

这也就意味着柳宗元创作的寓言小品文已经完全从原先的哲学思想著作、历史著作当中独立出来。

作为一种单独的文体进行创作,作品赋予单独的思想情感。

柳宗元寓言小品文的另一个特点就是文学样式多样性。

柳宗元开拓性的采用了多种散体文学样式“传记”《种树郭真驼传》、“戒”《三戒》、“记”《永州铁炉步志》、“对”《设鱼者对志伯》、“说”《鹊说》等;用骚体或赋体创作的寓言有《骂尸虫文》、《有蝮蛇文》、《哀溺文》、《斩曲几文》等。

诗体寓言也有《行路难》二首、《放鹤鸽词》、《笼鹰词》等多首。

此外柳宗元还尝试创作过一些小说体寓言代表作有《河间传》、《滴龙传》等。

柳宗元在多种文学样式的尝试都是开创性的尝试,在寓言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柳宗元对先秦寓言文学的继承与开拓,让寓言文学有了跨越式发展,并成为一种独立文体。

使得每一篇寓言故事都有自己的人物、故事情节、寓意。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

分析柳宗元的寓言柳宗元的寓言在寓言文学发展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他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

中国古代寓言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颗璀灿明珠。

它作为一种文学体栽,在文学史上确立正式的历史地位,获得了独立的生命,为此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唐代的柳宗元。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朝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

二十一岁登进士,三十一岁为监察御史里行。

贞元时期,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比韩愈得意的。

顺宗即位,参加了王叔文的集团,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的革新,不到七个月遭到宦官和旧官僚的联合反对而失败。

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

十年后,改为柳州刺史。

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他的寓言作品主要是在被贬永州后创作的。

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有机会接近下层人民,从而他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生活的许多重要方面。

柳宗元创造性地将寓言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意味的新文体,因而可以说柳宗元是中国寓言文学的真正完成者。

以下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论述。

一、内容丰富,寓意深远。

直讽世态柳宗元的寓言发展了先秦寓言的传统,使寓言由以往说理为主转变为以讽刺世态为主,比较广泛地揭露了当时社会的各种流弊与病态,有较强的现实主义色彩。

先秦时期,寓言主要是为阐述哲理和政治主张服务。

寓言在这一时期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如《孟子》的“攘鸡”,宋国的大夫戴盈之在跟孟子的谈话中,表示愿意取消部分捐税,但又说今年只能减轻,明年才能取消,其宣扬的是儒家的“仁政”;《庄子》的“庖丁解牛”,则提倡道家的“顺应自然”,说明他的养生哲学:《尹文子》的各篇寓言,全是阐述名家关于“名”、“实”的见解;《墨子》的几段寓言,则是推行墨家“兼爱”的主张。

《韩非子》的寓言更是如此,被用来系统地、完整地、全面地反映法家思想服务,“守株待兔”讽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的人,反映了进化的历史观:“董阏于”,宣扬了治理国家要实行法家的“必罚明威”的主张,严厉实行法制,才能政绩卓著;“自相矛盾”,是“贤”、“势”不两立的形象勾勒。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导读: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翻译: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

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

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寓意: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

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

黔驴技穷寓言故事黔驴技穷,出自唐·柳宗元的《三戒·黔之驴》。

故事讲述了一只驴子被运到贵州,由于当地还没有见过驴子,所以看它是个庞然大物,但实际上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

下面是这个寓言故事的全文:黔地本来没有驴子,有人就运了一头驴子到黔地。

运到后却没有什么用途,就把它放在山脚下,驴子每天吃一点草,喝一点水,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

后来,它慢慢地靠近山上的老虎,老虎看到它时,非常惊讶驴子的体积庞大。

驴子经常摇动耳朵,发出轰轰的声音,老虎就更加害怕了,以为驴子是个怪物。

有一天,老虎出来寻找食物,远远地看到了驴子。

驴子也看到了老虎,便大声嘶叫起来。

老虎吓得跑回了深山。

但老虎不甘心就这样被吓倒,又慢慢地靠近驴子。

驴子愤怒了,用蹄子踢老虎。

老虎大喜,心想:“原来它只有这么一点本事啊!”于是猛然扑上去,咬断了驴子的喉管,吃光了它的肉。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有些东西看起来很强大,但实际上没有什么真本事。

我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去争取更好的生活和未来,而不是依靠虚张声势和装腔作势来吓唬人。

同时,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很强大、很成功的人或事,但实际上他们并没有什么真本事。

因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明辨是非的能力,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此外,这个故事还告诉我们不要骄傲自大。

在取得一些成就之后,我们可能会感到非常自豪和自信。

但是,如果我们过于骄傲自大,就会忽视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最终导致失败和惨痛的后果。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谨慎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

柳宗元其人和他的寓言《黔之驴》〔170〕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黔驴之技〔含黔驴技穷、庞然大物〕。

语义:贵州无驴,有人引入一头,放养在山下,老虎见它庞然大物,又叫声洪亮,很害怕,便躲开了;后来,逐渐接近它,并加以戏弄,驴大怒,只踢了一脚,老虎遂知,本领不过如此,就把它吃了。

比喻虚有其表,本事有限〔已经使用完了〕,或表面上很庞大,而实际脆弱的东西。

柳宗元画像出处:1、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黔之驴》;2、后晋·刘昫《旧唐书·柳宗元传》;3、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柳宗元传》;4、元·辛文房《唐才子传·柳宗元传》。

二、柳宗元少年天才,进士、词科双及第柳宗元〔773—819年〕,字子厚,祖藉河东〔山西运城〕,出身门阀士族,祖上“世相重侯”。

到了武则天时,家族已经衰落,但仍历代为官,其曾祖、祖父都做过县令,父亲柳镇为京官,任侍御史。

母亲卢氏,出身范阳大户,但也家道中落。

柳宗元出生在长安,家中尚有俩姐。

他是神童式天才,小时家教从母,与姐比试,“精敏绝伦”,为文赋诗,“卓伟精致”。

12岁,其父到江西任职,他随父游历,参与社交,接触社会。

能诗善文的父亲,与善良信佛的母亲,对他积极用世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

793年,他21岁,与刘禹锡为同榜进士,官校书郎。

5年后,他又博学宏词科及第,授集贤殿正字,赐书3000卷。

803年,太子侍读王叔文视他为奇才,荐为礼部员外郎。

805年,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

10年后,改贬为柳州刺史,819年,病死任上,享年47。

三、柳宗元著名文学家,卓越政治家柳宗元,著名文学家,杰出诗人。

他与韩愈共同倡导中唐古文运动,并称“韩柳”,名列“唐宋八大家”,又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柳宗元天才绝伦,诗文卓伟,盛年而逝,实在可惜!可他的文学业绩,却是光辉灿烂的,留下作品600多篇〔首〕,主要有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寓言《三戒》等,由刘禹锡汇编为《河东先生集》45卷,加外集2卷。

柳宗元寓言的人生观 -回复

柳宗元寓言的人生观 -回复

柳宗元寓言的人生观-回复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其最为人所称道的作品之一就是寓言集《柳氏寓言》。

这部寓言集以讽刺和比喻的方式,揭示了人类的弱点、品德和智慧,展示了柳宗元的人生观。

本文将以柳宗元的人生观为主题,逐步探讨其思想内涵。

首先,柳宗元的寓言揭示了人类的欲望和贪婪。

他通过各种动物的形象和行为,讽刺了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不择手段的行为。

例如,寓言《黄粱梦》讲述了一个人在梦中享受了巨富和荣华,但最终发现一切都是虚幻的。

这个寓言暗示人们应该珍惜眼前的幸福,不要沉湎于虚幻的欲望。

其次,柳宗元的寓言强调了人类的道德与行为准则。

在寓言《笔削银》中,他讲述了一个与熊共同居住的男子,他用银子换取了一支笔,但这支笔不久就被熊偷走了。

男子后来发现熊把笔折断了并且意识到自己不应该用贪婪的心态换取物品,而是应该用诚信和友善的态度待人。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道德和正直的行为是人类成功的基石。

柳宗元的寓言还揭示了人类的智慧和能力。

他通过各种动物的智慧和能力,暗示人们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问题。

例如,《十六国志》中的寓言《栏里的牛》讲述了一只被关在栏中的牛如何巧妙地逃脱的故事。

寓言中的牛通过撞击栏杆的方式将栏杆撞倒,从而成功逃离了困境。

这个寓言告诉人们,只要善于运用智慧和能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此外,柳宗元的寓言还反映了对社会现象和政治权力的批判。

他通过比喻和讽刺,揭示了当时社会上的不公正和腐败现象。

例如,寓言《功名之石》以一块石头的形象,暗喻官场中的争权夺利和滥权傲慢。

这个寓言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现象的不满,并呼吁人们要反对腐败和不公正。

总之,柳宗元的寓言作品体现了他的人生观。

通过揭示人类的弱点、道德准则和智慧能力,柳宗元寓言传达了对人生的思考和价值观。

他通过生动的动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让读者在阅读中思考人类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从而启发个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柳宗元的人生观激励了无数读者,也让他的作品在后世流传至今。

柳宗元三戒中的寓言

柳宗元三戒中的寓言

柳宗元三戒中的寓言
柳宗元的《三戒》是寓言的代表作,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三篇散文。

题名“三戒”,可能是取《论语》“君子有三戒”之意。

这组寓言是作者贬谪永州时所作,通过麋、驴、鼠这三种动物形象,借题发挥,揭露了当时一些达官贵人、得意小人的丑态,并预言其必然灭亡的命运。

文章语言简洁凝练,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义。

在《三戒》之中,尤以《黔之驴》广为后世所知,而对其余两篇知之甚少。

其实,作者的真实寓意往往不在其字面,而是将作者的人生体验、生活哲理蕴涵其中。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有《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

1.《临江之麋》:柳宗元借一只被主人溺宠的麋鹿,家里的狗因为惧怕主人而不敢动它,反而和它示好。

结果有一天,这只麋鹿跑到外面去玩,却被外面的狗吃掉,而它却至死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被外面的狗吃了。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狐假虎威的小人,并告诫他们只要一旦失去了主人的庇护,他们的命运将是很惨的。

2.《黔之驴》:柳宗元借一只被人运到贵州却无可作用的驴子,在遭遇老虎时,终因技不如虎,被老虎吃掉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外强中干的人,最终难逃厄运。

3.《永某氏之鼠》:柳宗元借永某氏因生肖属鼠而喜欢鼠,任凭老鼠在家中胡作非为,结果房子换了主人后,老鼠全部被主人消灭的故事。

这个故事讽刺了那些仗势欺人、作恶多端的小人。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语言简洁凝练,以小见大,耐人寻味,具有强烈的现实讽刺意义。

从先秦寓言看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

从先秦寓言看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

从先秦寓言看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作者:李建林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6期摘要:柳宗元一生的文学创作极其丰富,而寓言小品是其最具特色的一类作品。

本文主要阐述了柳宗元寓言的艺术成就,主要通过对比法,将先秦寓言的主要作用与存在形式和柳宗元寓言的主要作用和存在形式作对比,从中得出两个结论:一是柳宗元开创了寓言独立的文学作品形式,而先秦寓言往往只是诸子散文的有机组成部分,都没有独立成篇;二是柳宗元开拓了寓言讽刺文学的重要形式,而先秦寓言,说理始终是第一位的,它们往往成为阐理说教的手段。

因此先秦寓言可以被称为政治哲理寓言,讽刺的特色没有能够充分地展示出来。

关键词:先秦寓言柳宗元寓言独立作品讽刺文学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出身中小官僚家庭,21岁中进士,26岁考取鸿学博词科,任集贤殿正字、监察御史里行等官职。

贞元时期,柳宗元在科名和仕途上是春风得意的。

至顺宗即位,他参与了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他反对宦官专权,反对藩镇割据和横征暴敛,不久即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十年后召回长安,又外任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病逝于任所。

柳宗元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儒家的民本思想。

他认为“为吏者人役也”(见《送宁国范明府诗序》),即官吏是人民的仆役,并非人民是官吏的奴仆,可以说这是柳宗元参与当时政治革新活动的政治思想基础。

后来他又在《送薛存义序》中进一步发挥了“为吏者人役也”的思想,认为做官是给老百姓办事的,应当“早作而夜思,勤力而劳心”,做到“讼者平,赋者均”。

但现实与他的民本思想相悖。

元和以后,长期的贬谪生活,使他真正有机会接触下层人民,受到生动的社会教育,这一切都充分显现在他的字里行间。

特别是他贬官永州以后的作品,就更反映出一种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他的寓言小品就是这方面的杰出之作。

寓言,是一种带有劝喻或讽刺意义的小故事,它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有故事情节,二有比喻的性质。

柳宗元的游记_柳宗元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游记_柳宗元的寓言故事

柳宗元的游记_柳宗元的寓言故事在游记散文上,柳宗元被称为“游记之祖”。

最有盛名的就是他在永州期间所写的游记作品,称之为《永州八记》。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柳宗元的游记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柳宗元的游记在游记散文上,柳宗元被称为“游记之祖”。

最有盛名的就是他在永州期间所写的游记作品,称之为《永州八记》。

其中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永州八记》不只是单纯的描写景色,柳宗元借以美景,抒发了内心深远的感情。

他给山水景色赋予了生机,读他的游记作品,仿佛置身于其中。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又称为《小石潭记》被选作为初中语文作品,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山水游记,也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在《小石潭记》中,柳宗元以描绘小石潭周边的景色为主,突出了小石潭清澈、幽静的环境。

柳宗元用了大量生动的语句来描绘小石潭,反衬出作者闲适的心情,抒发了柳宗元热爱山水,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中,也有借美景抒发苦闷之情,他将志向寄托于山水,从侧面体现大自然之美。

柳宗元因为新政失败而遭到了贬谪,来到永州之后,激发了柳宗元的文学才华。

十年时间,柳宗元走遍永州山山水水,结识了永州百姓,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柳宗元借以永州美景来吟唱出自己仕途失意之情,醉心于永州山水而流连忘返。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柳宗元擅写寓言故事,以个性鲜明主角影射社会黑暗丑陋的现象。

《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鹘说》、《谪龙说》、《罴说》、《蝜蝂传》都是柳宗元的寓言作品。

其中,《临江之麋》、《黔之驴》和《永某氏之鼠》出自于《三戒》,也是柳宗元最负盛名的寓言小品。

《临江之麋》讲述的是,临江的一个猎人打猎时抓到了一只麋鹿,便把它带回家饲养。

麋鹿刚一进门,猎狗们都垂涎三尺,猎人十分生气,狠狠地教训了猎狗。

猎人每天都抱着麋鹿,猎狗们不敢亲近,猎人以为猎狗和麋鹿混熟了,就不会伤害麋鹿了。

柳宗元对山水游记作品及寓言作品的贡献鲁迅评价晚唐小品文

柳宗元对山水游记作品及寓言作品的贡献鲁迅评价晚唐小品文

柳宗元对山水游记作品及寓言作品的贡献鲁迅评价晚唐小品文柳宗元是唐代晚期文学家,他在山水游记和寓言作品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对这两个领域的创作都展现出了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思想。

在山水游记方面,柳宗元的作品以《江雪》、《渔父》等为代表,通过描绘自然景观来表达他对生命和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善于运用鲜明的意象和细腻的笔墨,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相融合,给读者带来独特的阅读体验。

他的山水游记作品不仅仅是描绘自然美景,更多地是通过自然景观的抒发,表达了他对人生苦旅的思索与感悟。

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和意境赋予了他的作品深远的艺术价值。

在寓言作品方面,柳宗元的代表作有《新婚别》、《永怀祠堂》等。

他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形象鲜明的情节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讲述了一系列寓含深刻哲理的故事,通过动物的形象和故事情节来暗喻社会现实。

他善于运用寓言手法传递批判和讽刺,揭示社会问题和人性弱点,以及对人类行为和道德准则的思考。

柳宗元的寓言作品在当时起到了启发人们思考、警示社会的作用,也为后世寓言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鲁迅评价晚唐小品文时说:“柳宗元是唐代晚期最有才华的小品文作家之一,他的山水游记作品和寓言作品都充满了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

他以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将自然景观融入到人生哲理的探索中,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他的寓言作品则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形象的动物角色,生动地揭示了社会的弊端和人性的弱点,对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柳宗元的贡献在于他不仅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创新,而且在思想层面上也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和独到的见解。

”总结来说,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作品和寓言作品方面的贡献不仅体现了他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更重要的是他通过这些作品展示了对人生、社会和道德的思考,为后世文学发展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柳宗元寓言散文

柳宗元寓言散文

柳宗元寓言散文
嘿,朋友!今天我要给你讲一个有趣的事儿,就发生在咱这充满奇趣的大自然里。

有一天啊,我到林子里闲逛,瞧见一棵大树上有个乌鸦窝。

那窝搭得歪歪扭扭,真叫一个简陋。

就在这时,一只乌鸦扑棱着翅膀飞回来了,嘴里还叼着一条大虫子。

这乌鸦呀,长得黑乎乎的,羽毛也不怎么鲜亮。

它站在窝边,正准备把虫子喂给窝里的小乌鸦。

可就在这当口,一只狐狸从树底下窜了出来。

这狐狸贼眉鼠眼,眼珠子滴溜溜地转。

它抬起头,对着乌鸦就喊:“乌鸦大哥,听说您唱歌那叫一个好听,能不能给小弟我来一曲呀?”
乌鸦瞅了狐狸一眼,没吭声,继续喂小乌鸦。

狐狸一看这招不管用,又换了一招,它笑嘻嘻地说:“乌鸦大哥,您这一身黑羽毛,在阳光下那可是闪闪发光,比孔雀都漂亮!”
乌鸦还是不理它,心里估摸这狐狸没安好心。

狐狸有点着急了,跺着脚说:“哎呀,乌鸦大哥,您要是唱上一曲,我保证给您找好多好多的大虫子!”
乌鸦终于忍不住了,“哇”地一叫:“你这狡猾的狐狸,别想骗我开口!”可它这一张嘴,虫子掉下去了,狐狸一口就接住,跑得没影了。

乌鸦在树上气得直跺脚,叽叽喳喳地骂着狐狸。

小乌鸦们也在窝里饿得直叫。

后来呀,这乌鸦学聪明了,再碰到狐狸,不管它说啥,乌鸦都紧紧闭着嘴。

你看,这狐狸自以为聪明,却没想到聪明反被聪明误。

而乌鸦呢,吃一堑长一智,也不再轻易上当啦。

讲完这个小故事,我不禁想,咱们在生活里,是不是也得像乌鸦一样,多留个心眼,别被那些花言巧语给骗了呢?
怎么样,朋友,这个故事有没有让你乐一乐?。

柳宗元寓言故事精选

柳宗元寓言故事精选

柳宗元寓言故事精选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汉族,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临江之麋】临江之人,畋得麋麑,畜之。

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

其人怒,怛之。

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使勿动。

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

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我友,抵触偃仆,益狎。

犬畏主人,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与为戏。

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

麋至死不悟。

翻译:临江(今江西省樟树市)有个人,打猎时捉到一只麋鹿,把它带回家饲养。

刚一进门,一群狗流着口水,都摇着尾巴来了,那个人非常愤怒,便恐吓那群狗。

从此主人每天都抱着小鹿接近狗,让狗看熟了,使狗不伤害它。

后来又逐渐让狗和小鹿在一起玩耍。

时间长了,那些狗也都按照主人的意愿做了。

麋鹿逐渐长大,忘记了自己是麋,以为狗真的是自己的朋友,时常和狗互相碰撞在地上打滚,越来越亲近。

狗害怕主人,于是和鹿玩耍,和鹿十分友善,但时常地舔自己的嘴唇。

多年之后,鹿走出家门,看见外面的很多狗在路上,跑过去想跟狗玩耍。

这群野狗见了鹿既高兴又愤怒,一起把它吃掉,路上一片狼藉。

鹿到死也不明白自己死的原因。

寓意:作者对封建守旧势力及其爪牙深恶痛绝,采用寓言的形式,对他们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揭露。

作者通过这则寓言尖锐地讽刺了那些倚仗权贵而得意忘形的小人物,指出他们必败的命运。

也讽刺了那些无自知之明、认敌为友、结果招致灭亡的人。

"至死不悟"四个字,既表达了作者的厌恶之情,也勾画出麋的可怜与可悲.这则寓言故事在写法上突出的是细致逼真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如"外犬见而喜且怒",用拟人的笔触刻画犬的心理活动.。

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柳宗元和寓言故事

革新失败被贬
由于顺宗下台、宪宗上台,革新失败,“二王刘 柳”和其他革新派人土都随即被贬。宪宗八月即位, 柳宗元九月便被贬为邵州(今湖南邵阳市)刺史,行 未半路,又被加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这次 同时被贬为司马的,还有七人,所以史称这一事件为 “二王八司马事件”。 永州地处湖南和广东交界的地方,当时甚为荒僻, 是个人烟稀少令人可怕的地方。 元和十年(815年)正月,柳宗元与刘禹锡等被召 回京。但并未被重用,由于武元衡等人的仇视,他们 二月到长安,三月便宣布改贬。柳宗元改贬为柳州 (今广西柳州市)刺史,刘禹锡为播州刺史。
第一,先从主人的角度来讲,主人是个好人,是个善良的人,是个好心人, 他买回来麋鹿,手心手背都是肉,麋鹿是他的小伙伴、小朋友,狼狗也是 他的小朋友,他是主观上希望狼狗和麋鹿能够和平共处,建造一个和谐的 一个家庭氛围。可是您要知道啊,这俩本来不是一类的,麋鹿和狼狗那本 来就是敌我的关系,你硬是不顾实际情况,生拉硬拽地给它凑到一起,迟 早会出问题。记住了,柳宗元借着这个故事要告诉我们什么?善良的动机 不一定产生良好的后果,好心人也可能成为杀人犯的。动机和目标之间不 一定是完全能统一的,所以,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但最重要的要做一个善 良的、有智慧的人,不能做一个善良的、愚蠢的人,这是主人的角度。 第二,从麋鹿的角度,作为麋鹿来讲死得很冤枉,但是也怪它不聪明,为 什么呢?一只聪明的麋鹿,应该知道在什么情况下才能跟狼狗在一起玩儿, 在什么情况下呢?在主人监管的情况下。你贸然地跟自己不熟悉的那些狗 在一起玩儿,那就是葬送自己的性命。所以,麋鹿的特点是,它不懂得敌、 我之间的关系,有时候是需要条件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 人,朋友和敌人的这种关系,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才可能发生转换。如果 不顾条件,盲目地交朋友、盲目地打击敌人,那结果是有可能伤了朋友, 害了自己,让敌人占了便宜。

七年级语文 柳宗元简介3

七年级语文 柳宗元简介3

(三)动物开口会说话寓言是柳宗元散文创作最鲜明的特色之一,千古传颂的《黔之驴》几乎是他最为人们熟悉的代表作。

在柳宗元的寓言故事当中,动物是最生动有趣的主角,那么作者究竟想通过动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画外音】:柳宗元是个失败的政治家。

他在朝从政只有短短的两年时间,在短暂的仕途得意之后,就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永州、再贬柳州,落得个半生潦倒、怨恨到老的结局。

然而,苦难的经历激发起柳宗元天才的文学创造力,动荡的人生给予他太多的创作灵感与文学素材。

在被贬永州的十年里,他留给后世大量优秀的散文作品。

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散文创作最鲜明的特色之一。

柳宗元的寓言故事中,动物的形象生动有趣,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与象征意味,令人难以忘怀。

那么,柳宗元为什么要以寓言的形式来表情达意呢?他又是如何通过动物来警醒世道、启发人生呢?今天啊一开始先讲一只小虫子的故事,说有一只小虫子,这虫子很有特点,在路上爬,一边爬一边爬,就看见路边上有什么小米粒啊,小麦穗啊,就背到背上去,然后再接着爬,爬一会儿又背一些东西,这越爬走的路越多,路边的东西就越多,背到背上的东西也越重,背得哼哧哼哧挺累的。

有的好心人看见这小虫子在那路上走,觉得它太辛苦了,背这么多东西,就给它拿下来一点,让它喘口气,缓过来劲儿。

可是这个虫子有个特点,等它缓过来劲儿以后,它又接着把卸下来的东西又背上去了,再接着走,接着往前爬,不达目的誓不罢休,而且这个虫子还有一个特点,喜欢爬高,它不光是喜欢负重而行,而且喜欢负重爬高而行,哪高跟哪走,越高越高兴。

爬着爬着,那么重、那么累,爬得那么高,稍微有一个技术动作不过关,啪叽,摔下来了,就摔死了,就是一个小虫子的故事。

这个小虫子的名字呢,大家很不熟悉,叫蝜蝂。

那么我讲完这个小虫子的故事以后,大家会说有个什么印象呢,对这个虫子?大家说这个虫子是一个很勤劳的虫子,不知疲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这么一种虫子。

那大家说康老师您这只虫子,是从哪爬过来的呢?是不是从《伊索寓言》里头“爬”过来的?我还真跟您说啊,这个真不是从《伊索寓言》里边的虫子,也不是古希腊版的、也不是古罗马版的,反正不是外国版的,是纯正的中国版的一只小虫子。

《渔翁》柳宗元 读后感

《渔翁》柳宗元 读后感

《渔翁》柳宗元读后感
柳宗元的《渔翁》是一篇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是以小说、故事或寓言等形式来传达某种道理或人生哲理的一种文学形式。

《渔翁》这个故事是讲述一个渔翁遇到了莫名其妙的事情,最后却发现一切都是有因果报应的。

这篇故事的主题是因果报应,它告诉我们,一个人的行为所产生的结果肯定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渔翁,他在河边捕鱼,因为年老体弱,每次只能捕到一条小鱼。

有一天,他捕到了一条神奇的大鱼,当他想把大鱼带回家时,却又碰见了一个老年人。

老年人很想买这条大鱼,但是渔翁并不想卖。

可是,老年人却用自己会读心术的能力从渔翁的眼中看出了他的内心想法,所以他给渔翁一个金盆做交换,并告诉他将来会有更珍贵的东西给他。

随后,一直以小鱼示人的渔翁逐渐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财富,而似乎和之前那条神奇的大鱼和老年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故事的结尾告诉我们,一切事情都有因果报应,所以不要忘记做好自己的本分,不要过于贪婪。

整个故事的结构简单,情节流畅,引人入胜,语言优美。


个故事不仅是在告诉我们,人类应该相信因果报应,同时也教导我们在生活中要珍惜本分,遵循自然规律。

故事内容虽然简单,但是却蕴涵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智慧。

昂贵的马鞭_寓言故事

昂贵的马鞭_寓言故事

昂贵的马鞭
有一天,柳宗元得了重病,脾脏肿得很大,而且时常心脏悸闷。

他急忙请一医生治病。

医生察看病情后说:“依你现在的病情来诊断,服食茯苓应当最见疗效。


第二天,柳宗元就叫人到集市上去买了一些茯苓来,自己煎着吃了。

结果服药之后,病不仅不见好转,相反地更加重了。

柳宗元非常生气,派人把医生找来,责怪他医术不精,开错了药方。

医生听了柳宗元的话十分奇怪,自己行医多年,这种病也见过一些,的确是对症下药的。

他便提出看看药渣子,是不是药买错了。

医生一看药渣,一阵惊呼:“唉呀,这全都是老山芋呀!是那个卖药的骗了你,你不辨真伪买下来。

你自己糊里糊涂不识货,现在却又来责怪我,你也太过分了。


柳宗元吃惊地望着药渣十分惭愧,慢慢又愤恨起来。

从这件事推广开想,有不少事是与之类似的。

人世间,拿着老山芋去冒充茯苓出售,使得人家病情加重的事,其实多得很!又有多少人能够辨别其中的真伪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柳宗元与寓言一寓言,顾名思义就是寓“意”于“言”。

“寓”的意思是寄托,“意”可以理解为作者所要说明的某个事理或哲理,“言”可以理解为故事。

寓言作者把要说明的某个事理或哲理寄托在一个虚构的短小故事中,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领悟,从中获得教训。

因此,寓言多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讽刺性,人们通常称之为教训。

法国著名的寓言诗人拉•封丹曾对寓言作过十分形象的注解:“一个寓言,可以分作身体与灵魂两部分,所述说的故事,好比身体,所给予的教训,好比灵魂。

”可见,寓言必须具备教训和故事两个方面,只有教训没有故事,不能构成寓言,至多是一个种譬喻;反之,只有故事而没有教训,也不能成为寓言,不过是一个故事而已。

只有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说出一个明显教训的,才是寓言。

如果对寓言的起源和发展,内容和形式作一些了解和研究,就可以看到:寓言是在民间故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寓言作家们的长期努力,终于形成了这样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一种语言精练,篇幅短小、充满幻想、纯属虚构、寄托着深刻教训的故事。

所以,人们常把寓言称作“理智的诗”或者“穿着外套的真理”。

寓言起源于民间,是从动物故事衍化而来的。

远古人类生活与动物极为密切,对动物的形态习性非常熟悉。

动物不仅直接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而且进入了他们的精神生活之中。

人们的口头创作常常以动物为主人公。

随着社会发展人与动物的关系日渐疏远,但人们仍然凭借动物展现自己的理想,传达要说明的事理,甚至把动物“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某种性格,从而表现人事方面的内容。

这样,渐渐形成了一种有明显教训意义的文学样式——寓言。

寓言是一种有着深厚群众基础和悠久历史的文学形式,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就已很盛行。

当时的寓言,广泛地见之于诸子百家和《战国策》等书中,如《列子》中的《杞人忧天》、《愚公移山》、《邻人窃铁》,《庄子》中的《坎井之蛙》、《鲲鹏与蓬雀》、《庖丁解牛》。

还有《战国策》中的《狐假虎威》、《鹬蚌相争》,《韩非子》中的《守株待兔》、《郑人买履》,《孟子》中的《揠苗助长》,《吕氏春秋》中的《刻舟求剑》等等。

春秋战时期各阶层知识分子活跃于各诸侯国政治舞台上,他们游说争鸣,著书立说,常运用民间寓言故事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来说明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以增强说服力。

因此,许多民间寓言故事得以保存下来。

在当时的不少著作中,特别是在《庄子》、《列子》、《韩非子》、《晏子春秋》等书中,就有大量宣传哲理的寓言故事,他们常常把寓言作为立论的有力助手。

如庄子吸收神话创作的精神,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作为论证的根据。

在庄子的笔下,蝉和斑鸠,小雀都会说话、蛇和风、栎树和铜铁也会说话,而且会辨论、讲道理。

比其他诸子和《战国策》中某些寓言故事有进一步的发展,使逻辑思维的理论文更加形象化。

他的许多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都是通过故事人物的问答方式来表现的。

故事人物形象常常描写得极为生动,但他笔下的人物有些人们认为他在撒谎而不肯相信。

但作为譬喻之用的寓言,不管庄子企图用它们来说明什么观点,达到什么结论,而它们本身仍有其深刻的意义。

先秦诸子著作中有大量的寓言故事,甚至在一些严肃的儒家著述中也时常出现寓言。

如孟子的“五十步笑百步”、“齐人有一妻一妾”等就是人们熟知的寓言。

先秦诸子虽然不是从事寓言写作的专门家,但他们取材于民间的寓言故事,充满智慧,对事物巧譬善喻,真实自然,用语准确、精练、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某些教训或事理,不仅为他们游说纵横的王侯所接受,也能被一般人所理解。

所以当时的许多寓言世代流传,为人们广泛应用,至今仍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许多寓言故事已作为成语广泛流传,活在我们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之中。

从整体上看,寓言在先秦并不是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出现,只是作为一种说理论事的手段,是文章中的一部分,多是为说明一种事理而打的譬喻,多是简短的片断,是史学、哲学著作的附庸。

由于这些故事取材于生活经验或神话传说,也具有民间寓言的特点,所以很难将民间寓言和文人创作区别开来。

秦汉以后,由于我国封建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儒家思想处于统治地位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寓言文学虽未如先秦时期的繁荣鼎盛,但在后代作家的著述中,都不乏寓言或寓言性的篇章。

在汉代《说苑》、《新序》、《淮南子》、《论衡》,魏代《笑林》,宋以来的笔记小说如《艾子杂说》、《夷坚志》,以及明代通俗文学如《笑赞》、《笑府》等书中有一些寓言。

还有宋代苏轼的《日喻》、明代刘基的《买柑者言》,清代蒲松龄的《蛙神》等也都是很好的寓言。

但就整体影响来说,不如先秦寓言影响大。

这一方面与封建统治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统治有关,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在于文人日益脱离群众,很少有人用寓去干预现实,创作的寓言缺乏明显的教训性、强烈的讽刺意味和完整的故事性。

寓言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则是唐代的事情了。

至于唐代元结写过一些寓言,但其侧重仍在拟比事理,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唐未陆龟蒙、罗隐的讥刺揭露统治阶级的散文小品,也常采用寓言的形式。

罗隐的《说天鸡》可说是一则语言明快、文笔犀利的寓言作品。

到了柳宗元,寓言文学才出现了崭新的面貌。

二柳宗元继承了先秦以来寓言的优良传统,又借鉴了佛教寓言、六朝以来的杂文和小说的某些写作技巧,创造性地把它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完美的、更富文学和斗争性的文体,使它彻底摆脱了对其他文体的依附地位,以新颖独特的形式出现于我国古代文学的百花园中,所以我们说,柳宗元是寓言文学的完成者。

柳宗元所存寓言数量不多,但特色独具,影响深远。

其代表作有《三戒》、《羆说》、《蝜蝂传》和《鞭贾》。

《三戒》由三篇短文组成,包括《临江之麋》、《黔之驴》、《永某氏之鼠》。

柳宗元采用寓言的形式,讽刺当时腐败的社会和政治,文章短小,警策鞭辟入理,力透纸背,含意幽深,情节曲折生动,故事性强,表现了杰出的讽刺才能。

比之前人,柳宗元的寓言有两个特色:一是浓郁的文学色彩。

深厚,精湛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使他的创作独具一格。

他善于想象和夸张,更善于讽刺,创作了许多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二是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战斗性。

作者贬谪以后植根于现实生活,深感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街败,便采用短小的寓言形式,讽刺当时的时政。

他的寓言都是有针对性的。

一、浓郁的文学色彩。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构思精巧,故事完整,情节曲折。

在先秦文章中的寓言故事,情节都很简单,只是故事梗概,有的只是故事片断。

而柳宗元的寓言则是有层次、有波澜、有复杂情节的故事。

如《羆说》,只是百字左右的短文,依旧构思精巧,情节完整,开头有总概性的交待,接着写措人打猎和被蓬吃掉的全过程,最后有发人深思的精辟的议论。

《永某氏之鼠》写群鼠为患,人与鼠斗争的故事。

先写某氏愚味迷信,纵鼠为患,深受其害而不觉悟;次写老鼠猖狂恣肆,房子易主后仍“为态如故”;最后写新主人多管齐下,根除鼠患。

由于有了完整、曲折、动人的故事,所以作品充分地展示了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体现了作者的思想和作品的教育意义。

2、细喊描绘,形象生动、鲜明。

柳宗元的寓言不单以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取胜,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善于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

柳宗元寓言所描写的对象有人,如《羆说》中的猎人,《鞭贾》中的鞭贾和阔少等,但更多的是动物,如麋、鼠、驴、虎、蝜蝂等。

作者都能抓住它们的主要特征,加以想象和夸张,绘声绘色、形神兼备地创造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文学形象。

如《黔之驴》中,用“庞然大物”,仅仅四个字就生动地画出了驴的蠢象,成为人们喜欢的成语。

写虎,不仅刻画其行动、神态,而且还着重描写其心理活动,如“以为神”、“以为且噬己也”、“觉无异能者”等。

作者善于体情察物,比如“驴不胜怒,蹄之”就写得非常传神,一笔就画出了个鲜明形象。

再如《永某氏之鼠》中的老鼠:“昼累累与人兼行,夜则窃啮斗暴,其声万状”,“后人来居,鼠为态如故”,其可谓惟妙惟肖。

此外象《临江之麋》中的家犬:“扬尾皆来”、“时啖其舌”;《蝜蝂传》中的蝜蝂:“行遇物,辄持取,卬(昂)其首负之”。

“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以及《羆说》中的猎人,《鞭贾》中的鞭贾、阔少,甚至《永某氏之鼠》中的某氏,作者都能用简洁的笔墨,勾画出不同的形态的神态,穷态尽相,使形象的鲜明性与寓意的深刻性得以完美结合。

3、语言精粹洗练,笔锋犀利明快。

寓言要篇幅短小精悍,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语言的精粹洗练。

那些篇末对所讲故事进行精辟的议论和概括,精确地揭示全文主旨,给读者以启示,增强作品哲理性的教训性的警策之语自不必多说,文中的叙述、描写也都生动、简洁,犀利精练。

如《黔之驴》写老虎对驴的认识过程,分别用了“见之”、“窥之”、“视之”三个词就准确在表现了老虎在从远出粗看、藏在林中偷看、仔细观察研究,三个阶段上对驴不同认识和态度。

柳宗元写老虎对驴的认识过程和与驴搏斗,最后吃掉驴,写得波澜起伏,引人入胜,仅用了一百五十多字。

再如《蝜蝂传》写蝜蝂贪婪成性,好向上爬,写得绘声绘色,仅用了七八十字;《永某氏之鼠》中写老鼠在换了房主之后仍“为态如故”,仅此四字,不但表现了老鼠的猖狂,而且表现了老鼠根本没把新主人放在眼里,更突出了其气焰之嚣张。

柳宗元对他所揭露和抨击的对象,态度是严峻的,感情是强烈的,所以其笔锋是犀利明快的。

如对纵容庇护麋的临江之人和纵鼠为患的永某氏,辛辣讽刺的意味很浓,而其中又明显包含着对宠幸腐败官僚、纵容,支持残暴官吏的当权者的愤怒和鞭挞。

对麋、驴、鼠、蝜蝂、永之南的猎人,则不但予以无情的揭露和讽刺,而且让它(他)们自取灭亡,作者对它(他)们的讽剌、揭露,不是通过对其形象的丑化或信口臭骂来实现,而往往是在极其平凡、极其自然的客观叙述的描写之中,有时甚至是在貌似赞美、恭维之中来体现的。

如写黔之驴、先写它“宠然大物,以为神”,再写“驴一鸣,虎大骇远循”,后写“驴不胜怒,蹄之”,并没有直接说它如何蠢笨无能,但从它被老虎“断其喉,尽其肉”的结局中,人们尽知其无能,体味前面的描写,都恰恰成为它无能的表现,构成了辛辣的讽刺。

再如《羆说》中猎人,他有能“吹竹为百兽之音”的特长,他也知道利用“鹿畏貙、貙畏虎、虎畏羆”的动物特性。

这些可以说是的智慧。

他利用权术,借助外力成功地驱走了貙和虎,但对付羆他却“技穷”了,最后被羆吃掉。

这种客观的、甚至带恭维式的描写,要比用尖刻言词来进行讽刺深刻得多,犀利得多。

二、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鲜明的战斗性,最集中体现在他的寓言具有强烈的教训性和讽刺性。

寓言的主旨鲜明,每个故事都有明显的寓意。

在文艺作品中,寓言的教训性是最强的。

作者不仅毫无保留地把教训通过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人或动物、无生物)明白地显示出来,而且常常在开篇或终了巧妙地说明教训的目的,即由譬喻而生发的意义。

柳宗元在《三戒》的小序中写道:“吾恒恶世之人不知推己之本,而乘物以逞,或依势以干非其类,出技以怒强,窃时以肆暴,然卒迨于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